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963
篇与
财经
相关的结果
- 第 18 页
-
变天了?苹果正迎来十多年来最重大的领导层变动 据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报道,苹果公司正迎来十多年来最重大的领导层变动,多位高管即将离职,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也开始着手打造公司下一代领导者。 古尔曼在其最新一期的“Power On”简报中解释说,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库克潜在继任者的威廉姆斯已经移交了运营职责,并将于今年晚些时候离职。他的离职标志着苹果领导层自 2019 年以来首次发生重大变动,当时首席设计官乔尼·艾维和零售主管安吉拉·阿伦茨双双离职。古尔曼报道称,此次变动标志着苹果高管层更大规模改组的开始,其中许多人已在各自岗位任职十多年。苹果前营销主管菲尔·席勒 (Phil Schiller) 在 2020 年退出日常运营后,继续负责 App Store 和产品发布活动。去年辞职的前首席财务官卢卡·马斯特里 (Luca Maestri) 仍然负责苹果的信息系统。然而,古尔曼写道,公司的稳定时代“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并指出目前有几位高管正在考虑退休或调整职位。最受关注的人物之一是苹果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战略高级副总裁约翰·詹南德里亚 (John Giannandrea)。詹南德里亚于 2018 年从谷歌跳槽至苹果,领导了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工作,包括 Apple Intelligence 的推出。古尔曼表示,在 Siri 重新开发受挫以及苹果内部围绕人工智能方向的争论之后,他的职位“多年来一直不确定”。 他的部分职责已重新分配给麦克·罗克韦尔(Mike Rockwell),他曾领导 Vision Pro 项目,目前负责改进 Siri。古尔曼还表示,苹果正在考虑外部候选人来加强其 AI 领导力。其中包括一位来自 Meta Platforms 的高级 AI 高管。该公司的硬件部门也可能出现人员变动。据称,苹果硬件技术高级副总裁、定制 A 系列和 M 系列芯片背后的高管斯洛基正在“评估自己的未来”。在他的领导下,苹果完成了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例如从英特尔处理器过渡到 Apple 芯片,以及开发了首款自主研发的蜂窝调制解调器。据报道,苹果公司负责环境、政策和社会事务的副总裁丽莎·杰克逊(Lisa Jackson)是另一位考虑退休的高管。于 2013 年加入苹果公司,此后职责范围扩大到政府事务和无障碍服务。古尔曼写道,她的副手现在负责苹果公司与联邦政府的大部分互动,并指出她近年来“一直保持低调”。蒂姆·库克下个月将迎来 65 岁生日,他仍然是苹果公司领导层讨论的核心人物。随着威廉姆斯的离职,公司不再有明确的二把手。古尔曼指出,“库克最终可能会担任董事长一职”,类似于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在各自公司所做的转变。 继任库克的首要内部候选人是苹果公司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约翰·特努斯(John Ternus)。古尔曼认为特努斯是“最有可能的继承人”,理由是他在公司内部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并且在制定产品战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努斯于 2001 年加入苹果,并于 2021 年出任高级副总裁,近年来一直负责 iPhone、iPad 和 Mac 的设计和工程。编辑于 2025-10-06 23:37:57 -
英伟达投资OpenAI,OpenAI投资AMD! 10月6日,AMD股价盘前暴涨超37%。据最新消息,AMD与OpenAI达成为期四年的协议,将向OpenAI提供数十万块人工智能芯片,并给予OpenAI持股多达10%的选择权。这笔交易预计将为AMD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或标志着AMD在利润丰厚的AI加速器市场向行业领导者英伟达发起了迄今为止最猛烈的挑战。值得一提的是,就在OpenAI宣布投资AMD前不久,英伟达宣布投资OpenAI最高1000亿美元。北京时间9月23日凌晨,英伟达在官方网站宣布,将与OpenAI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该计划将通过由数百万个英伟达GPU提供支持的数千兆瓦(GW)数据中心来扩展OpenAI的算力。英伟达还计划逐步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给OpenAI,具体金额将根据每千兆瓦的部署进度落实。“除了英伟达之外,没有任何合作伙伴能够以这种规模、以这种速度做到这一点。”Open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当时说。AMD向OpenAI发行认股权证股价暴涨10月6日,OpenAI在官网宣布与AMD达成合作协议,将部署总计6吉瓦(GW)的AMD GPU算力。新闻稿提到,两家公司合作的基础设施将由多代AMD Instinct GPU驱动,首批1吉瓦的AMD Instinct MI450 GPU部署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启动。 OpenAI在官网宣布与AMD达成合作协议作为合作的一部分,AMD向OpenAI发行了至多达1.6亿股AMD普通股的认股权证。当OpenAI完成首个1吉瓦部署时,将解锁第一部分权证;随着部署规模扩大到6吉瓦,会逐步解锁更多权证。此外,认股权证的归属条件还与AMD的股价目标、以及OpenAI在技术与商业化里程碑的达成挂钩。如果OpenAI行使全部认股权证,将可以获得AMD约10%的股权。分析指出,新协议是OpenAI在扩大算力方面的又一笔重大数据中心交易,体现了科技行业前所未有的押注,也反映了对高能耗人工智能(AI)工具的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AMD表示,与OpenAI的合作从明年起将带来可观收益,并在2027年进一步加速。此外,该合作还将成为公司技术更广泛应用的跳板,有望使AI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在声明中表示:“此次合作将两家公司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实现真正的双赢,助力全球最具雄心的AI基建,并推动整个AI生态系统的发展。”对于OpenAI而言,与AMD的合作可能帮助其打造对抗英伟达垄断的替代方案。目前,OpenAI的预算之中有很大一部分花在英伟达技术上,公司还在与博通进行有关定制芯片的谈判。奥特曼表示:“此次合作是构建充分发挥AI潜力所需计算能力的重要一步。AMD在高性能芯片领域的领导地位将使我们能够加快进展,并更快地将先进AI的优势惠及每个人。”截至发稿,AMD股价报210.47美元/股,涨27.81%,市值约为3416亿美元。 AMD股价报210.47美元/股,涨27.81%,市值约为3416亿美元不过,与OpenAI的协议也将AMD拉入近期科技行业日益激烈的讨论——即如何收回大规模AI基础设施支出,以及当前的扩张速度是否可持续。有分析人士担心,如果链条中的任何环节开始减弱,几家公司之间内部循环就可能面临真正的压力。比如,“ONO”(OpenAI、Nvidia、Oracle)这三家AI巨头通过巨额投资与战略牵手,似乎构建了一个紧密的“三角关系”,用以构建下一代AI算力帝国。下图清晰地展现了这个由“大模型-云基建-算力芯片”三巨头构建的闭环。 “大模型-云基建-算力芯片”三巨头构建的闭环然而,作为估值五千亿美元的AI应用巨头,OpenAI远未实现盈利。相反,它正在不断亏损,据The Information此前报道,根据未公开的内部财务数据及业内专家的分析,2025年OpenAI预计亏损超50亿美元。今年6月,OpenAI披露其年收入约为100亿美元,这还不到其每年用于建设数据中心和从甲骨文租用计算能力的600亿美元支出的五分之一。OpenAI与英伟达谋求开拓日韩市场据参考消息援引《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0月3日报道,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与英伟达等科技企业高层近期频繁访问日本。作为美国政府意欲通过输出人工智能(AI)技术和基础设施以争夺技术霸权的“先头部队”,它们将谋求开拓日本和韩国市场。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2日在东京拜访了日立制作所等机构。这是他自今年2月以来再次公开到访日本。此前,他已通过所谓的“奥尔特曼外交”,积极与各国政要、高校及企业建立联系,以拓展商业版图。奥尔特曼正致力于推动对话式人工智能“ChatGPT”的进一步升级,在美国建设支撑人工智能运行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并开发相关终端设备。他希望通过访问,争取企业对其计划的支持,同时为所需的巨额投资筹集资金。此外,他将通过高层交流推广美国的人工智能技术。OpenAI已与日立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初步协议,并获得了日立对“星际之门”计划的支持,该计划意欲在美国等地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在此前访问韩国期间,奥尔特曼已与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就采购存储半导体事宜达成协议。今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名为“星际之门”的联合投资计划,主要投资者为OpenAI、软银和甲骨文。“星际之门”项目计划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AI计算服务器,投资金额将在四年内扩大至5000亿美元。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在其首个人工智能综合计划中,提出了放宽人工智能开发管制、扩大先进人工智能模型、半导体及云技术出口的战略。其目的是通过向全球推广美国技术,抗衡在开发能力上紧追不舍的中国。而那些迅速响应特朗普政府政策的科技企业,正逐渐扮演起忠实执行这一国家战略的角色。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于4月到访日本首相官邸,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同样在9月下旬访问了日本。这些访问均强调深化与日本企业的合作关系,同时也带有浓厚的游说色彩,意图与政府建立沟通渠道。对日本政府和企业而言,与OpenAI、英伟达等建立关系,固然有助其利用尖端技术。但另一方面,大规模采用这些科技巨头的产品和服务,也会加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导致国际收支中“数字赤字”进一步扩大。OpenAI重磅活动来袭OpenAI将于当地时间10月6日举办的开发者日活动也备受市场关注。市场普遍预期,该公司将发布新的消费级AI代理产品,并可能推出挑战谷歌Chrome地位的AI浏览器。这些潜在发布将标志着OpenAI从依赖ChatGPT订阅模式向多元化产品组合的重要转型。据追风交易台消息,瑞银在最新研报中称,OpenAI正寻求在其当前130亿美元收入基础上实现大幅增长,到2030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公司必须在核心ChatGPT业务之外开辟新的增长引擎。据瑞银报告,ChatGPT用户增长轨迹令人瞩目,周活跃用户数从去年同期的2亿增长至目前的7亿,同比增长250%。这一增长速度与OpenAI总收入增长率几乎一致,证实了ChatGPT作为主要增长引擎的地位。按照目前趋势,ChatGPT预计将在年底突破10亿用户大关。该行分析师通过多方行业调研,预测10月6日即将举行的OpenAI开发者日将主要聚焦消费级AI产品发布,除了已经推出的即时结账功能和个性化AI代理ChatGPT Pulse之外,旅行预订代理被认为是重点方向之一。研报还指出,多位行业观察人士预测OpenAI可能推出挑战Chrome的AI浏览器,进一步整合用户数据和产品入口。而随着7亿用户中95%仍为免费用户,广告收入模式的呼之欲出也为OpenAI描绘出更加多元化的盈利前景。瑞银表示,目前网络浏览器市场由谷歌Chrome主导,其次是苹果Safari和微软Edge。AI浏览器的出现正在颠覆这一相对稳定的格局。瑞银称,虽然本次开发者日不太可能宣布,但多位消息人士确信OpenAI最终将推出广告收入模式。考虑到该公司7亿用户中约95%为免费用户,广告不仅能直接产生收入,还可能激励免费用户升级到付费的无广告版本。(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编辑|||金冥羽 杜波校对|陈俊杰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券商中国、财联社、公开资料 -
