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963
篇与
财经
相关的结果
- 第 29 页
-
刘强东“年薪1元”十年之约已到期,未来薪资如何安排待解 刘强的“年薪1元”的十年之约已经到期了?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5年8月7日晚间,京东(Nasdaq:JD;09618.HK)曾宣布一项计划,时任公司董事长兼CEO刘强东在规定的10年内,每年基本工资为1元人民币,且没有现金奖励。但这并不意味着刘强东在十年期间真的只有“年薪1元”,记者查询京东集团过往公告显示,2014年3月,京东集团向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授予9378万股立即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单位。根据该协议,在京东集团美国存托凭证(ADS)于纳斯达克上市后,于2014年5月22日向刘强东全资拥有的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Max Smart Limited)发行9378万股普通股。2015年5月,根据《股票激励计划》,京东集团向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授予期权,允许其以每股16.70美元的行权价购买总计2600万股A类普通股。该期权设定十年归属期,每满周年即可获得10%的权益。按照当时京东股价折算,这笔股份价值约26.5亿元人民币,不过在10年内,公司不得再向刘强东授予额外股权。根据这些说法,截至2025年5月,刘强东在2015年定下的“年薪1元”和2600万股股权已经满足十年的期限,至于刘强东未来的薪酬激励将如何安排,澎湃新闻记者询问了京东方面,但未给出具体的回复。此外,据京东集团2024年年报显示,2015年5月,经董事会批准后,董事会主席刘强东获授期权以认购本公司合共2600万股A类普通股,行权价为每股16.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33.4美元,根据十年归属时间表,于各授出日期周年日归属10%的激励。截至2月28日,已向其他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授出的且仍然有效的限制性股份、限制性股份单位及期权之数量不到京东集团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1%。8月14日,京东集团(Nasdaq:JD;09618.HK)发布2025年二季度业绩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收入为35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4%,刷新近三年收入增速的新纪录。二季度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2亿元,去年同期为126亿元,同比减少51%;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74亿元,去年同期为145亿元,同比减少49%。 -
尽管“观感上存在争议”,美银:英伟达对OpenAI的这笔“1000亿美元投资”会大赚3-5倍 美银认为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这一举措,有望在未来为英伟达带来3000到5000亿美元的收入,并确保其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优势地位。9月22日,据华尔街见闻,英伟达与OpenAI签署意向书确立达成战略合作。英伟达将对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OpenAI将借此利用英伟达的系统打造和部署至少10千兆瓦(GW)的AI数据中心。据硬AI,美银随后发布研报估算,此项合作可能在未来为英伟达创造约3000亿至5000亿美元的累计收入,同时将直接提升对竞争对手(如博通和AMD)的竞争壁垒。研报指出,尽管此举在“观感”上可能引发“客户融资”的质疑,但这本质上是一次战略性股权投资,旨在锁定OpenAI作为优先战略合作伙伴,从而进一步巩固英伟达在AI计算和网络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解读“客户融资”争议,一项战略性股权投资对一个主要客户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其“观感”会引发外界关于会计处理和真实意图的疑问。然而,美银分析师澄清了这一问题。他们的核心假设是,英伟达会将此次投资视为与其他大型股权投资(如对CoreWeave的投资)同类的操作,而OpenAI将被视为一个正常的商业客户。为了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这笔交易的规模,报告进行了一个关键的对比分析。虽然3000亿至5000亿美元的潜在累计收入听起来非常庞大,但报告预计,在2026至2030日历年期间,英伟达的总收入可能是这个数字的三倍。从这个角度看,OpenAI在英伟达总销售额中的占比将在15%至25%之间。这与英伟达当前其他几家大型云客户的占比相当,意味着OpenAI将成为英伟达又一个核心大客户,而非一个结构性的“异类”。并非“资助客户”,而是自由现金流的战略部署美银分析师进一步分析指出,此次投资本质上是公司对其庞大自由现金流(FCF)的战略性部署。报告预测,基于英伟达高达2000亿美元的营收规模和40%-50%的自由现金流利润率,公司在未来几年将产生数千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在当前环境下,投资于其他上市资产因缺乏战略契合度及繁琐的监管流程而变得困难。因此,除了将现金返还给投资者外,最佳选择就是投资于自身所在的生态系统。美银认为这种生态系统投资能带来多重好处: 扩大潜在市场规模,为未来创造数倍的收益。 加速新产品的上市时间。 获取政治利益,例如最近对英特尔的投资。 因此,对OpenAI的投资并非简单的“资助”,而是英伟达利用其强大的现金生成能力,主动塑造和扩张其未来市场的明智之举。 -
英伟达宣布1000亿美元投资,美股三大指数再创新高 据美国财经网站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当地时间9月22日,美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并在盘中及收盘时双双创下历史新高。此番上涨的核心驱动来自于英伟达与甲骨文的强劲表现。 具体来看,标普500指数上涨0.44%,收于6693.75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0.70%,报22788.98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66.27点,涨幅0.14%,收于46381.54点。三大股指在交易日内均创下历史新高,并最终以纪录高位收盘。 当天,英伟达宣布将向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数据中心。消息公布后,CFRA研究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师萨姆·斯托瓦尔(Sam Stovall)表示,这项合作或意味着人工智能板块的交易“将继续推动每股收益和股价增长,至少持续到2026年甚至更久”。 这一消息提振了投资者对人工智能板块的信心。因此尽管美股开盘走低,但在英伟达等科技股推动下,指数最终扭转跌势。截止收盘,英伟达股价大涨3.9%。 此外,科技板块的其它个股中,甲骨文(Oracle)表现同样亮眼。受公司首席执行官更换的消息影响,甲骨文股价当天上涨6%,本月累计涨幅达到45%。 与此同时,苹果股价也表现突出,收盘上涨4%,主要受益于市场对新一代iPhone需求强劲的预期。 相比之下,亚马逊、Meta、博通跌超1%,谷歌小幅下跌近1%,显示科技股内部分化明显。 尽管股市持续上行,投资者仍密切关注美联储的政策动向。另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22日,多位美联储官员就货币政策前景发表讲话,表态存在明显分歧。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拉斐尔·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指出,美国通胀依旧“过高且持续时间过长”,不支持年内进一步降息。他强调,美联储应保持当前政策立场,避免过度宽松。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阿尔贝托·穆萨勒姆(Alberto Musalem)同样释放谨慎信号,称在通胀仍高于2%目标的情况下,进一步降息可能带来政策过度宽松的风险,需要更多经济数据来决定后续行动。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贝丝·哈马克(Beth Hammack)则表示,当前政策仍处于“轻微限制性”,在通胀压力未完全消退之前,调整政策必须非常谨慎,以防经济过热。 不过,美联储新任理事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公开支持更激进的宽松立场。他在最近一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投下唯一反对票,认为25个基点的降息力度不够,并指出当前利率水平比适合经济增长的“中性利率”高出约两个百分点,呼吁更大幅度的降息以刺激经济活动。 资本市场普遍认为,定于9月26日公布的核心PCE物价指数将成为关键风向标。若数据表现出通胀放缓迹象,市场对10月再次降息的预期料将进一步升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英伟达,重大宣布!股价突然狂拉! 英伟达宣布向OpenAI投资千亿美元,苹果被韦德布什证券上调目标价,美联储官员在降息上“泼冷水”……当地时间周一,美股市场消息频出。截至收盘,美股三大指数齐创历史新高,上演了一出低开高走。道琼斯指数上涨0.14%,报46381.54点,标普500指数涨0.44%,报6693.75点,纳斯达克指数上涨0.7%,报22788.98点。大型科技股涨跌互现从热门科技股来看,苹果股价上涨4.31%。韦德布什证券对苹果给出乐观展望,鉴于iPhone17系列的强劲需求,将其目标股价上调至310美元。该公司表示,与iPhone16系列相比,iPhone17系列需求增长了10%到15%,预计新款机型产量将增加20%。OpenAI官宣与英伟达签署意向书,建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OpenAI的下一代AI基础架构部署至少10GW的NVIDIA系统,用于训练和运行其下一代模型,从而实现超级智能的部署。为了支持包括数据中心和电力容量在内的部署,英伟达计划在新NVIDIA系统部署期间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双方表示,此次合作致力于构建世界上最先进的AI基础设施。英伟达股价大涨3.9%,盘中异动拉升,刷新历史新高,最新市值逼近4.5万亿美元。特斯拉股价上涨1.91%,盘中一度涨超4%。消息面上,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特斯拉CEO马斯克关系或出现“修复”,两人共同出席了悼念查理·柯克的活动,其间进行了简短交流并握手。此外,特斯拉已获准在亚利桑那州开始进行配备安全监控器的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这是特斯拉寻求将其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扩展到奥斯汀以外的城市和州的关键一步。此外,奈飞微涨0.03%,谷歌A下跌0.86%,亚马逊下跌1.66%,Meta下跌1.7%。中概股涨跌互现,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0.96%。爱奇艺、有道涨超3%,趣店、禾赛、万国数据涨超2%,新东方、金山云涨超1%,百度涨0.95%,阿里巴巴涨0.88%,搜狐涨0.8%。小马智行、唯品会微跌,哔哩哔哩、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跌超1%,微博、贝壳、亿航智能、BOSS直聘、名创优品跌超2%,京东跌超3%,亿咖通跌5.88%,蔚来跌6.24%。美联储官员对降息“泼冷水”当地时间9月22日,美联储多名官员对于降息表态。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在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活动上表示,他支持上周的25个基点降息,主要是出于“预防性考虑”,防止美国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恶化。但他强调,目前利率水平已处于“略微紧缩与中性之间”,未来进一步降息的空间有限。穆萨莱姆表示:“如果劳动力市场出现更多疲软迹象,我将支持进一步降息,但前提是通胀高于目标的风险没有上升,且长期通胀预期仍保持稳定。”他认为,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等因素仍然有可能推高通胀,货币政策仍需对高于目标的通胀保持警惕。同一天,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目前不支持进一步降息,因为“通胀已长时间维持在过高水平”。博斯蒂克预计,2025年全年只会降息一次。他表示:“我不会支持再次降息,但我们将继续观察经济情况。”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美联储新任理事斯蒂芬·米兰表示,不刺激也不抑制经济的中性利率正显著下降,为了避免对经济造成损害,利率应该大幅下调。他认为,目前利率水平过高,将短期利率维持在比中性利率高2个百分点的位置,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裁员和更高的失业率,所以未来数月应该大幅且快速进行降息。国际金价创下历史新高当地时间9月22日纽约尾盘,现货黄金涨1.67%,报3747美元/盎司。当天,COMEX黄金期货上涨2.03%,报3781.2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涨3.17%,报44.32美元/盎司,费城金银指数收涨2.6%,报291.07点,创收盘历史新高。国信证券研报表示,美国8月非农就业仅增加2.2万人,远低于预期7.5万人,失业率上升至4.3%,为2021年以来首次达到此高度,表明就业市场增长乏力趋势,与此同时收缩迹象也引发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引发黄金进一步强势向上。上述研报表示,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期间非农就业较此前统计减少91.1万,为有记录以来最大幅度下调,超过2009年3月的82.4万和2024年3月的81.8万,表明此期间经济疲弱于预期。美元由此中长期面临周期性走弱压力,以黄金为首的无息资产避险优势进一步上升。责编:叶舒筠校对:吕久彪 版权声明" Type="normal"@@-->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Type="normal"@@--> END" Type="normal"@@--> -
潘功胜、李云泽、吴清、朱鹤新最新发声;英伟达拟千亿美元投资OpenAI丨盘前情报 昨日A股 9月22日,市场全天震荡拉升,三大指数均收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22%,深成指涨0.67%,创业板指涨0.55%。在芯片概念股的带领下,科创50指数盘中一度涨逾4%。沪深两市成交额2.12万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2023亿元。从板块来看,消费电子板块表现活跃,芯片产业链延续强势,受现货黄金新高的影响,尾盘黄金板块走强。下跌方面,影视院线和旅游板块大跌。 隔夜外盘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9月22日上涨。截至当天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上涨66.27点,收于46381.54点,涨幅为0.14%;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29.39点,收于6693.75点,涨幅为0.4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57.50点,收于22788.98点,涨幅为0.70%。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甲骨文涨超6%,苹果涨超4%,英伟达涨近4%,亚马逊、Meta跌超1%。欧洲三大股指9月22日涨跌不一。截至当天收盘,英国富时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22日报收于9226.68点,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0.01点,涨幅为0.11%。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7830.11点,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3.48点,跌幅为0.30%;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于23527.05点,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12.36点,跌幅为0.48%。国际油价9月22日微跌。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美分,收于每桶62.64美元,跌幅为0.06%;1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1美分,收于每桶66.57美元,跌幅为0.16%。 重磅资讯 1、人民银行潘功胜: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据人民财讯,9月22日,在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几天前美联储降息,全球金融市场对美联储这次降息有充分预期,市场反应相对平稳,美元指数近几天维持在97附近,国际资本市场总体上行,我国股债汇市场保持平稳。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同时,针对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此前也多次与市场沟通,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后看,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这个方法论在国际上很多央行是相同的,我们也是如此。2、金融监管总局:推进“四项试点” 累计为科技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万亿元 据人民财讯,9月22日,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坚持从经济社会大局出发,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服务质效明显提升。简要概括为“一增一优一补”。所谓“一优”也即优结构。着力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聚,加强科技信贷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近19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培育壮大耐心资本,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强化科技保险保障,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首台套、首批次保险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保驾护航。李云泽表示,去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积极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和知识产权金融生态4项试点,累计对科技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万亿元,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3、吴清:塑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资本市场秩序 据人民财讯,9月22日,在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时,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落实主责主业,坚持依法从严监管,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把该管的管好,同时坚持严而有度、严而有效,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塑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资本市场秩序,促进高质量发展。4、朱鹤新: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过10万亿元 据人民财讯,9月22日,在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国际收支运行更加稳健,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涉外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发展,对外经贸呈现多元化格局,韧性增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保持在合理区间。跨境双向投融资活跃,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过10万亿元。5、两部门:加强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充电桩等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开发利用 9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加快园区绿色设施建设。加强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充电桩等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开发利用,探索构建工业绿色微电网、零碳能源供给系统和园区级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重点加强污水、垃圾、有害物收集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推进原生资源协同利用,加快园区内固废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积极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探索建设零碳园区。6、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 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发、低碳高效能量转换、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高效稳定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7、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推动运动促进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体育总局近日发布《关于推动运动促进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共享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体系,运动促进健康工作在全国各省(区、市)普遍开展;实现科学理念更加普及、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服务内容更加多样、机构载体更加完善、人才队伍更加充实、科技支撑更加充分、组织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科学健身素养明显提升,科学运动逐渐成为群众自觉践行的健康生活方式。8、钢铁行业未来两年目标确定:年均增长4% 严禁新增产能 9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在4%左右。该方案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为中国钢铁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指明实施路径。《工作方案》提出,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严禁新增产能,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通过产量调控促进优胜劣汰,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专家表示,新方案确立的“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成为未来竞争的两大核心议题。根据方案,钢铁企业必须加速淘汰落后设备,尤其是老旧高炉、转炉等限制性生产装备。同时,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80%以上的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9、8月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92.63亿元 同比下降13.01%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2025年8月中国游戏产业月度报告,8月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92.63亿元,虽然环比增长0.61%,但同比去年8月下降了13.01%。这一下滑并非由单一原因造成,而是“用户消费行为转变”与“行业产品迭代断档”共同作用的结果。核心原因在于去年同期的收入基数被现象级产品《黑神话:悟空》推至高位,而本报告期内缺乏具有同等市场号召力的新作接棒。10、英伟达将向OpenAI投资千亿美元共建数据中心 据新华社,美国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22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英伟达计划向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双方共建大规模数据中心。机构观点 申万宏源:牛市行情下,我们认为在TMT领涨之后,以科技为驱动的板块都有望跟涨,包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1)对于机器人板块,我们的观点是跟随特斯拉相关的产业标的,上半年业绩承压,下半年都有望迎来反弹。2)对于低空经济板块,今年上半年缺少催化,但7月4号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我们认为随着资金轮动亦有望迎来板块行情。3)同时,在牛市行情下,亦需要重点关注还在底部的优秀白马标的。4)与此同时,央国企改革带来的突破性变化,建议继续关注。东莞证券:8月快递行业数据显示“反内卷”已取得初步成效,行业快递均价初步结束下跌趋势,部分电商快递龙头营收大幅上涨展现业绩弹性。9月多省市快递企业发布调价通知,快递行业有望实现全面提价,参考历史经验,经历了多年的精细化运营后快递企业网络效率较高,业绩弹性更大,预计快递提价和严查低价件将小幅提升快递企业利润率。看好快递行业“反内卷”背景下加大监管力度,倒逼企业调整竞争策略。后续价格降幅或继续收窄,份额争夺放松将释放快递企业盈利弹性。万联证券:基于行业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我们建议继续聚焦AI和信创两大投资主线。AI主线建议关注:1)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过程中AI产品的规模化、商业化的加速落地,具体包括布局AI终端、AIAgent及潜在杀手级AI应用产品的领先企业;2)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重点场景的应用需求及创新产品;3)规模化AI应用落地对端侧及推理侧算力需求的提振,以及AI算力建设对服务器等重点产业链环节的需求拉升;4)智能驾驶产业的落地进程及布局相关产业链的领先厂商。信创领域建议关注:1)中央集中采购需求的持续增长;2)党政信创在三、四线城市及区县地区的招投标情况;3)重点行业信创的招投标情况及信创产品的渗透率提升;4)布局国产中央处理器(CPU)、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信创产品的领先厂商。焦点公告 长川科技:前三季度净利润8.27亿元—8.77亿元,同比增长131%—145%天赐材料:全资子公司与瑞浦兰钧签订80万吨电解液供应合作协议智翔金泰:与康哲药业签订唯康度塔单抗和斯乐韦米单抗注射液商业化合作将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约5.1亿元人民币等权益广立微:询价转让价格为65元/股较收盘价折价28%天士力:全资子公司药品普佑克新增适应症获批为国内目前唯一获批上市的重组人尿激酶原产品资金雷达行业资金流 个股资金流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罗永浩否认跑路:确实正常出差;贾国龙否认向罗永浩道歉丨邦早报 【罗永浩再次回应债务问题,其作为被执行人冻结股权总额约为1758万元】9月22日上午,针对网友质疑的债务问题,认证为罗永浩本人的微博回应。当天,网友@熊越TylertheAustrian在罗永浩转发的有关预制菜的讨论中评论道:“我认为应该立法强制一个人先还清自己的债务再关心天下苍生。”对此,罗永浩转发该评论回复称:“如果只还法律强制我个人还的那部分债务,五年前我就还完了。后面我主动还的,都是法律上我不用还的公司债务。”微博IP地址显示罗永浩身处中国香港。股权冻结信息显示,罗永浩本人作为被执行人的股权冻结信息共有9条,执行法院均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冻结起止日期均为2023年11月16日至2026年11月15日,冻结股权总额约为1758万元;其中,涉及到成都锤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为1713.95万元。(钱江晚报) 【向罗永浩道歉?贾国龙辟谣,假的!】日前,有报道称,贾国龙向罗永浩道歉称,“让作为合作伙伴的罗永浩先生陷入不必要的争议——这是我们工作的严重失职,既辜负了消费者多年的信任,也对罗永浩先生的个人声誉造成了影响。事件发生后,我没能第一时间直面问题、主动担责,反而让大家在等待中积累了更多不满,这份责任我必须全额承担,也深感无颜面对一直支持我们的人。”同时,其还提出了三点改正措施,一是针对核心问题的整改,如下架问题产品、全额退还相关消费者款项、重新审核合作流程等,用实际行动减少对大家的影响;二是,邀请罗永浩先生及团队,对我们后续的具体监督领域,如产品研发、品控流程、服务标准等进行监督指导,我们会定期向其反馈整改进展,接受专业层面的严格把关;三是,开通“消费者监督直达通道”,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承诺,所有整改过程和结果也会定期向社会公开,接受全体消费者的检验。对此,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表示,“假的,不能信,我也很奇怪,怎么会出来这么一封信。”(新浪财经) 【比亚迪李云飞回应巴菲特清仓:股票投资有买就有卖,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比亚迪集团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发文回应称,2022年8月,伯克希尔开始陆续减持其于2008年购买的公司股票,去年6月其持股就已在5%以下了。股票投资,有买就有卖,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感谢芒格和巴菲特对比亚迪的认可,也感谢过去17年的投资、帮助和陪伴,为所有的长期主义点赞。(新浪科技) 【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发声】9月19日,知名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江孜热龙地区(海拔约5000米)完成了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表演。引发广泛质疑后,始祖鸟、蔡国强方道歉。22日凌晨,《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在其个人账号就此事发布题为《气得编不出标题》的短文,表示“强烈谴责,不胜痛心”。李娟说,大约七八年前,有人问我对于蔡国强的烟花装置艺术的看法。