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839
篇与
汽车
相关的结果
- 第 10 页
-
法拉利战略转型,电动跃马如何取悦中国用户 法拉利迎来了它发展史上跨时代的一天。 当地时间10月9日,在意⼤利⻢拉内罗举⾏的资本市场⽇上,作为意大利传奇超跑品牌,法拉利发布了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型——历史上第一匹没有内燃机的跃马。新车暂时被命名为法拉利Elettrica,资本市场日当天,官方展示了未来电动车的底盘与动力系统。不仅如此,当天,法拉利正式发布面向2030年的战略计划,并公布了推动品牌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举措。在2026至2030年期间,法拉利计划平均每年推出四款新车,每一款车型都将根据自身的独特定位量身打造。 到2030年,法拉利产品阵容将呈现多元化组合,其中内燃机车型约占40%、混合动力车型约占40%、纯电动车型约占20%。但无论搭载何种动力系统,每台法拉利都将给用户带来无与伦比的驾驶体验。而面向未来,中国市场也是法拉利电动化转型的关键之一。跃马的电动时代电动跃马的推出,标志着法拉利多元化动力系统战略布局迎来重大里程碑。“首款纯电动车型 Elettrica将融合电动化与法拉利驾驶乐趣。”法拉利CEO Benedetto Vigna如是强调。法拉利对电动化技术的探索可追溯至自2009年,而在新能源时代,自项目伊始,法拉利便为跃马史上首款纯电动跑车制定了清晰明确的战略:只有当现有技术足够成熟,能确保这款跑车提供契合品牌价值的卓越性能与纯正驾驶体验时,才会正式推出这款车型。如今,法拉利认为时机已经到来。法拉利方面表示,该项目已经具备了量产条件,并且汇集了60余项法拉利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新车底盘和车身结构的75%均采用再生铝合金制造,这在法拉利历史上尚属首次。得益于此,每台新车在生产过程中可减少6.7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法拉利电动车搭载了第三代主动式悬架系统,通过减振器外挂的电机和滚珠丝杠设计,实现对四个悬架行程的主动控制。动力方面,法拉利电动车前后桥均为双电机设计,总计搭载四台永磁同步电机,电机转速可达30000rpm,前桥电机总功率210kW,后桥总功率620kW,整车马力超过1000Ps。增压模式下,车辆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2.5秒,最高时速将达到310km/h。 动力电池采用模组化设计,全车共计15个模组,每个模组内包括14块三元锂电芯,电芯供应商为SK On。电池组最高电压为800V,总容量122kWh,能量密度为195wh/kg,可以提供530km的续航里程和350kW的峰值充电功率。这样的参数一经公布,立刻引来了无数关注。电动时代,法拉利已经要以极致的性能站在金字塔尖上。超豪华的中国在新能源时代,任何一个汽车品牌如果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那么它将不用担心其他市场上的任何挑战。如今,探索电动化转型的法拉利,也要在中国市场上迎接它的挑战。而首款全电动超级跑车,也将有望为法拉利提振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 法拉利CEO Benedetto Vigna曾表示,中国电动车的兴起,提示欧洲汽车企业要“加速创新、减少自满”。Vigna认为,高端消费者对电动法拉利的兴趣主要来自三种群体:增购电动法拉利的用户,替换混动车型的用户,以及锚定电动法拉利的用户。与此同时,Vigna曾表示,他已接触至少10位潜在客户,对法拉利的电动产品有强烈需求。他强调,法拉利的电动车型将聚焦“情感交付”而非单纯技术。在当前的汽车市场上,法拉利是一个足够独特的存在。 《经济学人》在报道中通过一组数字说明法拉利与其他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差异:作为同属于阿涅利家族Exor旗下的两家汽车公司,去年Stellantis销售了570万辆汽车;法拉利不到1.4万辆——然而,法拉利的市值为740亿欧元(约6249.2亿元人民币),远超过Stellantis的250亿欧元(约2111.2亿元人民币)。目前,超过法拉利市值的汽车制造商仅有特斯拉、丰田和比亚迪。此外,相较于大部分汽车企业不足10%的利润率,法拉利2024年营业利润率高达28%。 不仅如此,法拉利的订单甚至已经排满两年。换言之,想要购买一辆法拉利,用户需要等待将近两年——但这并没有阻止用户购买的热情,而在中国,消费者也依旧视拥有一辆法拉利为“身份的象征”。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中国消费者是为了进入相应的圈层而购买一辆法拉利。作为其进军纯电领域的首款车型,法拉利Elettrica将于明年上市,其位于马拉内罗的工厂规模甚至为这台即将到来的新车扩大了一倍。 如今,法拉利正在探索新能源变革,迈向新的时代。 -
大众汽车将CARIAD降级,大象转身倒逼战略转向! 近日,大众汽车集团正式宣布放弃软件自研战略,将其核心软件子公司CARIAD降级为合作伙伴协调者角色。大众汽车集团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CARIAD严重的财务亏损。CARIAD在2021年至2022年累计亏损近34亿欧元,2024年单年运营亏损更高达24亿欧元,严重拖累集团整体业绩,导致大众2024年税后利润同比下降30.6%。从2022年至2024年,大众集团的软件业务累计亏损已超过75亿美元。 再加上CARIAD业务存在着跨品牌整合困难(大众、、)、开发效率低下、关键车型屡次推迟等问题,包括EV和e-tron等旗舰电动车型的发布推迟了两年,甚至连大众ID系列纯电动车也曾因软件问题导致延期交付或召回,业务进展不尽如人意。奥迪保时捷保时捷Macan(参数丨图片)奥迪Q6奥博穆上任CEO之后,大众开始转向开放合作,先后携手美国Rivian与中国,将软件重心从自研转向协同整合,CARIAD的角色也从“开发者”转变为“协调者”。小鹏汽车面临多重外部压力CARIAD的案例只是一个结果,它深刻揭示了传统制造巨头在向软件驱动转型时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一直以来,传统车企已经习惯了硬件主导的研发制造理念与思维方式。然而,在进入“软件定义汽车”的新阶段,如果车企仍以旧理念和思维方式去进行软件开发与技术创新,就会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低下。 具体来说,汽车软件的迭代速度远快于机械零部件开发,但大众汽车依旧以层级决策、流程审批的方式进行项目管理。这必然会出现反馈滞后、测试周期过长等效率低下的问题。再反观中国同行,在2023年全年累计OTA升级20次,平均每18天就有一次更新。理想汽车此外,CARIAD成立之初,其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通过集中集团内部的数字力量,打造统一的软件堆栈和操作系统VW.OS,实现集团旗下各品牌的电子电气架构和汽车云VW.AC的整合。这是一个完全自控的封闭软件系统,让集团所有品牌共享一套底层软件架构和开发工具。但是,大众集团旗下拥有大众、奥迪、保时捷到、西雅特等多个品牌,这些品牌积淀了各自不同的技术传统、市场定位和管理逻辑。