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459
篇与
军事
相关的结果
- 第 15 页
-
美媒:为打击哈马斯高层 以军向多哈发射多枚弹道导弹 来源:环球时报新媒体美国《华尔街日报》13日刊发独家爆料称,为打击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高层成员,以军出动12架战斗机飞往红海,发射了多枚空射弹道导弹,这些导弹从太空飞向卡塔尔,绕开了沙特阿拉伯的领空,最终完成了打击行动。美媒称,直到行动的最后一刻美国才收到了来自以色列的通知。 卡塔尔首都多哈遭以军空袭(图/央视新闻)美媒称,以色列本次行动共出动8架F-15和4架F-35战斗机。多名美国官员称,部分战机在飞至红海上空后,从那里向多哈发射了空射弹道导弹。美国官员表示,直到袭击发生前几分钟,以色列才通知美军其正在对哈马斯目标发动袭击。他们补充说,以色列最初并未提供袭击的精确信息,但美国太空跟踪与监视系统(STSS)捕捉到了导弹的发射和轨迹,确认多哈是以军打击目标。一位美国高级国防官员表示:“以色列对美国的通知距离导弹最终发射的时间非常短,因此无法撤销或停止行动。”他称此次行动“绝对难以想象”。美国官员称,美国中央司令部向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丹·凯恩将军发出了警报,后者随后通知了白宫。据白宫称,特朗普指示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通知卡塔尔,但为时已晚。卡塔尔表示,美方的警告是在导弹落地后约10分钟发出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在参观遇袭建筑时发现,该建筑中层的大部分被导弹摧毁,底层右侧也遭到破坏。但建筑结构仍然完好,其余部分几乎没有受损,这表明导弹采用了小型弹头进行高精度打击。据报道,2024年泄露的美国情报文件披露了以色列的空射弹道导弹库。报告提到了两种不同的导弹——“金色地平线”导弹和ISO2(岩石)导弹。情报文件称,这些导弹与F-15战机一起在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哈策里姆空军基地被发现。另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以色列官员称,对多哈的袭击由15架以色列战斗机执行,向单一目标发射了10枚精确制导弹药。延伸阅读以色列空袭卡塔尔,将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当地时间9日下午,卡塔尔首都多哈北部地区发生爆炸。以色列国防军和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当天发表联合声明,证实以色列对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高层成员进行了打击。这是以色列首次在卡塔尔境内发动袭击。“此前,攻击卡塔尔一直被认为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然而,情况已不再是这样。”《经济学人》在9日的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这一行动或标志着中东局势的急剧升级,也将影响美国、以色列与海湾国家之间的关系。以色列此举将引发哪些连锁反应?《环球时报》就此采访多名中东事务专家。 卡塔尔首都多哈接连发生多起爆炸(图/央视新闻)卡塔尔或将放弃“调停者”角色,“和谈希望已微乎其微”在以色列证实行动后不久,哈马斯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在多哈企图暗杀哈马斯谈判代表团领导人的行动,并称以色列的暗杀图谋“未能得逞”。声明称,空袭造成5名哈马斯成员死亡,其中包括该组织首席谈判代表哈利勒·哈亚的儿子及其办公室主任,此外,另有一名卡塔尔安全部队成员死亡。哈利勒·哈亚本人幸免于难。声明同时写道,此次袭击不仅是对卡塔尔主权的攻击,也破坏了卡塔尔与埃及在调解停火与巴以人员交换方面所承担的重要角色,暴露了以政府蓄意破坏任何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卡塔尔是美国的重要盟友,在调解谈判和接待以色列和哈马斯代表团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美国时政新闻媒体Axios认为,此次袭击正值美国重启努力推动以色列与哈马斯就加沙人质问题及停火达成协议之际。卡塔尔首相于8日在多哈与哈马斯领导人会面,并敦促他们接受美国提出的新方案,而空袭发生时,哈马斯领导人正开会讨论该方案,部分哈马斯领导人甚至从土耳其专程前往多哈参加此次会议。一名高级情报官员表示,“炸弹袭击时,哈马斯的所有核心人物都在那栋大楼里”。值得注意的是,卡塔尔此前一直被视为中东地区的 “中立地带”,部分原因在于其与以色列政府保持联系。《纽约时报》称,以色列政府高级官员曾多次前往卡塔尔,与卡塔尔领导人磋商解救加沙人质事宜。多哈也长期是推动巴以冲突停火调解工作的举办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1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以色列此举将战火延伸至海湾地区,使巴以冲突的外溢效应显著扩大。在持续两年多的巴以冲突中,卡塔尔始终扮演重要斡旋角色,此前多轮谈判均是在其协调下得以推进,部分重要磋商也是在多哈等地完成。此次以色列对多哈的空袭,极有可能严重挫伤卡塔尔的斡旋意愿,并切断以色列与哈马斯谈判的关键渠道。“这标志着和谈的希望已微乎其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分析认为,作为美国的盟友,此次卡塔尔或将感觉到“被美、以背刺”,其为斡旋中东和平投入的外交和经济成本的意愿将大幅下降。他解释称,此前卡塔尔积极参与斡旋,其一大核心目标是获得“中立国”地位,以维护自身安全和提高自身影响力,但现如今反引火烧身,不仅原有目标全面落空,还被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海湾国家的两大担忧,都进一步得到确认”《经济学人》分析认为,此次空袭事件不仅将影响进入第三年的加沙战争,也将影响美国、以色列与海湾国家之间的关系。“自2023年10月7日袭击事件以来,我们一直依赖的整个外交架构已经彻底崩塌了。” 《纽约时报》援引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盖斯·奥马里话这样写道。报道称,此前,以色列一直试图将海湾阿拉伯国家视为其对抗伊朗的潜在盟友,但其对加沙的入侵已让这一外交进程陷入紧张,而当前对卡塔尔的空袭“进一步强化了地区内一种日益增长的看法:以色列正成为破坏稳定的行为体”。事件发生后,多个海湾国家对以色列的袭击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安萨里表示,这一袭击是“犯罪行为”,公然违反国际法,卡塔尔正对此次袭击展开“最高层级的调查”。沙特阿拉伯外交部发表声明,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以方袭击行径,称其为“野蛮的侵略”和对卡塔尔主权的“公然侵犯”。 图为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马吉德·安萨里(资料图)2020年曾牵头推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的阿联酋也同样谴责了此次空袭,称这是“威胁地区及国际安全的不负责任的升级行为”。《经济学人》认为,来自阿联酋的批评尤其值得注意,因为阿联酋至今仍是以色列在该地区相对关系最紧密的国家。“最近一段时间,海合会国家的官员们心中一直有两大担忧:一个是放任以色列逐渐成为地区霸权,另一个是不断扩大的地区战争将蔓延至他们国家。这次以色列对卡塔尔的袭击,使这两种担忧都得到进一步确认。”时事评论媒体《对话》9日刊登的一篇评论文章则写道,以色列对多哈的袭击凸显了一个严峻现实:即使海湾国家想和地区挑战“切割”,这些挑战也往往不会轻易绕过它们,“海湾国家仍是被地区局势裹挟的‘人质’”。美国作为海湾国家“安全保障者”信誉进一步下降以色列对多哈的空袭也让卡塔尔乃至其他海湾国家的安全防御能力备受质疑。《纽约时报》称,尽管卡塔尔已斥资数十亿美元购买美国国防装备,且境内设有重要的美军基地,但此次事件仍让外界认为海湾国家难以抵御外部攻击。“海湾地区正处于动荡时期,但最大的输家是美国。”报道援引科威特大学历史学助理教授巴德尔·赛义夫的话表示,美国作为以色列最重要的外部盟友和军事装备供应国,却似乎要么不愿、要么无法约束以色列在整个地区的攻势,这正严重削弱美国作为海湾地区“安全保障者”的公信力。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邹志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前,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地区各方均已暴露于以色列的安全威胁之下,对以色列可能将自身列为下一个打击目标的担忧蔓延,形成人人自危的局面。在此背景下,美国向其中东盟友作出的安全承诺,其可信度正遭受广泛质疑。美国与地区盟友之间的关系基础,以及美国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恐将面临严峻考验。不过,丁隆认为,鉴于海湾国家缺乏与以色列正面对抗的能力且无意卷入战争,包括卡塔尔在内的海湾国家主动策划或扩大冲突的可能性极低。
-
以军空袭卡塔尔后 美国务卿鲁比奥到访以色列 当地时间9月14日上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抵达以色列进行访问。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到访以色列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于13日启程访问以色列。出发前,鲁比奥表示,虽然美国对以色列空袭卡塔尔感到“不高兴”,但两国之间的盟友关系不会因此改变。根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信息,鲁比奥访问以色列期间,将与以方深入讨论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 “作战目标与具体计划”,并协调双方立场。本月9日以色列对卡塔尔境内哈马斯目标发动突然袭击,引发地区国家普遍不满。卡塔尔将于14日至15日在首都多哈举行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近日在接受媒体受访时说,要对以色列的打击做出“集体回应”。他强调“整个海湾都在危险中”,并点名内塔尼亚胡把地区带进“混乱”。(央视新闻)
-
媒体:俄海军"去航母化"是在现实约束下走出的最优解 当巨型航母的阴影逐渐淡去,一个更注重效率、更贴合地缘的海军正在崛起——这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强国标配",却是俄罗斯在现实约束下走出的最优解。记者 | 刘朝晖今年7月,俄罗斯海军宣布,由于长期的维修困境以及经费的严重短缺,再加上海军战略的重大调整,俄罗斯唯一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的所有维修和现代化改造工作被迫暂停。它被无情地封存,舰上所有可用的重要设备和机械被逐一拆除,用于其他舰艇,而它那庞大的船体未来可能面临被出售或者拆解报废的悲惨命运。这艘承载着俄罗斯海军荣耀与梦想的巨舰,非但未能浴火重生,反而深陷事故泥潭,成为令人感慨的“全球最贵废铁”。这一决定标志着苏联时代遗留给俄罗斯的航母遗产彻底终结,也让俄罗斯海军航母力量陷入了真空状态。未来的俄罗斯海军,还能造航母吗,还需要航母吗? 俄罗斯唯一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多年前巡弋之姿。命途多舛的“末代”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自1991年正式服役于俄罗斯海军以来,便命途多舛,始终在与各种故障和事故顽强抗争。蒸汽罐水管破裂、锅炉漏水、涡轮发电机与柴油发动机工作不协调等问题,如同恶魔的诅咒一般,不断困扰着这艘巨舰。在1995—2009年这短短14年的时间里,因动力系统故障引发的严重事故就多达近10起,甚至造成了3名水兵的不幸牺牲。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迎来了它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实战——在叙利亚战场执行打击叙利亚境内恐怖组织目标的任务。然而,这次出征却让它的诸多问题暴露无遗,成为了外界眼中的笑柄。在航行途中,“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那滚滚冒出的黑烟格外引人注目,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它的隐蔽性,也让西方国家的媒体纷纷对其进行嘲讽,质疑俄罗斯海军的实力。更糟糕的是,在执行任务期间,舰上的阻拦索突然断裂,直接导致一架苏-33和一架米格-29K舰载机在降落时失败,坠入地中海,机毁人亡。舰载机的坠毁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也让俄罗斯海军的士气受到了沉重打击,同时也暴露出航母自身在技术、维护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叙利亚行动结束后,伤痕累累的“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于2017年返回俄罗斯,进入摩尔曼斯克的船坞,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维修和现代化改造之路。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一修就是长达8年的时间,而且在这期间,各种灾难如同噩梦般接踵而至。2018年10月,承载航母维修的PD-50浮船坞因不明原因的电力中断,海水迅速倒灌,重达100多吨的鹤嘴吊从高空坠落,在航母甲板上砸出一个200平方米的大洞,舰体严重受损。这一意外不仅让航母“雪上加霜”,还导致修船的关键设施——浮船坞沉没,整个维修计划被彻底打乱,折腾了一年多才艰难地继续维修工作。但厄运并未就此放过“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2019年12月,工人焊接时产生的火花不慎引燃了燃油管道,一场大火迅速在航母内部蔓延开来,烧毁了大量关键设备。尽管消防人员全力扑救,避免了航母被烧成空壳的悲惨结局,但火灾无疑让本就艰难的维修工作陷入绝境。此后,维修工程基本陷入停滞,修船厂仿佛变成了一个“吸金黑洞”,不断吞噬着巨额资金,却不见航母有实质性的修复进展。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更是让“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的命运雪上加霜。俄罗斯军费开始向空天军和陆军倾斜,海军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的维修项目也被打入冷宫。在漫长的8年维修时间里,“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真正进行有效维修的时间大约只有20%,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各种事故和问题作斗争,维修工作进展缓慢,多次陷入停滞状态。“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不仅未能重返大海,反而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修船笑话”。 舰上的水兵们也面临着尴尬的处境,甚至有部分水兵被无奈派往俄乌前线投身于陆地战场。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也不得不承认,该舰40年的舰龄已达物理极限,动力系统老化严重,舰载设备陈旧过时,继续维修就如同“给古董装现代芯片”,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意义不大。太平洋舰队前司令阿瓦基扬茨更是直言不讳:“这艘航母只剩金属框架有价值,拆解是唯一理性选择。”航母建造能力的历史空白“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的悲剧,并非偶然,它折射的是俄罗斯航母工业对“苏联遗产”的严重依赖,以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航母建造领域面临的重重困境。事实上,俄罗斯从未真正建立起独立、完整的航母建造能力。1982年,“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建造,于1985年下水,属于苏联“1143.5计划”的一部分。从第一代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到第二代基辅级载机巡洋舰,再到第三代库兹涅佐夫级航母,这座黑海之滨的造船厂承载着苏联航母建造的辉煌历史。“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的姊妹舰“瓦良格”号同样在这里建造,虽然由于苏联解体,建造工作被迫中断,但后来被中国购买并改造成辽宁舰,重获新生。 当年在黑海之滨的未完工的“瓦良格”号(左)和“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军事遗产,也接手了“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这艘尚未完全建成的航母。但随着乌克兰的独立,俄罗斯却失去了航母建造的核心基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70%的航母配套产业链瞬间断裂。那些曾经为航母提供关键零部件、技术支持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一夜之间分属他国,俄罗斯想要对其进行后续建造和维护,变得异常艰难。例如,航母所需的特种钢材、先进的电子设备等,俄罗斯不得不重新寻找供应商。俄罗斯境内没有一家造船厂具备独立建造航母的能力,缺乏大型舰船建造技术和完整产业链成为了俄罗斯航母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阻碍。此后近30年,俄罗斯无法独立新建一艘航母,只能依赖老旧的设施和有限的技术力量,对“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进行维护和升级。这种“非生产性拥有”导致俄罗斯海军在航母运用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没有新航母的补充,“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长期服役,设备老化严重,舰载机部队也因缺乏新装备补充和持续训练,战斗力不断下滑。