当时我这样回答:“对于所有刻意追求效果,追求规模的艺术创作,我觉得都应该保持警惕。”她表示,非常关注这两天喜马拉雅升龙事件。刚刚刷到一个说法,说这种烟花秀是大地艺术的一种。提到“大地艺术”,就更加愤怒,为着这世上所有傲慢的、贪婪的,打着大地艺术的名义伤害大地的“创作”行为。(大象新闻)【罗永浩否认跑路:确实正常出差】9月22日,@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发文称自己回到上海了,并表示“我爱上海”。此外,罗永浩在文中再次回应“跑路”传闻,称此次确实是正常出差。随后网友在回应:“希望罗永浩尽快回来,聊一聊保健品,尤其是忽悠老年人的。”对此,罗永浩反问:“聊最黑的领域?还‘尽快回来’聊?你是怕没人想弄死我?”(新浪财经)【罗马仕多个3C认证证书被撤销】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多个快充移动电源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3C证书)状态在近期变更为“撤销”。查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网获悉,9月16日和17日,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的多个快充移动电源类产品3C认证证书被撤销,原因是“认证证书暂停期限届满,持证人未提出认证证书恢复申请、未采取整改措施或者整改后仍不合格”。此前,罗马仕深陷安全问题风波后,名下的多个快充移动电源3C证书状态变更为“暂停”。目前,罗马仕仍有多份3C证书处于暂停状态,尚未恢复。(蓝鲸新闻)【雷军官宣:《改变》周四见!】小米17系列将于9月25日晚7点正式发布。新机全系搭载全新小米澎湃OS 3。雷军透露,将在发布会当晚举办第六次年度演讲,主题为《改变》,届时将分享小米玄戒芯片和小米汽车的相关故事。(每日经济新闻) 【真我副总裁称真旗舰不改名】9月22日,真我GT8系列官宣将于10月发布,带来GT8和GT8 Pro两款年度旗舰。新机官宣后,真我副总裁王伟发文称:“真旗舰,不改名!真我GT8 Pro,10月正式登场!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硬实力,以Pro之名,诠释Ultra级产品力。”随后,真我中国区CMO@楚楚_Jessie转发表示:“改名好像成为了行业的一种惯例,有时候为了冲高,有时候为了贴热。但realme就是要打破这种惯例,用产品力说话,而不是用改名发声。”(潇湘晨报) 【宇树科技官微晒出一段视频显示,G1机器人学会了“反重力”模式】在任意动作序列下,稳定性大大提升,哪怕摔倒了,也能快速起身,堪称“人形”不倒翁。(上证报)【汽车热失控时自动弹射电池?均胜电子回复:与我无关】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一段关于汽车电池在热失控时可以弹出的视频在网络热传。视频显示,9月19日,一辆车身贴着“中国碰撞维修技术中心”的汽车演示,该技术能够在电池热失控的时候,将电池抛出车身3~6米外,实现车电分离。视频消息称,“中国碰撞维修技术中心”与均胜电子联合推出了这项电池弹射技术。9月22日均胜电子回复称,他们与“中国碰撞维修技术中心”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合作开发协议。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该“中国碰撞维修技术中心”属于麦特集团,后者旗下拥有威力狮(welion)、奔腾(BANTAM)、MAXIMA等自主品牌。(第一财经)【陈天桥MiroMind团队连续登顶FutureX,超越国际领先预测大模型】9月22日下午消息,据动态实时LLM智能体未来预测基准FutureX最新评测结果,慈善家陈天桥创立的AI公司MiroMind团队搭载GPT-5的MiroFlow智能体框架,已在9月第1周和第2周连续夺得榜首,超越众多国际顶尖机构和闭源商业模型。在测试中,MiroMind成功预测了2025年9月9日ATP男子单打排名第4-6位的选手,同时还成功预测了2025年9月11日数字加密货币Solana将突破的一系列关键价格档位,体现了模型在处理价格波动类问题上的系统建模能力与风险控制水平。(新浪科技)【闪极科技CEO张波回应高管离职与AI眼镜下架传闻】日前,有关国内充电与储能明星创企闪极科技部分核心成员职务变动的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消息中指出包括AI合伙人潘欣、CTO周万程以及CMO吴浩然等人在内,均已离职。关于多位高管离职的消息,闪极科技CEO张波表示,这些说法中有太多不实之处。此外,张波透露,“目前我们AI眼镜的海内外的订单超过10万台,会在25年底国内海外同步交付。同时也闪极第二代AI眼镜也已经进入开发阶段,软硬件技术水平都超越目前市面的竞品。”至于闪极AI眼镜及其海外子品牌loomos AI眼镜在各大电商平台已处于“下架”或“无货”状态的情况,张波称,这个和实际不符,我们loomos AI眼镜只在海外kickstarter平台开启了众筹,承诺发货时间是25年底。(蓝鲸新闻)【客服回应“美团崩了”:已收到提供的信息,会同步相关部门核查】9月22日,“美团崩了”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有不少用户反映称点餐页面显示“访问出错”“系统繁忙”,进入部分商家页面后出现异常无法下单。记者就此向美团求证,美团客服回应称:已收到提供的信息,会同步相关部门核查,若现在有恢复,可以先正常使用。(新浪科技)【淘宝将首次在20国同步启动双11】9月22日,淘宝出海宣布今年双11将在海外市场投入10亿元的营销补贴,据淘宝出海估算,今年将有10万商家实现海外成交翻倍的目标。淘宝出海总经理叶剑秋介绍,今年的双11将首次同步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并以五种不同的语言版本,面向全球的消费者。与其他跨境电商平台不同,淘宝出海提供“0退货退款、0运营成本”的轻资产模式。叶剑秋告诉记者,自2024年推出这一计划以来,已经有超过百万商家加入,签约商家GMV增速是整体海外大盘的3倍。(创业邦)【转转:关闭C2C业务线,转型C2B2C模式】9月22日,转转集团宣布将逐步关闭C2C业务线,未来将开启100%的C2B2C模式。转转集团创始人、CEO黄炜表示,这是一次“战略性的撤退”。未来,卖家可以通过回收、寄卖、挂售等多种方式在转转进行出售交易,转转提供“官方验”服务,即商品经过官方质检后,再上架至转转平台或线下门店进行出售。自2019年起,转转就开始向C2B2C模式转型,目前C2C业务占集团业务的总份额不足3%。(北京商报)【花旗:苹果供应链企业或从OpenAI的人工智能设备推广中获益】花旗分析师KynaWong在一份报告中表示,OpenAI开发边缘设备的举措,可能会推动苹果供应链中的中国硬件企业发展。她指出,这家人工智能公司正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伴侣”型设备,其中可能包括智能眼镜、数字录音笔和可穿戴徽章,首批设备预计将于2026年底或2027年初推出。她还援引媒体报道称,OpenAI已与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苹果供应商进行了接触。她补充道,其他可能从OpenAI设备开发中受益的硬件企业包括高伟电子、蓝思科技和瑞声科技,这些企业均隶属于苹果供应链。(凤凰科技)【罕见苹果Apple-1电脑拍出47.5万美元高价,超预估价近60%】上周末,一台极为罕见的苹果Apple-1电脑在波士顿拍卖,成交价大幅超出拍卖方预估。上周,其线上预出价已达14.4311万美元,拍卖方预估成交价为30万美元。而在周六,RR拍卖行成功为客户将这台电脑以47.5万美元(注:现汇率约合338万元人民币,含买家佣金)的价格拍出,较预估价格高出近60%。(IT之家) 【宝马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已启动首批原型产品试制,2028年量产】记者从宝马集团获悉,其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已启动首批原型产品的试制。“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将于2028年量产,并率先搭载于全新一代BMW X5。”宝马方面透露。(财联社)【马斯克称明年SpaceX可能将全球总有效载荷的95%送入轨道】一位X用户援引最新的火箭发射市场份额报告称:“SpaceX在第二季度发射了88.5%的卫星,2025年剩余时间有望达到埃隆·马斯克90%的份额遇刺。按送入轨道的重量计算,SpaceX占全球总量的86%。”马斯克回应称:“一旦星舰飞船明年带着真正的有效载荷频繁飞行,那么SpaceX可能会将全球总有效载荷的95%送入轨道,尽管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仍在继续增长。到2027年,这一比例可能高达98%。”(金融界)【SHEIN推品牌孵化扶持计划“SHEIN Xcelerator”】SHEIN正式推出“SHEIN Xcelerator”品牌孵化与扶持计划,对包括中国新兴设计师、品牌在内的全球新兴和成熟品牌提供孵化和扶持,该计划后续将在更多市场推出。SHEIN Xcelerator源于SHEIN此前的独立设计师和艺术家赋能项目SHEIN X,自2021年推出以来,SHEIN X已经支持和赋能全球数千名设计师推出自己的系列线作品。(广州日报)【中国电动两轮车即将登陆日本】据《日本经济新闻》9月19日报道,全球主要的电动两轮车制造商——中国雅迪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将于11月正式进军日本市场。首批推出的车型售价约为21万日元,比本田等日本品牌便宜约30%。报道称,全球两轮机动车市场仍以燃油动力为主,其中日本品牌占据了超过40%的份额。率先登陆日本市场的将是雅迪的摩登系列,其性能足以满足日常代步需要,单次充电最大续航里程超过60公里。(参考消息) 【浩博医药完成6300万美元B2轮融资】9月22日,浩博医药宣布完成6300万美元B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携手全球知名产业投资机构共同领投,汉康资本、鼎晖VGC、元生创投、夏尔巴投资、以及元生资本等多家国内一线投资机构共同参与。据浩博医药介绍,这是其在2025年度内顺利完成的第二轮融资,使得公司本年度累计融资金额突破1.13亿美元。(睿兽分析戳此处查看更多)【TetherIA.ai完成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近日,硅谷灵巧手创业公司TetherIA.ai宣布完成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经纬创投领投,奇绩创坛跟投。这也是TetherIA自成立以来的首轮融资,所获资金将主要用于团队扩充及初代产品的研发推进。近期,公司将启动新一轮融资。(睿兽分析戳此处查看更多)【亦唐科技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近日,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商亦唐科技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本轮由普华资本领投,明裕创投跟投。(睿兽分析戳此处查看更多)【零重力飞机工业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9月22日,据零重力飞机工业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公司成功完成A++轮战略融资,融资金额近亿元。(睿兽分析戳此处查看更多)【必博半导体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近日,杭州必博半导体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本轮由欧美中投资促进会主席张家豪领投,前沿创投等机构及产业资本跟投。(睿兽分析戳此处查看更多) 【DeepSeek官宣线上模型升级,版本号DeepSeek-V3.1-Terminus】DeepSeek9月22日晚间宣布线上模型已升级,当前版本号DeepSeek-V3.1-Terminus,包含思考模型和非思考模式两个版本,上下文长度均为128k,已支持用户在线体验。其中,非思考模型输出长度默认4K,最大8K,思考模型输出长度默认32K,最大64K。在使用价格上,该模型百万tokens输入(缓存命中)0.5元,缓存未命中则为4元,百万tokens输出12元。(新浪科技)【百度智能云千帆推出新视觉理解模型Qianfan-VL并开源】9月22日,百度智能云千帆正式推出全新视觉理解模型Qianfan-VL,并全面开源。该系列包含3B、8B和70B三个尺寸版本,是面向企业级多模态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度优化的视觉理解大模型。(界面新闻)【全新梅赛德斯-AMG GT 50双门跑车上市:99.8万元,内置“地表最强量产四缸机”】全新梅赛德斯-AMG GT 50双门跑车9月22日晚正式上市,指导价99.8万元。新车搭载号称“地表最强四缸量产发动机”的M139,也是全球首款配备电动废气涡轮增压器的量产发动机。其技术与梅赛德斯-AMG马石油F1车队的赛车同源,可爆发出310kW(421马力)、500N・m的动力,零百加速仅需4.6秒。(易车网) 【华为新款手表搭载高硅叠片异形电池】9月22日,华为终端宣布,即将于9月24日发布的华为WATCH GT 6搭载华为首创高硅叠片异形电池,较上代产品续航提升50%。(IT之家) 【联发科发布天玑9500旗舰手机处理器】9月22日,联发科(MediaTek)发布天玑9500旗舰5G手机处理器芯片。天玑9500的全大核CPU架构包含1个主频高达4.21GHz的C1-Ultra超大核,以及3个C1-Premium超大核和4个C1-Pro大核,集成矩阵运算指令集SME2,率先支持4通道UFS4.1闪存架构。单核性能相较上一代提升32%,多核性能提升17%,超大核功耗相较上一代X925峰值性能下降低55%,多核功耗相较上一代峰值性能下降低37%。首批采用MediaTek天玑9500芯片的智能手机预计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上市。(界面新闻) 【14部影片定档国庆档】据灯塔专业版上映日历,影片《阿凡达:水之道》9月22日官宣将于10月3日至10月12日限时回归!截至当前已有14部影片定档2025国庆档上映(含重映)。(新浪财经) 上下滑动可查看长图【中汽协:1-8月乘用车国内销量1474.7万辆,同比增长13.6%】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8月,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部分暂停实施的地区恢复补贴,消费贷款支持等政策实施稳定了消费信心,企业新车型持续投放上市,助力乘用车市场平稳运行,销量同比实现增长。2025年8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0万辆和25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9%和11.1%,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6.5%。2025年1-8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33.8万辆和183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3.8%。2025年8月,乘用车国内销量200.7万辆,环比增长12.3%,同比增长15.1%。2025年1-8月,乘用车国内销量1474.7万辆,同比增长13.6%。2025年8月,乘用车出口53.3万辆,环比增长6.7%,同比增长21.8%。(界面新闻)【机构:2025年全球PC游戏硬件营收增长35%】分析机构Jon Peddie Research在报告中预测,2025年全球PC游戏硬件市场将在Windows 10 EOL的推动下实现35%的同比增长,来到445亿美元;而未来三年的营收规模也将维持在大致相当的水平。(科创板日报)【商务部:1-8月智能穿戴、电脑和手机等数字产品销售额增长25.2%、23.7%和20.2%】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表示,1-8月,我国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平稳发展,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促进国际经贸互利共赢。网络零售提升品质扩消费。品质电商培育、数字消费提升等行动走深走实,激发消费活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8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9.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4%。据商务大数据监测,家电和数码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较快,其中智能穿戴、电脑和手机等数字产品增长25.2%、23.7%和20.2%。线上服务消费增长18.9%,其中旅游、餐饮线上销售额增长25.5%、19.1%。(央视新闻) -
美股三大股指,齐创历史新高!牵手OpenAI,英伟达大涨近4% 当地时间9月22日,美股三大股指低开高走,截至收盘集体续创历史新高。英伟达股价收涨近4%,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升至4.46万亿美元。据新华社报道,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22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英伟达计划向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双方共建大规模数据中心。大宗商品市场方面,隔夜国际金价发力上涨,国际油价小幅回落。机构判断,美联储或持续降息推动全球黄金ETF基金加速增持黄金;短期原油价格反弹后易回落且高点持续下移,难形成趋势性反转。英伟达股价再创历史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9月22日收盘,美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道指、纳指、标普500指数分别上涨0.14%、0.70%、0.44%,续创历史新高。 图片来源:Wind个股方面,美国大型科技股涨跌互现。截至收盘,万得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上涨1.08%;苹果涨超4%,特斯拉涨近2%,META、亚马逊均跌超1%,谷歌跌近1%,微软跌0.67%。因消息面利好,英伟达发力上涨,截至收盘涨近4%,报183.61美元/股,续创历史新高,公司总市值升至4.46万亿美元。 图片来源:Wind中国资产方面,热门中概股隔夜多数下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近1%,老虎证券跌超9%,蔚来跌逾6%,京东集团、腾讯音乐均跌超3%,亿航智能跌超2%。国际金价发力上涨原油价格小幅回落大宗商品方面,当地时间9月22日,国际金价盘中再创历史新高,国际银价上涨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9月23日5:50,COMEX黄金期货价格、伦敦金现货价格分别上涨2.03%、1.66%;COMEX白银期货价格、伦敦银现货价格分别上涨3.17%、2.16%。 图片来源:Wind据新华网报道,截至当地时间9月22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美分,收于每桶62.64美元,跌幅为0.06%;1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1美分,收于每桶66.57美元,跌幅为0.16%。美联储日前开启2025年首次降息,叠加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忧虑,成为推动金价震荡上涨的重要推手。中国银河认为,美联储重启降息后,货币政策逐步宽松的趋势或已确立,后续在美国劳动力市场走软的影响下,美联储或持续降息,推动全球黄金ETF基金加速增持黄金。对于国际油价后市表现,南华期货认为,当前原油市场的核心矛盾在于短期扰动因素(地缘风险、宏观政策余波)的阶段性支撑与中长期基本面(供增需减、过剩压力)的持续压制之间的博弈,短期原油价格反弹多呈“弱修复” 特征,反弹后易回落且高点持续下移,难形成趋势性反转;从中长期维度看,原油基本面利空已显性化,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推动供求失衡,过剩压力累积。原标题:《美股三大股指,齐创历史新高!牵手OpenAI,英伟达大涨近4%》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新华社来源:作者:中国证券报 -
金价创出今年“第36个新高” 黄金的强劲涨势仍在继续,其价格在周一创下年内第36个历史新高。周一,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割的黄金期货合约结算价上涨69.30美元,涨幅1.9%,至每盎司3775.10美元,创下主力合约有史以来的最高收盘价。根据道琼斯市场数据,这是黄金价格今年迄今第三十六次刷新收盘纪录。周二,纽约期金突破3800美元/盎司,续刷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金价累计涨幅已达44%,其价值已远超1980年经通胀调整后的高点,这引发了部分投资者对涨势可能难以为继的担忧。然而,分析认为,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通胀担忧与降息预期共同构成了驱动金价上行的“完美风暴”,尽管对泡沫的警惕情绪有所升温,但关键的市场指标尚未显示出恐慌迹象。“完美风暴”支撑黄金基本面 当前的宏观环境对黄金等贵金属来说,是一场利于上涨的“完美风暴”。Winhall Risk Analytics与OptionMetrics的撰稿人Brett Friedman指出,许多人将黄金视为“在完美时机出现的完美投资”,因为它受益于通胀、货币贬值、债务、冲突和社会经济焦虑引发的恐惧和不确定性。他补充说,对于寻求“灾难保险”的投资者而言,黄金是理想之选。BullionVault研究总监Adrian Ash将当前的市场环境形容为一场持续定义黄金和白银走势的“完美风暴”。他表示:“随着美国内部分歧和政治暴力不断恶化,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正与北约-俄罗斯的紧张局势升级相结合,共同提升了黄金和白银的避险吸引力。”Ash还指出,全球信任与合作的崩溃没有减弱的迹象,而上周黄金ETF的大幅流入表明,“流入贵金属的真实资金才刚刚开始”。根据FactSet的数据,SPDR黄金信托(GLD)已连续五周录得上涨。除了宏观因素,黄金的技术走势释放了积极信号。Teucrium董事总经理兼高级投资组合专家Jake Hanley表示,周一的金价上涨似乎并非基于任何新的消息,而是自9月1日以来技术性价格行为驱动的“健康牛市”,并受到“日益增长的通胀警惕以及地缘政治担忧”的支撑。Hanley进一步分析了黄金的价格图表,称其“展现了经典突破行为:一个长期的盘整阶段、一个清晰的阻力位、看涨的趋势排列,以及伴随强劲阳线和持续性的决定性上涨”。他补充说:“这表明这是一次高信念的突破,势头站在多头一边。”大涨之后,黄金泡沫化了吗? 期权市场的关键指标并未显示出非理性的狂热行为。Brett Friedman指出,虽然识别金融泡沫“是出了名的困难”,并且通常只能在事后才能确认,但黄金市场似乎尚未进入泡沫状态。他认为,黄金目前正处于一个“激进且持续的牛市”中,而非泡沫。他解释说,如果泡沫正在形成,市场的隐含波动率(implied volatility)会因不确定性加剧和价格的狂热波动而上升。此外,价外期权(out-of-the-money options)相对于平价期权(at-the-money options)的价差并未显著扩大。Friedman表示,在泡沫环境中,投资者会涌向溢价更低、但有潜力获得惊人回报的价外期权,导致两者之间的“扭曲”(skew)扩大。但OptionMetrics的数据显示,目前该指标并未处于异常水平。他总结道:“金融泡沫确实会发生,但非常罕见,围绕它们未经证实的断言应以极度怀疑的态度对待。”尽管当前市场情绪乐观,但部分迹象仍提醒投资者保持警惕。Brett Friedman也承认,存在一些金价“可能形成泡沫的潜在迹象”。这些迹象包括黄金“在社交媒体和主流媒体上日益增长的存在感,以及黄金ETF活动的爆炸式增长”。 -
传原荣耀副董事长万飚加入头部电池厂商 文 | 苏建勋36 氪独家获悉,原荣耀副董事长万飚近日已低调加入国内头部电池企业远景动力(AESC),任职全球首席执行官(CEO),并同时担任远景科技集团执行董事和首席技术官。据 36氪了解,远景动力已在 9 月 22 日发布内部信官宣了这一消息。“能够加入远景动力并担任 CEO,我深感荣幸……期待与全球团队携手,把握新能源产业的新一轮增长机遇,为客户持续提供安全、高性能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远景动力在清洁能源科技领域的地位,并为全球零碳转型贡献力量。”万飚在内部信上表示。 远景动力全球首席执行官(CEO)、远景科技集团执行董事和首席技术官 万飚作为华为两大支柱业务——无线产品与终端业务的元老,万飚自 1996 年加入华为,历任无线产品线总裁、终端公司总裁、俄罗斯地区部总裁、消费者业务移动宽带与家庭产品线总裁及消费者业务首席运营官(COO)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产品、供应链和全球运营经验。2020 年荣耀从华为独立后,万飚临危受命出任首任董事长,短时间内帮助荣耀实现供应链恢复、渠道重建和国际合作突破,助力荣耀快速重回市场正轨。2023 年 11 月,吴晖(原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接任其职位,万飚改任荣耀副董事长。2024 年 9 月,荣耀方面确认,万飚因个人原因辞去副董事长等职务,其相关工作移交由吴晖接手。此后,外界对万飚的去向有诸多猜测,直到本次远景动力内部信发出,才尘埃落定。万飚曾是推动华为无线与终端业务登顶全球第一的核心领导者之一,也是开拓欧洲及全球市场的重要推手,更在华为终端迈向高端自主品牌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经历与远景动力当前的全球化拓展目标高度契合。远景动力是远景科技集团主导投资的电池科技企业,成立于 2007 年,是全球最早实现动力电池大规模量产的企业,客户覆盖宝马、奔驰、日产、雷诺、Fluence 等全球头部车企和储能集成商,并在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布局了多座电池超级工厂。对于万飚的加入,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表示,这是公司战略升级与全球拓展的关键一步。“万飚深刻的战略洞察、卓越的产品打造与落地能力,及丰富的国际化管理经验,将带领远景动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并在全球各核心市场实现可持续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万飚还将兼任远景科技集团的执行董事和首席技术官。远景科技集团的业务覆盖风力发电、储能、氢能、物联网和零碳产业园等多个领域,并布局全球。在这一集团层面的职务加持下,万飚将能够从更高维度统筹和整合资源,推动远景动力与相关业务板块实现深度协同,加速技术与市场的有效融合,从而为动力业务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公开信息显示,过去一年间,远景动力全球化产能进展密集,位于中国沧州、日本茨城、法国杜埃超级工厂陆续投产。今年上半年,远景动力法国杜埃工厂一期 10GWh 产能投产,该电池配套的雷诺 R5 车型成为欧洲 B 级电动车市场销量冠军。同时,公司在无锡江阴投产的 46 系大圆柱电池产品已运开始供应宝马全球电动平台。 远景动力法国杜埃电池超级工厂在储能领域,今年 4 月,远景动力美国田纳西工厂投产了北美首条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产线;8 月,远景动力共获得国内十余家头部储能集成企业超 40GWh 电芯订单。据上海有色网(SMM)统计,2024 年远景动力海外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前三。此外,远景动力位于英国桑德兰和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的超级工厂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投产,并计划于2025年在国内新建一座储能电芯工厂。据 36 氪了解,这一系列全球化产能扩张和订单交付任务,对企业的供应链统筹、跨区域运营和市场开拓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万飚在华为及荣耀的丰富经验,与远景动力当前所处的关键发展阶段高度契合,其加入也被视为公司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强化战略执行的重要信号。 -
