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839
篇与
汽车
相关的结果
- 第 9 页
-
坐劳斯莱斯里,偶遇粤B88888,网友:有比这更狠的宾利吗? 网友偶遇一辆宾利慕尚(参数丨图片),车虽不稀奇,但牌照太让人羡慕了。虽说网友开的是劳斯莱斯,且价格比宾利慕尚还要贵,但是宾利的车牌足以让劳斯莱斯羡慕。说这是深圳市最牛的宾利一点都不为过,网友:是车子贵还是牌照贵?还有比这更狠的宾利吗?坦白讲,牌照比车子要贵,甚至远超宾利慕尚的裸车价,不妨来个对比。 据了解,宾利慕尚在国内的起售价为495万,这辆是双拼色,价值五六百万。在深圳,比宾利慕尚更贵的车型数不胜数,但是加上这个车牌就不一样了,查询了一下粤B88888在网上的估值,车牌估值985万元,如果拿去拍卖,其价格要高于这款车,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之前深圳市曾拍卖过靓号车牌,比如说粤B8888R。 2017年1月26日,深圳市曾举行过小型汽车号牌拍卖会,当时,粤B8888R以172万元成交。粤B8888R属于四连号,四个8都能拍卖到172万,所以说,如果五连号粤B88888要是拿去拍卖,其价格肯定要翻好几倍,最关键的是,粤B88888还是公户,而且公户和私户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按照规定,私户是没有办法交易的,但是公户就不一样了,只要把粤B88888所属的公司收购了,车牌和公司一起就易主了,不过,人家未必舍得,因为粤B88888出道即巅峰,不差钱。宾利慕尚之前,粤B88888挂在劳斯莱斯Silver Spur上,Silver Spur的译音为银刺,另外,银刺还有一个“同父同母”的兄弟银灵(Silver Spirit)银灵相当于标准版,适合自驾,银刺属于长轴距版,更适合乘坐,两款车属于同平台、同年代,只是定位不一样。 30多年前,也就是1994年1月,粤B88888就挂在劳斯莱斯银刺上了,当时的劳斯莱斯算什么段位?回头想一想那个年代,普通工薪阶层还在骑自行车上下班,如果谁家要是有一辆摩托车,都令人羡慕不已,如果要是能开上一辆大众桑塔纳,那都是乡镇企业家、个体户老板、承包厂矿的能人,说真的,如果不是创一代,根本买不起桑塔纳这个级别的轿车,再高,那就是进口车了,不过,进口车也有段位。 90年代,比大众桑塔纳更高级的小轿车有不少,如丰田皇冠、本田雅阁、丰田佳美、日产公爵等车型,如果再上一个台阶,那就是凌志LS400、奔驰S、林肯城市、凯迪拉克伍德等车型了,像劳斯莱斯这个级别的轿车,即便是在“北上广深”也很难见到。虽说那时候很多合资企业有大量进口车,不过奔驰S级已经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了,至于劳斯莱斯,真的是屈指可数,所以,30多年前就买得起劳斯莱斯银刺,还挂了一个深圳的88888车牌,这实力太顶了,属于天花板中的天花板。 几十年以来,粤B88888一直和顶级豪车相伴。现如今,深圳市的宾利数不胜数,就回头率而言,粤B88888是天花板级,五六百万的豪车,配上88888车牌,它出现的地方,都是焦点。估计下次换车,起码要是劳斯莱斯古思特起步,你感觉呢? -
有纯电/增程 极狐全新阿尔法T5预售12.38万起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14日报道 今日,极狐全新阿尔法T5宣布开启预售,六款车型,包含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形式,预售价格12.38万元-16.28万元,新车将于10月底上市。极狐全新阿尔法T5是一款中型SUV,尺寸较纯电版略长,轴距依然是2845mm,其搭载北汽神擎增程动力+宁德时代骁遥电池,CLTC纯电续航达到215km,综合续航高达1215公里,同时,其WLTC工况下百公里馈电油耗5.18L,亏电状态下零百加速7.6s。 预售权益 即日起通过极狐APP或小程序支付2000元定金,购车可以享受整车5年或12万公里质保、三电终身质保、3年免费不限量数据流量、终身免费OTA升级、价值4999元充电桩安装抵扣券等四重礼遇。 相比纯电版车型,即将上市的全新阿尔法T5增程版前脸设计更加简洁,格栅用上了封闭式处理,前灯组的造型也做了一些调整,同时优化的还有保险杠两侧的进气口样式,结合前杠的贯穿线条,变的更动感。 尺寸方面,新车做了微调,增程版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4760mm和1936mm,轴距为2845mm,侧面也是做了优化,轮眉侧的黑色装饰取消了,门拉手依然是隐藏处理。 内装方面,新车依然是简洁科技风,配有15.6英寸中控屏以及22.8英寸HUD抬头显示,可支持Carplay和Hicar等手机互联。而配置方面拥有前排50W手机无线快充、前排座椅加热、通风、按摩以及18扬声器音响系统等等。此外,新车还会标配L2级驾驶辅助功能,高配车型搭载高通8775舱驾一体芯片,支持城区/高速NOA和全场景智能泊车辅助等功能。 新车在动力上搭载北汽神擎增程器,配合电机,能实现200kW峰值功率和360N·m峰值扭矩,再配合宁德时代骁遥电池,CLTC纯电续航达到215km,综合续航高达1215公里,15分钟从30%充至80%。成本方面,北汽神擎增程动力采用一体化集成设计整体减重5%,通过智能优化增程器工作模式与能量回收系统,热效率可达40%,新车的WLTC百公里馈电油耗仅5.18L,百公里电耗16.5度。 而驾控表现方面,新车零百加速6.5s,亏电状态下零百加速7.6s。另外,全新阿尔法T5增程版的北汽神擎增程,搭载同级领先增程启停无感技术,启动振动降低33%,熄火振动降低25%,极大降低抖动感,并提升了舒适度。 -
10月工信部新车合集:合资车企还在发力 距离今年结束还剩最后一个季度,按照惯例,我们来盘点10月工信部申报新车。这次,一汽奥迪来了个家族大满贯,小鹏汽车则将现有的多款车型升级为增程动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款是全新一代奥迪A6L(参数丨图片),新车彻底告别“官车”形象,并基于PPC平台打造,前脸采用战斗风六边形中网,搭配蜂窝状饰件和犀利大灯,还提供更运动的黑化版本。相较于上一代,全新一代奥迪A6L的车身尺寸有所增长,不过在“56E”之中仍是轴距最短的一位。动力更换为最新的2.0T发动机,最大功率200kW,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并提供四驱系统。 第二款是纯电版奥迪A6L e-tron,新车基于PPE平台打造,外观更具科技感,还有支持“数字灯光签名”大灯组,不愧是“灯厂”出品。轴距达3076mm,得房率不输燃油版。内饰配备三块大屏和AR-HUD,并搭载华为无图辅助驾驶系统。此次申报的是四驱版,综合功率高达405kW,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并匹配quattro电四驱系统,续航预计在600km-800km区间。新车能否延续燃油版的政商魅力,吸引科技精英?最终就看定价是否给力了,您觉得卖多少合适? 第三款车型是奥迪Q5L高功率版,外观全面“黑化”,运动感拉满。新车采用标志性大尺寸蜂窝中网和可发光车标,前后镀铬饰条均升级为亮黑处理,配合贯穿式尾灯和双边排气,整体造型更加年轻激进。车身尺寸(4842/1900/1660mm,轴距2945mm)比现款有所加长,后排空间更值得期待。动力搭载2.0T高功率发动机,最大功率提升至200kW,并配备quattro四驱系统,驾控体验进一步升级。 第四款是大众安徽的第二款车——与众07。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是与众06的新车型,外观延续激进运动风,但细节上还是和与众06存在许多不同,比如隐藏式门把手,而且该车的定位是中型轿车。动力搭载170kW单电机,预计后续将推出双电机四驱版,并标配快充功能。另外,与众07将搭载与小鹏联合研发的CEA电气架构,其后刹也从鼓刹改成碟刹,但其底盘平台并非来源于小鹏。 最后我们来看看小鹏家族的增程大军,这期登场申报的有P7+、G6。这两款新增动力的外观基本和纯电版相差不大,要想准确判断还是要看尾部有没有“POWER”标识。动力均搭载来自东安动力的1.5T增程器,预计会采用大电池方案,并具备800V高压和5C超充功能。 爱点评 奥迪的全面焕新与小鹏的增程大军,无疑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元的选择。面对这些即将登场的新车,您更看好哪一家?欢迎评论区聊聊。 -
将于东京车展首发 全新丰田卡罗拉官图曝光 近日,车质网从相关渠道获悉了全新丰田卡罗拉(参数丨图片)的官图。在10月13日举办的丰田品牌大会中,从未见过的神秘车型在预告片中出现,因为车辆背后印有“COROLLA”字样,让人猜测它是全新卡罗拉。据丰田章男透露,新车计划在10月29日东京车展上展示。 从图片来看,新车与现款卡罗拉有着很大的视觉差异,看上去更像是一款运动车型。前发动机盖采用流线动感的造型和低风阻的设计,前盖棱角分明并与前风挡几乎是相同的倾角。大灯组采用全新设计,两侧为7字形车灯和贯穿式日行灯,前唇运动感也得到全面提升。 车顶采用全景天幕设计,后视镜修长,或采用无框车门设计,门把手为半隐藏式设计,此外,前翼子板左侧有一个小的开口,不知道是否为充电接口。车辆方面,整个车身上部向内收窄,以达到降低风阻系数的效果,尾部是样式独特的贯穿式尾灯设计,配合动感十足的后扰流板,进一步提升了运动感,尾灯下部有“COROLLA”字样,展示了车辆的身份。动力系统方面,目前暂未公布相关信息。考虑到卡罗拉对于丰田的重要性,这款车也会在第一时间进入中国市场。关于新车更多信息,车质网将持续关注及报道。 -
