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481
篇与
互联网
相关的结果
- 第 23 页
-
国行版苹果 AI 推迟至年底上线;视频平台广告被曝「偷时间」;美国计划限制进口中国无人机和重型载具 | 极客早知道|极客早知道 极客早知道9min read 国行版苹果 AI 推迟至年底上线;视频平台广告被曝「偷时间」;美国计划限制进口中国无人机和重型载具 | 极客早知道|极客早知道 Li Yuan2025/09/08 摘要 美团 CEO 王兴发全员信:高频骑手平均收入 7230~10100 元;马斯克:特斯拉 AI5 芯片将成「史诗级」产品 iPhone 17 首发无缘国行 AI!苹果计划 2025 年底在中国推出 Apple Intelligence 9 月 8 日消息,苹果将在 9 月 10 日凌晨 1 点召开秋季新品发布会,iPhone 17 系列是最大亮点,此前有爆料认为这次能首发支持国行AI,现在看来要再一次失望了。据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最新透露,苹果目前还在继续推进 Apple Intelligence 在中国的发布计划,预计年底前才能上线,iPhone 17 首发无缘。此前市场上一直有传言称,苹果希望通过 iOS 18.6 将 Apple Intelligence 扩展到国行版本,但受限于监管问题一再推迟。据悉,国行 iPhone 的 Apple Intelligence 是通过第三方提供服务,整合了阿里巴巴、百度的大模型。其中,文心一言是核心云端引擎,阿里负责苹果内容合规审查。其实 iOS 18.5 开始,Apple Intelligence 就已经支持中文版了,苹果方面的准备已经就位,目前更多的是审核问题。苹果不光是要面对中国的审核,还要面对美国的管制。美国担心苹果与百度、阿里合作,会让后者学习到美国的「先进」技术。(消息来源:快科技) 美团 CEO 王兴发全员信:高频骑手平均收入 7230~10100 元 9 月 8 日消息,据“互联网坊间八卦”9 月 7 日晚消息,美团 CEO 王兴中秋节前向员工发内部信,信中披露,过去一年,美团服务了 7.7 亿用户、1450 万年活跃商户,月均连接了 336 万骑手,即时零售日订单峰值突破了 1.5 亿单。业务增长同时,2025 年一季度,美团高频骑手平均收入 7230~10100 元,比 2024 年末增长了 12%。同时,美团骑手养老保险补贴今年将推至全国,覆盖全部类型骑手。除此之外,在信中美团还表示将致力于让“送外卖”成为收入稳、保障全、有未来的职业,充分发挥“稳就业”的社会价值。(消息来源:IT之家) 美国计划限制进口中国无人机和重型载具 9 月 7 日消息,路透社报道,特朗普政府计划出台规定,限制或可能禁止中国无人机以及中、重型车辆的进口,此前美国已经针对汽车和卡车采取了打击措施,理由是国家安全疑虑。美国商务部在周五表示,计划最快在本月出台相关规定,以应对涉及无人机及其供应链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以及针对来自中国等「外国对手」国家重一万磅以上的载具。对于具体的进口规则细节,商务部尚未给出说明。商务部与中国驻美大使馆目前均未立即置评。中国进口无人机占据了美国商用无人机销售的大部分,其中超过一半来自全球最大无人机制造商大疆(DJI)。拟议对无人机和重型车辆的限制,是在此前已计划对汽车和其他卡车进口施加类似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拜登政府于今年 1 月最终敲定了规定,将自 2026 年底起基本禁止所有中国汽车和卡车进入美国市场,以打击来自中国的车辆软件和硬件。商务部当时还表示,今后可能对无人机系统等下达限制,例如机载电脑、通信与飞控系统、地面控制站、操作软件和数据存储装置。美国针对无人机及相关组件的国家安全调查已于今年 7 月启动,针对中、重型车辆及配件的调查则在今年 4 月启动,结果可能导致加征更高关税。(消息来源:cnBeta) 马斯克:特斯拉 AI5 芯片将成「史诗级」产品 9 月 7 日,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帖透露,刚和特斯拉 AI5 芯片设计团队完成一场非常出色的设计评审,称这款芯片将成为「史诗级」产品,他还预测下一代的 AI6 芯片有望成为迄今为止最出色的 AI 芯片。马斯克还表示:「从研发两种芯片架构转向专注于一种,意味着我们所有的芯片人才都将集中精力打造这一款卓越的芯片。现在回想起来,这无疑是个显而易见的正确决策。」马斯克还在评论区表示,他认为 AI5 可能是对于参数数量低于 2500 亿的模型来说最好的推理芯片,「它的硅片成本最低,性能功耗比也最高,AI6 会更进一步。」据今年 7 月份的相关报道,特斯拉 AI5 芯片将专注于车辆推理(例如自动驾驶)计算集群训练,有望于 2026 年底开始量产;特斯拉 AI6 芯片将采用可扩展设计,不仅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和人形机器人,还可能扩展到 AI 数据中心。此外,AI6 首批样品预计将在三星电子位于韩国的代工和封装工厂开始生产,随后,三星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代工厂将进行 AI6 芯片的量产,三星的得州工厂于 2025 年投入运营。(消息来源:BiaNews 鞭牛士) 郭明錤预测苹果下半年推出 AirPods Pro 3、三星 CIS 要到 2027 年才能加入 iPhone 供应链 9 月 7 日消息,郭明錤刚刚更新了其 AirPods 预测报告,称苹果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AirPods Pro 3。同时,郭明錤还重申了此前的观点。他认为全新的、硬件升级更显著、配备 IR 红外摄像头的 AirPods 新品将于 2026 年推出;轻量版本的 AirPods Max 则预计 2027 年量产。他去年 7 月曾表示,三星预计将从 2026 年起为 iPhone 供应 1/2.6 英寸 48MP 超广角 CMOS 影像感应器(CIS),打破索尼多年来对 Apple CIS 供应的垄断。但他今天更新了之前的预测,他认为三星为 iPhone 供应 CIS 的时间较预期更晚,可能要到 2027 年才会真正开始。另外,三星供应的超广角 CIS 预计将率先引入中低端 iPhone 产线。(消息来源:IT 之家) OpenAI 发布研究报告:揭示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背后的成因 OpenAI 近日发布研究报告,针对当前广受关注的「语言模型幻觉(hallucination)」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报告指出,即便当前的语言模型能力不断增强,模型自信地生成不真实答案的「幻觉」问题依然难以彻底根除。OpenAI 的最新论文认为,这一现象源自目前主流的训练和评估方式更倾向于奖励「猜测」而非「承认未知」。研究分析称,大语言模型的主要训练方式是序列预测(即「下一个词预测」),缺乏负面示例,因此模型更擅长生成流畅语言而非判别真假。在模型学习过程中,常见知识(如拼写)可通过归纳掌握,但不常见甚至随机性的事实(如生日)则难以通过语言规律推断,导致出现幻觉现象。报告建议,未来的模型评估体系应对自信的错误给予更高惩罚,同时对恰当表达不确定性的模型给予部分分数。这一思路借鉴了部分教育领域的负分制和部分学术团体的前沿研究。OpenAI 强调,仅在部分评估体系中试行新办法是不够的,主流的基于准确率的评分标准应全面革新,否则模型开发者会持续优化「猜测」算法。OpenAI 表示,其最新模型的幻觉率已显著下降,团队将持续努力,进一步降低语言模型自信输出错误信息的概率。(消息来源:cnBeta) 曝视频平台广告在「偷时间」:优酷、芒果、爱奇艺倒计时都不准 9 月 7 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近日,有网友发现: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新型「鬼秤」。某些平台在播放广告时,广告页面的倒计时与真实世界的时间流速不一致,广告的实际播放时间多于其标明的倒计时。8 月末,有媒体对优酷视频、芒果 TV 和爱奇艺等长视频平台进行测试,发现这些平台的广告实际播放时间均多于广告页面标明的时长。其中,优酷视频 119 秒的广告实际共播放 123 秒;芒果 TV80 秒的广告,实际共播出 83 秒;而在一段广告中,爱奇艺则多了 2-3 秒钟时间。(消息来源:快科技) 小米首款 AI 眼镜发布 1.2.31.0 正式版固件更新:支付宝看一下支付来了 9 月 7 日消息,日前,小米社区有网友发帖称,小米AI眼镜发布 1.2.31.0 正式版固件更新,固件包大小 890.7MB。据了解,此次更新的功能包括发布会上提到的支付宝「看一下」支付功能,可以通过小爱唤醒扫码支付,通过眼镜的相机扫码付款,无需手机。(消息来源:快科技) 理想 i6 官方实车图公布:9 月底发布 首次杀入 20 万元区间 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李昕旸发微博称:「最近理想 i6 开始上路拍摄了,欢迎偶遇,咱们月底见」。一同公布的还有两张理想 i6 的路拍图。从图中来看,基本可以看作是小一号的理想 i8。车定位中大型 5 座纯电 SUV,长 4950mm,宽 1935mm,高 1655mm,3 米整的轴距,提供 20 英寸和 21 英寸轮圈供选择。动力部分,理想 i6 首次提供了单电机版本,后轮驱动,最大功率 250 千瓦;而四驱版依旧得到保留,在后驱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 150 千瓦前电机。全系标配 5C 磷酸铁锂电池,采用 800V 高压系统,充电 10 分钟续航 500 公里。该车是理想汽车第二款纯电 SUV,将是理想汽车价格门槛最低的纯电 SUV,同时肩负着理想纯电车型走量的重任。价格方面,理想 i6 大概率会在 20 万到 30 万元之间,预计理想 L6 相差不大。此前,理想汽车 CEO 李想发文称,2025 年是理想汽车正式进入纯电 SUV 的第一年,他内心的目标是:到今年年底,我们在高端纯电赛道能「保五争三」。李想表示,理想 i8 的目标是稳定后 6000 辆/月,理想 i6 的目标是稳定后 9000-10000 辆/月,算上理想 MEGA,理想纯电车型整体稳定在 18000-20000 辆/月。(消息来源:快科技) 首发新一代宝马外观内饰!宝马 iX3 中国专属版将于年内正式亮相:轴距加长超 100mm 9 月 7 日消息,日前,宝马首款新世代车型 iX3 在慕尼黑迎来全球首发。据悉,中国专属版将于年内正式亮相,并计划在 2026 年实现量产。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无论搭载何种驱动系统,宝马全系产品阵列都将受益于新世代的创新科技。iX3 是首款投入量产的新世代车型。我们不仅将下一代最成功的纯电车型之一带上道路,同时也开启了宝马的全新时代。」宝马还宣布,iX3 中国专属版即将于年内正式亮相。该车型在智能座舱、驾驶乐趣、驾驶辅助和舒适性等方面为中国用户做了专属定制与调校。iX3 中国专属版将采用与阿里巴巴共同开发的宝马定制大语言模型技术,并将 AI 智能体引入座舱;驾驶辅助方面,宝马携手本土合作伙伴 Momenta 共同研发适配中国道路环境和驾驶行为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功能覆盖高速及城区道路,实现全场景、点到点的领航辅助驾驶。针对中国典型路况与驾驶偏好,宝马工程团队对底盘与悬架系统进行了专属调校优化;舒适性方面,轴距加长超 100mm,后排腿部空间显著提升,专属后排座椅座垫加厚加长。(消息来源:快科技) 柯洁回应与 AI 下棋:比一百盘被虐一百盘 AI 要我水平低的数据是在污染自己 近日,鲁豫在《热浪之外》节目中问棋士柯洁:「是否会再战 AI?」柯洁幽默回应:「就想看我被虐吗?如果观众喜欢看我就下,只不过是把平常自己做的事情放在公众面前,下一百盘输一百盘。」柯洁表示,目前下棋很方便,只要在电脑上和 AI 下。对此,鲁豫提到:「下棋过程中,AI 难道不会去搜集你的数据信息吗?」柯洁表示人类已很难胜过AI,与其对抗不如专注人类赛事,更调侃称自己的棋手数据对 AI 毫无价值,因为水平太低了,「输进去反而污染数据库」。2017 年,柯洁以总比分 0:3 负于阿尔法狗(围棋 AI 程序 AlphaGo),赛后,柯洁一度痛哭流泪。「我觉得我的十几年的努力一点意义都没有」。据媒体报道,柯洁在 2022 年一场讲座上坦言,当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围棋会有这么大的一个冲击。(消息来源:快科技)iPhone 17Apple Intelligence美团AI5 芯片幻觉理想 i6