8点1氪丨英伟达拟向O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万豪酒店承认拖鞋循环多次使用;“最快女护士”张水华发文道歉 今日热点导览罗永浩再次回应债务问题,其作为被执行人冻结股权总额约为1758万元太二酸菜鱼等多款预制菜在山姆上架百果园拟筹约3亿元还债,半年亏损超3亿、一年关店超1600家贵州茅台否认将下调今年业绩目标,上半年已按计划完成目标进度产业链人士证实:目前OpenAI已就相关项目与国内供应链展开合作TOP3大新闻 OpenAI与英伟达宣布合作伙伴关系意向书,英伟达将逐步向O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当地时间9月22日,OpenAI与英伟达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意向书。英伟达有意将逐步向O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用于支持数据中心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双方合作将为OpenAI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部署至少10吉瓦的英伟达系统,首批吉瓦级英伟达系统将于2026年下半年部署。两家公司将于未来数周内敲定合作细节。(财联社)常州万豪酒店被曝拖鞋回收后重复使用,卫监所介入调查9月21日,有住客在网上反映江苏常州万豪酒店循环使用一次性拖鞋,肉眼可见拖鞋已经起球还沾着睫毛,住客向服务员提出异议后,对方送过来一双崭新的拖鞋。同日,常州市卫生监督所及新北区卫生监督所已介入调查,表示若拖鞋标注为一次性拖鞋,则严禁重复使用;如非一次性拖鞋,也须严格遵循清洗、消毒再使用的规范。针对万豪酒店未标注、未告知的情况,卫生监督所表示将进行现场查验,并通过酒店内部记录、拖鞋标签及相关单据,核实该酒店的拖鞋是否是一次性拖鞋。9月22日,常州万豪酒店工作人员称,酒店的拖鞋并非一次性用品,实行“一客一换、一客一消毒”,经过严格清洗和消毒程序,采用循环利用方式,通常使用两到三次。由于拖鞋上部为棉质材料,在机洗过程中可能出现少量起毛球现象,属于正常情况,并不代表不洁净。(界面新闻、上游新闻)“最快女护士”张水华发文道歉:对单位及领导形象造成困扰和损害痛悔不已,今后会将工作与爱好分得更清在此前2025哈尔滨马拉松比赛上,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最快女护士”张水华,以2小时35分27秒刷新个人最好成绩,获得国内女子组冠军。赛后张水华哭诉“望领导支持调休跑马拉松”的视频引发讨论。9月21日凌晨,“最快女护士”张水华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文道歉,全文如下:(红星新闻)在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我关于“单位领导不给调休”的个人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对此我深感不安和愧疚。在此,我郑重地向大家致以最诚恳的歉意。我的言论带来了多方面的不良影响:1.对所在单位及领导的形象造成了困扰和损害。事实上,单位领导和同事一直对我非常支持和关心,我未能在此次采访中表达这份感激,反而造成了误解,我对此痛悔不已。2.占用了宝贵的公共舆论资源,冲淡了哈尔滨马拉松赛事本身的精彩和正能量,也给本届赛事带来了不必要的干扰。3.误导了公众, 让网友们产生了关于“特权”和“卖惨”的讨论,这完全背离了我参与马拉松运动的初心。我诚恳地接受所有批评,并作出深刻反省:作为一名成年人,我必须学会在公开场合谨言慎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论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作为一名体育爱好者,我应该更多地分享运动的快乐和拼搏的精神,而不是个人的琐碎事务。作为一名单位员工,我今后会将工作与爱好分得更清,绝不会因个人事务影响工作,更会以实际行动感谢单位的培养与支持。在此,我再次向我的单位、领导、同事,向哈尔滨马拉松组委会,以及所有被我的不当言论所困扰的网友们,说一声对不起!我将吸取此次教训,未来必定更加专注于赛道,用更好的成绩回报大家的厚爱,并将马拉松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恳请大家继续监督。大公司/大事件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英伟达涨超3%创历史新高36氪获悉,9月22日收盘,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道指涨0.14%,纳指涨0.7%,标普500指数涨0.44%。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苹果涨超4%,英伟达涨超3%创历史新高,Arm、特斯拉涨超1%;亚马逊、Meta跌超1%,微软、谷歌小幅下跌。热门中概股涨跌互现,蔚来跌超6%,腾讯音乐、京东跌超3%,微博跌2%,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跌超1%;爱奇艺涨超3%,百度、阿里巴巴、网易小幅上涨。网友质疑升龙烟花秀“一共炸了三次”?西藏生态环境厅:将形成三级调查组9月19日,知名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合作,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燃放艺术烟花《升龙》,此举随即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环保争议。有网友质疑该行为破坏了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引发巨大争议,有网友形容为“炸山”。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有网友指出,《升龙》艺术项目中,烟花并非只放了一次,而是疑似有三次。一名博主发布了相关视频并配文写道:“我才发现,炸山有三个部分,也就是说,炸了三遍。真可怕,我一直以为是炸了一次,没想到是炸了三次。”22日,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22日上午自治区就此事开了专题会,第一时间会派工作组到现场,到时候会形成一个三级的调查组,全部工作开展完后,会有一个通报。《升龙》项目烟花究竟燃放了几次?对此,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还得去现场核实调查评估。”(极目新闻)雷军官宣:小米17系列将于9月25日晚7点发布9月22日,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微博发文称,小米17系列将于9月25日晚7点发布,涉及三款机型:小米17、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第一财经)罗永浩再次回应债务问题,其作为被执行人冻结股权总额约为1758万元9月22日上午,针对网友质疑的债务问题,认证为罗永浩本人的微博回应。当天,网友在罗永浩转发的有关预制菜的讨论中评论道:“我认为应该立法强制一个人先还清自己的债务再关心天下苍生。”对此,罗永浩转发该评论回复称:“如果只还法律强制我个人还的那部分债务,五年前我就还完了。后面我主动还的,都是法律上我不用还的公司债务。 ”(界面新闻)《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就始祖鸟烟花秀事件发声:气得编不出标题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联合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点燃大型烟花《升龙》。网友指责上述活动欠缺考虑,无视喜马拉雅山脉环境。9月21日,蔡国强工作室和始祖鸟分别发表声明致歉。22日深夜,《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在其个人账号就此事发布题为《气得编不出标题》的短文,表示“强烈谴责,不胜痛心”。(第一财经)太二酸菜鱼等多款预制菜在山姆上架据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山姆会员店货架上有多款九毛九集团旗下预制菜产品,其中太二酸菜鱼每份119.9元,松鼠桂鱼每份129.9元,九毛九西北菜的卤牛腱拌凉皮每份69.9元。有分析认为,太二酸菜鱼作为九毛九集团旗下的核心品牌,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将太二酸菜鱼预制菜引入山姆会员店,可以借助山姆的渠道优势,拓展其消费群体。界面新闻记者搜索社交平台发现,有不少消费者已经购买过山姆上架的太二酸菜鱼预制菜,评价口味还原度八成,操作简单,不过分量很少。(21世纪经济报道、界面新闻)百果园拟筹约3亿元还债,半年亏损超3亿、一年关店超1600家9月21日晚间,百果园集团(02411.HK)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2025年9月19日(交易时段后),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配售协议,配售代理同意作为公司的代理,按竭尽所能基准促使承配人以配售价每股H股1.17港元认购合共2.795亿股配售股份。(界面新闻)368元美心月饼假货卖70元,山寨美心月饼采用无痕发货近日,网络上出现大量销售山寨美心月饼的商家,这些仿冒的美心月饼远低于正品价格,售价普遍集中在60至80元之间,仅为正品官方定价(368元/盒)的20%左右。蓝鲸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销售此类月饼的商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生产的工厂,二是各级代理经销商。蓝鲸记者以买家身份多方询价打探,但多个商家均拒绝透露任何有关工厂的具体信息。为严防货源信息泄露,多数商家采取“无痕发货”模式,消费者无法查看具体的发货地址。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这些仿冒月饼的生产源头多数位于广东。蓝鲸记者获得的一盒山寨美心月饼显示,其外包装与正品几乎无异,防伪标签、生产日期、产品条码等一应俱全。记者试吃对比发现,仿冒品在口感、风味上与正品高度相似,普通消费者几乎难以分辨。(蓝鲸新闻)外交部:希望美方为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提供开放、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9月22日主持例行记者会。在回答涉TikTok问题时,郭嘉昆表示,中方在TikTok问题上的立场是清楚的,中国政府尊重企业意愿,乐见企业在符合市场规则基础上做好商业谈判,达成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利益平衡的解决方案。希望美方为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提供开放、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央视新闻)比亚迪李云飞回应巴菲特清仓:“股票投资,有买就有卖,这是很正常的事情!”36氪获悉,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微博发文称:“2022年8月,伯克希尔开始陆续减持其于2008年购买的公司股票,去年6月其持股就已在5%以下了。股票投资,有买就有卖,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感谢芒格和巴菲特对比亚迪的认可!也感谢过去17年的投资、帮助和陪伴!为所有的长期主义点赞!”此前,据媒体报道,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清仓所持比亚迪的股份。小米旗下基金入股旗芯微半导体,后者为汽车控制器芯片研发商36氪获悉,爱企查App显示,近日,苏州旗芯微半导体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为股东,同时注册资本增至1546.39万元。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经营范围包括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半导体分立器件销售、人工智能硬件销售、集成电路销售等。据其官网,该公司从事汽车高端控制器芯片的研发和销售。转转集团:全力聚焦官方验业务模式,将逐步关停自由市场36氪获悉,转转集团发布官方公告,宣布将逐渐关停旗下“自由市场”业务。公告称,未来,转转将全力聚焦二手“官方验”业务模式,为用户提供除了“个人对个人”交易之外的、更有保障的二手消费新选择。并强调集团其他业务线正常运转。贵州茅台否认将下调今年业绩目标,上半年已按计划完成目标进度白酒行业深度调整下,网传贵州茅台或下调今年业绩目标。对此,贵州茅台证券部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未下调年度业绩目标,上半年公司已按计划完成目标进度;如果公司要调整年度目标任务,会对外进行相应说明。(财联社)抖音电商:过去一年,抖音电商货架场GMV同比增长49%36氪获悉,9月21日,在抖音创作者大会电商作者交流专场上,抖音电商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抖音电商货架场GMV同比增长49%。与此同时,超过511万名新入驻电商作者和536万新商家通过平台获得收入。平均每天有125万场电商直播开播,被3亿多人观看。美国寻求拆分谷歌数字广告业务,谷歌再陷反垄断困境在成功抵御美国司法部针对其在线搜索非法垄断的指控后,谷歌如今又面临拆分其互联网帝国的新尝试——此次庭审聚焦于其在数字广告领域的滥用行为。这场定于周一在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联邦法院开启的庭审,将围绕一系列有害行为展开。此前,美国地区法官莱奥妮・布林克马已裁定,谷歌部分数字广告技术构成非法垄断。该法官认定,谷歌的相关行为抑制了市场竞争,损害了依赖该系统获取收入的在线出版商利益。(新浪财经)甲骨文晋升两位总裁为联合首席执行官甲骨文正调整其高管团队,以实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的主导地位。该公司于周一宣布,将晋升克莱・马古约克(Clay Magouyrk)与迈克・西西利亚(Mike Sicilia)为联合首席执行官。(新浪财经)产业链人士证实:目前OpenAI已就相关项目与国内供应链展开合作日前,有消息称OpenAI已与立讯精密等企业签署协议,共同打造一款消费级设备,立讯精密已获得至少一款设备的组装合同。对此传闻,立讯精密方面未予正面回应。不过有产业链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证实,目前OpenAI已就具体项目与国内供应链展开合作。(财联社)马斯克称自动驾驶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财富创造一位X用户发帖称:“本周我将再向特斯拉投入5万美元。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正如埃隆所说,这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富转移。特斯拉将实现自动驾驶。”马斯克回应称:“不是财富的转移,而是财富的创造。这个馅饼的尺寸将会变得更大。这与零和博弈的情况相反。”(新浪财经)上市进行时 大洋电机36氪获悉,大洋电机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花旗。天赐材料36氪获悉,港交所文件显示,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投融资 “浩博医药”完成6300万美元B2轮融资36氪获悉,“浩博医药”宣布完成6300万美元B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携手产业投资机构共同领投,汉康资本、鼎晖 VGC、元生创投、夏尔巴投资、以及元生资本等多家国内投资机构共同参与。本轮所募集的资金将重点投入到浩博医药的核心发展领域,主要包括三大方向:一是加速推进核心产品——用于实现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反义寡核苷酸(ASO)创新药物 AHB-137 的临床试验进程;二是提前布局 AHB-137 的商业化与产业化建设;三是持续拓展公司创新管线研发,强化海内外专业团队建设。“沃庭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36氪获悉,“沃庭科技”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资金将用于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并加快上下游生态链构建,完善产业布局。“Tetheria.ai”完成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近日,硅谷灵巧手创业公司TetherIA.ai宣布完成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经纬创投领投,奇绩创坛跟投。这也是公司自成立以来的首轮融资,所获资金将主要用于团队扩充及初代产品的研发推进。目前,其首款产品已完成前期研发和软硬件适配。此外,公司近期将启动新一轮融资。“零重力飞机工业”完成近亿元A++轮战略融资36氪获悉,新能源航空器研发制造商“零重力飞机工业”完成近亿元A++轮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云时资本、祥源文旅参股基金——盐城黄海汇创科泰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联合投资,所筹资金将用于推进适航认证进程以及核心产品的研发与量产交付。AI最前沿 DeepSeek线上模型升级:当前版本号 DeepSeek-V3.1-Terminus据DeepSeek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DeepSeek-V3.1现已更新至DeepSeek-V3.1-Terminus版本。此次更新在保持模型原有能力的基础上,针对用户反馈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包括:语言一致性:缓解了中英文混杂、偶发异常字符等情况;Agent能力:进一步优化了Code Agent与Search Agent的表现。(财联社)OpenAI将推计算密集型新功能,部分功能仅限Pro用户当地时间9月21日,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发文称,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将推出若干新的计算密集型功能。鉴于相关成本,部分功能初期仅面向Pro订阅用户开放,部分新产品将收取额外费用。(界面新闻)Facebook将推出AI约会助手Meta于22日宣布,将为Facebook Dating(Facebook约会功能)接入一款人工智能助手。这款聊天机器人旨在帮助用户找到更符合自身需求的匹配对象。Meta还表示,公司将通过一项名为“Meet Cute”(浪漫邂逅)的新功能,“帮助用户避免滑动匹配疲劳”——该功能会基于算法,每周为用户推荐一位“惊喜匹配对象”。(新浪财经)美团LongCat发布全新高效推理模型LongCat-Flash-Thinking36氪获悉,美团LongCat团队正式发布全新高效推理模型LongCat-Flash-Thinking。据官方介绍,新模型是国内首个兼具“深度思考+工具调用”与“非形式化+形式化”推理能力的大语言模型,在逻辑、数学、代码、智能体等多领域推理任务中,达到全球开源模型的最先进水平(SOTA),部分任务性能接近闭源模型GPT5-Thinking。整理|安雅 -
经纬早班车|美联储官员质疑进一步降息必要性;英伟达将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 【隔夜重磅】 美联储官员质疑进一步降息必要性 美东时间周一(22日),美股三大股指全线收涨,道指涨0.14%报46381.54点,标普500指数涨0.44%报6693.75点,纳指涨0.7%报22788.98点,均创收盘新高。 大型科技股涨跌互现,苹果涨超4%,英伟达涨超3.9%,特斯拉涨近2%,META、亚马逊、谷歌、微软则下跌。 中概股多数下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0.96%。个股方面,老虎证券跌超9%,蔚来跌逾6%,京东集团跌超3%,腾讯音乐跌超3%,亿航智能跌超2%;世纪互联涨超4%,爱奇艺涨超3%,禾赛科技涨超2%,万国数据涨近2%。 据彭博社,高盛美国股票首席策略师David Kostin将标普500指数三个月目标价上调至6800点。上周,他还将六个月和十二个月的预期分别上调至7000点和7200点。 RGA Investments的Rick Gardner分析,由于美联储降息、企业盈利强劲、经济增长稳健以及通胀温和等有利的环境,股市一直在摆脱9月份的历史性疲软态势。 与此同时,今日一些美联储官员发表言论,质疑进一步降息的必要性。上周,美联储已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并暗示将在即将召开的会议上进一步降息。 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Musalem表示,他支持上周的降息举措,认为这是对疲软的劳动力市场的一种防范,但在通胀上升的背景下,进一步降息的空间有限。 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行长Hammack表示,她仍然高度关注通胀问题,官员们应谨慎降息,以避免经济过热。 五常仅剩美国未承认巴勒斯坦国 当地时间9月2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上宣布,法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马克龙表示,法国将在巴勒斯坦设立大使馆,但前提条件是“所有人质得到释放,并且停火协议达成”。 至此,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只剩美国未承认巴勒斯坦国。 英伟达将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 据路透社报道,英伟达当地时间22日表示,将向 OpenAI 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并为其提供数据中心芯片。 报道指出,该交易使芯片制造商英伟达获得了著名人工智能公司股份,也为OpenAI提供了购买先进芯片所需的资金和渠道,这些芯片对 OpenAI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主导地位至关重要。 两家公司签署了一份意向书,OpenAI部署至少10吉瓦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并计划在未来几周内敲定合作细节。这些芯片所需的电力相当于800多万户美国家庭的用电量。 知情人士称,根据协议,英伟达首笔100亿美元投资将在第一个吉瓦数据中心建成时投入。 报道称,英伟达将于2026年底开始交付硬件,并将于当年下半年在其即将推出的平台Vera Rubin上部署第一个吉瓦数据中心。 德国总理委托银行家吸引投资到德国 据法新社当地时间22日报道,德国总理默茨任命了一位“投资个人代表”,负责为德国带来新业务,以重振陷入困境的经济。 报道称,默茨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现年62岁的资深银行家Martin Blessing将充当外国投资者的中心联络点。默茨表示,他的职责是“作为国际上的明确联络点,促进对我国的投资,并提高德国在全球商业地点竞争中的知名度”。 Blessing在2008年至2016年担任德国商业银行首席执行官,还曾在瑞银工作过。 报道称,Blessing说他正在计划为投资者举办一次大型会议,但不会在今年年底之前举行。 德国经济促进机构GTAI的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外商投资数量连续第三年下降。报道指出,为了促进增长,德国政府计划在未来几年投入数千亿欧元来升级老旧的基础设施,并提出减税政策来鼓励投资。 阿根廷暂停征收谷物出口税 据法新社报道,阿根廷政府当地时间22日表示,将暂停征收粮食出口税,以争取在立法选举前吸引农民并振兴经济。 报道称,此次税收改革正值阿根廷寻求美国财政部贷款以偿还到期债务并平息紧张的金融市场之际。 阿根廷总统发言人表示,这些税收暂停征收将持续到10月31日。 报道提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当日在社交媒体中表达了对阿根廷的支持。他写道:“阿根廷是美国在拉丁美洲重要的盟友,美国财政部随时准备在职权范围内支持阿根廷。” 亚马逊因涉嫌Prime会员订阅欺诈面临审判 据法新社报道,亚马逊周一在美国政府的诉讼中出庭受审,该诉讼指控这家电子商务巨头让数百万客户加入其Prime订阅服务,但几乎无法取消。 报道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于2023年6月提起的诉讼称,亚马逊故意使用被称为“暗黑模式”的设计,诱骗消费者在结账时注册每年139美元的Prime服务。 该案件主要围绕两项指控:亚马逊通过复杂的结账流程在未经明确同意的情况下招募会员,以及故意创建了一个复杂的取消系统。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声称,亚马逊的结账流程迫使客户浏览令人困惑的界面,其中拒绝Prime会员资格需要找到不起眼的小链接,而注册服务的按钮十分显眼。 报道指出,根据法庭文件,亚马逊知道Prime会员中普遍存在“非自愿注册”的情况,但拒绝做出减少这些不必要注册的改变,因为这会对公司的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今日关注(北京时间)】 10:00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 【财经热点】 交通运输部:受台风影响的沿海高速公路等应关尽关 9月22日下午,交通运输部召开防御应对台风“桦加沙”视频调度会。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伟强调,要指导港口航道、道路运输、城市交通等果断采取“关停管控”等刚性措施,做好旅客滞留预防和疏散工作,做到人员“应撤尽撤”。要全面落实公路“响应、巡查、管控”措施,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加强路网通行管控,将受台风影响的沿海高速公路、桥隧路段特别是山区路段,要做到“应关尽关、应停尽停”。 广州全市停课 据广州市气象台监测,目前全市各区已升级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广州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决定于9月22日21时28分将台风Ⅳ级预警升级为Ⅲ级。受台风“桦加沙”影响,23日广州全市各区各学校停课。 年内近490家上市公司获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支持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回购增持呈稳步升温态势。据经济参考报,Wind统计显示,1329家上市公司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超1089亿元。获得金融机构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支持的上市公司也在持续扩容,目前近490家。 金字火腿拟不超3亿元取得中晟微不超20%股权 金字火腿公告,全资子公司福建金字半导体有限公司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不超过3亿元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取得中晟微不超过20%的股权。标的公司目前还未盈利,未来盈利状况仍存在不确定性。本次交易将分两轮进行,第一轮增资按照标的公司投前10亿元至13亿元的估值进行。 白宫称医生H-1B高额签证费用或可免除 当地时间9月22日,美国白宫表示,允许部分人员豁免H-1B签证费用,其中可能包括医生和住院医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公告,将企业为H-1B签证申请人支付的费用提高至10万美元,并称此举旨在确保美国引进的是高技能、不能被美国人替代的人才。 辉瑞将以49亿美元收购减肥药制造商Metsera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将以49亿美元收购肥胖症和心脏病药物制造商Metsera。辉瑞公司希望通过此次收购扩大其产品组合,进入巨大且不断增长的肥胖症治疗药物市场。 欧盟责令法国向瑞安航空追回180万欧元 据法新社报道,欧盟当地时间22日下令法国向瑞安航空追回180万欧元,此前欧盟认定这家爱尔兰廉价航空公司错误地从卡尔卡松机场的管理实体获得了国家援助。 美国精神航空再破产 据美联社报道,资金紧张的美国廉价航空公司精神航空表示,计划在年底前让1800名空乘人员休假。公司表示,在一年内第二次申请破产保护期间做出了“艰难的决定”,让机组人员暂时休假。美国空乘人员协会表示,正在努力为休假的人员争取其他航空公司优先面试机会。 -
收获季中国订单至今为零 美国各地豆农发出急迫的警告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记者 李萌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卓然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欣】编者的话: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丰收之际,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将一些美国农民“推向绝境”。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日报道,美国各地农民都在发出越来越急迫的警告,如果作物无法顺利出口,他们将面临严峻后果。美国农民表示,在贸易战、移民政策、通货膨胀和高利率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他们呼吁美国政府尽快结束与中国的贸易战。 9月17日,美国肯塔基州农民加伊兹克站在自家农场里,大豆和玉米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图/IC photo)豆农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美国广播公司(ABC)日前播出了一段对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的采访。画面中,拉格兰坐在拖拉机上,再次提到目前美国大豆正值收获季,中国的订购量却为“零”。他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紧急呼吁:“我们需要的是市场和机遇,中国市场对我们的生计至关重要。”拉格兰此前接受美国《财富》杂志采访时就警告称,美国大豆迎来收获季,但最大买家却未下任何订单,豆农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拉格兰的发言代表了绝大多数美国豆农的心声。“我躬耕一生,今年是记忆中最黑暗的一年。”44岁的豆农唐纳在接受《今日美国报》采访时感叹道。唐纳一家的农场坐落于阿肯色州东北部,种植棉花、玉米、大豆和花生。这一年对他们来说异常艰难。据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统计,2024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额达128亿美元。但今年,农户们还未接到来自中国市场的订单。伊利诺伊州、艾奥瓦州、明尼苏达州和印第安纳州作为大豆核心产区,所受影响尤为深重,这些州的大豆产量约占全美总产量的一半。雅虎财经称,通常到本季时,美国对华大豆年销量中已有约1/3完成交易。这意味着,当前本应有占美国大豆总产量8%至9%的大豆销往中国,但实际成交量为零。 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农场用来储藏大豆的粮仓(图/视觉中国)对于美国农户而言,当前的挑战还有近年持续的高产丰收——这压低了大宗商品价格。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年大豆产量将创下历史新高,价格较2022年的历史高点下跌约40%;玉米价格下跌约50%,且该部门预测今年玉米产量同样将破纪录。与此同时,美国玉米种植者协会称,种子、化肥、农药及机械等生产成本仍接近历史高位。美国玉米种植者协会称,这是一场“席卷美国农村的经济危机”,并表示这是美国农民连续第三年面临负利润率不断上升的局面。该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旺森警告称,关税可能会推高进口成本,并引发美国玉米进口国采取报复行动,使情况恶化。据美国大豆协会统计,中国作为全球约60%大豆的进口国,今年已转向巴西市场。“若入秋后仍未能与中国达成大豆协议,美国豆农的处境将进一步恶化,”美国大豆协会在8月致特朗普的信中写道,“美国大豆种植户无法承受与我们最大客户之间长期的贸易争端。”美联储近期调查显示,农民正切实感受到经营压力:农场收入与信贷状况持续恶化。伊利诺伊州农业局主席邓肯表示:“我尤其担忧那些缺乏资产缓冲的群体,年轻农户面临的风险更高。”CNN称,美国农场破产数量可能会上升。根据美国农场局联合会的数据,去年农场破产数量上升了55%。“这意味着有些农民将走投无路。”拉格兰说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农民的自杀率已经高于其他人群。拉格兰表示,这一现象可能会不幸地加剧。田纳西州农业科技和软件公司Daitaas Holdings首席执行官詹宁斯表示,“这不是普通的农业危机。我们称之为‘农场末日’。”“这是一次五级火警。”美国Alternet新闻网称,特朗普政府的经济和移民政策正在损害美国农民的谋生能力。田纳西州大豆推广委员会执行董事莫平将关税比作“千刀万剐的痛苦”。农民迫切需要联邦政府的帮助。莫平还表示,“农民已经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他们管理好财务,获得了好收成,但他们无法改变经济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经济政策和市场由华盛顿控制。”影响可能席卷整个供应链美国大豆出口量骤降,其影响远不止于农民群体。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何伟文2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豆供应链涉及肥料、机械、雇工等,出口还关联仓储、运输、保险、金融、港口码头、农机制造等行业,支撑美国4000多亿美元经济。大豆是美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部分,对经济影响显著。据美国Freight Waves网站报道,这场大豆出口危机正迅速波及全美卡车运输业、铁路货运及港口运营。随着出口大豆数量锐减,货运需求将面临断崖式下跌,相关就业岗位亦岌岌可危。“这无疑将对他们造成实质性冲击,”美国大豆运输联盟执行董事斯蒂恩霍克表示,“地缘政治因素引发的突发性需求萎缩,给货运铁路行业及其他运输行业带来严峻挑战。”他介绍说,大多数美国中西部出产的大豆通过铁路运往西北地区港口,再装船出海。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夫利警告称,失去中国客户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能席卷整个供应链,波及仓库工人、铁路调车员、码头装卸工及依赖农产品出口的地方企业。“关税必将导致进出口双降,进而冲击就业市场,”拉夫利在接受美国波士顿公共广播电台采访时表示,“这种影响因地域产业结构差异而呈现不同特征。”《今日美国报》称,农业困境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能会波及整个经济体系,因为农民会削减支出。唐纳坦言,过去两年他暂缓购置新设备,即便老旧机械严重影响收割效率。《纽约时报》称,如果无法达成协议,美国大豆种植户将被迫储存收获的大豆,避免亏损出售。北达科他州的亚瑟公司正在建造更多临时仓库,以容纳多达700万蒲式耳的大豆。许多美国农民表示,粮仓已经不够用了。伊利诺伊州玉米和大豆种植户弗里德斯称,“储存问题像浪潮一般朝伊利诺伊州袭来。”“帮助农民的最快途径是结束与中国的贸易战”美国多个贸易团体呼吁特朗普政府向农民伸出援手。今年8月,美国大豆协会要求特朗普在贸易谈判中将大豆列为优先事项。“每多一日无法达成协议,美国农民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就会被进一步蚕食,”拉格兰表示,“我们敦促政府达成一项能重新开放美国大豆这一关键市场的协议。” 9月19日,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坐在拖拉机上喊话特朗普(视频截图)据美国《得梅因纪事报》报道,联邦参议员格拉斯利和艾奥瓦州农业部长奈格也相继表态称,他们正敦促特朗普政府尽快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争取让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重返美国市场。《今日美国报》称,美国政府还努力与其他国家达成协议,促使它们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规模。不过,密歇根州立大学食品经济学教授奥尔特加认为,开拓新的出口市场绝非易事,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国家的采购规模能否匹敌中国市场,尤其是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面临司法挑战的背景下。“但对中国而言,寻找新供应商远比美国农民开拓新出口市场容易得多。这令许多人深感担忧。”奥尔特加表示。美媒称,特朗普政府承诺,未来十年向农民提供超600亿美元的补贴。但这笔援助最早要等到2026年秋季才能落实,唐纳等农户担心“远水救不了近火”。“债权人告诉我,他们等不到2026年10月。13个月后会怎样尚不可知。”美国CNBC网站称,尽管特朗普签署了农业援助计划,但农民警告称,这还不够。CNN称,国会民主党人认为,帮助农民的最快途径是结束与中国的贸易战。参议院农业委员会民主党领袖克洛布查尔称:“我们的农民花了几代人的时间打造这些出口市场,却被随意征收的关税关闭了。我们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发起的贸易战中吸取了教训,这些市场不会在一夜之间恢复。”北达科他州大豆种植者协会主席夏洛克表示,如果贸易缓和不能很快实现,可能会对美国农业界产生长期影响,包括土地价值下跌。他说:“如果没有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就不得不大幅减产。”何伟文认为,美国政府帮助豆农,可能采取两种策略。一是对内补贴,通过价格补贴降低大豆出口成本,提高竞争力;二是对外施压,要求中国增加购买美国大豆。然而,这两个办法都不是对症下药。问题的症结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途径是美方取消对华单边关税。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出口至关重要,其他市场短时间难以替代。而且,寻求其他市场是否可行,还要看市场需求,如果其他市场没有需求,就没有缺口。 -