斯柯达 CARIAD内部有来自不同品牌的工程师,一没有形成统一的开发语言和高效协作机制,二是从战略目标不明确,CARIAD曾规划为大众、奥迪、保时捷等不同层级品牌提供三类软件架构,这导致资源分散,项目推进缓慢,再加上集团对于CARIAD角色定位并不清晰,业务要求多元,一开始追求全栈自研的封闭系统,后来妥协于开源方案,技术路线摇摆不定。有句老话说得好,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掉一个。这就是典型的既要又要还要。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像大众汽车这样规模的企业,在业务目标上应该就是“既要又要还要”,但是在自己已经落后的板块里,更应该做的是快速试错,追上来之后再论及其它。当然,大象转身并不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又回到了决策流程僵硬缓慢的问题。这就是大企业病啊。技术路线再抉择大众集团将CARIAD的角色从主导开发者转变为合作伙伴的协调者,并转而与中国小鹏汽车和美国Rivian等展开深度合作。这不仅是一家公司的内部调整,而是整个传统汽车行业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冲击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从“技术理想主义”到“市场实用主义”的回归,背后是一系列关于市场、技术、成本和组织的现实考量。 大众深度绑定小鹏等中国公司,基于小鹏EEA技术,为专属CMP平台开发架构,2026年应用于纯电车,2027年扩展至燃油及混动车型。和中国公司的合作不仅是技术采购,大众还和地平线成立了合资公司CARIZON,开发L2+至L4级全栈式解决方案。大众汽车集团还成立了VCTC,大众德国总部外最大研发中心,主导开发CMP平台,目标将开发周期从48个月压缩至36个月。面对这一事实,贝瑞德指出,这一经验直接推动大众品牌将欧洲市场的产品开发周期从48个月大幅压缩为30至36个月。“中国经验正在赋能大众汽车集团的全球发展”。大众中国大众在中国的实践正在重塑其全球运营模式。这标志着中国市场从“最大销售市场”升级为“创新策源地和全球技术输出中心”。或许,这也正是大众汽车集团调整CARIAD定位的直接原因。 如今,大众汽车的战略转型虽方向明确,但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与多家合作伙伴同步推进不同技术路线(如与小鹏、与Rivian的合作),如何确保这些系统在未来能够有效融合,避免形成新的“技术孤岛”,需要高超的战略规划和执行能力。另外,大众汽车本身的大企业病如何克服,传统车企的层级文化以及部门墙如何与新兴科技公司的快速高效有效融合,是决定未来成效的关键。百姓评车大众汽车CARIAD案例,是一部传统车企巨头在数字时代“大象转身”的典型教材。它深刻地警示所有转型中的企业,也包括未来转型的企业:技术路线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思维模式、组织文化和商业模式的彻底革新,同样也很重要,都是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因素。 -
换装全新设计语言 北京EU8申报图曝光 日前,车质网从工信部官方获得了一组北京EU8的申报图。新车定位为纯电中型车,采用全新设计语言,并将提供支持换电的车型版本。 外观方面,北京EU8采用全新简约设计语言。前脸配备分体式前灯组,车身侧面及多处细节均辅以熏黑元素点缀,搭配略带溜背效果的车顶线条,整体造型颇为动感。车尾部分则采用了贯穿式尾灯设计,品牌Logo居中布置,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新能源车型的简洁与科技感。车身尺寸方面,长宽高为4850mm*1900mm*1485mm,轴距为2875mm。 动力系统方面,北京EU8将搭载单电机,总功率120kW,配备磷酸铁锂蓄电池组,最高车速可达155km/h。此外,申报信息中还指出,该车型在销售时可依据国家相关规定采用车电分离模式,预示着其将支持换电功能,为用户提供更灵活的补能选择。关于新车更多信息,车质网将持续关注及报道。 -
一汽-大众迈腾臻选款上市 售价17.49万元起 10月10日,一汽-大众迈腾(参数丨图片)3000万辆臻选款正式上市,此次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17.49-20.69万元。新车的推出是纪念一汽-大众达成3000万辆新车下线里程碑,内外设计采用“B8”代设计,配置则向现款车型看齐。 作为特别版车型,新车外观与“B8”代迈腾保持一致,整体视觉效果十分稳重。前脸配备多条横向镀铬饰条的前格栅,并与两侧大灯相连接。轮圈采用18英寸“Y”形五辐式轮圈,造型比较时尚。车身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866mm*1832mm*1479mm,轴距为2871mm。 内饰同样与“B8”代迈腾保持一致,回归迈腾上一代车型设计语言,整体布局和车内用料都更显稳重感。不过,在配置方面则向现款的全新迈腾看齐,配备同款云感座椅,并在主驾驶席新增12向电动调节功能(含4向电动腰托调节),同时还增加了前排座椅通风加热、氛围灯、蓝牙数字钥匙等实用配置。动力方面,新车提供1.4T和2.0T发动机,最大功率150kW和220kW,分别匹配7挡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和7挡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总结:为庆祝一汽-大众达成3000万辆新车下线的重要里程碑,全新推出的迈腾3000万辆臻选款以“重塑经典”为核心理念,整体设计延续了备受认可的“B8”代风格,在延续沉稳大气造型的同时,更在配置层面实现多项升级,进一步提升了舒适性与实用性,全面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
定位大型旗舰SUV 零跑D19预告图发布 近日,车质网从相关渠道获悉,零跑D19的预告图正式发布。新车定位为大型SUV,将于10月16日迎来全球首秀,预计售价区间为30万元左右。 结合预告图及此前官图来看,零跑D19延续家族式设计语言,整体造型饱满魁梧。前脸采用封闭式格栅,星环式贯穿灯组在两侧呈分段布局,点亮效果醒目,辨识度极高。车身侧面线条平直流畅,搭配镀铬饰条,凸显整车的豪华气质;尾部采用上下双层贯穿式尾灯设计,视觉层次感更强。 此外,新车将配备激光雷达,并搭载骁龙汽车平台至尊版,进一步强化辅助驾驶及座舱智能化表现。 公开信息显示,零跑D系列作为品牌高端序列,主打超豪华产品线,目标覆盖30万元级别市场。今年7月,曹力曾表示,D系列SUV将搭载零跑及行业最领先的技术。而早在去年12月,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就提出,公司将在未来三年推出A、B、C、D四大产品系列,覆盖6万至30万元的市场区间。关于新车更多信息,车质网将持续关注并报道。 -