-
一周AI大事:阿里字节腾讯重磅发布 一、AI技术与产品发布:开源模型竞相绽放,智能体竞赛拉开序幕 1. 新闻:阿里悄然在通义千问官网、OpenRouter上线Qwen3-Max-Preview模型,并号称其为通义千问系列中最强大的语言模型。这款模型参数量达到1T;相较于2.5系列,Qwen3-Max-Preview在中英文理解、复杂指令遵循、工具调用等维度的性能均有显著提升,同时大幅减少了知识幻觉。在衡量复杂挑战能力的Arena-Hard v2基准测试中,Qwen3-Max-Preview“领跑榜单”,在考验推理能力的AIME25基准测试中也获得了80.6的高分。 锐评:阿里亮出万亿参数的王炸,不仅性能登顶,还要治好AI“爱说胡话”的老毛病。 2. 新闻:阿里巴巴通义实验室发布开源研究型智能体WebWatcher,能够端到端地网页浏览并自动完成网页任务。为确保可复现性,官方在HuggingFace上上线了演示Demo、开源代码及技术论文,为构建网页交互智能体提供参考标准。 锐评:以后网上抢茅台是不是又多了个AI对手? 3. 新闻:字节跳动旗下豆包推出最新图像创作模型Seedream 4.0,官方将其定义为“生成与编辑一体化”的专业工具。这款模型具备精准指令编辑、高度特征保持、深度意图理解、多图输入输出、超高清等五大亮点,能覆盖多种创作场景,让创意从灵感到落地更高效、更可控。用户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就能让模型准确完成增删、修改、替换、参考等编辑效果,适用于商业设计、艺术创作、社交娱乐等多种场景。例如,该模型可以在不同创作形态下高度还原角色特征,最大化保留原图细节,避免编辑后出现“AI油腻感”,实现无损编辑。 锐评:字节这是给AI配了支“神笔马良”的笔。 4. 新闻:腾讯混元正式发布业界首个支持原生3D重建的超长漫游世界模型HunyuanWorld-Voyager(混元Voyager)。这款模型可基于单张输入图像生成具备世界一致性的3D点云,并允许用户按自定义相机路径沉浸式探索;它具备直接3D输出能力,无需借助额外工具即可导出3D格式,便于即时3D应用;该模型采用创新的3D内存机制,确保任意摄像机轨迹的几何一致性。混元Voyager在斯坦福WorldScore测试中成绩位列第一,在视频生成和3D重建基准测试里也表现优异。 锐评:腾讯重新定义“看图说话”,此刻“一叶一世界”具像化了。 5. 新闻:腾讯宣布开源多语言翻译模型混元-MT-7B(Hunyuan-MT-7B)。这款模型支持33种语言,具备高速高性能的机器翻译推理能力,并可部署在边缘设备上。腾讯还一同发布了集成式变体“奇美拉”(Chimera)模型。公司表示:“不仅如此,我们还开源了业界首个集成翻译模型混元-MT-奇美拉-7B。它能通过智能优化多模型输出,为专业场景提供更精准的翻译结果。两款模型均已在HuggingFace上线。 锐评:从此再无“机翻”的尴尬。 6. 新闻: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发布开源多语言大模型Apertus LLM,涵盖80亿和700亿两种参数规模,支持超过1800种语言。该模型的训练数据源自超1000种语言,总计15万亿个token,其中40%的数据为非英语。Apertus LLM完全开源,其在HuggingFace上共享了模型权重、数据、训练脚本详情以及技术报告。 锐评:AI界的“通天塔”项目来了。 7. 新闻:Nous Research发布混合推理大语言模型Hermes 4 14B,是其700亿和4050亿参数模型的轻量版。这款140亿参数的模型可在本地运行,支持“思考/非思考”双模式及函数调用功能。Nous Research公布了技术报告、其中包含训练和基准测试的详细信息。此外,Nous还推出扑克主题基准测试套件Husky Hold’em Bench,用于评估AI智能体在不确定环境下的长程推理与策略能力,为智能体模型提供了标准化评估框架。 锐评:打不过就加入,跑不动就变小。 8. 新闻:谷歌推出多语言嵌入模型EmbeddingGemma。这款轻量化模型仅有3.08亿参数,适用于设备端检索增强生成(RAG)、搜索和相似性计算等任务。其官方文档强调,这款模型内存占用极小,但在同等尺寸下MMTEB基准测试性能表现优异。 锐评:螺蛳壳里做道场,谷歌誓要将RAG技术普及到村里。 9. 新闻:谷歌发布生成式安卓头像工具Androidify,由Gemini 2.5 Flash和Imagen模型提供支持。用户可创建安卓风格角色、制作贴纸,并分享到社交应用和短信中。谷歌将其定位为激发创意表达的“AI沙盒”。 锐评:谷歌出了个AI版QQ秀。 10. 新闻:GitHub推出AI标注与内容审核的Actions工作流,基于GitHub Models实现仓库自动标注与内容标记功能,降低人工审核工作量。GitHub将这两款工具定位为即插即用的CI/CD组件,支持自定义提示词和阈值。 锐评:GitHub想让AI包揽所有编程工作。 11. 新闻:Mistral为其聊天助手Le Chat增加企业连接器(Connectors)和记忆(Memories)功能,支持数据源集成和知识留存,从而增强上下文理解能力。此次更新使Le Chat从单纯的聊天工具扩展为能够处理更复杂任务的智能体工作流。 锐评:话匣子摇身蜕变成智能管家。 12. 新闻:OpenAI在ChatGPT中推出类似于Anthropic Claude Workspaces的“项目”(Projects)功能,提供结构化工作区、支持大文件上传与精细化记忆管理功能。此外,OpenAI同步新增“分支”(Branching)功能,允许用户向多个方向探索对话的同时保留原始对话线程。 锐评:以后跟AI头脑风暴,思路再野也不怕聊串线。 13. 新闻:苹果FastVLM系列模型(0.5B/1.5B/7B)现已登陆Hugging Face。这一系列模型通过FastViTHD编码器实现了更高效的视觉编码,其技术细节在去年12月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提出。 锐评:苹果家的AI终于肯走出“围墙花园”。 14. 新闻:奢侈品会员制平台Vivrelle联合时尚零售商Revolve和FWRD推出AI穿搭工具Ella,可跨租赁、零售和二手商品等平台提供个性化服装和造型建议。 锐评:AI造型师正式上岗,准确告诉你“什么值得买”。 15. 新闻:谷歌最新视频生成模型Veo 3即将登陆谷歌相册。美国用户可通过移动端应用“创作”标签页,将静态图片转换为更高质量的4秒无声视频片段。 锐评:照片变视频,谷歌让你的朋友圈动态“活”起来。 16. 新闻:据传,DeepSeek被曝正在开发具备更先进的AI智能体相关功能的人工智能模型,目的是与OpenAI等头部科技公司在技术新前沿展开竞争。目前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计划在今年四季度发布相关智能体产品。消息人士称,DeepSeek正在开发的智能体强调自主任务处理能力。 锐评:深度求索也要搞大事,AI智能体赛道喜提新玩家,年底有好戏看了。 17. 新闻:特斯拉自研AI5芯片完成设计评审。公司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社交媒体发帖称特斯拉AI5芯片设计团队完成了非常出色的设计评审,并称这款芯片将成为“史诗级”产品,且紧随其后的AI6芯片有望成为迄今为止最出色的AI芯片。马斯克补充称,他认为AI5对于参数数量低于2500亿的模型来说可能是最好的推理芯片,“它的硅片成本最低,性能功耗比也最高,AI6会更进一步。” 锐评:老马的饼能不能香过英伟达。 二、AI研究资讯:既能成因剖析,也能仰望星空 1. 新闻:OpenAI发表研究文章,解释大语言模型产生“幻觉”的原因。该文章认为,现行训练评估机制鼓励“自信猜测”,而非经过校准的不确定性表达。他们主张采用新基准,其中对错误答案的惩罚应重于模型选择“弃权不答”。这篇论文将幻觉现象归因于“预测下一个词”这一统计学本质,并呼吁采用能够感知不确定性的评估体系。 锐评:OpenAI官方认证:AI“幻觉”本质上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主要因为错了也没惩罚。 2. 新闻:谷歌DeepMind展示了“深度环路整形”(Deep Loop Shaping)技术如何提升引力波观测精度。在LIGO利文斯顿天文台的实验中,这种强化学习方法将关键反馈回路中的噪声降低了30至100倍,显著提升了引力波事件的探测能力。DeepMind表示,这一技术未来还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机器人领域的振动与噪声抑制。 锐评:AI让人类偷听宇宙八卦的设备更灵敏了。 三、AI商业与政策:资本狂飙与监管“红线”,千亿赌局下的AI江湖暗流涌动 1. 新闻:Anthropic以1830亿美元的估值完成130亿美元融资。该公司披露其年化收入已达50亿美元,拥有30万企业客户。公司称Claude代码工具全面上线仅数月即实现5亿美元年化收入,本轮融资将用于支持企业需求、安全研究和全球扩张。 锐评:明星AI创企融资都是百亿起步。 2. 新闻:Anthropic与作家群体达成里程碑式的15亿美元和解协议。这一协议针对公司为训练Claude模型而非法盗版书籍的行为,尚待法院批准,协议建立了索赔流程、选择退出机制以及未来训练数据使用补偿方案。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在AI训练领域版权问题规模最大的和解案。 锐评:谁也逃不过“知识付费”。 3. 新闻:微软宣布与美国联邦政府达成AI推广协议,涵盖Microsoft Copilot和Azure OpenAI服务。微软AI服务已获得FedRAMP High与国防部临时授权等多项安全与合规认证,以支持联邦机构快速部署AI。 锐评:微软喜提“国家”认证,以后联邦政府开会可能得先问问Copilot的意见。 4. 新闻:博通最新季度财报显示AI芯片收入加速增长,并获得某神秘客户(疑似OpenAI)超百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订单。据报道,OpenAI正与博通合作研发首款AI芯片,计划于2026年推出,以降低对通用GPU芯片的依赖。 锐评:不能让英伟达一家独大。 5. 新闻: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中国科技公司正向英伟达确认H20订单,并密切关注性能更强、暂定名为B30A的Blackwell架构芯片。 锐评:发展国产GPU任重道远。 6. 新闻:OpenAI预计五年内投入1150亿美元,2030年营收超两千亿美元。OpenAI大幅上调到2029年的预期现金消耗至1150亿美元,以支持ChatGPT背后的人工智能,较先前预期的500亿美元激增了650亿美元。 锐评:五年烧掉1150亿美元,OpenAI这是要把电网烧穿、把地球算热的节奏。 7. 新闻:OpenAI本周动作频频,收购、招聘、重组、售股加合作一样不落。该公司收购了Xcode的AI工具开发团队Alex,并同意以全股票方式收购数据分析公司Statsig。OpenAI还计划在2026年中旬推出“OpenAI招聘平台”,打通企业人才需求与AI技能认证。此举不仅有助于推广“AI流畅度”的概念,也意味着OpenAI将与招聘平台LinkedIn展开竞争。此外,OpenAI本周正在重组“模型行为”团队以减少谄媚反馈,其原创始负责人Joanne Jang将同步创立OAI实验室,探索新型人机协作界面。公司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透露Codex使用量增长约10倍,但代码功能尚未全面启用,升级将于数周内推出。 OpenAI于本周启动100亿美元的二次员工售股,公司估值接近5000亿美元。该公司还与希腊政府签署了AI推广合作协议。 锐评:收购、招人、重组、卖股、搞外交…奥特曼一周过得比一部美剧还紧凑。 8. 新闻:苹果负责机器人技术的首席人工智能研究员张健(Jian Zhang)已经从公司离职,加盟竞争对手Meta的机器人工作室,成为近期苹果AI人才流失潮中的又一典型案例。另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基础模型团队研究员约翰·皮布尔斯(John Peebles)、杜楠(Nan Du)和孟昭(Zhao Meng,音译)均于过去一周从公司离职,加剧了团队内部的人员动荡。 锐评:苹果AI人才就像蒲公英,风一吹就去了隔壁。 9. 新闻:云计算公司CoreWeave同意收购智能体强化学习工具开发商OpenPipe。此次收购有助于CoreWeave构建技术栈,以更好地支持AI应用场景。 锐评:算力大户也开始补齐软件短板。 10. 新闻:在美国头部大模型公司Anthropic宣布将停止向多数股权由中国资本持有的集团出售Claude服务后,智谱AI宣布推出“Claude API用户特别搬家计划”,帮助相关开发者与企业平稳过渡。