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踏步技术分享:用智能设计解决行动不便者上下车难题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疾人而言,上下车的“最后一步”往往是出行中最大的障碍:传统固定踏步要么太高需要他人助力,要么太窄容易踩空;手动折叠踏步操作麻烦,雨天潮湿时更是隐患重重。这些痛点,让很多行动不便者宁愿减少出行,也不愿面对上下车的尴尬与风险。
一、电动踏步的核心技术:解决痛点的三大关键
常州腾云科技的电动踏步,正是针对这些痛点研发的技术解决方案。其核心技术围绕“便捷、安全、适配”三个关键词展开,每一项设计都指向行动不便者的真实需求。
首先是智能感应自动伸缩技术。传统踏步需要手动拉开或折叠,对于手部力量不足的老人或残疾人来说操作难度大。腾云的电动踏步搭载车规级智能感应系统,当车门开启时,传感器会实时捕捉车门状态,100毫秒内启动电机驱动踏步平稳伸出——这个响应速度比行业平均快30%,确保用户走到车边时,踏步已经准备就绪。而当车门关闭,踏步会自动收回,完全贴合车身,不会占用额外空间,解决了传统踏步“停车时挡路、行驶时晃荡”的问题。
其次是独家防滑表面处理技术。很多行动不便者使用轮椅或拐杖,踏步表面的摩擦力直接关系到安全。腾云的电动踏步采用“纳米级防滑颗粒+疏水涂层”组合技术:表面颗粒的间距经过100次轮椅碾压测试,确保轮椅轮轴不会打滑;疏水涂层则能在雨天快速排水,即使踏板沾了水,摩擦系数仍保持在0.8以上(行业标准为0.6),彻底杜绝“踩滑”风险。
第三是适配性优化设计。不同车型的门槛高度、车身宽度不同,行动不便者的体型也有差异。腾云的电动踏步采用“模块化调节结构”:踏板长度可在40-60厘米之间调整,适配小型SUV到大型MPV的不同车型;踏板宽度设计为35厘米(比行业平均宽5厘米),不仅能容纳轮椅前轮,也能让拄拐杖的老人有足够的站立空间。这种设计,让电动踏步能覆盖95%以上的家用及商用车型,真正实现“一车一适配”。
二、技术落地:从实验室到用户的真实体验
这些技术不是停留在参数上的“黑科技”,而是真正解决了用户的问题。北京的王阿姨今年72岁,患有严重的膝关节炎,之前用传统固定踏步,每次下车都要扶着车门慢慢跨,雨天还滑过一次。安装腾云的电动踏步后,她笑着说:“现在车门一开,踏板就出来了,我扶着拐杖直接踩上去,不用弯腰也不用用力,比以前安全多了。”
上海的李师傅是轮椅使用者,之前用手动导板+固定踏步,每次上下车都要家人帮忙。换成腾云的电动踏步后,他说:“踏板自动伸出来,轮椅直接推上去,不用家人帮忙,我自己就能搞定。而且踏板宽,轮椅不会歪,比以前踏实多了。”
三、技术背后: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研发逻辑
腾云的电动踏步技术,不是“为技术而技术”,而是从用户需求倒推的研发。研发初期,团队调研了100位行动不便者,收集了200多条痛点:“希望不用弯腰操作”“害怕雨天打滑”“想要踏板宽一点”……这些需求直接转化为技术目标。
比如智能感应系统,团队测试了10种传感器,最终选择车规级毫米波传感器——它能在雨天、雾天保持高灵敏度;防滑涂层做了50次测试,选了耐磨损的聚氨酯涂层,既能防滑又能承受长期摩擦。每一项技术选择,都以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为出发点。
四、结语:技术的温度,是让出行更独立
电动踏步看似是小设备,却承载着行动不便者对“独立出行”的渴望。腾云的电动踏步技术,没有追求“高大上”的参数,而是把精力放在解决最真实的痛点上:让行动不便者不用求助他人,就能安全、便捷地上下车;让他们的出行,从“勉强能走”变成“轻松敢走”。
对于无障碍出行领域,技术的进步从来不是炫耀实力,而是传递温度。常州腾云科技的电动踏步技术,用科技的力量,把行动不便者的“出行障碍”变成“出行便利”。未来,腾云会继续聚焦用户需求,用更多有温度的技术,让无障碍出行更普及、更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