这艘航母的维修困境,实际上是俄罗斯工业能力衰退的一个缩影,航母建造能力的缺失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尽管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提出了多个新型航母的建造计划,如暴风级核动力航母、瓦兰级轻型航母等,但这些看似美好的计划最终都只能停留在PPT阶段,由于技术、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原因,至今未能付诸实践,成为俄罗斯航母梦的泡影。 进入科钦造船厂维护升级的印度海军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准备发展无人机航母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的战略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俄罗斯海军来说,其战略已经从过去的“全球存在”调整转向了“区域拒止”,更加注重在近海和关键海域的防御作战。在这种战略背景下,继续投入大量资源发展和维护航母,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黑海地区,北约的严密监控使得俄罗斯海军的行动受到极大限制,航母战斗群难以自由展开行动;波罗的海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困境,狭窄的海域和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让航母在这里难以施展拳脚。北冰洋是俄罗斯海军的重要活动区域之一,但这里的极端环境使得航母的部署和运作面临诸多挑战。相比之下,核潜艇更适合在北冰洋执行任务。正如黑海舰队前参谋长格里戈里耶夫所言,“我们的航母在自家澡盆里打转,出不了门也打不了仗”。俄媒分析,“当俄罗斯不再需要在全球热点地区展示存在时,航母的战略价值便所剩无几”。这种战略收缩是俄罗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现实选择,也意味着航母在俄罗斯海军战略中的地位已不再如往昔那般重要。“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的8年维修,年均耗费约400亿卢布,对于俄罗斯的财政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俄罗斯新型核潜艇的建造费用仅为“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年均维修费用的三分之一左右。对于俄罗斯来说,在当前的作战需求下,与其花费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去建造和维护航母,不如将重点放在发展导弹、潜艇等更具性价比的武器装备上,以实现对关键区域的有效控制和战略威慑。俄罗斯海军已将导弹驱逐舰列为优先发展对象。核潜艇部队也成为俄罗斯海军的重点发展方向,此外,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作战模式正在悄然兴起——无人机母舰。俄罗斯也在积极探索这一领域,受土耳其“安纳多卢”号、日本出云级的启发,俄罗斯正考虑将23900型两栖攻击舰改造为无人机母舰。除了无人机,无人艇也是俄罗斯海军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无人艇具有体积小、速度快、隐身性好等特点,可以执行侦察、巡逻、反潜、反舰等多种任务。俄罗斯海军正在研发多款无人艇,其中一些型号已经进入了试验阶段。 俄罗斯23900舰效果图。“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的拆解,并非是俄罗斯海军的终点,而是其战略重塑的崭新起点。俄罗斯海军的"去航母化",本质是对国家实力的精准定位。当GDP不足美国1/10,当造船业退化为"护卫舰俱乐部",放弃"超级大国门面"的虚荣,聚焦"反介入"作战体系建设,无疑是务实之举。正如《消息报》评论所言:"我们不需要在航母甲板上与美国比肌肉,而是要在导弹射程、潜艇潜深、网络战维度建立非对称优势。"俄罗斯海军这种战略清醒,或许比维持一艘冒黑烟的老航母更有价值——毕竟在现代海战中,实效永远高于象征,生存能力才是终极竞争力。当巨型航母的阴影逐渐淡去,一个更注重效率、更贴合地缘的海军正在崛起——这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强国标配",却是俄罗斯在现实约束下走出的最优解。 版权说明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
十余架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后 北约多国宣布:出动战机 据英国广播公司9月13日报道,在十余架无人机10日进入波兰领空后,多个北约国家将向北约东翼调动军队和战斗机。报道称,丹麦、法国和德国已经采取行动,部署军机以加强北约东翼的军事力量。预计其他北约成员国也将随后加入。丹麦国防部表示,丹麦将派遣2架F-16战斗机和1艘军舰支援波兰的防空。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表示:“我们不能太天真。俄方正在考验我们。因此,至关重要的是……丹麦正在为此做出贡献。” 图为F-16战斗机画面(视频截图)法国国防部已表示,将部署3架“阵风”战斗机。德国也承诺部署4架欧洲“台风”战斗机。英国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英国“全力致力于”帮助加强“东方哨兵”行动,并补充说将很快提供更多细节。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12日表示,北约当天启动了一项代号为“东方哨兵”的行动,以加强欧洲东翼的防御。(陈葭)延伸阅读大量俄罗斯无人机进入波兰?特朗普说是“失误”无人机飞入波兰领空风波持续发酵,联合国安理会9月12日将应波兰请求举行会议。当地时间9日夜间,大量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波兰军方紧急处置并击落部分无人机,关闭相关空域和多座机场。波兰政府称无人机来自俄罗斯。俄罗斯国防部10日发布通报,否认计划打击波兰境内目标,并表示准备与波方进行磋商。 当地时间2025年9月11日,波兰华沙,波兰总统卡罗尔·纳夫罗茨基召集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在总统府举行会议事件发生后,相关各方态度出现温差。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11日表示,所谓俄罗斯无人机出现在波兰领空事件可能缘于“失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天则在社交媒体发文说,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非偶然”。北约官员说目前尚未确定俄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是有意为之,欧盟及一些欧洲国家发声谴责。《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规定,当任一缔约国认为其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受到威胁时,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应对。目前欧洲多国已宣布将为波兰提供帮助。此次无人机事件也暴露了波兰的军事弱点,尽管该国近年来已不断扩军。波兰总理图斯克9日宣布,因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本月12日起在白俄罗斯举行联合军演,波兰将从12日零时起完全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地区。波兰内政部长凯尔温斯基随后表示,这不是一项临时措施。俄方呼吁波方重新考虑这一决定。欧洲寻求团结特朗普10日做出了模糊的初步回应,“俄罗斯无人机飞入波兰领空是怎么回事?开始了!” 11日,他表示,无人机事件“可能是失误”,“无论如何,我对整个情况都不满意,希望它会结束。”美国驻北约大使惠特克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称,美国和其北约盟国“站在一起,并将保卫北约的每一寸领土”。波兰是美欧对乌克兰提供军援的主要后勤枢纽之一。新华社援引一些美国分析人士的观点报道称,俄罗斯此举意在试探波兰防空系统,评估北约的反应速度和效率,考验美国对其北约盟友的承诺。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格里戈里·卡拉辛10日在莫斯科接受俄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波兰所说的无人机事件需要调查,目前还不能断言是俄罗斯的无人机。知情人士透露,北约正在准备政治和军事两种应对措施。北约秘书长吕特和成员国领导人已经做出了政治反应,即表达对俄罗斯的不满。军事反应将由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格林克维奇协调。他11日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这是有意还是无意行为。 图为北约秘书长吕特(资料图)“他的指挥部正在评估情况,可能的话需要哪些物资。北约是个防御性联盟,任何反应都将侧重于加强其威慑态势。”知情人士说。欧洲的态度更强硬,多国宣布将为波兰提供帮助。德国将扩大在波兰空域的空中巡逻和警戒范围、法国将派战斗机协助波兰保护领空。波兰防长布瓦什恰克表示,荷兰正向该国派遣300名士兵,加快承诺部署“爱国者”反导系统;捷克可能会派出3架直升机和100名士兵。西班牙和荷兰外交部11日表示,已分别召见俄罗斯驻马德里临时代办、俄罗斯驻荷兰大使,就此事提出正式抗议。欧盟、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分别表示谴责。但欧洲仍面临美国防务政策转变的影响。目前特朗普政府正在审查驻外美军,预计将从欧洲撤出数千人,这些人要么被送往亚洲,要么返回美国。一些和俄罗斯接壤的国家,包括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大幅增加军费开支,部分原因是希望说服特朗普不要从当地撤军。有不具名的欧洲高级官员透露,特朗普上周和欧洲领导人通话时,拒绝讨论美国战后向乌克兰派兵,因此现在欧洲应该专注于向乌克兰提供所需要的武器。《外交事务》10日刊文称,欧洲的困境在于如何把安抚乌克兰的决心化为现实。为此,欧洲领导人需要用北约的资源支持和确保乌军军力。欧洲领导人还要接受现实,即涉及到对乌的切实安全保障时,他们将依靠自己,美国的贡献将是微乎其微的。波兰暴露军事弱点波兰是北约国防开支占GDP比例最高的国家,预计今年达到4.7%,为350亿美元,是2014年国防支出的3倍。自2014年以来,波兰一直寻求扩军。2014年至2025年间,波兰的武装部队人员规模增加超过一倍,从10万人增加到21.6万人,是北约第三大军队,仅次于美国和土耳其。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波兰通过了名为《保卫祖国法》的国防法案,计划把军队扩大至30万人,包括男性和女性。2025年3月,总理图斯克公布了一项计划,“要求波兰每位成年男性参与大规模军事训练”,旨在“为波兰建立一支50万人的军队,包含预备役军人”。波兰还计划至2030年运行1100辆坦克,多于英、法、德、意四国的总和。其中包括本国PT-91主战坦克、德国“豹”式坦克、美国的“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韩国K2主战坦克。但无人机事件暴露了其长期以来的军事弱点。罗兹大学安全专家兼教授祖尔达(Robert Czulda)对《基辅独立报》分析称,这包括无人机和反无人机能力、征兵缓慢等。目前,波兰只部署了一种反无人机系统,即本国的SKYctrl。波兰军方消息称,这一系统经常出现故障,无法检测到来袭的无人机。扩军方面,波兰2023年约有16000名新兵参军,到2024年年中仅有1万人。波兰为此寻求盟友的部署。总统纳夫罗茨基10日与特朗普通话,并发文称“这证实了盟国的团结”。一名波兰官员在通话前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表示,纳夫罗茨基和特朗普会将讨论如何更快更多地部署美国武器。波兰可能特别要求美国提供“爱国者”反导系统。美军曾在波乌边境的热舒夫部署这一武器但此后被撤出,目前由德国接手。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称,无人机事件还暂时团结了波兰破碎的政坛。保守派的纳夫罗茨基8月就任以来一直和中间派的图斯克出现分歧,包括9月3日与特朗普会面。当时,特朗普向纳夫罗茨基承诺将继续支持波兰。纳夫罗茨基透露,无人机事件发生后,他在军事总部和图斯克会面,两人都听取了情况简报,讨论了援引《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的问题。几小时后,图斯克发出了类似信号,称他领导的政府和总统办公室之间“充分合作”。“在这种时刻,所有行政机构都必须像一个拳头一样,发挥作用,这点至关重要,我坚信这一点。”图斯克补充说。
-
俄罗斯无人机飞入波兰 美国务卿:不可接受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9月13日,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表示,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事件“不可接受、危险”,但目前尚不清楚这是有意为之,还是误入。 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鲁比奥强调,“无人机确实是被有意发射的,但问题在于是否特意针对波兰。”他指出,若证据显示无人机确系冲着波兰而来,那将是“高度升级的举动”。美国总统特朗普11日说,俄罗斯无人机飞入波兰“可能是个失误”,他对事态发展感到沮丧。特朗普当天在白宫答记者问时说,不管是否误入,他对事态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感到不快,希望事件趋于平息。当地时间9日夜间,大量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波兰军方紧急处置并击落部分无人机。波兰政府称无人机来自俄罗斯,俄方表示目前还不能作此断言,欧洲多国强烈谴责俄罗斯。特朗普此番表态同欧洲领导人立场形成强烈反差。波兰是美欧对乌克兰提供军援的主要后勤枢纽之一。美国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此举意在试探波兰防空系统,评估北约反应速度和效率,考验美国对其北约盟友的承诺。《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规定,当任一缔约国认为其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受到威胁时,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应对。另据新华社,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12日在安理会审议波兰领空无人机事件时发言,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克制,避免发生误解误判。 耿爽讲话画面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耿爽说,中方一贯主张各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处理国际关系。中方注意到波兰、俄罗斯、白俄罗斯等有关各方近日围绕无人机事件的表态和反应,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克制,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争端,避免发生误解误判,防止事态扩大升级。在当前形势下,任何误解误判都将加剧信任赤字,任何对抗言论都可能刺激局势升级,任何军事摩擦都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动荡。他说,此次无人机事件是乌克兰危机的外溢结果。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善意而不是敌视,是相向而行而不是军事对抗,是局势缓和而不是紧张升级。中方呼吁各方遵守“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三原则,尽快推动局势降温;呼吁当事方展现政治意愿,保持和谈势头,持续积累共识,争取早日达成和平协议;呼吁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为此营造积极氛围,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必要帮助。耿爽说,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客观公正、一以贯之,那就是劝和促谈、政治解决。中方一直为和平奔走、为促谈努力。中方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危机早日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12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审议波兰领空无人机事件时说,俄罗斯无意打击波兰境内目标,俄方愿就该事件与波方沟通。“没有波兰领土上的目标被标记。”涅边贾说,“这次事件中使用的无人机最大航程不超过700公里,物理上不可能到达波兰领土。”涅边贾表示,俄方愿意就该事件与波方沟通,前提是“波方真正有意缓解紧张局势,而非让紧张局势进一步发酵”。相关新闻波兰,动一下试试?9月10日晚,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新一轮空袭,但这次行动中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情况。在攻向乌克兰目标的过程中,有二十多架俄罗斯军用无人机从乌克兰空域突然转向,飞入了波兰境内。作为回应,波兰军方进行了开火拦截,并暂时关闭了本国空域。闯入的无人机数量不多,但波兰方面的反应十分激烈。当晚至次日凌晨,波兰方面记录到多起不明飞行物入侵领空事件。为此,波兰出动了空军战机,还请求北约盟友提供支援。但只有少数俄罗斯无人机被击落,一架俄制“格伯”(Gebera)无人机甚至进入波兰境内超过300公里,最后在波兰中部罗兹省的一片田野中坠落。种种迹象表明,这架无人机很可能是因为燃料耗尽才坠落的。到底发生了什么?9月9日晚,波兰政府发现乌克兰遭到大规模无人机与导弹袭击,其中一些无人机转向飞往波兰。当晚22时06分,波兰军队进入全面警戒状态。约23时30分,波兰首次监测到不明飞行物侵入领空,最后一次记录发生在次日清晨6时30分,波兰官方一共报告19起无人机入境事件。 波兰击落无人机后,残骸损坏了一处民居 波兰媒体事件发生后,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连夜召集波兰行动指挥部紧急会议并初步得出若干结论,将当晚事件定性为“戏剧性挑衅事件”。波兰总理图斯克呼吁国会应“保持团结”,强调自己尽管与总统存在立场差异,但在这件事上立场一致。