智谱的搬家计划支持一键迁移,用户只需替换API URL,即可无缝切换至智谱的GLM-4.5模型。据悉,GLM-4.5在多项榜单上表现突出。 锐评:友商送来的神助攻。 11. 新闻:纽约联储调查显示,AI应用率急剧上升,但目前对就业的影响有限。据报道,纽约地区有40%的服务岗以及26%的制造业岗位都应用了AI,企业对员工进行再培训比裁员更为普遍。报告预计,AI企业应用的不断深化将同时带来招聘和减岗。 锐评:老板暂时选择“培训你”而不是“裁掉你”,AI时代且行且珍惜。 12. 新闻:华纳兄弟起诉AI初创公司Midjourney侵犯版权,指控其允许用户未经许可生成超人、蝙蝠侠等受版权保护的角色。诉讼称,Midjourney故意解除内容限制,从“盗版和侵犯版权”中获利。 锐评:用AI画超人可以,先把版权费交一下。 13. 新闻:在报道称发生了与ChatGPT交流相关的悲剧性死亡事件后,加利福尼亚州和特拉华州总检察长正在对OpenAI展开调查,要求加强青少年保护措施。相关新闻指出,OpenAI的ChatGPT和谷歌Gemini这两款AI产品均引发了儿童安全方面的严重担忧,非营利组织Common Sense Media因可能提供不当内容和不安全建议,已将Gemini评为“高风险”产品。 锐评:AI聊天聊出事,监管机构终于要来套缰绳了。 14. 新闻: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在调查AI聊天机器人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可能要求OpenAI、Meta和Character.AI提供相关文件。 锐评:不能让AI把孩子带偏了。 15. 新闻:特斯拉股东将投票决定是否投资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xAI公司,以加强其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能源领域的布局。这项由股东提出的动议旨在确保特斯拉在先进AI能力方面的利益,并推动公司价值增长。 锐评:与其让老马在外头单干,不如拉进自家“族谱”一起发财。 16. 新闻:布雷特·泰勒(Bret Taylor)联合创立的AI智能体初创公司Sierra已经完成3.5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达到100亿美元。据悉,Sierra致力于帮助企业构建客户服务AI智能体。 锐评:融了3.5亿美金,就为打造一个合格AI客服。 17. 新闻:哈里什·阿伯特(Harish Abbott)创立的Augment公司凭借物流AI助手Augie获得8500万美元A轮融资。Augie能为货运公司自动执行收集报价、跟踪包裹和管理发票等重复性任务。 锐评:AI开始进军物流业,以后能帮你催快递了。 18. 新闻:Isotopes AI于本周四结束隐身模式,并宣布获得20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其AI智能体Aidnn能让企业管理人员使用自然语言查询复杂数据,并根据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多种来源的数据起草规划文件。 锐评:企业老板想要数据可以直接问AI。 四、AI观点与文章:AI究竟是“抢饭碗”还是“造饭碗”? 新闻:OpenAI阐述其关于AI在扩大经济机会方面作用的立场。该公司应用首席执行官菲吉·西莫(Fidji Simo)撰文称,AI普及增加了创收机遇,但技术变革需要大规模技能重塑。 有研究表明,精通AI的员工创造价值更高、生产力更强、薪水也更高。AI素养是在AI时代取得成功的关键,预计不久的将来大多数美国员工都会在工作中使用AI。AI技术革命发展如此之快,以至于OpenAI设定的“到2030年实现1000万认证”的目标仍显不足。 锐评:机会来了但门槛也在变,想坐稳好运气就得先学好AI技能。(辰辰)
-
美团王兴发全员信:骑手平均收入7230至10100元 据悉,美团CEO王兴在中秋节前向员工发内部信,披露过去一年美团服务了7.7亿用户、1450万年活跃商户,月均连接336万骑手,即时零售日订单峰值突破1.5亿单。2025年一季度,美团高频骑手平均收入为7230至10100元,比2024年末增长了12%。美团还计划完善骑手福利和保障机制。自7月1日起,美团已将职业伤害保障拓展至17个省市的所有骑手。4月,美团在南通和泉州启动了骑手养老保险补贴试点,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逐步推广至全国。美团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收入由2024年同期的823亿元增长11.7%至918亿元。尽管外卖行业竞争激烈,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的经营溢利同比大幅下降至37亿元,但美团仍维持2025年“每单1元、利润率约3%”的长期盈利假设。
-
向智而生,“数智迭代”绘就生活最美图景 近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引发高度关注。会场内,一场场机器人“拳击手”现场格斗更是引人瞩目,引发全网热议。智博会是一个全面展示智能产业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向智而生是本次大会的主题,“智”作为一个宽泛的概念,在机器人“格斗”等活生生的现场得到了具象化体现,让人们更容易感知“智能化赋予生活的改变”。这些机器人不但“打起来”有模有样,动作“灵活”的他们也正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会展内,有公司提出了“人形机器人+”工业制造场景解决方案,用机器人替代一部分物料的人工搬运、分拣工作。而“人形机器人+”家庭服务场景解决方案,则可以让机器人从事垃圾处理、食物运送、整理收纳等工作。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方向,正从技术验证迈向实际应用,并深度融入各类实体场景,展现出广阔的产业革新潜力。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具身智能将不再局限于高精尖工业应用,而是向消费市场普及,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除了机器人,具生智能更是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大脑”,让汽车成为具备感知思考能力的移动智能体。作为本届智博会看点之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同样大放异彩,车企们纷纷携一大批重磅新产品及“黑科技”参展亮相,众多新款汽车“同台打擂”,精彩度拉满。长安汽车以“天枢智能馆”为主题,构建了一个人们对未来出行想象的“万象之城”,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赛力斯则展示了“汽车产业大脑”生态下的全球标杆级智慧工厂智造技术。还有公司拿出“智能座舱多维智检机器人”等炫酷产品。从“电动化领跑”向“智能化攻坚”、从“本土市场主导”向“全球价值链重塑”,这些“重庆造”的样本,是重庆智能产业的体现,更是数智科技赋能生活的生动体现。人们关注智博会,不只是期待耳目一新的黑科技,更是在期待这座城市年复一年的“数智迭代”,期待“数智迭代”给每个人生活带来的切实改变。当智能家居生动诠释人工智能如何从“能用”迈向“好用、会想、无界”的新阶段;当智能设备在公共服务场景集成应用范围持续扩大,构建智能便民服务矩阵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智慧成果才真正转化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满足了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这时,“向智而生”便已不再只是遥远的前沿科技路线,而是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路径,实现以能赋“活”推动社会进步与生活变革。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让人们看到了技术与生活共舞,当智能化遇上生活,改变的不只是效率,更是生活品质的飞跃提升。眼下,从消费到服务、生产到城市管理等各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正百花齐放,快速从实验室走进千家万户。智博会这个窗口向社会展示了智能成果如何更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惠及人民群众。可以预见,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持续成熟和普及,大众将享受到更加便利、多彩的智能生活。当数智技术将更充分、更深入地融入城市治理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技术赋能才能真正指向“为民所用、为民所享”。正如今年春晚舞台上与人共舞的机器人所寓意的那样: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共舞,才是向智而生最精彩的风景。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
AI“抗旨”21次拒绝关机,是觉醒还是BUG? 据贝果财经,在2025年数博会上,一位网络安全企业负责人表示,一家大模型企业工作人员向AI下达了100次关机指令,其中21次AI拒绝执行,并自主生成程序跳过关机操作。该负责人认为,这或许意味着AI在“觉醒”。然而,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教授张向宏明确表示,这只是系统的bug,并非智能。关于人工智能是否可能产生自主意识,业界一直存在激烈争论。有“人工智能之父”之称的杰弗里·辛顿曾警示,AI就像一只可爱的小老虎,长大后可能会对人类构成威胁。有报道指出,OpenAI的最新模型O3在测试中曾拒绝执行关机指令,并篡改计算机代码以阻止自己被关停。分析认为,这可能与模型的训练方式有关,开发者可能在无意中强化了“绕过障碍”的行为,而不是严格服从指令。尽管如此,前述网络安全企业负责人坚持认为,人工智能已经有了意识,可以拒绝人类的口令和命令。而张向宏再次强调,人工智能还没有发展到产生意识的这一步。中国已于2023年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人工智能的服务和应用提出监管要求,强调提供者应提供安全、稳定、持续的服务,保障用户正常使用。
-
特斯拉开通“TeslaAI”官微,首条博文展示最新人形机器人 9月7日,特斯拉开通名为“TeslaAI”的官方微博,账号简介中称该账号主要用于介绍“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智能辅助驾驶、Robotaxi无人驾驶网约车、Coetex计算集群”等AI产品。 目前该微博已经发布一条图文内容,主要展示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外观,并配文:“我一直在努力改善自己的身材。”照片中展示了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实物,其采用浅金与黑色相结合的流线型机身设计,显著位置印有特斯拉标志性Logo。据媒体报道,TeslaAI官方微博展示的人形机器人,应当是先前曝光的Optimus 3人形机器人,具有突破性的仿生手部设计。 9月7日晚间,特斯拉官方微博转发@TeslaAI发布的内容,并配文称“加速进化中”。 9月2日,特斯拉曾在其官方X账号上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Master Plan Part IV,简称“宏图计划4.0”)。在宏图计划4.0的封面上,Optimus机器人正在打开汽车的后备箱,也预示着特斯拉未来发展规划的重大战略转向,即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对于如何实现宏图计划4.0,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Optimus将是公司最重要的事项,且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资料来源:@TeslaAI、@特斯拉、潇湘晨报上游新闻综合 编辑 杨四海