降入20万价格区间 曝廉价版特斯拉即将国产 日前,车质网从相关渠道获悉,特斯拉中国正在推进两个新车项目,内部代号为E41、D50,分别为现款Model Y(参数丨图片)和Model 3的“廉价版”。特斯拉已经在美国本土上市了廉价版Model Y和Model 3,官方宣称为标准版。新车主要针对细节设计和配置进行调整,价格直降数千美元。 结合海外版车型来看,“廉价版”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取消或简化了20余项配置,例如取消车头贯穿灯带、电动外后视镜调节方式改为手动、车窗取消双层夹胶玻璃等。除此之外,动力参数和续航里程也均有“缩水”。 除了美国本土,“廉价版”特斯拉Model Y已经登陆挪威、德国、瑞典市场网站,预计将于年内正式上市。售价方面,其相较目前最便宜的版本还要再低5000欧元。 虽然配置水平有所降低,但是更加亲民的价格也确实颇具吸引力,随着在海外市场相继投放,其被引入国内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如果成本控制得当,两款车型未来很有可能会降入20万元价格区间。综合来看,闯入低价市场寻求销量突破,应该就是特斯拉未来几年的产品策略。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 据央视财经10月14日报道,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能源领域的关键落子。“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据统计,目前全国公共充电站总量达30多万座,较2021年增长303%,远超过加油站的11万座,为跨省长途出行提供了保障。据测算,2025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接近4500万辆,如果大部分车辆参与绿色车网互动,这不仅是巨大的调峰能力,更是一个庞大的、分布式的绿色能源消费和交易网。今年初步建成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将让千万新能源车主从用电方变身为电力市场的参与者,共同构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超市”。 -
广汽集团:9月份销量173176辆,同比下降 5.17%! 进入下半年,汽车行业迎来新一轮销量数据的集中发布。新车在智能化、电动化的驱动下,各家车企也表现出二级分化的态势,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行业格局也在发生着非常大的改变。10月10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数据显示,2025年9月,广汽集团汽车产量为17.92万辆,同比增长11.17%,本年累计产量为123.76万辆,同比下降7.21%;9月汽车销量为17.32万辆,同比下降5.17%,本年累计销量为118.37万辆,同比下降11.34%。 具体车型方面,广汽集团旗下4个品牌,其中广汽丰田和广汽传祺在9月实现同比增长,而广汽本田和广汽埃安处于同比下滑趋势。广汽本田9月份销量32808辆,相比去年同期销量35130 辆,同比下降6.61%,今年1-9月份,广汽本田累计销量223905辆,相比去年同期累计销量309169辆,同比下滑27.58%。 广汽丰田9月份销量76500辆,相比去年同期销量72278辆,同比增长5.84%,今年1-9月份,广汽丰田累计销量543183辆,相比去年同期累计销量517878辆,同比增长4.89%。 广汽传祺9月份销量36078辆,相比去年同期销量34768辆,同比增长3.77%,今年1-9月份,广汽传祺累计销量233092辆,相比去年同期累计销量276977辆,同比下滑15.84%。 广汽埃安9月份销量27297辆,相比去年同期销量40360辆,同比下降32.37% ,今年1-9月份,广汽埃安累计销量181416 辆,相比去年同期累计销量226748辆,同比下滑19.99%。 写在文末9月份,广汽集团的四大品牌中,广汽丰田以及广汽传祺实现销量增长,对于广汽集团来说,已经是连续多个月出现下滑。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传统燃油车市场规模逐步缩小。广汽自主品牌俨然已经在积极的布局并且推出新产品,但似乎这些被寄予厚望的车型,并没有帮助广汽集团实现销量上的提升。 -
背刺老车主:“造车新势力”盯上“购车新势力” 文|媒体训练营最近两年,车企想留在牌桌上越来越难,极越汽车、哪吒汽车,倒下的车企越来越多。作为曾经被公认的黄金赛道,随着政策红利的消退、消费者需求的遇冷、相关技术的全面普及,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再像"一片蓝海"。竞争的方式变了,从老车主频繁遭遇"背刺"的消费争议,到车企集体将目光锁定"购车新势力"的战略转向,内卷方式在变化,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告别野蛮生长的草莽时代,迈入关乎生存与未来的精细化运营的新阶段。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2025年新能源车企进入了生死淘汰赛阶段。这场变革的背后,是技术迭代、市场供需与消费认知的深度博弈,也折射出行业从"增量争夺"到"存量厮杀"的底层逻辑转变。活下去才是王道,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天变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曾是人人垂涎的蓝海。在政策红利的强力加持下,无论是传统车企跨界布局,还是科技公司跨界入场,都能借助市场高速增长的东风分一杯羹,享受"躺着赚钱"的红利。短短几年后,行业风向悄然逆转。供求矛盾转化,"供大于求"是行业当前面临的压力,产能扩张速度远超需求增长,库存压力如乌云压顶笼罩在每一家车企头顶,"价格战"最终成为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旋律,硝烟弥漫至各个细分市场。年初,特斯拉率先打破平静,宣布旗下车型最高下调1.55万元,正式拉开价格战序幕。随后,比亚迪喊出"电比油低"的激进口号,直接将竞争推向白热化——其旗下秦PLUS荣耀版、驱逐舰05荣耀版起售价下探至7.98万元,这一价格直接击穿了新能源与燃油车的成本壁垒,倒逼其他厂商不得不跟进降价。五菱、长安、哪吒等车企迅速响应,或推出直接降价方案,或叠加金融补贴、置换优惠,到3、4月份,新能源汽车价格战达到高潮:从几万元的微型车到几十万元的中高端车型,几乎所有价格区间、所有类型的新能源汽车都卷入降价浪潮。即便是曾占据高端市场、凭借品牌溢价"高高在上"的BBA(奔驰、宝马、奥迪),也被迫放下身段加入战局。其中,宝马燃油版车型普遍降价超十万元,宝马3系终端优惠达7万元,宝马X3优惠更是高达9万元;新能源车型降价幅度更为显著,2024款宝马i3降幅超18万元,2023款宝马i7降幅甚至达到36万元。奔驰、奥迪也紧随其后,在多款主力车型上推出不同程度的价格调整或增配政策,试图挽留消费者。据统计,2024全年共有227款车型实施降价策略,其中纯电动车型降价数量最多,达82款;新能源新车降价车型的算术平均降价力度为1.8万元,平均降价幅度高达9.2%。对于车企而言,价格战是应对市场竞争、消化库存、争夺新用户的"无奈之举",但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问题:频繁降价导致品牌价值持续受损,经销商因利润压缩陷入亏损;更关键的是,消费者逐渐形成"便宜的永远在后面"的认知,持币观望的情绪愈发浓厚,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的失衡。进入2025年,新能源车企的市场地位、竞争方式开始经历深度重塑,这背后是市场、企业与消费者三方力量的激烈博弈。越来越清醒的消费者,正加速推动市场淘汰机制运转——即便是此前凭借品牌热度和粉丝基础备受关注的小米汽车,在YU7上市后也未能延续SU7的"爆款"势头,曾经的"跨界光环"逐渐褪去;去年5月刚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的极氪汽车,虽以"37个月从品牌发布到上市"的速度刷新新能源车企纪录,但仅一年多后便走上退市流程。