对此,图斯克表示:“目前虽不能断言我们已处于战争状态,但毫无疑问,此次挑衅超出了以往界限,从波兰的角度看,危险程度显著上升。”主张西方应共同对抗“东方威胁”,并强调已厌倦停留在纸面上的联盟合作。与此同时,波兰政界纷纷呼吁扩大本国无人机生产规模。联邦议员斯拉沃米尔·门岑等人对波兰仅签署了一份多年期、规模仅一万架的生产合同表示不满,号召波兰的无人机产量要与俄乌的百万规模相看齐。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在全国讲话中表示:“这次会议将汇聚各政党、议会两院议长及国家高层领导人,我们不仅要复盘已经发生的事情,还要商讨未来防范类似事件的措施。在整个事件中,我也持续与盟国领导人及北约秘书长吕特保持沟通。这既是北大西洋公约历史中、也是现代波兰前所未有的时刻。此次无人机袭击确属独特,我们必须全面把握其可能带来的所有后果。”北约的“文字游戏”西方舆论称9月10日晚发生的无人机袭击事件,是俄罗斯首次针对北约国家的军事行动,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俄罗斯无人机第一次进入北约国家的领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波兰一直是俄罗斯军用无人机的监视目标。这些俄罗斯无人机不仅会飞越波兰领空,有些甚至会在波兰境内发生爆炸。尤其是在最近几个月,俄军加强对乌克兰的空袭,这类越境行为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俄罗斯无人机首次越过北约边界是在2022年3月。一架苏联时期的“雨燕”(Tu-141 Strizh)无人机在未被拦截的情况下,穿越了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的领空,最后坠毁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的一个居民区。幸运的是,这次事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有约40辆汽车受损。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正式启动“西部—2025”联合战略演习很难准确统计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到底有多少架俄制“沙赫德”无人机(Shahed)曾坠入波兰境内或飞越波兰领空。不过,已知的越境事件大多集中在2023至2024年间。当时,俄军正在频繁攻击位于多瑙河沿岸、靠近罗马尼亚边界的乌克兰港口。也正因为如此,罗马尼亚、波兰和摩尔多瓦等相关国家实际上早就向北约通报过俄罗斯无人机越境的情况。每当这类事件发生,北约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是强调这“不是故意的”,声称无人机“是被动偏离了航线”,因此不能算作是俄罗斯对波兰、罗马尼亚等国的“武装攻击”。但这些解释往往不能令人信服。有充分的迹象表明,俄罗斯在过去针对多瑙河沿岸的乌克兰港口的袭击,是俄方有意通过罗马尼亚领空进行的,因为罗马尼亚的防空能力极为有限。在这之前,无人机“误入”波兰领空可能还属于意外。北约可以解释为是由于无人机导航故障或受到电子干扰,导致失去了航向。但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即便按波兰官方的说法,本次事件也有19架俄罗斯无人机越过了波乌边界。这根本不是偶然,而是俄罗斯的有意举动。由于其中相当一部分无人机已在途中被乌克兰空军击落,因此针对波兰的无人机数量实际上可能会更多。另一个不同以往的地方是波兰军方这次对事件作出了强硬的回应。以往在乌克兰西部地区遭遇俄罗斯袭击时,波兰空军虽然经常派出战机监视,但往往只在空中盘旋、不会采取实际行动,甚至波兰空军漏掉越境的俄罗斯飞行单位也是经常的事。而这一次,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波兰战机不仅首次升空,还直接收到了波兰军方的开火指令,并成功击落若干架无人机。作战期间及事后,波兰一度关闭领空,华沙等四个主要机场的运营也受到严重影响。在俄罗斯无人机真正进入北约国家领空后,北约却声称俄罗斯的行为“并非直接攻击”,表示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俄罗斯对波兰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军事行动”。在北约的这番表态之前,波兰政府已通过军队总参谋部发表官方声明,将此事明确称为“侵略行为”。这个词不是随便用的,而是有目的的定性,是波兰将俄罗斯的行为官方定义为“侵略”。波兰的这个举动,是明确要求北约启动集体防御机制。但北约认为,俄罗斯的行为不足以触发集体防御机制。北约给出的解释是:北约“不缺乏”与俄罗斯对抗的政治意愿,但波兰所遭遇的无人机袭击还没有达到触发北约集体防御条款的法律门槛。根据北约第五条规定,所有成员国有义务在任意盟国遭受“武装攻击”时采取行动,包括使用武力。这个条款有两个前提:一是受攻击国必须正式请求援助,二是所有成员国都承认确实发生了构成“武装攻击”的行为。这里北约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不是任何国家之间使用武力的行为都构成“武装攻击”。国际法规定,只有“最严重的武力使用形式”才被视为武装攻击,并强调必须将此类行为与“严重性较低的武力形式”区分开来。也就是说,不是所有针对北约国家的军事行为都能定义成法律意义上的“武装攻击”。例如,北约成员国土耳其曾在2015年和2020年遭受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袭击,但当时土耳其没能说服北约启动集体防御机制,而是仅仅举行了成员国之间的安全磋商。那么,俄罗斯的行为需满足什么条件才会构成对北约的“武装攻击”?北约定义的“武装攻击”是“经俄罗斯领导层明确批准、针对波兰境内特定高价值目标发起的有意且系统性的打击。”这个“定义”,咬文嚼字的意思很明显。北约官方的意思是,以往多次发生的俄罗斯无人机或导弹“意外”越境,虽然构成对波兰、罗马尼亚等国领空的“冒犯行为”,但并不属于法律和文字意义上的“武装攻击”。所以,即便俄罗斯无人机“有意”针对波兰的事实摆在这里,北约也可以用俄罗斯无人机在波兰各地散乱坠落(没有成体系地攻击某个目标)、没有造成特定军事或民用设施损失、无人机没有装载爆炸物等理由,来狡辩说这不是“武装攻击”。更进一步说,即便无人机击中了波兰境内的某个具体目标,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这种行为是故意的,北约就仍然有理由说这不是“武装攻击”。比方说,即使波兰的某个政府建筑真的被成批的无人机袭击,北约也完全可以用“误击”、“建筑被击中属于技术失误,不代表俄罗斯对波兰宣战”等理由继续搪塞过去。在北约的话语体系下,任何事情都可以被解构为“意外”,而北约的“集体防御”则需要满足诸多先决条件,显得可望而不可及。在北约明确将俄罗斯无人机的越境行为定义为“意外”,并从法律和文字意义上找补、明显不打算替波兰找回颜面的情况下,波兰应该考虑的是怎么与俄罗斯进行自主的外交交涉,指望北约的外交、军事保护是不现实的,但这是后话。俄罗斯的意图是什么?北约咬文嚼字、抠字眼想要逃避责任的伎俩不难看穿,但俄罗斯发起这次事件的意图就稍微有些难以捉摸,我们只能从俄罗斯的行为中去推测。可以基本确定的是,俄罗斯发起这次事件是有计划的,且头脑清醒,不是冲动决策。俄罗斯的目标并不在于与北约直接冲突,而是一种试探,想要“测试”北约防御系统中的漏洞和其设定的“红线”是否有效,试探的程度则严格把控在经过精确计算的范围内,正是因为这样,这批进入波兰的无人机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飞入波兰的“格伯”无人机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携带爆炸物。而且俄罗斯已经事先预料到了北约没有胆量认定这是“武装攻击”,从而启动集体防御机制。这本质上是俄罗斯在与西方对抗中故意提高风险、试探底线的举动。那么,为什么俄罗斯选择在这时行动?俄罗斯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是否是为了向特朗普施压?俄罗斯最近在外交战线取得了良好成果,这是否给了俄罗斯进行试探的勇气?这些问题目前仍只能停留在假设层面,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无人机袭击事件确实有利于一些战略目标的实现。俄罗斯发动这次事件的意图,一是分化西方阵营,削弱北约成员国之间的互信。俄罗斯对北约成员国、美国的亲密盟友波兰,发动一场明显是有计划的袭击,而北约却无法做出实质性的反击,“北约无能”的叙事就会被钉死,从而加剧北约成员国对北约中枢的不信任感,促成内部分裂。第二,这次袭击也暴露出了北约防空系统的漏洞。即便有荷兰空军、意大利空军的支援,波兰空军拦截俄无人机的战果仍然不太理想。固然,这可以解释为无人机没有针对防护严密的战略目标、飞行轨迹比较散乱,也能解释为波兰军队缺乏实战经验。然而,这种解释更像是一种“开脱”,它们不仅不能驳斥北约能力不足的论调,反而可能强化这种说法。这次事件后,不仅波兰,整个北约都可能面临再次“脑死亡”的窘境。如果北约继续逃避强硬回应、充当鸵鸟,那这对北约而言将是一次战略失败,而对俄罗斯来说则是一次“重大胜利”。因为北约的“绥靖”会向俄罗斯表明,渐进式升级的策略行之有效,俄罗斯就会更大胆地在俄乌战场上放开手脚去进攻,甚至尝试使用一些此前顾忌使用的武器和进攻手段。总结这个事件,还是要放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去看待。如今的俄乌冲突,正朝着“大规模无人机战争”的方向发展,所以俄罗斯最先试探的是北约对无人机袭击的敏感程度。在试探出北约的底线后,即使不爆发直接战争,俄罗斯也能开始利用无人机游刃有余地消耗北约的资源。因此北约越是咬文嚼字地试图找补“这不是攻击”,就越无力维持“保护盟友”的叙事。为了“保卫盟友”,从理性角度来看,北约似乎必须、也应该作出强硬的回应。如果北约在此次事件后采取强硬措施,它还有机会展示自身的实力并吓阻俄罗斯的“冒险举动”。否则,俄罗斯方面一定会再次进行更大规模的试探。因为俄罗斯的目的就是削弱北约“军事实力强大,能够保护盟友”的叙事,试探北约对“盟友国家”(包括乌克兰)的保护究竟有多少斤两。但目前看来,北约好像决心要当鸵鸟当到底。如此一来,北约的“集体防御”承诺恐怕就只能继续在文字游戏里落实了。波兰是北约“找补式防御”第一个摆上台面的代价。而对满心期盼北约撑腰的乌克兰来说,这份连强硬回应都没有的“集体防御”就更起不到作用了。毕竟连成员国的安全都只能靠咬文嚼字去敷衍,还不是北约成员国的乌克兰又能指望什么实质保护?
-
金与正:美日韩在朝鲜周边大秀肌肉选错了地方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13日发表谈话。谈话称,过几天,核作战兵棋推演“钉锤”和多域联合军演“自由之刃”在美国及其仆从盟国参与下,将在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地区同时进行。朝方已提醒过,美韩炮制的“关于朝鲜半岛核威慑核作战指南”是危险的“构想”。 金与正讲话画面谈话表示,如果这是现执政者充分研究前任者出台的这种危险的“构想”后,对此表示同感并加以实施的,朝方会认为此举分明是反朝对抗姿态的毫不掩饰的“表现”、对抗政策的“继承”。提醒一句,美日韩以冒险的实际行动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周边大秀肌肉选错了地方,必将给自己带来不好的结果。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朴正天当天发表谈话称,美日韩在朝鲜半岛地区进行不计后果的军事妄动是对朝鲜安全利益的严重挑战,也是破坏地区稳定、加剧军事紧张的主要原因。朴正天强调,若敌对势力继续大秀肌肉,朝鲜也会更加明显地、高强度地采取与之相应的反制行动。朝鲜的武装力量负有遏制战争、维护主权的重大使命。鉴于敌对国家针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一切不当行动逐步扩大的当前状况,朝方将做出极其负责任的抉择。延伸阅读金正恩“多边首秀”,女儿两度亮相据朝中社9月5日报道,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9月4日夜间结束访华行程,从北京乘坐专列回国,于5日下午回到平壤。此前,金正恩为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9月1日乘专列启程,2日凌晨进入中国境内。这是他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后,第五次访问中国,也是时隔六年首次访华。统计显示,金正恩本次访华行程前后共持续五天四夜,时长创下历史纪录。此前,金正恩曾两次乘专列访华,时长均为四天三夜;另外两次乘坐专机,时间稍短。更为外界关注的是,金正恩此前历次公开出访,均为参加双边活动,此番是他首次出席大型多边外交活动。在这之前,金正恩唯一一次公开的“多边”经历,是2019年6月30日,他和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时任韩国总统文在寅,在板门店非军事区韩方一侧举行过约一小时的三方会晤。而这一次,除了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进行了两小时以上的会晤外,金正恩还和白俄罗斯、越南、马来西亚、缅甸等国领导人交流接触。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亦“迂回”向金正恩带话,并将自己能和金正恩握手寒暄、得到“一句话回应”,称为此次访华的一大“成果”。 金正恩9月4日夜间结束访华行程,从北京乘坐专列于5日下午回到平壤阵容金正恩此番访华,朝中社、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朝鲜中央电视台等官方媒体,从9月2日开始每日跟进报道领导人在华活动情况。根据朝鲜媒体发布的影像材料,朝鲜劳动党中央分管组织工作的书记赵甬元、分管经济工作的书记金德勋,以及外务相崔善姬,均随同金正恩访问中国。9月2日,他们在金正恩专列抵达北京后,紧随金正恩及其女儿下车。9月4日夜金正恩离开北京时,赵甬元、崔善姬又站在金正恩身后,一同向送行的中方人员挥手致意。近年来,赵甬元和崔善姬同时出现,几乎是金正恩进行重要外事活动和出访时的“标配”。朝方此番发布的影像还显示,赵甬元与崔善姬出席了金正恩在北京的重要双边会晤活动。在一些会谈现场,崔善姬紧挨着金正恩就座。作为朝鲜历史上第一位女外相,崔善姬是极少数拥有丰富多边外交经验的朝鲜高级官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一年前的2024年9月,崔善姬在访问俄罗斯之际,特别前往圣彼得堡出席欧亚妇女论坛,并在论坛活动中用英文做了公开演讲。这当时就被国际舆论视为朝鲜“走向多边外交”的积极表现。2024年从内阁总理调任劳动党中央书记的金德勋,此番随同金正恩出访,则透露出金正恩此行的主题之一。金正恩此前四次访华,都有经济社会活动行程。2018年3月,他在首次访华时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关村,还试用了VR眼镜。此后,他还在访华时参观过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到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亦庄分厂考察了中药加工生产线。这一次,金正恩在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时,详细讨论了双方的“前瞻性合作计划”。除外交、国防事务高级官员外,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生态部长亚历山大·科兹洛夫也参加了大范围会谈。科兹洛夫是俄朝政府间合作俄方牵头人,去年在金正恩访俄时全程陪同。根据他此前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透露的信息,他主管的俄朝合作事务涉及农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额外粮食供应”等。而此前科兹洛夫访问朝鲜时,朝方就是由金德勋出面会谈。除了赵甬元、崔善姬与金德勋,据塔斯社记者报道,金正恩的妹妹、劳动党中央副部长金与正,也出席了金正恩和普京的会谈。俄罗斯记者还拍摄到了金与正9月3日晚出席多边活动的画面。引起外界注意的还有金正恩的女儿。2022年,金正恩的女儿开始随同父亲出现在公开活动中。但直到金正恩本次访华之前,他的女儿不曾在其公开出访时出现。9月2日,朝中社在发布金正恩专列抵达北京的报道时,发布了一张金正恩女儿紧随父亲来到站台上的照片。但在此之后,各国媒体记者没有在公开活动中捕捉到金正恩女儿的身影。直到9月5日,当朝中社发布金正恩回到平壤的消息时,金正恩的女儿又出现在照片中。画面显示,赵甬元、崔善姬、金德勋等人坐在专列会议室的长桌两侧,金正恩和女儿则在一张大桌子后面,一同向窗外看去。 9月3日,金正恩在北京与普京举行会见“积极外交”金正恩此番出访,最重要的多边行程,是于9月3日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金正恩在登上天安门城楼后,和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中国老战士们握手,“致以热烈祝贺”。纪念大会结束后,金正恩还参加了纪念招待会。据塔斯社报道,在纪念大会正式开始前,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和金正恩进行了交谈。白俄罗斯媒体发布了两人愉快交流的照片,并称金正恩邀请卢卡申科“在任何方便的时候”访问朝鲜。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则在个人社交媒体上透露,他在参加纪念大会时与金正恩“偶然相遇,握手问好”。媒体报道还显示,金正恩与越南国家主席梁强、缅甸代总统敏昂莱也进行了友好交流。越南是朝鲜的重要伙伴,也是金正恩6年前曾经出访的地方。此番启程访华之际,金正恩还向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致贺电,祝贺越南国庆80周年。9月3日,金正恩和普京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进行了长约两个半小时的会晤,其中一个半小时为双方高级官员参加的大范围会谈,另一个小时则是两位领导人的单独会谈和茶叙。俄罗斯媒体拍摄的画面显示,两人在会谈之后热烈拥抱告别。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普京再次邀请金正恩访问俄罗斯,金正恩给出了积极回应,但双方尚未确认具体时间。分析认为,自2024年朝鲜重启对外接触以来,金正恩多次指出,朝鲜既要“以强对强”回应美日韩的最大施压政策,同时也要推动新的“积极外交”战略,以期“谱写与强国地位完美匹配的共和国外交史”。一年多以来,朝鲜已派出高级官员出访亚、欧、非、拉美10多个国家,既恢复和主要伙伴国家和主要国际机构的来往,重启和欧洲国家的有限接触,也广泛结交“全球南方”的新朋友。在此背景下,金正恩进行多边外交“首秀”,和多国领导人密集交流,被视为朝鲜践行“积极外交”战略的最新一步。“迂回传话”在所有短暂的握手寒暄中,更受关注的还是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向金正恩“打招呼”。据禹元植回国后向媒体披露的详细信息,9月3日,纪念大会正式开始前,他在天安门城楼附近的等候区见到了金正恩,两人握手致意。禹元植意在提醒金正恩2018年两人在平壤喝酒碰杯的往事,说:“好久不见,七年了,很高兴见到你。”金正恩回应道:“是的,很高兴见到你。” 图为禹元植和金正恩这次寒暄,是否代表着韩国总统李在明的“重启接触”战略迈出第一步,各方看法不一。不过,据禹元植回到韩国后对韩国记者透露的说法,他其实有“迂回”向金正恩传递韩方的信息。禹元植称,在他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时,普京询问了禹元植对朝韩关系的看法,禹元植在简单介绍后表示“希望普京总统也能关心朝鲜半岛的和平”。普京随即询问,禹元植是否有什么话“希望我告诉他(金正恩)”。禹元植强调,韩国已经更换了新政府,“开启朝鲜半岛和平共处的时代,非常重要”。他还具体提出,文化交流可以作为营造半岛和平氛围的第一步。2026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将在韩国釜山举行。这是韩国首次举办该会议,全球与会者将超过3000人。禹元植对普京说,考虑到朝鲜金刚山刚刚在今年7月被列为世界遗产,他希望明年到韩国参会的世界遗产大会代表们能有机会游览金刚山。紧接着,禹元植又提到了朝鲜刚刚建成开放、目前境外只有俄罗斯游客到访过的元山葛麻海岸度假区:“我也想经由金刚山前往元山和葛麻,请您稍微介绍一下。”禹元植称,普京回答“明白了”。分析认为,在韩国新政府多次对朝鲜释放“善意”未得到积极回应的情况下,李在明政府无意真正解决朝鲜方面一再强调的韩美军演问题,而是希望通过“低垂的果实”迅速实现半岛局势降级,从而体现自己的统一政策成绩。在此背景下,禹元植从朝鲜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和联合国机构恢复交往的角度出发,试图提出一个朝韩双方都能接受的“象征性一步”。不过,截至9月5日,俄罗斯和朝鲜方面均未证实禹元植所说的情况,也没有提及普京在和金正恩会谈时是否提及了韩方的信息。