价格竞争席卷全球,跨国车企电动车促销力度加大 【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9日报道,由于全球市场电动汽车需求疲软,日产、特斯拉、现代、福特、通用等跨国汽车巨头均选择大幅降价,以刺激消费。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动汽车的售价未来将持续下降。 更长续航,更低价格 就在10月9日,日产汽车宣布将于10月17日上市第三代聆风,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和明年1月在美国和日本开启交付。该车型在日本的起售价约为5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4.3万元)。若叠加政府补贴,其终端价格将在43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0万元)左右。此外,日产计划于明年2月推出电池容量和价格更低的版本,价格将在3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6.3万元)左右。 第一代日产聆风于2010年推出,是世界上第一款面向大众市场的电动汽车,迄今全球累计销量超过70万辆。但日产首席营销经理寺西章表示,前两代聆风一直被认为续航里程过短,需要频繁充电,因此日产必须努力改变客户的固有印象。 日产第三代聆风 日产汽车 日产日本营销和销售高级主管杉本明司则表示,第三代聆风不仅价格更低,且续航里程达到700km,比旧款延长250km,可以在35分钟内将电量从10%充到80%,在驾驶性能、舒适性和效率方面实现了提升。 作为对比,同级别主要竞争对手现代IONIQ 5 Voyage售价的为523.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4.8万元),续航里程为703km;比亚迪海豹售价为52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4.6万元),续航里程为640km;特斯拉Model 3远程全轮驱动的价格为621.9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9.1万元),续航里程为766km。 然而,电动汽车迄今仍远非是日本市场的主流。根据汽车研究公司MarkLines的数据,8月电动汽车仅占日本汽车总销量的1.9%,而挪威为81.5%,中国为54.9%;在亚洲其他地区,泰国的电动汽车份额为23.1%,韩国为18.3%,比例均远高于日本市场。 但在日产及其竞争对手看来,日本电动汽车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如比亚迪和现代汽车正加速推进在日本市场的促销活动:现代汽车将在今年年末前提供高达15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37万元)的折扣,使现代IONIQ 5的价格降至约3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比亚迪则在9月提供高达117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46万元)的折扣,并计划于明年在日本推出K-Car——这种微型车占日本汽车销量的30%以上。 现代IONIQ 5 视觉中国 3万美元是道槛 无独有偶,特斯拉也于近日宣布在美国推出改款车型。其中新款Model Y起售价为3.99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5万元),比目前价格最低的版本低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此举是美国特朗普政府自9月底取消7500美元(约合人民币5.34万元)电动汽车税收减免后做出的,该政策事实上导致Model Y等车型的终端价格上涨约20%。 对此,特斯拉急于推出更便宜的车型,以避免失去客户。尽管如此,特斯拉7日的股价下跌了4%,许多投资者认为其最新举措难以抵消市场份额的下降——在2020年,特斯拉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一度超过80%,如今却低于50%。而其首席执行官(CEO)埃隆·马斯克则一直在讨论推出价格低于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4万元)的车型。 特斯拉Model Y 视觉中国 此外,现代汽车也将在美国销售的电动车型的价格下降20%。其CEO何塞·穆诺兹(Jose Munoz)表示,现代汽车希望在欧洲、印度和中国推出更具价格竞争力的电动汽车。而美国的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也一直在降低电动汽车价格,并都计划推出低于3万美元的车型。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由于比亚迪为首的中国车企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加之宁德时代为首的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在全球范围扩张产能,长远来看全球电动汽车价格将持续下降。伊藤忠综合研究所执行研究员深尾三四郎认为,电动汽车市场将由特斯拉等早期车型为主流的第一阶段,进入到由经济型车型为主流的第二阶段。 据高盛预测,尽管今年电动汽车将仅占全球汽车销量的15%,但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将在2030年左右开始加速;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2%。其中在欧洲市场,随着政府补贴的结束,电动汽车的销售暂时停滞,但大众汽车等头部企业近期一直在通过推出紧凑型车型,以重新发动攻势。 此外,除特斯拉、比亚迪、理想汽车、赛力斯等少数车企外,其他企业在电动汽车业务方面都存在亏损。而各国政府终止补贴的行为将进一步打击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使企业更加两极分化,并导致行业重组。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鸿蒙智行智界 R7 流媒体后视镜预售,2580 元 IT之家 10 月 11 日消息,智界产品总监“智界海蓝天”在微博发文,宣布智界 R7 适用的流媒体后视镜开启预售,适配 2024/2025/2026 款车型(IT之家注:2026 款、2024/2025 款分开上架),定价均为 2580 元,最多可使用 23220 积分,将在 10 月中旬前按照订单顺序陆续发货,同时免费安装,享受官方质保。 据介绍,该流媒体后视镜可调用高清车后摄像头,凭借 25ms 图像处理速度,减少传统后视镜盲区,实现动态画面流畅无拖影,高速行驶、暴雨天气时可准确判断。同时摄像头内置的 LC 调光镜片可以智能感应后方远光灯,自动完成眩光处理,提升舒适度。 其他方面,该流媒体后视镜,提供三个实体调节按钮,支持多级亮度 / 视角 / 缩放调节,实现流媒体和防眩光模式一键切换,便于不同身高、驾驶习惯的用户。 -