OpenAI再联手芯片巨头:有望最高获AMD 10%股权 牵手英伟达后,OpenAI与另一家芯片巨头再传重磅消息。 当地时间10月6日,据外媒报道,OpenAI与AMD(超威半导体)达成重磅协议。OpenAI将在未来数年部署高达6GW(千兆瓦)的AMD Instinct GPU。 根据协议,首批1GW设备将于2026年投入使用。AMD已向OpenAI发行最高1.6亿股认股权证,行权条件与芯片部署进度及股价里程碑挂钩。 如果OpenAI全额行权,基于AMD当前流通股总数计算,它可能获得AMD约10%的股权。 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表示,AMD在高性能芯片领域的领导地位将使公司能够加速进展,更快地将先进AI的好处带给每个人。 在消息刺激下,截至发稿前,AMD股价美股周一盘前交易时段已暴涨逾32%。 OpenAI不久前刚刚宣布了与英伟达签署意向书并达成战略合作,OpenAI将能够使用英伟达系统(意味着数百万台GPU)构建和部署至少10GW的AI数据中心,用于训练和运行下一代模型,英伟达还计划逐步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 10月2日,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OpenAI已完成规模约66亿美元的股份转让交易,公司估值达到5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6万亿元)。这也让OpenAI超过了马斯克的SpaceX,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企业。 -
隐形"芯片大省"跟广东扳手腕 集成电路产量居全国第三 作为一个西部省份,2024年,甘肃GDP刚刚迈过1.3万亿元门槛,在31个省份中排名倒数。提起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等印象。但你也许不知道,甘肃其实是一座隐藏的“芯片大省”。2024年,甘肃集成电路产量达到738.4亿块,仅次于江苏和广东,居全国第三,约为第四名上海的两倍。 2024年,甘肃集成电路产量达到738.4亿块今年上半年,甘肃集成电路产量达到431.12亿块,更一度反超广东,跻身全国第二。其实,这不是啥新鲜事。2017年至2022年,甘肃这一指标一直力压广东,在“老二”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六年。直至这两年广东积极发力,甘肃的排名才被挤到第三。 2017年至2022年,甘肃这一指标一直力压广东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甘肃的集成电路产量,全部由一座城市“包揽”——就是去年因为一碗麻辣烫走红的小城天水。在全国经济版图中,GDP尚未突破千亿的天水,实在不太起眼。哪怕在甘肃省内,天水经济规模也仅排在第四,存在感并不强。不过在集成电路领域,天水是个不容忽略的名字。2024年,天水贡献了甘肃集成电路产量的全部,也就是738.4亿块。这个数字,超过了同期深圳(669.10亿块)、苏州(415.0亿块)等经济强市。 2024年,天水贡献了甘肃集成电路产量的全部得益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的布局,天水是我国最早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城市之一。总部位于天水的华天科技,如今已成为全球第六、国内第三的集成电路封测领域巨头。不过,产量显然不能与实力划等号。在各大集成电路城市排行榜上,几乎不见天水的身影。对比更有含金量的产业规模数据,天水2023年集成电路产业产值仅211.6亿元,与规模在两三千亿元的上海、无锡、深圳等城市不可同日而语。 在各大集成电路城市排行榜上,几乎不见天水的身影究其原因,天水集成电路产业主要靠的是封装、测试等环节,在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相对不足,且大部分是中低端芯片,产业链集聚程度和协作配套能力较低。甘肃和天水也在试图突破瓶颈。在甘肃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中,天水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被列为首个发展和重点布局方向,“面向高端,巩固提升集成电路产业”成为首要任务。抢抓“东数西算”等机遇,天水还将目光瞄准AI算力产业,积极引进科技型企业和带动力、关联性强的项目落地。在有限的资源下不断拓宽产业发展的更多可能,这座西北小城仍在艰难求索。 -
马来西亚部长:我们的企业得建两个"厨房"来满足中美 (原标题:“我们得建两个‘厨房’来满足中美”) ► 文 观察者网 王恺雯 据香港《南华早报》10月5日报道,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和工业部长扎夫尔日前表示,随着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分歧日益凸显,企业想要生存,就必须建造两个“厨房”,以满足美国和中国不同的需求。 “我们的工厂、我们的企业必须开始为‘两个厨房’做准备。”扎夫尔对《南华早报》旗下《本周亚洲》(This Week in Asia)说。报道称,扎夫尔所指的是,企业现在必须同时迎合美中日益分化的需求与规则。 自今年4月特朗普宣布所谓“解放日关税”以来,其连锁反应波及整个东南亚,19%到49%不等的关税税率正侵蚀着该地区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预期。对许多制造商而言,眼下最紧迫的问题关乎生存:在哪里建厂、生产什么产品,以及最关键的一条——卖给谁。 尽管特朗普辩称,加征关税是为了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但分析人士一致认为,美国的真正目标是被其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中国。而东南亚,尤其是马来西亚和越南等转运中心正处于这场全球经济调整的夹缝之中。 报道指出,几十年来,东南亚地区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依赖其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角色——为美国和中国两大市场服务。 扎夫尔警告称,如今,东南亚出口商面临着艰难选择,不仅是商业上的,更关乎地缘政治。他提到,美国已经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关键供应链,尤其是半导体供应链,与中国的供应链纠缠在一起。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与工业部长东姑·扎夫尔 扎夫尔X账号 在扎夫尔看来,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不会阻止其他国家与对方的贸易往来,但两国都不希望自己的关键技术受到威胁。 因此,扎夫尔预计,“两个厨房”将不再是理论,而是“必然会发生的现实”。他表示,美中双方都坚持要让自己的战略产业和彼此分隔开,这意味着必须拆解原本密不可分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本月晚些时候,特朗普将出席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峰会。报道提及,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已于9月访问马来西亚,并在吉隆坡传达了一个直白的消息,即美国不会在“夺回关键产业控制权”的目标上让步,这其中就包括对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经济贡献巨大的半导体产业。 在特朗普到访之际,东南亚各国一方面寻求拓展更多元的市场,另一方面也希望与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保持稳定的关系。 全球战略咨询公司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分析称,随着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加剧全球不确定性,东南亚正成为一个以本地区为中心、快速构建的新供应链的一部分。 “传统的全球供应链已无法满足地区层面的韧性需求,”罗兰贝格在上月发布的报告指出,“欧洲、北美和亚洲正在各自建立独立体系,为多极化全球供应链奠定基础。” 报道指出,中国已经在建立以亚洲为中心的供应链中占据领先地位,并且不断加强与东南亚的经济与技术合作,以及深化与日本和韩国的伙伴关系。然而,对于马来西亚这样的小国来说,全球贸易的碎片化让他们进退两难,尤其是在其寻求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之际。 马来西亚是全球重要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中心之一,承担了全球约13%的高端芯片封装测试业务,并渴望进军利润更丰厚的晶圆制造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但任何加强与中国科技产业合作的举动,都可能引发华盛顿不满。 据报道,格里尔上个月访问马来西亚期间称,芯片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并威胁道,区域制造商必须将部分产能转移至美国,否则将面临惩罚性关税。 “当我们扩大(产业)规模时,我们必须同时兼顾(美国和中国的)两套规则、两条供应链。我们别无选择。”扎夫尔说。 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 资料图 扎夫尔自4月以来一直领导着马来西亚与华盛顿的贸易谈判,他表示,他的团队正全力以赴,争取在特朗普到访马来西亚之前敲定协议细节,该协议将为市场带来“久违的确定性”。 根据早前达成的协议,美国将马来西亚商品税率下调至19%,但马方必须在未来十年投入2400亿美元用于对美采购与投资,远远超出了该国目前对美约25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对于和美国的贸易谈判,扎夫尔似乎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我们从未期望能阻止特朗普。没有人能做到,连新加坡都不行,”扎夫尔说。他提到,虽然新加坡对美国几乎零贸易壁垒,且从美国进口多于出口,却仍被征收10%的关税。 “他们还能再给(美国)什么呢?”扎夫尔问道。他补充说:“我们已经和(美国)同行沟通过,我认为他们的老板态度非常明确,他不会轻易让步或迅速降低关税。”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查雯此前撰文指出,虽然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引发东南亚国家的严重关切和不满,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推出“对等关税”政策以来,东盟各国均决定不对美国进行对等报复。 特朗普政府推出“对等关税”政策 资料图 查雯认为,东南亚国家的政策选择一方面反映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脆弱性,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东南亚国家的政策选择,反映出其对强者进行灵活追随的战略偏好。面对中美战略竞争的升级,东南亚国家领导人普遍强调地区中立与和平,强调拒绝在大国之间“选边站”的政策立场。 查雯指出,这种对权力转移高度敏感,通过外交政策再结盟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偏好,在东南亚国家中间普遍存在。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曾表示:“如果东风看起来比西风吹得更强劲,那么甚至在风到来之前,人们就开始偏向那个方向了”。东南亚国家的摇摆,会推动大国战略竞争的升级,“大国有强烈动机向地区中小国家展现自身的强势姿态,以此维护地区影响力”。 另一方面,查雯表示,地区国家的灵活性又意味着,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难以建立稳定的领导地位,两国都将不断赢得和失去追随者。东南亚更有可能出现多元、动态的等级秩序,而非稳定的霸权或均势秩序。 -