-
德国扩军"备战":未来十年现役军人岗位数量将接近翻倍 文 观察者网 柳白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德国屡屡传出扩军信号。据“政客新闻网”9月12日报道,该媒体获得的一份机密备忘录显示,德国军方正迫切要求到2029年及以后大幅扩充军队规模,未来十年内,现役军人岗位数量将接近翻倍,国土防御部队数量将增至原来的三倍多,以期成为欧洲主力军队。 在这份备忘录中,德国陆军总司令阿方斯·迈斯警告称,按照北约2035年新规划目标的要求,德国目前的兵力水平远远不足。 迈斯中将提出了一项全面的扩军计划:未来十年内,现役军人岗位数量将接近翻倍,国土防御部队数量将增至原来的三倍多。这份本月早些时候提交给国防部和联邦国防军总监察长的文件认为,只有规模大幅扩大的军队,才能让德国具备威慑对手的可信度,并能与盟友一同应对高强度战争。 据德国国防部称,截至7月21日,德国约有18.31万名现役军人,比去年同期增加约2000人。 这份军方备忘录提出,目前德军现役军人为6.2万人,非现役军人为3.7万人。到2029年,德军需拥有约9万个现役岗位和6.4万个非现役岗位。德国陆军预计到2035年及以后,还需额外增加4.5万个现役岗位和1.5万个非现役岗位。 2025年8月28日,德国总理默茨视察海军。 视觉中国 此次扩军的核心重点之一是德国国土防御司令部。根据“德国组织计划”,到2029年,该司令部的兵力规模将增至约13.8万人,其中至少包括9500名新增现役军人。这将使国土防御部队成为未来德国陆军中规模最大的单一组成部分。 此次扩军与北约新的兵力规划目标直接相关。今年6月在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上,成员国达成共识,要求各国为应对与俄罗斯及其他对手的大规模、高科技冲突做好准备。 波兰等其他北约国家也在迅速扩充军队规模。 迈斯指出,德军需要适应“反介入/区域拒止领域”,整合无人系统和机器人系统,并维持充足的人员与装备储备。 他警告称,德国目前的军队架构远不足以满足需求。要实现这些目标,不仅需要增加兵力,还需重组训练体系、建立新的征兵模式,并获得持续的政治支持。 目前,联邦国防军正准备向立陶宛部署4000名士兵,其现有兵力规模已显现出紧张迹象。作为北约的一项核心承诺,驻立陶宛的新永久旅仍在组建过程中,且面临人员和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 要实现备忘录中规划的兵力规模,德国仍需要投入大量的政治资源和资金。 迈斯在备忘录的附函中写道:“(扩军)规模极为庞大。”他强调,为跟上当前威胁环境的变化,陆军必须“尽快”落实这些兵力扩充计划。 路透社11日报道也提到了一份机密文件。文件显示,德国陆军将在6.2万名现役士兵的基础上,再扩充10万人。迈斯称,德国陆军必须在2029年前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他还强调,德国已开始履行作为北约一员的防务承诺,包括在立陶宛驻扎一个约5000人的旅、在波罗的海部署海军巡逻队,以及增加1万名士兵强化本土防御。 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28日向议会通报了政府打造“欧洲最强军队”的计划。 路透社说,德国此举旨在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在欧洲防务中承担更多责任,大规模军购是德国强军计划的一部分。彭博社报道,德国军备订单将主要流向欧洲本土厂商。德国总理默茨正推动将军费开支优先用于欧洲厂商,以增强欧洲在防务领域的独立性。 “政客新闻网”称,德国陆军提出这一扩军要求之际,全球政治环境日趋复杂。、默茨已承诺,将联邦国防军打造为“欧洲最强常规军队”,并为欧洲大陆的防务承担更多责任。 德国正计划进行冷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安全政策转向。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时任总理朔尔茨在国会提出“时代转折”(Zeitenwende)政策,设立1000亿欧元特别国防基金。 如今,德国年常规国防预算约为900亿欧元,占GDP约2.1%。若提高到5%,未来每年预算将超过1600亿欧元,规模巨大,资金来源尚未完全明确。 今年6月,德国政府内阁批准了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和2026年财政预算框架。根据2025年草案,到2029年,德国国防开支将占GDP的3.5%。其中,2025年德国的国防开支大约为950亿欧元,到2029年国防开支将达到1620亿欧元。 在德国国内,对于扩军计划的质疑不在少数。 征兵问题一直是德国军方的长期难题。尽管国防预算创下历史新高,但联邦国防军仍难以吸引和留住新兵,近四分之一的新兵在服役头六个月内就选择退役。 德国政府已在推进一项立法,要求所有18岁男性登记服兵役,不过入伍仍属自愿。然而,若未能达成特定征兵目标,义务兵役制可能会恢复。该法案最终版本预计将于12月中旬在德国联邦议院进行投票。 来源|观察者网 延伸阅读 德国总理誓言要减少对华依赖:我们容易被中国勒索欧洲一众领导人在行动上“倚美靠中”,但言语上却怼天怼地。 当地时间9月8日,德国总理默茨在柏林的一场活动上,誓言要在关键材料上减少对华依赖,并声称中方已准备好“利用”德国的弱点——贸易漏洞。 默茨还警告说,跨大西洋联盟关系已经改变,欧洲人必须制定独立于美国的路线,“不要虚假怀旧”。 默茨8日在柏林一场活动上发表讲话 视频截图 据彭博社报道,默茨是在德国外交官会议上做出的上述表述。 谈及对华关系时,默茨透露,他计划在未来几周内以总理身份首次访问中国。 同时,默茨继续炒作所谓“减少对华依赖”。他誓要将减少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作为德国的优先事项,并宣称,中方已准备好“利用德国的贸易漏洞”,对华“依赖关系使我们容易受到勒索”。 默茨继续称:“对于我们的对华政策,这意味着我们尽可能寻求合作——在气候政策问题、全球危机和许多其他挑战上。但同时,我们认识到系统性竞争正在加剧。因此,为了我们的安全和竞争力,为了战略主权的利益,必须优先考虑使我们的原材料和贸易供应链多样化。” 他表示,欧盟计划与其他经济体签订更多贸易协议。“我们需要更多、更密切的伙伴关系,尤其是与印度、印尼、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的伙伴关系,同样包括在G20之外的拉美、非洲和亚洲国家。” 在同场活动上,默茨还对跨大西洋联盟关系发出警告。他指出,美欧关系已不复从前,欧洲必须准备好独立于美国制定自己的路线。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与美国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默茨称,“美国正在重新评估其利益。因此,我们欧洲人也必须调整我们的利益,不要虚假的怀旧。” 默茨表示:“美国仍然是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已准备好密切协调与合作。但越来越明显的是,这种伙伴关系将不那么不言而喻。这将更加以问题和利益为导向。” 他进一步称,未来与美国的关系将取决于“我们作为欧洲人的力量”,并补充说,为了培养这种力量,欧洲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联盟。他强调:“我们必须比迄今为止更加积极主动地在世界各地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扩大和加强现有伙伴关系。” 对此,美国政客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 EU)指出,近几个月来,默茨一直试图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建立密切关系,赞扬特朗普为谈判乌克兰和平协议所做的努力,并称美国人是安全和北约问题上“不可或缺”的伙伴。但在此次讲话中,他试图在与特朗普政府的态度上保持谨慎。 报道认为,默茨最新言论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在对特朗普公开赞扬的背后,欧洲领导人正在悄悄地做准备,他们内心认为跨大西洋联盟不再是欧洲大陆国防和经济基石的未来。 今年6月,默茨访美,赠送特朗普祖父的德国出生证明 白宫网站 彭博社称,近年来,对镍、钴、石墨和稀土等关键原材料的需求强劲增长,确保供应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这些材料对电动汽车、电池存储、可再生能源和电网及军事装备等能源技术至关重要。 在过去30年里,中国在稀土开采和提炼方面始终具有主导力。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的超60%,但其对加工阶段的控制却占全球产量的92%,在全球稀土加工领域几乎拥有垄断性的控制权。美国地质调查局称,2020年至2023年,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来自中国。 中国在全球稀土磁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金融时报》制图 中方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后,美西方深感被“卡脖子”,纷纷砸钱发展“非中国”供应链。 但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刊文指出,西方努力建立竞争性供应链并打破中方主导地位,将面临成本和规模方面的挑战。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得益于数十年的国家规划和战略收购,中国已成为稀土价值链每个阶段的最低成本生产者,而多数西方公司的信条一直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最低成本”。 今年6月,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指出,中国一贯秉持负责任、非歧视的态度,充分考虑各国民用合理需求与关切,依法依规审查出口许可申请。考虑到稀土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中方依据本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采取相关举措,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不针对特定国家。中方愿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继续加强出口管制领域对话合作,维护世贸组织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经济秩序稳定。
-
波兰总理:俄白军演使波兰处"二战以来最接近冲突"境地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正式启动“西部—2025”联合战略演习据环球网报道,当地时间9月12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正式启动“西部—2025”联合战略演习。两国数千名官兵参加,将持续至9月16日,旨在加强两军协同,检验其击退进攻、收复失地和保卫边境的能力。此次军演发生在本周早些时候波兰指责“俄罗斯无人机进入领空”之后,加剧北约东翼部分国家对安全局势的担忧。不针对“任何第三国”“西部”联合军演始于1999年举行,是两国武装力量加强协调的关键活动。自2009年以来每四年举行一次。上次演习是在2021年。今年的演习主要在白俄罗斯举行。白俄罗斯西部与几个欧盟和北约成员国(波兰、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接壤,南部与乌克兰接壤。俄罗斯方面表示,本次演习是提前计划好的,不针对“任何第三国”,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侧重于防御与协同,第二阶段侧重于收复失地并击败敌军。白俄罗斯也强调,此次演习为防御性质,仅限于其东部地区。综合双方发布的消息,从地点看,本次演习涉及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靶场以及波罗的海和巴伦支海。其中,部分演练项目会在白俄罗斯与波兰和立陶宛接壤的格罗德诺地区展开。从规模看,据报道,本次军演约有8000名士兵参与,与“西部—2021”演习的20万名士兵相比大幅下降。从武器装备看,除重型装甲车、直升机、舰艇和无人机外,演习将展示俄罗斯新型核动力中程弹道导弹“奥列什尼克”,并进行核打击训练。俄罗斯此前承诺,将在白俄罗斯部署该导弹。有评论称,这次演习规模小于以往,将向西方发出“核信号”,但并不意味着会对北约任何成员国构成直接的军事威胁。新的不安情绪此次演习正值北约东翼紧张局势加剧之际。波兰本周指责俄罗斯故意向其领空发射无人机。为回应此事,波兰和北约紧急出动战斗机击落无人机。这是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北约首次向俄罗斯目标开火。在此背景下,北约东翼出现新的不安情绪。部分北约成员国对本次军演保持高度警惕。白俄罗斯已向“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其他56个成员国(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和9个在明斯克设有武官的北约国家发出观摩邀请。有评论称,此举遵循国际透明机制,旨在向国际社会展示军事实力,或有助于减少国际紧张与误解,并为外交谈判提供筹码,符合白俄罗斯以及俄罗斯的外交与战略利益。但波兰方面仍如临大敌。总理图斯克表示,“无人机入侵”事件后,俄白举行的“西部”演习,使波兰处于“二战以来最接近冲突”的境地。作为回应,波兰关闭了与白俄罗斯的陆地边境,禁止边境地区的航班通行,并启动代号为“铁卫者2025”的军事演习。据波兰国防部长称,此次演习约有3万名波兰及其他欧洲国家士兵参加,另有5000名士兵驻扎在白俄罗斯边境。立陶宛方面称,将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存在,但尚未关闭与白俄罗斯的陆地边界。与此同时,拉脱维亚9月2日开始举行“纳梅斯—2025”演习,参演士兵约1.2万人。德国在波罗的海地区牵头举行“四驾马车—2025”演习,参演士兵约8000人,来自欧美14个国家。总体而言,北约方面对俄白本次演习反应平静。其成员国似乎正用一系列军演与俄白展开“对话”。欧洲政策分析中心高级研究员兰斯·兰德鲁姆认为,“西部—2025”联合军演将使北约深入了解俄罗斯的能力和战略。(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原标题:《俄白军演邀欧美数十国观摩,波兰急关边境,直呼“二战以来最接近冲突”》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安峥
-