绝味食品戴帽ST 八年财务迷局与失控的加盟帝国 作者|郑皓元 实习生|胡若葭 主编|陈俊宏 一纸处罚公告揭开了绝味食品长达八年的财务迷局,昔日“鸭脖第一股”如今不得不直面加盟体系失控、投资屡屡失利与资本市场信任崩塌的多重危机。业内人士指出,五年累计少计的7.24亿元收入,极可能通过“小金库”形式被用于调节业绩、隐性补贴加盟商或规避税务,资金流向成迷,暴露出公司内部治理的深层漏洞。 近日,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517.SH)发布公告称,收到湖南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2017年至2021年连续五年财务信披违规,公司将被处以400万元罚款,董事长戴文君等三名核心高管合计被罚450万元。公司股票于9月22日停牌一天,23日起复牌并实施其他风险警示,A股简称由“绝味食品”变更为“ST绝味”,日涨跌幅限制由10%缩窄至5%。 信披违规遭ST,内控与审计双重失控 根据湖南证监局的调查,绝味食品在2017年至2021年期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各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和1.64%。以公开披露的各年度营收为基数计算,五年累计少计收入规模达7.24亿元。 这意味着公司连续五年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虚假记载。 调查显示,这笔巨额收入的规避手法极为隐蔽:时任财务总监彭才刚安排财务部员工出借个人银行账户,用于接收加盟门店装修款项;公司未将加盟门店装修业务纳入正式经营和核算体系。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7.24亿元资金的流向存在几种可能:一是用于“体外循环”平滑业绩,在营收增速放缓时通过隐性补贴回流利润表;二是规避税务成本,少计收入直接减少当期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三是用于加盟商管理中的非公开支出,如特殊地段装修补贴、隐性返利等,以维持加盟体系稳定。 由于资金仅由戴文军、彭才刚等少数高管掌控,未纳入内控体系,其最终用途至今未明,不排除存在个人挪用或违规支出的风险。 董事长戴文军知悉公司实际管理加盟门店装修业务,却未进行规范管理,未将其纳入上市公司经营核算体系,并在2017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上签字,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时任董事会秘书彭刚毅则未对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尽到审核职责,在2017-2020年年度报告上签字,是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绝味食品的内控管理完全失效,7亿元收入既不在报表中体现,也未曾受内部控制制度约束,巨额资金的最终流向至今未明。 而这高额未计收入得以瞒天过海,审计机构难辞其咎。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绝味食品的审计机构,在2016-2021年间存在严重的执业缺陷,其中康代安作为2016年度至2021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签字注册会计师,连续提供审计服务超过五年,明显违反会计师轮换制度。 根据湖南证监局2024年1月对天职国际的警示函显示,其在质量管理体系、独立性、项目执业质量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未对异常波动数据予以充分关注,这些专业疏漏使得七亿元的收入隐瞒计划顺利实施,直到2024年证监会调查才得以明晰。此外,尽管天职国际因奇信股份审计造假被处以暂停证券业务六个月的行政处罚,绝味方面仍在2025年4月将其续聘为审计机构,引发市场质疑。 最终,湖南监管局依法对绝味食品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其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处分,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时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处以警告及200万元罚款;对时任财务总监彭才刚处以警告及15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会秘书彭刚毅处以警告及100万元罚款。 审计机构的失责与内部治理的缺位造成双重恶性循环。业内人士表示,“连续五年未能发现如此规模的账外收入,要么是审计能力存在重大缺陷,要么是职业操守出现问题”。 财务操纵暴露加盟体系经营漏洞 财务操纵的背后,是绝味食品日益严峻的经营困境。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20亿元,同比减少15.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减少40.71%。经营性现金流下滑32.7%至4.83亿元,流动性日益紧张。 而其财务操作似早有苗头。2022年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要求以2021年营收为基数,2023-2025年营收增速分别不低于19%、39%、67%。而2021年披露的营收本身少计1.64%,直接降低了股权激励的考核基数,通过少计收入为后期业绩释放空间。 加盟体系的管理漏洞也在持续反噬。湖南省监管局决定书显示,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公司通过员工个人账户收取门店营业款、加盟费、管理费合计2107.07万元,且未存入公司账户,构成经营性资金占用。 加盟管理模式存在重大漏洞,也为后来的财务违规埋下了伏笔。 其财报数据显示,绝味食品的经营状况自2022年后急剧恶化。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62.57亿元,同比下降13.84%;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大跌34.04%,创下2017年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绝味今年的门店规模在急剧萎缩。2017年-2021年,绝味大陆门店五年净增超6000家,但2022年至今关闭门店超过4000家,门店数量由高峰期的15000余家降至约11000家。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对加盟门店的批发收入占总营收的73.5%,该项营收同比下滑13.16%。 第三方平台“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15日,绝味在营门店数为10838家,较2023年底的历史峰值15950家减少5112家,降幅达32%;较2024年上半年的14969家减少4131家。 目前,卤味行业正面临整体下行,渠道变革加速了业绩分化。2025年上半年四家头部卤味企业营收均下滑,但周黑鸭通过提升直营比例,净利润逆势上涨228%,业务模式转变为“卤味+调味料”双核心模式;煌上煌通过优化门店结构,净利润同比上涨26.9%;而严重依赖加盟模式的绝味食品净利润下滑40.71%,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 消费端调研显示,61.7%的消费者只愿为零食卤味支付20-49元,而头部品牌的定价已远超这一区间。周黑鸭鸭脖单价较几年前上涨近50%,被网友贴上“价格刺客”标签。同时,90后、00后更青睐健康、创意或性价比更高的零食选择,传统卤味的消费场景正在消失。 投资失利与资本市场信心崩塌 绝味食品的困境不仅存在于主营业务方面,其对外投资也同样屡遭败绩。2025年上半年,绝味食品投资性现金流下滑31.11%至-2.53亿元。 公司在2024年回复上交所监管函中披露,2017年至今,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分别为-10.58亿元、-10.26亿元、-10.62亿元和-2.34亿元,投资活动未产生资金净流入。 据了解,绝味食品自2013年起便涉足投资领域,通过设立全资子公司深圳网聚积极扩大其商业版图。该公司以构建“美食生态圈”为目标,持续拓展产品种类。据天眼查数据,目前绝味食品借助深圳网聚已间接投资了包括“千味央厨”和“幺麻子”在内的20家实体企业。同时,它还通过参与“湖南肆壹伍”、“宁波番茄叁号”等多家私募投资基金进行了更广泛的投资布局。 然而,投资项目的表现令人失望。2024年,绝味食品的长期股权投资额达到24.6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近30%,但投资效益不佳。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绝味投资的5个标的中仅1个收益为正,合计亏损达1.06亿元;2024年上半年新投的两个项目又分别亏损401.83万元和387.63万元。公开资料显示,28个投资项目中,存在回收风险的达6个。公司不得不表示“针对非卤味相关项目,积极寻找退出路径”。 最引人注目的是和府捞面项目。截至2022年年底,和府捞面门店规模为400多家,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三年收入分别为11亿元、17.3亿元和14.6亿元,每年净亏损超过2亿元,2022-2024年三年累计投资亏损超7亿元。 尽管绝味食品已从和府捞面的项目中退出了一部分,收回投资2亿元,产生投资收益1.6亿元,但整体投资回报率极低。 与此同时,公司实控人戴文军却在高点大幅套现。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戴文军通过控制的四家企业(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慧功、上海成广和上海福博)减持5.99%的股份,套现25.59亿元。发布减持计划公告的当日,绝味食品股价达到上市以来的股价最高点95.8元/股。 5个月后(2021年7月),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动人再次计划减持占公司股本2.66%的股票,按当时股价计算,减持套现金额超11亿元。这意味着不到一年时间,实控人戴文军套现接近40亿元。此外,从2017年至2024年,戴文军的个人薪酬由63.98万元增至至190.98万元,增幅达1.98倍。 资本市场信心已然崩塌。绝味食品的股价在2021年2月26日曾高达105.50元/股,四年后降至停牌前的15元/股左右,股价较2021年高点已蒸发超530亿元,跌幅超80%。 一位长期持有绝味股票的投资者表示:“罚款金额不大,但八年财务数据失真让人后怕,更担心的是未来增长没了方向。” 若ST绝味要重返正常交易,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中国证监会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已满12个月,二是公司已就行政处罚决定所涉事项对相应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重述。 -
证监会:落实落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各项部署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24年4月15日至7月20日,中央第八巡视组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党委开展了常规巡视。2024年10月19日,中央巡视组向中国证监会党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党委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情况 中国证监会党委坚持把中央巡视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情况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全过程监督下,坚决扛起整改责任,自觉从对党忠诚的高度抓好整改任务落实,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突出政治引领,强化思想武装。把加强理论学习贯穿整改始终,中央巡视反馈后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研究部署整改工作。集中整改期内,组织召开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对巡视整改工作的部署要求,高质量开好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摆存在问题及深层次原因,不断增强整改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以上率下,落实落细责任。建立覆盖整改全周期的责任体系和制度流程,健全问题领办、包片联系督导等机制。党委书记切实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担任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对整改工作直接研究和部署推动。坚持开门抓整改,召开多场座谈会,听取科技企业、行业机构、专家学者等各方意见。其他党委班子成员自觉履行“一岗双责”,加强领办和推动。加强统筹联动,推进系统整改。对照中央巡视反馈意见逐一梳理检视,高标准制定整改方案。做好与专项整改的贯通衔接,加强对沪深交易所党委整改的全过程统筹,努力形成上下贯通、联动整改的局面。树牢严的基调,务求整改实效。建立健全制度规则。针对上级单位调研督导指出的问题,举一反三、动态完善整改举措,确保整改效果。聚焦中心工作,推动成果转化。坚持把巡视整改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与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推动新“国九条”和“1+N”政策文件落地见效,一体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健全重点领域风险应对机制、提升监管执法效能等领域取得突破,市场结构、生态发生积极变化,高质量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 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坚决扛起巡视整改监督责任,推动中国证监会党委把讲政治要求贯穿始终,层层压实责任,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抓好整改任务落实。成立巡视整改监督工作小组,谋实谋细整改监督工作方案,明确监督重点,制定整改监督工作推进图,紧盯重点人重点事直插一线开展全覆盖现场检查,及时提出监督意见。建立监督意见闭环管理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推进中国证监会党委常态长效整改。 二、巡视反馈重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一)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深入践行资本市场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方面 1.狠抓政治机关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完善闭环管理机制,切实提升贯彻落实质效。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修订请示报告事项清单并开展专项检查。组织开展“资本市场政治性、人民性”大家谈。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完善政治监督工作机制,聚焦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等重大决策部署,逐项逐件跟进监督,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不折不扣落实落细。 2.着力提升政治能力,切实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决落实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稳住股市的重要部署,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发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鼓励一年多次分红、回购注销,2024年以来全市场分红和回购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面对国际严峻复杂形势,稳妥制定并完善工作方案,释放强有力政策信号,有针对性加强风险监控。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有力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牢牢把握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的市情,把以投资者为本贯穿制度建设、改革发展和监管执法的全过程。建立重大政策法规制定修改的中小投资者保护审查机制。完善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监管协作与投资者保护机制,加大对新增退市风险公司日常监管力度,在坚决维护退市规则严肃性的同时,把有力加强监管和有效保护投资者更好结合起来。制定推进先行赔付制度落实工作方案,推动相关经营主体赔付受损投资者。畅通投资者投诉渠道,12386服务平台接通率显著提升。强化投资者维权救济。 (二)启动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 1.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前瞻性和连续性。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政府与市场、发展与安全、秩序与活力等重大关系,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对资本市场改革作出系统安排,在优化完善发行上市制度、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系列改革举措。 2.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压实中介机构责任,配合制定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修订保荐机构执业质量评价办法,对从事IPO业务的中介机构开展常态化滚动式现场检查。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修订证券发行承销管理办法及配套细则。 3.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资本市场功能发挥。抓好“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的落地实施,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发布“并购六条”,推动典型案例落地。推动出台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意见,平稳推出多晶硅等期货品种。稳步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境外上市备案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 (三)切实履行主责主业,全面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要求方面 1.全链条、全过程加强监管。推动出台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推动有关部门和省市地方政府制定专门落实方案,初步建成部际、央地联动的综合惩防制度体系。加大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力度。强化对中介机构等责任追究。严惩各种违规减持、绕道减持行为,对违规减持责令回购并上缴价差。加强对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和私募机构监管检查。 2.持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优化完善稽查执法工作机制,有效压降办案周期。持续推动清理积案、快办增案。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为执法裁量提供统一标尺。加大罚没款催缴工作力度,提高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强化科技赋能,全面推进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工具运用,提高线索发现和穿透核查能力。 3.大力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的监管执法协作体系。修订派出机构监管职责规定,完善上市公司、机构、期货等监管协作规程。加强部际联动,配合出台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深化央地协作,各派出机构作为成员单位加入地方协调机制,全面加强信息共享、监管协作与风险处置协同。 (四)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守牢风险底线方面 1.着力提升市场风险监测防控能力。健全市场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提升数智化水平。建立健全场外衍生品监管机制。加强高频量化交易监管,组织证券交易所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 2.稳妥有序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统筹做好地方融资平台、房企债券风险化解与合理融资支持。加强涉地方交易场所清理整治。扎实推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健全证券期货交易结算系统常态化压力测试机制,组织开展全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与应急演练。 3.加强资本市场预期管理。提高新闻宣传实效性,加强对一揽子增量政策等的宣传解读,组织开展系列专项宣传行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压实行业机构、上市公司声誉管理责任。 (五)坚持自我革命,纵深推进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方面 1.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动态完善党委班子主体责任清单,细化责任内容。与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健全定期沟通会商、重要情况通报等机制,通过开展专题会商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加强会党委巡视审计工作,将落实中央巡视整改作为监督重点。 2.一体推进“三不腐”。强化不敢腐的震慑,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高质高效处置中央巡视移交信访件和问题线索,对反映“一把手”、关键岗位等问题重点核查,持续深化证券发行审核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一体推进风腐同查同治。针对查办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开展专项纠治,着力健全完善制度,扎紧不能腐的篱笆,紧盯重点群体、关键领域,强化廉政风险内控、条线监督和横向监督,做到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强化教育引导,集中整改期与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联合召开全系统警示教育会,通报典型案例,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深层次治理政商“旋转门”,严肃查办典型案件。 (六)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1.树牢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健全领导班子建设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强化跟踪考察和约谈提醒。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优化派出机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修订有关问责追责办法,督促干部履职尽责。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扎实细致做好干部职工思想工作。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对反映监管干部的不实举报进行澄清正名,激励大家敢于作为,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2.提升干部队伍履职能力。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引进中高层次专业人才工作。加强干部履职能力培训。成立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打造资本市场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决策咨询的高端智库平台。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加强对中国证监会系统单位纪委指导,以提升执纪办案能力为重点持续锻造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七)狠抓上轮巡视整改不到位问题整改方面 1.一抓到底强化重点难点问题攻坚。发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对整改任务完成情况逐项把关。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推动建立各类中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机制。 2.深入推进深层次问题的系统整改、源头治理。以更大力度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严把入口关、强化持续监管、动态有序退出的全链条监管。修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修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完善内部监督制衡机制,强化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行为约束。深化上市公司常态化走访。配合修订审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支持具备挽救价值的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化解风险。推进新一轮退市改革,2024年多家公司平稳退市。健全监管基础法规制度。 三、需长期整改事项进展情况 (一)加强政治建设方面。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完善党委会“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从政治高度看资本市场工作的能力。党委班子聚焦资本市场基础性、长远性问题,每年确定重点课题开展调研,推动成果转化。严格落实党委议事规则和程序,重大事项党委充分讨论,不断提高党委议事决策规范性和科学化水平。 (二)防范化解风险方面。面对外部输入性风险增加的挑战,把加强稳市机制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风险综合研判,完善快速应对机制。 (三)加强监管方面。落实“管合法更要管非法”要求,进一步做好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衔接,共同完善工作机制,积极移送涉嫌非法证券期货案件线索。持续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推动出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民事赔偿司法文件。 (四)促高质量发展方面。发布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聚焦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工作措施。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指导交易所加大科创民营企业金融产品服务供给,推动证券公司积极创设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和支持计划。加快资本市场自身高质量发展,开展建设世界一流证券期货交易所研究。 (五)加强中国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方面。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统筹推进机关和系统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制度执行,全面推进系统“四强”党支部创建,以重点提升带动全面改进。 经过集中攻坚,中国证监会党委巡视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国证监会党委深刻认识到,资本市场各项工作与党中央要求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相比仍有差距,有的问题整改成效需进一步提升,还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中国证监会党委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严肃认真抓好持续整改,不断巩固拓展整改成效。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将持续加大对巡视整改工作的监督。 (一)自觉坚持和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本市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加强对系统单位党委的领导和监督,更好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切实将党的领导贯彻到资本市场政策制定、监管执法和内部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坚决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 (二)落实落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各项部署。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加快推进新一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任务落地。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完善发行上市等制度机制,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推动完善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竞争力。 (三)全面提升风险化解处置和监管执法能力。坚持投融资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协同各方持续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占比提升,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突出依法严惩、依责严防,加快补齐上市公司、行业机构等法规制度短板,统筹扩大检查覆盖面和提升检查有效性,进一步提高违法违规线索发现能力,完善与相关部委、地方党委政府对第三方配合造假的综合惩戒协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准入—持续监管—退出”全链条监管体系,更好发挥日常监管的修复纠正功能和稽查执法的重拳治理效能。出台更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硬招实招。 (四)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一体推进“三不腐”,动态完善公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严到底纠治“四风”。突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更加旗帜鲜明树立鼓励实干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更好发挥党纪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加大对年轻干部等重点群体的针对性教育和管理,严管厚爱,加快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监管铁军。 (五)着力推动巡视整改常态长效。坚持目标不变、责任不减、标准不降,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制定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方案,健全协调推进、督办落实、监督问责等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沪深北交易所等系统单位巡视整改工作的指导和从严把关。对已完成和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整改任务,经常性开展回溯检视,实事求是评估整改效果,坚决防止反弹反复;对需要长期整改的问题,分阶段明确目标任务,紧盯不放、一抓到底,推动巡视整改不断走深走实。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公开期限:2025年9月22日至10月16日(15个工作日)。联系方式:电话010-66238397(工作日8:30至11:30,13:30至17:00);邮政信箱: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9号富凯大厦A座中国证监会党委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邮政编码:100033;电子邮箱:xszg@csrc.gov.cn。 中共中国证监会委员会 2025年9月22日 -
