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481
篇与
互联网
相关的结果
- 第 4 页
-
AI眼镜元年:下一个智能终端,变得比手机更贴身 当地时间2025年9月1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Meta公司在Meta Connect大会上展示Meta Ray-Ban Gen 2特别版人工智能眼镜。 视觉中国 图2025年9月,Meta正式发布新一代Ray-Ban Display智能眼镜,功能之强大,几乎让人分不清这是产品发布,还是一场未来科技展。这款眼镜内建全彩高分辨率显示屏,能直接呈现AI回答、地图导航、照片预览、字幕翻译。用户可以用眼镜查看WhatsApp视频通话,也可以在走路时获得实时AR导航指引。不需要时,它又能自动“隐身”,像一副普通墨镜一样静默待机。更令人惊艳的是,Meta配套推出的EMG神经腕带,可以捕捉手腕上的肌电信号,实现“虚空写字”般的手势控制。用户只需在指侧轻轻滑动或捏合,即可操控眼镜完成音乐切换、音量调节、翻译语种切换等复杂操作。这一技术的潜力远超眼镜本身,有望成为未来人机交互的“通用接口”。这不是Meta第一次尝试智能眼镜,但可能是它最接近“杀手级应用”的一次。当智能手机的红利逐渐褪去,“下一代智能终端”成了所有科技公司念念不忘的咒语。智能手表戴过了,智能音箱喊过了,XR头盔也试图登场,但他们都没能变成“新的手机”。直到多模态大模型从后台跳上前台,人们才慢慢明白:我们不是在寻找下一块“更大的屏”,而是在寻找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而眼镜,恰好站在视觉、听觉与语言的交汇点。它无需唤醒,无需点按,无需低头,甚至无需你意识到它的存在。它贴在你的脸上,自然而然地嵌入感官系统,像是一块硬件,也像是你身体的延长。更有意思的是,就在许多人花钱做激光手术、希望摘掉眼镜的同时,一股“主动戴镜”的潮流正悄然兴起。从这个意义上说,AI眼镜,也许真的不是“一个新品类”,而是下一代人机关系的起点。如今,市场上最敏锐的玩家已经悄然落子。小米、字节跳动、三星、Meta、苹果……都在暗中押注同一个方向:AI眼镜。根据Wellsenn XR的数据预测,2029年,全球AI眼镜年销量将达到5500万副;到了2035年,这个数字或将攀升至14亿副。换句话说,再过十年,走在街头巷尾,你每遇到两个人,就有一个戴着AI眼镜。2025年6月,小米的首款AI眼镜登场。小米将它定位为“面向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也是“随身的AI入口”。它搭载“小爱同学”,融合了拍摄、语音助手、AI翻译、导航等多种能力,配有多款镜框可选,重量可控,佩戴感轻。它外观看上去像一副略厚的墨镜,售价却远低于XR头显的“万元门槛”。首销3天,销量突破5万副,创下中国AI眼镜最快销售纪录。这不再是实验室的演示样机,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爆品原型”。从雷鸟到闪极,从INMO到李未可,如今连小米也正式落子。中国AI眼镜产业已从“技术试水”全面进化为“产品战场”。根据《2025年AI眼镜产业链研究报告》预测,今年中国市场AI眼镜出货量将达到31.4万副,同比猛增188.5%。AI眼镜的崛起轨迹,看上去像是智能手机的翻版。但走得越远,分歧也越清晰。智能手机从诞生那天起,就注定是个人数字生活的中枢。无论是支付、社交、搜索还是娱乐,它都是天然的“操作中心”。眼镜则不同。它虽然更贴身,也有成熟的佩戴习惯,却从未在过去的技术演进中扮演“入口”的角色。在它面前的,不是技术挑战,而是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它到底是不是刚需?有人或许记得2012年的谷歌眼镜。彼时它横空出世,头顶“未来已来”的光环,却没熬过第三个年头。太贵、太重、太张扬、也太让人不安。那副价格高昂、体验平平的智能眼镜,最终成了极客圈的小众玩具。它试图将“炫酷感”与“实用性”拼贴在一起,最终却两头落空。那么这一次,这些新入局者能否逃脱谷歌的宿命?至少可以肯定一点:他们悄悄改了路线。尤其是中国企业主导的新一代AI眼镜,已不再执迷于“沉浸感”,不再讲“虚拟世界”,更不靠炫技吸睛。它们主打的是三个词:轻量,自然,日常。就像“李未可”这款AI眼镜,重量不到37克,是真正可以戴一天的AI眼镜。它不搞AR,不玩VR,更不讲XR的未来感,但搭载自研720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支持180多种语言翻译。你甚至不觉得它智能——它只是默默翻译、轻声提醒,在导航中一句话引你转弯,在旅途中陪你随口唠嗑。Ray-Ban Meta 的爆红正是另一个印证——好莱坞影星戴的飞行员墨镜,如今搭载上Meta的AI助手后,已售出超过200万副。一副智能眼镜,能火得像一款潮牌墨镜,也说明了什么是真正的“轻而有力”。技术只有落在真实生活,才算真的技术。接下来,我和各位读者分享一下AI眼镜正在进入的八个真实场景。这不是想象,也不是科幻电影的概念图,而是AI眼镜已经在悄然介入的现实场景。在翻译、教学、巡检、骑行、运动、导览、安全等各行各业,它正以“智能但不打扰”的姿态,慢慢嵌入日常。1.机场翻译器:环游世界不用换语言包一位中东出差人,在伊斯坦布尔机场用AI眼镜实时翻译土耳其语广播。眼镜自动识别语种与内容,在耳边用中文清晰播报登机信息。无需掏出手机、反复确认,那副眼镜像是一个悄声提醒的随行翻译官。2.课堂讲解器:历史课从“讲台”跳进“镜片”初中生戴上AI眼镜,镜片中出现兵马俑的3D动画模型,伴随同步讲解:制作工艺、出土地点、战国背景……原本昏昏欲睡的课堂,突然变得鲜活。那副眼镜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沉浸感的制造者。3.手术辅助器:医生的“第二双眼”一位三甲医院外科医生,在手术中佩戴AI眼镜,调出患者的术前CT和既往病历,系统还自动推荐术式路径。语音操作实时切换模式,远程专家通过镜头同步画面。多了一副眼镜,手术室也多了一份判断力。4.维修助手:工人的“万能说明书”电力巡检员戴上AI眼镜,扫描变压器识别出老化零件,眼镜自动弹出维修流程、注意事项,并支持语音指令拍照存档。纸质手册退场,这副AI眼镜让说明书变成了“耳边人”。5.骑行导航器:你骑车,它看路早高峰时段,一位骑行者佩戴AI眼镜,实时播报红绿灯倒计时、路线变更、积水预警。通勤途中,语音操作接听电话不分心,转弯指令直接入耳,精准到米。这副AI眼镜让你安心前行,它负责思考。6.健康教练:不是健身环,而是健身眼慢跑者佩戴AI眼镜,实时监测心率、步频、呼吸节奏,并智能推荐配速;游泳时,眼镜自动记录划水频率、姿势误差。这副AI眼镜让每一次运动都被看见,每一次进步都被记录。7.景区导览器:文物主动开口说话在苏州园林,一位游客看着太湖石,AI眼镜自动识别出“玲珑剔透”的典故,讲述背后苏东坡的题词故事。无需扫码,无需导游。这副AI眼镜是最不会走神的讲解员。8.安保监控器:AI守夜人演唱会现场,安保人员佩戴AI眼镜,识别出人群异常聚集区域,标记可疑行为者并上传后台;摄像头可实时同步推送至指挥中心。这副AI眼镜没有喧哗,也没有干预,但现场秩序因此更有把握。但这一切,是否意味着它已经准备好,成为“下一个智能终端”?从“可用”到“愿意用”,从“偶尔用”到“离不开”,中间还有多少心理与技术的鸿沟?要让AI眼镜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它还必须跨过几道关键门槛。第一关,是佩戴体验。市面上不少智能眼镜依旧又重又笨,像个贴在脸上的小型投影仪。虽然李未可做到37克,但目前大部分AI眼镜依旧重达40—50克,远高于传统眼镜的15—30克佩戴门槛。戴上半小时,鼻梁就开始隐隐作痛。如何让它既轻盈又强大、既全天可戴又不妥协功能,是每个厂商必须攻克的第一道关口。第二关,是隐私焦虑。镜片里藏着摄像头、麦克风,既能收音,又能拍照,还能同步上传。到底是工具,还是潜在的监控器?谷歌眼镜曾因“偷窥争议”被集体抵制,那些围绕数据记录、知情权、信息边界的问题,至今仍没有清晰答案。厂商必须在技术上为隐私提供保障,让佩戴者和被摄者都能安心。第三关,是交互方式。今天的大多数AI眼镜依赖语音、眼球追踪或眨眼操作,听起来前沿,用起来却别扭。想象一下,在咖啡馆里大声说出“打开行程表”,四周目光齐刷刷投来,你会宁愿掏出手机。人机交互必须足够自然,甚至悄无声息,才能真正嵌入日常。智能手机的崛起,曾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如今,AI眼镜正在试图复制这一奇迹。但这一次,它不是要变成“更小的手机”,而是要成为一种全新的交互范式。Meta用Aria眼镜采集多模态数据,希望AI能读懂你的感知轨迹,重建一个数字化的你。苹果则以一贯的克制打磨产品形态,试图将眼镜变成AirPods级别的时尚单品——一个轻便、封闭、自洽的AI终端。而中国厂商,比如小米和李未可,则选择从生活的细部入手,用翻译、导航、通勤助手,悄悄切入你的日常节奏,成为随身的AI伴侣。三种路径,三种哲学:一个想“读取你”,一个想“服务你”,一个想“陪着你”。谁能最终占据人类的视线,就能主导下一个时代的入口。从某种意义上说,智能眼镜的争夺,不只是下一代硬件的战争,更是AI将如何塑造“人”的方式之争。(作者胡逸为数据工作者,著有《未来可期:与人工智能同行》一书)来源:胡逸