政策东风点燃并购市场! “政策东风点燃并购市场。”国联民生证券副总裁、国联民生承销保荐董事长徐春在“并购六条”实施一周年之际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回顾过去一年,徐春观察到,A股并购市场在政策与产业升级双驱动下持续活跃,产业整合加速推进,为券商带来巨大机遇。不过,跨界并购也面临多重挑战,例如买卖双方估值预期差较大、后续整合存在较高不确定性等。展望未来,徐春认为,科创企业将成为并购“主力军”,传统行业企业将通过并购切入新兴赛道实现升级。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优化分类审核机制,对标的企业非重大内控瑕疵及估值给予一定包容度。 ▲国联民生证券副总裁、国联民生承销保荐董事长 徐春产业并购成主旋律根据徐春观察,“并购六条”实施一年来,并购重组市场呈现出五方面显著的新特征与变化:第一,产业整合持续作为市场主旋律,企业围绕核心业务开展同业或上下游并购,以优化流程、降本增效,增强竞争力,典型如华海诚科收购衡所华威、富乐德收购富乐华。第二,跨界并购活跃度明显提升,不少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为寻求转型和第二增长曲线,积极并购创新技术企业,以实现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跃迁,例如经营百货零售的友阿股份拟跨界半导体、地产企业衢州发展收购先导科技。第三,“并购六条”支持对未盈利优质资产的收购,尤其在半导体领域出现多起案例,包括芯原股份收购芯来科技、万通发展收购数渡科技。第四,受一级市场融资环境及IPO审核影响,拟IPO或IPO终止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收购的重要标的来源,如友阿股份收购深圳尚阳通、佛塑科技收购金力股份。第五,并购重组支付工具更趋多元。“并购六条”明确鼓励上市公司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等支付工具实施并购重组,富乐德、华海诚科等案例均采用可转债支付方式。据时代商业研究院统计,新规实施近一年来,并购市场活跃度快速提升。截至2024年8月31日,A股市场首次披露的重大并购重组交易数量达163起,同比增长117.3%;交易总额达4724.78亿元,同比增长172.9%。徐春告诉记者,一年来,并购标的方多集中于半导体、高端装备、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普遍具备技术壁垒或协同价值,估值逻辑更趋科学化,关注研发强度、专利质量等非利润指标。买方则以创业板、科创板公司为主力,行业多分布在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关的电子、机械设备等领域。不少中小市值公司乃至传统行业企业也积极通过并购寻求转型,产业整合与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成为核心动机。跨界并购面临多重挑战“跨界并购案例虽有所增加,但终止情况亦屡见不鲜。”在徐春看来,跨界并购面临三大障碍:一是监管审核趋于“穿透式”,高度关注是否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商业逻辑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等,对交易合规性及信息披露要求极高;二是买卖双方因行业差异导致估值预期分歧较大,传统行业与新兴科技行业估值逻辑不同,跨界收购的标的往往是资本市场追捧的AI、半导体等新兴行业,估值预期较高;三是后续整合存在较高不确定性。徐春谈到,过去一年,在监管层面强调“脱虚向实”、打击“炒概念”下,一级市场估值虚高导致的并购标的估值倒挂现象已有所缓解。一方面,由于IPO收紧传导至私募股权机构退出难和募资难,进而导致股权一级市场融资环境发生变化,最终部分行业一级市场估值有所下降,甚至部分公司继续融资已经存在打折现象;另一方面,二级市场回暖也为上市公司提高并购估值提供空间。不过,买卖双方的估值预期差异仍是达成交易的关键挑战。例如,在半导体等行业并购中,各方可能分别侧重历史财务数据或未来增长潜力,导致估值分歧。为弥合差距,市场实践中已涌现出差异化定价、增资收购、“协转+收购”等多元交易结构。徐春指出,尽管政策明确支持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但实际案例仍相对有限。其主要瓶颈包括收购可能拖累上市公司业绩、估值定价难度大以及技术产业化前景不确定等。评估此类资产应重点关注技术先进性与市场潜力,并考察核心团队的稳定性与专业能力。在平衡创新布局与投资者保护方面,徐春强调充分信息披露、合理估值定价、风险提示和承诺监管机制的重要性:“通过强化对技术指标、产业化进度等非财务指标的承诺和问责,可在鼓励创新的同时维护投资者权益。”徐春还表示,行业属性、管理模式、文化基因的巨大差异,使整合难度远高于同业并购。“如果说撮合是‘恋爱’,那么整合就是‘婚姻生活’,是决定跨界交易最终成败的终极考验。”徐春认为,跨界交易的撮合难度本质上是认知鸿沟、信息不对称和信任缺失三重挑战的叠加。不同行业在术语体系、估值逻辑和思维节奏上存在显著差异,例如科技企业注重迭代与增长,传统行业则强调稳健与盈利,导致沟通和估值预期难以对齐。同时,双方往往难以清晰识别彼此真正的资源需求与能力短板,信任建立因缺乏行业共同背景而成本极高。一旦进入整合阶段,风险进一步显现于战略协同错位、文化基因冲突及业务流程不通等方面。并购业务空间广阔在徐春看来,对于券商而言,并购业务是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尤其在许多行业从增量竞争迈向存量整合的背景下,相比IPO而言并购基本不受容量限制,空间广阔。此外,并购业务客户黏性强,易锁定长期合作关系,成功案例也极具品牌效应,是彰显券商综合实力的标杆业务。但同时,徐春也坦言,并购业务面临多方利益博弈、项目周期长、整合风险高及收费模式尚未市场化等挑战,“我们目前对接和撮合的项目尽管很多,但达成交易和最终成功的概率还是相对较低”。面对这些机遇与挑战,徐春强调,证券公司需全面提升六大核心能力:深厚的行业研究能力、精准的价值发现能力、综合的方案设计与创新能力、强大的资本加持能力、高效的内部协同与资源整合能力,以及优秀的人才团队建设与保留能力。据徐春介绍,国联民生证券已从组织架构、系统建设、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积极布局,以抓住并购市场新机遇。公司于去年新设立企业并购部,系统整合内外部信息和资源,推动跨部门协作,并建设智能并购商机数据库,未来还将引入AI技术提升匹配精准度。在开发机制上,公司充分整合投行、投资、研究及分支机构资源,并对外对接政府、产业资本和中介机构,深度挖掘项目机会。内部协同方面,着力推动“投行+投研”和“投行+投资”联动,研究部门赋能行业洞察与标的筛选,投资部门则提供资金支持与方案确定性。建议进一步并购优化分类审核机制展望未来,徐春表示,A股并购市场或呈现三大趋势。第一,科创企业将成为并购“主力军”,尤其是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及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传统行业企业通过并购切入新兴赛道实现升级;第二,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市场活力显著增强,除民企外,地方政府平台、私募基金及“A收A”案例正日益活跃;第三,产业整合作为核心逻辑将进一步强化,“预计未来一二年,纵向并购,补链强链的产业整合趋势也会增加”。徐春也谈到,并购重组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估值体系多元化、整合效果评估机制建设以及中小市值公司并购活力提升等方面仍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徐春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优化分类审核机制,对标的企业非重大内控瑕疵给予一定包容,同时增强对“硬科技”企业估值的包容性和案例指引,完善估值信披指引及预沟通指导。对于上市公司,他建议应树立长期战略眼光,明确并购意图并加强投后整合,同时严格内部信息管理。针对私募基金,徐春坦言“并购与私募融资的估值差抑制了并购行为的发生”,建议其理性看待市场环境,合理管理估值预期,珍惜并购退出渠道,以促进交易达成。 -
苹果硬件主管约翰・特纳斯成CEO热门接班人选 据报道,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即将离任,苹果高层面临十年来最大规模人事更迭。知名媒体人马克·古尔曼称,苹果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约翰·特纳斯是CEO接班人的最大热门人选。苹果内部可选高管有限,特纳斯与库克接任CEO时同龄,若顺利可执掌公司十年以上。苹果目前更需要技术专家,而非销售或运营人才。库克任内公司产品线与收入大幅扩张,但混合现实、生成式AI、智能家居与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领域进展迟缓。董事会可能因此倾向于产品工程负责人,尽管特纳斯并不以“冒险大规模投资”著称。特纳斯表现突出,他具个人魅力,深受苹果粉丝认可,并获库克信任,被赋予产品路线图、功能与战略等关键决策权,影响力完全超越硬件工程主管传统职责。近期,其公众曝光度显著增加,他主持发布多年来苹果首款重大改版机型iPhone Air,并在多场访谈中占据核心位置。 -