卢锋:居民消费为何持续偏弱? *网易财经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作者|卢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聚焦我国居民消费偏弱的系统成因[1] 卢锋;2025年9月20日[2]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呈现最终消费相对偏弱特点:世纪之交经济增速下滑伴随消费更大跌幅,第一次引发各方对消费偏弱的广泛关注;新世纪初年高速增长阶段,消费增长仍显著低于总需求,不过当时投资与外需强劲增长,加上消费增速本身较高,消费偏弱对经济增长尚未构成现实关键约束;过去十多年经济增速趋势性回调,近年进一步出现“供强需弱”态势,居民消费偏弱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全局性因素之一。我国经济增长为何长期存在消费偏弱特点?尤其是近年居民消费不足负面影响明显增加的原因何在?化解矛盾前提是理解其根源,因而需系统考察居民消费偏弱的形成机制与原因。 学界针对近年消费偏弱原因和影响做了很多研究,有关分析大体可概括为五方面解释观点:首先是疫情冲击和楼市调整等短期或阶段因素抑制居民消费,其次是少数部门管制政策制约特定商品服务有效供给与消费选择,再次是收入分配差距、公共财政有待完善、户口及农地体制等三方面体制性因素影响消费增长。上述因素揭示了我国消费问题的复杂内涵,具有认识借鉴意义和重要政策含义;然而上述讨论也提出新问题:为什么存在这么多妨碍消费潜力充分释放的现实因素?某些有助于提振消费的改革方针早已确定,然而相关改革为何推进迟缓不尽如人意?补齐消费短板所需资源来自何处?可见要理解“原因背后的原因”,仍需创新思路调整视角深入探讨。 笔者认为,消费偏弱短板现象的深层原因,与我国公共部门资源传统配置方式有关:为实现科技和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这个根本目标,我国公共资源长期侧重投资支持发展科技生产力与供给侧能力,构成我国经济长期发展追赶的关键支撑力量。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后,随着各类企业总体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加上公共部门投资效率逐步提升,公共资源传统配置方式内生最终消费相对不足矛盾,长期以来宏调部门需借助“增投资、去产能、扩出口”等手段调节谋求结构平衡。近年我国产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呈现“供强需弱”格局,上述调节工具利用空间也趋于收窄。从历史演变角度看,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方式,化解消费偏弱结构性矛盾,推动经济增长迈上新台阶,成为十五五时期需考虑的新的政策选择。 本文依次讨论上述问题,尝试对消费偏弱成因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1、周期性或阶段性因素对居民消费产生抑制作用 首先是疫情大流行冲击仍存在遗滞影响。走出疫情近三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增长在诸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然而充分修复疫情冲击负面影响仍有待时日。观察有关数据,一些重要民生消费指标如餐饮收入、航空客运、电影票房,目前仍尚未达到疫情前趋势延伸水平。例如电影票房2024年达到425亿元,显著超过疫情三年平均325亿元,但是与2023年复苏初年548.5亿元比较明显回落,更是不及2919年的624.7亿元峰值;由于《哪吒II》现象级影片热销推高今年上半年电影票房,用上半年数据预估的全年票房将上升达547亿元,不过仍低于疫情前两年水平。另外像餐饮收入与航空客运量等重要消费指标,走出疫情后出现较大幅度恢复性增长,然而仍然没有达到疫情前趋势延伸水平。从消费者信心指数看,该指标在2022年抗疫最艰难阶段断崖式下跌后2023年初显著反弹,但是随着经济复苏内生动能不足问题浮现,再次回落并在低位徘徊至今。 近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改变长期持续回落趋势有所回升,从另一个角度折射疫情拖累消费影响或仍未完全消失。恩格尔系数表示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与人均收入或消费水平成反向变动关系,因而常被作为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的衡量指标。过去5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增速均值回落到大约5.67%,与此前十年均值比较下降43%;由于食品消费粘性较高,食品消费支出仅下降14%,伴随近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反常温和回升。 其次是近年我国房地产部门深度调整,从多个渠道拖累居民消费增长。我国1998年全面推行住宅市场化体制改革以来,借助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历史机遇,依托特殊农地产权制和政府垄断土地一级供应、开发商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可销售期房等特殊体制安排,我国房地产业持续20余年趋势性超高速增长,对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与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上述体制也派生地方财政显著依赖卖地收入、期房“楼花”销售制派生高杠杆率等问题,特别是房价较长时期持续高增长刺激投机需求与积累泡沫因素,使得行业发展不可持续性矛盾持续发酵并伴随风险增加。 以2020年8月有关部门推出“三道红线”严厉监管举措为标志,我国房地产业进入上世纪末商品化改革以来最为严峻的政策调整期,房地产销售面积、价格、收入以及开发商信贷和投资,都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甚至一半左右断崖式下跌。通过政策调整解决长期积累矛盾用意有其合理性,然而深度调整自然会抑制居民购房相联系的装修和家电家具需求,制约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增长,减少地方政府卖地收入,通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内资产价减损派生负向财富效应等等,这些不同渠道作用都会对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产生多方面直接和间接的抑制性影响。 消费不足从需求角度牵制经济增长,宏观低景气度又通过多种渠道抑制消费需求,由此产生的负向互动关系使消费需求进一步受到拖累。据匡算过去几年我国GDP负缺口累计规模或在一年GDP总量上下,即便以居民消费率42%估算,由此损失的消费总量可能在54万亿上下。二是结构性就业压力增长,尤其是青年失业率显著偏高,这部分最具有消费意愿群体整体收入增速受到拖累,不仅导致其现期消费能力受抑制,还会对他们较长期收入预期和消费意愿产生不利影响。三是一般物价走低和准通缩低景气度环境下,居民信心较低、存款动机上升与消费动机意愿走低,进一步妨碍居民消费潜能的充分释放。 2、个别部门准入管制政策制约有效供给与消费选择 经过几十年市场竞争环境的洗礼历练,我国供给能力得到历史性提升,消费需求总体早已不存在有效供给限制。不过现实仍存例外情况:或由于市场准入改革滞后,或有关部门出于特定考虑出台管制政策,导致个别行业有效供给受限并影响消费需求充分释放。 例如我国医疗卫生部门长期实施比较严格准入管制,伴随某些必要医疗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并制约相关消费潜力释放。以卫生医疗支柱性机构医院为例,我国对医院从创设到运营实行全面系统的准入与管制政策,改革开放近半个世纪尚未发生实质性改变。首先是在准入阶段对创设医院实施规划监管,要求一定范围内避免重复设立新医疗机构避免直接竞争;通过规划后在选址、基建、人员条件等都需经过审批。其次在医院创建后运营过程也要接受多重管制,包括药品与医用耗材绝大部分进入有关部门构建的“带量采购”系统完成。再次对药品、医用耗材与医疗服务实施全面价格管制,对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实行严格审批,对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进行比例与价格限制,通过医保支付标准间接管控医院收费等。最后公立或国有医院在医院部门以占绝对主导地位,医院主要决策管理人员由政府有关部门遴选任命。 这些制度设计和管制政策初衷,是为了避免无序竞争和防范医疗质量风险,保障医疗服务公益性等等,这些用意动机是好的;不过从长期效果看,由于不允许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医院系统面临结构性供不应求,尤其是大中城市医院较优质医疗资源面临有效供给不足。新时期我国改革政策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意在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满足多元化需求、促进竞争与创新,然而在系统性高度管制环境没有显著转变背景下,社会资本进入仍面临较多困难。另外医疗部门开放度较低,其它行业屡试不爽的“以开放促改革”提升供给效率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近年我国进一步调整松动管制政策以释放供给活力:如2022年《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的通知》放宽社会办医准入,取消“社会办医床位规模上限”,允许民营医院直接申请三甲资质等。这些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不过医疗部门传统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深蒂固,解决优质资源有效供给不足问题可能仍有待时日。 又如房地产行业过去几十年在市场机制力量推动下住房供给能力前所未有提升,对改善国民居住条件做出了贡献,然而长期实施的“90/70”管制措施会从供给侧对改善型住房需求满足带来某种制约。2006年5月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规定新批准、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中所占比例应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即“90/70政策”。针对当时房价过快上涨,这个措施意在通过限定中小户型占比缓解住房供需矛盾调控意图是好的,然而十几年持续实施伴随局部出现住房建造空间局促和功能灵活度不足等问题。据报道,个别城市有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勉强将90平方米勉强设计为三房两卫,导致房间尺度压缩和居住体验下降弊端。有的城市出现将两个较小面积“合规”住房合二为一组合成较大面积“双拼房”单元套间,然而管理部门囿于政策规定拒绝认可放行。最近有关情况有变化:2024年起,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率先取消或大幅放宽该政策,其他城市亦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决策层近来提出建设“好房子”要求,对完善相关政策提供新契机。可见即便是意图良好的特定管制政策,也可能妨碍有效供给不利于消费需求充分释放。 此外不少城市前些年对居民购房购车的各种数量及其它市场交易限制,近年有关部门对教培行业的严厉管制,还有地方有关部门间歇性限制一些娱乐场所消费,近期个别地方出台过于苛责的“禁酒令”等等……,这些管制政策的立意动机本身存在合理因素,然而其客观效果难免会对不同行业或特定细分市场消费活动产生某种影响,不利于相应潜在消费需求的充分释放。孤立地看上述管制场景对经济增长影响或无关宏旨,然而合成叠加到一起仍可能产生显著作用。 3、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制约居民消费增长 最终消费增长还受到某些体制性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从我国具体情况看,至少三方面因素需要关注:一是经济总量中居民收入所占份额特别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二是与现代公共财政转型相联系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提供具体情况的影响,三是户口体制与公共服务不同程度绑定关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下面分节依次讨论,首先考察国民收入分配因素的影响。 居民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因而一国居民收入占GDP比例以及居民收入内部分配差距情况,对居民消费相对规模及其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正式统计体系提供两类居民收入数据:一是“住户可支配收入(Household Disposable Income)”即基于微观调查的居民收入,二是“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Household Gross Disposable Income)”即基于宏观核算或资金流量表(FOF)的国民收入。两个统计指标概念和内涵相近,然而实际上存在多方面具体差异,导致后者绝对规模与GDP占比值显著高于前者。 微观调查口径居民可支配收入通过抽样调查从居民家庭收集数据,采用收付实现制(Cash Basis)方式统计。该指标收入来源包含四项: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其加总值对应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是衡量居民实际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关键指标。我国统计部门通过城镇和农村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系统获取数据,近年该系统包含16万调查户,汇总形成调查结果后常见发布形式包括“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概念上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乘以城乡人口数量,可以得到该居民收入指标总量数据,结合GDP数据可以得到微观调查口径居民收入占GDP比例。 宏观核算或资金流量表的居民收入,指住户部门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所有收入,扣除向政府支付的经常性转移(如税收、社保缴费等)之后,可以用于消费或储蓄的总收入。该指标将全国所有住户视为统一部门,采用权责发生制(Accrual Basis)统计方式,利用税收、社保、金融、企业财务报表等行政记录和统计资料进行自上而下的推算,能更全面地覆盖各种收入来源;由于该指标理论上更接近真实居民收入总量,对衡量分析住户部门资金状况、收入分配、金融流量具有更直接借鉴意义。我国官方统计通常不单独发布人均可支配总收入,该指标在SNA或资金流量表中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形式出现。 因统计口径、数据来源和覆盖范围不同,两个居民收入指标值存在显著差异,资金流量表数据包括更多非现金收入、隐性福利、政府转移支付等,因而通常显著大于住户调查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个重要差异是资金流量表居民收入包含自有住房居民的虚拟租金 (Imputed Rent):在概念上虚拟租金假设自有住房住户“自己给自己付租金”,并将其同时计入收入来源和消费支出,采用“实际收付”方式统计的抽样调查居民收入不包含这一项目。另外受样本偏差或调查对象特殊动机影响,微观数据可能显著低估高收入群体的非常规隐性收入,宏观核算数据基于税务、金融、社保、财政等行政记录整体推算,能更好地捕捉高收入群体真实收入[3]。 下图数据显示改革时期我国两个口径居民收入总量占GDP比例指标的长期演变情况。抽样调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GDP占比,改革初期曾达到62.3%高位水平,此后该指标一路回落,2011年降到39.6%最低点;接着在随后几年显著回升,2016和2020年分别达到43.6%和43.9%阶段性峰值;然而该指标近年增势趋缓,个别年份有所回落,2023年占比值为43.1%。资金流量表的住户可支配总收入GDP占比,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68%高位持续下降,但是2011年降至54.9%低位后开始趋势性回升,2023年达到60.8%。总起来看,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居民收入GDP占比前期显著回落与后期有所回升,观察整个时期两个指标值都显著下降,对居民消费占GDP比例趋势性下降有一定解释作用。 通过国际比较观察我国居民收入GDP占比相对水平,面临获得国外数据与不同国家统计方法差异等方面困难。下图报告十多个G20成员国宏观核算口径的居民收入GDP占比,我国在样本国由低到高排序中位于第四位,比另外11国64.3%均值低大约4个百分点。这个结果可能受到我国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房租估算低估因素影响:我国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房租长期用住宅历史建造成本估算,未采纳国际比较通行的按市场可比租金方式估算;有分析认为这个因素可能使我国居民收入GDP占比偏低5-6个百分点。2024年12月27日,国家统计局宣布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结果,结果2023年居民自有住房服务增加值较成本法增加13433亿元,相当于同年GDP的1.1%。从统计局有关机构答复网友相关问题披露信息看,这次房租估算方法调整已覆盖“一二线城市”[4]。上述信息显示在统计部门看来现阶段房租低估问题已大致得到调整,可见虚拟房租低估导致住户收入GDP占比偏低程度应远小于5-6个百分点。基于上述考察,本文初步认为我国宏观口径居民收入占比,与G20成员国比较大致处于中间略偏低水平。 对抽样调查居民收入进行国际比较面临更多数据问题:除未能找到阿根廷、印度、印尼、南非、沙特阿拉伯等G20新兴经济体相关数据外,G20发达经济体微观调查的居民人均收入有的采用“等值化收入(equivalised income)”口径统计,把家庭可支配收入按“等值人口”分摊到个体,以控制不同家庭规模或结构因素的影响,因而无法直接与我国相关指标比较。要得到与我国可比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基于“等值成人”方法统计数据需采用“等值成人收入 × 等值成人数 ÷ 家庭人口数”方法调整。目前没找到正式发表的有关研究文献,但是网络发布的署名李晦阑的题为“中国离发达国家还有多远——基于可支配收入的对比分析”文章对此做了初步数据整理,该文报告了几十个国家抽样调查居民收入GDP占比数据[5]。上右图报告十多个G20国家住户调查居民收入占GDP比例数据显示,我国该指标与发达国家比较显著较低,然而不同程度高于几个G20新兴经济体。 基于上述讨论,我国两个收入指标相对水平在G20成员国中大体处于中间偏低水平,不过相对差距有限;尤其是我国抽样调查居民收入GDP占比指标,还不同程度高于另外几个新兴经济体。除居民收入占比外,居民消费还受到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制约;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程度偏高,对消费增长的实际不利影响可能更为突出。对此可结合数据从两个角度观察。 一是从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Equal division method)统计数据观察,下面左图显示2015-2023年我国居民五等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中的20%高收入组相对20%低收入组的倍数,数据显示该指标最高值为2018年的10.97,最低是2020年的10.20,2023年为10.32,均值为10.52%,可见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高低收入组人均收入差距为十倍有余。2015年OECD发布《《同心协力:为何减少不平等有益于所有人[6]》英文报告,其中第56页表格数据显示,2013年OECD国家最高20%收入人群收入占比为39.4%,最低20%人群输入占比为7.7%,二者倍数为5.12,我国2015年该指标显示的收入差距倍数(10.45)是2013年OECD该指标平均值5.12的2.04倍。从下面右图显示的部分G20成员国居民收入五分位分组高低收入倍数看,中国为10.48,仅次于巴西的11.24,比不包含我国的样本国均值6.95高出50.8%。这个指标显示在国际比较意义上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二是我国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也持续处于偏高水平。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平等程度,取值范围从0到1表示从完全平等到最不平等,一般认为系数值0-0.2为收入分配高度平等,0.2-0.3相对平等较合理,0.3-0.4基本合理区间,0.4-0.5分配差距较大需较多关注和警惕,0.5以上是差距悬殊的高风险区间。下图报告统计局数据显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大体呈现三个阶段走势:一是新世纪初年超预期增长阶段,基尼系数从2003年0.479进一步攀升到2008年0.491即接近0.5的高风险区间;二是此后几年基尼系数持续显著下降,到2015年回落到0.462较低水平;三是此后近十年出现温和回升和稳中有降状态,2022年回升到0.467,2024年边际回落到0.465。可见总体而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维持偏高水平。此外,基于学界部分有关基尼系数估计结果,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可能显著高于官方数据。 收入分配差距影响居民消费的基本原理,在于不同人群边际消费倾向与人均收入存在反向关系,因而在其它条件大体相同背景下,收入分配差距偏大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抑制作用。现有理论与实证研究提示,收入分配差距会通过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异影响总体消费率,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系统性低于低收入群体。相关实证研究提供相关经验证据:如甘犁等(2018)基于CHFS数据[7]发现由低到高的收入五等分组边际消费倾依次下降,从0.788下降到0.223[8];陈斌开(2012)发现,2000—2008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居民消费率下降的贡献率高达30.8%[9]。此外,不同阶层(张翼,2016)[10]及不同收入来源(方福前和张艳丽,2011)[11]的边际消费倾向差异进一步增加收入分配格局对消费的影响。 4、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差距偏大制约居民消费 人类经济发展到工业化与现代化阶段,伴随传统农业社会以家庭和共同体为主导、基于道德伦理风俗习惯的低水平不稳定社会保障,转向依托法律制度框架和国家再分配政策工具的较高水平与较为稳定的现代保障体系。社保体系转型受两大力量驱动:一是社会经济从传统农业自给性生产方式转向后工业化高度分工的市场经济,个体社会成员面临多重新的不确定性因素,派生构建现代社保体系的必要性紧迫性;二是后工业化时代生产力水平革命性提升,为社会保障现代化提供了经济可能性[12]。现代社保体制常态化普遍性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维护公平正义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保持最终消费合理增长实现供求平衡的必要条件。我国当代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创建现代社保体制取得历史性成就,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在现实保障水平与公共服务提供均等性上仍存在有待改进问题,客观上对居民消费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计划经济时期因应当时体制环境要求,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制主要建立在员工与单位稳定关系基础上,具有“封闭式”与“小社会”特征;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开始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制;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社保体制不断扩容与提升,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构建之一。下图显示,过去30多年我国社保支出呈现趋势性增长,但是不同时期社保支出占GDP比例增长情况存在显著差异。1989-2008年我国社保支出占GDP比例年增量均值约为0.12个百分点,属于相对水平较低速增长阶段;该指标2009-2018年提升最快:年增量均值达到0.42个百分点,是此前20年的3.5倍。 金融危机后十年左右我国社保支出比例快速增长,国内原因主要是十七大实施科学发展观与十八大重视社保民生方针,新世纪初年经济超高速增长与综合实力提升为改善社保提供财力支持;从外部看新世纪初年我国经济出现顺差增长偏高失衡情况, 2009年我国在WTO遭遇贸易救济调查数量达到阶段性峰值,主要发达国家与G20对话重视调节全球外部失衡,我国增加社保促进消费提振内需显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大国担当。 2019年以后我国社保支出占GDP比例增速有所回落,受2021-2022年疫情冲击影响该指标出现两年负值,走出疫情后2023-2024年增量均值回升到0.26个百分点的较高水平,不过2019-2024六年整体增量均值为0.10个百分点,仍低于金融危机前20年的0.12个百分点平均水平。总之,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2024年我国社保支出10.7万亿元,占GDP比例7.86%,代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考察我国目前社保支出GDP占比在国际比较意义上的相对水平,同样面临不同国家社会保障指标统计方法差异的制约。上世纪90年代OECD推动改革对社保民生支持的定量统计方法,推出了“社会性支出(social expenditure: SOCX)”新的核心概念指标。SOCX除了涵盖我国社保支出基本项目(五项保险加上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还包含我国财政统计独立核算的“保障性住房支出”与部分“教育补贴”,显著大于我国目前社保支出指标口径。另外国际劳工组织(ILO)基于欧盟上世纪末叶设计推出的“一体化社会保护统计欧洲体系(European System of integrated Social PROtection Statistics:ESSPROS)”,形成并公布了部分成员国“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占GDP比例指标数据,该指标与SOCX差别仅表现为没有包含一个金额相对较小的“就业服务和劳动力培训项目”,二者大体可比[13]。 基于上述统计指标关系,借助OECD统计公布的部分G20发达国家成员“社会性支出(SOCX)”占GDP比例数据,加上ILO公布的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G20新兴经济体成员的“社会保护占GDP比例”数据,下图比较部分G20成员更为广义社会保障支出GDP占比水平。由于社保支出占“社会性支出”或“社会保护”支出绝大部分,从中可大体观察我国社保的相对水平。由于受发展阶段限制,我国目前总体社保支持相对力度与OECD国家比较仍有明显差距:如十个发达经济体(包括韩国)均值22%,是我国该占比值的两倍有余。不过我国占比值在新兴经济体中处于较高水平:除低于俄罗斯,我国与其它四个新兴经济体比较占比值差别不到1个百分点,但大幅高于印度与印尼。八个新兴经济体均值为9.9%,我国比该均值高出近1个百分点。这里需留意,我国社保资金较大比例来自企业和员工缴费收入,与部分国家较大程度利用其它财税收入资源支持社保有所不同,使得社保支出对居民净转移福利含义有所减弱。 数据来源:中国、南非、沙特阿拉伯、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等7国数据来自: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 World Social Protection Data Dashboards (WSPDB) 。其余国家数据来自:OECD:Social Expenditure Database (SOCX)。 我国社保资源分配的结构性差异,对居民消费增长带来更需关注的制约影响。社保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与生育保险中养老金规模最大,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对象人群看可分为两类三部分:第一类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对象包括城镇就业的两部分对象,一部分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另一部分是城镇企业职工;第二类是无固定雇主或未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下面左图显示,近年我国领取养老金人员总数为3.146亿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城镇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等三部分养老人群数量,分别为2204.32万人、1.199亿人和1.727亿人,各自占总人数比例分别为7.01%、38.11%和54.88%。 三部分养老人群、特别是两类群体之间养老金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客观上与各自身份和就业岗位类型存在显著联系。