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想换辆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车,却发现雅迪、爱玛、台铃这些大品牌的新车没怎么大规模上架,这到底是为啥?其实不是企业不想推,而是被6个现实问题绊住了脚,咱们一个个说清楚。
首先是得先清完旧车库存。按照新规,旧国标电动车能卖到今年11月底,要是现在急着上新车,大家都买新的了,旧车就砸手里了。像爱玛今年上半年的旧车库存比去年多了一半还多,这些车都得赶紧降价卖掉回笼资金,不然12月后就卖不了了,所以企业只能先顾着清库存,暂时把新车往后放。
其次是零件和生产线得重新调。新国标对电动车要求严多了,比如塑料件得防火,还不能随便改装提速,连电池、控制器都得换能防篡改的。这就意味着原来的零件用不了了,得找新的材料和零件——可现在符合要求的防火材料不够,能做防篡改零件的厂家也忙不过来。另外,新规不用强制装脚踏了,还能装后视镜,生产线也得改模具,这些调整都需要时间。
第三个原因是拿“合格证”要排队。新国标电动车得通过国家强制性认证才能卖,可现在所有品牌都挤着去申请,检测机构忙不过来。有个广东的电动车厂4个月前就提交申请了,到9月中旬才拿到证,很多车型还在排队等,没证自然没法上市。
还有消费者这边还在观望。新车成本涨了,售价也得贵个300到700元,有的高端车甚至贵了四分之一,大家对涨价很敏感。而且新国标车限速25km/h,不少人觉得没旧车快,不太愿意接受。加上各地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还没完全落地,大家都想等等看,企业也不敢贸然多推新车。
各地规矩不一样也拖了进度。比如内蒙古、河北这些地方,旧车备案后能用到2030年,当地人换新车的意愿就没那么强;北京、上海要求装北斗定位,其他地方只是建议,企业得针对不同地方改配置,生产和运输都变麻烦了。有的城市还要求新车先备案才能上架,导致不同地方上市节奏差很多。
最后是大品牌在谋长远。新国标让小厂家因为技术、资金不够慢慢退出,雅迪、爱玛这些头部企业不想只拼短期销量,反而砸了好几亿搞研发,比如雅迪的防篡改系统、爱玛改造生产线,还在找靠谱的供应商合作——像雅迪和宁德时代合作做电池,这些事都得花时间。它们想等12月过渡期结束后,再集中推新车抢占小厂留下的市场。
其实大家也不用急,等11月底旧车清得差不多了,防火材料产能跟上了,认证也批下来了,未来两三个月里,这些新版国标电动车应该就会陆续大规模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