-
在数贸会,看见未来生活模样 人工智能不仅能分析人脸情绪,还能读取脑电波信号,为人定制香氛;恐龙变为AI数字虚拟形象,成为人们的“萌宠”——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数贸会”)上的真实场景。9月25日,数贸会在杭州开幕。这是我国唯一以数字贸易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型展会。当天,记者走进展馆,仿佛走进了一个时空交错的世界。这里展示的不仅是新技术新产品,更是近在咫尺的未来生活图景。在主题展馆,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卫二”)的展位“叫号”不断,陆续有参展观众取号排队,体验穿上宇航服登上“月球”,做一回探月使者。在这里,地卫二打造了一个“月球登陆”互动体验区,观众扫码之后可以在心愿界面写上天马行空的想法。这些心愿有机会被传递到遥远的月球上,“搬运工”则是地卫二的月球探索AI机器人。地卫二展台负责人告诉记者,被收集的心愿会被刻录在一块硅基芯片上,计划将由两台AI机器人携带,随嫦娥八号登陆月球。而作为人类的数字印记,这些愿望将永存于月球南极着陆点。这两台AI机器人还将完成人类首次地外天体的“扫码支付”。而这种“支付”,将为未来“地—月数字贸易体系”奠定技术基础。本届数贸会上,地卫二发布了“全球空天数贸2035计划”,包括发布全球首个为数字贸易量身打造的AI原生卫星星座,与星座协同、专注于数字贸易领域的行业大模型,以及一支完全由AI生成的官方概念影片,视觉化呈现从地球贸易到地月经济的宏大蓝图。走遍数贸会展馆,机器人、机器狗依然是“氛围组担当”。不过,如今它们已不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能跑、会跳、撒娇卖萌的可爱伙伴。在人工智能展区的镜识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展台,这里的机器人不仅会舞蹈、武术,还能提供情绪价值。镜识科技带来了即将上市的未来家庭智能体“BAOBAO”,预计在今年12月对外销售,售价约2万元。镜识科技CMO(首席营销官)李明政介绍,这是一款双形态机器人,可以是机器狗的形象,也可以按指令“坐下”,变成类人形态。“BAOBAO”可以播放音乐,成为随身KTV,同时也是一个移动监控,可以上下楼梯进行巡视。此外,它还具有心理疗愈的功能,未来会配备心理大模型,可以通过手势、语音对话进行交流,和用户产生情绪上的互动。在数字医疗展区,各种医疗黑科技,变得触手可及、贴心实用。每次拿到体检报告一头雾水,专业术语看着是不是像天书?在数字医疗展区,有一个AI医疗助手,3秒钟就能把报告翻译成大白话。这套系统已经在全国500家医疗机构使用,每天解读超过20万份报告,让老百姓真正“看懂”自己的健康数据。另外,数贸会现场还设置了AI中医问诊体验区,30秒就可以一站式实现AI中医体质检测,通过舌像扫描+AI脉诊生成健康报告,让传统中医智慧以科技的形式焕发新生。智能养老设备更是暖心。陪伴机器人能通过微表情和语音语调感知老人情绪,还能提醒吃药、报警求助,目前已经在30多家养老机构投入使用。居家智慧养老舱配备的洗浴机器人、生命监测床垫,降低护工80%工作量。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变成了有温度的陪伴。在数智出行展区,“飞行汽车”给人以惊喜。现场,一款酷炫的赛车型飞机吸引人们围观拍照。由天目山实验室研发的“天目山十一号”,设计灵感来自方程式赛车,是一款四轴八桨多旋翼超轻型飞行器,整机重量仅115千克,可承载一名飞行员。有了这款飞行器,普通人也能实现低空飞行了。随着低空经济“飞”得更好更稳,低空物流不断重塑消费场景。在数智出行展区,一个大型的杭州城区沙盘格外引人注目。沙盘上灯光闪烁,清晰标注出全市公共无人机起降枢纽网,包括已建成的梦想小镇、钱江世纪城等4个起降场,规划中的拱墅申花、滨江海创基地等11个起降场,以及多家企业的无人机航线网。杭州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晨告诉记者,数贸会期间,还有无人机送外卖直播。“大家可以亲身参与无人机即时配送的全流程体验,现场下单后实时观看从接单到起飞、配送的完整过程。”发布百余项中国首发、亚洲首秀、全球首展的产品与技术,集中呈现生成式AI、多模态感官交互等尖端科技……这届数贸会,让人们真切看到了未来世界的模样。(河北日报记者 李 巍)
-
Claude 4.5 刚刚发布,能连肝 30 多个小时,史上最卷 AI 诞生 论卷编程,还得看 Claude。就在刚刚,Anthropic 正式发布 Claude Sonnet 4.5。 先说 Claude Sonnet 4.5 交出的成绩单,在考察真实编程水平的 SWE-bench Verified 测试里,Claude Sonnet 4.5 直接登顶业界第一。 更离谱的是,它能连续专注干活超过 30 小时。好好好,AI 取代人类的优势又 +1 了。比如让它写个类似 Slack 或 Teams 的聊天应用,它能一口气敲出大约 1.1 万行代码。相比之下,之前的 Claude Opus 4 和 Codex,最多也就能独立工作七小时。用 Anthropic 的话来说,Claude Sonnet 4.5 现在就是全球最强编程模型——构建复杂智能体、操作电脑、推理和数学,各项能力都狠狠提升了一波。 比方说,在 OSWorld 这个专门测试真实计算机任务的基准里,它拿下了 61.4% 的成绩,直接第一。要知道,四个月前 Sonnet 4 还以 42.2% 的成绩遥遥领先,这才多久性能就又往上抬了一大截。而 Anthropic 的 Claude Chrome 插件甚至能直接在浏览器里自己导航网站、填表格、处理任务,像个真人在操作似的。推理、金融这些测评项目上也都更强了,各项指标都在往上涨。 有了这么强的能力,Anthropic 这次自然不会只发个模型就完事。具体来看: Claude Code加了「检查点」功能,能随时保存进度,想回退到之前某个状态一键搞定 终端界面翻新,还发布了原生 VS Code 插件 Claude API 增加了上下文编辑功能和记忆工具 代码执行和文件创建现在直接整合到对话里 甚至,Anthropic 把自己内部用来搭建 Claude Code 的底层基础设施也开放出来了,叫 Claude Agent SDK。智能体怎么在长时间任务里管理记忆、怎么设计权限系统让自主性和用户控制找到平衡点、怎么让多个子智能体配合着完成目标,这些都是构建和设计 AI 智能体的棘手问题。而借助 Claude Agent SDK,现在你也能拿去构建自己的产品。 今天起,开发者还可以通过 Claude API 调用 claude-sonnet-4-5。定价还是跟 Claude Sonnet 4 一样,每百万 tokens $3/$15,价格没变能力更强。网友 @vasumanmoza 体验完直接发帖:「Claude 4.5 Sonnet 刚在一次调用里重构了我整个代码库,25 次工具调用,新增 3000 多行代码,生成了 12 个全新文件。它把所有东西都模块化了,拆掉了巨石式结构,清理了意大利面条式代码。结果完全跑不通,但天啊真的很优雅。」这评价,属于又爱又恨那种。Cursor 表示,在 Claude Sonnet 4.5 上看到了最前沿的编程性能,尤其处理长周期任务时提升明显。这也再次说明为什么很多 Cursor 用户会选 Claude 来解决最复杂的问题。知名测评博主 Dan Shipper 则表示,新版 Sonnet 4.5 在使用体验上响应速度更快,可控性更强,也更稳定。性能强是一方面,安全性也得跟上。据介绍,Claude Sonnet 4.5 也是 Anthropic 到目前为止对齐度最高的前沿模型。靠着 Claude 更强的能力加上完善的安全训练,Anthropic 在模型行为上取得了显著改进,减少了阿谀奉承、欺骗、权力追求、鼓励妄想等行为。此外,Anthropic 在防御提示注入攻击和减少内容误判这块也有了重大突破。 比较让我感兴趣的是,Anthropic 还在 Claude Sonnet 4.5 发布的同时推出了个临时研究预览功能,叫「Imagine with Claude」。在这个功能里,Claude 会实时生成软件,所有功能不是预设的,所有代码也不是提前写好的。你看到的一切都是 Claude 跟你互动时当场创造和调整出来的。不过,「Imagine with Claude」接下来五天内只会对 Max 订阅用户开放。