暴涨前夜,大国博弈找到了新战场! 国庆节前,一场黑天鹅事件突然来袭,彻底点燃了铜价暴涨的焦虑。把这个工业金属供需紧张 的事实暴露在了大众面前。就在9月24日,美国矿业巨头自由港公司公布了一个让人不安的消息。它拥有的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Grasberg铜矿在9月8日爆发了泥石流。这场泥石流导致80万吨湿性矿料涌入到了矿井。矿区的基础设施遭遇到严重的损坏。因此自由港公司决定启动不可抗力条款。 根据这个条款,预计2025年四季度铜产量将减少20万吨,2026年减少27万吨,到2027年才能全面恢复生产。这则公告出来之后,全球铜市场炸锅了。因为全球铜的供需这几年一直处于紧平衡的状态。Grasberg铜矿的年产量大约是81.6万吨,占全球铜供应的4%,现在四季度和明年都要减产,将会导致铜市场出现供需缺口。根据测算,Grasberg铜矿四季度的减产会导致2025年全球铜矿供应缺口扩大到5.55万吨,而且这个事情可能也会加速印尼对矿资源的国有化步伐。2026年铜的供应不容乐观因为铜的开采是个长周期的事情,新建一座铜矿山至少得10年以上,扩建一座矿山短则3-5年,长则7-8年。这意味着未来一两年铜的供应跟不上节奏。由这则消息发酵,全球铜价开始了更为明显的涨价。截止到10月4日, LME期铜 涨破10700美元/吨,创了历史新高。沪铜9月30日盘中走出83820元/吨的高位行情,单单月内涨幅高达5%。 外资大行们也纷纷下场拉响供需的警报。高盛下调了2025年和2026年全球铜产量的预期,将铜的供需状态调整为短缺。摩根大通上调了铜价预期。将四季度铜价9350美元/吨的预测上调至11000美元/吨,并且表示铜价在2026年还会进一步上涨。法国兴业银行则喊出了2026年铜将出现自2004年以来最大赤字的口号。铜市场的紧张情绪是酝酿到位了。全球进入到了抢铜潮。早在今年,高盛就连续写了好几篇看多铜的报告。尤其是最新的这篇名为《人工智能与国防使电网成为能源安全核心》的报告,直指全球能源竞争的核心。在这篇报告里,高盛将铜称之为21世纪的石油。称铜未来将会作为战略能源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为什么铜会成为重点呢?因为全球正在掀起一场新的电力能源大博弈。而铜是电力能源博弈中的核心材料。关于这场电力能源大博弈,高盛着墨甚多,并且直接指出了西方在电力能源上存在的致命问题。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电网系统都太老了。欧洲的电网系统平均运行时间已经高达50年,北美的电网系统运行了40年,不少的电网基础设施非常接近运营寿命的终点。如此老化的系统,越来越支撑不了AI时代庞大的用电需求。别说支撑AI时代的用电,就是现在的用电量,欧洲和北美的电网设施都有点招架不了。2022年,被称为全球数据中心之都的美国弗吉尼亚州的 PJM 电力市场因传输瓶颈陷入瘫痪,使得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的服务器集群被迫降频运行,造成了数百亿美元的损失。今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发生大面积停电,影响了5000万人的生活。美国今年夏天13个区域电力市场,有9个临近紧张的状态。而未来AI时代,不管是AI算力的运行、还是新能源,还是新型国防防御系统,都需要电力的支撑。尤其是AI,它是个巨大的电力消耗巨兽。全球强国都在争相建立大数据中心,现在全球现有的大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已经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用电量的总和。单单ChatGPT训练一次,就需要消耗相当于3万人一年的用电量。现在全球电力系统综合实力最强大的是咱们。对,就是咱们这个东方大国。咱们已经建成了42条特高压线路,总长超过4万公里,可以把西部风电、光伏等清洁电力运送到东部的负荷中心。那未来欧美要想在AI领域持续进行博弈,就必须对现有的电网进行全面的升级。电网全面升级可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尤其是欧洲和北美同时升级,将对带来巨大的投资增加。根据高盛做的测算,未来欧洲电网投资将会增加55%,美国电网投资增加24%,在整个电网升级中,铜的需求将会大增。因为铜的导电性无可比拟,在电网升级中的输电线路,铜是首选的材料。如智能配电系统中的变压器、配电箱等设备都依赖铜线圈和连接器。不仅是电网升级需要铜,AI数据中心对铜的需求量也很高,还有新能源汽车,纯电动的汽车,平均一辆车用铜量高达83公斤。所以未来对铜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增加。而铜将会成为AI时代新的战略储备能源 。铜的战略储备地位,今年以来各个国家都意识到了,也都开始了提前的布局。今年上半年,特朗普释放出要在8月1日对进口铜征收50%的关税的政策,导致关税生效前,全世界的铜都争相涌入美国,整个美国掀起了抢铜潮。今年上半年,美国已经超额进口了大约43万吨精炼铜,远超它正常月份的进口量,尤其在3-6月份,进口的节奏突然加速,导致库存在短时间内迅速爆棚。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大国,是全球铜冶炼和加工能力最强的国家。但是在铜资源上,我们并不丰富。全世界的铜矿主要集中在智利、秘鲁、澳大利亚和刚果。其中智利的铜储量世界第一,占了全球总储量的19%。其次是秘鲁,铜储量全球占比12%。再往后是澳大利亚和刚果。这几个国家也是跨国巨头们布局的重点区域。像必和必拓、力拓和三菱共同持有了智利埃斯康迪达铜矿这个全球最大的矿山。像紫金矿业和洛阳钼业在刚果金都布局有大型的铜矿。这些正在产出的铜矿矿山,将会如同石油油田一样,未来几年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那就在今年的9月底,咱们八部门联合印发了《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也是在为有色金属尤其是铜的冶炼和生产上做了提前的安排。未来几年,围绕着铜而展开的电力革命将会全面铺开,新的一轮全球博弈即将上演。THE END -
年产能增加30GWh,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二期项目正式投产 IT之家 10 月 6 日消息,据“今日伊滨”公众号,9 月 30 日,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二期项目电芯工厂、电池包工厂正式投产。作为宁德时代在全球范围布局的十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宁德时代洛阳基地按照“灯塔工厂 + 零碳工厂”标准分四期建设。其中,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项目自 2024 年 11 月投产以来,累计产值已突破 100 亿元。 该项目二期规划包含 3 条电芯产线、10 条 PACK 产线,全面达产后将实现年产能增加 30GWh。宁德时代洛阳基地全部建成后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千亿元。10 月 3 日,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三期、四期项目建设现场,核心区生产厂房主体钢结构施工正在加紧进行。“目前,三期项目施工已完成 60%,四期已完成 25%。”该项目生产负责人介绍。IT之家查询获悉,作为宁德时代的第十三座电池工厂,洛阳基地(中州时代)于 2022 年 9 月 28 日开工。基地位于洛阳市伊滨区,项目规划用地面积 1700 亩,项目总投资不超过 140 亿元。 -
国遥股份IPO铩羽之谜再追踪 导读:据叩叩财经进一步核实,对国遥股份有关股东出资来源的异常情况未充分关注并审慎核查仅是引发陈强、赵亮及其所在的中信建投遭到深交所严惩的原由之一。除此之外,国遥股份还涉嫌隐瞒存在体外资金池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在确认收入、采购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不规范情形,甚至虚构无商业实质的采购交易并套取资金至体外资金池,而对这些情形,两名来自于中信建投的资深保代也未充分关注,发表的核查意见不准确。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作者:赵 擎@北京编辑:翟 睿@北京一个礼拜之前,叩叩财经曾独家报道了两名来自于中信建投的资深保荐代表人——陈强与赵亮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9月中旬同时遭到深交所自律处罚的消息(详见叩叩财经相关报道《中信建投两名资深保荐代表人再遭深交所追责,疑涉国遥股份IPO上市铩羽之谜!》)。彼时,虽深交所尚未正式公布上述两名保荐代表人因何被罚的具体细节,不过,有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曾向叩叩财经透露,“陈强和赵亮被深交所处以自律监管措施,或与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遥股份’)IPO有关”。日前,随着叩叩财经对当年国遥股份IPO铩羽之谜的追踪,更多围绕该事件的隐秘细节在进一步得到证实的同时也逐渐浮出水面。正如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所述,来自于中信建投的两名保荐代表人——陈强与赵亮之所以被深交所追责,的确是源于二人在对国遥股份IPO保荐过程中未能履职尽责存在着违规。不仅如此,据叩叩财经获悉,深交所对陈强与赵亮二人的追责也并非常规的如出示监管函的自律措施,而是对二人给予了更为严厉的通报批评处分决定。这也是2025年下半年以来深交所对保荐代表人因上市保荐项目的违规而给出的首例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除了陈强和赵亮二人,中信建投也同样因其保荐的国遥股份“带病闯关”IPO而被深交所采取了书面警示的监管措施。由此,中信建投也成为了2025年下半年以来首家因IPO项目保荐遭到处罚的券商。说到国遥股份,其背景不可小觑。作为一家遥感大数据服务商,国遥股份成立于2004年4月。据此前国遥股份的官网信息显示,其是以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下称“中科院遥感所”)和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背景依托,提供遥感影像数据、遥感应用软件两大业务板块服务,并提供全面遥感解决方案。2023年6月28日,在中信建投的保驾护航之下,国遥股份向深交所递交了创业板IPO申请并获得受理。在相关上市申报材料中,国遥股份也称,其利用构建的高效遥感采集网以及EV-Globe时空遥感大数据三维平台,形成了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可视化、行业应用等全面服务能力,为政府、军队、 企业等客户提供技术开发服务、遥感数据服务。按照国遥股份的上市部署,其欲通过此次IPO发行不超过1667.67万股以募集高达7.64亿资金分别投向“EV-Globe基础平台 及行业应用升级改造”、“遥感大数据服务体系建设”、“新能源三维数字孪生平台建设”等三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国遥股份的确有着中国科学院的“背景依托”,且在其成立之初,中科院遥感所也的确曾出资持股其中,一度持有其20%的出资比例。不过随着国遥股份的发展,中科院遥感所及相关关联单位的名字早就消失在了国遥股东的名单中。在上市申请获得深交所受理后,2023年7月24日,深交所即对国遥股份下发了第一轮IPO审核问询。但国遥股份的“回复”过程却并不顺利,直到2024年1月10日,其足足历时近半年时间才总算完成了监管层对其上市的首轮审核问询。2024年3月18日,尽管这一次国遥股份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顺利向深交所递交了第二轮IPO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意见,但三个月后,2024年6月22日,国遥股份不仅未能盼来向创业板迈出的更进一步,而是以一纸终止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宣告了其筹谋多时的A股资本之旅遗憾告终。在国遥股份IPO告败之时,正好赶上了因“IPO严监管”带来的上市申报材料“撤回潮”。2024年4月时,随着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的出炉,证监会及沪深两市也旋即发布了一系列“强监管”政策,IPO上市的门槛也进一步抬高与趋严。在此背景之下,一大批不再满足IPO条件的企业不得不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终止审核。其中,仅2024年6月,与国遥股份同批次终止创业板IPO审核的企业就多达35家。于是,有汹涌而至的上市集体告败大潮做掩护,国遥股份IPO斯时的铩羽并未引发市场的另眼相待。不过,如今回头看来,国遥股份IPO终止的背后的确透露着几分不寻常。在国遥股份IPO告败之际,创业板上市标准的确因“强监管”政策的落地而大幅抬高。