委内瑞拉部长:美公开承认谋杀11人 但没有一个是毒贩 文 观察者网 刘程辉 美国军方上周在加勒比海对一艘“与委内瑞拉毒贩有关的运毒船”实施打击,造成11人死亡。不过委内瑞拉内政、司法与和平部部长迪奥斯达多·卡韦略11日表示,美军打死的都不是臭名昭著的犯罪组织“阿拉瓜火车”的成员,也不是毒贩,而是平民, 据路透社报道,根据特朗普政府的说法,这艘船只当时正运输非法毒品,但即便面对美国国会要求解释的呼声,特朗普政府仍未提供更多细节。 “他们公开承认杀了11个人!”卡韦略在国家电视台上说,“我们在国内进行了调查,这些失踪人员的家属想要找回亲人,当我们在村镇里走访时,没有人是‘阿拉瓜火车’成员,没有人是毒贩。” 卡韦略补充说:“这是一起使用致命武力对一群公民实施的谋杀。”他质疑美国如何认定船上有毒品,以及为何不选择逮捕这些人。 卡韦略称,美国的袭击是因为委内瑞拉有丰富的资源,直言“美国的袭击是为了石油、天然气和黄金”。 他认为美方的指控是为其侵略行径寻找借口。卡韦略宣布,委内瑞拉将采取更强硬的回应措施。 特朗普9月2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美军对一艘涉嫌“与委内瑞拉贩毒集团有联系”的运毒船进行了致命军事打击,有11人在行动中死亡。 委内瑞拉政府在事件发生后曾表示,特朗普发布的打击视频是人工智能生成的。 白宫发言人安娜·凯利回应称:“这些是邪恶的‘阿拉瓜火车’毒品恐怖分子,企图把毒品运入我国并杀害美国人。” 五角大楼暂未回应置评请求。 特朗普发布的美军在加勒比海打击“运毒船”的画面 在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等核心幕僚策动下,特朗普政府在拉美方向动作频频,上月就打着“扫毒”的幌子,向委内瑞拉附近海域部署军事力量,紧张局势骤然升温。 9月5日,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已下令向波多黎各机场部署10架F-35战斗机,以打击拉美地区贩毒集团。美国“战区”网站也证实,10架F-35战斗机已奉命飞往波多黎各增援此次禁毒任务。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此前已宣布,在委内瑞拉与哥伦比亚接壤、毒品走私活动频繁的边境地区增派2.5万名士兵。 他11日早些时候表示,委内瑞拉将在全国284个“战斗前线”部署军队、警察和民兵。马杜罗指控美军企图推翻他的政府,但并未透露这次全国部署的具体兵力。 “如果有必要,我们已做好武装斗争的准备。”马杜罗在中央海岸的卡里比亚城通过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时说。他身边站着国防部长洛佩斯。 “从哥伦比亚边境到东部,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整个委内瑞拉海岸线都已有正规部队全面部署。”马杜罗补充道。 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与马杜罗关系尤为紧张。2017至2021年首个总统任期内,特朗普曾对马杜罗发起包括1500万美元悬赏在内的“极限施压”行动。 但今年1月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分析人士一度推测特朗普可能软化对马杜罗立场,以寻求对方协助实施大规模非法移民驱逐计划。此后特朗普派特使理查德·格雷内尔赴加拉加斯谈判,促成在押美国公民获释,近月来委方也同意接收美国遣返航班。 但特朗普政府坚称无意承认马杜罗政府。 下半年以来,双方关系再度激化。特朗普政府的多名官员几次公开宣称,芬太尼和毒品走私已对美国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美国必须采取行动。 鲁比奥7月底发声明声称马杜罗“窃取选举”、与贩毒集团勾结。他在8月7日又表示,将贩毒集团贴上恐怖组织的标签,美国就能够以“情报机构、国防部等其他美国力量来针对这些组织”,“我们必须开始将他们视为武装恐怖组织,而不仅仅是毒品交易组织”。 随后,美国司法部长帕姆·邦迪8月8日声称,马杜罗涉嫌通过犯罪组织向美国输送毒品,指控其领导一个名为“太阳卡特尔”的贩毒团伙,对其悬赏提高至5000万美元。 委方谴责美国再次尝试粗暴干涉委内政,扰乱其和平稳定。 委内瑞拉外交部长伊万·希尔通过社交媒体发声,炮轰美方举动是“有史以来最荒唐的烟雾弹”,目的是转移公众对美国杰弗里·爱泼斯坦丑闻的注意力。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8月8日被问及美方指控时表示,墨政府没有掌握任何证据表明马杜罗与墨西哥境内的锡那罗亚贩毒集团存在关联。 “就墨西哥方面而言,我们没有开展相关调查,”辛鲍姆表示,“正如我们常说的,如果他们掌握证据就拿出来。我们没有任何证据。” 半岛电视台早前分析认为,对马杜罗的指控服务于特朗普的另一政治目标:为其扩张行政权力提供合法性依据。 分析称,自1月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频繁动用包括1798年《敌对外侨法》在内的紧急措施推进大规模驱逐等政策。这位以强硬立场当选的总统始终将移民与犯罪混为一谈,但援引这项战时法律需满足“宣战状态”或遭遇“外国入侵”的法定条件。为此,特朗普政府便将委内瑞拉塑造为策划对美国“犯罪入侵”的元凶。 来源|观察者网 延伸阅读 美军七舰压境委内瑞拉还有核潜艇 一个细节耐人寻味据央视新闻援引美媒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以“打击拉美贩毒集团”为名,部署一支两栖中队前往委内瑞拉附近的加勒比海域。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这些舰艇共载有约4500名军人,其中包括2200名海军陆战队员。 美国海军向委内瑞拉海岸派兵 目前情报显示,美军派出的两栖中队包含7艘海面舰艇和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美国安全专家、曾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政府任职的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拉美问题专家埃文·埃利斯表示,这支部队的规模和兵力部署与表面上宣称的缉毒理由不太符合,他担心有可能演变成另一次“入侵巴拿马”事件。不过,埃利斯也表示,他不能确定特朗普是否完全“下定决心”要抓捕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 美国海军“大兵压境” 白宫新闻秘书称“为缉毒” 还称马杜罗是“贩毒集团逃犯头目” 据情报汇总显示,目前可以判断美军派出的部队包含三艘“宙斯盾”级导弹驱逐舰(“格雷夫利”号、“杰森杜纳姆”号、“桑普森”号)、三艘两栖攻击舰(“硫磺岛”号、“圣安东尼奥”号、“劳德代尔堡”号),此外“伊利湖”号巡洋舰和“纽波特纽斯”号核动力攻击潜艇也被编入这支部队。其中,部分舰艇已经开到委内瑞拉海岸线附近,还有一部分正从加勒比海域赶往指定地点。此外,美国海军还出动P-8“海神”巡逻机进行侦察。 白宫方面表示,此次军事部署是特朗普政府打击毒品战略的一部分。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称,特朗普“准备动用美国的一切力量来阻止毒品流入我们的国家”。她还试图否认马杜罗的合法性,称其为“贩毒集团的逃犯头目”。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肖恩·帕内尔称,打击毒品需要“政府整体努力以及与地区伙伴的全面协调”。他补充说,特朗普希望“消除这些贩毒集团威胁美国领土、安全与保障的能力”,但他拒绝透露未来行动的细节。 据此前报道,特朗普曾秘密签署行政令,允许使用军事力量打击被列为“外国恐怖组织”的拉美贩毒集团,并指示国防部准备相关计划。 委内瑞拉应对局势 将大规模部署无人机 “将动员450万民兵保卫国家” 委内瑞拉国防部长洛佩斯本周表示,委内瑞拉将派遣军舰和无人机巡逻该国海岸线,以应对与美国之间日益紧张的局势。该国国防部发布视频宣布将大规模部署无人机,并在该国加勒比海沿岸进行海军巡逻,并且还要“在我国领海更北处部署大型舰艇”。 委内瑞拉集结兵力 马杜罗宣布,将动员450万民兵保卫国家。当地时间8月27日,马杜罗发表讲话说:“我们从不向任何人低头。今天不会,将来也不会。我要明确一点:我们永远不会接受任何人再凌驾于我们之上。” 美专家分析排兵布阵 可能是针对马杜罗的“抓捕行动” 而非常规禁毒任务 埃文·埃利斯曾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出任国家安全顾问,参与过美国对拉美政策的研究制定。 埃利斯8月28日表示,他认为从舰队部署的规模和兵种的安排上看,这将是一次针对马杜罗的“抓捕行动”,而非一次常规的禁毒任务。 埃利斯指出,美国海军部署舰队的逻辑并非要进行水面交战,而是为后续“从空中和地面派遣部队”做准备。这些舰艇配备战斧巡航导弹、海军陆战队员和直升机,能够支持快速登陆或精准打击,适合执行有限规模的军事行动,比如抓捕高价值目标。 对比“入侵巴拿马”事件 一个细节让专家猜测 美军也可能是“虚张声势” 埃利斯在评论中提到1989年美军入侵巴拿马(代号“正义行动”)的那次行动,当时美军以缉毒为名逮捕巴拿马领导人曼努埃尔·诺列加,那次行动总共出动2.7万人的部队,舰艇部署与本次行动类似。当时,美国政府也是指控诺列加涉嫌向美国境内输送贩卖毒品。特朗普政府则将马杜罗列为“毒品恐怖分子”,并于2025年8月将悬赏金额从2500万美元提高到5000万美元。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 资料图 埃利斯表示,虽然有迹象显示美军有可能重演“入侵巴拿马”行动,但他不确定特朗普是否真能下定决心。他认为美军很可能在“虚张声势”。埃利斯举例说,美国的核潜艇被称为“沉默舰队”,而这次核潜艇的部署能被媒体公开报道,说明有可能只是为了起到恐吓威慑作用。 埃利斯指出,1989年美军在巴拿马的行动在美国国内获得了国会授权支持,但本次行动并没有类似授权。此外,马杜罗的国际影响力远高于诺列加,一旦发生冲突将产生深远的地缘政治影响。
-
媒体:九三阅兵后美"战争部长"要求通话 完全没提到台湾 原创 沈逸 观察者网底线思维 上海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逸语道破》。今天我们聊一聊中美国防部长近期的通话。现在美方的职务名称是“战争部长”,听起来有点别扭——中方是国防部长,美方是战争部长。 2025年9月9日晚,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应约与美方通话。这次通话是应美方邀请,中方接受并参与。根据中国国防部发布的消息,双方进行了坦诚、务实、建设性的对话。新华社报道称,董军在讲话中强调,应以两国元首共识为基础,构建平等尊重、和平共处、稳定正向的两军关系。这可以说是为两军关系确立了三个指导原则或目标,并重申不冲突、不对抗是双方共识,更是一条底线。 五角大楼通过发言人肖恩·帕内尔表示,此次通话坦率且具有建设性。美方主动表明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也不谋求政权更迭或对华实施“卡脖子”式压制。但同时,根据路透社及美国国防部原文,美方也强调在太平洋及亚太地区拥有重要利益,并将坚决维护这些利益。 这次高层对话发生在九三阅兵之后。可以这样理解,美方新任战争部长赫格塞思、国务卿鲁比奥等特朗普安全团队核心成员,在观看阅兵后对中国作出了回应。九三阅兵不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清晰的信号传递。美方接收到了信号,并未否认或无视,也没有采取军事施压,而是主动通话沟通,这种互动方式值得关注。 9月9日,美国战争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与中国国防部长董军通过视频举行了会谈 路透社 从互动中可以看出,中方首先展现出战略自信,坚持不冲突、不对抗,明确指出这不仅是两军共识,更是底线。同时强调应从军事战略角度校正双方认知,推动中美关系向稳定、正向发展。中方的自信体现在明确告诉美方:当前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已发生变化,美方的战略需相应调整,而认知校准是第一步。 其次,中方立场鲜明,强调核心利益不容侵犯。什么是核心利益?中国实现完全统一,董军表示是无法阻挡的历史大事。任何“以武助独”、“以台制华”的企图都必将失败。这意味着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动作注定失败。中方提醒美方应认清现实、尽早改弦更张。 在南海问题上,中方表明愿与域内国家合作。请注意,美国不是域内国家,而是域外国家,却正在煽风点火。中方也点名批评了个别域内国家的侵权挑衅行为,虽然未直接指名,但菲律宾显然被隐含其中。中方态度明确:不寻求在南海称霸,但南海问题应由域内国家共同解决,反对域外势力侵权挑衅。中国愿承担起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关键责任,并罕见地明确向美方表示,一切对华遏制、威慑和干涉都是无效和行不通的。 中方希望美方早日找到新的对策,这一立场鲜明、自信,同时也强调秉持开放态度,保持沟通交往,为两军关系增添积极因素和实质内容,为中美关系注入更多确定性。这体现了中国基于实力的战略自信,以及对世界负责任的态度与格局。 从美方来看,态度则比较微妙。视频显示,赫格塞思在通话中表情拘束、紧张,一方面赫格塞思出身排长,缺乏这种高级别战略对话的经验,另一方面恐怕也反映出九三阅兵传递出的信号所带来的心理震慑,这个后劲仍在“赫排长”的心中回荡。 美方释放的信号也颇为值得玩味。 首先,姿态明显放软,主动表示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也不意图推动“政权更迭”。按照美国媒体的解读,与美国国内那些明确将中国视为头号敌人、煽动对抗的对华鹰派相比,赫格塞思的发言堪称相当保守和克制。可以说,面对实力,再癫狂的思想也会沉淀下来;再浑浊的眼神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但美方嘴上仍不放松,坚持强调在亚太地区拥有“重要利益”,将坚定维护这些利益,并将该地区视为战略优先方向。换言之,美方仍会继续“搞事”:一边沟通、一边管控,却不会放弃任何“扇阴风、点鬼火”的机会,甚至在必要时直接介入。这番话可理解为,美方仍在竭力维持其作为霸权国家的体面。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在美方的通话稿中,完全没有提到“台湾”二字,以往那些坚持错误立场和政策的老调重弹也没有出现。这究竟意味着美方对台策略调整的开始,还是仅属短期战术回避——比如暂避锋芒、以待日后?目前仍有待观察,但这一细节无疑非常重要。 总体来看,此次通话可被视为九三阅兵之后,美方对中国传递出的战略信号的一次明确回应。他们清楚地看到了中国军事实力的显著提升,包括不仅限于:完整的三位一体核武库、具备全球覆盖能力且解决战备问题的东风-5C洲际导弹、已投入实战应用的无人作战系统、高超音速武器与反无人机体系等。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展示的东风-5C洲际战略核导弹 简而言之,美方见证了一个兼具美国曾构想的“未来战斗系统”(FCS)和2023年“复制者计划”特点的中国版实战化体系。该系统无论在核力量还是常规战力层面,都有效抵消了美国的优势,形成战略威慑。正因如此,才有了这次通话——中国通过阅兵的系统性实力展示,明显降低了美方进行战略冒险与军事投机的冲动,为中美关系迈向新阶段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战略稳定基础。 从欧美媒体第一时间对通话的解读来看,大致可总结出三方面信息: 第一,中国展现出日益增强的战略自信。无论是通话中提出“中国完全统一是无法阻挡的历史大事”这一新表述,还是阅兵所展示的装备实力与整体筹划执行能力——本质上是一场实战化演练——都极大增强了中国的底气,使外部世界、尤其是视中国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美国,清晰感知到中方的自信。 第二,在新的实力对比下,中美两国、两军关系正在步入一种“新常态”。中方会更坦率地亮明实力、说清底线:台湾问题不容干涉,南海稳定必须维护,任何遏制、威慑或干涉企图都将被有效反制。同时中方也明确表示,在核心利益之外,愿与美方保持沟通交流,为双边关系增加确定性,不会主动挑起事端。 第三,中美两军关系在整体双边结构中的角色可能发生微妙转变。以往常说中美关系“压舱石”是经贸,而现在也许正进入一个以实力对比为基础、两军关系成为战略稳定“新压舱石”的阶段。双方将以更负责任的态度校准认知——基于军事实力的新现实,重新定位两军关系,进而为两国关系奠定更平稳的底层逻辑,确保整体结构稳定向上。 总体来看,通过此次对话,中美双方都在努力构建更可靠、稳定的战略关系。中方通过阅兵展示决心与能力,美方则以理性沟通回应——尽管曾有不良记录和出尔反尔的行为,中方仍愿保持对话、设置稳定机制。即便在反制错误策略的同时,中国仍保留了沟通渠道,展现出建设性姿态。 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全新开端:在九三阅兵之后,也许比预期更快,中美关系有望在新的实力基础上,步入全新发展轨道,呈现全新态势。这对中美两国、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体系而言,都是一个增强稳定与确定性的积极信号。 延伸阅读 台前舰长吕礼诗谈九三阅兵:好多装备打台湾根本用不上【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吴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受邀观礼的台湾海军前舰长吕礼诗6日接受了《环球时报》的专访。他说,出席九三阅兵既是为了缅怀先烈,也是想告慰他们:这盛世,如他们所愿。 9月3日,受邀嘉宾观看阅兵方队(视觉中国) 中国的付出得到普遍肯定 环球时报:你是什么时候接到邀请的?当时是什么感受? 吕礼诗:我在7月就接到邀请了。之前有人问我,我只说很想前往,但以为不可能。那时候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参加这样的阅兵仪式,不是举手就能去的”。所以真收到邀请时,我非常意外,但更多的是感到很荣幸,我不过是亿万中国人之一,能够参与盛会的人非常有限。我有这个荣幸获得邀请,非常高兴。 环球时报:现场观看阅兵,对你来说最震撼的是什么? 吕礼诗:对我来说,最震撼的就是看到天安门城楼上全球南方主要国家领导人几乎都到场。中国这些年来在外交方面,无论是上合组织、金砖国家还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都在积极地为全球南方国家找出路。这些国家来参与这个盛会,甚至印尼总统普拉博沃暂时放下国内事务,不辞辛劳地在9月3日清晨抵达中国。之前,日本曾千方百计阻挠一些国家不要出席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显然并不成功。这也证明中国的付出得到全球南方国家的普遍肯定。中国维护以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为原则建立的国际秩序,获得大家一致认可。 环球时报:这是你第一次出席大陆的阅兵仪式吗?出席九三阅兵,对你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 吕礼诗:是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到北京。台湾一些人,包括极少数“台独”分子,对九三阅兵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个活动并不像他们讲的那样“用枪杆子来纪念”。大陆通过这样的活动,告慰抗日战争14年中为国家流血流汗、甚至牺牲生命的前辈,他们当初对于国家的付出,山河记得,我们也记得。