9月重夺销冠,这次上汽赢在内功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10日报道 9月,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传统旺季的“金九银十”。在这竞争尤为激烈的时间点,上汽集团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 10月8日,上汽集团发布的最新产销快报显示——9单月销售44万辆,同比增长40.4%,环比增长21%,在所有车企中再次回到行业第一。 从更长期维度看,这不是偶然爆发,而是一场战略推进后的系统性回报。2025年前九个月,上汽月销量已实现“九连涨”,累计销量319.3万辆,同比增长20.5%。这意味着它不仅追回了此前的节奏,更以一种更新的状态,重新站到了行业C位。 但真正值得琢磨的不是“第一”这个结果,而是支撑这个结果的东西变了:过去靠大众、通用合资“压舱”的上汽,如今自主品牌单月销量达29.4万辆,占比冲到66.8%,接近七成的份额里,荣威、MG、智己组成的矩阵以均衡产品力推动企业重夺行业第一。 另外,这一切都是在“尚界”未至的情况下完成的。9月23日,“尚界”品牌首款车型尚界H5上市后,1小时大定突破1万辆,几乎已提前锁定爆款身份。 这意味着,9月末才陆续开始交付的尚界H5,或将在第四季度为上汽贡献可观销量。 对于这家老牌国有车企而言,“第一”不是个新词,但今天的“第一”已经不再依靠惯性,也并非合资带来的“躺赢”。 上汽的成功,更多来自于一场战略路径、组织模式与产品定义的协同重构。 如果说过去的“第一”更多来自于合资品牌的长期红利,那么如今的第一,则有更多属于自主体系的含金量。 2025年是行业格局剧烈重塑的一年。在主流合资品牌普遍面临转型阵痛的当下,自主板块能否撑起销量,成了衡量一个车企基本盘稳定性的关键。 上汽9月销量中的29.4万辆来自自主品牌,占比高达66.8%,不仅说明了自主已成为主轴,更反映出其正在完成一场从“辅助角色”到“核心引擎”的位移。 不同于一些车企押注单一爆款或某项技术“硬通货”,上汽的自主品牌崛起是多点发力、系统演进的结果。 MG、荣威、智己三大品牌协同发力,从10万元以下的精品电车,到20万级增程SUV,再到中高端智能座舱车型,构成了一个均衡、丰富、彼此呼应的产品矩阵。 这种打法背后,是上汽将“产品定义能力”从跟随转向主导的真实转变。 今年年初,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在干部大会上强调,乘用车板块的业务协同是推动改革走向成功的关键。正是基于这一判断,上汽启动新一轮改革,将荣威、名爵、国际公司、研发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多个板块整合为“大乘用车”体系——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整合与聚焦形成合力,把资源集中到国内市场与新能源汽车主战场,重振自主品牌。 当时外界不乏质疑,认为传统车企的组织调整往往陷入流程冗余的泥潭,但如今来看,这套整合恰恰为新能源转型搭建了高效协同的骨架:MG4以半固态电池技术将10万级纯电小车的技术门槛抬高,上市24天交付破万;荣威M7 DMH代表上汽在混动路线的厚积薄发,以空间+能耗的均衡策略进入插混红海;智己LS6(参数丨图片)增程版凭借66kWh大电池与800V超充的组合,将“增程2.0”体验下探至20万价位,上市半小时大定破万。 这些车型均非“换壳改款”,背后是研发周期从24个月压缩至18个月的敏捷响应能力,也是将消费者需求前置的产品定义逻辑。 9月,近19万辆新能源车销量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6.5%,环比增长46%,渗透率冲到43.2%。其中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新能源车10.6万辆,同比增长22.7%;上汽乘用车新能源车销4.1万辆,同比暴涨324.5%;上汽大通新能源车超7000辆,同比增长119.6%。就连曾经被质疑“转型慢”的合资板块也迎头赶上,上汽通用新能源车销超1万辆,同比增长82.3%,新近上市的别克至境L7同样订单火爆。 自主与合资相互托底,形成多赛道协同发力的格局。 回顾9月上汽的产品节奏,最明显的特点是:快,准,狠。 上汽此轮销量增长,表面是新车集中发力,内核则是对产品周期节奏的精准把控。 MG4、荣威M7 DMH、智己LS6增程版、尚界H5、别克至境L7——几款战略级车型几乎在一个月内集中爆发,既有大定破万的热销表现,也有精准抢占空白市场的“先手局”。例如MG4仅上市24天交付破万,直接切入由比亚迪海豚主导的小型纯电市场,并凭借半固态电池与10万元以下定价制造了不小话题。 看似是短期密集出牌,实则是两年前技术储备的集中兑现。 以智己LS6增程版搭载的800V超充技术为例,研发总院早在2023年便锁定这一方向,当时判断“增程用户的核心痛点将从续航焦虑转向补能效率”,如今市场反馈印证了这一预判的准确性。这种“组合拳”背后,既有技术支撑,也有对用户期待的准确把握。 另外,每一个产品的爆款基本不靠单一技术强板,而是靠综合产品力均衡拉动销量,也意味着上汽对细分市场的精准切割。 例如MG4用半固态电池把价格拉进10万内,同时优化造型内饰,让年轻人觉得“更精致、有科技感”,结果上市就成了现象级;荣威M7 DMH瞄准家庭用户的“无焦虑出行”,尚界H5靠着华为智驾下沉20万市场,每个车型都有明确的用户画像,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覆盖从10万到30万主流市场”的产品矩阵。 渠道和营销的配合也跟着变了。过去传统车企往往面临“消费者声音传不上来,企业声音下不去”的尴尬,上汽则通过新模式主动打破壁垒——以爆款车型全新MG4为例,上市前率先在全国核心商圈布局快闪店,突破了传统依赖经销商的销售模式。 这些快闪店不只是销售终端,更是产品体验的前哨站,MG4上市时全国50个商圈同步铺开,销售顾问化身“用户研究员”,把年轻人对车机流畅度、座椅舒适度的反馈直接同步给研发团队,这种“前端体验-后端优化”的闭环,让新车上市后很少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更有意思的是,它甚至改变了和供应商的合作方式——为了保证MG4的交付速度,提前半年和电池供应商锁定产能,还把支付账期统一到60天,这种“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模式,让供应链比竞争对手更稳。 更大的不同,在于技术路线的多元化。从纯电、插混到增程甚至氢燃料电池,上汽选择的是“全面覆盖”而非“押宝单项”。这虽然增加了技术复杂度,但也让企业在未来不确定性中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 如果说产品周期是“短期爆发力”,那全球化布局就是上汽9月销量的重要支撑。9月海外市场销售10.1万辆,同比增长12.2%,主力车型MG ZS全球累计销量突破70万辆,在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稳居“中国汽车出海单品冠军”;新品MG3 HEV技术指标全面领先日系竞品,已在欧洲A级车细分市场崭露头角。 这背后是上汽在全球4个生产基地、3个研发中心的布局——泰国工厂生产的MG车型本地化率超80%,规避东南亚关税壁垒的同时,还能根据当地气候调整散热系统;欧洲研发中心针对当地驾驶习惯优化底盘调校,这种“全球研发+本地生产”的模式,让产品在海外市场更具竞争力。 供应链的把控力更是藏在细节里。 从供应链角度看,上汽具备从电池、电驱、电子电气架构到智能座舱系统的综合掌控力。零束科技在集团内部赋能明显,而与宁德时代、联创电子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也保障了关键零部件的稳定供给。在行业价格战背景下,这种控制力成为重要护城河。 行业里不少车企还在为电池成本焦虑时,上汽已经通过“战略投资+长期协议”锁定了核心资源——投资清陶能源布局固态电池,和宁德时代签订三年的供货协议,从设计环节就开始优化成本,比如把MG4的零部件通用化率提高到70%,单台车成本降低了15%。 更难得的是,它对供应链伙伴的“温度”——明确不使用商业承兑汇票,把供应商的支付账期压缩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这种做法不仅让供应商愿意优先保障它的产能,还吸引了不少新的技术伙伴加入,形成了良性的供应链生态。 