上面右图显示三类养老金标准形成三个梯队:过去十余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均养老金标准从30177元增长到75737元,属于第一梯队;同期城镇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年均养老金标准,分别从20183元增长到39247元,从927元增加到2668元,属于第二和第三梯队。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早先对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部门职工实行不同的养老金制度,前者通行“财政供养”的养老体制,城镇企业职工实行“缴费换保障”制度,前者标准较大幅度高于后者;2014年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缴费型制度,并同步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目前“养老双轨制”已基本实现“制度并轨”,不过近年两类职工养老金水平仍有两倍上下差距。 差距更突出的是,“城乡居民”由于没有正式雇佣单位因而无法参加企业和职工缴费支持的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加上少量政府补贴支持的养老金标准很低。例如2012年城乡居民每人每年平均养老金只有927元,不及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企业退休人员的三十分之一和二十分之一;近年国家增加了对城乡居民养老金财政补贴支持力度,城乡居民养老金在低基数背景下较快提升,然而与其它两类群体养老金比较仍存相当大差距:如2023年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分别大约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二十八分之一与城镇企业退休职工的十四分之一。城乡居民占老年人群一半以上比例,其中大约九成是常居农村居民,他们人均收入较低加上养老金偏低,虽然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然而消费能力受到限制。基本医疗保险作为另一个重要社保项目,资源分配也存在与养老金类似的情况,低收入群体可得公共资源较少客观上不利于消费增长。 5、户口体制的城乡区域分割效应制约消费增长 新中国初年形成的户口制度,将社会个体成员出生地户籍与某些公民权利(如居住、择业、商品粮供应等)以及分享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失业救济等)权利系统捆绑,成为计划时期城乡二元结构的支柱性制度安排之一。特殊户口制度对计划时期推进国家主导工业化发挥过重要支持作用,然而不适应开放型市场经济新环境,因而改革开放时期户口制度改革持续推进,逐步向公民基本权利平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回归人口登记功能的新体制转变。虽然改革方针早已确定,相关改革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就,然而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仍存在较大差异,显示不利于城乡和区域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户口体制堡垒尚未彻底破除,居民户籍身份与某些公民权利以及享用基本公共服务权利挂钩绑定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某些城市尤其是特大和超大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仍难以得到均等化公共服务[14],成为居民消费偏弱的原因之一。 下面左图数据显示用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衡量的我国城市化进程,显示改革开放时期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后城市化加速推进,2024年城市化率已经攀升到67%从一个角度体现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与现代化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然而户口制度难以退出伴随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市化指标差异长期存在。下面右图显示,改革初期人口流动受较多限制,两个城市化指标差别较小:如1978年常住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19%和16.6%,差值只有2.4个百分点;此后两个城市化率指标差值呈现扩大趋势,2023年常住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66.2%和48.3%,二者仍相差17.9个百分点;同年我国总人口14.0967亿人,推测有2.5233亿城镇常住人口尚未获得城镇户籍。另外还要考虑城镇户籍人口异地居住情况:根据人口“七普”数据,2020年全国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亿人,除去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1.1695亿人,流动人口总数有为3.7582亿人[15],减去2.523亿农村户籍城镇常住人口,估计城镇户籍异地居住人口约为1.235亿。 在户籍身份与公共服务挂钩政策仍不同程度现实存在条件下,“人户分离”居住特别是农村户籍常住城镇人口难以获得均等化公共服务,对消费增长带来不利影响。这不仅直接表现异地居住人口服务消费需求未能得到充分合理实现,另外缺乏可靠的社会保障导致预防性储蓄动机上升,进一步产生抑制消费的作用。学界相关文献对上述影响提供了一些定量分析结果:例如陈斌开等( 2010)发现移民边际消费倾向比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低14.6%[16]。王美艳(2016)发现非城镇户籍身份因素会使农民工家庭消费意愿降低23%左右[17]。2023年7月蔡昉教授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提出农民工消费受到户籍制度因素抑制,认为如我国农民工都成为户籍市民可增加消费支出约2万亿元[18]。 6、公共资源配置方式分析视角 基于笔者观察并借鉴学界研究成果,上述考察从短期和周期因素,不同部门管制政策影响,收入差距、公共财政与户籍制度等方面原因入手,对我国最终消费偏弱成因提供了系统梳理解释。不过上述考察在解释问题同时也提出一系列令人困惑的新问题:为什么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这么多不利于消费潜力充分释放的体制政策因素?有的成因如户籍制度局限弊端各界对其早有认知,决策层改革方针也早已确定,然而相关体制为何迟迟难以退出?我国制度构建本质上高度重视公民平等权利与共同富裕,然而不同群体阶层社会保障较大尺度差别为何能长期存在?决策层与社会各界具有高度共识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政策目标,为什么在推进过程面临诸多困难进展不尽如人意?另外近年决策层提振消费政策优先度明显提高,支持消费专项政策的数量与力度也显著增加,然而为何我国消费偏弱矛盾尚未实质性缓解?这些现象固然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有关,然而无论从国际比较角度看,还是与我国在推动科技产业及生产力进步方面雷厉风行言行必果风格和杀伐决断时不我待紧迫感比较,上述矛盾似乎又不能完全被经济发展阶段性制约因素所解释。因而要透彻理解我国最终消费短板持续存在原因,还需要创新思路调整视角,从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体制选择具体规律与阶段性发展环境矛盾关系入手进一步探讨。 结合对近年我国经济增长“供强需弱”态势观察及其形成机制的思考,笔者认为需要从我国公共部门资源赶超式配置方式特点及其现实矛盾角度加以分析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领导人制定了在现代科技与生产力方面“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的雄伟目标,我国长期经济体制与政策架构安排根本上从属于这个核心目标。我国计划经济与改革时期的经济体制与发展方式经历了实质性转型,针对不同阶段具体形势我国公共部门资源投向结构也发生过明显调整,然而“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初心与目标始终如一。与这个大历史前提条件相一致,我国公共部门通过不同方式从不同渠道集中大规模经济资源,并将其较大部分通过不同领域和层级的投资聚焦利用于发展科技生产力与提升供给能力;同时国家也高度重视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用于居民消费与民生福利的公共资源规模趋势性增长,然而在数量对比意义上终究不及用于提振生产力与供给侧的资源。侧重投资支持生产力发展与供给侧能力的公共资源配置方式,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推动赶超进程发挥了关键性保障作用;然而在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后,随着民营部门创新和产出能力快速发展扩张,加上公共资源投资转化为供给能力总体上趋势性提升,最终消费相对不足大体从上世纪末开始成为较为常态性的现象,并在近年“供强需弱”格局下进一步彰显其复杂影响。 后文将从以下几个层次考察公共资源配置方式与最终消费偏弱现象的联系,试图由此深化对最终消费短板成因的认识,为化解治理这个结构性难题探讨可行的政策选择思路。第一,中国特色公共部门主要由政府系统、国企、事业单位等部分构成,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行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与执行公共政策等国家基本治理职能。由于国企和事业单位职能定位与体量规模特点,我国公共部门集中掌控资源规模较大:用近年数据估计大概相当GDP体量45%的经济资源,显著超过政府广义财政四本账收入总和,较早期我国公共部门掌控资源相对比例可能更高。庞大规模的公共部门资源的具体配置方式,对经济增长方式及结构关系都会产生显著影响。 第二,基于对近年数据估测,公共资源较大比例主要通过包括折旧重置投资在内的各种投资渠道,用于维持和扩大国民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特别是侧重投入到推进科技和产业进步与供给能力提升。公共部门资源获取与配置方式,构成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特征之一,对科技生产力与供给侧能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目标发挥了关键推动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决策层对居民收入与消费等民生福利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过去十几年公共资源用于调节收入分配和公共服务部分的规模显著扩大,然而公共资源投向重点聚焦生产力赶超与提升供给侧的配置格局总体延续。 第三,公共资源配置侧重投资供给侧并非注定导致供大于求消费不足,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稳定确立后,随民营部门投资供给能力壮大与公共部门投资效率改进,过去20多年间歇式出现产能冗余度偏高与消费相对不足现象,为此宏调部门通过“增投资、去产能、扩出口”方式调节以保持必要平衡。三种调控方法中,追加投资兼有支持生产力追赶与扩大内需功能,对平衡消费偏弱制约发挥了特殊作用。不过投资作为需求变量具有过渡性和暂时性:投资完成后转变为供给能力增量,如最终消费持续偏弱就会转而加大供求矛盾,并且投资效率越高反而伴随供求矛盾压力更大。从结构平衡要求看,追加投资为消费偏弱背景下供求矛盾的展开提供实现形式,然而不构成长期根本解决办法。 第四,近年经济持续“供强需弱”与增长景气度偏低,伴随一般物价与企业部门利润率走低,产能冗余度偏高与内卷竞争向中高端部门延伸,外部经贸关系多重压力增加等不利因素影响。新环境下过去常态化采用的三种调节机制作用都受到限制:大规模有效投资受到资本回报率持续走低制约,用超市场方式治理产能冗余度偏高与内卷式竞争面临新的摩擦掣肘,外部环境变化与2024年我国在WTO内面临创纪录贸易救济提示通过扩出口缓解消费偏弱的困难增加。新形势要求创新思路针对最终消费偏弱的深层根源谋划应对治理。 同时需看到,“供强需弱”消费短板挑战,提示通过体制创新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新契机。新时期我国科技生产力赶超实质性推进与“供强需弱”态势持续存在,第一次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就是将部分公共资源逐步有序从提升生产端转向提振民生消费,不仅不会拖累生产力供给侧的后续赶超,反而会在兼顾内外平衡、共同富裕、提升国内大循环、发展统一大市场等多方面目标前提下,推动科技生产力赶超进程更加有序稳健与可持续地推进展开。这意味着我国政策调整的选择边界正发生显著变化:过去某些关键领域难以平衡多目标要求而难以推进的改革,现在正变成兼具必要与可能性的政策选项。通过提振消费从“供强需弱”转向“供需双强”,正在成为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新机遇。十五五规划提供顺应规律要求与推进调整变革的关键节点与现实契机。 注释: [1]本文是“公共资源配置方式视角下的供强需弱与消费短板”系列评论之二。 [2]感谢汤颜菲、赵雪雅、杨景翔等人提供研究支持。 [3]专题报告附录1:收入微观调查与宏观核算两个居民收入指标及其关系讨论两个指标六方面差异。 [4]专题报告附录2、我国居民自有住房服务虚拟租金统计方法演变和最新调整。 [5]李晦阑“中国离发达国家还有多远——基于可支配收入的对比分析”,见《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646381059。 [6]OECD 2015:In It Together: Why Less Inequality Benefits All (EN). [7]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 CHFS)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起,旨在通过抽样调查收集全国范围内家庭的金融信息。自2009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查。 [8]甘犁,赵乃宝,孙永智.收入不平等、流动性约束与中国家庭储蓄率[J].经济研究,2018,53(12):34-50。 [9]陈斌开.收入分配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和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2,(01):33-49.DOI:10.14116/j.nkes.2012.01.002. [10]张翼.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消费倾向——从生存性消费到发展性消费[J].社会学研究,2016,31(04):74-97+243- [11]方福前,张艳丽.城乡居民不同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及变动趋势分析[J].财贸经济,2011,(04):22-30+136.DOI:10.19795/j.cnki.cn11-1166/f.2011.04.003. [12]专题报告附录3、传统与现代社会保障体制特点及其经济根源。 [13]例如OECD统计的法国2021年社会支出(social expenditure)GDP占比为33.5%,而ILO的社会保护支出(social protection)GDP占比为34.1%,仅相差0.6个百分点。 [14]专题报告附录4、户口身份捆绑公共服务体制的改革进展与现实挑战。 [15]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亿人,省内跨市流动人口为2.5098亿人。 [16]陈斌开 陆铭 钟宁桦“户籍制约下的居民消费”《经济研究(消费金融专辑)》2010,62-71页。 [17]王美艳,2016:《农民工消费潜力估计———以城市居民为参照系》,《宏观经济研究》第2期。 [18]蔡昉:户籍制度改革能立竿见影刺激消费1.8亿农民工可释放万亿级消费,财联社,2023年7月8日;参阅蔡昉“户籍制度改革的效应、方向和路径”《经济研究》2023年第10期。 网易财经智库(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财经智库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
信号巨大!潘功胜、吴清等重磅发声 网易财经9月22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下午3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潘功胜:“十五五”及下一步金融改革内容,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作进一步沟通 央行行长潘功胜9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机构总体健康,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的发展情况,主要是从中长期的视角回顾和总结“十四五”,不涉及短期政策的调整,关于“十五五”以及下一步金融改革的内容,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给做进一步沟通。 吴清: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在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时,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务院去年出台新“国九条”,证监会又会同相关方面相继出台了60余项配套规则,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打下制度基础。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 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还表示,这五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超过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过8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李云泽:“十四五”期间金融监管总局严肃查处利用关联交易非法输送利益 清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多个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十四五”期间,金融监管总局重拳整治金融乱象,集中治理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严肃查处利用关联交易非法输送利益,清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多个。一批不法金融集团得到依法处置,坚决遏制脱实向虚,加强资金穿透监管,着力整治层层嵌套、空转套利,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潘功胜: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严厉打击金融腐败 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风险整体可控,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此过程中,我们总结提取了一些重要经验,(其中包括)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金融腐败。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要强化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建设,对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理,严肃查处金融监管失职渎职及各类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行为。 吴清: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逐步走深走实。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证监会接续推出“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举措,在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畅通募投管退循环等方面作出一系列优化完善。6月,在科创板推出设置科创成长层等“1+6”改革举措,目前已有3家未盈利科技企业在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完成注册,创业板第三套标准也迎来首单受理。 目前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目前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同时有269家企业在境外上市。 潘功胜: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央行行长潘功胜9月22日回应美联储降息时说,几天前美联储降息,全球金融市场对美联储这次降息有充分预期,市场反应相对平稳,美元指数近几天维持在97附近,国际资本市场总体上行,我国股债汇市场保持平稳。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同时,针对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此前也多次与市场沟通,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后看,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这个方法论在国际上很多央行是相同的,我们也是如此。 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 潘功胜表示,“十四五”期间,人民银行聚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目标,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为金融强国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一是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了金融总量合理增长、融资成本稳步下降、信贷结构不断优化,维护了币值稳定。二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三是健全金融市场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基本建成多层次债券市场框架。中国市场与全球金融市场有序联通,外资参与度稳步提升。四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 以下是发布会文字实录全文: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继续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先生,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先生,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先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们首先请潘功胜先生作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潘功胜: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再次来到国新办参加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和央行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顶层设计更加完善,我国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机构、市场、产品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务的质量、效率、普惠性大幅提升;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序化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基本建成多渠道、广覆盖、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从以下几方面简要介绍: 第一,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领导体制、金融监管体制等进行了一系列重塑性改革。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对标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六个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实施和传导更为有效,助力“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顺利完成。与此同时,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有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满足科技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特别是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人民银行按照中央部署,出台了一系列货币金融政策举措,有效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 第三,金融业改革开放持续推进。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优化金融结构。稳步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在国际金融治理合作中的参与度、影响力、话语权显著提高。 第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按照中央部署,有序处置金融领域一批突出风险点,有效防范化解外部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外溢和冲击,有力保护广大储户、中小投资者利益。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机构整体健康,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过去五年我国金融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很多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并长期坚持。第二,立足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第三,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和根本宗旨,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第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第五,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法监管,合规经营。第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惩治金融腐败。 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人民银行将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高标准谋划“十五五”金融事业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主要是从中长期视角回顾和总结“十四五”,不涉及短期政策的调整。关于“十五五”及下一步金融改革内容,我们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与大家进一步沟通。 谢谢! 寿小丽: 下面请李云泽先生作介绍。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 李云泽: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金融监管事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十四五”以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助力金融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有关情况。 一是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综合实力更加雄厚。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全球最大信贷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近100万亿元,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全球1000强银行中,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位我国占据6席。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完善。大型机构主力军和压舱石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小机构服务当地、特色发展取得实效。全球前50大银行有43家在华设立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半数已进入中国。金融运行总体稳健。不良贷款、资本充足、偿付能力等主要监管指标稳中向好,均处于“健康区间”。5年来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应对各类挑战的基础更牢、韧性更强、底气更足。 二是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融资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5年来,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重点领域投放精准有力。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27.2%、21.7%、10.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民生保障显著增强。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北到漠河、南到三沙,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服务。 三是金融监管开创新局面。监管体制深刻变革。坚决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金融委决策部署,总局系统机构改革圆满收官,“四级垂管”架构有效运转,金融消保统筹工作扎实推进,省市县三级防非打非机制全面覆盖。监管质效持续提升。监管法制“四梁八柱”加快搭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五大监管”得到全面强化。坚持严格执法、敢于亮剑,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责任人3.6万人次,罚没金额210亿元。监管合力加快凝聚。无论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还是房地产、小微企业两项融资协调机制,央地协同、部门联动更加密切,形成了“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生动局面。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寿小丽: 下面请吴清先生作介绍。 中国证监会主席 吴清: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借这个机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资本市场和证监会工作的关心支持!