2025年7月15日,吉利汽车在香港交易所发布公告,拟以172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将极氪收入囊中,并与极氪正式签署合并协议,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9月5日,吉利汽车股东大会上,独立股东以95.14%的高票率通过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私有化议案;9月15日,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特别股东大会上,约96.8%的公司总流通股参与投票,其中94.2%的投票支持合并提案——这一系列动作宣告着极氪将成为吉利全资拥有的私人公司,其美国存托股份(ADS)正式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与此同时,曾经被视为新能源汽车"新势力三巨头"的蔚来、小鹏、理想(蔚小理),格局也悄然生变:三者之间的销量差距逐渐拉大,部分玩家已面临销量下滑、现金流紧张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活下来"不再是口号,而是各大车企当下最紧迫、最重要的目标;曾经"快速扩张、抢占赛道"的激进思路,也被"收缩战线、聚焦核心"的务实策略取代。从2024年的价格内卷到2025年的格局重塑,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彻底告别野蛮生长,迈入精细化竞争的新阶段。这场变革对所有参与者而言,既是生存挑战,也是转型机遇。"背刺"老车主?车企"讨好"购车新势力如果让2024年购车的新能源车主,在2025年给曾经的自己一句忠告,大概率会是:"等一等,等等党永不吃亏。"近两年,率先尝鲜的老车主"转身遭背刺"的情况屡见不鲜。以极氪为例,极氪001在2023年上市不久后,2024年2月便推出新款——不仅比旧款便宜2万元,还升级了电池并搭载800V平台;到了8月,极氪001再次改款推出2025款版本,中高配车型直接配备2颗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提升至508TOPS,智能辅助驾驶水平大幅升级。也正因如此,极氪汽车被消费者调侃为"别人三年磨一剑,极氪一年磨三剑"。比亚迪也陷入了类似争议。2025年初,多名2024款比亚迪秦L车主发起联合维权,直指比亚迪"隐瞒产品迭代计划":车主表示,购车时销售人员以"最新款旗舰配置"为由诱导消费,却未提及短期内将推出智驾版;而比亚迪秦L于2024年中发布上市后,2025年2月便在原价格基础上推出智驾版,新增城区NOA、自动泊车等功能,还升级了车机芯片与电池管理系统——这直接导致老款车型二手车贬值超20%,部分车主单车损失达数万元。在"老车主维权"与"新用户观望"的双重压力下,"新品上市击穿行业底价"成为2025年车企的新竞争方向:比亚迪海鸥以6.98万元起售,将L2.5级智能驾驶功能(如城市NOA、自动变道)下放到8万元以内价位,同时搭载刀片电池,实现零下20度续航衰减仅10%;广汽埃安UT起售价6.98万元,叠加置换补贴后最低仅5.48万元,直接打破A级纯电车型的价格预期,还同步搭载L2级别智驾、倒车AEB等实用配置;长安启源A07超长续航版限时补贴后13.99万元起,将700km级续航车型拉入13万元区间;小米年内发布的YU7更是采用"PRO版变标准版"的策略,以835km续航实现"加量不加价"。2025年,车企们逐渐走出简单直接的价格大战,开始探索多元化竞争方式,"高价低配"的粗放模式被摒弃,"高性价比+精准配置"成为新主旋律,埃安UT、MAZDAEZ-6、比亚迪海鸥、吉利星愿等车型的上市,均因"配置诚意"掀起不小波澜。与此同时,用户的购车决策逻辑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早期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车,很大程度上受政策补贴、"尝鲜心理"驱动;但随着行业发展与消费者认知加深,决策因素逐渐回归理性——里程焦虑、充电便利性、车辆综合性能等实际需求,开始在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2025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洞察》数据显示,安全性(85.67%)、价格(71.59%)及使用成本(68.85%)已成为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前三要素。在消费者观望情绪加重的市场环境下,车企们纷纷将目光锁定"购车新势力"——即首次购车、或计划从燃油车切换到新能源汽车的潜在用户,通过新车降价、节点促销(如电商大促、区域车展)、精准配置升级等手段,试图打破消费者的观望心态,吸引这部分增量用户入场。群雄逐鹿,从无序探索走向有序竞争随着技术持续突破、供应链逐渐完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壁垒"正不断降低,不同品牌间的产品优势也在逐渐缩小。政策层面的调整更印证了这一趋势:根据2023年财政部等部门公布的《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能源汽车将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当前车购税税率为10%,减半后实际税率为5%);同时,为避免高档豪华新能源车占用过多优惠资源,政策还设置了每辆车1.5万元的减免税额上限——这意味着,30万元及以下的新能源汽车可直接按5%缴纳车购税,而超过30万元的车型,需按10%计税后减去1.5万元最高免税额。这种变化的核心逻辑在于,技术进步既是"开辟蓝海市场的工具",也是"降低行业门槛、加速需求成熟、放大竞争维度"的关键变量。就像早期智能家居行业:不同品牌设备因通信协议不兼容,只有掌握核心协议的企业才能入局;但随着"Matter协议"等行业标准推出,中小厂商无需投入大量研发解决兼容性问题,只需聚焦产品功能即可快速切入市场——最早入局的玩家逐渐失去先发优势,甚至被市场淘汰。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样如此:当准入门槛从"高不可攀"变为"触手可及",蓝海市场便从"少数玩家探索"快速转向"多玩家混战"。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不久前与罗永浩的对话中提到:"在汽车这个行业里,中国的淘汰赛大概还有五年时间,没有人已经拿到船票,包括特斯拉。"这番话虽出人意料,却也符合行业现状;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也曾预判,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仅会有5到8家企业存活——吉利、比亚迪、华为、小米、蔚小理、零跑……越来越多的玩家卷入竞争,局势只会愈发激烈。事实上,行业洗牌已悄然加速:极越汽车、哪吒汽车、威马汽车、合创汽车等品牌或陷入经营困境,或逐渐淡出主流市场。如果未来真如何小鹏和雷军所言,仅剩5家车企存活,那么"长出自己的护城河",就成为当前造车新势力的核心目标。如今新能源车企的"军备赛",本质上是一场各自的"护城河构建比赛"。巴菲特在投资生涯中常提及"护城河"——真正的护城河,是企业长期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的核心优势。当前新能源行业技术进步飞速:电池技术突破降低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的成本;供应链优化与规模效应的形成,进一步摊薄了生产成本,最终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但当旧势力与新势力站在同一起跑线时,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不再是短期可复制的"捷径",而需要长时间的深耕才能形成。特斯拉用了二十多年时间才将FSD(全自动驾驶)技术打磨至行业领先水平,奠定了新能源领域的霸主地位;比亚迪则凭借传统车企的技术底蕴与供应链积累,在电池、电控等核心领域形成壁垒,才能长期稳居销量榜单前列。对比之下,中国新能源车企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技术进步给了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跨界造车"的机会——放在燃油车时代,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技术也让蓝海从"宽松的新大陆"变成了"群雄逐鹿的战场"。这是个充满阵痛的过程,却也是推动行业从"无序探索期"走向"有序竞争期"的必然结果,而竞争的加剧,正是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