按照2024年4月底深交所新修订的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要求,申报创业板上市企业需满足的条件从此前的“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提升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即便如此,国遥股份的财务指标相对新规则而言也算是绰绰有余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至2023年中,国遥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4亿、3.87亿和5.28亿,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618.92万元、4791.46万元和8054.14万元。不仅在“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了8000万,且在“最近三年”中,其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4%,同期其扣非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也同样达到了34%。事出反常必有妖。此前,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曾还向叩叩财经进一步透露称,在国遥股份此前闯关创业板IPO过程中,备受深交所关注并诟病的“焦点”即是其实际控制人及有关股东在资金流水方面的“异常”和大额资金拆借上的信息披露合规性问题上,而两名中信建投的保荐代表人之所以被罚,也或与此有关。据叩叩财经进一步核实,对国遥股份有关股东出资来源的异常情况未充分关注并审慎核查仅是引发陈强、赵亮及其所在的中信建投遭到深交所严惩的原由之一。除此之外,国遥股份还涉嫌隐瞒存在体外资金池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在确认收入、采购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不规范情形,甚至虚构无商业实质的采购交易并套取资金至体外资金池,而对这些情形,两名来自于中信建投的资深保代也未充分关注,发表的核查意见不准确。当然,因被监管层查出带病闯关IPO,国遥股份及其一众高管人士也同样遭到了深交所颇为严厉的追责。其中,深交所不仅对国遥股份及相关人士予以公开谴责,还将在一年内不再受理国遥股份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此外,包括国遥股份实际控制人吴秋华在内的多位高管更被深交所认定为三年内不适合担任国遥股份“董监高”职务。1)国遥股份惊现体外资金池 国遥股份IPO之所以在申报近一年后,纵然有着看似优质的业绩却依然选择“认怂”而主动终止上市的推进,主因便是在审核过程中,被深交所查出种种违规有关。如上述所言,涉嫌隐瞒存在体外资金池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是国遥股份带病闯关创业板的第一宗“罪”。在国遥股份最初向深交所递交的IPO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其也承认在2020年度存在使用其实际控制人吴秋华控制的个人账户以及员工个人银行卡代垫费用等财务内控不规范的情形。如2020年1月,国遥股份曾通过其前员工离职创业的公司——北京捷翔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观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向咸安区志刚图文设计制作室大额付款,该笔款项最终流向为经一名为佘泉丽的自然人账户转给了国遥股份项目管理部员工殷孝颖的个人银行卡,在扣除税费、手续费等,到账金额为274.50万元。国遥股份承认相关交易为无实质商业背景,并透露将上述款项用于支付员工备用金、员工薪酬等。不过,国遥股份在其IPO审核期间回复监管层称,上述报告期内的有关财务内部控制不规范行为均已整改完毕,不存在其他不规范的情形。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经深交所核查,一个更大的“谎言”浮出水面。原来,除国遥股份此前在上市申报材料中已披露的个人银行卡代垫费用的不规范情形外,其还存在着数额颇大的体外资金池,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据叩叩财经获悉,国遥股份使用体外资金代垫费用,截至2023年6月底,国遥股份体外资金余额为1496.70万元,而在此次IPO的申报报告期内,国遥股份体外资金净流入为3145.39万元,体外资金净流出为 3941.54 万元。而国遥股份及相关人员未将相关情况如实告知中介机构,未有效配合中介机构开展尽职调查。据《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5号》5-8条明确指出,“发行人申请上市成为公众公司,需要建立、完善并严格实施相关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在财务内控方面存在不规范情形的,应通过中介机构上市辅导完成整改(如收回资金、结束不当行为等措施)和建立健全相关内控制度,从内控制度上禁止相关不规范情形的持续发生”。“众所周知,拟IPO企业在上市前通过关联方或个人账户设立隐秘资金池,常被用于调节利润、掩盖财务问题或进行利益输送,这类资金池常通过虚构交易、转移费用等方式运作,最终导致财务数据失真”,一位来自于沪上某大型券商的资深投行人士告诉叩叩财经,如在2025年9月中旬刚刚被揭露的ST天圣财务造假一案,就与该公司隐秘的体外资金池有关,据悉,在过去两年中,ST天圣利用隐秘的关联方构筑账外资金池,虚增利润高达1.21亿元。“回归到国遥股份IPO审核中,其持续存在且被隐瞒的体外资金池,不仅在信息披露上存在硬伤,且已影响到深交所对发其是否符合发行上市条件的审核判断,违规情节可谓严重。”上述资深投行人士补充道。除了隐瞒体外资金池外,国遥股份早在收入确认、采购管理等内部控制也存在不规范情形,其递交给深交所的相关IPO申报材料中信息披露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也是国遥股份此次IPO带病申报的第二宗“罪”。在国遥股份递交的IPO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其也坚称在收入确认、采购、资金等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均得到有效执行。但经深交所检查,国遥股份却存在先确认收入后补内部材料、虚构无商业实质的采购交易并套取资金至体外资金池、部分采购合同未按内部制度规定逐级审批、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审批处理关联方日常事务等不规范情形。介于前述两大违规“罪状”,深交所认为,国遥股份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未能保证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作为其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吴秋华和副总经理梁长青,二人知悉并直接从事国遥股份的体外资金筹措等事项,但未将相关情况如实告知中介机构,未有效配合中介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工作,对相关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而作为国遥股份的财务总监,王彦芳因知悉并参与体外资金收款,但仍未将相关情况如实告知中介机构,对国遥股份上述违规行为负有重要责任。由此,深交所决定,在2025年9月12日至 2026 年9月11日期间,不再受理国遥股份的上市申请,同期,也不再受理国遥股份实际控制人吴秋华控制的其他企业的上市申请。在深交所对吴秋华、梁长青和王彦芳进行公开谴责的同时,还公开认定三人在三年内不适合担任国遥股份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吴秋华、梁长青和王彦芳等来自国遥股份的三名高管外,还有国遥股份的一名股东也被深交所予以公开谴责的处罚——这名名为吴治陵的自然人,虽未在国遥股份中任职,但为其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约为7.5%。吴治陵之所以被罚,也与其知悉并向国遥股份体外资金池提供借款,却未将相关情况如实告知中介机构,未有效配合中介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工作。“虽然国遥股份明面上仅被在一年内禁止申报IPO,但实际上这一则处罚已经在今后数年内断送了其上市的可能,其实控人、总经理、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皆被认定为在三年不适合担任公司的‘董监高’,也即是说,几人若继续在国遥股份中任职,即使过了一年的禁报期,国遥股份依然在公司治理上不会满足上市的条件,如果几人选择了辞职,又必然引发其高管团队稳定性指标的质疑。”上述资深投行人士坦言。2)中信建投遭罚 如果说国遥股份的实控人等刻意对中介机构隐瞒体外资金池问题,才造成了中信建投及其相关保荐代表人在开展尽职调查时的缺失。那么,在“未充分关注并审慎核查国遥股份股东出资来源存在的异常情况”和“未充分关注发行人收入确认、采购管理方面存在不规范情形”上,中信建投及其相关保荐代表人便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这也是中信建投及其相关保荐代表人此次受罚的主因。据国遥股份IPO申报材料显示,在2016年及2019年,有9名股东从国遥股份实际控制人吴秋华处受让约5.5%的国遥股份股权。然而,深交所核查发现,作为国遥股份IPO的保荐代表人,陈强和赵亮未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未按照相关规定对前述9名股东出资来源进行全面深入核查,也未关注到前述股权转让涉及的资金往来存在集中性与循环性等异常情况,核查程序明显不到位,获取的核查证据不足以支持其核查结论,影响深交所对国遥股份股份权属清晰的审核判断。同样在国遥股份向深交所递交的有关申报材料中,中信建投及其相关保荐代表人都对国遥股份“收入确认、采购、资金等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均得到有效执行”的结论发表了肯定的核查意见。但随着深交所对国遥股份的深入审查,其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上存在的种种不规范情形逐一曝光,这也成为了中信建投及其相关保荐代表人“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发表的核查意见不准确”的违规铁证。(完) -