这也是我决定参加纪念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endText .video-info a{text-decoration:none;color: #000;} #endText .video-info a:hover{color:#d34747;} #endText .video-list li{overflow:hidden;float: left; list-style:none; width: 132px;height: 118px; position: relative;margin:8px 3px 0px 0px;} #entText .video-list a,#endText .video-list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color:#fff;} #endText .video-list .overlay{text-align: left; padding: 0px 6px; background-color: #313131; font-size: 12px; width: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 0px; left: 0px; height: 26px; line-height: 26px; overflow: hidden;color: #fff; } #endText .video-list .on{border-bottom: 8px solid #c4282b;} #endText .video-list .play{width: 20px; height: 20px; background:url(http://static.ws.126.net/video/img14/zhuzhan/play.png);position: absolute;right: 12px; top: 62px;opacity: 0.7; color:#fff;filter:alpha(opacity=70); _background: none; _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static.ws.126.net/video/img14/zhuzhan/play.png"); } #endText .video-list a:hover .play{opacity: 1;filter:alpha(opacity=100);_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static.ws.126.net/video/img14/zhuzhan/play.png");} <script> if (/mp4$/.test("https://flv0.bn.netease.com/87b682cd26ca409e4155b92997e29496460eb9d2b42af4d511eba8b0f7eb46fb884be66b1ea2e832f1c5064eb0c82fd6f467099e9699adff40ca1aaacfed94ba9ede129ba7365573a74245e6fbfec62d37f9b2da060918326b90274dcce399a879d67c1d9dfe61172f5a7d62768f43f500f5b2ea3c71c752.m3u8")) { document.getElementById("VC7P9N9S9").src = "https://flv0.bn.netease.com/87b682cd26ca409e4155b92997e29496460eb9d2b42af4d511eba8b0f7eb46fb884be66b1ea2e832f1c5064eb0c82fd6f467099e9699adff40ca1aaacfed94ba9ede129ba7365573a74245e6fbfec62d37f9b2da060918326b90274dcce399a879d67c1d9dfe61172f5a7d62768f43f500f5b2ea3c71c752.m3u8" } else if(Hls && Hls.isSupported()) { var hls = new Hls(); hls.loadSource("https://flv0.bn.netease.com/87b682cd26ca409e4155b92997e29496460eb9d2b42af4d511eba8b0f7eb46fb884be66b1ea2e832f1c5064eb0c82fd6f467099e9699adff40ca1aaacfed94ba9ede129ba7365573a74245e6fbfec62d37f9b2da060918326b90274dcce399a879d67c1d9dfe61172f5a7d62768f43f500f5b2ea3c71c752.m3u8") hls.attachMedia(document.getElementById("VC7P9N9S9")) } </script> <div class="video-info clearfix" style="margin: 16px 0 0px 0px;height:20px;line-height:20px;"> <p class="fn-right" style="height: 22px;line-height: 22px;overflow: hidden;font-size:12px;float: right; margin:0;padding:0;text-indent:0;"> <a style="text-align: right;float: left;width: 300px;" href="https://www.163.com/v/video/VC7P9N9S9.html" target="_blank" class="video-title">台湾前舰长吕礼诗观礼九三阅兵:勇者无惧,在做中国人该做的事</a> <span class="video-from" style="color: #a7a7a7;margin-left:10px">(来源:国际在线)</span> </p> </div> <div class="video-list"> <ul class="clearfix" style="margin:0;padding:0;list-style:none;width:540px;"> </ul> </div> </div>现代战争真正的作战核心 环球时报:阅兵展示的装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吕礼诗:我感兴趣的可能跟别人不太一样。很多人提到的往往是“大国重器”,包括从东风-41“跳号”到东风-61的陆基洲际导弹、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以及各式造型的“忠诚僚机”等。这些当然非常引人注目,但现在的作战形态、如何建立新质战斗力,才是我最感兴趣的。 新质战斗力的组合最重要的是数据收集,然后通过算法以及算力协助指挥官作出正确决策。这也就是九三阅兵展示的信息作战群部分,它又分成网络空间部队方队和信息支援部队方队。从各种天线和已经列装部队的装备,我们可以看到解放军对多域甚至全域战争所进行的准备。所谓“全域”,指的是陆海空、空间、网络和电磁频谱。 信息支援部队和网络作战部队,才是现代战争真正的作战核心,即如何通过这些装备,争取到相对的资讯优势。我们能在交战中掌握较为完整的信息,让战争的迷雾弥漫在对方的战场,让对手不能完全了解实际交战状况,从而处于挨打局面。 当然“大国重器”部分,我们也在九三阅兵上看到非常多的突破。从鹰击-12到鹰击-18,我们一直以为“缺号”可能是因为研究还没有成功,或者在测试之中。现在才知道,其实是我们了解得太少。这一次阅兵几乎把所有的型号都补上,让我觉得非常讶异。 #endText .video-info a{text-decoration:none;color: #000;} #endText .video-info a:hover{color:#d34747;} #endText .video-list li{overflow:hidden;float: left; list-style:none; width: 132px;height: 118px; position: relative;margin:8px 3px 0px 0px;} #entText .video-list a,#endText .video-list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color:#fff;} #endText .video-list .overlay{text-align: left; padding: 0px 6px; background-color: #313131; font-size: 12px; width: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 0px; left: 0px; height: 26px; line-height: 26px; overflow: hidden;color: #fff; } #endText .video-list .on{border-bottom: 8px solid #c4282b;} #endText .video-list .play{width: 20px; height: 20px; background:url(http://static.ws.126.net/video/img14/zhuzhan/play.png);position: absolute;right: 12px; top: 62px;opacity: 0.7; color:#fff;filter:alpha(opacity=70); _background: none; _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static.ws.126.net/video/img14/zhuzhan/play.png"); } #endText .video-list a:hover .play{opacity: 1;filter:alpha(opacity=100);_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static.ws.126.net/video/img14/zhuzhan/play.png");} <div class="video-inner" style="padding: 25px;padding-bottom:20px;"> <div class="video" style="height: 435px; background: #000;"> <video id="VA7UPNFQR" preload="true" controlslist="nodownload" width="100%" height="100%" controls="controls" style="object-fit: contain;" poster="http://videoimg.ws.126.net/cover/20250907/NUHJYIE9X_cover.jpg" data-vid="VA7UPNFQR" alt="台退役舰长吕礼诗回台后盛赞九三阅兵:眼眶里头都是泪啊"></video> </div> <script> if (/mp4$/.test("https://flv0.bn.netease.com/87b682cd26ca409e8df1d3b5929ed927b71e6d9ec9c823f60f289f3c80e1143e3d5fcfc0b24ed302aee2d15d0f6fc7e54a2b60d07a4d7b54250f5a4a71d465bd3baff9331a406af249c561950441fdbc79c343e3b005e051fcad0eacf6adc16d13e49032d6efca894faa6fc2fcc3aa9a93ab72ae4ab2ed06.m3u8")) { document.getElementById("VA7UPNFQR").src = "https://flv0.bn.netease.com/87b682cd26ca409e8df1d3b5929ed927b71e6d9ec9c823f60f289f3c80e1143e3d5fcfc0b24ed302aee2d15d0f6fc7e54a2b60d07a4d7b54250f5a4a71d465bd3baff9331a406af249c561950441fdbc79c343e3b005e051fcad0eacf6adc16d13e49032d6efca894faa6fc2fcc3aa9a93ab72ae4ab2ed06.m3u8" } else if(Hls && Hls.isSupported()) { var hls = new Hls(); hls.loadSource("https://flv0.bn.netease.com/87b682cd26ca409e8df1d3b5929ed927b71e6d9ec9c823f60f289f3c80e1143e3d5fcfc0b24ed302aee2d15d0f6fc7e54a2b60d07a4d7b54250f5a4a71d465bd3baff9331a406af249c561950441fdbc79c343e3b005e051fcad0eacf6adc16d13e49032d6efca894faa6fc2fcc3aa9a93ab72ae4ab2ed06.m3u8") hls.attachMedia(document.getElementById("VA7UPNFQR")) } </script> <div class="video-info clearfix" style="margin: 16px 0 0px 0px;height:20px;line-height:20px;"> <p class="fn-right" style="height: 22px;line-height: 22px;overflow: hidden;font-size:12px;float: right; margin:0;padding:0;text-indent:0;"> <a style="text-align: right;float: left;width: 300px;" href="https://www.163.com/v/video/VA7UPNFQR.html" target="_blank" class="video-title">台退役舰长吕礼诗回台后盛赞九三阅兵:眼眶里头都是泪啊</a> <span class="video-from" style="color: #a7a7a7;margin-left:10px">(来源:环球网资讯)</span> </p> </div> <div class="video-list"> <ul class="clearfix" style="margin:0;padding:0;list-style:none;width:540px;"> </ul> </div> </div>环球时报:你心里有没有暗暗和台军的装备进行对比? 吕礼诗:我讲一句很多台湾人不愿意面对的话:其实我们没得可比。早在2013年,两岸海空实力就已经出现严重倾斜。最近几年,美国对台湾不太输出武器平台,卖的基本都是单兵装备,如“毒刺”防空导弹和“标枪”反装甲导弹。这些只是实施近距离对抗的武器,对整个战场无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至于台湾买这么多的装备,为什么最先获得的是M1A2T,是因为购买的地区少。大家深知就现在的作战形态,这些装备虽不能说大而无当,但在战场上取得的优势极为有限。再说台湾买的“海马斯”火箭弹,2023年的美菲“肩并肩”军演,当时在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眼前一共发射了6枚,无一命中,这些装备的宣传远大于它的实际效能。此外,台湾还买了F-16V战斗机,这是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内通过的对台军售,到现在已经过去超过4年,台湾一架都没有取得,但是钱已经付了大半。 现在的作战是体系化作战,从九三阅兵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解放军载人装备的体系化,还看到无人装备的体系化,甚至连无人机都已进入第六代。反观台湾社会,发展了多年的“腾云”无人机,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办法列装部队。所以,台湾要实事求是,不要自我欺骗。 这些装备是为捍卫和平 环球时报:民进党当局禁止台湾各界人士出席九三阅兵等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你此次出席,回到岛内会否面对不同的声音? 吕礼诗:我们遭到非常多的压力、网暴,甚至台当局扬言惩罚。包括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台大教授苑举正,以及我个人,他们都试图阻止出席,但徒劳无功。就我个人而言,参加九三阅兵及相关纪念活动并没有违反台湾任何规定,那些人不过是想要给我们的心理造成压力。 但就像我刚刚讲到的,我们出席活动是表达身为中国人对于先辈的悼念,告诉他们“这盛世中国,如你所愿”。身为中国人,相对于先辈为了国家流血流汗甚至牺牲生命,我们所遭遇的压力和网暴都算不上什么。我同时想说明的一点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这个名称取得好,它涵盖了全中国人民。 环球时报:有岛内舆论认为,九三阅兵展示的一些装备是针对“台独”分子的。你对此怎么看? 吕礼诗:对于那些数典忘祖的人,我们要用全中国人民的力量去唾弃他们。阅兵展示的不少装备,射程都超过1.2万公里。应对台湾,怎么会用上这些装备呢?这不是“威慑”台湾,相反是大陆追求和平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追求和平就要准备战争,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到日本侵华,这些国家觊觎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充沛人力。阅兵展示的装备,就是告诉霸权国家、军国主义或法西斯国家,中国的国力足以确保现在的经济成果,中国已经不是19世纪40年代的那个中国,彻底断了他们的野心。从这个角度讲,这些装备不是针对台湾使用的。 我再举个例子,之前汤加发生复合型灾难,解放军投入了运-20和071型综合登陆舰,以最快的速度前往驰援,第一时间提供了非常多的救灾物资和医疗物品。后续大家都猜测,071综合登陆舰前往汤加带着什么样的军事装备,结果载的是重建所需的各式器具。 这就是中国为捍卫整个地区和平所付出的努力,在今年缅甸地震中同样如此。这告诉大家,中国崛起从来不像霸权国家那样通过武力去侵占他人,而是作为地区最重要的和平基石。 赖清德支持率只会更低 环球时报:在民进党“大罢免”大失败之后,你觉得岛内的政治氛围发生了哪些变化? 吕礼诗:最大变化是促使民进党一些人开始进行检讨与思考。他们之前一再以为自己胜利在望,结果看到的是“大罢免”大失败。他们已经离台湾人民太远了,以为靠着行政权力可以迫使其他政党屈服,但台湾人民用选票作出了选择。票开出来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才是少数。 虽然赖清德当局进行了局部改组,但他们对于权力的追求仍然不遗余力。之前嘉义和台南发生风灾,他们并没有积极救灾,反而瞄向明年的“九合一”选举。这表明他们的心中并不照顾台湾人民的生活,但是不照顾人民,即使再选举,也会遭到唾弃。赖清德的支持率现在创新低,一般舆论认为还会更低。他只追求“抗中保台”,对于抗战胜利以及即将到来的台湾光复节这些值得纪念的节日,赖清德却称台湾应该“脱中入北”,甚至沿用“终战日”,而“终战”是战败的日本的说法。 站在中国的立场,我们是历经了14年的浴血奋战好不容易才取得成功,当然是抗战胜利,怎么能说成“终战”呢?只要是有良知和血性的人都知道,他这样只不过是追求所谓“台独金孙”的自我定位,而这违背了多数台湾人的意愿。我认为他的支持率只会更低,没有任何回升的可能性。 环球时报:今年不仅是抗战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你如何理解台湾光复和祖国抗战的关系? 吕礼诗:从《开罗宣言》到《波茨坦公告》,中国一直要求收回被《马关条约》割让出去的台湾和澎湖列岛。如果没有抗战胜利,台湾现在还是殖民地,台湾人还在过着亡国奴的日子。所以,台湾光复和中国抗战是密切相连的。如果没有抗战胜利,台湾就无法光复。 <div style="height: 0px;overflow:hidden;"><img src="https://static.ws.126.net/163/f2e/product/post_nodejs/static/logo.png"></div> </div>
-