当然,挑战也摆在面前。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可能会影响欧洲市场的成本优势,特斯拉FSD在中国的落地也让智能驾驶的竞争更激烈。但上汽的应对思路很明确:继续“两条腿走路”——自主板块加大智驾技术的研发投入,今年要把IM AD 3.0的用户渗透率提到80%以上;合资板块和通用、大众深化合作,把更多全球前沿技术引进来;海外市场则计划三年内推出17款全球化车型,用固态电池、800V超充这些技术拉开差距。 从“合资依赖”到“自主主导”,从“技术跟风”到“路线领跑”,上汽在产品定义、供应链管理、全球化布局这些“基本功”上持续深耕。 这也让上汽在合资品牌同步推进转型的同时,自主品牌能以更灵活、更前置的方式适应市场。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正在通过ID系列、至境品牌、AUDI加速重构,构建覆盖燃油、混动、纯电,涵盖主流、高端、豪华等不同细分市场的全场景产品矩阵。 在车市从“增量狂欢”转向“存量精耕”的当下,这种拒绝短期投机、专注长期价值的“慢功夫”,或许正是头部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码。 新能源竞争的下半场,比的不是单点爆火的速度,而是体系能力的厚度——谁能把基础扎得更牢,谁就能在更漫长的博弈中掌握主动权。 -
新Model Y为何宁用玻璃,也不换成金属车顶? IT之家 10 月 10 日消息,特斯拉车辆工程副总裁 Lars Morav 今天在 X 平台发文,解答了大众关于 Model Y 标准版车顶配置的疑惑。 据IT之家此前报道,特斯拉 Model Y 标准版于前天(10 月 8 日)发布,起售价降至 39990 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28.5 万元人民币),相比原长续航版便宜 5000 美元(现汇率约合 35657 元人民币),移除贯穿式大灯,搭载后置单电机,最大马力 300 匹,并在车内做减法,“封印”玻璃车顶。 Lars Morav 表示,这款车型相比其它高配版本仍然保留了玻璃材质的车顶,但为了节省制造成本移除了用于反射红外线的镀银涂层,改为在车内配备织物材质内衬,具备隔热和降噪功能,因此无需再镀上额外的镀膜。 后续有网友询问,既然是为了省成本,那为什么不改成配备金属车顶,而这名工程师回应道,这主要是因为特斯拉对工厂及供应链的生产成本、制造效率进行了考量,发现直接使用现有的玻璃车顶比单开金属车顶生产线更经济。 -
“福特走了比亚迪来了,感谢中企带来最重要的技术” 【文/观察者网 王一】当地时间10月9日,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在亚洲以外最大的电动车工厂在巴西揭幕。在揭幕仪式上,巴西总统卢拉现身致辞,欢迎中企到来,并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关系”。 卢拉在致辞中说,比亚迪的投资证明了“工业化与可持续性可以并肩前行”。他打趣道:“上帝用曲线写字,他让福特离开巴西,让比亚迪到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替代,因为这是全球汽车产业中最重要的技术。” 卢拉表示,巴西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关系,称两国互为朋友,并且都是全球南方的重要国家,“我们希望获得尊重并得到体面的对待”。 “通过这家工厂,我们向世界展示了国家的发展蓝图,”卢拉说,“我们不偏向任何国家,但希望与世界建立文明的关系。这座工厂将重塑卡马萨里人民的尊严,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能昂首挺胸地走在街上。” 当地时间10月9日,卢拉出席比亚迪巴西工厂揭幕仪式。 比亚迪官方微博 据比亚迪官方微博介绍,9日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巴西工厂正式下线,标志着比亚迪全球化迈入全新的阶段。当天,卢拉莅临见证并成为该车车主。 除了卢拉外,巴西副总统杰拉尔多·阿尔克明、中国驻巴西大使祝青桥、巴伊亚州州长热罗尼莫·罗德里格斯、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等嘉宾,以及多位政府官员和比亚迪员工代表出席并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香港《南华早报》10日报道称,这家比亚迪工厂位于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是比亚迪在亚洲以外最大的工厂,也是拉美地区规模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基地,总投资额达55亿雷亚尔(约合72.83亿元人民币)。 工厂在原福特厂址上建成,初期年产能为15万辆,二期建成后将翻倍至30万辆汽车。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将创造超过2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首批量产车型包括宋Pro插混SUV、海豚Mini纯电车型及秦混合动力轿车。 比亚迪还发布了限量版的宋Pro COP30(《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车型,搭载了据称是世界上第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灵活燃料发动机,是比亚迪为巴西甘蔗乙醇市场专门设计的。该款车仅生产30辆,其中一辆赠予卢拉以纪念巴西重启大规模汽车制造后,剩余29辆将捐赠给11月在巴西北部城市贝伦举行的COP30大会。 “绿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全球趋势,”比亚迪创始人兼董事长王传福在仪式上表示,“我们来这里不只是为了造车,而是为了建设一个属于每一位选择清洁出行的巴西人的未来。” 王传福承诺,比亚迪将继续深耕巴西市场,“我们会继续在这里投资”,“我们希望成为一个真正属于巴西人民的品牌……未来属于电动,未来属于我们所有人。” 卢拉(中)和王传福(右)同乘一辆车。 比亚迪官方微博 据报道,自2022年进入巴西乘用车市场以来,比亚迪的增长速度堪称惊人。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在当地售出超过17万辆电动及插混车型,以74.4%的市占率主导巴西电动车市场。在巴西汽车市场上的销量也攀升至第七位,超越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公司等传统品牌,占整体市场份额的5.5%以上。 王传福介绍,比亚迪将加强在巴西的布局,并将新工厂作为向拉美其他国家出口的基地。 《南华早报》指出,比亚迪的扩张方向与巴西政府的工业与环保目标一致。这家中国公司计划到2028年实现70%的零部件本地化采购,并在巴西建立研发与测试中心。其项目还获得了巴西政府“绿色出行和创新计划”(Mover)的支持,该计划旨在奖励对更清洁、更高效技术进行投资的车企。 报道称,对于巴西政府而言,比亚迪新工厂既是经济刺激,也是政治资本。因福特2021年撤离而受创的巴伊亚州制造业有望因新工厂而重振,巴西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地位也将得到巩固。 