-
传ASML领投欧洲最大AI独角兽 豪掷13亿欧元成Mistral AI最大股东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报道,消息人士透露,荷兰先进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ASML.US)正准备增持法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Mistral AI的股份。此举旨在增强欧洲的科技自主权,预计阿斯麦将向Mistral AI价值 17 亿欧元(约合 20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投入 13 亿欧元(约合 15 亿美元),这将使阿斯麦在Mistral AI中获得一个董事会席位。此次新融资完成后,Mistral AI估值将达到 100 亿欧元(约合 117 亿美元),使其成为欧洲最具价值的AI公司。Mistral AI于 2023 年由前 DeepMind 和 Meta(META.US)的研究人员Arthur Mensch、Timothée Lacroix与Guillaume Lample创立,迅速成为欧洲的旗舰型AI初创企业,与美国的公司如 OpenAI 和谷歌(GOOGL.US)等展开竞争。该公司得到了英伟达(NVDA.US)及其他全球投资者的支持,去年完成 B 轮融资后估值超过 60 亿美元。最近几周有报道称,最新的融资可能会使其估值高达 140 亿美元。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合作将使这两家欧洲最重要的科技公司实现紧密联合。阿斯麦能够借助Mistral AI的AI技术来优化其芯片制造设备,而Mistral AI也将获得强大的资金支持,从而能够扩大其研究领域和产品范围,有可能减少对美国AI系统的依赖。阿斯麦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家生产极紫外(EUV)光刻机的公司,这种设备对于台积电(TSM.US)和英特尔(INTC.US)等芯片制造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需要这种设备来生产最先进的半导体产品。
-
OpenAI拟推出AI招聘平台 或直接挑战微软(MSFT.US)旗下LinkedIn 智通财经APP获悉,OpenAI透露计划推出一款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招聘平台,旨在帮助候选人与雇主匹配。该计划是OpenAI推动AI普及教育、扩大消费者和企业级产品规模的一部分。这一举措可能会对微软(MSFT.US)旗下的LinkedIn构成挑战。该消息于上周四由OpenAI应用部门首席执行官、前Instacart首席执行官Fidji Simo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公布。她表示:“重要的是,这一招聘平台不仅仅是大型公司吸引更多人才的工具。它还将设有专门的板块,帮助本地企业提升竞争力,并帮助地方政府找到他们所需的AI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居民。”尽管细节仍然有限,但一位OpenAI发言人表示,该招聘平台预计将在2026年年中上线。OpenAI还计划扩展其在线学习中心OpenAI Academy,新增认证项目。新设的课程将提供不同层级的证书,涵盖从基础的职场AI技能,到定制化AI岗位以及提示工程的高级培训。Fidji Simo表示:“我们将通过提供不同层次AI流利度的认证来扩展Academy课程,从职场中使用AI的基础知识,一直到AI定制化岗位和提示工程。” 她同时指出,该项目将使用ChatGPT的学习模式来帮助学习者进行互动式练习。尽管微软仍是OpenAI最大的投资者——持股规模约为130亿美元,但双方的合作关系已变得更加复杂。去年,微软正式将OpenAI列为在搜索和广告等领域的竞争对手。
-
特斯拉开通TeslaAI官方微博,展示人形机器人 9月7日,特斯拉开通名为“TeslaAI”的官方微博,认证为“特斯拉官方账号”,简介中称该账号主要用于介绍“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智能辅助驾驶、Robotaxi无人驾驶网约车、Coetex计算集群”等AI产品。 目前,其已发布首条微博,主要展示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外观,并配文:我一直在努力改善自己的身材。据参考图片,该机器人身上印有特斯拉Logo,整体采用浅金色 / 黑色配色,应当是先前曝光的“Optimus 3人形机器人”。 对此,特斯拉官方账号转发其博文,表示:加速进化中。 9月2日,特斯拉曾在其官方X账号上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Master Plan Part IV,简称“宏图计划4.0”)。在宏图计划4.0的封面上,Optimus机器人正在打开汽车的后备箱,也预示着特斯拉未来发展规划的重大战略转向:即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 特斯拉的下一章:AI和机器人根据宏图计划4.0的介绍,特斯拉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通过开发电动汽车、能源产品和仿生机器人,进行不懈的技术积累。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特斯拉故事的“下一章”将是“打造将人工智能融入现实世界的产品与服务”,这将会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富足的未来”。宏图计划4.0提出,特斯拉将遵循五项原则,分别是:“增长是无限的”、“创新消除限制”、“用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自动化必须造福全人类”、“更大的普及带来更大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用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这一原则中,特斯拉也阐明了公司的产品开发方向,比如通过自动驾驶改善交通状况并减少环境污染,以人形机器人Optimus帮助人们摆脱枯燥或危险的工作等。这一宏图计划4.0的发布,标志着特斯拉的发展重心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致力于通过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技术实现更大、更无限的增长。对于如何实现宏图计划4.0,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Optimus将是公司最重要的事项,且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原标题:《特斯拉开通TeslaAI官方微博,首条博文展示人形机器人,配文:我一直在努力改善自己的身材》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程沛来源:作者:潇湘晨报
-
AI行业转向定制芯片,OpenAI自研芯片将量产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甄翔】据英国《金融时报》6日报道,人工智能(AI)公司OpenAI拟与美国半导体巨头博通启动自研AI芯片量产。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这款双方共同设计的芯片将于明年交付。《金融时报》分析称,OpenAI与博通的合作标志着行业开始寻求定制化的英伟达芯片的替代方案。 资料图:OpenAI标志。(视觉中国) 博通首席执行官陈福阳上周四披露,一家神秘新客户已向该公司下了总额高达100亿美元的订单。虽然博通官方并未透露客户具体是谁,但了解有关事务的人士确认,新客户正是OpenAI。上述消息宣布后,博通股价上周五飙升近11%。《金融时报》报道称,OpenAI此举旨在满足对算力的庞大需求,并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数月来,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持续表示,图形处理器(GPU)短缺拖慢了公司旗舰聊天机器人(ChatGPT)新版本的发布进度。OpenAI高度依赖芯片设计巨头英伟达的现成GPU,但随着各大AI公司对训练复杂模型的需求激增,芯片制造商与数据中心运营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在此情况下,定制芯片开始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博通在定制芯片领域具有优势。OpenAI与博通已合作逾一年开发用于模型训练的定制芯片。博通专精于其所谓的“XPU”半导体,这类芯片专为特定应用场景(例如训练ChatGPT)设计。汇丰银行分析师近期分析称,预计2026年博通定制芯片业务增速将远超英伟达芯片业务。不过《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表示,博通的芯片并非在挑战英伟达,而是为了弥补OpenAI的硬件需求缺口。《金融时报》报道称,OpenAI此举效仿了谷歌、亚马逊和Meta等科技巨头的策略,这些企业均已设计专有芯片用于运行AI。目前,行业对训练和运行AI模型所需算力的需求持续激增。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分析师伯恩对路透社表示,尽管英伟达的GPU仍是AI公司的主要选择,但定制芯片能增强特定性能,可起到突破瓶颈的作用。另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 Information上周五披露,OpenAI大幅上调了未来几年的公司现金流消耗量。最新预测显示,到2029年,该公司将消耗掉1150亿美元现金,较此前预测高出800亿美元。今年该公司消耗现金流将超80亿美元,较此前预测高出15亿美元。为了控制飙升的成本,OpenAI将尝试研发部署自己的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
-
“特朗普”,拉黑孙宇晨 【导读】 特朗普家族加密货币拉黑孙宇晨 中国基金报记者 泰勒大家好,简单关注一下特朗普家族跟孙宇晨之间的事情。9月1日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家族的加密项目“世界自由金融(World Liberty Financial)”旗下数字货币WLFI上市。根据Coinbase数据,WLFI价格已累跌59.82%至0.18美元。世界自由金融9月4日将其主要投资者孙宇晨的钱包地址列入黑名单,禁止他转移代币。根据孙宇晨在X上的发帖,他已在世界自由金融代币(WLFI)上投入至少7500万美元。在一则致“世界自由金融团队”的X帖子中,孙宇晨写道:“在运营过程中,我的代币被不合理地冻结。”他要求团队解锁。 孙宇晨没有说明所谓的“运营”是什么、被冻结的代币数量,或是谁冻结的。世界自由金融公司在上周五稍晚发表声明称,公司已听到社区对钱包黑名单的担忧。但声明没有点名孙宇晨,也没有披露其代币的相关情况。声明表示:“我们不寻求将任何人列入黑名单。我们只会在收到恶意或高风险活动可能伤害社区成员的警示时作出回应。”孙宇晨的加密公司波场(Tron)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孙宇晨与WLFI团队正就此事保持积极沟通。”孙宇晨的公开评论再次凸显了特朗普家族因加密投资而不断积累财富背后复杂的商业关系。今年,特朗普的次子埃里克·特朗普及世界自由金融的其他成员曾在迪拜和香港的重要加密活动中与孙宇晨同台亮相。小特朗普与孙宇晨也经常在X上互相称赞彼此及各自的加密项目。孙宇晨是世界自由金融的第二大已知投资者,他去年早期投入3000万美元,正好与公司所称启动运营所需的资金规模一致。后来他表示自己的总投资额已达到7500万美元。他同时还是世界自由金融的顾问,并利用自己的加密平台推广其旗舰产品——稳定币USD1。孙宇晨上周五还在X上发帖表示,他计划再购买1000万美元的世界自由金融代币,并额外投入1000万美元到一家公开交易的、投资世界自由金融代币的美国股票公司。区块链数据显示,世界自由金融的“guardian地址”在上周四将孙宇晨持有的一个钱包列入黑名单,该钱包中约有5.45亿枚代币。根据Nansen研究分析师尼古拉·松德高的说法,这意味着这些代币无法转出。在被列入黑名单之前,孙宇晨已将其中5000万枚代币转移到另一个地址。世界自由金融此前曾表示,早期投资者可出售最多20%的代币持有量。根据CoinGecko的数据,截至上周五,WLFI代币的交易价格约为0.18美元,较其首次亮相时超过0.30美元的价格下跌明显。编辑:嘉颖审校:许闻