实探西贝北上广深门店:有门店需等位半小时 有黄牛出现 西贝北京门店本文字数:5405,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 宋婕 乐琰 陈姗姗 栾立 冯小芯这个超长假期,此前处于风口浪尖的西贝怎么样了?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和采访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西贝门店,聚焦假期内的西贝经营状况。据记者观察,在北京、深圳等地,在就餐高峰期,消费者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就餐。为了吸引和留住消费者,西贝上新了部分餐饮品类。与此同时,西贝为吸引客人而发放的代金券已经开始被黄牛售卖了。西贝北京:人流回升,有门店需等位半小时此次假期内,第一财经记者在北京多家西贝看到,随着国庆百元消费券的发放,西贝的人流有明显地回升。海淀华宇商场西贝门店中午出现了排队的情况。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看到,中午12点30分高峰期,需要等位半小时左右,就餐顾客中带小孩的顾客约占半数左右,点菜时也无人询问是否现制,但等候上菜时间比此前略长。据西贝工作人员介绍,国庆代金券本身可以叠加,而且没有门槛,这意味着2人同行可以使用两张100元代金券,因此不少消费者前来尝试。不过记者注意到,领券活动仅限于国庆,且一个微信号只能领取一次,在活动结束后,西贝客流是否能够维持依然有待观察。此外,在苏州西北,用餐高峰期也需要排队了。10月2日中午,第一财经记者来到苏州吴中龙湖商圈的西贝门店,该店位于龙湖商场六楼。将近12点,记者看到店内已经基本满座,此时店外还未排队。记者在店内停留的1小时期间,陆续有客人进来用餐,用餐群体以三四十岁左右的中青年为主,也有带老人和小孩的家庭群体,到了12点半的用餐高峰期,店外已开始取号排队。记者10月2日在苏州店内的菜单上看到,部分菜品降价10%到20%左右,例如草原嫩烤羊排原价119元,现价109元;葱香烤鱼原价89元,现价79元;番茄酸汤莜面鱼鱼原价29元/碗,现价23元/碗。记者注意到,店内已经取消了点餐后用于计时的小沙漏。一位店员对记者表示,门店已经按照总部的调改公示进行整改,比如羊肉串、烤鱼都是现烤的,虽然厨师的工序增加了,但对出餐的时间影响不大,大约会在点餐后半小时左右上齐菜品。一对在西贝店内用餐的年轻情侣告诉记者,他们一方面就是冲着“薅羊毛”来的,昨天两人在店内花几元钱点了馒头,拿到了200元消费券。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微博大V罗永浩和西贝关于预制菜的争论,“从来没吃过西贝,来吃吃看,满足好奇心。”他们说。西贝上海:部分门店有八成上座率假期内,第一财经记者来到上海几家西贝观察发现,与节前不少门店都门庭冷落相比,假期内的部分西贝门店还是有些生意的,尤其是午饭时间以及晚间18:00之后,客人会相对较多,估测有80%的上座率,大部分都是家庭客人,门店不用排队,到店基本都有位子。整体来看,价格比之以往有所下降,比如葱香烤鱼从89元下降到79元、烤羊排从119元降到109元。被问及是否还有预制菜时,上海一家西贝门店的店员表示,消费者与餐饮业界对于预制菜的概念不一样,业界认为并非预制菜的一些菜品在消费者看来都算预制菜,目前也进行了整改,尽量在门店现做,比如肉夹馍的肉和馍都是现做的。上海还有西贝门店新增了烤鸭,记者看到在门店内有烤鸭的展示柜,店员表示烤鸭是现烤的,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一天现烤6只。烤鸭刚上新一个月左右。 西贝上海门店此前西贝发出的致歉信足足罗列了9条整改措施,今年10月1日前,西贝全国门店会陆续完成以下调整:1、西贝所有使用大豆油烹调的菜品,调整为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2、儿童餐吃光光牛肉焖饭牛肉酱,调整为门店现炒;3、儿童餐牛肉饼,调整为门店现做牛肉饼;4、儿童餐鳕鱼条,调整为门店原切大黄鱼,现炸现烤;5、烤羊肉串,调整为在门店现切、现串、现烤;6、猪排烩酸菜中猪排半成品,调整为生排骨,在门店现炒;7、酥皮肉夹馍卤肉,调整为生肉在门店现卤;8、手撕椒麻鸡,调整为生鸡在门店现煮;9、燕麦小米粥中的金瓜泥,调整为门店现熬小米粥,加入新鲜金瓜片熬制。除了现做肉夹馍之外,门店内的确还有现熬制的粥品,并且店员表示现在使用的都是非转基因大豆油。“虽然我们做了很多整改,但由于外界对于预制菜的與论,生意肯定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现在我们正搞优惠促销活动,手机下载了西贝的代金券,可以隔天或是到这个月底使用,直接抵100元,这个优惠力度是比较大的。”有西贝门店店员透露。近期,第一财经进行过预制菜千人样本调查,有约5成受访者表示不接受预制菜,超过6成的受访者不接受预制菜进入餐厅。有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普通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理解与食品专业人士有所不同,其实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中央厨房的普及是大势所趋,中央厨房的菜品需要经过预处理,符合标准和安全的预制菜是有存在的合理性的。但预制菜的价格要合理。超过9成的受访者认为预制菜的人均价格应该在100元以下。而西贝一直以来的价格都被认为偏高。这或许也是此次西贝进行降价和发放百元代金券的原因——希望通过降价来挽留更多消费者。西贝广州:店员强调“菜是现制的”10月4日,第一财经记者在晚间就餐高峰期时段实探西贝广州正佳广场门店。在该时段,与同商圈的其他需要消费者取号等位的其他餐饮连锁品牌相比,西贝正佳门店还有不少空位。记者观察发现,尚未坐着食客的多是面向大型聚餐的圆桌,少数空位才是面向1至4人用餐的卡座和小桌。店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门店不需要等位,店内还有不少位置。在引导消费者落座的过程中,店员强调“菜品是现制的。”当被问起门店是否为预制菜,以及具体菜肴是否是“被调改过的菜肴”时,店员只尴尬地笑了笑,表示对此不太清楚。 西贝广州门店第一财经记者发现,黄米凉糕、胡麻油炒鸡蛋、葱香烤鱼、五种番茄酸汤莜面鱼鱼(碗装)等菜品的价格已调整,降价幅度多为10%至25%。其中,黄米凉糕等主打产品出现了售罄缺货的情况。上菜速度来看,在取消掉沙漏计时这一环节后,相比过往,如今的上菜速度也未显著拉长。家长带小孩来就餐的组合还是比较常见的,学生组队和中青年聚餐等受众类型也有出现。有知情者向第一财经记者指出,无论是带娃就餐还是非带娃的聚餐,大家选择到西贝消费,与该品牌正面向到店消费者派发代金券这一活动有密切关联。9月24日,西贝在线下门店发起“西贝请您吃饭”活动,向到店的每一位顾客免费发放当餐不可用的100元堂食代金券,意在推动消费者二次到店消费。在能使用一张或多张代金券后,实际支付金额可以比账单应付金额要低得多,甚至可以出现数百元的应付金额,最后实付仅十几元的情况。对菜品制作工艺进行调改,叠加部分菜品降价,再叠加代金券,西贝能否靠这一波“组合拳”走出此前饱受争议的舆情阴云呢?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对于当前的西贝来说,它在尽全力降低自己之前受到的舆情风波的影响。但目前来看,这种仅依靠促销来进行的措施,整体作用不大。西贝深圳:晚高峰期需要排队就餐了10月2日晚上6点20分左右,来深圳过节的王念之刚下飞机就来到深圳益田假日广场三楼的西贝门店,发现这家二十多个桌位的西贝已坐了10多桌,上座率7成左右,大部分都是带着小孩的家庭用餐人群。王念之告诉记者,他询问服务员顾客是不是比以前少,服务员的回答是客流高峰时段在晚上7点到7点半,那个时候来可能需要等位。当王念之跟服务员说就一个人来吃饭,有没有适合一个人的饭菜时,服务员说“这里的份量普遍偏大,一个人吃有些浪费,建议不要进去吃了”,但他还是进去点了一份五常稻花香米饭,一份葱油生菜,一杯鲜榨纯橙汁,外加广东餐厅惯常收取的5元茶位费,一共消费57元。点完后大概6分钟就上了菜,虽然西贝曾经著名的“计时沙漏”已取消(当时承诺25分钟内上完所有菜品,未上菜品全部免费),“感觉上菜速度还是挺快,由于葱油生菜肯定不是预制菜,所以味道吃起来也还不错。”王念之说。国庆前夕,西贝调整了部分菜品的价格,大部分下调10%-30%,比如葱香烤鱼从89元下调到79元,胡麻油调黄瓜从23元下调到19元,西贝面筋从39元下调到33元,黄米凉糕从29元下调到26元,手撕椒麻鸡从63元下调到46元,草原嫩烤羊排从119元下调到109元。王念之所点的葱油生菜则维持价格不变。 西贝深圳门店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为了挽回口碑和客流,当王念之点好菜后拿出了之前买的一盒周黑鸭卤香干时,服务员还主动问要不要帮忙加热。晚上7点,王念之吃好饭离开西贝餐厅时,门口已经开始有不少人在排队等位,并且还有魔术表演。就餐结束后,店员依旧赠送了他100元的无门槛代金券,需要微信扫描二维码领取。代金券上的调改公示显示,10月2日之后,此前备受消费者关注的有机西蓝花会增加“一个月的使用期标识”,并承诺一个月内使用完毕。此外,9月14日开始,门店的大豆油换成了金龙鱼非转基因大豆;9月20日开始,燕麦小米粥中加入新鲜金瓜片,门店现熬。9月25日开始,门店现切、现串、现烤羊肉串,而此前是调味好、串好、冷冻后再拿到门店来烤的。草原嫩烤羊排也开始每日现做,不销售隔夜羊排。9月27日开始,门店现炒现烩猪排烩酸菜、现卤肉夹馍中的肉。而在9月28日之后,儿童餐中的“吃光光牛肉焖饭”中的牛肉酱也变为现炒。这也意味着,西贝并没有大规模调整供应链和采购流程,只是调整了部分餐饮制作的流程。黄牛开始倒卖西贝代金券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西贝100额度的代金券交易正呈现转热的趋势。交易价格多在50至60元区间内,卖家身份不一,有消费者个体亦有黄牛。在大众点评等平台上,西贝门店的人均消费在70至90元之间。一般情况下,正餐时段的两人聚餐,消费多在200元上下。这就意味着,两人就餐并使用两张100额度的代金券,即可做到在用券之余,只用支付较少的费用,甚至不支付更多费用的情况完成就餐。用代金券来省钱的行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并不低。记者观察发现,无论是消费者个体还是黄牛,低成本领券再转手卖掉,都是存在套利空间的。以个体消费者为例,几元钱成本获得的100面额代金券,在二级市场卖掉,可以获得50至60元的款项。而黄牛的赚法更为隐秘,黄牛掌握着多张代金券的来源,有甚者的转售成交记录有几十单。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基本上,只要各个商家推出各类促销政策,总会吸引到消费者。只要有套利空间,自然就会有人套利。据悉,代金券的领取时限持续到10月8日,而代金券的使用时限持续到10月31日。这也就意味着,在近几天里,消费者想获得西贝的100面额代金券,主要有三种方式,即通过自己去消费获得代金券,以及请已去西贝消费并获得代金券的亲友转赠,最后是在闲鱼等二级市场付费购买。记者观察发现,是否给消费者领取100面额代金券,门店有较大的决定权。拒绝已使用代金券的消费者,并及时回收“来路不明”的代金券,成为西贝的应对之法。有西贝门店的领班人员介绍,消费者在获得代金券后,要点出一个二维码图像,店员扫描二维码后方可验券。代金券是无法转让也不支持转让的,这一说法与最初西贝发布活动说明中“可转赠”相违背,也与如今二级市场上的卖家的说法相冲突。闲鱼等二手平台上,有卖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所售卖的代金券支持转赠,不需要在买家结账时由卖家临时截取二维码图片给买家去进行现场兑换。该卖家所售的西贝代金券,确实可以通过微信转发的方式转赠给买家,并储存在买家的会员账户中。但这一操作有风险,有西贝门店店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确实有使用他人给的代金券的情况存在。但如今,品牌也会核查代金券的“来路”,来源违规的代金券将面临被收回的情况。只要代金券没被收回,其二维码可以被扫描出,就视为代金券核验成功。这意味着,若消费者在二级市场购买的代金券被品牌方收回,消费者或面临财产损失。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记者在以消费者身份咨询时,有卖家强调,需要买家“到店点菜之后,准备买单时候再拍下产品。拿到二维码后需尽快找店员兑换,并在二手平台上尽快确认收货。”对领取代金券条件设限,是否是西贝为遏制代金券倒买倒卖的一种手段,尚未得知。江瀚告诉记者,如果是想占小便宜的普通消费者,对西贝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如果是大规模的黄牛来参与西贝本次代金券活动的话,黄牛交易明显是不合规的。对西贝而言,这将在短时间内耗竭掉整体的用户消费券池子。同时,这也会让西贝的这种营销政策变得完全没有意义,纯粹变成了被黄牛套利的空间。有卖家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西贝100面额的代金券在闲鱼上“挂50元都很好卖”。第一财经记者观察发现,就本次西贝100元代金券活动来看,大部分个人卖家手头的1-2张券的售出速度很快,饭点时段可能上架不到半小时就已售出。更有卖家已然开始在预售次日才能生效的代金券。江瀚向第一财经记者指出,发代金券的核心作用,是将部分价格敏感型用户重新吸引到西贝这边来。但也可以看到,西贝当前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价格问题,而是市场信心缺失问题,现在市场对于西贝都处在一个相对而言信心不足的状态。当前较大的问题,是西贝到目前为止都没有重新恢复市场的信心,这对于品牌的损害将会是长期的。(应采访者要求,王念之为化名)微信编辑| 雨林 -