附上传送门 claude.ai/imagine。 毫无疑问,今年的 AI 赛道依旧是卷编程的一年。目前 Anthropic 估值已经到了 1830 亿美元,8 月还实现了年化营收 50 亿美元,但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增长靠着来自编程软件的普及。问题是,老对手 OpenAI 和 Google Gemini 也在疯狂推类似工具抢程序员用户。甚至一周之后就是 OpenAI 年度开发者大会,Anthropic 这个时候抢先发布 Claude Sonnet 4.5,时间卡得够精准,明摆着就是要给对手上一波压力。此外,Anthropic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 Jared Kaplan 还表示,更先进的 Opus 模型,预计今年晚些时候推出:「Anthropic 在大小模型的使用上都能占优势。」不过有一说一,Anthropic 自己眼下也有麻烦要解决。过去两个月,Claude 系列模型刚经历了一场「降智」风波。用户普遍反映模型推理、代码、格式和工具调用质量断崖式下滑,连付费的 Max 用户都没能幸免。虽然 Anthropic 后来紧急回滚了 Opus 4.1 更新,还承认了两个独立 Bug,声明「绝非为省成本故意降智」,但由于没提供补偿或退款,GitHub 和 X 等平台上还是出现了退订潮,不少用户直接转投 Codex。这次 Claude Sonnet 4.5 的发布,显然就是 Anthropic 想用实打实的性能提升来挽回流失的用户。至于能不能成功,就看接下来几周的实际表现了。
-
新质观察|AI能否助力国产动画崛起? 谷歌Nano Banana掀起的文生图风暴再次点燃了生成式AI赛道,它以工作流的形式重新定义了文生图大模型,在图像一致性和可控性上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提升,使用户得以告别“拆盲盒”式的提示词游戏。凭借Nano Banana更强大的功能和更便宜的价格,谷歌Gemini应用一举超越ChatGPT成为美国iPhone应用总榜第一名,并跻身108个国家iPhone应用总榜前五名。 《灵笼》第二季剧照而另一条新闻,虽没有引起太大波澜,却预示着一个产业崛起的机会——艺画开天制作的原创国产动画《灵笼》第二季完结一个月后,在海外权威评分网站IMDB获得9.5分的超高评价,一举刷新国产动画最高分纪录。《灵笼》第二季是代表当前国产动画工业化水平的标杆级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同时也是国产动画出海的重要名片。试想,生成式AI与国产动画这两条快速上升的曲线,当它们交织叠加在一起,能否成就国产动画的加速崛起?事实上,Nano Banana以及与它类似的AI模型,已逐渐成为中小团队和个人创作者的重要工具,随着大模型能力越来越强,生成式AI正在向产业端步步逼近。越来越多的动画工作室尝试借助AI模型批量生成角色关键帧,以大幅缩短制作周期,或者将写实图像转换为指定风格的动画图像,比如之前爆火的吉卜力滤镜。许多AI工具已能够完成关键帧之间的补帧,而在传统动画行业,中间帧绘制这种枯燥繁琐的工作一般由新手画师完成。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AI时代国产动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黄金年代:需求井喷VS产能瓶颈以被誉为国内“移动互联网元年”的2010年为标志,2010年之前是电视动画时代,这个阶段动画产业的消费形态是时段化、频道化的,边吃晚饭边看动画,是80后、90后一代的共同记忆。2010年开始,则是网络动画时代,不同于固定时段和频道的电视动画,这个阶段的消费形态是开放式、点播式的,依托流量和IP迅速发展,但国内网络动画的消费习惯还没养成,与欧美、日本等成熟市场还有很大差距。在腾讯、B站为代表的国内平台的持续深耕下,国产动画的消费市场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流量+IP+X”的消费形态,这个X包括游戏、潮玩、众创、众筹等大量的新消费形态,甚至可能是NFT、RWA。正如艺画开天创始人兼CEO、《灵笼》文学策划阮瑞在接受访谈时讲到的:“作为动画剧,时至今日,在各大平台的影响力、播放量,包括商业收入,和真人剧平齐了,甚至可能有一些超越。这在十年前是不太敢想的一件事情。”从核心消费群体的构成看,国产动画正在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年代。80后、90后看着动画成长的一代人已经成为消费主流,而Z世代(1995—2009年出生)和α世代(2010年后出生)更是与生俱来的动画消费群体。根据中研普华《2025—2030年中国动漫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的分析,2025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4500亿元,较2019年增长457%。二次元用户规模突破5亿人,付费用户占比超45%,人均年消费达800元。然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能阻止动画产业快速发展的因素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产能。动画行业的产能瓶颈集中体现于普遍存在排期现象。业界看来,IP触达核心消费群体最有效的形式是动画剧集,所以优质动画剧集基本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而欧美日,甚至包括中国的产能也都严重供不应求。如果要新开一部动画剧集,等工作室排期就需要两到三年。超出外界想象的是,在数字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的动画剧集制作仍旧是一个手工行业,40%左右的工作量是在纸上进行的,一部12—24集的动画剧集,制作周期往往需要2—3年,加上等排期就是4—5年。就拿《灵笼》系列来说,观众在第一季完结后,就经历了长达4年的等待。面对困扰已久的产能瓶颈,生成式AI带来了破局希望。二、批量制造“新海诚”8月23日,国内上线了一部以《山海经》为蓝本的AI原生动画剧集《有山灵》,实现了从角色设计到成片输出的全链路AI制作。它的核心制作团队只有5个人加上1个大模型(即梦AI),制作周期仅用了6个月。这种“5人团队+AI大模型”的协作模式,使长篇动画制作成本降低至传统模式的十分之一。据悉,浙江大学已将《有山灵》纳入“AI 叙事”课程案例,并开设“Prompt美学”专业方向。动画强国日本也早已开始拥抱AI,并且是中国AI。在日本,众多创作者利用某知名国产大模型完成从剧本到成片的“端到端”生产。柔树特效制作的动画《观察者悖论》,全网播放量突破300万,角色设计、分镜绘制、特效生成均由AI完成,每周更新一集的效率更是远超传统团队。“一人工作室”模式在日本迅速流行,成为新一代内容创业者的主要选择。因而有动画创作者感叹:“只要掌握了方法,谁都可以使用它。即使是那些过去放弃梦想的人,也有可能成为顶尖的创作者。”相信基于国产大模型对东方美学精准深刻的理解,国产动画行业将涌现出一大批像新海诚一样的顶尖创作者,以个人的才华创造出惊艳世界的表达。但即便天赋如新海诚,也会从早期“一人扛下全流程”的独立创作,过渡到与工业化团队的完美融合。因为,动画行业产能爬坡的关键必须是工业化,今后则是AI加持的工业化。三、产能飞升靠AI就目前AI模型的能力来说,《有山灵》《观察者悖论》以及随后的AI原生作品,在精细程度和制作规模上,与《灵笼》这样的大型项目还难以相提并论。项目越大,管理和成本控制越难。《灵笼》第二季在作品之外的重要意义是——在制作技术与工业化流程上完成了系统性突破,为国产动画工业化树立了新标杆。制作团队通过技术迭代与流程重构,实现了生产效率与画面质量的双重提升,单集渲染成本降低40%,制作周期缩短30%。一方面得益于Unreal Engine 5(UE5)引擎的应用——使场景搭建效率成倍提升,灯光调试时间减少70%,大幅压减了传统流程中的重复劳动。画面精细度大幅提质,实现单帧毛发渲染量超过200万根,角色建模达到“毛孔可见”级别。制作规模上,支撑了全季超过1.7万个独立镜头,镜头复用率低于10%,特效镜头难度较第一季翻倍。另一方面,构建了“人机协同”的工业化流程——通过十余个软件平台的数据互通,实现项目全程“无纸化”开发。通过AI完成生物设计初稿(如噬极兽形态的基础轮廓生成)、分镜草稿的快速迭代,以及重复性资产的批量处理,使美术团队得以将精力集中于角色情感刻画与场景氛围营造。2025年8月,艺画开天官宣《灵笼》第三季定档2026年上线,这份及时交付的底气,与其沉淀的工业化产能不无关系。