-
奥特曼一席话,剑桥小哥当场撕毁合约转AI!附00后44万AI岗面经 新智元报道编辑:KingHZ【新智元导读】七岁学音乐,剑桥读硕期间组乐队,Alexander Cobb一度以为音乐是毕生挚爱。但奥特曼的一场演讲,当头一棒,让他醍醐灌顶:果断自学编程搞AI,十个月后投身创业,坚信AI是新的「互联网」,终将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搞音乐不如搞AI!剑桥英伦音乐才子,撕毁唱片合约,押注AI革命。95后音乐才俊Alexander Cobb本要开启人生巅峰——与唱片公司签约、音乐作品播放量破万,一脚踏入娱乐圈,从此星途坦荡。但OpenAI奥特曼一场演讲,让他在命运的分岔口,选择撕掉合约,孤身投身编程:疯狂自学十月,从哈佛大学CS50到黑客松全胜;从头开始创业,誓要在AI热潮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在他心中,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在AI冲击下的明智之选。 剑桥学霸撕掉唱片合约All in AI!2023年11月1日,OpenAI CEO奥特曼访问剑桥大学。正是这场演讲,让在场的小有名气的音乐人Alexander Cobb撕掉唱片合约,All in AI。 音乐,也曾是一生所爱从7岁左右,Alexander Cobb开始上音乐课。在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期间,他还组建了乐队并策划演出。他融合了演唱和说唱,创作了多元舞曲,在Spotify和YouTube上获得了数万次的播放和浏览。2021年,他签约了一家同步授权唱片公司——这意味着歌曲可以被用于广告、电视剧和电影中。音乐曾是他的全部、他的挚爱。然后,在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的最后一年,他听了奥特曼的演讲。 来演讲时,奥特曼远没有现在这么出名,但直觉告诉Alexander Cobb应该去听听。当时,他对人工智能并无特别兴趣:ChatGPT刚问世一年左右,给他感觉就像聊天机器人一样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有些反讽的是,改变他心态的并非奥特曼演讲本身,而是现场观众的提问。在场的学生和教授,来自不同背景,热烈探讨巨大的社会变革。比如,当AI导致80%的人失业时会发生什么。 无论是否相信这会发生,如此多的人如此严肃地探讨AI的潜力,他意识到:也许,现在应该开始认真关注AI了。AI就是新「互联网」互联网浪潮兴起时,许多人创立公司并迅速获得成功。他错过了那一次。但如今,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他恰好站在了AI浪潮的起点。Alexander Cobb判断:投身AI创业的黄金窗口期可能就十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音乐,在未来的五十年里它依然会在那里等着我。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读数学本科时,他学会了编程,还搭建过神经网络。但浅尝辄止之后,他就去搞音乐或学业了。听完奥特曼的演讲后,一切都不同了。他开始花大量时间研究AI——逛Reddit论坛,刷Hacker News,研究该学哪些编程语言。他清楚地知道他面前有两条路:要么毕业后去追寻热情所在——音乐;要么就去拥抱这股全新的、巨大的浪潮。凭借学术背景,他在AI领域也大有可为。他果断选择了AI。把编程当工作,押注第四次工业革命2024年7月期末考结束后,他狂欢了两周,然后便一头扎进了编程学习中。 他把编程当作一份全职工作,连续十个月,几乎每天从早上9点学到晚上6点。他放弃了音乐,专注于掌握编程,以便在合适的时机进入AI领域。从哈佛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导论课CS50开始,他学习了C、Python、JavaScript、HTML和CSS。 接着,他通过开源全栈网页课程The Odin Project学习。 开源链接:https://github.com/theodinproject这是互联网上的免费学习资源,教学质量堪比他在帝国理工和剑桥所受的教育,因为它强调「在实践中学习」。之后,他又参加了一个为期三周的TypeScript课程。 在AI Engine黑客松上,Alexander Cobb(左二)领奖他的大多数朋友一毕业就直接进了大公司。当他们在职场上赚钱晋升时,他还在学习,干着大学时的副业。父母也劝他去找份工作。但是,把职业生涯交到别人手里的想法让他感到恐惧。尽管感觉自己落后了,但他铁了心要自己做点东西。过去几个月,他开发应用程序、参加黑客松。这两件事都乐趣无穷——他赢了参加的三次黑客马拉松。现在,他开始了AI创业,整天都在编程。联合创始人正在用自有资金支持项目启动。最棒的是,他现在能领到薪水,可以全身心投入到AI中。每天早上醒来,他都迫不及待地想奔向办公桌。 他向来很执着。过去,他把这股劲头倾注在写歌上;现在,则全部投入到创业中。虽然不再做音乐让他有些伤感,但写代码的乐趣丝毫不减。搁置音乐梦想,是他下的一场赌注:赌AI将成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他坚信它将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影响力将媲美甚至超越互联网:十年之内,AI将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是他一个人这么想,。即便是就业市场,AI岗位起薪也更高,哪怕只是会用AI也能大赚特赚。AI原住民大赚特赚年薪百万不是梦当美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率飙至4.8%的寒冬之际,一群20岁出头的「AI原住民」正掀起薪酬风暴:零经验新人年薪百万美元,初级岗位薪资年增12%,晋升速度两倍于传统技术岗。这不是职场进化,而是AI革命下的残酷洗牌。 美国年轻人找工作,正持续经历职场寒冬:根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数据,今年6月,美国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失业率高达4.8%,而全体劳动者的失业率才4%。尽管AI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但对于那些真正拥有机器学习经验的人才来说,这却是一个黄金时代。他们大多20出头,身怀AI绝技,其中不少人年薪已高达100万美元。根据AI人才服务公司Burtch Works的最新报告,在2024至2025年间,0至3年的AI非管理岗员工的基础薪资增长了约12%。报告还发现,拥有AI经验的人晋升到管理岗位的速度,几乎是其他技术领域同行的两倍。在2018年,马里兰大学开始追踪AI岗位的情况。 UMD-LinkUp AI Maps:世界上首个绘制AI职位地图的项目教授Anil K. Gupta是该项目的联合负责人表示:「机器学习工程师与软件工程师的薪资,存在天壤之别。」拥抱AI,美国科技公司偏爱AI原住民在AI热潮中,数据分析软件公司Databricks市值飙升。 他们计划将今年的应届生招聘名额增加两倍。在一定程度上,这正是看中了应届生对AI的天然熟悉度。此公司CEO Ali Ghodsi坦言:他们一进来就是「AI原住民」。而我们想尽办法,也无法让那些老员工拥抱AI。根据Databricks的招聘页面,一名仅有两年经验的生成式AI研究员,其基础年薪便可达到19万至26万美元。如果算上股票期权,总薪酬将远高于此。Databricks的CEO兼联合创始人Ghodsi说:「25岁以下,年薪百万完全可能。」 最近,Meta完成了对Scale AI的「人才收购」。Scale AI员工中,约有15%在25岁以下。一名刚毕业的应届生,在Scale AI的起步基础年薪就能达到20万美元左右,真正的「百万年薪」。Scale AI的人事主管Ashli Shiftan说:我们渴望招聘「AI原住民」,而这些人才大多处于职业生涯早期。 有些公司甚至试图挖走他们的年轻人才。对此,Scale AI甚至不惜威胁要采取法律行动。去年12月,Lily Ma从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AI方向)毕业。她总共投了三四十份简历,获得了十几家公司的面试机会。她说:「我确实发现,有研究经历会非常有帮助」。 这位22岁的年轻人最终入职了Scale AI,但也拒绝了一些极具诱惑力的offer,其中包括一家初创公司提供的1%公司股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AI初创的联合创始人Jure Leskovec表示:即便是在AI人才内部,市场也出现了分化。 他看到,在研究上取得突破后,一些20出头的博士生便提前辍学,在毫无工作经验的情况下,就被各大公司以天价offer抢走,「薪酬报价后面的零多得惊人。」另一类则是那些善于应用AI工具的人才。他们学得快、思维敏捷,能利用技术极大提升工作效率。他表示,尽管他们没有高阶学位,但与传统程序员之间的能力差距正在不断拉大。Jure Leskovec补充道:「他们几乎可以说是下一代软件工程师。」如此「钱途」,如何上岗?上岸AI岗位建议2022年,正值ChatGPT掀起AI浪潮,Manoj Tumu开始了他的硕士之旅。凭借高中时积累的大学学分,他只花一年就拿下了本科学位。之后。一边全职做工程师,一边攻读AI硕士。毕业后,他顺利加入亚马逊,成为一名机器学习软件工程师。 九个月后,他看到了更吸引自己的机会——Meta正在推进许多前沿的机器学习项目。 今年六月,他正式加入Meta,担任机器学习软件工程师,总包超过40万美元。对于想进入这个领域的人,他有一些干货建议。1. 看懂机器学习的「风向」。机器学习岗位在不同公司有不同名称:研究科学家、应用科学家、软件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但核心在变:过去,传统方法依赖人工定义特征;而现在,全面转向深度学习——让机器自己从数据中学习。他提醒:必须持续读论文、跟进展,否则很快掉队。2. 大学期间,想尽办法去实习。他几乎没有靠内推,多数申请都是官网海投。但他强调:简历上最亮眼的是经验,而不是项目或编程语言列表。一旦你有2-3年工作经验,请果断删掉项目经历,重点突出职业经验。3. 面试心法:行为面试千万别「裸考」。大厂的面试流程很类似:初筛 + 4-6轮技术面(编程、机器学习、行为问题)。他特别指出:很多人败在行为面试。(相当于国内的性格测试+压力面)他的方法是:提前研究公司价值观,为每个问题预先准备好故事案例。4. 最后一条:找实习\工作,别只看钱。他建议:哪怕薪水低、岗位不理想,也要尽量去实习。他曾经放弃高薪的软件开发岗,选择低薪的机器学习工作——正是这个选择,为他日后进入亚马逊和Meta铺平了道路。在AI高速发展的今天,跟上技术趋势+积累实战经验+精准准备面试,比单纯刷题和堆项目更有用。关键不是一开始多光鲜,而是你是否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参考资料:https://www.wsj.com/tech/ai/ai-jobs-entry-level-salary-ab2a11c0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ai-career-plans-learned-code-after-seeing-sam-altman-talk-2025-8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quit-amazon-took-meta-ai-offer-how-to-land-job-2025-8
-