OpenAI到中东搞钱、到东亚搞芯片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正在展开一场全球性的资金筹集和供应链布局行动,寻求融资和制造合作伙伴以满足这家初创公司对算力的巨大需求。与2024年初那次备受质疑的7万亿美元基础设施计划推介不同,这一次他获得了更多支持。10月4日,据报道,自9月下旬以来,这位ChatGPT制造商的掌门人已先后到访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以加速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能力建设。他与台积电、富士康、三星和SK海力士等公司会面,推动这些公司增加产能并优先处理OpenAI的订单。Altman还计划访问阿联酋的投资者,为OpenAI的基础设施扩张和研究筹集资金。据知情人士透露,潜在的新资本将部分用于资助位于阿布扎比的Stargate(星际之门)数据中心。这次行程的背景是OpenAI与英伟达达成的重磅协议,芯片巨头同意向这家ChatGPT制造商租赁多达500万颗AI芯片,并投入多达1000亿美元来实现这一目标。该协议提升了全球芯片供应商的股价,并为Altman的“算力帝国”愿景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质疑到支持:算力需求获得认可 Altman此次出访让人想起他在2024年初的一次行程。当时,他向这些公司(台积电、三星、SK海力士等)推销了高达7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并寻求阿联酋的资金支持。然而,一些行业领袖认为,考虑到当时人工智能服务的收入微乎其微,Altman的计划并不现实。此次行程结束后不久,台积电首席执行官魏哲家表示,Altman"过于激进,我难以置信"。这一次,他得到了更多的支持。OpenAI对算力的信心来自与英伟达的重磅交易,该协议帮助巩固了Altman对算力的愿景。推出AI聊天机器人约三年后,OpenAI目前估值达5000亿美元,与Netflix和埃克森美孚等全球企业相当。东亚布局:锁定芯片产能 在过去几天里,Altman与三星、SK海力士以及日本电子和工业公司日立的技术领导人进行了会谈。这些合作伙伴关系的宣布提振了三家公司的股价。Altman将两家韩国公司引入作为存储芯片合作伙伴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AI的整体需求可能达到每月90万片晶圆,这是目前全球高带宽存储器产能的两倍多。这些公司计划与OpenAI在韩国共同开发AI数据中心。在日本,OpenAI与日立达成协议,这家日本企业集团将支持OpenAI开发AI基础设施,包括为这家美国初创公司的数据中心提供电力传输和配电设备。OpenAI将向日立提供其模型和其他技术。报道还指出,Altman还与部分公司就英伟达即将推出的Rubin系统的制造和部署进行了讨论。OpenAI将成为2026年下半年首批接收Rubin系统的客户之一。中东筹资:为数据中心建设铺路 报道称,在中东停留期间,Altman计划与阿布扎比的投资基金MGX和Mubadala以及OpenAI的运营合作伙伴G42会面。潜在的新资本将部分用于资助阿布扎比的Stargate数据中心。知情人士表示,OpenAI最近告诉投资者和商业伙伴,公司今年在租赁计算服务器方面可能花费约160亿美元,到2029年这一支出可能上升至约4000亿美元。算力帝国的宏伟蓝图:每周1GW的目标 本周,OpenAI通过周二发布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 2重新点燃了全球热情。行业参与者预期,这类模型和应用将比基于文本的模型更大幅度地推动算力需求增长。Altman在最近的一篇博客中写道: "我们的愿景很简单:我们想要创建一个每周能够生产1GW新AI基础设施的工厂。" 上个月,OpenAI和英伟达表示,他们将部署至少10GW的英伟达计算系统,供OpenAI训练和运行下一代模型。OpenAI还宣布了在美国的五个新数据中心选址,与甲骨文和日本科技企业集团软银合作建设。 -
海南交投与海南物流集团、中国移动海南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即刻交通据“海南高速”消息,日前,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海南省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数智物流、智慧交通、通信科技创新发展多维度深度融合,共同打造海南智慧物流综合示范运营项目。三家国央企将发挥各自在交通、物流、通信领域的资源禀赋,围绕数智物流与智慧交通发展主线,构建“基础层聚焦应急保供、政策性运力与公共安全保障”“核心层服务离岛免税、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等高附加值产业需求”“延伸层覆盖城乡配送、农村物流、即时服务等民生领域”的产业生态,共同践行海南自贸港“向数图强”的战略布局,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成为面向亚太、辐射全球的智能物流枢纽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
港股科技板块十月开门红 A股"金九银十"可期? 《投资者网》崔悦晨十月伊始,A股市场在政策密集落地与经济数据边际改善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震荡企稳的态势。与上半年相比,市场情绪虽未彻底反转,但悲观预期已得到显著修复。据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报告,今年9月份,净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反弹至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7亿元),创下自2024年11月以来单月最高。截至9月30日,年内外资被动型基金累计流入1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0亿元)。其中,主动经理增持最多的是半导体等板块。与此同时,港股半导体板块近期持续走强。10月首个交易日,中芯国际涨超12%,半导体、AI应用、AI算力等方向正在成为港股市场的新热点。投资者正在从“政策期待”转向“数据验证”,一场关乎下半年资产配置的博弈正在悄然展开。政策“组合拳”力度空前,市场信心获提振近期,宏观政策的出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系统性与协同性。从资本市场的“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一揽子措施,到房地产领域的“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等优化政策,再到货币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力,一套自上而下的“组合拳”清晰可见。其中,资本市场改革是重中之重。降低交易经手费、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以及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等措施,直指市场痛点,旨在从投资端、融资端和交易端共同发力,为市场引入源头活水。这些举措的短期效应体现在交易活跃度的提升上,而中长期意义则在于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投融资生态。在房地产领域,政策优化正从核心城市向全国范围蔓延。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继落实“认房不认贷”,部分二线城市更是全面取消限购。政策的迅速响应,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这一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柱。尽管“房住不炒”的总基调未变,但政策工具箱的打开,有效防止了风险的进一步蔓延,并为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托底预期。市场分析师认为, 这一系列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稳预期”。通过阻断经济关键领域的负向循环,为微观主体的信心恢复争取宝贵时间。对于投资者而言,政策的边际力量正在累积,其效果的显现将是下一阶段市场走向的关键变量。经济数据初现暖意,结构性亮点不容忽视在政策暖风频吹的同时,9月份的经济数据也透露出一些积极信号。尽管官方制造业PMI仍处于收缩区间,但一些高频数据和结构性指标显示,经济可能正度过最困难的时期。首先,消费复苏的韧性超出预期。暑期旅游、电影票房等服务性消费数据火爆,显示出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叠加中秋、国庆长假效应,消费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次,工业企业的盈利状况出现改善迹象。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中下游制造业的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利润率有望得到修复。部分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仍保持着较高的景气度,出口数据也展现出一定韧性,成为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亮色。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外需的不确定性、民间投资信心有待进一步提振、以及就业市场的压力仍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当前市场正处于“弱现实”与“强预期”的拉锯之中,经济数据的“暖意”能否演变为“趋势性回暖”,将是决定市场反弹高度的核心。投资者策略: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投资者应如何布局“金九银十”?首先,紧跟政策导向,布局受益板块。 资本市场改革直接利好的券商板块,以及受益于房地产政策优化的地产链(如家居、建材)、大金融板块,值得重点关注。政策的持续性和力度,将是这些板块行情延续性的重要保障。其次,聚焦业绩确定性,掘金高景气赛道。 在市场整体盈利修复尚需时日的背景下,那些已经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的行业更具安全边际。例如,在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在绿色转型趋势下,储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迭代与出海机遇。有券商机构指出,下半年通常是国产科技行业的技术发布、新品迭代的密集周期,半导体、AI应用、AI算力等方向确定性持续增强。最后,保持均衡配置,注重风险控制。 在预期改善的初期,市场风格可能快速轮动。过度集中押注某一风格并不可取。保持价值与成长的均衡配置,在追逐高弹性机会的同时,保留部分高股息、低估值的防御型资产,是应对市场波动的理性选择。综合来看,随着政策“真金白银”的落地和经济内生动能的逐步修复,A股市场底部区域正在夯实。虽然反转之路不会一蹴而就,但“金九银十”行情的土壤正在变得肥沃。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市场的震荡期,或许正是甄选优质资产、进行战略性布局的良机。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永远是资本市场亘古不变的制胜法则。(思维财经出品)■港股 -
