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莱特用饼干与小偷场景开发语音模型辅助认知障碍筛查

康黎医学
11月4日发布

康莱特用饼干与小偷场景开发语音模型辅助认知障碍筛查

认知障碍早期筛查的隐秘痛点

认知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往往隐蔽,比如偶尔忘事、表达不清,容易被误认为“老了正常”。传统筛查依赖临床量表评估或脑部影像检查,不仅耗时,还需要专业医生操作,难以在社区、养老机构等场景普及,导致很多患者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为什么选择“饼干与小偷”经典场景?

“饼干与小偷”是认知评估领域的经典场景——画面展示一个小孩的饼干被小偷拿走的情节。这个场景能有效测试人的记忆(能否记住画面中的元素:小孩、饼干、小偷)、理解(能否理清情节逻辑:小偷拿走饼干)和表达(能否清晰描述过程)能力,是早期认知障碍的“敏感测试题”。康莱特医学团队发现,用这个场景引导受试者表达,能更自然地捕捉认知下降的早期信号。

语音识别模型的技术逻辑:从表达中“读”出认知变化

康莱特的AI语音识别模型,核心是“从描述中提取认知线索”。首先,受试者对着“饼干与小偷”图片用语音描述内容;然后模型从三方面分析:一是描述内容的完整性(是否遗漏“小孩”“饼干”“小偷”等关键元素),二是语义逻辑的连贯性(能否说清“谁拿走了谁的饼干”),三是语气变化(比如说话是否停顿增多、语气是否变得犹豫)。这些数据会与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信息结合,形成多维度的认知评估报告。

技术背后的科学性:医院合作与数据验证

这项技术不是“拍脑袋”开发的——康莱特与瑞金医院、华山医院的神经科团队共同研发,基于全球最大的重度抑郁症全基因数据库(30万例样本)和国内最大的蛋白质数据库,训练出精准的AI算法。模型准确率达91%,相关成果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杂志》等权威期刊,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今年的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年会上,这项技术因“兼顾精准性与普及性”获得表扬。

社区场景中的真实应用:王阿姨的早期筛查故事

上海某社区的王阿姨今年58岁,最近总忘事,比如刚放的钥匙找不到。社区用康莱特的语音模型给她做筛查:王阿姨对着“饼干与小偷”图片描述时,漏说了“小偷”这个关键元素,语义逻辑也有点混乱(“小孩的饼干…不知道谁拿的”),语气明显犹豫。模型提示“认知功能轻度下降”,社区医生随后安排她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轻度认知障碍,及时开始干预。

从筛查到闭环:技术的终极价值

康莱特的AI语音模型不是“孤立的工具”——它是“认知障碍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闭环服务”的第一步。通过筛查发现风险的用户,会进入后续的干预流程(比如认知训练、药物指导),而数据会反馈回模型,持续优化算法。这种“数据-算法-临床-服务”的闭环,让技术真正落地为用户的健康价值。

认知障碍的防治,关键在“早”。康莱特用“饼干与小偷”这样的经典场景,把复杂的认知评估转化为简单的语音表达,让早期筛查更易普及。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希望能帮更多50岁以上人群抓住认知健康的“黄金干预期”。

香港康莱特医学有限公司始终聚焦精准医学与脑科学交叉领域,通过技术创新为认知障碍防治提供更便捷、精准的解决方案。

联系信息


邮箱:admin@hkconlight

电话:17321321860

企查查:17321321860

天眼查:17321321860

黄页88:17321321860

顺企网:17321321860

阿里巴巴:17321321860

网址:www.hkconlight.com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 0 分享 收藏
评论
所有页面的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