新增蓝牙数字钥匙 迈腾3000万辆甄选款17.49万起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12日报道 日前从官方获悉,一汽-大众推出了迈腾(参数丨图片)3000万辆甄选款,新车共推出280TSI舒适型、280TSI豪华型和380TSI豪华型3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为17.49万元、17.69万元、20.69万元。新车基于迈腾B8版本打造,融合多项迈腾的经典优势,同时针对核心价值做出升级,比如座椅、L2级驾驶辅助系统以及蓝牙数字钥匙等,同时还推出焕新礼遇等。 焕新礼遇 随新车的上市,官方带来了三重焕新礼遇,包括5,000元基础置换补贴、至高10,000元大众品牌老车主额外置换补贴和0首付、84期超长融资,以及2,000元老客户增购现金支持,以实在权益降低购车门槛。 外观方面,新车依然保持了迈腾B8的经典设计,依然是贯穿两侧大灯的横向格栅布局,下侧保险杠加入了熏黑效果,短前后悬的设计赋予了新车优雅的视觉效果。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4866/1832/1479mm,轴距为2871mm。 内装方面,新车保持了以往的传统风格,诸如瑞士进口机芯石英钟、贯穿式空调出风口、门斗与后备厢植绒处理等德系质感,始终保持品质优先。同时,新车的座椅全面升级,触感更软、支撑性更强且造型更具运动感,让驾乘舒适度再次提升。此外,新车的门护面、中扶手升级超柔革材质,搭配精心设计的灵动缝线,让座舱在稳重中透出年轻活力,而新增的浅色木纹饰条则进一步提升了视觉高级感。 在安全性方面,新车除了有27%热成型钢占比的白车身结构,同时还有搭配整合了车道保持、预碰撞安全系统等多项功能的L2级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还可实现全旅程驾驶辅助,涵盖ACC自适应巡航、驾驶状态监控等功能,有效提高驾车便利性和安全性。 另外,新车还新增蓝牙数字钥匙,手机即可完成远程启动/熄火、开关空调、控窗、座椅加热等十余项远程控制功能,夏日提前降温、冬季提前暖座、雨季确认锁窗均可实现。 动力方面,新车新增了380TSI,其搭载高功率版2.0T涡轮增压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162kW,最大扭矩350N·m。传动系统方面,新车匹配的是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而除了380TSI外,还将拥有280TSI版型,搭载1.4T涡轮增压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110kW,最大扭矩250N ·m,传动系统将匹配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主打的就是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之间取得完美平衡。 -
宋PLUS退出历史舞台 聚焦资源、统一品牌 IP、缓解内耗。 文丨司雯雯编辑丨龚方毅比亚迪销量最快突破百万、累计销量最高的 SUV 车型 —— 宋 PLUS,即将停售。我们了解到,“宋 PLUS” 这一产品序列将退出比亚迪海洋网,且名称大概率不会继续使用。比亚迪方面 10 月 11 日亦表示,海狮 06(今年 8 月发布)就是宋 PLUS 的换代车型,目前有关于宋 PLUS 国内市场的安排 “属于正常产品切换”。停售这款已有认知度的车型,是比亚迪梳理产品线和品牌体系的节点事件。据我们了解,比亚迪会继续精简产品版本、调整部分规划中车型,以聚焦资源、提高效率 —— 它需要以更集中、更高效的方式应对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宋 PLUS 堪称比亚迪的传奇车型。“比亚迪” 品牌的车型按照中国朝代、海洋生物两种方式命名,对应两套销售体系,即王朝网、海洋网。“宋” 属于王朝体系,但现在比亚迪在售三款 “宋” —— A 级 SUV 宋 Pro、B 级 SUV 宋 L、B 级 SUV 宋 PLUS —— 前两款属于王朝网,发布时间最早的宋 PLUS 却属于海洋网下。第一代宋 PLUS 2020 年上市,是燃油车,目标是填补 10 万元级宋 pro 和 20 万元级的唐之间的产品空白,当年月均销量已经过万。2021 年 3 月,它推出了插混的 DM-i 版本,定价 14.68 万-16.98 万元。这两款车外观上和同期王朝系产品共享一套设计语言。 2022 款比亚迪汉 DM-i 和 2021 款比亚迪宋 PLUS,可以看到两款车用的是比亚迪 “龙魂美学” 那套家族设计语言。 一直到 2023 年的改款,宋 PLUS 无论是纯电(封闭式前脸设计)还是插混(前脸带进气格栅),造型风格和海洋网统一,承袭了始于海豹的 “海洋美学” 设计理念,明显区别于同期改款的汉和其他王朝系车型。宋 PLUS 名称和渠道的错位是当初比亚迪成立海洋网时的一种权宜之计。2021 年,比亚迪将原 “e 网” 更名为 “海洋网”,希望用全新品牌覆盖更年轻的消费群体。海洋网的第一款新车是军舰系列,但反响一般,为盘活经销商体系,比亚迪将当时的热销车型宋 PLUS 划入海洋网销售体系,并保留原有命名。事实证明这一步极具成效。宋 PLUS 迅速成为海洋网的销量支柱。2022 年,它累计销量约 45 万辆,占海洋网当年总销量的一半以上,和定价 10 万元左右的海豚和 17 万元以上的海豹构成了当时海洋网核心产品结构,宋 PLUS 也成为整个比亚迪产品集团里最畅销的 SUV。 2022 款比亚迪海豹、2023 年比亚迪宋 PLUS DM-i 和宋 PLUS EV,外观都采用海洋网统一的设计语言。 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前年底说过宋 PLUS 对海洋网的发展功不可没,鉴于其 IP 影响力和庞大的用户基数,短期内不会对这款车型做调整。但随着海洋网体系的完善,宋 PLUS 的尴尬位置愈发明显,王朝网也急需 15 万元级的中型 SUV —— 两张网都有替换掉宋 PLUS 的理由。去年 7 月,比亚迪同时发布了王朝网的宋 L 与海洋网的宋 PLUS 改款,两者配置与价格几乎重叠,仅在造型与风格上有所区别。今天再看那场发布,可以看作是为当下的产品整合预留空间。停售宋 PLUS 前,比亚迪为海洋网规划了 5 个产品序列:海鸥、海豚(精品纯电),海豹系列(轿车),海狮系列(SUV)以及规划中的 MPV 系列。今年 8 月,海洋网发布海狮 06,定价 13.98 万至 16.38 万元,又与现款宋 PLUS 基本重叠,动力总成、底盘几乎一致,但在空间、续航与智能配置上全面升级。上市首月海狮 06 销量突破 3 万辆,而宋 PLUS 同期跌至 1 万余台。市场替比亚迪做出了决策。 此外,今年以来比亚迪已逐步弱化同质化的双车战略,退出部分重叠产品,开发 “独占” 车型。如王朝网推出中大型轿车汉 L 与 SUV 唐 L,价格上探至 27 万元;海洋网则推出旅行车与高续航纯电 SUV。同时,在距离今年销量目标仍有不小差距的前提下,比亚迪下半年明显减少了全新车型的发布频率,转而选择给现有主力车型推出配置升级、续航增加或新配色的版本,将大量的全新车型研发资源留到明年。据工信部申报信息,秦 L、宋 L、汉、唐等车型都将增加纯电续航 100 公里以上版本,为 2026 年即将执行的购置税减免政策提前布局。2021 年前后,比亚迪的主要对手还是反应迟缓的合资燃油车品牌,今天对手换成了各路 “摸着比亚迪过河” 的车企,他们产品可以价格更低、配置更高、迭代更快。海洋网品牌 IP 的独立与统一是比亚迪产品层面调整的第一步。比亚迪现在有 60 多款在售车型,但经过高速扩张,单纯增加车型数量对销量拉动不再显著,比亚迪需要更清晰的产品定义,而不是让用户在两张网之间反复比价、左右为难,最后选择其他品牌。题图来源:比亚迪 -
比亚迪汉长续航版发布 售价15.98万~20.58万元 10月11日消息,比亚迪汉长续航版上市。汉DM-i长续航版纯电续航提升至245公里,亏电油耗3.44L/100km,汉EV长续航版百公里电耗10.6kW·h。同时新车升级搭载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等。 汉DM-i长续航版共推出4款车型,补贴后售价15.98万~18.98万元;汉EV长续航版共推出3款车型,补贴后售价17.38万~20.58万元 汉DM-i长续航版全系标配第五代DM技术,通过首发动力域控7合1系统,纯电续航245公里。汉EV长续航版则搭载全新八合一智能电驱系统,纯电续航起步635公里,最高705公里,百公里加速最快6.9秒。 汉长续航版特别推出雾凇金、松影绿、远峰蓝三大全新车色。 汉长续航版主打三大亮点:智能冷暖冰箱拥有4.5升容积,支持-6℃至50℃宽温域调节;ANC主动降噪技术配合双层隔音玻璃以及全车近90处隔音材料,打造出静谧空间;智能防晕车系统可全方位解决用户晕车困扰。 此外,汉长续航版搭载DiLink 100智能座舱高阶版,并接入Deepseek大模型,新增手车互联、无麦K歌等功能。硬核技术赋能实力突破。 汉长续航版搭载了一套高阶智能底盘——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辅助驾驶层面,汉长续航版搭载“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支持行车辅助、泊车辅助、安全辅助。(定西) -