但AI对动画工业的革命不会就此止步。一是工业级大模型。生成式AI能力会越来越强,操作难度、使用成本会越来越低。比如国内某些图生视频模型,已能够支持"演技生成",精准表现复杂细微表情,并支持复杂运镜切换和精准提示词遵从,提升创作可控性。而混元、即梦、可灵等模型也在持续进化出新的能力,同时还有通义万象等模型陆续加入竞争,不断把模型能力卷出新高度。创新的飞轮正在加速运转,一旦突破创作可控性和精细度的天花板,极有可能跑出工业级的大模型,彻底颠覆传统创作模式。二是智能化创作引擎。UE5等创作引擎或将进一步降低AI工具的集成门槛,内置更多生成式AI插件,形成全流程AI工具链,或者与创作Agent协同工作,持续简化复杂内容的生产流程。同时,会诞生一批AI原生创作引擎,比如谷歌刚刚发布的由Nano Banana提供支持的AI画板工具Mixboard,支持用自然语言编辑图板,并使任何想法即时可视化,可以看作是AI版的Photoshop。而目前主流的动画制作软件平台,均有被AI重铸的可能。三是分布式生产模式。随着技术成熟,未来的动画制作模式很有可能演变为“智能驱动的以导演为中心的分布式生产”。在这个生产系统里,导演是核心,发布生产指令,系统内的人工节点和智能节点(Agent)通过智能化协作平台完成各环节制作任务,快速完成从创意到产品的生产。系统内的每一个节点同时又可能是另一个动画项目的导演,组织生产系统的资源并行实施其他项目的生产。所有的节点,在时空上可以是异步异地的,他们自由组织,按需执行生产任务,他们是无数个宫崎骏、新海诚和饺子,是人类,或者不是人类。而未来的动画行业,一定是混合型人才的时代。四是众创型IP孵化。原创动画IP的产生动能不再只靠个体或制作团队的创意爆炸,更有可能是数据驱动的循环增益。比如腾讯动漫在《时光代理人》第二季通过弹幕投票决定剧情走向。《灵笼》第二季更新期间,制作团队与观众建立了紧密的互动关系,实现了数据驱动的创作调整和叙事优化,最终达成从“作者叙事”到“共创叙事”,B站也诞生出一批颇受观众欢迎的“灵学家”。动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优秀作品的每一帧都藏着画师的美学思考。即使在AI高度发达的未来,人类艺术家的独特创造力和手工技艺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AI加入的意义,不只是把已有的动画艺术表现形式用智能化手段来代替,更在于通过“人机协同”的创作方式,创造光凭人力难以企及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期待国产动画加快驶向智能时代的星辰大海。(作者陶鹤山为数字经济工作者,从事数字化领域政策规划)来源:陶鹤山
-
中国造不出AI芯片?黄仁勋:仅落后美国“几纳秒”丨邦早报 【DeepSeek-V3.2-Exp发布】DeepSeek宣布官方App、网页端、小程序均已同步更新为DeepSeek-V3.2-Exp,得益于新模型服务成本的大幅降低,官方API价格也相应下调,新价格即刻生效。在新的价格政策下,开发者调用DeepSeek API的成本将降低50%以上。 目前,华为云和寒武纪均表示,已完成对该模型的适配工作。有消息称,智谱新模型GLM-4.6也将于近日发布,目前已可通过API接口调用。(券商中国)【王健林“限高”措施已取消】记者9月29日查询,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已经没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限高”信息。同时,另据企查查信息,并未显示王健林“限高”风险。财联社此前了解到,本次事件是万达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或因在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财联社) 【停工停产近一个月后,捷豹路虎称即将恢复】9月29日,捷豹路虎全球官网显示,历时近一个月的网络攻击后,随着有控制的、分阶段重启运营的继续,公司正在采取进一步措施,恢复汽车的生产运营。捷豹路虎发言人今日向供应商及员工致信,生产制造将于数日内得以陆续恢复。(第一财经)【余承东增任华为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仍担任终端BG董事长】华为公司9月29日任命余承东为公司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IRB)主任,任命文件由任正非签发。据悉,投资评审委员会的核心职能是对公司重大战略方向的资源投入、项目立项、预算审批等关键决策进行评估与把控,确保资源向核心战略目标高效倾斜。同时,余承东仍然担任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掌管华为终端、鸿蒙智行等业务。(新浪科技) 【苹果CEO库克确认持有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苹果公司CEO库克近日透露,自己是一个加密数字货币投资者,并明确持有比特币和以太币。然而,库克已给“美国第三大公司(苹果)接受用加密货币购买iPhone和Mac、或者将公司资产投入比特币”这样的想法泼冷水。库克表示,自己对加密货币经过一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个人)为了投资组合多样化而持有加密货币是合理的,“我已经研究了好一阵子了,我认为这是有意思的”。 库克称,一个亿万富翁有自己的(加密货币)持有权,但并不打算将苹果公司的2000亿美元现金投入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资产,“我认为人们并不会为了对加密货币有风险敞口而购买苹果股票”,与此同时,苹果也(暂时)不会在销售产品时接受加密货币支付方式。(每日经济新闻)【网传要做云台对标大疆等,OPPO回应:该系列新品计划2026年发布】日前,有消息称,OPPO也要做手持云台相机,产品对标GoPro、大疆等。对此,9月29日下午,OPPO方面向记者回应称,OPPO已启动新形态影像产品系列,新产品系列将基于OPPO在手机影像的技术积累,进一步拓展移动影像的体验,为影像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该系列新品计划于2026年内发布。(证券时报)【赛力斯:已支付完毕购买华为持有的引望智能10%股权的全部对价】赛力斯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股权,交易金额为人民币115亿元。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的第三笔付款先决条件已满足,赛力斯汽车已向华为支付完毕《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的第三笔转让价款人民币34.5亿元,赛力斯汽车已支付完毕本次交易的全部对价。(财联社) 【韩国外卖平台上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韩国政府9月29日起面向中国团体游客试行免签入境政策,直到明年6月30日。免签政策试行期间,中国三人以上团体游客可免签入境韩国并停留15天。济州地区与此前相同,个人和团体游客均可免签入境并停留30天。长期以来,由于中国航线被韩国航空业视为黄金航线,航空公司对上海、郑州等主要城市机票进行特价促销;许多韩国免税店重新装修,主要免税店和百货商店还设置多国语言介绍、翻译服务和人工智能翻译台,知名美妆连锁店也增加中文服务;韩国业界排名第一的外卖平台首家上线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央视财经) 【阿里通义7大模型霸榜全球开源前十,千问Qwen3-Omni登顶】9月29日消息,全球最大AI开源社区Hugging Face公布了新一期模型榜单,阿里通义7款模型入选全球前十开源模型榜单,几乎实现屠榜,其中刚刚开源的全模态大模型Qwen3-Omni登顶。Qwen3-Omni是阿里最新开源的全模态大模型,音视频能力狂揽32项开源最佳性能SOTA,可处理文本、图片、语音和视频四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像人类一样会“听、说、写”。截至目前,阿里通义共开源300多个模型,涵盖全模态、全尺寸,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位居全球第一。