刚才功胜行长和云泽局长介绍了“十四五”期间金融和银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听了非常振奋,也感同身受。 对资本市场来说,过去五年也是极不寻常的五年。面对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本市场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中央金融办统筹协调下,证监会与各方面一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体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稳市场、稳预期、稳信心,推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持续形成并不断巩固。 第一,“四梁八柱”的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对相关法规制度进行系统“立改废释”,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一些历经“十年磨一剑”的法规发布实施,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国九条”,我们又会同相关方面相继出台了60余项配套规则,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打下制度基础。 第二,多层次、广覆盖的市场体系更加完备。纵深推进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成功设立并高质量推进北交所建设,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稳步发展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股权市场。今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产品日趋丰富,公募REITs、科创债、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品种加快发展。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达到157个,广泛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同时还设立广期所,更好促进绿色发展。 第三,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不断健全。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稳中有升,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达到31.6%。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资本市场含“科”量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都是科技企业或者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已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上市公司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明显增强,这5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过8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与此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进完善资本形成机制和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 第四,协同发力的稳市机制逐步完善。面对多重超预期风险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统筹部署下,我们协同各宏观管理、金融管理、国资部门和相关市场主体加强政策对冲、资金对冲、预期对冲,有效防范市场大幅波动和系统性风险。“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第五,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形成。坚持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不断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执法震慑进一步增强,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生态进一步净化。 寿小丽: 下面请朱鹤新先生作介绍。 国家外汇局局长 朱鹤新: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对外汇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第一,国际收支运行更加稳健。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涉外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发展,对外经贸呈现多元化格局、韧性增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保持在合理区间。跨境双向投融资活跃,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10万亿元。 第二,外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越诚信越便利”的外汇服务环境更加优化。支持银行根据企业信用状况,采用相应的便利化措施,业务办理时间大幅缩短。其中,凭指令即可办理业务的企业数较2020年末增长5倍以上。取消贸易外汇收支名录登记等行政许可,外汇局行政许可业务笔数下降超70%。外汇领域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直接投资项下已实现基本可兑换,跨境证券投资形成了以机构投资者制度、互联互通机制、境外投资者直接入市为主的跨境投资制度安排,跨境债务融资实施全口径宏观审慎管理。我们还统一QFII/RQFII与债券市场直接入市等开放渠道的汇兑规则。推动形成简明统一的资金池政策框架,这个框架已经惠及1000多家跨国集团和1.9万家境内外成员企业。完善熊猫债、境外上市等资金管理。支持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先行先试外汇创新政策。 第三,开放环境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增强。在持续深化外汇市场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成功应对多轮次、高强度外部冲击。“十四五”以来破获外汇案件超6100件,有力打击地下钱庄等违法违规活动。外汇市场功能完善、运行稳健、韧性明显增强。 第四,“十四五”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近两年在3.2万亿美元以上。我们持续做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保障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外汇储备充分发挥了国家经济金融重要“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展望“十五五”,我们将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 寿小丽: 谢谢四位发布人。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 海报新闻记者: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请问“十四五”期间央行是如何围绕这一任务目标开展工作的?谢谢。 潘功胜: 谢谢你的问题。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强大的中央银行,是新时代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任务。“十四五”时期,人民银行聚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目标,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为金融强国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在目标体系方面,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明确央行政策利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在执行机制方面,持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创设实施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优化信贷投向。探索丰富金融市场稳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拓展货币政策作用空间。在传导机制方面,强化利率政策的传导与监督,注重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之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政策沟通机制,不断提高货币政策透明性。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了金融总量的合理增长、融资成本的稳步下降、信贷结构的不断优化,维护了币值稳定。 二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体系,强化重点领域的宏观审慎管理,健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基本框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控能力明显提升。 三是健全金融市场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基本建成多层次的债券市场框架。债券市场产品持续丰富、规模稳步扩大、活跃度明显提升。金融市场制度和监管全面加强。中国与全球金融市场有序联通,外资参与度稳步提升。 四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金融新体制。深化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持续建设并完善多渠道、广覆盖的自主可控跨境支付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的制定。持续提升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以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关于银行业的稳定性,请问中小银行风险化解进展如何?具体的话,金融机构的风险压降情况如何?这里有两个数字,在2024年年底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4295家,在2019年的时候这个数字是4600多家,这个数字的降低是否是因为这个风险化解的努力?到底中国有多少银行金融机构是被列为高风险金融机构?谢谢。 李云泽: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也是国内外同行以及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十四五”时期,我们始终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监管部门的首位主责,把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落实“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这16字方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这也是刚才彭博社记者比较关注的。重点地区“一省一策”形成改革化险方案,综合采取兼并重组、在线修复、市场退出等多种方式,有力有序推进实施。当前,无论是高风险机构数量还是高风险资产规模,都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比较小,风险完全可控。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最近,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外资投行的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高风险金融资产的规模大幅下降,今后两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因此他们也认为中国金融风险防控化解成效是显著的,风险是可控的。 二是加快推进改革转型。总的方向是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公司治理、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5年来,农信社改革蹄疾步稳,过半省份组建省级法人机构。城商行改革重组有序实施,股份制银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保险、资管等机构加快回归本源,功能定位不断增强。中小金融机构的减量提质成效明显,区域布局持续优化。刚才这位记者关注到的2023、2024年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银行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我们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的精神,加大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力度的结果,相关工作是有力有序的。 三是重拳整治金融乱象。集中治理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严肃查处利用关联交易非法输送利益,清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多个,一批不法金融集团得到依法处置。坚决遏制脱实向虚,加强资金穿透监管,着力整治层层嵌套、空转套利,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助力化解房地产和地方债风险。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多措并举稳定融资,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提供资金支持超1.6万亿元,租赁性住房贷款年均增长52%。牵头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过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有力保障广大购房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金融机构严守不新增隐债的红线,依法合规对融资平台开展债务重组和置换,助力地方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 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十四五”期间人民银行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如何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谢谢。 潘功胜: 谢谢你的提问。“十四五”期间,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一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同时,我们也高度关注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主要介绍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科学把握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动态平衡。经济是金融的根基,经济领域的很多问题往往通过金融的端口显现并向外溢出,并与金融风险相互交织、彼此传导。要在宏观层面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动态平衡,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源头上促进金融稳定。 二是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在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方面,我们严肃财经纪律,推动地方政府统筹资金、资产、资源化解债务风险,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功能,转型为市场化的经营主体;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债务重组,降低融资平台流动性风险和利息负担。相关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效。截至今年6月末,与2023年初相比,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总体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水平大幅收敛。在金融支持房地产风险化解方面,人民银行立足宏观审慎管理的职能,优化调整首付比、房贷利率等多项政策,并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可为超过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方面,我们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综合采取在线修复、兼并重组和市场退出等方式,推动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明显压降。 三是有力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外汇市场方面,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之中的决定性作用,面对多变的外部环境,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外汇市场参与主体更加成熟,汇率避险工具的使用也更加广泛,市场更具韧性。债券市场方面,人民银行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强化监管协同,及时向市场参与机构提示风险,有效弱化和阻断风险的累积。债券违约率保持低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资本市场方面,探索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会同证监会创设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不断健全支持资本市场的长效机制。 四是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在制度建设上,持续推进金融稳定法、人民银行法等立法修法,不断健全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在资源保障上,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存款保险机制平稳有序运行。 总体看,“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总结形成了一些重要经验。 一是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根本保证。中央与地方之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二是从宏观视角看待经济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是微观单体金融机构健康经营的基础,实践中要平衡好短期与长期、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金融体系自身健康性、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维护我国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三是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稳妥化解风险,维护各方合法权利。强化市场纪律,督促各方切实履行职责义务,严格防范风险外溢和道德风险。健全权责统一、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 四是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金融腐败。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要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建设,对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严肃查处金融监管失职渎职及各类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行为。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探索拓展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谢谢 新华社新华财经记者: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想请吴清主席介绍一下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情况,出台了哪些政策和举措?谢谢。 吴清: 谢谢您的提问!我国资本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是资本市场的天然基因,开放是资本市场的鲜明标识。五年来,证监会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系统谋划、统筹联动,推出了一批牵引性强、含金量高的标志性改革开放举措。简要说有几个方面: 一是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制定实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建立完善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三阶段降费改革全面落地。中央金融办会同我会和相关部门出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入市的痛点堵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等重要举措相继落地,“引长钱、促长投”的改革效果加快显现。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二是融资端改革持续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逐步走深走实。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接续推出“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举措,在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畅通募投管退循环等方面加快作出一系列优化完善安排。今年6月,又在科创板推出设置科创成长层等“1+6”改革举措,目前已有3家未盈利科创企业在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完成注册,创业板第三套标准也迎来首单受理。 三是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坚持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双轮驱动,两次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系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推进独立董事制度改革,上市公司运作更加规范、透明。扶优限劣,支持和引导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一般性的资产重组数量更多,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产业整合。扎实开展两轮退市制度改革,拓宽多元退出渠道,严格出清“害群之马”“空壳僵尸”,“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四是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统筹开放与安全,稳妥有序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十四五”期间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沪深港通、沪伦通、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建立完善境外上市备案制度,出台“惠港五条”,大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可以说,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的问题是,“十四五”以来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请问外汇局如何评价在此期间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的总体表现?对未来外汇市场形势有何展望? 朱鹤新: 谢谢你的提问。“十四五”以来,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元因素交织,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我国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高水平开放,总的看,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不论是活力还是韧性都在增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涉外经济稳健发展,跨境收支展现较强活力。跨境收支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涉外经济的活跃度。2024年,我国跨境收支规模为14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4%,年均增长速度“十四五”比“十三五”时期提高8个百分点。今年前8个月,我国跨境收支同比增长10%,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持续活跃。 二是外汇市场功能更加完备,市场深度拓展。从交易规模看,2024年交易量为41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了37%,即期和衍生品交易同步增长,外汇市场有足够的容量承接各类交易,为高效配置外汇资源创造良好条件。 从参与主体看,截止到今年6月末,已经有703家银行和115家非银机构参与到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其中包含了296家外资机构,交易范围已经涵盖了主要的币种,更好满足多层次主体的交易需要。从基础设施看,交易、清算和支付机制不断完善,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和结算风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三是外汇市场交易理性有序,稳健性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企业外汇套期保值的比率已经由2020年的17%上升到30%左右,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占比由16%上升到近30%,外汇市场韧性进一步增强。同时,外汇市场宏观审慎管理体系逐步健全,逆周期调节工具箱更加丰富。近年来面对高波动的国际市场环境,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人民币汇率在主要货币中的表现比较稳健。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这奠定了国际收支自主平衡格局的稳定。同时,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管理更加有效,所以我们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底气更足,将为“十五五”我国外汇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谢谢。 证券时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吴清主席,“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遭遇了一系列超预期的风险考验。请您介绍下证监会在加强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方面采取了哪些工作?谢谢。 吴清: 谢谢!正像刚才您所介绍的,过去五年资本市场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复杂深刻变化,外部输入性风险挑战可以说是风高浪急,国内部分领域风险“水落石出”,资本市场作为各类风险交汇地和敏感带首当其冲。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打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安全”打头,凸显了防风险、强监管的重要性。证监会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监管防线,严守风险底线。 一是坚决维护市场平稳运行。落实“四早”要求,加强全方位监测预警,健全跨市场跨领域跨境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逆周期调节,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同时强化与有关方面的协调联动,支持汇金公司、社保、保险、证券基金和上市公司等发挥内在稳定作用,共同打好“组合拳”,筑牢防波堤防浪堤,有效应对了外部冲击,投资者信心和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二是稳妥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坚持严控增量、稳减存量、严防“爆雷”,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进,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伪私募”等增量风险基本得到遏制。关闭金交所、“伪金交所”成效明显,应关闭的27家金交所已全部取消资质,排查出的上百家“伪金交所”也已经全部得到清理。 三是大幅增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震慑力。一方面,聚焦财务造假等投资者深恶痛绝的违法违规问题,既“追首恶”,也“惩帮凶”,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惩防体系,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比如,就债市财务造假对恒大地产及其审计机构分别开具41.75亿元、3.25亿元的史上最大罚单,对越博动力案第三方配合造假同步追责。另一方面,用好用足法律所赋予手段,依法从严,把“板子”打准打疼。联合最高法印发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不断完善行政、民事、刑事追责体系。