小米第三款车要来了!雷军胡峥楠亲赴新疆试车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张睿 编辑 | 志豪 雷军远赴新疆,要亲自测试小米第三款车?车东西10月11日消息,今日,有一段疑似小米第三款车型(以下暂时称为小米YU9)在新疆测试的视频在网上曝光。 ▲网传小米YU9在新疆测试(图源网络)同时就在今天下午,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他来到了新疆塔县,进行小米汽车高原测试,而这引起了网友们的猜测,雷军可能是来到新疆亲自测试小米的第三款车。 ▲雷军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来到了新疆此外,除了雷军,小米汽车高级顾问胡峥楠和小米集团副总裁、采购委员会主席、资产与工程管理部总经理张剑慧等小米高管的社交媒体账户IP属地均显示为新疆,看起来很多小米高管都前往新疆参与此次测试。而小米汽车在小米SU7(参数丨图片)和小米YU7发布前,都有包括雷军在内的小米高管被拍到在路测新车,由此可以推测,小米YU9可能很快就要来了。一、疑似小米YU9出现在新疆 雷军晒新疆照片 从今日网传视频中可以看到,有三辆疑似小米第三款车型(以下暂时称为小米YU9)编队行驶,可以看到行驶在画面最后方的这辆小米YU9伪装车贴上的编号为041,还可以看到背景中的雪山。 ▲网传小米YU9在新疆路测(图源网络)此前在10月8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表示在新疆遇到了小米YU9的测试车,可以看到伪装车贴上的编号也是041。 ▲网传小米YU9在新疆路测(图源网络)而就在今天下午,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提到了小米汽车来到新疆塔县进行高原测试。 ▲雷军在社交媒体上发文不到一小时后,雷军再次发文,在文中写到:“这次高原测试,小米汽车有20多位工程师,测试的内容比较多,比如测试小米YU7高原续航、充电、防晒(高原紫外线很强)等 ”。 ▲雷军晒出在昆仑山脚下的合照从雷军放出的合照中可以看到这张照片拍摄于昆仑山脚下,有意思的是,之前就有网传信息显示,小米YU9的内部代号可能就是“昆仑”,不过雷军暂时没有在社交媒体上透露有关信息。同时从雷军放出的合照中可以看到,小米汽车高级顾问胡峥楠也和雷军一同来到新疆参与了测试。 ▲雷军(图中第二排左数第七位)和胡峥楠(图中第二排左数第六位)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小米集团副总裁、采购委员会主席、资产与工程管理部总经理张剑慧于两天前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节后有新任务了”,还可以看到胡峥楠在开车。 ▲张剑慧在社交媒体上放出的照片小米汽车产品部总经理于锴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与雷军发布的相同的合照,同时IP属地显示为新疆。 ▲于锴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此外,雷军、胡峥楠、张剑慧的社交媒体账户IP属地均显示为新疆,看起来很多小米高管都前往新疆参与了此次测试,由此可以看出此次测试的“阵仗”很大,应该是一场很重要的测试活动。二、或为增程车 车身长度有望超5米2 自从2024年11月疑似小米第三款车型(以下暂时称为小米YU9)的谍照在网上曝光后,目前已经可以拼凑出这款车型的部分信息。 ▲2024年11月曝光的小米YU9谍照(图源网络)1、动力方面:基本确定采用增程式混动。 ▲小米YU9谍照中车尾的排气系统(图源网络)在首次有谍照爆出时,小米YU9就被拍到了一张位于板车上的谍照,可以看到其车尾的排气系统,说明其大概率为增程动力车型。此外,近日有媒体称,小米YU9或将采用80度电池,纯电续航有望超过400km。2、车身尺寸:车长超过5米2,车高可能在1米8左右。在2025年7月,一张小米YU9在运输中谍照被曝光,而板车上还有一辆带着伪装的小米YU7,由于照片拍摄角度比较正,所以可以大致推测小米YU9的车身尺寸。 ▲小米YU9在运输途中(图源网络)对比来看,小米YU9的车身明显较小米YU7更长,通过轮毂作为参照物来估算,小米YU9的车长可能在5米2以上。 ▲小米YU9与小米YU7对比(图源网络)车高方面,对比小米工厂的充电桩来看,小米YU9的车高可能在1米8左右。 ▲小米YU9与小米工厂充电桩高度对比(图源网络)3、内饰方面:中控疑似没有采用双连屏设计。内饰方面,小米YU9并没有流出完整的谍照,但是从今年3月曝光的一张清晰的正面谍照来看,小米YU9看起来没有采用中控双连屏设计,而是否采用了小米YU7上的天际屏则暂无法判断。 ▲小米YU9正面谍照可看到中控屏幕(图源网络)4、辅助驾驶硬件:大概率搭载激光雷达。从谍照来看,小米YU9有搭载了激光雷达和不搭载激光雷达的版本,但是不搭载激光雷达版的小米YU9谍照非常少,考虑到小米YU7全系标配了激光雷达,可能只有小米YU9的早期试装版本没有搭载激光雷达。 ▲搭载了激光雷达的小米YU9(图源网络)5、发布时间:或在2026年推出。此前,德意志银行曾发布过一份小米汽车研报,其中提到小米汽车2026年计划推出一款大型D级混动SUV,而D级车身长度标准通常超过5米,主流范围在5.1米至5.4米之间,与谍照中小米YU9的车长可能在5米2以上对应,由此可见小米YU9或在2026年发布。 ▲德意志银行研报指出小米新车规划(图源水印)结语:小米汽车第三款车型要来了 从疑似小米YU9的第一张谍照曝光开始,外界对于小米汽车的首款增程车型就充满了期待,而多位高管前往新疆测试,很有可能是其已经进入了研发的后期阶段。目前,凭借小米SU7和小米YU7两款车型,小米汽车在9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0000台,刷新品牌单月交付记录,而增程车型一旦推出,小米汽车的产品阵容将进一步完善,有望冲击更高的销量目标。小米汽车的每一步进展都备受业界关注,期待小米的第三款车型未来能为市场带来怎样的惊喜。 -
"75后"冯长军 升任东风汽车集团董事、总经理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11日报道 2025年10月11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根据会议公布的信息,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局负责同志宣布了党中央关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冯长军同志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免去其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职务。相关职务任免按有关法律和章程的规定办理。 此次任命标志着东风汽车集团总经理职位在空缺8个月后终于迎来新人选。公开信息显示,该岗位自前任总经理周治平调任兵装集团(现任兵工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后,一直处于空缺状态。 冯长军此次职务变动属于企业内部晋升。公开资料显示,冯长军出生于1978年5月,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获中国人民大学会计专业会计学硕士学位,正高级会计师。历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长安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等职务。其在财务管理领域具有多年经验,加入东风公司后,于2020年起担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东风公司正处在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根据公司规划,2025年是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的重要节点。冯长军接任总经理后,将面临多个经营挑战,包括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资源分配,以及国际化战略的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长环境和汽车行业竞争重点的变化,近期多家汽车企业出现财务背景高管担任重要管理职务的情况,企业从过去注重规模扩张转向更加关注经营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 此次人事调整保持了领导团队的稳定性。公开信息显示,公司董事长等主要管理层职位未发生变动,这有利于现有战略的延续实施。 -