乌军袭击俄重要港口 北约部署"东方哨兵"防御东翼领空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9月12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周战报总结称,过去一周,俄军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控制了3个居民点,并打击了乌军工复合体企业、为乌军服务的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军用机场等目标。俄国家原子能公司则于同日发表声明称,乌军1架军用无人机12日袭击了斯摩棱斯克核电站运行机组所在的建筑。目前该无人机已被拦截,袭击并未影响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其周边地区的辐射水平也处于正常范围内。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称,9月12日凌晨乌国家安全局使用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最大的石油装运港口普里莫尔斯克港,以及多个其他石油泵站。该港口也是俄罗斯波罗的海输油管道系统的终端。袭击导致该港口起火,石油装运被迫暂停。此外,乌国家安全局还袭击了向俄方乌斯季卢加港输送石油的多个泵站。 俄乌前线作战画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克宫:俄乌谈判“暂停”据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9月12日报道,克里姆林宫12日表示,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和平谈判已“暂停”。美国总统特朗普想要结束这场已持续三年半的冲突的努力正步履蹒跚。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吹风会上对记者表示:“我们的谈判代表有机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沟通。但就目前而言,说‘暂停’可能更为准确。”应对俄罗斯空中威胁 北约宣布部署“东方哨兵”防御东翼领空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2日,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亚力克苏斯·格林克维奇在北约总部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吕特表示,北约已发现无人机侵犯了四个国家的领空,俄罗斯空中活动愈发频繁,无论这些行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具有极高危险性。目前,北约正在部署“东方哨兵”系统以强化东翼防御态势,该系统将整合丹麦、法国、英国、德国等多个盟友的军事资源。佩斯科夫:波兰关闭与白俄罗斯边境是“情绪过激”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9月12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波兰因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举行联合军演而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是“情绪过激”的表现。佩斯科夫此前还表示,俄白联合军演不针对任何第三国,是为了继续推动两国之间的合作。波兰政府9月12日宣布,因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当天开始举行“西部-2025”联合战略演习,波兰即日起关闭所有通往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延伸阅读乌专家:俄乌都不想停火 特朗普想得太简单了800多架无人机扑向乌克兰境内目标,基辅市中心的乌克兰政府大楼顶层起火,浓烟滚滚。当地时间2025年9月6日到7日,乌克兰方面称遭受了俄军自2022年2月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无人机攻击,乌克兰政府大楼亦首次遇袭起火。截至7日晚,本轮空袭已造成数十人伤亡。“不管媒体报道了多少关于和平与谈判的新闻,但战事的激烈程度从战争第一天开始就没有改变过。”身处基辅的乌克兰跨大西洋对话中心主席马克西姆·斯克里普琴科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斯克里普琴科 图/受访者供图斯克里普琴科是乌克兰知名的外交事务和安全事务专家,曾担任多家乌克兰主流智库的领导职务,现任乌克兰跨大西洋对话中心主席、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俄罗斯和欧亚项目非常驻研究员。近日,他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专访。对于俄乌“战与和”的未来,这位乌克兰政策界资深顾问并不感到乐观。他坦言,不仅俄罗斯方面认为自己仍处于军事优势状态,乌克兰方面“其实也不想停火,因为停火意味着再难通过军事手段收回被占领土”,而美国总统特朗普“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距离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阿拉斯加会晤已过去约三周时间,俄乌前线战事反而进一步升级。塔斯社9月8日称,过去一周乌军在卢甘斯克战线损失了4300多名士兵和300多辆作战车辆;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则称,乌军自8月以来在顿涅茨克战线夺回的土地,是新失去土地的5倍多。当地时间9月7日,特朗普在白宫对媒体称,他仍致力于迅速实现和平。他说,自己将和欧洲领导人再次讨论和平计划,并尽快与普京通话。不过,特朗普也暗示,他对俄罗斯持续空袭乌克兰“不满意”,可能重新考虑对俄罗斯实施二级制裁。“特朗普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中国新闻周刊》:美俄领导人阿拉斯加峰会已经过去三周,国际社会没有看到乌克兰和平进程出现重大进展,俄乌领导人峰会似乎依然遥遥无期,军事行动仍在升级。你认为,泽连斯基和普京会面的可能性还大吗?斯克里普琴科:现在的问题是,对于和平进程,乌克兰、俄罗斯、美国的理解并不相同。对乌克兰来说,我们的选择非常有限。国际社会的支持不能持续,很多国家的内部议程正在变化,而乌克兰人正在战场上死去。所以,我们一定要结束这场战争,结束战争就必须进行谈判。甚至是在2022年2月战争开始的几小时内,泽连斯基也曾提出想和普京交谈。可以说,乌克兰一直在谈判桌上。但另一方面,从俄罗斯的角度看,与乌克兰对话是无用的,因为乌克兰只不过是西方的傀儡,俄罗斯通过谈判想实现的不是停火,而是重回“大国俱乐部”。此外,俄罗斯国内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俄罗斯军队确实消耗很大,但乌克兰军队更加筋疲力尽,所以俄军应该继续前进。而特朗普一开始就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他以为只要把双方带到谈判桌上,战争就会结束。最初,乌克兰也不同意特朗普的想法,我们的立场是:我们不能在前线无条件停火,除非乌克兰首先获得有效的安全保障。但现在,乌克兰的态度是: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我们同意随时开始。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想通过阿拉斯加峰会测试俄罗斯方面是否真的愿意开始和谈。但俄罗斯从未向特朗普的想法让步。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特朗普能对俄罗斯施加的影响相当有限,如果美国真的对俄罗斯施加二级制裁等“严厉”的施压措施,这也会损害美国自己的经济。《中国新闻周刊》:现在,普京邀请泽连斯基到莫斯科谈判,泽连斯基则邀请普京到基辅谈判。这两种选择都是不太能被双方接受的。那么,如果俄乌领导人峰会还能举行,最有可能的举办地是哪里?斯克里普琴科:有几个不同的选项。最好的选择是土耳其,从俄罗斯飞往土耳其不需要经过第三国,而且土耳其处于相对中立的状态。事实上,我认为土耳其是唯一一个可能在停火后真的派遣“维和部队”在俄乌非军事区巡逻的国家。当然,俄乌双方对土耳其都不算完全满意,但这可能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不过,我们要考虑一个情况:如果普京和泽连斯基会晤,这场会晤到底是什么形式?如果只是俄乌双方的会晤,土耳其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但如果包括第三方,比如特朗普甚至一些欧洲领导人,那么地点的考量会更复杂。还有一些中东国家可能成为备选方案。瑞士也是一种可能,但这意味着普京的专机要获得很多欧盟成员国的过境许可。“获得糟糕的安全保障,还不如继续战斗”《中国新闻周刊》:安全保障方案是谈判的核心问题之一。最重要的是,特朗普显然同意普京的观点,即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乌克兰及其盟友会考虑改变特朗普的观点,还是会提出替代性方案?斯克里普琴科:北约的问题不是新问题。乌克兰加入北约,从来不在美国政府的讨论范围内,无论是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还是更早之前的奥巴马政府。美国政府一以贯之的政策就是,北约不包括乌克兰。而且,北约内部存在很多反对乌克兰加入的声音,除美国之外的一些欧洲国家也不会同意。所以这本来就是不可能实现的。我想强调的是,乌克兰社会对于加入北约也缺乏兴趣。如果你在乌克兰进行一次全民公投,问人们是否想加入北约,多数人会回答“是”;但如果你问“你是否相信北约的安全保障”,多数人会回答“否”。每个人都知道“北约第五条”,但如果真的研究它,你就会发现文本极其模糊,它并不是说北约成员国需要为了其他成员国被入侵而“宣战”。所以,当我们现在说乌克兰需要“接近北约第五条”的安全保障时,我们想要的是一个“强于北约第五条”的明确保证。理想情况下,我们需要一份协议,明确指出:如果乌克兰再遭遇袭击,某些具体行动就一定会发生。乌克兰安全保障问题,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的外交辩论,我不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任何停火协议可以与此相比,因为乌克兰并不会完全听从美国总统的话来行事。《中国新闻周刊》: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宣布,以欧洲国家为主的26国正式承诺向乌克兰部署地面、海上或空中部队作为“保障部队”。俄罗斯对此表示强烈反对。欧洲安全组织前秘书长格雷明格则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他觉得这个方案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安全保障。你如何看待这种类似“欧洲维和部队”的模式?斯克里普琴科:我也不认为这是有效方案。欧洲国家的军队没有战斗经验,规模有限,而且这些国家内部对于出兵没有政治共识。比如,现在马克龙同意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但然后呢?5年之内,法国会出现一位新总统,法国很可能就会选择撤出乌克兰。即使法国的“维和部队”没有撤出,一旦俄乌战事再起,法国军队会留在那里战斗吗?他们只会撤出,然后说“对不起,我们的维和任务失败了”。我认为,这场战争已经向我们证明,一个国家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军队。这才是安全保障的核心逻辑。对欧洲国家来说,现在最现实的讨论,是对乌克兰采购武器给出更多的财政承诺,将乌克兰武装成“豪猪”。这必须落实到非常具体的数字上。《中国新闻周刊》:这都是理想情况。乌克兰的底线是什么?对乌克兰来说,什么样的安全保障方案是最低限度的,但同时也是勉强可以接受的?斯克里普琴科: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战争,我们不能接受糟糕或无用的安全保障。到最后,如果摆在桌面上的安全保障选项都是无用的,那么战争就难以避免。在这种情况下,获得所谓的“安全保障”比继续战争更加可怕。因为在目前的战争中,乌克兰还能得到来自盟友的军事和财政支持,如果我们只是拿到一个无用的“安全保障”,但事实上失去了外部帮助,其结果可能还不如继续将战争维持下去。“机会之窗很快就会关闭”《中国新闻周刊》:听起来,关于安全保障方案的谈判将会持续很长时间。那么,乌克兰和俄罗斯是否应该先讨论停火?斯克里普琴科:过去几个月来,这一直是乌克兰政府的立场。当然,从乌克兰的角度,我们其实也不想停火。停火意味着冻结冲突,意味着我们将难以在战场上收回领土。但“无条件停火”是特朗普向乌克兰提出的要求,我们只能说“好吧,那让我们从停火开始”。 美国总统特朗普 资料图俄罗斯方面则强调,先有一个稳定的战线,然后再谈停火。俄方认为他们每天都在前进,而每一次前进都意味着俄罗斯的谈判地位得到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但战争是不可预测的。比如几周前,俄方曾提出用苏梅州的一些俄占地区,来交换顿涅茨克的乌军控制区。而最近,乌军在苏梅州进行了反攻,夺回了一些“筹码”。不过,总的来说,现在俄罗斯认为停火是乌克兰的胜利,是俄罗斯的损失。对于停火,我还想强调两点。一方面,不管国际媒体报道了多少关于和平与谈判的新闻,但前线战事的激烈程度从战争第一天开始就没有改变过。另一方面,我接受的是苏联时代的国际关系教育,我和俄罗斯的官员学者们是同一批老师教出来的。所以我相信他们学习过和我学习过的一样的逻辑:“如果不想让对手实现目标,你就要最大限度地拖延它,时间站在你这一边。”而美国政治不是这样的,对(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来说,如果他不能在乌克兰实现和平,他可能会失宠,可能会很快离开政治舞台。所以,各方处理停火问题背后的逻辑就是不同的。《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说来,俄乌前线的战事不会很快停止,而秋天马上就要来了,此前双方总是会在秋季发起新的大规模行动。乌克兰军队能守住目前的防线吗?乌军是否也会发起新的攻势?斯克里普琴科:只要战争继续,乌克兰军队将尽一切可能收回土地。但战争是不可预测的。未来,也许乌克兰会面临问题,也许俄罗斯的前线会出现某种形式的崩溃。比如,乌克兰是首先在战场上大规模投入使用无人机的一方,我们用廉价无人机摧毁了造价高昂的主战坦克,甚至俄军的战略轰炸机。现在全世界都在向我们学习这种完全改变战争的战术方法。但是,俄罗斯也在向我们学习,现在他们大量使用的光纤无人机,就非常难以拦截。《中国新闻周刊》:有乌克兰政策界人士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介绍,过去几个月里,乌克兰其实采取了一种战略——尊重特朗普,但拖延和平进程,直到特朗普对俄罗斯失去耐心,转头支持乌克兰。这一战略某种程度上已经取得了成功,特朗普不断对俄罗斯公开表示不耐烦。那么,乌克兰应当继续保持这种战略吗?斯克里普琴科:首先,我的感觉是,今年秋冬之际的和平进程将是决定性的。机会之窗很快就会关闭,因为2026年底美国会举行中期选举,民主党很可能掌控众议院,特朗普将陷入政令难以推行的窘境。至于你提到的战略,我认为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特朗普对俄罗斯的“愤怒”,能给乌克兰带来什么?对我们来说,最起码这意味着持续的情报共享和武器援助。乌克兰认为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特朗普一怒之下对俄罗斯实施更严厉的制裁,迫使俄罗斯立刻坐到谈判桌前。但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整个世界紧密相连,美国政府准备牺牲多少自己的利益来实现这一目标?不过,对特朗普来说,他在一怒之下,确实可能会表示:“我不关心经济,我只想让俄罗斯受苦,因为俄罗斯背叛了我的和平计划。”也有另一种可能。特朗普会说:“我真的累了,我厌倦了这一切,我不在乎你们的战争。我依然愿意和乌克兰分享情报、出售武器,但我也要和俄罗斯达成经济协议。”这是我们需要向特朗普解释从而极力避免的情况。
-
两年袭击中东七国 以色列下一个目标是谁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从也门到卡塔尔,从黎巴嫩到伊朗,众多中东国家都遭遇过以色列的袭击。然而,以色列却毫无收手之意。西方媒体统计,从2023年开始,中东只有少数国家没有遭遇过以色列的空袭。两年袭击中东七国,以色列下一个目标是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廖百智认为,以色列的目标还有多个,而非单个的国家。廖百智认为,不能说“下一个目标是谁”,而应该是“下一批目标是谁?”专家认为,新一轮巴以冲突已经持续近两年。经过两年多的斗争,以色列的心情已经极度膨胀,甚至已经迷失自我。 目前以色列组建了历史上最极右的政府,以色列民众、反对党也是集体偏右的状态。所以在打击哈马斯、黎真主党、伊朗的问题上,以色列民众有高度共识。 以色列战略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所谓“以实力求和平”。对以色列而言,实力就是武力。所以以色列要占领加沙、蚕食约旦河西岸、要和所有邻国都有缓冲区。目前以色列已经与黎巴嫩、叙利亚达成了这个目标,下一个是不是埃及、约旦?而且,以色列还要在叙利亚打通所谓的“大卫走廊”,这一走廊直通伊拉克。如果真能实现,以色列将实现其所谓“大以色列”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以色列来说,谁敢挡在它的路上,它都会发动打击。原标题:《两年袭击中东七国,以色列下一个目标是谁?》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卢晓川来源:作者:央视新闻客户端
-
哈马斯证实其领导人哈利勒·哈亚在以色列袭击中幸存 当地时间9月12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证实,其领导人哈利勒·哈亚在以色列针对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哈马斯高层领导人实施的袭击中幸存。 △哈利勒·哈亚(资料图)哈利勒·哈亚是哈马斯首席谈判代表,以军此次袭击正是瞄准了哈利勒·哈亚在多哈的办公室。以色列国防军和以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9日发表声明称,针对在多哈的哈马斯高层领导人进行“精准打击”。哈马斯随后证实哈马斯方面有人员在袭击中身亡,其中包括哈利勒·哈亚的儿子,但以方暗杀哈马斯高层的图谋“未能得逞”。卡塔尔外交部10日发表声明称,袭击事件造成至少6人死亡,数人受伤。(总台记者 赵远方)
-