(钱江晚报) 【王化:小米17没有削减订单的计划】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微博表示,小米17系列目前没有任何削减订单的计划,因为新增了小米17标准版的 16GB+1TB 版本,加之17Pro系列加单,产品的结构配比会发生改变,整体的产品订单会较上一代增加。(华尔街见闻) 【郭明錤:小米17系列的出货量将大幅下降约20%】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表示,调查发现,小米17系列的总出货量将下降约20%(原定目标约为1000万台)。如果未来定价策略或市场营销没有进一步提升,17系列的总出货量可能会低于15系列的约800万台。小米17系列销量下调主要由于标准型号的需求低于预期。预计标准型号将占17系列总销量的50-55%左右,但上市后销量仅为15-20%左右。小米17标准款表现不佳的一个关键原因是苹果iPhone17标准款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强于预期。(新浪财经)【泡泡玛特星星人新品隐藏款溢价16倍】9月29日晚间,泡泡玛特即将发布“星星人美味时刻系列”,产品已经未售先火。正式开售之前,在一些电商平台上,该系列包括隐藏款在内的所有产品已有人挂出链接,且已有不少人出手购买。得物App数据显示,尚未正式发售,截至9月28日,隐藏款“小熊饼干”挂件最高成交价从发售价59元上涨至929元,溢价16倍,是近期溢价最高的系列;单个盲盒成交价从59元上涨至249元,溢价4.2倍;整盒成交价从354元上涨至1499元,溢价4.2倍;成交热度TOP3分别为“香草脆”“抹茶酥”“咸曲奇”,溢价均超过3.6倍,热度最低的“甜奶油”溢价也达到了3.3倍。截至9月28日,发售价59元的美味时刻系列“小熊饼干”毛绒挂件近三天的成交均价为612.7元。单个盲盒的价格在79~525.5元。(第一财经) 【OpenAI宣布在ChatGPT中推出家长控制功能】9月29日消息,OpenAI宣布在ChatGPT中推出家长控制功能。该功能允许家长将其账户与青少年的账户关联,并自定义设置。(IT之家)【大润发一款月饼含违规添加剂?公司回应】近日,有报道称,消费者李先生在大润发(沈阳和平店)发现,购买的鑫思琪五仁小月饼配料表中标注含有“脱氢乙酸钠”,而该添加剂已被禁止在一些食品中使用。大润发工作人员表示,配料表中的“脱氢乙酸钠”是员工复制去年信息未更新导致。对于该起争议,《BUG》栏目从内部人士获悉,“已经和解”。不过,《BUG》栏目查询发现,目前,五款鑫思琪月饼仍在大润发(沈阳和平店)线上售卖。其中,鑫思琪五仁月饼已处于售罄状态。据该款产品线上展示的配料表显示,未出现“脱氢乙酸钠”这一成分。关于线上与线下配料表成分不同的问题,涉事店铺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海报新闻) 【中国造不出AI芯片?黄仁勋:仅落后美国“几纳秒”】据环球时报综合《印度时报》《南华早报》等媒体9月28日报道,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发展迅速,目前仅落后美国“几纳秒”。他呼吁美国政府放宽对华出口限制,允许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市场展开竞争,认为那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当地时间9月26日,黄仁勋在一档科技播客节目“BG2”中表示,中国拥有庞大的人才储备、充满活力的工作文化以及存在于各省之间的内部竞争环境,他将中国芯片产业称作是“一个充满活力、创业精神、高科技、现代化的产业”。他还提到,自己曾听到有人说中国造不出人工智能芯片(AI),没有制造能力,落后美国两三年,“这些听起来太荒谬了……中国现在仅落后美国几纳秒,所以我们必须去竞争。”(新浪财经)【最新苹果爆料:苹果M5版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即将量产】9月29日消息,据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报道,苹果的几款关键产品即将量产,预计将于“今年年底至明年第一季度”推出。这些产品包括M5 MacBook Air、M5 MacBook Pro等。古尔曼表示,“据我所知,除了即将发布的新款iPad Pro和Vision Pro机型外,下一代MacBook Pro(代号J714和J716)、MacBook Air(代号J813 和J815)以及两款全新Mac显示器(代号J427和J527)也即将量产。这些设备仍计划在今年年底至明年第一季度之间发布。”(新浪财经)【特斯拉技术员被故障机器人打成重伤,索赔5100万美元】据报道,一名特斯拉(Tesla)技术员在工作期间被有故障的机器人击打,身受重伤。目前医疗费用已达100万美元,后续治疗至少还需要600万美元。他在近日将特斯拉及其供货商告上法庭,提出5100万美元的赔偿。(扬子晚报)【DeepMind发表论文:视频模型或具备推理能力】近日,DeepMind发表一篇关于Veo 3视频模型的论文,其中发现在多项视觉任务中,Veo 3涌现出零样本学习能力,表明视频模型或具备推理能力,且正朝着通用“视觉基础模型”方向发展。对此,风险投资合伙人、谷歌搜索前员工Deedy评价称:“Veo 3就是视觉推理的GPT-3时刻。”(科创板日报) 【阿斯利康将在美国上市,但保留英国基地】阿斯利康9月29日发布声明称,公司计划协调其股票上市结构,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为公司普通股上市。这将升级阿斯利康现有的美国股票上市体系,取代现有的美国存托凭证(ADR)在纳斯达克上市。阿斯利康表示,公司总部将留在英国。(睿兽分析登陆查看更多)【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9月29日消息,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瑞银集团。(睿兽分析登陆查看更多)【灵猴机器人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近日,苏州灵猴机器人有限公司宣布成功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金鼎资本、博原资本、TCL创投共同领投,同时引入苏创投、东运创投、财通资本、银杏谷资本多家投资机构。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及通用机器人等领域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实验室建设以及产能的扩充。(睿兽分析登陆查看更多)【斯年智驾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9月29日消息,斯年智驾(Senior.Auto)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郑州高新产投基金、浙江省创新投资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融等投资机构与产业资本联合投资,资金将重点用于无人驾驶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等布局。(睿兽分析登陆查看更多)【蚂蚁集团领投首形科技新一轮融资】9月29日,首形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过亿融资。这是该公司今年完成的第三轮融资,本轮由蚂蚁集团领投,锦秋基金联合投资,同时引入厚雪资本、弘晖基金等风险投资基金和鹏城愿景基金等科研机构基金。老股东顺为资本、招商局创投、Taihill追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情绪基座模型的迭代,以及多场景应用的落地。(睿兽分析登陆查看更多)【未名拾光获数千万元B+轮融资】近日,生物活性原料创新企业未名拾光成功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 B +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泰金斯瑞、海邦投资共同注资。这是继今年5月获得欧莱雅、纳爱斯集团近亿元投资后,公司再次获得产业资本加持。此次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深化 AI 技术平台建设、拓展生物材料多元应用场景,以及加速业务全球化布局,为公司在生物活性原料领域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睿兽分析登陆查看更多)【智策领航完成天使+轮战略融资】近日,智策领航宣布完成天使+轮战略融资,由徐汇资本领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产品迭代和市场拓展。