售7.98万元 比亚迪2026款海豹05DM-i上市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11日报道 10月11日,比亚迪海洋网2026款海豹05DM-i正式上市,售价7.98万元。新车搭载比亚迪最新第五代DM技术,CLTC纯电续航128km,进一步强化了其在插混家轿市场的竞争力。 随着新车上市,官方还推出了多重权益: 质享焕新礼: 0首付:首付0元起,至高5年超长贷 0利息:首付50%起,24期0息 置换补贴至高24000元:国家补贴至高20000元,比亚迪置换补贴至高4000元 质享互联礼: 免费OTA系统升级 全系2年免费云服务 全系2年免费车机流量(5GB/月) 质享无忧礼: 非营运车辆三电系统终身保修(首任车主),整车包修期6年或15万公里,以先到为准 质享延保礼: 可选择购买“1年/3万公里”或“2年/6万公里”原厂延保服务 2026款海豹05DM-i延续了比亚迪海洋系列的设计语言,前脸采用海浪轮廓大灯与双L型日行灯组合,配合前保险杠的飞鳍造型,营造出低趴动感的视觉效果。车身线条流畅,不仅强化了视觉张力,也有助于降低风阻。 尺寸方面,2026款海豹05DM-i长/宽/高分别为4780×1837×1515mm,轴距达到2718mm,充分保障车内乘坐空间。新车提供亚特兰蒂斯灰、时光灰、雪域白、魔域黑四款车身配色可选。 内饰方面,2026款海豹05DM-i采用简约的座舱布局,配备8.8英寸液晶仪表与10.1英寸悬浮式中控屏,科技氛围突出。值得一提的是,新车采用了怀挡设计,提升了操作便利性与空间利用率。 空间方面,2026款海豹05DM-i后行李箱容积508L,后排靠背支持4/6分放倒,放倒座椅后可扩展至1281L,新车提供12处储物空间,如车顶眼镜盒,方便取放小件物品。 智能化方面,新车搭载DiLink智能座舱,融合个人数字终端、车机、云端,其中云服务智能管家可通过手机APP实现远程鸣笛寻车、远程车门解锁、远程开启空调、远程车辆监测、车辆定位等功能。 此外,新车还配备6安全气囊,全场景数字钥匙、智能上下电、预约用车等功能,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A级新能源家轿的实用性与科技感,满足年轻家庭用户对高质价比出行的需求。 作为新车最大亮点,2026款海豹05DM-i搭载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在能耗与续航方面实现显著突破。其CLTC纯电续航达到128km,可覆盖多数用户的日常通勤需求。在NEDC工况下,亏电油耗低至3.08L/100km,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超过2000km,有效缓解用户的续航焦虑与用车成本压力。此外,新车配备17kW直流快充,30%充电到80%需35分钟;VTOL移动电站最大放电功率3.3kW,满电情况下可持续放电5小时。 <div style="height: 0px;overflow:hidden;"><img src="https://static.ws.126.net/163/f2e/product/post_nodejs/static/logo.png"></div> </div> -
问界M9 2024款开放华为ADS小蓝灯升级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11日报道 网易汽车从问界官方获悉,问界汽车正式为问界M9(参数丨图片) 2024款用户推出华为ADS小蓝灯付费升级服务。此次升级包含前格栅灯带总成、左右侧围后组合灯及左右后轮眉装饰总成等部件的专业更换。升级后的小蓝灯视觉效果与问界M9 2025款保持一致,实现车前车后同步点亮。 目前该付费升级服务已正式开放预约。官方建议用户以最新公告为准,以获取详细的升级方案与说明。 为已售车型提供与新款同等的硬件升级服务,在汽车行业内涉及复杂的工程适配与供应链管理。问界方面表示,此举是回应部分2024款用户对于车辆外观统一性与科技辨识度的需求。 华为ADS小蓝灯的主要功能是作为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S)工作状态的可视化提示。当系统激活时,灯带会亮起蓝色灯光,向道路上的其他交通参与者传递车辆正处于辅助驾驶状态的信息。行业分析认为,此类外部信号提示有助于提升公共道路环境中人车交互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问界官方明确表示,此次硬件升级服务不会影响车辆原有的整车质保政策,亦不会对商业保险的理赔流程和结果产生负面影响,旨在让车主在考虑升级时无需担忧后续权益问题。 根据官方发布数据,自上市以来,问界M9累计交付量已超过24万辆。根据公开的行业统计报告,该车型在上市后18个月内,在售价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豪华SUV细分市场中,保持了销量领先的地位。同时,在大型SUV细分市场中,其保值率连续8个月位列第一;在新能源车型领域,其净推荐值(NPS)连续两个统计周期获得全车型第一。 此次针对特定年款车型的硬件升级服务,反映了智能电动车时代车企与用户关系以及产品迭代模式的一种演变。与传统汽车行业主要依赖软件OTA(空中下载)更新不同,硬件层面的“常用常新”对企业的技术架构、供应链效率和售后服务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更广泛的层面看,将辅助驾驶状态通过外部灯光信号进行标准化提示,是一项正在逐步发展的行业实践。这不仅是技术功能的体现,也参与到构建新型道路交互礼仪的进程中。问界M9的此次灯光升级,可视作该实践在量产车领域的进一步推广。 此次问界为2024款M9车主推出的ADS小蓝灯升级服务,是一次针对特定用户需求的市场响应。其后续执行效果、用户接受度以及对品牌用户运营策略的长期影响,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
宋PLUS即将停产,销量超150万辆,比亚迪:正常产品切换 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10月11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针对比亚迪旗下经典车型“宋PLUS即将停产”传闻,比亚迪相关人士回应称,“海狮06就是宋PLUS的换代车型,(停产宋PLUS)属于正常产品切换。”宋PLUS属于紧凑型SUV,自推出以来,在汽车市场中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2021年,搭载第四代DM技术(Dual Mode,双模即EV+HEV模式)的宋PLUS DM-i上市,不仅打破了哈弗H6对SUV市场的长期垄断,更成为中国品牌首个最快达成百万销量的新能源SUV。该车型在国内家用SUV销量榜中长期名列前茅,2025年上半年,还以13.4万辆的出口成绩登顶中国车型出口榜首,在英国单月销量跻身前十,是比亚迪全球化布局的重要车型之一。比亚迪现已构建了丰富多元的品牌矩阵,主品牌中的王朝系列与海洋网系列,覆盖10万至30万元主流市场。王朝系列车型始于2012年,以中国历史朝代命名,涵盖轿车、SUV等车型,相继推出了秦、唐、宋、元、汉系列;海洋网系列始于2021年底,包含海鸥、海豚等系列车型。宋PLUS虽在名称中含有“宋”,但其属于海洋网系列,主要凭借性价比为海洋网吸引大量关注。海洋网拥有“海洋生物系列”和“军舰系列”两大产品序列,车型覆盖7万到30万元主流价格区间。根据比亚迪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海洋网自成立以来,累计销量已突破485万辆。其中,海豚全球销量超85万辆,宋PLUS全球销量超157万辆。2025款宋PLUS DM-i定价为13.58万元起,宋PLUS EV 14.98万元起。前者配备50W手机无线充电、10扬声器Infinity音响、智能座舱高阶版-DiLink 100等,还搭载了第五代DM技术,馈电油耗低至3.9L/100km;后者全系标配智能座舱高阶版-DiLink 100等16项核心配置,续航提供520km和605km可选。 宋PLUS DM-i 图片来源:比亚迪官网 换代后的海狮06是海洋网旗下的一款中型SUV,于今年7月正式上市。该车推出DM-i插混与纯电双动力版本,有暖阳白、云海灰等5种外观配色,配置与宋PLUS高度重叠。 海狮06 DM-i 图片来源:比亚迪官网 海狮06 DM-i搭载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售价区间为13.98万元至16.38万元。该车型前置前驱布局,1.5L发动机最大功率74kW,电机最大功率160kW,配备18.3kWh和26.6kWh电池组,0-100km/h加速时间为7.5秒和7.8秒。海狮06 EV为后置后驱,有170千瓦和180千瓦功率电机,配备65.28kWh和78.72kWh电池组,续航里程为520km和605km,80%-100%充电时间最低18min。从比亚迪近期销售业绩来看,表现依旧强劲。其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销售396270辆车,其中乘用车销售393060辆,王朝和海洋系列总计为355774辆;2025年1-9月累计销售3260146辆;新能源累计销售超1380万辆。 -