巴西247新闻网10日报道称,现在,巴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国制造汽车进口国,并具备发展成区域生产中心的潜力。除了比亚迪外,长城汽车、奇瑞、长安汽车等中国品牌也在巴西市场快速扩张。 巴西全国汽车制造商协会(Anfavea)前主席、福特公司前副总裁罗赫里奥·戈尔法布(Rogelio Golfarb)表示,中国品牌在巴西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能力,“凭借现代化的设计与先进的智能互联解决方案,他们改变了消费者对中国车的认知”。 巴西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鲁伊·科斯塔9日出席比亚迪工厂揭幕仪式时特别向中国表示感谢,强调中国对全球增长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科技领域。 “我要感谢并表达我对中国人民过去以及现在所做努力的真诚钦佩。”科斯塔说,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跃升为世界科技强国,巴伊亚州人民和中国人民一样,正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发展经济。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限时6.58万起 2026款吉利星愿正式上市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10日报道 今日,2026款吉利星愿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6款配置,售价区间为6.88-9.88万元,限时售价6.58-9.58万元。新车定位为入门纯电轿车,并配有Flyme Auto智能座舱,采用后置单电机,有58kW和85kW两种动力输出,标配宁德电芯+液冷式温控系统,续航有310km和410km两种版本。据悉,吉利星愿是中国汽车品牌交付最快突破40万辆的车型,是2025年全中国全品牌全品类车型的销量冠军,连续4个月销量破4万辆,9月销量破5万辆。 新车还推出STAR限定版,首批限量发售1000台,外观采用双色车漆,车内提供红色缝线以及红色安全带等等。 外观方面,2026 款吉利星愿和2025款车型基本保持一致,车头较为饱满、圆润,线条柔和,容易让人亲近,采用了封闭式格栅,前包围两侧留有C状导流槽造型,熏黑大灯配有透镜,眼神中有几分呆萌,回旋镖样式的日间行车灯辨识度高。 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4135*1805*1570毫米,轴距为2650毫米,短车身长轴距的比例,具备小身材大空间的特点,新车提供香草米、罗勒青、冰莓粉、奶盖白、慕斯银、松露灰、海盐蓝、天真蓝等配色,每种配色均可选装黑色车顶,还会新增香颂紫和可可米配色,并且增加新样式的轮毂,还针对C柱位置的黑色饰板进行了调整,改为了“星星”元素,此外2026款吉利星愿有望推出运动版本,配备运动套件,比如黑色轮毂、红色车顶以及镂空尾翼等。 尾部方面,新车设计较为简洁,该车同样采用类似圆角三角形的尾灯组,整体造型与前脸相呼应。 内饰方面,新车采用时下备受追捧的简约设计风格,采用双辐式双拼色多功能方向盘,并搭载Flyme Auto智能座舱,支持壁纸桌面DIY和Dock栏快捷操作、便捷卡片自定义,SmartBar快速切换后台应用等。中央配备14.6英寸中控屏,支持壁纸更换、750版高德地图、手机无缝互联、双区语音对话、柔光化妆镜、50W风冷无线快充等。储物方面,星愿拥有70L前备厢(可远程遥控开启)、20L中央扶手储物空间、10L副驾储物盒。后备厢的空间则是375L-1320L,后排座椅支持按比例放倒,便于扩展。 动力方面,其采用后置单电机驱动,有58kW和85kW两种动力输出,标配宁德电芯+液冷式温控系统,续航有310km和410km两种版本。支持1.66C最高充电倍率,30-80%快充时间仅需21min,补能10分钟续航120km。 -
北京一宝马4S店闭店跑路 350余名车主维权协调未果 来自北京的车主张先生近日向澎湃公众互助平台“服务湃”反映称,他于2024年11月在北京宝信行4S店购买了为期三年的“双保无忧”汽车保养套餐,但仅使用了一次,今年5月宝信行4S店人去楼空,购买的保养套餐也无法再继续使用。 北京宝信行4S店人去楼空,被贴上了封条。“这是宝马品牌授权的4S店,现在闭店跑路了,宝马中国也应当承担责任。”张先生称,宝马中国此前曾发短信称,可将业务转移至百得利4S店,但实际上百得利只承接宝马原厂保养,不接受车主们在宝信行购买的“双保无忧”套餐。目前涉事车主们已组建维权群,达350余人。对此,宝马中国的工作人员回应称,宝马中国确实在今年5月20日就已经终止了与北京宝信行的授权合作。对于车主在宝信行所购买的保养套餐该如何处理?该工作人员称,具体情况都有相应的处理流程,可以让车主直接致电宝马中国协助处理。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邢鑫分析称,宝马公司对其授权经销商负有监督和管理责任,对经销商跑路一事存在一定的管理过失,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购买保养套餐后4S店失联据张先生介绍,2022年年初他曾通过北京宝信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购买一辆宝马汽车,随后均在该店进行汽车保养。2024年11月,在汽车保养时,销售向他推荐了一款名为“双保无忧”的保养套餐。“这个套餐包含核心部件延保3年,另外送12次汽车A保和1次汽车B保。”张先生称,销售表示“双保无忧”套餐仅限购车3年内的车主购买,考虑到后续保养问题,张先生就花费14899元购买了该套餐。 张先生购买的延保服务还有两年半有效期。然而购买不到半年,今年4月,张先生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车主称北京宝信行不再承接宝马汽车的保养业务。“当时我也想打电话咨询一下,但宝信行客服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张先生称。5月20日,张先生收到宝马中国发来的信息,信息称:“我们很遗憾地通知您,之前为您提供服务的北京宝信行的宝马品牌授权将于2025年5月20日终止。我们将安排同城百得利集团的宝马授权经销商为您继续提供不间断的符合宝马标准的授权维修服务。”张先生称,收到该消息后,他第一时间联系了宝马中国,对于自己在北京宝信行购买的“双保无忧”套餐,客服表示“一切业务都会平移至北京百得利之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但随后张先生联系百得利宝马4S店询问时,却被工作人员告知,百得利仅承接购车时宝马中国赠送的4年(或6万公里)原厂保养,对于后续在北京百得利购买的“双保无忧”等保养套餐,不承接延保服务。张先生称,自己再次联系了宝马中国,客服表示会帮忙沟通协调,但直至今日都没有给出解决措施。8月份,张先生曾向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北京宝信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但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已经无法联系到该公司,目前已对其限制变更登记事项,防止宝信行变更股东、法人,逃避债务。