蔚来Q4盈利可能性分析:李斌的豪赌 10月1日,蔚来公布了第三季度交付数据:87071辆车辆交付量,同比增长40.8%,创下季度新高。其中,9月份单月交付量更是达到34749辆,环比暴增64.1%。然而,在这份光鲜的交付成绩单背后,李斌为第四季度设定的盈利目标正使其面临一场严峻考验。我请Grok评估的可能性是30%,而我个人则认为低于20%—— 这不是因为看衰蔚来,而是基于对销量、毛利率和费用控制这三重门槛的冷静分析。01 三季度的真实成色:交付井喷背后的隐忧蔚来2025年第三季度的交付量确实创下了87071辆的纪录。但细看其构成,乐道品牌贡献了15246辆的月交付量,成为增长主力军。值得注意的是,蔚来品牌本身(不含乐道)的交付量为13728辆,这一数字反映了蔚来主品牌增长相对平稳。从财务角度看,虽然第三季度完整财报尚未发布,但第二季度的数据已提供了一些线索。蔚来二季度营收190亿元,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57.9%。更令人欣慰的是,整体毛利率已回升至10.0%,较第一季度提升了2.4个百分点。然而,蔚来二季度仍录得净亏损49.9亿元。这意味着,即使在三季度交付量创纪录的情况下,蔚来仍需在四季度实现近乎奇迹般的转变才可能盈利。02 李斌的盈利公式:三个关键门槛李斌为四季度盈利设定了明确且量化的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 月销量突破5万辆大关李斌明确表示,蔚来四季度需要实现月均5万辆以上的销量,即整个季度需交付至少15万辆。这意味着要比三季度的8.7万辆增长约72%,比二季度的7.2万辆增长108%。2. 毛利率跃升至17%-18%区间李斌设定的第二个关键指标是整体毛利率需达到17%-18%。而当前二季度的毛利率为10.0%,意味着需要在短短两个季度内提升7-8个百分点。这一提升主要寄希望于高毛利车型的放量,如乐道L90和全新ES8的目标毛利率被设定在20%左右。3. 严控费用率:研发和销售管理费用分别降至营收的6%-7%和10%李斌计划将研发费用控制在营收的6%-7%,销售和管理费用控制在10%以内。相比之下,二季度研发费用为30亿元,在190亿元营收中占比约15.8%,远高于目标比例。03 可能性分析:为什么30%可能都过于乐观?从实际数据出发,蔚来实现四季度盈利的可能性面临多重挑战。销量目标:雄心与现实差距巨大截至2025年8月,蔚来累计交付新车16.65万辆。要达到四季度15万辆的目标,蔚来需要在最后四个月完成此前八个月约90%的交付量。乐道L90首月交付10,575辆的成绩确实亮眼,但即使加上蔚来品牌和萤火虫品牌的贡献,离月均5万辆的目标仍有显著差距。毛利率提升:价格战下的两难境地当前10%的毛利率与17%-18%的目标之间存在一条鸿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蔚来却需要实现毛利率的大幅提升。全新ES8的预售价已较上一代下调约11万元,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将对毛利率构成压力。费用控制:已见成效但难抵规模不足蔚来在降本增效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二季度销售及管理费用环比下降9.9%至39.6亿元。然而,如果销量不达预期,营收规模不足以支撑固定费用的覆盖,即使费用率达标,绝对金额仍可能侵蚀利润。现金储备:272亿元的缓冲空间截至2025年6月30日,蔚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为272亿元。9月份又完成了10亿美元的股权增发融资,这为蔚来提供了更多的喘息空间。但持续的亏损仍在消耗这些储备,二季度净亏损49.9亿元意味着每季度约50亿元的现金消耗。04 市场观点与分析师的谨慎预期第三方分析显示,蔚来四季度盈利的可能性约为40%。这一概率高于Grok评估的30%,但依然低于50%,反映出市场普遍的谨慎态度。敏感性分析表明,只有在最乐观情况下(月销5万辆、毛利率17.5%)下,蔚来才可能实现约4.3亿元的营业利润。而在中性情况(月销4万辆、毛利率16%)下,预计仍将亏损1.59亿元。分析师共识显示,市场对蔚来短期盈利仍持保守态度,平均EPS预期仍为负值。李斌面临的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销量要增长72%,毛利率要提升70%,费用要压缩一半以上。而根据量化模型,在最可能的中性情况下,四季度预计仍将亏损1.59亿元,盈利概率约40%。Grok的30%评估可能过于依赖算法推演,而我的低于20%的判断,则源于对行业规律和财务现实的尊重。蔚来的真正价值也许不在于能否在2025年四季度瞬间盈利,而在于其能否在这场残酷的马拉松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
苹果 CEO 库克发文缅怀乔布斯逝世 14 周年 IT之家 10 月 5 日消息,苹果现任 CEO 库克今天在微博发文,缅怀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逝世 14 周年。 Steve 相信未来充满光明与无限可能,照亮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们前进。我们怀念你,我的朋友。 Steve saw the future as a bright and boundless place, lit the path forward, and inspired us to follow. We miss you, my friend.IT之家注:乔布斯在与胰腺癌抗争多年后于 2011 年 10 月 5 日去世。乔布斯去世后,苹果在其 Infinite Loop 园区举办了一场“纪念史蒂夫”活动,蒂姆・库克、乔尼・艾维等人发表了演讲。2024 年 10 月 5 日,库克发微博缅怀乔布斯逝世 13 周年。 -
11月5日,“黑天鹅”来袭? 在经历了一系列关税冲击、府院博弈与政府停摆的震荡后,美国市场正迎来又一个关键节点——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将开庭审理特朗普政府系列关税的合法性。这一判决可能导向两个极端:如果最终裁定关税非法,白宫或将面临退还数十亿美元税款的窘境,并引发贸易与财政的双重混乱;而一旦裁定合法,总统将获得一项近乎“君主”般的权力,得以在未经国会批准的情况下单方面施加重大经济措施。这不仅是一场法律诉讼,更是一场将深刻重塑美国总统权力边界与经济政策走向的对决。 一场重塑总统权力的司法对决 此次司法对决的核心,是特朗普政府援引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作为加征关税的法律基石。该法案授权总统在应对“国家紧急状态”时拥有广泛权力,而本届政府正是通过将贸易逆差定义为“国家紧急状态”,为一系列关税措施打开了通道。其影响是显著的:4月2日生效的关税,已将美国的有效消费品关税税率推高至17.9%,这是自193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白宫对此举的合法性表现出十足的信心。总统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给出了三点辩护理由:贸易逆差构成“不寻常且特殊的”外部威胁;IEEPA的文本并未明确将关税排除在可动用的“紧急”工具之外;且这些关税将受到国会的周期性审查。然而,法律界的主流观点却站在了对立面。包括保守派在内的大多数法律学者认为,政府的法律依据相当薄弱,败诉的可能性很大。其核心逻辑在于“重大问题原则”(major-questions doctrine),即任何具有“巨大经济和政治意义”的行政行为,都必须得到国会或宪法的明确授权。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等保守派法官以往对此原则多有支持。 市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于华尔街而言,这场官司是悬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判决结果将导向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目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将关税影响计入定价。例如,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曾预测,未来几年年度关税收入将超过5000亿美元,这笔收入被视为有助于削减财政赤字,也成为支撑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4%附近的部分原因。但吊诡之处在于,白宫顾问坚称关税是随“紧急状态”结束的临时措施,财政部却已将其作为长期收入来源进行规划,其间的逻辑矛盾暴露了政策的不确定性。如果最高法院最终裁定关税非法,其后果将是连锁性的。首先,白宫可能需要向企业退还已征收的数十亿美元关税,直接冲击财政。其次,特朗普政府以单边行动为核心的地缘经济策略将受到根本性动摇。届时,政府或将转向《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等其他法律工具来维持关税。但232条款仅针对特定行业,且实施前有延迟要求,其覆盖面和灵活性远不及IEEPA。这种切换在最好的情况下会造成“后勤动荡”,最坏则可能导致“政策混乱”。反之,如果特朗普政府胜诉,其影响将更为深远。这意味着总统的权力将得到极大扩张,未来可以更自由地绕过国会,单方面实施征税、资本管制等重大经济决策,获得一种“准王权”式的权力。市场最终会如何反应?或许它会像消化年内其他冲击一样,最终归于平淡。但风险在于,一旦败诉裁决与通胀上行、就业恶化、赤字高企等负面经济数据同时出现,其叠加效应可能会触发市场的剧烈动荡。 ⭐星标华尔街见闻,好内容不错过⭐ 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不代表平台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
假期前四日 北京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14.3% 10月4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国庆假期盘点显示,10月1日至4日,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0.4%,其中老字号餐饮、连锁快餐带动餐饮业态增长4.8%。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14.3%。节日供应保障有力,生活必需品价格平稳。北京市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效保障节日市场供应。物美、小象超市等重点连锁超市与电商平台按照平日销售量2倍左右备足库存,加大门店、网点配送频次,动态补调配货,全力满足市民采购需求。 假期前四日,新首钢园商圈、苹果园商圈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1.1倍、30.2%。“京彩四季”主题活动联动全市文商旅体特色资源,精心策划推出500余项促消费活动,丰富假日消费体验。朝阳区大屯里商业街、海淀区魏公·芳华里、大兴区世界坊集中开业,持续注入消费新动能,其中魏公·芳华里假期前四日实现销售额超300万元。节展联动引领消费风尚,品质餐饮点燃味蕾。石景山区“宠粉消费券”、房山区“餐饮消费券”持续提振区域消费活力。北京烹饪协会联合美团发起线上线下主题打卡活动,吸引游客深度体验京味饮食文化。在餐饮创新服务供给方面,马辈儿涮肉牛街总店假期前三天日均接待800人次,单日最高等位超50桌,叠加牛街网红打卡属性,黄金周客流较平日增长120%-150%,“寻羊之旅”品牌活动带动年轻群体占比提升至 45%;海底捞以“海底捞6斤番茄锅”为主推产品,同时以“鲜”为特色,从鲜切牛肉到海鲜产品,海底捞以“鲜”促需,丰富餐饮消费选择。截至10月3日,主打鲜切鲜活产品的标准版主题店已营业超100家,涵盖鲜切牛肉、鲜活海鲜、鲜切羊肉、鲜切脆皖鱼、鲜切黑猪等品类。国庆假期,全市推出营业性演出364台、2102场,持续激发市民消费热情。截至10月4日12时,全市电影票房达3000万元,消费潜力有效释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等推出国庆系列主题展览,丰富假日消费体验。据银联商务大数据模型测算显示,假日期间本市旅游售票类、文化娱乐类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5%、8.3%。另据10月4日大众点评“品质外卖”发布“外卖味蕾游”节中消费观察数据显示,假期前三天,“品质外卖”异地用户流量环比上月增幅超120%,其中二三四线美食小城流量增幅远超大盘,达到164%;“必吃榜”“黑珍珠”等高分堂食餐厅外卖订单量同比涨超50%,平均客单价为42.5元,“堂食+外卖”齐发力推动假期餐饮消费增长。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