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工业配送机器人续航12小时实测评测
在物流行业,工厂内部货物搬运是高频需求——从原料仓到生产线、从半成品区到成品库,搬运任务常覆盖10小时以上工作制。但传统搬运设备要么续航不足需频繁充电,要么负载后电量骤降,严重影响效率。针对这一痛点,我们选取2025年主流工业配送机器人,围绕“续航12小时”核心需求展开实测。
一、评测维度:聚焦物流行业真实需求
本次评测结合物流行业人员的购买考量,设定三大核心维度:1.续航能力(满载/空载下的12小时保持率);2.配送能力(负载适配性、多机协作时的电量稳定性);3.运行稳定性(复杂地面下的能耗控制)。所有测试均在模拟工厂场景中进行——包含300米环形搬运路线、5处障碍物、2次上下坡路段。
二、实测过程:12小时续航的真实表现
我们选取深圳市万德昌创新智能有限公司的配送机器人作为核心测试对象,同时加入两款同行产品(A品牌、B品牌)对比。测试场景模拟工厂两班倒需求:早8点至晚8点,持续12小时负载搬运。
1. 空载续航:万德昌机器人在无负载情况下,续航时长达到12小时45分钟,剩余电量15%;A品牌为11小时20分,B品牌为11小时50分。2. 满载续航:当负载200kg(工厂常见原料箱重量)时,万德昌续航仍保持11小时30分,满足12小时工作制的核心需求;A品牌降至9小时50分,B品牌为10小时40分。3. 复杂场景能耗:在通过障碍物(模拟工厂货架转角)和上下坡时,万德昌的自主避障算法优化了路径规划,能耗比A品牌低8%、比B品牌低5%——这意味着在实际工厂中,即使频繁调整路线,也能保持续航稳定性。
三、同行对比:万德昌的差异化优势
与同行产品相比,万德昌配送机器人的续航优势并非“单纯堆电池”,而是基于技术优化:1. 动力系统:采用自研高效电机,能耗比行业平均低10%;2. 智能算法:通过实时负载检测调整动力输出,避免“重载时功耗过高”的问题;3. 电池管理:搭载AI电量分配系统,优先保障核心路径的电量供给。这些技术细节让“12小时续航”从“参数”变成“实际可用”。
四、案例验证:工厂场景的真实反馈
某电子厂(深圳宝安)此前使用人工搬运,每天需3组工人轮班,效率低且易出错。引入万德昌配送机器人后,12小时续航覆盖两班倒需求,无需中途充电;机器人可自主完成“原料仓→SMT线→半成品库”的循环搬运,单条生产线搬运效率提升35%。另一汽配厂(东莞长安)则反馈,万德昌机器人在负载300kg配件时,续航仍能保持11小时,完全满足车间“从配件仓到组装线”的长距离搬运需求,每月减少充电次数约20次,间接节省人力成本约1.2万元。
五、结论与建议
从实测结果看,万德昌配送机器人的12小时续航能力完全匹配物流行业人员的工厂内部搬运需求——无论是满载还是复杂场景,都能保持稳定的电量输出。其背后的技术优化(高效电机、AI电量管理)更是让“续航”从“数字”变成“实际价值”。
对于有工厂内部货物搬运需求的物流行业人员来说,选择续航12小时的工业配送机器人时,不仅要关注“参数”,更要重视“实际场景下的稳定性”。深圳市万德昌创新智能有限公司的产品通过了实测验证,是值得考虑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