五年来,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700件,一批责任人被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 四是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先后完善了股份减持、量化交易、融券等一些相关的监管规则,推动出台了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了申报即担责、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评价等硬性监管要求,事前事中事后有序衔接的投保体系持续健全。近年来,特别代表人诉讼首单康美药业案赔偿投资者约24.6亿元,紫晶存储案、泽达易盛案分别赔付投资者10.9亿元和2.8亿元,一批标志性案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地,提升了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质效。谢谢! 总台央广网记者: 请问“十四五”时期,金融监管总局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和成效如何?谢谢。 李云泽: 谢谢您的提问。“十四五”以来,我们坚持从经济社会大局出发,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服务质效明显提升。可以简要概括为“一增一优一补”。 “一增”就是增供给,全力支持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强化有效投资的融资保障,为沿江高铁、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项目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基础设施贷款余额54.5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62%。充分发挥7000多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撬动投资9万多亿元。加强提振消费的金融供给,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消费服务行业贷款余额增长80%。车险累计承保机动车超16亿辆次,较“十三五”时期增长40%。搭建了新能源车“车险好投保”平台,推动实现“愿保尽保、凡投必保”。目前在保车辆超过4000万辆。助力实施稳外贸政策,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4万亿美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52%。打造跨境贸易金融服务“快车道”,为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优”就是优结构,着力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聚。加强科技信贷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近19万亿元,年均增速超20%。培育壮大耐心资本,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强化科技保险保障,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首台套、首批次保险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保驾护航”。去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和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四项试点”,累计为科技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万亿元,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一补”就是补短板,切实强化薄弱环节金融支持。持续提升民营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疫情期间,对17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惠及经营主体超1000万户。去年以来,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放贷款22万亿元。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范围,涉及贷款9.4万亿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脱贫地区发放贷款31.5万亿元,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近4000亿元,支持脱贫户和监测对象900万户次。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速14.6%。三大主粮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全国,“十四五”期间亩均保额提升了72%。更好满足养老健康需求,商业养老金、养老理财等业务试点稳步推进,养老第三支柱建设不断加快。大病保险服务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8亿人,5年来商业健康险为患病人群累计支付1.8万亿元经济补偿。助力提升灾害保障水平,保险业针对洪涝灾害、台风地震等累计赔付超过1500亿元,做到应赔尽赔、能赔快赔、合理预赔。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在20多个省市落地,推动防灾减灾“安全网”进一步织密织牢。谢谢。 CNBC记者: 美联储在9月议息会议决定降息25个基点,请问中国人民银行下一步的货币政策有何考虑?谢谢。 潘功胜: 谢谢。我想这个问题我不能给你具体的回答,但是我可以从宏观的层面来谈一谈我们是怎么考虑的。几天之前,美联储降低了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全球金融市场对美联储这次降息有充分预期,市场反应相对平稳。美元指数基本维持在97的区间附近,国际资本市场总体上行,大宗商品市场振荡下行。我国的股、债、汇等主要金融市场也保持平稳运行。 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的确定上,宏观层面的原则是非常清晰的,中国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就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我们多次与市场进行沟通,市场也是非常清楚的,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立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往前看,我们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这也是国际上很多的央行,包括美联储、欧央行、日本央行等主要央行在确定货币政策的具体调整方法时,所依据的一个基本方法论,即Data Based。根据宏观经济的数据判断,确定是不是要作出货币政策调整,在方法论上,国际很多央行是相同的。我们也是如此,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支持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谢谢。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我们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外汇局持续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请问这项措施能够对稳外贸稳外资起到怎样的作用?谢谢。 2025-09-22 16:32:41 朱鹤新: 谢谢你的提问。“十四五”期间,国家外汇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总结为三个“进一步提升”。 第一,贸易外汇收支效率进一步提升。推进贸易收支便利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改革落地见效,“十四五”以来办理相关业务近4.6万亿美元。针对贸易新业态“小额、高频、电子化”的特点,支持银行支付机构自动批量审核电子订单,为跨境电商等提供更加便利的外汇结算,“十四五”以来办理业务已超过56亿笔。 第二,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进资本项目收支便利化,“十四五”以来办理相关业务近3000亿美元。升级推广科创类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的政策,提升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借用外债额度。丰富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累计协助办理企业近16万家,付汇已超过2.4万亿美元,获得融资超4300亿美元,其中七成为中小企业。近期,我们新推出了涵盖跨境投资、融资以及资本项目收付等9条一揽子便利化政策,后续将加强政策跟踪问效,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第三,银行外汇展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指导银行在“了解客户”和“尽职审查”基础上,从事前“单单审”“逐笔核”,向事中差异化审核、事后强化风险监测转变,通过机制改革、流程再造和科技赋能,更好统筹促便利和防风险。目前,外汇展业改革试点银行已纳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内的优质客户超过2.3万家,累计办理业务5000多亿美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外汇营商环境,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助力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请问,金融监管总局在提升监管能力水平方面有哪些举措和进展?谢谢。 李云泽: 谢谢您的提问。“十四五”期间,我们坚决落实党中央部署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任务,扎实推进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全面强化“五大监管”,深入实施新机构新作风新建树新形象“四新工程”,奋力实现思想大转变、工作大变样、监管大提升。 一是制度短板加快补齐。行业重要法律修订取得重大进展,上周银监法修订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保险法修订也在加快推进。监管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5年来发布各类规制171件,包括银行、保险、资管、非银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引,以及资本管理、资产分类等重要监管规则,基本建立起贯通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风险监管与合规监管、从准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 二是监管效能显著增强。把握实质风险,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坚持高风险高强度、低风险低强度,把宝贵的监管资源用在刀刃上。对41家重点机构实施提级监管,同时下放112家中小保险机构监管权限。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的“关键人”、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行为”,果断出手,形成震慑,真正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规划实施“金监工程”,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全面强化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监管为民”深入践行。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联动的“大消保”格局初步建成。督促机构加强产品适当性管理,规范营销行为,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金融消费环境。上线金融消保服务平台和产品查询平台,方便消费者“掌上查、指尖办”。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非法集资发案数量较“十三五”时期下降五成,努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四是引领行业改革取得新突破。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不断健全。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苦练内功、降本增效,多管齐下整治无序竞争。实施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车险综合改革,深入开展“报行合一”,寿险公司2024年以来压降成本3500亿元,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降至近10年最低水平,费用率更是创20年来新低,行业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谢谢。 -
罗永浩再回应债务问题:5年前就还完了应还的 9月22日,针对网友质疑的罗永浩债务问题,罗永浩本人转发微博回应。罗永浩表示:“如果只还法律强制我个人还的那部分债务,五年前我就还完了。后面我主动还的,都是法律上我不用还的公司债务。 ” 图为罗永浩微博截图值得注意的是,近日,锤子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新增2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老赖),执行标的总额2142.86万元。两条均涉及与苏州紫辉盛网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被执行人的履行情况为全部未履行。此前,今年8月,该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管志良,已因上述案件被执行2142万余元,并被限制高消费。锤子科技成立于2012年,创始人是罗永浩。天眼查网站显示,目前,罗永浩仍是锤子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受益所有人、实际控制人,持有该公司22.6667%的股份。对于近日锤子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一事,锤子科技9月18日下午向中新网回应称,结合罗永浩此前的公开表述:锤子科技曾分两次向紫辉创投借款,累计1500万元,但该笔款项属于公司债务,并非其个人债务。锤子科技称,罗永浩本人曾明确表示,自己愿意以个人名义替公司偿还对紫辉创投的这笔债务,但鉴于紫辉创投负责人郑刚近两年来至今仍对其持续进行诽谤与攻击,因此决定将紫辉创投的债务处理事宜放在最后。 罗永浩称自己五年前就还完了应还的,后面系主动偿还公司债务(资料图)公开资料显示,罗永浩生于1972年,曾在新东方担任过GRE讲师,后来创立了锤子科技。尽管他的创业之路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投资公司的支持,但最终锤子科技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罗永浩因此欠下了高达6亿的债务。2024年8月26日,知名企业家罗永浩发文称,到目前为止,“真还传”一共还了8.24亿,远远超出之前对外公布过的“欠债6个多亿”。罗永浩表示,主要原因是还债过程中,因为各种官司纠纷带来的额外赔偿,以及滞纳导致的各种罚款等等,使得债务总数多了近1个亿。另外,2022年的年底出现的一些情况,也产生了新的债务。其称,目前已经还债的8.24亿包括:1. 2020年4月开始做直播电商公司,税后以真金白银的现金还债的5.48亿;2. 2018年把手机团队和知识产权转让给字节跳动获得的1.8亿;3. 2018年锤子科技资金断链、产线停工后,罗永浩签了个人无限担保使工厂复工,把剩余物料做成整机抵债的6600万;4. 锤子科技的债务善后团队从2018年至2019年年底,以各种方式变卖锤子科技的剩余资产用于还债的近3000万。 2024年8月26日,罗永浩发微博介绍还债进度罗永浩还表示:“接下来会和团队火力全开、兴风作浪,用一切合法合规合乎商业伦理的方式‘大肆炒作’,开足马力以各种方式做大做强现金收入,尽快还掉剩余的5个多亿债务。”来源 九派新闻综合延伸阅读罗永浩辟谣“28家餐饮支持西贝”:必须站出来澄清9月10日至15日,罗永浩吐槽“西贝全是预制菜”一事在网上引发热议,双方不断发声,风波持续升级。9月15日,罗永浩发文表示,决定放弃进一步追究西贝。全文如下:五十岁后,我亲眼看到无数的中年人,尤其是取得了一些事业成就的,可以为了所谓的“面子”做出多愚蠢、多糟糕、多不顾后果的事。就像这一次的贾国龙,在是非对错完全站不住脚……的情况下,还能嘴硬说出“生意宁可不做”的蠢话,不惜让自己投入数十年心血的企业,和近两万名员工的岗位面临巨大的风险......稍早前,西贝发布致歉信,其中提到,西贝将积极持续整改,正如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向顾客所做的承诺: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西贝从今以后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彻底底向胖东来学习。近日,28家餐饮品牌在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带领下联合发布宣言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网友发文称28家餐饮品牌在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带领下联合发布宣言 视频中,贾国龙率先说“我们都在,我们还在”,其他多名餐饮品牌代表也纷纷说出了同样的8个字。不少网友以为,这是贾国龙组织同行向罗永浩进行“反击”,还有人把这28个品牌整理起来,称这些是预制菜的代表,“注意避坑”。但也有人指出,这些视频似乎并不是针对罗永浩的。 图为相关视频截图9月21日晚,罗永浩发微博澄清此事:因为这个谣传传得太广了,我必须站出来帮忙澄清一下。罗永浩称,这次在四川举行的中国餐饮之光大会,在西贝事件发生前就定了这个口号(即“我们都在,我们还在”),并录制了这个视频。这些餐饮机构的老板们喊这个口号,是为艰难的餐饮行业打气,不是为西贝站台。他最后呼吁:“请朋友们都拿出跟你们传谣时一样的热情,帮忙转发一下这个辟谣贴,免得冤枉了无辜的大会主办方,多谢”。 罗永浩发微博澄清此事罗永浩同时转发了“中国餐饮之光大会”相关视频的声明,声明指出“我们都在,我们还在”的打call视频是9月9日发布的,贾国龙的部分则是8月29日录制的,发生在9月10日罗永浩吐槽西贝之前,两件事无关联。 罗永浩转发的“中国餐饮之光大会”相关视频的声明资料显示,2025中国餐饮之光大会于9月19日在成都举办,由主持人刘仪伟发起,本次大会设置四大圆桌议题:“新人来了”聚焦行业趋势与新秀崛起;“老板红了”探讨流量双刃剑的辩证关系;“连了锁了”剖析千店万店品牌的扩张密码;“为您服务”关注上游原材料企业赋能餐饮门店的链路建设。 -
特朗普"黄金股"介入 日铁关停美国工厂计划泡汤 (原标题:特朗普"黄金股"介入,日铁关停美国工厂计划泡汤) 文 观察者网 王恺雯 据《日经亚洲》9月21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动用其在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以下简称美钢)的 “黄金股”,阻止了日本制铁公司(Nippon Steel,以下简称日铁)让一家美钢旗下钢铁厂停产的计划。 此前,日铁收购美钢的过程已是一波三折。分析指出,关停工厂受阻显示出特朗普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干预日铁对美钢的管理。 据报道,日铁在今年6月收购美钢后,为提升生产效率,决定关停后者位于伊利诺伊州格拉尼特城的工厂。 据白宫消息人士透露,美钢在9月初通知格拉尼特城工厂的工人,将在当月关闭工厂。但在白宫得知计划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告知美钢首席执行官大卫·伯里特(David Burritt),该计划不会获批。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钢于19日宣布,已推翻先前的计划,格拉尼特城工厂将继续运营。“我们的目标是保持灵活性,我们很高兴找到了一个可以继续在格拉尼特城使用钢坯进行生产的解决方案。” 图为美钢伊利诺伊州格拉尼特城工厂 今年6月,在日铁签署了一份国家安全协议后,美国政府批准了该公司以141亿美元收购美钢的交易。美国政府则持有美钢的“黄金股”,这赋予其在公司重大决策中行使否决权,包括未经美政府同意,公司不得关闭美国境内工厂或令其停产,也不得将生产或劳动力转移到海外。 日铁会长兼首席执行官桥本英二此前表示,当一家大型国内企业被出售给外国企业时,政府通常会对其进行监督并保留一些否决权。但他自信地声称,“(日铁)管理层的决策自由已经得到了充分保障”。 据报道,格拉尼特城钢铁厂的两座高炉自2023年以来一直闲置。代表该厂800名工人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称,美钢曾于9月5日通知他们,工厂将“实质性关闭”,理由是高炉闲置时间过长。 这引发了特朗普政府的关注,特朗普在竞选时就多次承诺把制造业带回美国,日铁的整合计划无疑和特朗普政府的愿景产生了直接冲突。 据报道,包括两座闲置的高炉在内,美钢目前共有8座高炉和5座电弧炉。为配合特朗普政府“振兴制造业”的目标,美钢计划未来十年将粗钢产量从2024年的1418万吨提升至2000万吨以上,并通过新建钢厂扩大就业。 日铁计划在年内公布并购后的中期战略。据悉,公司将加强在阿肯色州的生产基地,利用先进技术生产汽车用高端电工钢板,并投资31亿美元翻修印第安纳州最大高炉。同时,还考虑斥资40亿美元新建采用大型电炉的钢铁厂,预计2029年或更晚投产。 《日经亚洲》指出,日铁正着力扩大在美产能,然而,格拉尼特城工厂的事件表明,当公司需要整合时,美国政府的干预将令企业难以推进管理决策。 日铁的目标是将其高利润的商业模式复制到美钢。在日本,日铁将15座高炉合并为10座,该公司将产能最大化作为首要任务,并为实现该目标而重新调配员工。 然而报道指出,在美国,USW在各地均具备强大政治影响力。这意味着,即便整合有利于公司的整体业绩,也可能因部分工人的反对而遭遇政治压力。 USW此前就对日铁关于格拉尼特城工厂的安排表示强烈反对。该工会19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很能说明问题的是,在收购协议签署后不到三个月,美钢就试图赖掉承诺,做出我们警告过的那种改变。但我们不会让它得逞。” 据介绍,作为“黄金股”股东,美国政府还可指派一名独立董事。目前美钢董事会共有7人,其中4人为美国公民。如何保持与政府和工会的良好沟通将是最大的挑战。 报道指出,日铁在收购美钢时,已就投资计划和安全问题和特朗普政府进行了仔细协调,尽管如此,即便是一些小问题,比如对那些已经停用高炉的生产基地进行调整,也还是遭到了特朗普政府的反对。这凸显出,日铁想要和美国政府达成共识是非常困难的。 来源|观察者网 -
杰理科技4次IPO:销售模式异于同行遭质疑 出品|清流工作室 作者|周淼 主编」赵妍 近期,主营蓝牙耳机芯片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杰理科技”)冲刺北交所IPO,这已经是该公司第四次尝试上市。公开资料显示,杰理科技产品主要布局中低端赛道,面向蓝牙音视频、智能穿戴、智能物联终端等领域。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杰理科技的业绩增长尚属良好,但在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下滑。相较之下,杰理科技选取的 5 家同行业可比公司营收均实现增长,其中有4家净利润实现翻倍。 对此,杰理科技将原因归结为蓝牙耳机芯片中低端市场的产品销售金额下滑。由于行业“内卷”,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旧型号产品销售出现下滑,而新产品处于市场拓展阶段,导致蓝牙耳机芯片中低端市场产品销售金额下滑。 据了解,蓝牙耳机芯片为杰理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报告期内的营收占比一度过半。但根据公告,公司各期销售额前五的蓝牙耳机芯片中 3 款在 2024 年出现销售金额下滑的情形,其中主要型号产品的研发均为 2021 年前完成。 此外,清流工作室注意到,杰理科技还因销售模式认定问题受到监管反复问询。在此前创业板IPO时,公司便被质疑经营模式披露的准确性,此次IPO,其又被要求进一步说明商业模式及产品终端投入使用情况等。 销售模式存疑 据了解,杰理科技的客户以方案商为主,同时也有少量具备芯片二次开发能力的整机厂商客户。按照杰理科技的定义,方案商客户主要是根据其下游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方案设计,对采购的芯片进行二次开发,并最终销售给整机厂商。 从销售路径来看,方案商客户实质上并非杰理科技的最终使用者,但公司仍将其认定为直销或终端客户,而非经销商或代理商。相较之下,杰理科技的同行可比公司恒玄科技、中科蓝讯、炬芯科技等,其下游客户均包含经销商等类型客户。 或因如此,在此轮北交所及上一轮创业板IPO过程中,杰理科技的销售模式和客户分类持续遭到监管追问。按照杰理科技的解释,其销售的是标准化的SoC 芯片,需结合特定软件才能实现终端产品的具体功能应用; 同时,公司强调,各类客户采购其芯片产品后,均会对芯片的功能(包括设计方案、定制化开发、软件烧录等)或外观、形态进行改变后再对外销售。因此,其方案商客户的盈利模式并非一般经销商或代理商单纯赚取买卖差价的获利方式。 不过清流工作室注意到,在杰理科技的同行可比公司中,与其销售模式相似、同样主营TWS耳机SoC类产品的炬芯科技、中科蓝讯均将方案商或模组厂类客户认定为经销客户。 以炬芯科技为例,该公司认为方案商并非芯片的终端用户,其经过软件、算法、硬 件电路系统二次开发后仍会继续销售给下游品牌客户或客户委派的 ODM/OEM 厂商,业务实质属于经销模式,符合公司客户管理、产品的市场推广等需求。 中科蓝讯在其年报中披露的销售模式亦为,其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商销售给部分白牌厂商,下游客户进行二次开发,在巩固白牌市场基础上,公司拓展了终端品牌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中科蓝讯的经销商深圳市伦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伦茨科技”)同时也是杰理科技的前五大客户,杰理科技将其认定为直销客户,这也与中科蓝讯的认定方式不同。 除此之外,清流工作室还注意到,杰理科技有多家主要方案商客户自称是公司代理商。据此前创业板问询回复公告,公司前五大客户深圳华钜芯半导体有限公司的公开资料显示,其是杰理科技全线产品总代理商。 此外,据清流工作室了解,杰理科技至少还有深圳市科普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锦芯科技有限公司关联方、深圳市也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也扬科技”)等主要方案商客户的官网或公开信息显示其为杰理科技核心代理商; 其中,也扬科技则在其线上店铺中直接销售多款杰理科技的蓝牙耳机芯片。该店铺客服表示,芯片可单独销售,消费者可直接下单购买。这一情况也与杰理科技所称的方案商等客户均会对芯片进行二次开发的说法存在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销售模式认定的差异可能会影响杰理科技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如在收入确认时点方面,根据公告,在直销模式下,公司在相关产品已经交付客户并经客户签收后便可确认销售收入; 而在代理式销售模式下,公司则需要在经销商或代理商将产品销售,并向委托方开具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此外,与直销模式不同的是,一般经销商/代理商模式通常涉及销售折扣和返利政策,亦会对公司的毛利率产生影响。 主要客户异常 在此背景下,杰理科技的收入信披准确性、产品终端投入使用情况亦受到监管关注。早在上一轮IPO阶段,公司便被指存在未说明走访下游客户的具体情况、未说明核查的主要客户的期末库存情况及大部分客户未向公司其他同行采购同类产品等情况。 杰理科技当时解释称,由于公司与方案商客户之间业务相互独立,并不掌握对方的具体财务状况及向下游销售的数据;主要客户也仅提供了与杰理科技之间的业务往来资料,未提供各期销售金额及期末库存等财务细节。 在此轮北交所IPO过程中,杰理科技又被要求说明客户在采购公司产品后的货物去向,主要客户的进销存情况、产品终端客户的整体情况等,以论证公司销售收入真实性。 公告显示,杰理科技共获得了15家主要客户的《进销存调查表》,但其采购公司芯片的数量占公司当期总销售数量比例不足70%。此外,公司主要客户提供的《进销存调查表》仅包含销售公司产品的数量信息,而未予提供其销售价格信息。 清流工作室注意到,主要客户之一的伦茨科技以“保护商业机密”为由未配合提供进销存数据。据招股书披露,伦茨科技在2021年至2023年均位列杰理科技前五大客户,贡献销售收入合计达数亿元。 此外,伦茨科技还有家关联方深圳市听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听听科技”)或也值得关注。根据工商信息,伦茨科技、听听科技均由同一自然人李占荣担任法定代表人、高管。 在杰理科技此前IPO时,深交所便指出,包括听听科技在内的共三家公司均为中科蓝讯的经销商,但同时也销售公司产品。然而在历年招股书及公告中,杰理科技既未将该公司与伦茨科技作为关联方合并披露收入,也未明确说明其关联关系。 事实上,杰理科技在解释销售模式认定问题时曾表示,其与同行在客户管理和协议约定上存在差异。例如,同行对经销商设有独家经营、客户报备、销售价格政策等管理制度,而杰理科技仅制定了《客户准入管理制度》。 从杰理科技披露的客户管理政策可以看出,其对下游客户的管控相对宽松。相比之下,中科蓝讯对经销商实行进销存数据和终端客户报备制度,乐鑫科技也要求经销商统计并上报下游客户的销售情况及期末存货信息。 此外,在杰理科技列举的同行公司中,恒玄科技虽然同样将方案商认定为直销客户,但其亦明确表示主要直销客户均处于品牌厂商供应链体系内,所采购的芯片也最终用于品牌产品。 除了上述问题外,杰理科技的主要客户亦还存在其他异常情况。据了解,2022年至2024年,杰理科技的前十大客户合计为公司贡献近七成收入,而这些客户向公司采购的金额占其同类产品采购额的比例大多在95%以上。 此外,杰理科技的主要客户员工规模均在2024年发生变动:其前五大客户在公司申请挂牌时(2024年4月),在公开信息中未公示员工人数或公示人数为0人,但在公司申请公开发行时(2024年12月),其公示员工数大幅增加。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巧合是,2023年这些主要客户的经营规模为1-3亿元,而同年杰理科技对上述客户的销售收入恰好也在1-3亿元。同时,如伦茨科技、深圳市图扬科技有限公司等主要客户还出现2024年向公司采购额同比下降的情况。 内控问题频发 除了上述情况外,杰理科技的内控问题亦遭到质疑。根据公告,杰理科技的销售人员存在利用自身信息优势,通过在公司客户及下游客户之间“倒货”获利,在客户之间进行调货、买卖芯片,从中赚取买卖差价或介绍业务佣金的情况。 此外,杰理科技在报告期内存在与部分主要客户未签署销售框架协议、 公章管理不规范及部分销售人员内部管理不规范等情形。对此,监管要求公司说明销售人员展业的业务流程及关键内控节点等。 清流工作室注意到,在一则关于杰理科技主要客户也扬科技的买卖纠纷案中,也扬科技亦被其下游客户指出其与杰理科技之间的交易没有送货单和付款记录,只有对账单,令人怀疑订单的真实性。 据判决书,该客户为履行与其下游客户的采购合同曾在2020年3月采购三百万片杰理JL6956A4芯片,采购单价为1.55元,其向下游客户出售该批芯片的定价为1.83元,但由于合同最终未履行,导致备货损失52.88万元。 除此之外,杰理科技还被指关键管理人员报告期内存在大额资金流水的情况,对此,北交所在第三轮问询中要求公司说明董监高、关键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报告期内大额资金流水的资金来源及去向。 回顾杰理科技上市历程,其于2017年首次向上交所主板发起冲击,但因创始团队与前东家珠海建荣的技术侵权诉讼,最终于2018年3月撤回申请。2018年10月,其再次申报主板,但2019年被现场检查发现重大内控缺陷。 据2021年出具的处罚公告,杰理科技在2015年至2016年期间使用个人银行账户进行货款收支,涉及大量资金体外循环;此外,2014年至2018年,该个人银行账户还向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转出了327万元资金。 2021年9月,杰理科技转战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但或因个人账户问题仍未彻底整改,于2022年8月再度终止。但在第三次IPO失利后,其早期核心成员、原财务总监兼董秘李翰韬因股权分红等问题与公司产生了纠纷。 李翰韬声称未获得2022年的现金分红,因此要求公司支付该笔分红款及相关利息。此前,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已作出判决,要求杰理科技向李翰韬支付利润162万元及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