在中国打不赢,还想在全球赢? 10月11日消息,日前《日经新闻》撰文称,传统跨国车企退出中国市场面临巨大风险,或将使其在应对下一波海外竞争时措手不及;而明智的传统车企会选择坚守,因为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无疑是最佳的练兵场。 以下为翻译内容: 对跨国车企而言,投资中国市场曾是不二之选。本世纪初,尽管当时的政策要求外资品牌必须与本土企业合资,但这些“外来者”仍占领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并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对于那些仍怀揣希望的海外品牌而言,在中国市场赚钱已非易事。 就在过去五年间,外资车企的命运彻底反转。 2020年,国际品牌还占据着中国轻型车市场销量的60%以上。但去年,这一比例已经萎缩至35%左右,剩余的份额尽归本土品牌。 全球车企开始陷入两难境地:坚守还是离场? 事实上,许多品牌为求及时止损已经撤出了中国市场。 但志在全球的跨国车企最好三思。中国品牌正大举进军海外市场。因此,传统车企若想在全球舞台上与之抗衡,坚守中国市场无疑是最佳的练兵场。 可以肯定的是,国际品牌承受的撤场压力显而易见。 它们成立的合资企业很快就被奇瑞、吉利等民营新贵所超越,最终更被小鹏、蔚来、比亚迪以及理想汽车等电动新势力反超。这些品牌不仅霸占了销量榜,更成为全球市场上的劲敌。本土阵营的崛起得益于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其中有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以及百度、小米等众多科技巨头。它们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电气化和人工智能领域与本土汽车行业跨界融合,共同发展。 中国消费者也对本土品牌的新产品趋之若鹜,这其中既有爱国情怀的驱动,更是因为本土品牌能精准契合用户的需求。 在这番猛烈攻势下,连特斯拉这种外资“宠儿”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流失。 铃木、三菱、雷诺、Jeep和菲亚特等品牌已经退出或大幅缩减其中国市场业务;日产和本田等公司正计划削减中国市场的产能;通用汽车等公司则在把闲置产能转向出口。 但在中国市场认输退场存在巨大的风险。 这种风险在于,当中国品牌最终席卷全球市场时,那些逃避者更容易被轻易击垮。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品牌的大潮即将来临。 从欧洲、南美到东南亚,中国品牌正在攻城掠地。像比亚迪等公司甚至将目标对准了日本和印度市场。 最终,它们甚至可能要叩开美国市场的大门。 中国市场资深观察家、邓恩咨询公司(Dunne Insights)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在今年9月份在底特律举行的《汽车新闻》论坛上直言不讳地表示:“可以将当下中国市场的态势想象成一场大地震,随后将引发一场毁灭性的海啸。” 邓恩等行业专家表示,那些固守本土市场的传统车企尚未真正感受到中国车企低成本竞争的冲击。 当这股浪潮真正袭来时,他们做好准备了吗? 经历过苦战洗礼的坚守者或许最具韧性。 例如,日产和通用汽车最初试图将在海外市场研发的电动汽车引入中国,却因水土不服而折戟沉沙。但他们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及时调整了策略。 现在,日产和通用正依托本土合作车企,推出由中国工程师团队研发、专为中国消费者设计的电动汽车。这一策略调整后已经初见成效。 自2018年以来,日产在华销量已下跌过半。但今年推出一款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纯电动轿车后,日产竟奇迹般地扭转了销量下滑的趋势。 通用汽车也在为别克Electra子品牌开发一个全新的本土化电动汽车平台。 丰田同样凭借一款在中国市场开发的电动紧凑型SUV取得了成功。奥迪、雷诺、大众和福特等众多品牌也纷纷效仿。 这些融合本土智慧的新产品兼具低成本与高科技的优势,研发周期缩短至不到20个月,远低于动辄数年的传统研发周期。 部分车企甚至计划以这些中国方案为基础打造全球化的汽车产品。“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模式已经升级到“在中国,为世界”。 当年,跨国车企曾是以老师的身份入华,向当时尚处起步阶段的中国对手传授技术知识和供应链专长。如今,学生已成老师,正用现代理念反哺传统巨头。 现在断言这种技术反哺能否成为跨国车企的长期解药还为时过早。对它们来说,中国市场的鏖战注定艰难。 但明智的传统车企会选择坚守。毕竟,若能在中国市场战胜本土对手,那么还何惧全球竞争?(辰辰) -
或为黄色特别版 斯巴鲁BRZ新车型预告图发布 日前,车质网从相关渠道获悉,斯巴鲁中国官方发布了一组斯巴鲁BRZ(参数丨图片)新版本车型的预告图,并表示“敬请期待,TA的到来”。有消息称,新车会在年内正式发布并上市。早些时候,斯巴鲁曾在海外市场推出限量350台的“黄色特别版”,巧合的是,预告图中展示的车型外观颜色正是黄色,因此合理推测,其很有可能就是国内款型的“黄色特别版”。 根据预告图来看,虽然外观设计并没有明显改变,但是独特的黄色车漆确实非常亮眼,极具辨识度。细节部分,大灯组内嵌“C字形”LED日间行车灯,并且在灯角处还印有红色的“BRZ”字样,散发出很强的运动气息。 车尾部分,尾厢末端上翘的“小鸭尾”依然得到保留。尾灯组采用多边形设计,搭配熏黑灯箱,视觉效果十分酷炫帅气。值得注意的是,后备厢左下角带有红色的“STI”标识,此举预示着其应该会配备STI Sport套件。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280mm*1775mm*1310mm,轴距2575mm。 作为参考,海外版斯巴鲁BRZ黄色特别版(Series.Yellow)基于tS版本打造,全球限量350台,起售价40555美元(约合28.94万元人民币)。动力部分,其依旧搭载2.4升水平对置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172kW,最大扭矩250N·m,传动系统匹配手动变速箱。关于新车更多消息,车质网将持续关注及报道。 -
纯电续航215km 极狐阿尔法T5增程版官图发布 近日,车质网从官方获取到一组极狐阿尔法T5增程版官图。据悉,新车搭载1.5L增程动力系统,采用磷酸铁锂电池,CLTC纯电续航里程215km,或将于10月底正式上市。 外观方面,新车与在售的纯电车型有所不同,采用全新封闭式前脸,前包围进气格栅和两侧导流槽样式也进行调整。前灯组内部结构也有所变化,加入了T形日行灯。车身侧面与纯电车型基本相同,流畅且不缺运动感。 新车的车尾也进行了调整,后包围样式进行优化,采用隐藏式排气布局,并继续配备贯穿式尾灯。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760mm*1936mm*1650mm,轴距2845mm,相比纯电版车型,其车身长度增加70mm。此前的申报信息显示,新车可选装不同颜色的行李架、前后保险杠下装饰件、7种轮毂、前后摄像头、前组合灯等配置。动力方面,新车搭载1.5L增程动力系统,驱动电机最大功率200kW,最大扭矩360N·m,磷酸铁锂电池的供应商分别为亿纬动力和宁德时代,CLTC纯电续航里程215km,综合续航1215km,电量30%-80%快充时间15分钟。关于新车更多消息,车质网将持续关注及报道。 -
10月工信部新车申报:小鹏/奥迪/吉利等多款车型在列! 日前,工信部公示了第40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新产品,本批次共有大量新能源汽车新品申报,涵盖了纯电动、插电混动等多种动力类型,其中不乏、、享界等品牌的重磅新车。小鹏奥迪 从这批新车申报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前市场的几个显著趋势:首先是动力路线多元化。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REV)的申报数量显著增多,例如小鹏为P7+和G6申报了增程版,此外,还申报了技术更为前沿的甲醇插电混动车型,探索更多元化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吉利其次是传统品牌智能化加速。一汽奥迪的新一代A6L和Q5L明确将搭载华为乾崑辅助驾驶系统,表明传统燃油豪华车也在积极拥抱高阶智能驾驶,以实现“油电同智”的竞争力提升。以上,不仅表明各大车企在加速产品布局,也预示着各个细分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选择的同时,也对车企的产品力和创新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增程版和G6增程版小鹏P7+此次申报的小鹏P7+增程版在整体造型上延续了纯电版的轿跑式风格,不同之处在于前脸下方的进气格栅造型发生了变化,视觉效果更为简洁。车尾部分采用了全新的环形贯穿式尾灯组设计,此前是贯穿式的设计。后保险杠也调整为大面积车身同色处理,提升了辨识度与整体感。此外,新车尾部增加了“POWER”标识,明确表明了其增程动力身份。 动力系统是本次新车的核心亮点。小鹏P7+增程版搭载了一套由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1.5升涡轮增压发动机作为增程器,其最大功率为110千瓦。车辆的驱动则由一台最大功率为180千瓦的单电机负责,最高车速可达200公里/小时。储能装置方面,新车采用了来自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的磷酸铁锂电池在车身尺寸方面,申报信息显示小鹏P7+增程版的长宽高分别为5071/1937/1512毫米,轴距为3000毫米。