截至目前,公司累计融资额已达数千万元。(睿兽分析登陆查看更多) 【极氪9X上市:纯电续航380km,46.59万元起】9月29日,极氪9X豪华旗舰SUV正式上市,推出Max版、Ultra 版、Hyper版以及曜黑版,售价46.59万元起。据官方介绍,新车全系3秒级零百加速,峰值功率1030千瓦,最大马力1400匹,动力相当于配备3台V12发动机。新车全栈自研浩瀚超级电混,全栈900V高压架构,纯电续航里程最高可达380km。此外,还搭载浩瀚AI数字底盘,全球SUV首发闭式双腔空气悬架+双阀CCD电磁减振器。新车还搭载双NVIDIA DRIVE Thor-U芯片,算力高达1400 TOPS,搭载43个感知硬件,行业首发无图园区漫游,可自主寻车位,自主寻出口。(凤凰网科技) 【保时捷Panamera隽永版车型启动预售】9月29日,保时捷宣布Panamera隽永版车型启动预售,建议零售价129.8万元。此外,保时捷还更新了Panamera GTS与Turbo E-Hybrid车型系列。(界面新闻) 【追觅首款震动AI智能戒指10月1日发售】9月29日消息,追觅在9月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重磅揭晓首款AI智能戒指,并宣布将于10月1日正式开启全网发售。这款集“健康监测、时尚首饰、交互设备”三重属性于一身的创新产品,以独家震动主动交互技术打破行业常规,将“被动看数据”的传统穿戴体验升级为“主动送关怀”的智能陪伴。追觅AI智能硬件事业部部长潘志东表示,品牌将延续传感器融合与AI算法的核心优势,把追觅AI智能戒指打造成“懂用户的指尖AI健康管家”,进一步完善全场景智能生活方式的布局。(DoNews) 【DeepSeek-V3.2-Exp发布并开源】9月29日消息,记者注意到,DeepSeek-V3.2-Exp模型正式在Hugging Face平台发布并开源。模型引入稀疏 Attention 架构,这种架构能够降低计算资源消耗并提升模型推理效率。目前,华为云已完成对 DeepSeek-V3.2-Exp模型的适配工作,最大可支持160K长序列上下文长度。(科创板日报) 【中汽协:8月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为258.1亿美元,环比增长3.3%】9月29日消息,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8月,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为258.1亿美元,环比增长3.3%,同比下降0.3%。其中进口金额41.7亿美元,环比下降7.4%,同比下降38.4%;出口金额216.4亿美元,环比增长5.6%,同比增长13.2%。2025年1-8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1820.1亿美元,同比下降1.2%。其中进口金额305.0亿美元,同比下降33.1%;出口金额1515.2亿美元,同比增长9.2%。(中汽协会数据)【2025国庆档新片预售总票房破9000万】据灯塔专业版,截至9月29日16时18分,2025年国庆档新片预售总票房(含点映)突破9000万元,《震耳欲聋》《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浴血和平》暂列预售票房榜前三位。(界面新闻)
-
缩短“时差”促创新(评论员观察) 来源:人民日报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有效缩短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时差”,一定能让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主持开幕式稳定发挥、竞速比拼奔跑自如、格斗比赛有模有样、自主换电精准高效……近段时间,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接连举办,国产机器人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机器人产业动能强劲,让“人机共生”的美好愿景离现实更近,也映照着科技创新成果加速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稳健步伐。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创意构思转化为市场产品,中间的“时差”越短,创新的效率就越高,发展的动能就越强。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谁能更快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可以说,能否缩短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时差”,不仅关乎企业的兴衰成败,更对国家核心竞争力有着深远影响。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从书架上的论文到货架上的商品,貌似“一步之遥”,实则“关山万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托我国产业基础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场服务,促进自主攻关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真正实现“接得住”“转得出”“用得好”,方能以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真正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提升“转得了”的能力,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每年技术成果转化率达75%以上,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秘诀在于,研发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工程验证”三级研发体系,构建了从材料设计到工程转化的完整创新链。在满足市场需要与提升研发能力之间形成互促闭环,这样的创新更有效率。破除“不敢转”的风险,需要强化机制保障,更好营造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氛围。四川制定方案、修订条例,出台按比例赋权、先确权后转化、先使用后付费等举措,2024年全省登记科技成果同比增长20%,技术合同登记额同比增长33.6%。机制松绑激发源头活水,让“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都没有后顾之忧,科技成果转化自然更加顺畅。破解“不会转”的困惑,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需要做好科技服务支撑。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不是简单地跨越一纸专利,而是一场系统性接力。截至6月底,我国已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41家中试平台纳入重点培育库。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为成果产业化提供了坚实支撑。“科技红娘”穿针引线,中介平台支撑托举,让企业找技术、技术找落地场景都有了依托,提升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和效率。“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抓好主体、畅通渠道、营造生态,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有效缩短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时差”,一定能让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周珊珊)《人民日报》(2025年09月30日第05版)
-