事后,张先生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不少人都遭遇了和他一样的情况,大多车主都购买“双保无忧”套餐,“很多车主都是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购买的,有效期有6年,但还没得来及用4S店就关门了。”张先生称,目前受害车主们已经组建了维权群,群内已有350余人。“我们的诉求也很简单,要么全额退回我们购买的保养套餐钱,要么将权益平移到其他汽车销售公司。”张先生认为,北京宝信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是宝马中国授权的4S店,如今毫无征兆地闭店,宝马中国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宝马中国:已终止与北京宝信行的授权合作澎湃新闻记者通过“北京宝信行”微信公众号看到,北京宝信行是由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与德国宝马汽车集团共同授权的BMW和MINI品牌汽车经销商。工商信息显示,北京宝信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8月15日,目前为存续状态。但该公司在2025年8月8日,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目前该公司也被列入限制高消费和被执行人名单。9月24日,澎湃新闻记者多次拨打北京宝信行官方客服电话,均未接通。同日,宝马(中国)的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称,宝马中国确实在今年5月20日就已经终止了与北京宝信行的授权合作。对于车主在宝信行所购买的保养套餐该如何处理?该工作人员称,具体情况都有相应的处理流程,可以让车主直接致电宝马中国协助处理。 张先生收到宝马中国发来的信息。记者表示张先生等人曾通过宝马中国反馈情况,但至今未得到有效处理,工作人员表示,该情况需要专门的部门和负责人跟进解答。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9月24日,澎湃新闻记者致电北京百得利燕宝4S店,该店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百得利并没有承接北京宝信行的“双保无忧”业务,具体情况需要咨询宝马中国。澎湃新闻记者在网上看到,北京宝信行“跑路”一事涉及不少车主,都购买了宝信行的“双保无忧”套餐。有车主称:“我们买车都是冲着宝马品牌,但宝马中国没有对4S店做到有效监管,属于他们的失误。”针对上述情况,宝信行被指“跑路”后,宝马中国是否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此,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邢鑫分析称,该事件的违约方为北京宝信行,而非宝马公司。但宝马公司是否需要负责,需要看宝马公司是否对4S店的管理是否有过错。“车主选择在宝信行消费,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宝马授权4S店。宝马公司作为品牌授权方,其授权经销商(宝信行4S店)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宝马品牌的信誉。车主之所以选择在宝信行购买套餐,是基于对‘宝马授权4S店’这一身份的信任。”邢鑫认为,宝马公司对其授权经销商负有监督和管理责任,在经销商跑路后,其未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存在一定的管理过失。因此,宝马公司应当对车主的损失承担补充赔偿责任。邢鑫建议,消费者可以收集购车合同、双保无忧套餐购买协议、与宝马中国沟通的记录等,证明在购买“双保无忧”套餐时北京宝信行为宝马品牌的授权4S店。后续可通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注意!明年买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有新要求 三部门调整2026至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近日联合公告2026至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明确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有关技术要求调整等情况。根据公告,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能消耗量应不高于《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 第1部分:乘用车》对应车型的电能消耗量限值等。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方面,调整包括:纯电动续驶里程应满足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不低于100公里;电量保持模式试验的燃料消耗量与《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中对应车型的燃料消耗量限值相比,整备质量为2510kg以下的乘用车,应小于70%,整备质量为2510kg及以上的乘用车,应小于75%;电量消耗模式试验的电能消耗量与《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 第1部分:乘用车》中对应车型的电能消耗量限值相比,整备质量为2510kg以下的乘用车,应小于140%,整备质量为2510kg及以上的乘用车,应小于145%等。公告指出,2026年1月1日起,列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需符合本公告要求。2026年1月1日(含)起,在2026年及以后生效的减免税目录发布后,购置列入减免税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可按规定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来源:新华社 -
新款享界S9纯电版曝光 尾部细节调整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10日报道 近日,工信部最新一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公示信息中,出现了新款享界S9纯电版的申报图。作为华为与北汽联合打造的高端纯电轿车,新车此次主要针对外观细节进行了优化升级,整体设计延续现款的豪华科技气质,并在尾部造型与细节装饰上有所调整。 从申报图来看,新款享界S9纯电版整体造型依旧以“寰宇”为设计主题,线条流畅、姿态优雅。前脸部分继续采用标志性的桨板式大灯组,配合贯穿式灯带,营造出极高的品牌辨识度。与现款车型不同的是,新车的品牌logo替代了原先的字母标识,细节之处更显精致。 新款享界S9纯电版 现款享界S9纯电版车尾部分是此次升级的重点。新车的字母位置调整至贯穿式尾灯下方,更靠近车牌的位置。上方的小鸭尾造型搭配下方梯形牌照区域,使尾部造型更加立体饱满,进一步强化了整车的豪华感与运动气息。此外,申报信息显示,新车将提供全新样式的轮毂设计,并支持电动门等便利性配置,提升使用体验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 动力方面,新款享界S9纯电版搭载由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TZ210XYA03的驱动电机,最大功率227千瓦,动力输出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具备充足的性能储备。电池方面,官方暂未公布详细信息,但预计仍将搭载由宁德时代提供的100kWh三元锂电池组。作为参考,现款车型根据配置不同,提供816公里与721公里两种纯电续航版本,预计新车在续航水平上将维持同一水准。 目前,现款享界S9纯电版共有三款配置,售价区间为39.98万至44.98万元。结合申报信息来看,新款车型属于年度改款,主要通过外观细节升级与配置优化,强化豪华科技定位。随着申报信息曝光,预计新车将于近期正式发布,并继续作为华为与北汽联合技术成果的旗舰代表,面向高端纯电轿车市场。 -
