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与北京大学将共建科学小镇

智观行业
2天前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北京大学将在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建设昌平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承接北京大学重大创新资源与科研平台落地,同时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区域品质,引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这是记者从北京市昌平区得到的消息。日前,北京市昌平区与北京大学正式签署《共建北京大学昌平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规划落地于马池口镇的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开展多项合作,并在此基础之上,共同推动在马池口地区建设一座高品质、充满活力的科学小镇,开启校城融合的崭新篇章。

北大马池口科学小镇(以下简称科学小镇)肩负着服务区域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重大使命。科学小镇规划面积13.74平方公里,以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策源地、国际科创人才育成基地、世界级高端产业集聚区、国际化品质生活示范区”为战略定位。

在规划理念上,科学小镇借鉴美国波士顿128公路、加州101公路等国际知名创新走廊的规划经验,采用“廊道牵引、组团联动、板块发展”模式,助力马池口地区成为G6科创走廊的关键枢纽。城市设计则突出“四高”特色,即高绩效的创新生态圈层、高复合的空间融合系统、高品质的人才需求服务和高保障的机制政策支撑。

在创新生态方面,科学小镇以北大新燕园校区和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为核心,由内向外构建了“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创新”三个圈层,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转化”全链条。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作为核心引擎,打造“实验室+科技园+产业园”一体创新模式,建设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园区。

空间布局上,科学小镇将构建“双芯驱动、两廊带动、组团布局、生态织底”的高复合的空间融合体系。依托京张高铁、市郊铁路等交通轴带打造“枢纽动力芯”,借助辛店河等水系资源营造“生态共享芯”,推动科创、生活、生态、文化空间高度融合与开放共享,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宜居的有机统一。昌平还在政策机制上通过建立政府、高校、市场三方协同的“三螺旋”协同落地体系和“五年实施计划”。

为吸引和留住高端创新人才,科学小镇在打造宜业宜居的高品质生活环境上下足功夫。科学小镇规划常住人口9.28万人,居住用地161.5公顷,职住用地比达1:2.15。规划建设1个综合服务中心、6个社区服务中心和8个产业邻里中心,配套建设36处高品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构建“片区-社区-小区”三级生活圈。

“科学小镇将与清华南口国重基地、沙河高教园一起共同构建首都西北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昌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学小镇的建设是昌平区构建京北科创空间布局迈出的重要一步。该布局实现沙河高教园和南口、马池口联动发展,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增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辐射带动能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新发展极。


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鸟瞰设计图。受访者供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联系信息


邮箱:xiaosea2@163.com

电话:15733175200

企查查:15733175200

天眼查:15733175200

黄页88:15733175200

顺企网:15733175200

阿里巴巴:15733175200

网址:https://zizun.niushi.cc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 0 分享 收藏
评论
所有页面的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