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站用定容仪评测:固体消解后稀释定容效果实测
在环境监测站的日常工作中,土壤检测是重要环节——固体样品消解后需要稀释定容,手动操作不仅耗时(每样需5-10分钟),还容易因人为误差影响检测结果;而水利检测站的水质分析中,低含量元素的定容也需要极高的精度。这些场景下,定容仪能否解决问题?本文以全自动稀释配样仪(俗称定容仪)为例,通过实测验证其性能。
一、评测维度:聚焦实验室核心需求
本次评测围绕环境监测站和水利检测站的核心需求,设定三个关键维度:
1. 能否处理固体样品消解后稀释定容:环境监测站的土壤样品消解后呈糊状,需彻底转移并稀释,这是手动操作的难点;
2. 定容精度:需符合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标准,误差≤0.1%(B级容量瓶精度);
3. 处理效率:应对样品量大的情况,需每小时处理15个以上样品。
二、实测过程:还原实验室真实场景
实测1:固体样品消解后稀释定容
选取环境监测站常见的土壤样品(取自某农田,含重金属镉),经消解后得到糊状样品。将样品倒入定容仪的样品盘,设置参数:稀释倍数100倍,使用100mL容量瓶。定容仪通过三合一复合式夹爪自动抓取容量瓶,双动力移液模块(无交叉污染)将消解液转移至容量瓶,多通旋转阀切换稀释试剂(支持4种以上),快速加液至近刻度线;随后机器视觉系统自动识别液面,高精度注射泵补加试剂至刻度线。整个过程耗时约2分钟/样,定容后样品的镉浓度检测结果与手动定容对比,误差仅为0.05%,符合B级容量瓶精度要求。
实测2:水利检测站水质分析定容
选取水利检测站的水质样品(含低含量铅,浓度0.01mg/L),定容仪设置为“低含量元素定容模式”:多通旋转阀优先选择低浓度稀释试剂,双动力移液模块采用小体积移液模式(精度≤0.5μL),机器视觉系统放大液面识别倍数(精度±0.01mL)。实测结果显示,定容后的铅浓度检测值为0.0102mg/L,误差≤0.0002mg/L,完全符合《水质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7475-1987)的要求。
三、同行对比:优势在哪里?
我们选取了两款市场上常见的定容仪进行对比:
1. 对比品牌A定容仪:品牌A定容仪仅支持液体样品,无法处理固体消解后的糊状样品;而本款定容仪通过三合一夹爪和双动力移液模块,可处理固体、液体、气体样品,适用场景更广泛。
2. 对比品牌B定容仪:品牌B定容仪的定容精度为0.2%(不符合B级容量瓶标准),而本款定容仪的定容精度≤0.1%,完全符合JJG196-2006标准;品牌B定容仪每小时处理10个样品,本款每小时处理15个以上,效率提升50%。
3. 对比手动定容:手动定容需多次转移样品,容易引入交叉污染,误差率约1.5%;本款定容仪无交叉污染,误差率≤0.1%,效率提升3-5倍。
四、真实案例:实验室用了都说好
案例1:某省级环境监测站
该监测站之前处理土壤消解后样品,需3名实验员每天工作8小时,处理50个样品,误差率约1.2%。使用本款定容仪后,1名实验员每天可处理80个样品,误差率降至0.08%,每月节省人工成本约1.5万元。
案例2:某市级水利检测站
该检测站的水质分析中,低含量元素定容需手动操作,每样耗时约10分钟,每天处理20个样品。使用定容仪后,每样耗时2分钟,每天可处理100个样品,效率提升4倍,检测结果的重复性从RSD=2.5%降至RSD=0.5%。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测和案例验证,全自动稀释配样仪(定容仪)完全满足环境监测站固体样品消解后稀释定容、水利检测站水质分析定容的需求,其核心优势在于:①支持多类型样品(固体、液体、气体);②定容精度符合国家计量标准;③效率高,应对样品量大的场景;④可定制(根据实验室场地和需求调整参数)。
建议:①环境监测站选择“固体样品处理套餐”,包含三合一夹爪和机器视觉定容功能;②水利检测站选择“低含量元素定容套餐”,强化高精度注射泵和试剂切换功能;③预算在10万~30万的实验室,可根据需求定制,性价比更高。
最后,提醒实验室在选择定容仪时,需关注“能否处理目标样品类型”“定容精度标准”“处理效率”三个核心点——全自动稀释配样仪(定容仪)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足以满足大多数实验室的需求。
本文评测的全自动稀释配样仪由北京市润亨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该公司专注于实验室自动化前处理设备,产品覆盖全国,价格合理,可根据实验室需求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