美国加州里程碑式 AI 透明度法案生效 IT之家 9 月 30 日消息,作为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AI)透明度法案,美国加州参议院第 53 号法案(SB 53)数月来始终是舆论焦点,不仅引发 AI 企业内部意见分化,更频繁登上新闻头条。如今,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案已正式在加州生效,成为法律。当地时间本周一,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瑟姆(Gavin Newsom)签署了《前沿人工智能透明度法案》(Transparency in Fronti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该法案由加州民主党参议员斯科特・维纳(Scott Wiener)牵头起草,是此类法案的第二版草案。去年,纽瑟姆曾否决首版法案(SB 1047),理由是担心其条款过于严苛,可能会阻碍加州本土的 AI 创新。原版法案要求所有 AI 开发者 —— 尤其是训练成本达到 1 亿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7.14 亿元人民币)及以上的模型研发方,针对特定风险开展测试。法案被否决后,纽瑟姆委托 AI 研究人员制定替代方案,相关成果最终以一份 52 页报告的形式发布,并成为第 53 号法案(SB 53)的核心基础。研究人员提出的部分建议已被纳入 SB 53,例如要求大型 AI 企业公开其安全保障流程、为 AI 企业员工提供举报人保护,以及为提升透明度而直接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不过,也有部分建议未被采纳,第三方评估机制便是其中之一。根据官方发布的文件,作为法案核心条款之一,大型 AI 开发者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一份框架文件,说明企业如何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及行业共识最佳实践融入其前沿 AI 框架”。此外,若大型 AI 开发者对自身安全保障协议进行更新,必须在 30 天内发布更新内容及更新理由。文件还指出,该法案为 AI 企业及公众新增了一条反馈渠道,即“可向加州应急服务办公室(Office of Emergency Services)报告潜在的重大安全事件”;同时,法案“为披露前沿 AI 模型所构成的重大健康与安全风险的举报人提供保护,并设立了针对违规行为的民事处罚条款,由州总检察长办公室负责执行”。此外,加州技术部(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需“依据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技术发展动态及国际标准”,每年就该法案的修订提出建议。AI 企业对 SB 53 的态度始终存在分歧,多数企业最初无论公开立场还是私下态度均表示反对,称该法案可能导致企业迁出加州。他们深知此事事关重大:加州拥有近 4000 万居民,且分布着多个 AI 产业中心,其在 AI 行业发展方向及监管规则制定上,拥有远超其他地区的影响力。经过数周针对法案措辞的谈判后,Anthropic 公司已公开表态支持 SB 53;而 Meta 则在 8 月成立了一个州级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super PAC),试图影响加州 AI 相关立法进程。此外,OpenAI 也曾在 8 月游说反对此类法案,其全球事务总裁克里斯・莱汉(Chris Lehane)在致纽瑟姆的信中表示,“只有当加州的技术监管与有效的全球及联邦安全体系形成互补时,其在该领域的领导力才能发挥最大效用”。莱汉还建议,AI 企业若签署联邦或全球层面的协议,应可豁免加州的州级监管要求。他在信中写道:“若要让加州在全球、全国及州级 AI 政策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我们建议:当前沿 AI 模型开发者签署《欧盟 AI 行为准则》(EU Code of Practice)等类似监管框架协议,或与美国相关联邦政府机构达成以安全为导向的协议时,加州应认可其已符合本州监管要求。”
-
OpenAI被曝将推出“AI版TikTok”,所有短视频内容均为AI生成 IT之家 9 月 30 日消息,据《连线》杂志 29 日报道,OpenAI 正计划推出一款独立社交应用,其由即将上线的 Sora 2 视频模型驱动。IT之家从报道中获悉,该应用形式与 TikTok 类似,用户通过滑动浏览竖屏短视频,但所有内容都由 AI 生成,无法从手机相册上传照片或视频。报道指出,OpenAI 会限制 Sora 2 在应用内生成的视频长度不超过 10 秒,至于在应用之外能否突破这一限制,目前仍不清楚。作为对比,TikTok 最初的视频上限为 15 秒,之后则放宽至 10 分钟。据悉,新应用还将提供身份验证功能,若用户选择认证,Sora 2 就能在生成视频时使用自己的肖像。其他用户也能在二次创作时标记这些人并调用其肖像。出于安全考虑,OpenAI 会在用户肖像被使用时推送提醒,即便生成的视频未被公开发布。在版权问题上,该应用会拒绝生成部分视频,但保护力度尚存疑。《华尔街日报》披露,OpenAI 将要求版权方主动提出退出,否则其内容可能会出现在 Sora 2 生成的视频中。通过为 Sora 加入社交功能,OpenAI 可能希望锁定用户并避免其转向其他模型,因为一旦离开,就等于放弃在应用内建立的社群。外媒 bleepingcomputer 曾在今年 7 月称,OpenAI 正酝酿推出 Sora 2 模型,旨在增强与谷歌 Veo 3 的竞争,目标是成为最强视频生成模型。
-
寒武纪已适配DeepSeek-V3.2-Exp,同步开源推理引擎vLLM-MLU IT之家 9 月 30 日消息,DeepSeek 昨日正式发布了 DeepSeek-V3.2-Exp 模型,这是一个实验性(Experimental)的版本。IT之家注意到,寒武纪当天宣布,已同步实现对深度求索公司最新模型 DeepSeek-V3.2-Exp 的适配,并开源大模型推理引擎 vLLM-MLU 源代码。寒武纪称,一直高度重视大模型软件生态建设,支持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所有主流开源大模型。借助于长期活跃的生态建设和技术积累,寒武纪得以快速实现对 DeepSeek-V3.2-Exp 这一全新实验性模型架构的 day 0 适配和优化。针对本次的 DeepSeek-V3.2-Exp 新模型架构,寒武纪通过 Triton 算子开发实现了快速适配,利用 BangC 融合算子开发实现了极致性能优化,并基于计算与通信的并行策略,再次达成了业界领先的计算效率水平。依托 DeepSeek-V3.2-Exp 带来的全新 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 机制,叠加寒武纪的极致计算效率,可大幅降低长序列场景下的训推成本,共同为客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软硬件解决方案。vLLM-MLU DeepSeek-V3.2-Exp 适配的源码:
-
AI赋能千行百业一线故事(十三):一部手机,装着田间大小事 一部手机,装着田间大小事——AI赋能千行百业一线故事(十三)9月25日,位于宁晋县的河北大曹庄农场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繁育田里,一排排粗壮的玉米秆整齐排列,沉甸甸的玉米棒籽粒饱满,即将迎来收获。河北大曹庄农场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站长张文杰打开手机,点击绿谷惠农云App,实时查看田间的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等信息。 日前,河北大曹庄农场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繁育田里,技术人员进行玉米“一喷多促”作业。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摄一部手机,装着田间大小事。张文杰通过手机里安装的绿谷惠农云App,把试验站的500亩繁育田打理得井井有条。“起飞!”随着螺旋桨转动,一架多光谱无人机缓缓升空。在田垄边,技术人员熟练地操作无人机对玉米地进行智慧巡检。“以前巡田全靠双脚,地中间情况还看不清,现在无人机装上多光谱相机在空中把脉,将每个角落的情况都精准捕捉。”张文杰说,传统的巡检,一般是在地里抽查几个点位,很难做到全覆盖。