272马力四驱 全新一汽奥迪Q5L高功率实车曝光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10日报道 工信部最新目录显示,全新一汽奥迪Q5L(参数丨图片)高功率车型已完成申报。新车搭载第五代EA888 2.0T发动机,最大净功率200kW(272PS),标配quattro四驱系统,较150kW低功版提升50kW,计划2025年底上市。 外观延续低功版轮廓,整体看上去更有型,就像是充满肌肉感的型男,尤其是车尾的腰线,充满力量感,上下双腰线的设计,也让它更立体。但高功率版对中网、通风口边框、车门饰条、行李架及后包围进行黑化,可选20/21英寸轮毂与红色卡钳,前翼子板未出现侧视摄像头,性能氛围更浓。 尺寸保持不变:长4842mm、宽1900mm、高1660/1640mm,轴距2945mm,比海外标轴版加长125mm,空间优势依旧。车尾贯穿式数字OLED尾灯第二代技术,横向视觉更宽。 选装清单丰富:前后保险杠、格栅、灯体、摄像头、尾标、鲨鱼鳍天线、翼子板摄像等均可个性化组合,天窗标配,ETC、胎压监测、ABS+EDR等安全装备一应俱全。 动力方面,该车搭载DXG型号发动机,排量为1984ml,发动机最大净功率达200kW,最高车速可达240km/h。 -
特斯拉申报Model Y长续航后驱版 又是一个走量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10日报道 近日,工信部最新一批新能源车目录中出现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申报的一款全新纯电动车型。该车为Model Y(参数丨图片)的长续航后驱版,代号TSL6480BEVBR0。这意味着,继标准续航后驱版与长续航全轮驱动版之后,Model Y的产品矩阵将得到进一步补充。 从申报信息来看,长续航后驱版Model Y在车身设计上与现款保持一致,长宽高分别为4797/1920/1624毫米,轴距为2890毫米,依旧延续了特斯拉的空间布局与跨界SUV定位优势。在动力部分,该车采用单电机后轮驱动布局,最大功率225千瓦。电池方面,新车配备三元锂离子电池,电池容量信息无更多透露。此外,该车还将提供19英寸和20英寸轮圈、黑色外观标识等选装配置,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此次长续航后驱版的推出,填补了现有标准续航版与长续航全驱版之间的市场空白。前者售价约26.35万元,后者售价约31.35万元,全新后驱长续航版预计将落位于两者之间。如果定价合理,这一版本有望成为Model Y在销量结构上的“走量”车型。 目前,该车型仍处于申报阶段,尚无官方公布的上市时间和售价。参考特斯拉以往的节奏,预计新车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推向市场。 -
东风日产N6最新申报图曝光:选装轮圈与红色卡钳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10日报道 近日,我们从工信部获悉N6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的申报信息。从申报图来看,此次车型主要提供不同样式的轮圈及红色刹车卡钳,推测属于选装配置。根据此前消息,新车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发布。 从外观上看,日产N6延续了与日产N7(参数丨图片)相似的设计风格。前脸采用分体式车灯,星环式贯穿灯组配合7字型灯组,呈现出较强的科技感和现代感。车型尺寸方面,N6长宽高分别为4831/1885/1491毫米,轴距为2815毫米,定位中型轿车。 申报车型中,轮圈采用旋风样式,内配红色刹车卡钳,轮圈尺寸为18英寸,轮胎规格包含225/55R17,225/50R18两种尺寸。车辆尾部为贯穿式尾灯设计,并进行了熏黑处理。 动力方面,在动力系统方面,N6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布局:搭载一台1.5L 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75千瓦)以及一台电动机(峰值功率155千瓦),配套电池容量为21.1 kWh,在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130公里。 日产 N6是基于日产“天演架构”打造,与此前的纯电车型 N7存在“同根异化”的关系,有较强的结构、设计及零部件复用潜力 ,是日产在华新能源布局中的又一力作,并有望成为N7之后,日产在中国新能源市场进一步稳固份额的重要车型。 -
福特烈马增程版申报信息曝光: 1.5T增程+弗迪电池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10日报道 刚刚公布的工信部第400批新车目录中,福特烈马(参数丨图片)插电增程版(型号JX6508PB6SHEV)申报信息正式曝光。该车定位中大型SUV,车长超5米,轴距近3米,兼具硬派越野基因与新能源技术优势,计划于今年四季度正式上市。 新车搭载江铃自主研发的GE15A6L型1.5T增程器,功率110kW,驱动电机峰值功率分别达130kW和180kW,最高时速170km/h。能源储备上配备43.7kWh 磷酸铁锂电池组(武汉弗迪生产),CLTC 纯电续航220km,满油满电综合续航可达1220km。 车身尺寸方面,增程版长宽高为5025/1960/1815-1840mm,轴距2950mm,整备质量2510kg。车身长度比现款燃油版烈马略长、宽度有所减小,轴距保持一致。接近角 / 离去角提供30°/32°、29°/31°、31°/33° 三组选择,轮胎规格提供255/60R19和255/70R1两种选择,延续硬派越野风格。 智能化方面实现突破。根据官方信息,新车可选装车顶激光雷达,配合30 + 颗高精度传感器及摄像头, 辅助驾驶能力大幅提升,可涵盖城区领航、自动泊车等场景。车机系统支持无人机画面分屏显示与语音控制,并整合20大经典越野路线的 “越野路书” 功能。 外观方面,尾部外挂备胎、侧开式尾门等经典设计得以保留,并提供丰富外观选装方案。可选装不带激光雷达天窗、翼子板摄像头及装饰盖、行李架颜色、轮胎花纹等等。 作为福特经典越野 IP “烈马” 家族的首款新能源车型,福特烈马增程版瞄准30-40万元中大型新能源SUV 细分市场,直接对标方程豹豹5、坦克400 Hi4-T 等车型,为这一细分市场带来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