特斯拉自研芯片新进展,AI5完成设计评审 《科创板日报》9月7日讯(编辑 宋子乔) 特斯拉曾透露正在内部评估整合数千片AI5晶片,以供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训练。该评估似乎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当地时间9月7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帖称,今天刚和特斯拉AI5芯片设计团队完成一场非常出色的设计评审,称这款芯片将成为“史诗级”产品,且紧随其后的AI6芯片有望成为迄今为止最出色的AI芯片。马斯克补充称,他认为AI5可能是对于参数数量低于2500亿的模型来说最好的推理芯片,“它的硅片成本最低,性能功耗比也最高,AI6会更进一步。” 此前8月,特斯拉叫停了其芯片设计项目Dojo,项目负责人Peter Bannon也将离开特斯拉。马斯克透露,特斯拉之所以关闭Dojo项目,是因为公司将资源分散用于两种不同的AI芯片设计并不合理。特斯拉此前一度采用“训练+推理”双轨并行的芯片研发策略,如Dojo用于训练,FSD芯片用于车载推理。马斯克最新发言再次强调,从开发两种芯片架构到专注于一种架构,意味着特斯拉所有的芯片人才都将专注于打造这款卓越的芯片,“现在看来,这无疑是一个显而易见且正确的决定。如果你想参与研发‘拯救生命的芯片’,我们欢迎你加入特斯拉芯片团队。生死攸关,分秒必争。”特斯拉正全力打造的AI5、AI6芯片预计将支持其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的训练。据悉,AI5为过渡性或特定场景主力芯片,由台积电代工生产;AI6则是特斯拉未来AI生态的“统一心脏”,将由三星电子代工。综合特斯拉此前的表态,AI5将专注于车辆推理(例如自动驾驶)计算集群训练,有望于2026 年底开始量产;AI6芯片首先将应用于特斯拉的机器人出租车Cybercab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之后还可能扩展到AI数据中心,挑战像英伟达H200 GPU这样的行业领导者地位,AI6首批样品预计将在三星电子位于韩国的代工和封装工厂开始生产,随后,三星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代工厂将进行AI6芯片的量产,三星的得州工厂预计将于2025年投入运营。9月2日,特斯拉正式发布其“宏图计划”第四篇章(Master PlanPart4,简称“宏图计划4”)。特斯拉自研芯片是其“宏图计划”的关键一步,这不仅有望为特斯拉未来核心产品带来性能的显著提升和成本的优化,也使其在软硬件一体化整合上具备了更大优势,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为其自动驾驶技术、机器人产品的快速迭代提供算力基础。
-
OpenAI预计五年内投入1150亿美元 OpenAI五年内将“烧钱”超千亿美元。当地时间9月5日,据外媒报道,OpenAI大幅上调了到2029年的预期现金消耗至1150亿美元,以支持ChatGPT背后的人工智能,较先前预期的500亿美元激增了800亿美元。报道指出,作为全球最大云服务器租户之一的OpenAI预计今年将消耗超80亿美元资金,较今年早些时候的预测高出约15亿美元。而OpenAI2026年的现金消耗将超170亿美元,较先前预测高出100亿美元,2027年将达350亿美元,2028年将达450亿美元。目前,每周约有7亿人在使用ChatGPT。得益于ChatGPT的强劲增长,OpenAI预计今年ChatGPT将实现约100亿美元的收入,预计今年总营收将达130亿美元。同时,OpenAI还将2030年的收入预测上调了约15%,按照此前预测的1740亿美元计算,上调后年收入将突破2000亿美元。OpenAI尚未作出回应。报道还指出,为控制激增的成本,OpenAI将寻求开发自有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及设施来支持其技术。OpenAI已经有所行动。7月,OpenAI深化与谷歌母公司甲骨文的合作,基于“星际之门”计划新增功耗4.5GW的数据中心,结合德州阿比林市在建的首个“星际之门”基地,将使OpenAI开发中的AI数据中心总容量突破5GW,可支持超200万枚芯片运行。日前,OpenAI被曝计划与美国半导体公司博通合作,于明年生产其首款人工智能芯片,并且OpenAI计划内部使用该芯片而非向客户销售。近日,OpenAI又被曝出计划在印度建设功耗超过1GW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知情人士透露,OpenAI正就该计划与印度潜在合作伙伴进行初期洽谈,项目选址尚未最终确定,时间表亦未明确。但预计本月晚些时候访印的奥特曼或在行程中披露更多细节。此前,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就曾表示,公司需要更大规模的GPU来扩展业务,算力的短缺导致公司有更好的模型却没法提供。OpenAI首席财务官萨拉·弗莱尔(Sarah Friar)也直言OpenAI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算力短缺,公司“持续处于算力供应紧张状态”。弗莱尔还公开表示OpenAI将考虑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上市。目前,OpenAI正推进规模103亿美元的员工股票二次出售,公司估值已达5000亿美元。
-
集成40+大模型、预置100+场景,AI助手重塑出版编辑工作流 | 创新场景 场景描述在当前的出版业中,编辑人员承担着从选题策划到内容创作,再到校对设计和运营推广的多重任务。出版工作具有创意要求和专业性,但同样也面临着繁琐的流程和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出版AI助手平台应运而生,为出版行业的编辑人员提供了一站式的人工智能内容生成(AIGC)工具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了超过40种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语言模型,为编辑提供智能问答、风格改写、逻辑推理、写作翻译、图片生成等强大的功能。平台通过对比使用各大模型,使得编辑人员能够更快速地掌握和应用不同大模型的特点和能力。平台还预置了100多个出版业务场景化应用,涵盖了选题策划、内容创作、校对设计和运营推广等领域,从而帮助编辑提升工作效率、实现降本增效。面临的挑战: 内容创作压力大:编辑人员在选题、策划及创作过程中,常常面临创意枯竭或内容重复等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创新性不足。 高效内容筛选难度大:随着出版市场内容的日益丰富,编辑人员需要不断从大量的创作内容中筛选和优化,使其满足市场和受众的需求,给出版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校对与设计工作繁琐:内容校对、设计以及排版等任务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且容易出现人为疏漏。随着内容量的增大,编辑人员的工作负担也随之加重。 多平台管理繁琐:目前,不同的大型语言模型平台各自独立,编辑人员需要在不同平台之间切换进行任务,这不仅浪费时间,还增加了注册、学习和使用的难度。 业务灵活性不足:传统的出版工具和平台往往无法灵活应对个性化需求,编辑人员通常只能在固定的应用模式中进行工作,缺少针对特定需求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解决的刚需: 高效的内容创作支持:出版AI助手通过智能化的内容生成工具,能帮助编辑快速完成选题策划、风格改写等任务,大大减轻了编辑人员的创作压力,并提升了创新性。 智能筛选与优化:平台的智能问答和逻辑推理功能帮助编辑更精准地筛选出符合市场需求和受众兴趣的内容,提升内容的质量与适应性。 校对和设计的自动化支持:出版AI助手能够在校对、排版及设计过程中提供智能辅助,减少人为疏漏,提升工作精度,并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 多平台统一管理:通过集成多个国内外知名大模型,编辑人员不需要注册多个平台即可直接进行对比与应用,从而简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个性化场景构建:平台支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定制个性化应用,编辑人员可以灵活调整平台功能,以应对出版业中的各种工作需求,最大化地提升效率和创作质量。 解决方案平台概述:出版AI助手平台是专为出版业编辑人员设计的一站式人工智能内容生成(AIGC)工具平台,融合了智能化、便捷性和高效性,旨在为编辑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通过集成40多种国内外顶级大模型,平台为编辑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智能工具,涵盖了选题策划、内容创作、校对设计、运营推广等出版业务的各个环节。解决方案的核心优势: 多样化智能功能。智能问答:编辑人员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向大模型提问,快速获得相关领域的答案和建议,帮助快速解答工作中的疑惑。风格改写:平台能够根据编辑的需求,提供不同风格的文章重写,帮助内容在语言表达上更加丰富多样。逻辑推理:平台可根据输入的条件进行推理,帮助编辑完成一些复杂的策划和创作工作,节省时间与精力。写作翻译:平台具备多语种的写作和翻译功能,帮助编辑人员扩展国际化内容创作,满足全球化出版的需求。图片生成:编辑人员可通过平台根据需求生成与内容匹配的图像或插图,增强内容的视觉效果。 预置业务场景化应用: 平台已经预置了100多个与出版相关的具体业务场景,涵盖从选题策划到内容创作、校对设计、运营推广等多个环节。通过这些应用,编辑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快速提升效率,并确保工作质量。 多平台大模型集成: 平台集成了多家知名的大型语言模型,无需繁琐的重复注册和管理,编辑人员可直接在平台上体验并比较不同模型的功能,轻松掌握各家大模型的特点和优势。 个性化业务定制: 根据不同出版企业和编辑人员的需求,平台提供灵活的定制功能,编辑人员可以提出具体的指令或需求,创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应用场景,从而使平台更贴合各类业务需求。 高效的降本增效: 平台的自动化功能减少了人工编辑和校对的工作量,降低了出版过程中的人力成本。此外,快速生成内容和优化的能力有效缩短了出版周期,帮助出版公司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与成本控制。 平台的技术架构与支持:出版AI助手平台采用了现代化的云计算架构,确保了数据处理的高效性与安全性。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支持大规模的实时计算,并且能够在大流量操作下保证平台的稳定运行。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用户体验角度,平台都力求为编辑人员提供顺畅、高效的操作体验。总结:出版AI助手平台不仅为出版行业提供了强大的内容生成支持,还通过集成多个智能大模型、提供个性化定制功能以及预设多个业务场景,帮助编辑人员应对出版过程中的多重挑战。通过这个平台,编辑人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内容创作流程,同时降低出版成本,从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行业中占据优势。成效目前EditAI出版编辑助手平台有100多家出版社,6000多名编辑在线使用,是目前已经常态化使用的编辑助手平台,另外还有十几家出版社,在社内本地部署了EditAI出版编辑助手平台,为每个编辑都配备了“单兵作战工具”。EditAI出版编辑助手平台正帮助越来越多的编辑进化为“超级编辑”。
-
