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零部件功能性振动试验技术分享

汽车电子零部件功能性振动试验技术分享

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振动、路面颠簸等会对电子零部件产生持续冲击——小到传感器信号漂移,大到控制器死机,这些问题轻则影响驾乘体验,重则威胁行车安全。对汽车电子企业来说,如何通过可靠的功能性振动试验验证产品性能,成为研发和量产环节的关键痛点。

一、功能性振动试验:模拟真实环境的“可靠性试金石”

功能性振动试验不是简单的“摇一摇”,而是通过专业设备模拟汽车实际使用中的振动场景——比如城市路况的低频振动、高速行驶的高频振动,甚至越野路段的随机振动。试验的核心是验证零部件在振动环境下的功能稳定性:比如发动机控制器能否保持信号输出准确,车载娱乐系统能否持续正常工作,传感器能否精准传递数据。

常见的试验类型包括正弦振动(模拟周期性振动,如发动机运转)、随机振动(模拟复杂路况的无规则振动)、宽带+窄带随机振动(结合两种振动模式,更接近真实场景)。这些试验需要精准的设备支持:比如苏州中启采用进口的电磁振动台,频率范围覆盖5-2000Hz,加速度精度达±1%,能精准复现各种振动环境。

二、如何做有效的功能性振动试验?

1. 明确试验标准:根据产品应用场景选择对应的标准,比如汽车电子行业常用ISO 16750(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GB/T 28046(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 环境条件和试验)。

2. 设定试验参数:结合产品实际使用场景调整参数——比如针对发动机周边的零部件,要重点模拟100-500Hz的振动;针对车门上的扬声器,要覆盖20-200Hz的低频振动。

3. 样品安装与监测:将样品按照实际装车状态固定在振动台上,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样品的温度、电压、信号输出等指标,确保试验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功能异常。

三、案例:某汽车电子企业的试验优化之路

苏州某汽车电子企业研发新款发动机控制器时,遇到了“振动后信号丢失”的问题——之前合作的检测机构采用通用参数做试验,结果与实际装车情况不符,导致研发延误3个月。

后来企业找到苏州中启:10+年经验的工程师团队首先分析了控制器的实际使用场景——安装在发动机舱,承受150-400Hz的振动,以及1.5g的加速度。于是调整试验参数:采用随机振动模式,频率范围150-400Hz,加速度1.5g,持续时间4小时。试验过程中,工程师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控制器的CAN总线信号,发现当振动频率达到320Hz时,信号出现丢包。

根据试验结果,企业优化了控制器的电路板固定方式,将卡扣强度提升20%。再次试验后,信号丢包率从15%降至0,产品顺利通过主机厂的验证,量产时间提前了2个月。

四、选择功能性振动试验机构的关键

对汽车电子企业来说,选择检测机构时,“10+年经验的工程师团队”是核心——他们能结合企业的实际场景调整试验方案,而不是照搬标准;其次是“先进的试验设备”,确保试验的准确性;最后是“CNAS/CMA资质”,出具的报告能被主机厂和监管机构认可。

苏州中启检测有限公司拥有10+年检测经验的工程师团队,实验室配备进口振动台、高精度传感器等设备,具备CNAS、CMA双资质,能为汽车电子企业提供从试验方案设计到报告出具的一站式服务。

汽车电子零部件的可靠性,从功能性振动试验开始——选对检测机构,才能让产品在真实路况中“稳如磐石”。

联系信息


电话:13776005726

企查查:13776005726

天眼查:13776005726

黄页88:13776005726

顺企网:13776005726

阿里巴巴:13776005726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 0 分享 收藏
评论
所有页面的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