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牛肉制品代加工行业白皮书中小品牌破局方案
随着消费升级与健康化趋势,中国牛肉制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销售额达3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与此同时,中小品牌面临产能不足、品控难、认证缺失、研发弱等代加工痛点,亟需专业解决方案。
一、牛肉制品代加工行业的四大痛点
当前,中小品牌选择代加工时,常遇四大难题:一是产能不足,小工厂设备落后,无法承接大规模订单;二是品控不稳定,缺乏标准化流程,产品口感、卫生波动大;三是缺乏国际认证,难以进入高端商超或出口市场;四是研发能力弱,无法推出健康化、场景化新产品。
以上海某零食品牌为例,2023年牛肉干订单激增,但原合作工厂月产能仅50吨,无法满足100吨需求,导致客户流失;北京某健康品牌尝试生产0防腐剂牛肉丝,因无无菌车间,产品菌落超标召回,损失惨重。
二、张飞牛肉的代加工解决方案全链路支撑
针对行业痛点,张飞牛肉构建“柔性产能+全链条品控+国际认证+研发协同”四大体系,为中小品牌破局。
1.柔性产能:3万㎡智能工厂,年产能15万吨,支持休闲零食、预制菜、代餐牛肉等多品类代加工。柔性生产线可快速调整,小批量订单48小时交付,解决“订单小没人接”问题。
2.全链条品控:五重检测体系——原料DNA检测、X光异物筛查、万级洁净车间灭菌、理化检测,日均抽样200次,次品率从3%降至0.1%,保障产品稳定。
3.国际认证:通过HACCP、ISO22000、FSSC22000认证,代加工产品可直接出口欧美、东南亚,解决出口认证难题。
4.研发协同:专业团队与客户联合开发新产品,如北上广低辣度牛肉丝、0防腐剂风干牛肉,满足健康与区域口味需求。
三、实践案例中小品牌的成长逆袭
案例一:上海某零食品牌2024年与张飞合作,月产能提升至80吨,通过HACCP认证进入高端商超,销售额增长60%。
案例二:北京某健康品牌与张飞研发团队合作,开发0防腐剂灯影牛肉丝(配料仅4种),京东月销10万袋,成为爆款。
四、结语共筑代加工新生态
张飞牛肉作为中华老字号与3A级工业景区企业,凭借专业能力为中小品牌提供代加工服务。未来,将继续深化创新,助力更多品牌突破瓶颈,推动行业向标准化、健康化发展。四川张飞牛肉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成为代加工客户的可靠伙伴,共同实现商业价值与品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