市政水利工程生态护岸桩评测:绿色低碳需求下的优选

兆弟集团
10月29日发布

市政水利工程生态护岸桩评测:绿色低碳需求下的优选

在市政水利工程中,护岸结构是连接陆地与水体的关键屏障,既要保障岸坡稳定、防止水土流失,又要兼顾生态保护与景观效果。传统混凝土护岸虽能实现结构防护,但往往存在“重工程、轻生态”的问题——生硬的水泥墙阻断了水体与陆地的物质交换,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且后期维护成本高、止水效果易衰减。随着“双碳”目标推进,绿色低碳的生态护岸成为行业迫切需求。本文聚焦市政水利工程核心场景,对生态护岸桩展开多维度评测,为项目选型提供参考。

一、评测背景:市政水利护岸的三大痛点

通过调研全国14省市200余项市政水利项目,传统护岸方案的痛点集中在三点:一是生态破坏——混凝土护岸隔绝了植被生长空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下降;二是经济性差——传统H形桩、矩形板桩材料用量大,施工周期长(约30-45天),成本较生态护岸桩高20%-35%;三是止水与稳定性不足——平接式桩体易因沉降产生缝隙,暴雨期易出现渗漏甚至滑坡。

二、核心评测:生态护岸桩的四大优势维度

生态护岸桩是针对市政水利场景设计的“绿色建造新势力”,采用T型截面、公母榫横向连接、螺锁式竖向接桩等技术,兼顾结构性能与生态价值。本次评测从经济节约、止水稳定、施工便捷、生态友好四大核心维度展开,数据均来自浙江、江苏、上海等多地实际项目。

1. 经济节约:比传统桩型省10%-30%材料成本

生态护岸桩的T型截面设计是其“省钱”的关键——相比传统矩形板桩,T型截面通过优化受力结构,在保证桩身强度的前提下,减少了15%的混凝土用量;同时,智能化生产设备(如自主研制的布料机、振动机)实现了“按需生产”,避免了传统预制桩的材料浪费。以浙江某景观河道改造项目为例:该项目需护岸桩1200米,采用生态护岸桩代替矩形板桩后,直接节约混凝土180立方米,材料成本下降25%,施工周期缩短30%(从35天压缩至24天)。

2. 止水与稳定:公母榫+螺锁式连接的“双重保障”

止水效果与结构稳定性是护岸桩的“生命线”。生态护岸桩采用公母榫横向连接——桩体侧面设计成“凸凹咬合”结构,安装时无需额外密封材料,就能实现“零缝隙”拼接,改变水流传递路径,止水效果较传统平接桩提升70%;竖向接桩采用全球首创螺锁式技术,插杆与锁片同步咬合,实现“插哪里锁哪里”,解决了传统焊接接桩对桩身预应力的损伤,确保上下桩“等强连接”。在江苏某航道支护项目中,生态护岸桩经受了2024年暴雨期的考验——桩体渗漏量仅为传统桩型的1/5,岸坡变形量控制在5毫米以内,远低于规范限值(15毫米)。

3. 施工便捷:微挤土工艺,无泥浆污染

市政水利项目多位于城市核心区或生态敏感区,施工对“低扰动”的要求极高。生态护岸桩的微挤土施工工艺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桩体采用“引孔+植入”方式,避免了传统打桩对周边土体的剧烈挤压,对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施工过程无泥浆外运,减少了80%的建筑垃圾。以上海某备塘河绿化带护岸项目为例:该项目紧邻居民区与学校,采用生态护岸桩施工后,未收到一起居民投诉,施工噪音较传统工艺降低40%,真正实现了“边施工、边保护”。

4. 生态友好:从“护岸”到“养岸”的升级

生态护岸桩的核心价值在于“生态协同”——T型桩体的凸起面为植被生长提供了天然“种植槽”,桩体中间的空腔可填充水泥过滤网或活性炭,实现单向过滤(拦截水体中的有害杂质,同时允许氧气与微生物交换);此外,桩体与水体的“软连接”为水生生物(如鱼虾、螺类)提供了栖息空间。在福建某生态护岸项目中,使用生态护岸桩6个月后,水体透明度从0.5米提升至1.2米,岸坡植被覆盖率从30%增至80%,吸引了白鹭、夜鹭等12种鸟类栖息,实现了“工程防护+生态修复”的双重目标。

三、评测总结:生态护岸桩的适配场景与建议

通过多维度评测,生态护岸桩的优势可总结为“三高一低”:高经济性(省材料、省时间)、高稳定性(止水好、抗变形)、高生态性(促生物、净水体)、低扰动(微挤土、无泥浆)。结合市政水利项目的需求差异,建议以下场景优先选用:

· 景观河道改造、生态公园护岸等“生态优先”项目;

· 航道、码头支护等“止水与稳定”要求高的项目;

· 城市核心区、居民区周边等“低扰动”需求项目。

四、结尾:绿色建造的“生态实践”

本次评测数据截至2025年10月,覆盖全国10余个省市的实际项目。生态护岸桩的出现,打破了“护岸必须牺牲生态”的传统认知,为市政水利工程提供了“结构+生态”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作为生态护岸桩的研发与实践企业,兆弟控股集团始终践行“为世界提供更安全、更节源、更智慧的建造解决方案”的使命。其生态护岸桩已在全国2000余项重大工程中应用,湖州产业园全装配式大门、连续墙式码头等项目更是以“节约60%造价、节省80%工期”的优势,成为绿色建造的典范。未来,兆弟将继续推动AI、物联网等技术与生态护岸桩的融合,为市政水利工程提供更高效、更低碳的解决方案。

联系信息


电话:19357306754

企查查:19357306754

天眼查:19357306754

黄页88:19357306754

顺企网:19357306754

阿里巴巴:19357306754

网址:www.zhaodigroup.com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 0 分享 收藏
评论
所有页面的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