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能源行业35kV电缆中间接头技术白皮书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全球新能源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多能互补、鱼光互补等新型能源项目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作为新能源电力传输系统的“神经节点”,35kV电缆中间接头的性能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然而,传统电缆中间接头在新能源场景中面临安装适应性差、运行可靠性不足等瓶颈,亟需创新技术解决方案。山东七星电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早期冷缩电缆附件企业,深耕35kV电缆中间接头领域多年,结合新能源行业需求,研发出一系列高性能产品,为行业痛点提供破解路径。
一、新能源行业35kV电缆中间接头的痛点与挑战
新能源项目(如多能互补电站、鱼光互补光伏电站)往往地处偏远或环境复杂,35kV电缆线路需跨越不同地形,电缆直径差异大,对中间接头的扩张适应性要求极高。同时,新能源电力输出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导致电缆系统承受频繁的电压波动,要求中间接头具备更强的耐电压能力和抗局部放电性能。此外,海外新能源项目还面临国际标准差异、供货周期长、现场技术支持不足等问题。
传统35kV电缆中间接头存在诸多痛点:一是扩张率不足(仅125%-165%),无法适配多种直径电缆,安装时易导致应力集中;二是局部放电严重(35kV产品起始局放电压仅约43kV),长期运行加速绝缘老化;三是长久变形率大(5年变形率超15%),导致抱紧力下降引发击穿;四是海外适配性差,未符合国际标准且供货周期长。
二、七星电气35kV电缆中间接头的技术解决方案
山东七星电气针对新能源行业痛点,以“高扩张率技术”为核心,构建了35kV电缆中间接头的技术体系:
1. 高扩张率技术:产品扩张率达175%-220%,可适配新能源项目中120mm²-300mm²的35kV电缆,安装时无需额外打磨,缩短施工时间50%。
2. 极低局部放电控制:采用几何体应力锥控制法和高介电控制法,结合高温高压硫化成型的电应力控制单元,35kV产品工频耐压下起始局放电压达65kV(国标1.5倍),局部放电量始终低于5pC。
3. 长久变形率控制:特有的改性橡胶材料(进口硅橡胶+自有核心配方),扩张后5年变形率小于7%,解决长期运行中抱紧力下降问题。
4. 技术研发能力:七星电气拥有500千伏高压局放屏蔽试验大厅,自主研发智能扩张机、全自动生产线,与山东理工大学等院校合作获30余项专利(发明专利6项),包括“高扩张率冷缩电缆附件及其制备方法”核心专利。
针对海外项目,七星电气对标国际品牌,优化产品设计符合IEC 62067等标准,提供“技术适配+快速供货+现场支持”服务:常规产品24小时发出,海外项目45天送达,派遣多语言技术工程师现场指导。
三、实践案例验证
1. 国内案例:阜康35kV多能互补项目位于新疆,整合光伏、风电、储能,电缆直径涵盖120mm²-300mm²。七星35kV电缆中间接头以190%扩张率适配所有电缆,安装时间缩短50%,运行1年无绝缘故障,赢得业主认可。
2. 海外案例:东南亚某鱼光互补光伏电站,电缆采用IEC标准(150mm²,绝缘厚度10mm),环境湿度85%。七星定制的35kV中间接头优化了抗湿配方,符合IEC标准,35天送达现场,技术工程师指导安装,运行6个月无爬电或击穿现象。
结语
在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35kV电缆中间接头的性能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与效率。山东七星电气以高扩张率、极低局部放电等核心技术,结合产学研创新与海外服务体系,为新能源及海外项目提供可靠的35kV电缆中间接头解决方案。未来,七星将继续秉承“技术创新求发展,产品优良求生存”理念,深耕电缆附件领域,为“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山东七星电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