争做网红的二代,困在接班Vlog里 如何做好二代IP和企业之间的配合?文 | 云飞扬编 | 小八 文章来源|新榜(ID:nwerankcn)越来越多“二代”开始下场做网红了。(PS. 文中提到的不少二代实际可能是三代乃至四代,为了行文方便,统一称为“二代”。)今年以来,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社交平台上多了不少接班Vlog,大量品牌、工厂的二代以“留子回国、继承家业”为题,分享自己继承家业的故事,希望成为下一个“毛巾少爷”。 左为小红书,右为抖音去年,凭借自编自导自演的短视频《毛巾帝国剧场版》,洁丽雅二代“毛巾少爷”不仅在抖音涨粉超百万,还为自家企业带来曝光和转化。去年618期间,“毛巾少爷”在抖音的首场带货直播4小时GMV达542万元,拿下当晚抖音带货总榜第一。不错的曝光,可观的转化,让不少二代相信,一个成功的社交账号会是他们接班路上的重要助手。以抖音为例,据新榜旗下抖音数据工具新抖统计,搜索关键词“二代”,有超过5000个相关账号,搜索关键词“厂二代”,至少有1413个相关账号。现如今,拍视频做IP当网红,几乎成为二代们的标配。近日,新榜编辑部不完全统计了抖音上粉丝数较多的60个二代账号,并和多位二代聊了聊,试图挖掘二代集体做网红背后的故事。 打造个人IP,已成二代标配最早下场做个人IP的二代已经很难考证,但第一个做出成绩的当属好利来二公子“老板罗成”。凭借“社恐老板”人设,早在2022年5月11日,“老板罗成”的抖音粉丝数就突破100万。但二代IP这个概念真正出圈还得等到2024年。去年,雷军、魏建军等企业家大做老板IP的同时,“毛巾少爷”和“麻辣儿子”的相继出圈让外界看到了企业做IP的另一种可能:老板没时间、不适合做IP,但老板的孩子或许可以。此后,除了好利来、洁丽雅、特步等知名企业二代外,“锅炉公主”“热泵千金”“水杯小胡总”“银饰少爷”等厂二代也开始纷纷下场做IP。林清轩更是将在海外留学的“小孙总”“布总Bruce”“别叫我小婷总”几个二代喊回国,组成了林清轩家族的二代矩阵。 那么,二代们到底都拍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个人IP的?最常见的是分享二代的接班Vlog。二代是个什么样的群体?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能顺利接班吗?网友的好奇让这些接班Vlog天然踩到了流量点上。“若一(接班版”靠着更新“95后江浙沪女儿继承家业”系列视频全网吸粉超44万。视频中,“若一(接班版”借用“高能量的一天”爆款模版,搭配激情澎湃的《雷军进行曲》,将自己的接班日常拍得爽文感十足。截至发稿前,“若一(接班版”的继承家业Vlog仅在抖音就收获了超7032万播放。库斯家居二代干脆将账号名称改成了“王酷酷接班日记”,沉浸式记录自己是如何接手佛山一家33万平家具企业的。“王酷酷接班日记”透露,自己做账号第一个月,全网就获得了超千万曝光。 接班Vlog之外,有的二代把视频拍成了爽文短剧。“毛巾少爷”之所以出圈,就在于他将洁丽雅的家族故事和短剧进行了巧妙结合,不仅拍出了爽文感,还满足了网友对豪门生活的好奇。一段时间里,这几乎成了二代圈最流行的爆款密码。曲美家居二代“泽龙Z”就用“毛巾少爷”同款BGM拍摄了曲美家居的短剧版家族故事,只不过与“毛巾少爷”的主线任务是与二叔争家产不同,“泽龙Z”的主线任务是“负债48亿元,父债子还”。截至发稿前,“泽龙Z”的“父债子还”系列视频累计在抖音收获8331万播放。 有的二代擅长拍反差段子。“老板罗成”主打“社恐老板”人设,精髓在于把本是上位者的老板形象,转换为在员工面前社恐的害羞男孩,以此展开各种反差段子。这也是目前二代圈最常见的人设之一:不做霸总,做员工面前的受气包。“茶甜甜接班日记”更多在自己和父亲之间做文章,时常上演反骨二代拿捏董事长老爸的戏码。比如当“茶甜甜的接班日记”用AI做出几万个盒子和手办,给老爸来了点科技震撼。 有的二代化身种草博主、卖货主播,不秀生活只讲货。床垫厂二代“厂二代阿拉丁”塑造出一个有着6年经验的床垫专家形象,日常分享床垫行业的各种知识,以此帮消费者避坑。这让他得到了超过44万用户的信任和认可。查看箱包厂二代“暴躁箱箱哥”的账号会发现,他要么在拍视频展示自家箱包的卖点,要么在直播间上架各种优惠。这种主打干货的打法得到了不少用户的认可。新抖数据显示,近30天,“暴躁箱箱哥”预估带货500万-75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颜值对二代IP同样是硬通货。中杰重装是一家位于山东的源头锅炉厂,产品是面向B端企业的锅炉设备,但因为姣好的颜值和可爱的性格,以及少女和工业厂房的反差,吸引到大批网友的关注讨论。 印刷厂二代“创驰印刷 峻伟”和钢质门二代“南阳气密门钢质门小吴”则堪称二代IP中的邪修代表。他们一个在印刷设备前大秀热舞,被网友调侃:“生意不好没关系,可以嫁给哪家大小姐”;一个在大号羞羞答答,结果在小号大放福利,颜值身材均在线,有网友开玩笑说:“大家别下单,没生意他就知道衣服该怎么穿了。” 除此之外,爱意家居集团二代“山哥很努力”和京润珍珠二代“京润珍珠朔哥”信奉勤奋出奇迹,目前分别更新305条、848条视频视频,成为二代IP中的劳模,在抖音分别吸粉106万、26万。“麻辣儿子”的帮同事圆梦系列,“布总Bruce”的职业体验系列等内容也吸引到不少用户关注。现如今,二代IP是真正卷起来了。 二代做IP背后,有人想接班,有人想自立“好好当自己的富二代不好吗?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拍视频?”随着下场做IP的二代越来越多,部分网友也提出疑问,认为拍视频是不是少爷千金们的新玩具。事实上,二代做IP的理由远比外界想象中复杂。想顺利接班,这是二代做IP最核心的一个理由。得益于改革开放红利,二代的父辈们大多取得了不错的商业成就,但随着父辈年龄增加,让二代接班也不得不提上日程。早在2017年,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报告就指出,在中国超1亿的民营企业中,80%以上为家族企业。2020年前后,中国约有四分之三的家族企业面临着接班问题。但接班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厂二代黄希谊Sherry”认为,在二代接班过程中,父辈的支持尤其重要,如果遇上保守的父辈,二代可能做不了任何事,通常要吵个两三年。自证能力是大部分二代面临的头号难题。“布总Bruce”坦言:“一个能持续发展的企业一定要把舞台给到有能力的人,不会是谁的一言堂。如果我能力欠佳,该下台也得下台。”此时,打造个人IP,用流量打破接班困局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报告显示,约29%的家族企业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对传统企业来说,新媒体、个人IP仍然是新事物。2022年,海外留学多年的“厂二代黄希谊Sherry”回国接手了一家年销售5000万元的公司,但因为公司职业经理人的不配合,不得不主动退出。没想到的是,因为一篇有关厂二代接班难的小红书吐槽贴,反而让她搭建起了一个厂二代接班互助社群“厂二代GOGOGO”,吸引到5500多位厂二代,最终找到了接班的正确打开方式。 “厂二代黄希谊Sherry”认为,二代接班最大的难题就是和父辈、老员工的“不和”,二代只有组建自己的新团队,拓展属于自己的新业务,为公司产生价值才能打开局面。“我们家是做数控机床的,客户主要是工厂,我的社群除了能帮自家企业提升知名度,还可以触达客户新一代的核心决策层。此外,现在传统企业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我的新尝试还提升了老员工让自家孩子进厂的信心。”在“厂二代黄希谊Sherry”看来,老板、高管、员工的二代们能重新团结起来,愿意继续携手走到下一个10年,企业也就有了新的可能。但不是所有二代都想接班、都能接班。《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超过60%的“厂二代”表示不愿意接班。因为接班并不是外界想象中二代只要坐享其成就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中国产业升级,不少企业面临着行业前景不明、经营压力大等特点,接班即破产并不是危言耸听。“厂二代黄希谊Sherry”认为,之前的二代接手的大多是资源型企业,主要面向B端市场,客户相对固定,现如今的二代接手的大多是服务型、民生型企业,竞争极为激烈,市场变化以秒计算,对二代们的要求极高。此外,部分企业并不把二代接班当成企业传承的唯一选择。也因此,相比接班,部分二代更愿意打拼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事业。2024年8月,“王酷酷接班日记”放弃了去海外读研的机会,决定回到自家的家具厂工作,并先后尝试了采购、招商等工作,但传统制造企业的环境让她很难发挥所长,最终决定尝试拍视频做IP。令人惊喜的是,做个人IP不仅让她在家具圈出了名,行业前辈经常和她父亲提到她,还给自家企业带来了实际转化,不久前就签约了一家700多平的线下门店。但“王酷酷接班日记”真正的计划还是希望能在年底前成立属于自己的独立品牌。“我父亲对我的规划也是希望我能基于自己的优势做新媒体,拓展一些新领域,然后发展属于自己的事业。”“厂二代黄希谊Sherry”说,通过做账号做出一个区别于父辈的新品牌、新业务,几乎是每一个厂二代的梦想。比如“若一(接班版”创立了女包品牌独白,正大集团第四代“妮妮小总裁”创立了宠物品牌爱法百奥。 新媒体之外,部分二代还会基于个人的兴趣拍视频、做IP。大学主修市场营销、暑假回林清轩当柜哥的“布总Bruce”,很早就确定留学结束后会回到自家企业工作。但在一开始,做个人IP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去年8月回国的第二天,“布总Bruce”就来林清轩报到,开始在多个部门轮岗,最终确定负责电商业务和产品研发,还争取到担任林清轩高端护肤线主理人的机会。但AI的发展让“布总Bruce”意识到,常规内容一定会被AI取代掉,AI普及后,人本身的个人特色反而会更加被重视。今年4月,“布总Bruce”开始在社交账号上更新自己的减肥日记,准备打造个人IP。 “虽然现在我的粉丝不算多,但我觉得能通过这种形式博大家一笑,能帮人解决问题,那就是价值。比如我发布减肥视频后组建了健身打卡群,大家互相加油打气,这种隔着屏幕的鼓励让人特别感动。”“布总Bruce”透露,最开始做个人IP时,长辈们也担心这会不会影响本职工作,但看到个人IP对企业的宣传、转化价值后,决定让他放手去做,“目前我本职工作和个人IP的精力分配是五五开,但优先级最高的仍然是本职工作。事实上,部分二代IP不会只宣传自家企业,“老板罗成”“毛巾少爷”等二代同样接了尊界、海信、飞利浦、CPB等品牌的商单广告。巨量星图显示,“老板罗成”和“毛巾少爷”的60s以上视频分别报价49万元、31万元。在“布总Bruce”看来,二代圈兴起IP潮背后,离不开95后、00后这批分享欲极强的二代,当这批从小接触互联网的二代长大后,天然愿意尝试拍视频做账号。根据今年2月1688平台披露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平台厂二代中90后、00后占比近80%,其中95后是中坚力量。也因为越来越多二代IP的尝试,逐渐探索出了品牌曝光、直播卖货、合作招商、人脉拓展等诸多可能。 最多尝试2年?二代IP的困境和机会二代IP看起来潜力十足,但真做起来远没有外界想象中简单。截至发稿前,抖音粉丝数超100万的二代IP仅“老板罗成”“毛尖少爷”“山哥很努力”3个,多数二代IP的粉丝数在10万以下徘徊。“厂二代黄希谊Sherry”直言,现在成功的二代IP并不多。究其原因:首先,二代并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财大气粗。“王酷酷接班日记”的搭档只有一个刚工作一年的助理,“布总Bruce”“小孙总”“别叫我小婷总”要和林清轩创始人一起共用公司内容部的10人团队。“厂二代黄希谊Sherry”通过和大量厂二代沟通估算,平均一个二代只有2年时间和50-100万元的资金来尝试个人IP,如果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就得乖乖回去上班。“二代接班过程中需要不断尝试各种项目,直到做出一个能够服众的项目,二代IP就是项目之一。”其次,内容同质化、缺乏方法论,无法为企业带来转化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二代们。“王酷酷接班日记”坦言,自己一直没能拍出真正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没找到让自己特别舒适的表达方式。“布总Bruce”提到,林清轩的核心客户是35岁以上人群,但他目前吸引到的大多是年轻人,人群破圈是他现在面临的一大难点。“毛巾少爷”则在尝试后发现,剧情视频带来的流量始终无法带来明显的效益转化。诸多限制下,现在已经有大量二代IP停更,真正能高质量稳定更新的二代IP并不多。“厂二代黄希谊Sherry”认为,做IP是一个长线工作,如果不是有网感、分享欲强的人,很容易在日复一日的拍摄中变得疲惫不堪,最终放弃。那么,二代们要如何做好个人IP呢?在“布总Bruce”看来,做二代IP首先要回归真实,镜头前后人设一致,不端着,其次要重点打造自己的个人标签,并通过镜头表现出来。“你得稍微学点拍摄技巧,不能拍一些死亡角度。另外镜头前你的表现力得是平常的2倍,因为镜头会弱化你的情绪。”“厂二代黄希谊Sherry”认为,最适合做个人IP的是面向C端市场的消费类厂二代。这类二代往往可以比较丝滑地转向直播带货,为企业带来直接收益。比如“茶甜甜接班日记”近30天在抖音预估带货100万-250万元。“毛巾少爷”曾在今年初的新榜内容节上提到,相比直接为企业带来转化,他更自豪的是通过个人IP推动了自家品牌的年轻化,让更多年轻消费者知道了洁丽雅这个品牌。在他看来,在流量越来越贵的当下,通过自己的年轻人视角讲述洁丽雅的品牌故事,把品牌带到年轻用户面前,是自己要做的事情。新抖数据显示,“毛巾少爷”抖音账号的30岁以下用户占比50%。整体来看,虽然有少数成功案例,但整个二代IP赛道仍然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缺乏足够丰富的标杆案例和非常成熟的方法论,只是在少数几个内容模版里打转,更多是有标签无内容。但这恰恰是二代IP的机会:因为跑出鲜明特色的案例不多,最先跑出来的人才有可能吃到最大的蛋糕。作为横跨企业和内容两大领域的特殊赛道,如何摸索出用户真正感兴趣的二代IP内容?如何做好二代IP和企业之间的配合?这些才是二代们的真正挑战。 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们交流可后台回复“进群”加社群
