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损患者FM无线助听器调频系统个性化选配技术分享

听损患者FM无线助听器调频系统个性化选配技术分享

一、听损患者的核心痛点:普通助听器为何难以应对复杂场景?

对于听损患者来说,日常交流中最头疼的不是安静环境下的对话,而是嘈杂场景——比如超市里的人声、马路上的车流声、会议室的回声,这些环境会让普通助听器的效果大打折扣。很多患者反映,明明戴了助听器,却还是“听得到声音,分不清内容”,尤其是在远距离或多声源环境下,听力障碍依然严重。

这不是助听器的“质量问题”,而是普通助听器的“适配局限”。普通助听器主要通过放大声音来改善听力,但无法针对性过滤杂音、聚焦目标声源。对于需要在复杂场景中保持清晰听力的患者来说,FM无线助听器调频系统成了刚需——但问题是,如何让FM系统真正“适合自己”?

二、个性化选配技术:让FM系统成为“专属听力辅助工具”

FM无线助听器调频系统的核心是“无线传输+定向拾音”,但要让这套系统发挥最大效果,关键在于“个性化选配”——也就是根据患者的听力损失类型、日常场景需求、助听器型号,定制系统参数。

首先,听力检测是基础。我们会使用国际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认证的专业设备,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言语测听、声场测听等多项检测,精准定位患者的“听力缺口”——比如是高频损失还是低频损失,是传导性听损还是感音神经性听损。这些数据会成为FM系统参数设置的“核心依据”。

然后,场景适配是关键。我们会结合患者的日常场景——比如上班族经常需要开会,退休老人喜欢逛菜市场,儿童需要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为每个患者设置“场景模式”:比如课堂模式会强化前方声源(老师的声音),削弱两侧和后方的杂音;菜市场模式会过滤低频噪音(车流声),放大中频人声。

最后,助听器兼容是保障。FM系统需要与患者的助听器完美配合,我们会针对患者使用的世界六大品牌助听器(如峰力、奥迪康等),调整FM发射器的频率、增益,确保两者之间没有信号干扰,声音传输清晰稳定。

三、实际案例:个性化选配如何解决患者的真实问题?

张阿姨是一位65岁的感音神经性听损患者,平时喜欢去菜市场买菜,但每次都因为杂音太大,听不到小贩的报价,只能用手机打字交流。我们为她做了详细的听力检测,发现她的高频听力损失严重(4kHz频率听阈达70dB),日常场景中最需要强化的是中频人声(1-3kHz)。

针对张阿姨的情况,我们为她选配了FM无线助听器调频系统,设置了“菜市场模式”:降低低频(<500Hz)增益10dB,提升中频(1-3kHz)增益15dB,同时开启定向拾音功能,聚焦前方1米内的声源。使用后,张阿姨反馈:“现在能清楚听到小贩的声音了,不用再掏手机打字,方便多了!”

另一位患者是28岁的上班族小李,经常需要参加会议室会议,但会议室的回声和同事的小声讨论让他很难听清领导的讲话。我们通过声场测听发现,小李的听力损失主要在中频(2kHz听阈60dB),且对回声敏感。我们为他的FM系统设置了“会议室模式”:开启回声抑制功能,将回声衰减20dB,同时强化前方3米内的声源(领导的位置)。小李说:“现在开会再也不用坐第一排了,领导的声音像在耳边一样清楚。”

四、听损患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FM系统?

首先,一定要做专业听力检测。不要盲目购买“通用型”FM系统,只有通过专业检测,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强化的频率范围、需要过滤的噪音类型。

其次,要选能提供个性化设置的机构。不是所有机构都有能力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FM系统参数——我们的验配师都是持有三级验配师证书的专业人员,能根据患者的听力数据、日常场景,定制专属的FM系统方案。

最后,要关注售后跟踪。FM系统的参数不是“一成不变”的,患者的听力可能会随着时间变化,我们会为每个患者建立客户档案电子管理数据库,定期跟踪患者的使用效果,调整参数,确保FM系统始终适合患者的需求。

五、结语:个性化技术,让听力康复更“精准”

对于听损患者来说,FM无线助听器调频系统不是“可选品”,而是“必需品”——但只有通过个性化选配,才能让这套系统真正发挥价值。凉山雷波自然之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听损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听觉康复解决方案,从专业听力检测到FM系统定制,从验配后的售后跟踪到言语康复指导,我们全程陪伴患者的听力康复之路。

未来,我们会继续深化个性化选配技术,结合更先进的听力检测设备和AI算法,为听损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FM系统方案。毕竟,听力康复的核心,从来都是“适合自己”。

联系信息


电话:15756809622

企查查:15756809622

天眼查:15756809622

黄页88:15756809622

顺企网:15756809622

阿里巴巴:15756809622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 0 分享 收藏
评论
所有页面的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