美参议员造谣"中国电磁武器融化印度士兵" 被网民群嘲 《印度斯坦时报》12日报道称,美国参议员威廉·哈格蒂在发言中称“中国用电磁武器融化印度士兵”。这一消息,很快引发网民群嘲。 图为威廉·哈格蒂 资料图在11日的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一场关于印度的讨论中,哈格蒂称中国曾对印度士兵使用了电磁武器。“中国使用电磁武器直接熔化了印度士兵”,哈格蒂在讲话中称,他还特别强调自己说的“融化”是“字面意思的融化”(literally melt)。据中国军网等军事专业媒体分析,电磁武器可高效破坏敌方武器装备中的电子元件,致其失效或损坏,该武器对人体也会产生辐射等伤害,但不会产生能融化人体的高温。因此,印度媒体报道的哈格蒂的“军盲”发言,很快引发了众多网民的嘲笑。有网民称,自己很好奇哈格蒂是从哪得知的这个“消息”,并质疑他为什么能在如此重要的决策中引用完全不加核实的消息。还有网民嘲讽他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动画片看多了”。梁由之延伸阅读没上任就挑拨,“中国和金砖?印度更想跟我们好” 美国驻印度大使提名人塞尔吉奥·戈尔(Sergio Gor)还没上任,就挑拨起了中印关系。据路透社和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当地时间9月11日,戈尔出席参议院提名确认听证会时,承诺拉近美印关系,并敦促印度向美国商品开放市场并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戈尔还宣称,印度和中国几乎没有共同点,不太可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美印关系“要温暖得多”。同时,他还袒露野心,宣称上任后将离间印度与金砖国家之间的关系。架势挺大,有鲁比奥保驾护航据介绍,戈尔现年38岁,为白宫总统人事办公室主任,负责特朗普政府各部门招聘的工作,以对特朗普忠诚著称,其强硬作风遭到不少非议,被马斯克公开称为“蛇”。上个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任命戈尔担任美国驻印度大使,同时兼任南亚及中亚事务特使。当时有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将戈尔派往印度,是向印度政府传递“强烈信号”,即美印贸易谈判需严肃对待,且所有信息都直接来自特朗普本人。 特朗普与戈尔(右) 社交媒体公开资料显示,戈尔原名谢尔盖·戈罗霍夫斯基(Sergey Gorokhovsky),1986年11月出生于当时属于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东北部城市塔什干,1994年举家搬至马耳他,后于1999年移民到美国洛杉矶。多年来,戈尔为特朗普担任过多个职务,并与特朗普周边的许多人保持着密切关系,其中包括他的儿子小唐纳德·特朗普。戈尔此前曾协助创建了一家出版公司,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结束后向特朗普支付了数百万美元来出版他的书籍。2024年,他运营了一个支持特朗普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显然,特朗普政府高层十分重视戈尔。报道称,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陪同戈尔参加了11日的听证会。二人并肩而坐,鲁比奥还负责向在场议员们介绍了戈尔。鲁比奥说,印度是“美国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戈尔“能够在政府内部和通过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完成工作”。路透社表示,鲁比奥的出席是一个“非常不同寻常”的举动。有参议院助手表示,他们记不起上一次国务卿现身听证会并介绍大使提名人是什么时候了。“首要目标:离间印度和金砖国家”听证会期间,谈及陷入僵局的美印贸易谈判时,戈尔向议员们表示:“我们在这些关税协议上相距不远。我认为这将在未来几周内得到解决。”戈尔表示,他未来将加深美印在国防和技术合作方面的联系。“我将优先考虑深化与印度的国防和安全合作。这包括扩大联合军事演习,推进防御系统的共同开发和共同生产,以及完成关键的国防销售。”当被问及是否承诺推动“四方安全对话”如期举行峰会时,戈尔却只得说,“无法确保具体日期”。有美媒8月底爆料称,特朗普近期曾多次尝试与印度总理莫迪通话,却四次遭电话拒接。由于关系降温,特朗普决定取消秋季的印度之行及出席“四方安全对话”(QUAD)峰会的计划。紧接着,印度“礼尚往来”,也突然取消了原计划赴美参加联合国大会的行程。“虽然我们现在可能会遇到一些小问题,但我们正在解决这个问题,”戈尔声称,美国与印度政府的关系“持续了数十年,比他们与中国的关系要温暖得多。”戈尔继续挑拨中印关系,宣称两国间存在矛盾,因此“不太可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他进一步揣测称,印度“在各种问题上”站在美国这一边,而非金砖国家。“巴西、中国多年来一直在推动远离美元,印度将此视作权宜之计……相较于与金砖国家其他成员,印度更愿意、更开放地与我们接触”。 11日,鲁比奥陪同戈尔出席参议院提名确认听证会 视频截图戈尔同时不忘吹捧自家“老板”和莫迪的“深厚友谊”。他告诉在场议员们:“总统即使在批评印度时,也会不遗余力地赞美莫迪。他们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关系。”。他透露,特朗普已经邀请印度商工部部长皮尤什·戈亚尔下周访问华盛顿,届时将与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会面,以讨论一项“充满希望的交易”。他还强调,贸易谈判仍然是拉近美印关系的关键杠杆,他承诺将推动印度停止购买俄罗斯能源并向美国开放市场。对印度,特朗普态度阴晴不定路透社称,戈尔在听证会期间的发言,凸显出特朗普政府近期对印度语气开始出现缓和迹象。特朗普8月份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使总关税水平达到50%。这项额外关税措施将于当地时间8月28日生效。特朗普称,这是为了“惩罚”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面对特朗普的贸易压力,印度政府态度强硬。与此同时,莫迪加大与俄罗斯、中国、巴西等国家互动。9月1日,莫迪参加在天津举行的上合峰会。此外,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透露,普京计划于今年12月前往印度,参加第23届俄印领导人年度峰会。看到中俄印领导人在上合峰会亲密互动,特朗普破大防。9月1日,特朗普发文炮轰印度,控诉印度在对美贸易问题上“完全单方面”。印度媒体对此反应一致,纷纷将之与莫迪的中国之行联系在一起。“看起来,我们已经把印度和俄罗斯输给了中国。”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突然发了这么一段话,还配上了中俄印领导人在上合峰会期间的合照。报道认为,特朗普暗示俄罗斯和印度正向中国靠拢,并对此深感“背叛”,尽管是他施压威胁两国在先。数日后,特朗普对印度语气开始缓和。特朗普9日写道:“我很高兴地宣布,印度和美国正继续谈判,以解决两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我期待与我非常好的朋友、印度总理通话……”路透社认为,这标志着美印关系在持续数周外交摩擦后开始重置。然而,就在特朗普开始拉拢印度的同时,还在做第二手准备。日前,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消息称,特朗普政府正施压欧盟,对中国、印度等俄罗斯能源买家实施“二级制裁”。此后又有更多细节传出。原来,特朗普竟要求欧盟对中印加征100%关税。据路透社报道,一名美国官员和一名欧盟官员透露称,特朗普是在当地时间9日与欧盟官员通话时,向欧盟提出的上述要求。据称,作为向俄罗斯施压的一部分,特朗普敦促欧盟对华征收高达100%的所谓“二级关税”,同时鼓励欧盟对印度采取类似措施。知情欧盟官员表示,美方的意思是,如果欧盟同意美方要求,美国则愿意实施类似的关税。这名官员称:“他们基本上是在说:我们会这样做,但你们需要和我们一起做。”彭博社也提到,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国表态称,在欧盟率先对俄能源买家征税后,美方愿意效仿欧盟。不过,此前有知情人士称,除非美国也采取行动,否则欧盟不太可能同意所谓“二级征税”。
-
内塔尼亚胡放狠话"不会有巴勒斯坦国"犯众怒 多国谴责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1日签署协议,推进在约旦河西岸建设“E1区”犹太人定居点的计划并宣称“不会有巴勒斯坦国”。就在几天前,以色列战机对身处卡塔尔多哈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层成员发动“精准打击”。以方一系列行动屡遭谴责,愈发受到外交孤立。 当地时间2025年9月9日,卡塔尔首都多哈,爆炸发生后浓烟滚滚 视频截图内塔尼亚胡放狠话内塔尼亚胡11日在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马阿勒阿杜明举行的一场仪式上签署协议。以总理府当晚发表的声明显示,内塔尼亚胡在仪式上说:“我们将要兑现承诺,即不会有巴勒斯坦国,这片土地属于我们。”据《以色列时报》报道,以色列极右翼政客、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在出席同一场仪式时对内塔尼亚胡说,以色列将很快庆祝“吞并约旦河西岸”。8月中旬,斯莫特里赫发表声明称,他计划批准在耶路撒冷以东和马阿勒阿杜明之间的“E1区”建造约3400套定居点住房。随后,以国防部下属的民政管理局高级规划委员会批准这一住房建造计划。以色列媒体说,此举将把约旦河西岸一分为二,并使得东耶路撒冷、伯利恒和拉姆安拉的巴勒斯坦区域无法连成一片。巴勒斯坦外交部对此发表声明说,以色列此举将削弱实施“两国方案”的机会,使巴勒斯坦国难以实现,破坏其地理和人口的统一性,并将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分割成彼此隔离、地理上不相连的区域。 这是8月26日从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马阿勒阿杜明拍摄的以方规划的“E1区”和耶路撒冷(远处) 新华社记者王卓伦摄以方行动遭谴责舆论普遍认为,以色列推进“E1区”定居点计划不仅会加剧巴以矛盾,也会使以色列进一步陷入外交孤立。法国外交部8月中旬发表声明说,法方对以方这一决定予以最强烈谴责,并敦促以方放弃这一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计划。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英国外交大臣戴维·拉米、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也相继表示,以色列此举公然违反国际法并使“两国方案”无法实现,必须立即阻止。此外,针对以色列突袭卡塔尔对哈马斯高层成员进行“精准打击”,国际社会纷纷发声谴责,认为以色列此举“不可接受”,不仅违反国际法、侵犯卡塔尔主权,还进一步危及地区局势。 这张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发布的照片显示,9月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中)、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左一)等在一处辛贝特指挥中心内交流 新华社发联合国安理会11日发表媒体声明,就卡塔尔首都多哈9日遭空袭表示谴责,对卡塔尔表达声援,强调支持卡塔尔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美国长期在安理会袒护以色列,否决谴责以色列或对以色列不利的决议草案。有媒体认为,美国罕见同意通过这份声明,反映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满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下令在美国盟友卡塔尔境内发动袭击。“两国方案”呼声响自7月下旬以来,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陆续表示计划或准备承认巴勒斯坦国。法国总统马克龙8月20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法国与沙特阿拉伯将于9月共同主办“两国方案”会议,落实“两国方案”是“唯一可行途径”。以色列总统伊萨克·赫尔佐格10日到访英国并与首相斯塔默举行会晤,其间两人就英国准备承认巴勒斯坦国以及以军在加沙地带推进军事行动等议题发生争吵。英国首相府发言人表示,斯塔默在会谈中谴责以色列日前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空袭,说这是“公然侵犯重要伙伴国的主权”,无助于实现各方迫切想看到的和平。同时,英方“恳请”以方改变针对加沙地带的政策,称以方必须解除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并停止军事攻势,以防止“人为造成的饥荒进一步恶化”。(记者:路一凡、王卓伦、乔本孝)
-
伊朗外长:浓缩铀材料埋在被美轰炸的废墟下 无法获取 据新华社9月8日报道,伊朗外交部长阿巴斯·阿拉格齐7日撰文,表示伊朗愿意接受对其核计划的监督以及铀浓缩活动的限制,以换取西方解除对伊制裁。阿拉格齐此后在接受伊朗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目前伊朗很难取出自己已有的浓缩铀材料,因为这些材料还埋在被轰炸过的核设施废墟底下。此前在和以色列爆发冲突期间,美军曾在今年6月22日出动B-52轰炸机攻击伊朗核设施,卫星资料显示纳坦兹、伊斯法罕和福尔多的核设施表面均遭到破坏。(此前报道:巨型钻地弹首次实战!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直接成本5亿美元,间接代价难以估量) 6月被美军轰炸后的伊朗福尔多核设施阿拉格齐在采访中表示,伊朗国内的原子能管理部门正在评估埋在地下的浓缩铀的具体保存条件,最终将会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给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截至目前,这批浓缩铀还处于“无法获取”的状态。阿拉格齐称:“不幸的是我们的材料现在都在废墟底下,不能到达我们手里进行利用”。 当地时间2025年9月9日,埃及开罗,伊朗外交部长阿巴斯·阿拉格齐在开罗解放宫出席新闻发布会 图据视觉中国这是自6月22日遭美军定点打击后,伊朗高级官员第一次公开回应浓缩铀材料的下落问题。此前有以色列媒体公布的图像显示,伊朗福尔多核设施周围似乎出现卡车,猜测是伊朗在往外转移浓缩铀材料,但阿拉格齐这次的表态否认了这一猜想。 当地时间2025年9月9日,埃及开罗,伊朗外交部长阿巴斯·阿拉格齐(右)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左)签署核查议定书 图据视觉中国本月9日,阿拉格齐在埃及开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达成新的合作框架,伊朗在原则上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伊朗境内的核设施。格罗西表示,这份合作框架协议涵盖“伊朗的所有核设施和装置”并且“对检查程序提供了清晰的理解”。不过,阿拉格齐补充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必须在得到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批准之后才能进入核设施现场,“鉴于目前的条件,我们非常小心谨慎,对遭受破坏的核设施未做任何干预,除非有关系到生命安全或者环境保护的紧急事态发生”。红星新闻记者 郑直 综合新华社等编辑 包程立延伸阅读不带手机的伊朗总统被以定位险遭暗杀:被保镖"出卖" 6月以伊冲突期间,伊朗数十名顶级核科学家和高级军事指挥官遭以色列暗杀今年6月以伊冲突期间,伊朗数十名顶级核科学家和高级军事指挥官遭以色列暗杀。伊朗总统、外长也被列为目标,所幸逃过一劫。当时,舆论惊呼伊朗的安全与情报系统已被以色列渗透成“筛子”。一项最新披露的伊朗情报部门调查报告揭示了以色列暗杀行动何以能够得手,尤其是揭开6月16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建筑遭袭以致伊朗总统险遭暗杀的内幕。调查结果显示,以色列将携带手机的保镖视为安全薄弱环节并由此入手,通过窃听保镖手机来追踪并锁定伊朗重要人物,凸显伊朗存在严重安全漏洞。两个多月不得其解本月早些时候,伊朗总统办公厅主任表示,以色列6月16日轰炸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建筑是一次有针对性的袭击,意在暗杀总统佩泽希齐扬。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但在安保措施高度严密的情况下,此次袭击何以能够实施却让德黑兰百思不得其解。先回顾一下整个事件。6月16日,冲突爆发第四天,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在德黑兰西部一处隐蔽建筑内召开会议。以色列突然发动空袭,被曝发射6枚导弹攻击建筑出入口,意图封锁逃生通道并切断空气流通。袭击发生后,电力中断,与会的伊朗高官通过应急出口逃离。总统佩泽希齐扬在撤离过程中腿部受轻伤。据悉,这次由总统出席的会议极为机密,仅少数高级官员和军事指挥官知晓会议时间和地点。而且会议地点非常隐蔽,位于德黑兰西部一处山坡下100英尺(约30米)深的掩体内。由于是机密会议,安保自然森严。鉴于以色列在“闪击”伊朗的最初几天内已轰炸伊朗多处军政机构和核设施,造成多名军事指挥官和核科学家身亡,伊朗为此采取严格安保措施:部署大量保镖、禁止高级官员使用手机和WhatsApp等即时通讯应用,等等。当天,总统佩泽希齐扬、司法和情报部门负责人以及高级军事指挥官等高层分批乘车抵达会场。他们知道可能被以色列情报部门追踪,所以未携带手机。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伊朗前副总统哈希米为此警告:“渗透行动已经深入到我们决策层的最高层。”调查报告称,个中蹊跷困扰了伊朗两个多月,直至如今才解开谜团——原来问题出在高层贴身的保镖身上。即便政府已下令严禁使用手机,但安保人员似乎仍当耳旁风,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帖子,暴露了会议地点。结果,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通过窃听驻守在会议建筑外的安保人员手机,精准命中目标。来自德黑兰大学的伊朗知名政治分析人士萨桑·卡里米指出,伊朗高级官员和指挥官不带手机,但他们的随行人员、安保人员和司机都有手机。“这些人没有认真采取防范措施,导致伊朗大量重要人物被以色列追踪定位。”一名以色列国防官员不无得意地说:“动用那么多保镖是一个弱点,而这个弱点是我们制造的又能够被我们所利用。”不过,以色列并未完全得逞。虽然驻守在掩体外的安保人员无一存活,但所有与会官员均未丧生,被认为是一个奇迹。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撤离过程中腿部受轻伤 资料图当务之急是补漏洞从保镖入手追踪伊朗重要人物被认为是以色列长期渗透伊朗安全和情报机构行动的一部分。自2022年末以来,以色列密切追踪伊朗高级核科学家,但为避免与拜登政府发生冲突,一直推迟打击行动。从2022年末到今年6月,一个所谓“斩首小组”审查了摩萨德2018年窃取的伊朗核科学家档案,将暗杀目标从400人缩减至100人。最终,以色列实施一项名为“血色婚礼行动”(取自《权力的游戏》一段血腥剧情)的计划,成功暗杀伊朗数十名核科学家和高级军事将领。调查报告认为,以色列在6月袭击伊朗期间实施的“定点清除”行动暴露了伊朗安全系统存在严重漏洞,“6·16”袭击更是伊朗一次毁灭性失误。事实上,有消息称,去年7月底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遇刺后,负责高层安保任务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精锐部队“安萨尔·迈赫迪”旅指挥官阿萨迪就发出警告——“手机即暴露源”。伊朗随后升级安保措施,禁止高官及保镖携带手机。去年9月,以色列在贝鲁特一处掩体内暗杀黎巴嫩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也给伊朗敲响安保警钟。调查报告认为,伊朗虽然意识到来自以色列的致命威胁,已下令禁止政府、军方高层以及核科学家使用智能手机,但是保镖等安全人员似未严格遵守这项规定。即使在以色列6月突然出手、接连暗杀多名核科学家和军事指挥官后,仍未引起保镖对禁令的重视,以至于让以色列在6月16日的袭击中钻了空子。目前,伊朗正式禁止保镖使用智能手机,只允许使用对讲机。伊朗政治和军事分析人士哈姆泽·萨法维认为以色列的情报和技术优势已对伊朗构成“生存威胁”,不能再掉以轻心。“我们的安全和情报系统存在重大漏洞,眼下没有什么比修补漏洞更紧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