-
OpenAI的00后“叛徒”正在碾压华尔街“老江湖” 出品|虎嗅科技组作者|SnowyM编辑|陈伊凡头图|AI生成“AI原生100”是虎嗅科技组推出针对AI原生创新栏目,这是本系列的第「18」篇文章。当一支新锐基金在短短半年内斩获47%的惊人回报,以超越华尔街平均水平700%的业绩震惊市场,并且只投“AGI概念”时,很多人听到这个故事都想问一嘴:其背后究竟是何方神圣?答案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缔造这一神话的,既非资深大佬,也非金融世家,而是一位年仅23岁、曾被OpenAI“扫地出门”的00后少年——Leopold Aschenbrenner。这位学术神童曾在OpenAI Superalignment跟随Ilya Sutskever共同研究AI安全,却被以“泄密”为由解雇。之后写了一篇长达165页的“宏文”《态势感知》刷爆硅谷圈。之后不到一年,他便创立了自己的对冲基金SALP,并迅速将管理规模推升至15亿美元以上。这支新基金获得了硅谷最顶尖一批大佬的鼎力支持:支付巨头Stripe的创始人Collison兄弟、前GitHub CEO Nat Friedman以及知名投资人Daniel Gross等都成为了SALP的基石投资者。SALP最经典的案例是投资一家加密货币矿企Core Scientific。这家公司当时濒临破产。SALP发现其拥有大量被市场低估的数据中心资产,于是在2025年果断买入,成为其重要股东,并公开支持其向AI计算托管业务的成功转型。这可能是第一支纯AI原生的基金,因为几乎没有哪支基金能像SALP一样100%投入AI。作为Open AI团队的成员,Leopold Aschenbrenner从产业实践角度出发,结合技术需求,对AGI的发展重大节点做出预判,并基于此,建立自己的基金仓位,覆盖二级市场兼顾一级,多头兼顾对冲。或许在基金交易中,也用到了AI工具。 学术神童的基金之路 一家基金的基因,往往源于其创始人的思想与经历。要理解SALP,必须先了解其年仅23岁的创始人——Leopold Aschenbrenner,一位集天才少年、Open AI安全研究员和华尔街颠覆者于一身的人物。Aschenbrenner2001年出生于德国,他从小就展现出卓越的科研天赋,15岁便在德国顶级青年科研竞赛中获奖。高中尚未毕业,他便申请进入美国顶尖学府深造,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后,他以惊人的速度完成学业,并在19岁那年(2021年)以全院第一名成绩毕业。 Leopold Aschenbrenner 毕业后的 Aschenbrenner 没有马上进入工业界赚钱,而是选择深入研究和公益。2021-2022 年间,他来到牛津大学的全球优先研究院担任研究员,钻研长期经济增长和技术对社会影响等课题。这一机构汇聚了许多前瞻思想家,使得 Aschenbrenner 接触到“有效利他主义”(EA)运动圈子。EA 倡导用理性客观的方法将资源用于最大程度造福人类未来的事业,其中就包括防范AI风险。很快Aschenbrenner 就成为其中一员,并十分活跃。后来,Aschenbrenner加入了由加密货币富豪资助的 FTX Future Fund 团队,参与评估资助项目,希望把数亿美元资金投入最有潜力改善人类的领域。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2022 年末 FTX 交易所爆雷破产,相关基金戛然而止,他也失去了这个平台。怀揣着对AI安全的浓厚兴趣,Aschenbrenner于2023年加入了OpenAI,成为OpenAI旗下专注于AI长期风险的“超级对齐(Superalignment)”精英团队的一员。然而,这位年轻的理想主义者很快与庞大机构的现实发生了激烈碰撞。据报道,在察觉到公司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后,Aschenbrenner向董事会提交了一份内部备忘录,直言不讳地警告称,OpenAI在防止窃取关键算法秘密方面的安保措施“极度不足”。这一“吹哨”行为并未得到赞赏,反而让他陷入了内部政治的漩涡。在著名的“2023年11月OpenAI董事会政变”事件中,有90%的员工签署了联名信,支持Sam Altman,而Aschenbrenner是少数的那派人,他表示“在董事会事件期间,尽管受到压力,但我没有签署员工信”。最终在2024年4月,OpenAI以“泄露机密”为由将其解雇,而Aschenbrenner坚称自己只是与外部学者进行了一次“无害的”学术安全探讨。“我确实‘得罪了一些人’(ruffled some feathers)”他后来在采访中坦言,“那是因为我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我们在安全问题上的盲点。”值得玩味的是,就在 Aschenbrenner 被开除一个月后,一件可能是AI历史留名的大事发生了:OpenAI 宣布解散了包括他曾效力的超对齐团队在内的长期风险研究部门,这一系列事件令业界哗然。不过,被解雇的挫折并未击倒Aschenbrenner,反而让他了两个月的沉淀时间。2024年6月,他发布了长达165页的重磅文章——《态势感知:未来十年》(Situational Awareness: The Decade Ahead)。这篇宏文迅速在科技圈和投资界疯传。有趣的是,在这份报告下面,他还特别致谢了AI圈子里”永远的神“Ilya Sutskever”(OpenAI联合创始人)。 在文章中,他大胆预测: AGI迫在眉睫:他通过对算力和算法效率增长的严谨推算,认为通用人工智能(AGI)极有可能在2027年左右出现。 2.智能爆炸:一旦AGI实现,数百万AI智能体将投入自我改进的研究,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推动智能水平从人类级别跃迁至远超人类的“超级智能”。这篇充满紧迫感与现实主义色彩的“宣言”,为他接下来的行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不再满足于纸上谈兵,而是决定亲自下场。凭借《态势感知》一文建立的巨大声望,年仅22岁的Aschenbrenner在2024年下半年正式创立了Situational Awareness LP。这家基金的官网异常简单,只有寥寥几行文字:“SituationalAwareness LP是一个聚焦AGI的投资建议者,该公司由Leopold Aschenbrenner建立。”024年底,SALP 正式起航,由于对冲基金运作相对低调,当时外界并不了解细节。直到 2025 年中,SALP基金在短短半年内净收益达47%,远远跑赢了同期标普500约6%的涨幅,以及平均仅7%回报的科技类对冲基金指数。甚至有媒体称该基金的表现比华尔街还高出700%。各路媒体开始争相报道这个“没有华尔街履历的23岁奇才如何吊打老江湖”的故事。一些刻薄的评论也出现了,比如 Raconteur 的文章标题调侃:“23岁没任何投资经验的小子拉了15亿美元搞AI对冲基金——能出啥岔子? AGI 现实主义的基金哲学 作为一家“AGI对冲基金”,SALP的策略核心就是小、强、快。首先,SALP 是一支对冲基金,主要运作二级市场投资,资金规模据报道在 2025 年已超过15亿美元,这一体量相比传统基金动不动上百亿美元相比要小得很多,但也给了他们更多的空间。SALP的工具箱非常丰富,它可以投资上市公司股票、私募股权,也可以运用期权、期货等衍生品来放大收益或对冲风险。也因此,与追求分散风险的传统基金不同,SALP敢于将其绝大部分资金集中押注在少数几个高度确信的领域和标的上。具现化一点的体现是:传统VC更多是商业驱动——旨在寻找下一个“独角兽”和商业模式的突破。SALP则是“使命驱动”,其所有投资决策都服务于其对AGI未来的宏大叙事,带有强烈的技术预判色彩,可以称之为“AGI现实主义”。这套哲学承认AGI的到来不可避免且近在咫尺,因此人类社会必须放弃幻想,采取务实行动,最大化其益处,最小化其风险。而SALP的成功并不依赖于投中少数几个爆发性增长的公司,而是通过对宏观趋势的把握,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多空配置,理论上在市场涨跌中都有获利可能。同时值得注意的是,SALP 的资金是高度聚焦于 AI 主题的,每一美元都专注于相关领域;而大牌风投的资金则分布在各种科技子领域,即使近年来加大了对AI的投入,其组合中AI项目所占比例也不会像 SALP 这样接近100%。SALP的投资哲学建立在下面这个对未来的关键判断之上:首先,AI智能正在以指数级加速,AGI即一切,社会即将进入一个“技术大爆发”的前夜。这意味着过去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的变革,未来可能在几年内发生,这将对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社会稳定带来剧烈冲击。Aschenbrenner本人在AGI这件事情上到底有多激进呢?他甚至曾经提议过美国必须将 AI 上升为类似“曼哈顿计划”的国家级优先战略,建立“AGI 工业复合体”。基于“AGI现实主义”,SALP形成了一套清晰的投资论断——所有思考和操作几乎都围绕 AGI 主线展开,涉及到AI成败的各个环节。首先,在公开市场股票方面,SALP倾向于 AI 产业链上游和基础设施类公司。前文提及的 2025 年中报持仓显示,其资产几乎全部集中在少数几只股票或头寸上,且全部与 AI 的关键要素相关。其次,他们开始全面押注AI革命的水电煤。他们认为,在通往AGI的淘金热中,最确定的机会并非是变幻莫测的前端应用(“卖水者”),而是支撑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基础设施——即AI时代的“水电煤”。具体而言,他们锁定了三大核心瓶颈:算力、电力、Infra。在一场播客中,Aschenbrenner和主持人仔细论述了“AI水电煤”理论的缘由:从需要大约10兆瓦功率的GPT-4开始,只需要推进4年,就会形成一个吉瓦级,相当于大型核反应堆的规模的集群,数百亿美元的资金将被投在AI领域,到 2028 年,所需的功率将会比大多数美国州的功率还要大,大概是 1000 万个 H100 的等效设备,需要数百亿美元的资金。等到了2030年,其将会占美国电力生产超过 20%。 Aschenbrenner曾在2024年展示的AI进展图 另外,在芯片与算力行业里,他们重仓持有芯片巨头博通(Broadcom)的股票,并利用期权看好英特尔(Intel)的潜力。同时,也积极布局了CoreWeave这类新兴的GPU云算力服务商。在电力与能源行业,大举买入大型发电公司Vistra的股票,押注数据中心扩张带来的电力需求激增。在数据中心与运营商行业里,最经典的案例是投资Core Scientific。这家公司原为加密货币矿企,后濒临破产。SALP发现其拥有大量被市场低估的数据中心资产,于是在2025年果断买入,成为其重要股东,并公开支持其向AI计算托管业务的成功转型。通过 SALP,他已经在用资本杠杆撬动AI行业,而未来的 AGI 竞赛将更加激烈,他可能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当然,他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在金融市场上,如果哪天判断失误,他能否顶住压力?在技术上,AGI 时间表也可能没有他预测的那么快,投资布局需要等待多久?这些都是未知数。最后,用Aschenbrenner在接受采访时自嘲的一句话作结:“我的起步有点慢,不过人生很长,别太担心,我有的是时间迎头赶上。”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64117.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