与现款纯电版(长5056毫米)相比,车身长度增加了15毫米,宽度、高度及轴距均保持不变。 增程版也出现在了此次工信部公示信息中。新车的核心变化在于动力总成。它同样搭载了由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DAM15NTE型号1.5升涡轮增压发动机作为增程器,其最大净功率为110千瓦。驱动部分则由一台峰值功率高达218千瓦的电机承担,最高车速可达202公里/小时。储能装置方面,新车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其电芯由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提供。小鹏G6在外观设计上,小鹏G6增程版保留了纯电车型的家族化设计语言,包括标志性的轿跑SUV溜背造型。最显著的区别在于车尾新增了“POWER X”专属铭牌,以彰显其混动身份。车身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771/1920/1650毫米,轴距为2890毫米,采用五座布局。与纯电版(长4758毫米)相比,车身长度增加了13毫米,这通常是为了容纳增程器及相关部件所做的调整,而影响车内空间的轴距则保持不变。至此,小鹏汽车有增程版、增程版、小鹏P7+增程版和小鹏G6增程版四款增程车型。小鹏X9小鹏G7一汽奥迪全新A6L和Q5L全新最大的变化有两个,一是外观,二是动力。奥迪A6L(参数丨图片) 外观方面,全新奥迪A6L前脸部分保留了标志性的大尺寸六边形进气格栅,但内部结构更新为“Y”字形填充或蜂窝状元素,两侧LED大灯组造型更为狭长圆润。车辆大灯、前脸造型、门把手、尾灯、后保险杠等位置,都采用了全新设计。车尾部分变化显著,采用了分体式尾灯设计,下方配有亮黑色导流槽装饰,后保险杠融入蜂窝样式饰件和双边共两出排气布局。车身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5142/1874(1887)/1450(1464)毫米,轴距达到3066毫米。相较于2025款车型,轴距增加了42毫米,车身长度增加92毫米,高度降低11毫米,这一变化有望进一步优化车内乘坐空间。动力方面,全新奥迪A6L基于PPC平台打造,搭载由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DXG的2.0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00千瓦,变速箱预计仍采用7速湿式双离合。 与此同时,全新也出现在了此次工信部公示中。新车基于全新的PPC豪华燃油车平台打造,并在设计、空间及智能化方面进行了全面革新。奥迪Q5L前脸部分,标志性的八边形进气格栅内部采用了全新的鳞片状或大孔径蜂窝状结构进行点缀。格栅中央配备了可发光Logo,与横向灯带和LED大灯组相连。新车的轴距在海外版基础上增加了125毫米,达到2946毫米,车身长度也相应增加126毫米至4841毫米,这将为后排乘客带来更为宽敞的腿部空间。动力系统方面,新车将搭载第五代EA888 Evo5 2.0T直列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根据申报信息,该发动机由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生产,最大功率达到200千瓦,传动系统预计将继续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并标配quattro四驱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全新奥迪A6L和Q5L都搭载了华为乾崑辅助驾驶系统。星耀6 EF吉利银河吉利银河星耀6EF核心亮点在于其搭载的甲醇插电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配备一台型号为BHE15-BFDM的专用1.5升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3千瓦(约126马力)。这套系统允许车辆使用甲醇燃料与汽油的混合物,可以进一步降低用车成本并减少排放。储能装置方面,车辆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电芯和电池总成均由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在外观设计上,星耀6 EF版基本延续了星耀6系列的整体风格。其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806/1886/1490毫米,轴距为2756毫米,定位为A+级轿车。与已经开启预售的其他星耀6版本相比,EF版最显著的外部标识是车尾增加的“EF”专属尾标,以表明其独特的甲醇插电混动身份。另外,此前已经上市的吉利银河星舰7也在此次公示中出现了EF版本,同样采用了甲醇插电式混合动力。大众与众07外观上,新车延续了与众06车型的家族化设计,整体风格年轻运动。前脸采用封闭式格栅设计,大灯组为熏黑设计。前舱盖上凸起的筋线则强化了力量感。车侧采用溜背式造型,并配备了隐藏式门把手。车尾部分则采用了贯穿式尾灯设计,提升了辨识度。 与众07定位为中型纯电动轿车,其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853/1852/1566毫米,轴距达到2826毫米。相较于与众06(轴距2766毫米),新车的轴距增加了60毫米,这将直接转化为更为宽敞的后排乘坐空间,更好地满足家庭用户的需求。动力系统方面,与众07搭载一台由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EEK的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为170千瓦。电池方面,新车采用了由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与众07最受关注的亮点之一,是其首次搭载了由大众集团与小鹏汽车联合开发的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全新电子电气架构。这使得与众07有望成为大众在华“最智能”的车型之一,在智能化体验上对标主流新势力产品。特斯拉Model Y+特斯拉Model Y也出现在了此次工信部公示中。信息显示,新车为Model Y长续航后轮驱动版。而非近日在美国官网上架的Model Y标准版。 在外观和尺寸上,Model Y+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长宽高分别为4797/1920/1624毫米,轴距为2890毫米,继续采用5座布局。其最显著的外观标识是车尾的“Model Y+”字样,与Model 3长续航版的命名逻辑一致。新车搭载最大功率225千瓦的驱动电机,相较于现款后轮驱动版功率提升5千瓦,百公里加速时间预计仍为5.9秒,最高车速可达201公里/小时。续航方面,预计配备78.4千瓦时三元锂电池组,CLTC综合工况纯电续航预计将超过800公里。新款享界S9轿车版新款享界S9轿车版已正式完成申报。新车在外观细节、动力系统及电池配置上进行了多项优化升级。 外观方面,新车在细节上做出了调整。最引人注目的变化集中在车尾部分,新款车型采用了与享界S9T旅行版同款的星云尾灯设计,取代了现款轿车的尾灯样式,这一设计在点亮后具备更高的辨识度。此外,新车的“STELATO”英文标识位置也进行了下移。车身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5160/2005/1492毫米,轴距为3050毫米,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确保了其作为行政级豪华轿车应有的气派和内部空间。根据申报信息,新车将提供包括不同颜色的窗框饰条、前格栅饰条、轮辋样式以及红色制动卡钳等多种个性化选装配置,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动力方面,新车增程版搭载排量为1.5L的增程器,最大功率为118kW(约合160匹马力),驱动电机峰值功率为227kW(约合308匹马力);纯电版则分为两驱和四驱版本,两驱版驱动电机峰值功率为227kW(约合308匹马力),四驱版前后电机峰值功率分别为158kW(约合214匹马力)/227kW。百姓评车综合以上新车申报信息来看,多元化的动力路径已成为中国车市的主流共识,从纯电、插混/增程到更具探索性的甲醇混动,车企们正根据自身技术储备和市场定位,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进行押注。对于消费者来说,智能化已无分“油电”。无论是油车还是新能源,都在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这标志着“油电同智”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智能化体验将成为所有车型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