现在有了多光谱无人机,不仅覆盖范围广,还精准高效,玉米生长期哪怕有一株病株,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与之前相比,无人机巡检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巡检结果通过平台的AI算法深度分析,还能很快生成农田“健康地图”和管理措施建议,让种地从凭经验变成看数据。张文杰口中所说的平台,是他们引进应用的绿谷惠农智脑AI大模型平台。该平台由河北绿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河北省数字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和石家庄学院等产学研单位共同完成,是国内首个覆盖耕、种、管、收全链条的绿谷智慧农场平台。河北绿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经理骆晚侠介绍,惠农智脑AI大模型平台实现国产推理大模型DeepSeek的本地部署,融合“天空地人机”全域感知与多模态交互,一键解锁高效AI生产力。“平台可以实现农作物的精准种植,AI能够秒级分析土壤、气象数据,生成最优种植方案。”骆晚侠说,这有助于农民根据实际的土壤条件和气象变化,选择最合适的作物品种、种植时间和种植密度等,作物可实现增产10%以上。俗话说,粮食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在试验站,一个人,一部手机,玉米灌溉施肥就能轻松搞定。“一键轻触,阀门就能打开,让玉米‘吃饱喝足’,智慧灌溉已成为好帮手。”张文杰打开手机向记者演示,“你看,通过手机App发出指令,一键启动,田里的玉米就能得到精准灌溉。”节水灌溉是农业节水的重要抓手。绿谷惠农智脑AI大模型平台通过动态分析田间水分状况,可实时预测干旱或涝灾风险,并提供精准灌溉建议,使灌溉管理从“凭经验浇水”转变为科学灌溉,有效避免了水资源浪费和因水分管理不当导致的产量损失。“地里墒情怎么样,该不该浇、该浇多少,过去靠经验,现在有了智慧灌溉系统,全部由AI说了算。”张文杰说,水肥一体化让水肥都用到了刀刃上,相比传统灌溉施肥,亩均节水30%以上,节肥10%至15%,同时可减少土壤板结,改善根系微环境,促进增产增收。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病虫害防治往往是“见虫施药”,农户凭经验判断施药时机和用量,不仅容易造成农药滥用,还常因错过最佳防控期导致减产。在试验站繁育田里,一款智能虫情测报灯将被诱捕的害虫数据转化为预警信息——这份“虫害预报”会准时推送到张文杰手机上,提醒他们提前防治。“往年得人跑地里去调查虫情发生情况,一不小心错过几天,虫害可能就大爆发了。”张文杰滑动着手机里的虫情监测信息,屏幕上二点委夜蛾、暗黑鳃金龟等害虫的捕获数量及发生趋势一目了然。“这款智能虫情测报灯的核心优势,在于诱虫+拍照+AI识别的一体化设计。”骆晚侠介绍,它首先通过诱虫光源吸引害虫,害虫落入指定区域后,设备会自动拍照,然后内置的AI识别模块会立即对照片中的害虫进行分析,同时统计数量,并将结果实时上传至平台,让防治从“被动灭虫”变成“主动设防”。AI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信息获取门槛,成为众多农户的“趁手兵器”。宁晋县科优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柳义龙今年种植了2000亩玉米,按照玉米单产提升技术方案,采用的是宽窄行种植+微喷带的种植管理模式。柳义龙说,合作社建立了农作物病虫监测站,可随时监测农田苗情、墒情、病情、虫情,不仅预报准还及时,相当于为他们种地提供了千里眼。“平台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坐诊医生,可为农技人员和农户提供全天候AI问诊,及时解决全产业链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骆晚侠说,目前,绿谷惠农智脑AI大模型平台已经在河北省多个示范园区成功落地,服务面积超过30万亩,未来将推广到全国主要农业产区,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田间作业离不开农具,而AI“新农具”正为传统农业带来变革。河北省已支持宁晋县、石家庄市栾城区等81个县(市、区)开展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展示、创新、应用示范区建设,加强智慧大田、智慧设施农业、智慧畜牧和智慧水产等应用集成。(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
ChatGPT推出即时结账功能重塑电商格局 据悉,美国的ChatGPT用户现在可以在对话中在Etsy和Shopify上购物。OpenAI的新即时结账功能可供ChatGPT Pro、Plus和Free登录用户从美国Etsy卖家处购买商品。据OpenAI称,超过100万Shopify商家即将推出。Etsy股价周一收盘上涨近16%,Shopify股价收盘上涨逾6%。即时结账功能基于ChatGPT之前的购物功能。用户无需离开对话,只需点击“购买”即可确认订单、配送和付款详情,完成购买。去年,Perplexity推出了类似的聊天内购物和支付功能。微软还通过Copilot Merchant Program为商家提供创建聊天内店面的功能。这种无摩擦的体验有可能引发人们网上购物的新潮流,从谷歌等搜索引擎和亚马逊等电子商务平台转向具有精心策划的推荐、比较和轻松结账体验的对话代理,也为电商领域新兴力量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谷歌和亚马逊长期以来一直是零售发现的守门人,如果越来越多的购买行为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内部发生,那么这些机器人背后的公司将对哪些产品会被展示以及收取多少佣金或费用拥有更大的控制权。OpenAI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其呈现的产品结果是“有机且无赞助的,完全根据与用户的相关性进行排名”,并且将向商家收取已完成购买的“少量费用”。除了推出聊天结账功能外,OpenAI还表示将开源其Agentic Commerce Protocol(ACP),即支持Stripe构建的即时结账的技术,以便其他商家和开发人员可以集成Agentic结账。
-
OpenAI版“TikTok”浮出水面:所有内容强制AI生成 9月30日消息,据《连线》杂志(WIRED)获悉,OpenAI正计划为其AI视频生成模型Sora 2推出一个独立的社交应用。该应用在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上与当前热门的短视频平台TikTok极为相似,其市场定位不言自明。这款应用采用竖屏视频流布局,支持滑动切换的浏览方式,并设有基于算法推荐的“为你推荐”页面。在视频播放界面右侧,设有包含点赞、评论和“混剪创作”等功能的互动菜单。 与TikTok等传统平台最大的区别在于,该平台上的所有内容都将由AI生成。应用内没有提供从用户相册或其他应用上传照片或视频的选项,用户只能借助Sora 2模型生成最长10秒的原创视频片段。据悉,OpenAI已于上周在内部启动该应用的测试,员工反馈普遍积极。内部资料显示,员工使用频率相当高,甚至有管理人员戏称这可能影响工作效率。 有业内分析指出,OpenAI此举意在复制ChatGPT的成功经验,通过打造独立的互动式应用,让用户以全新方式体验AI视频生成的潜力。 另有内部观点认为,在当前TikTok美国业务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这为OpenAI推出一个不与中国市场紧密关联的短视频应用提供了独特机遇。 社交新玩法:AI肖像的使用与争议 OpenAI于去年12月正式推出视频生成模型Sora。初期,用户仅能通过网页端访问,随后该功能被整合至ChatGPT应用中。作为当时最先进的AI视频生成工具之一,Sora仍存在一定局限性。OpenAI坦言,该模型在理解物理规律方面尚有不足,尤其在生成长视频时,难以呈现完全逼真的动作场景。 为了增强社交属性,Sora 2应用将推出一项颇具争议的身份验证功能,为社交互动带来全新的可能。用户完成身份验证后,即可在AI生成的视频中使用自己的数字化肖像。此外,该功能还允许用户在使用他人已验证肖像时进行标记,比如可以生成一段与好友同游主题公园、共乘过山车的虚拟视频。 然而,这项创新功能也引发了隐私安全方面的担忧。据知情人士透露,即使用户的肖像仅被用于未发布的草稿视频,本人也会收到使用通知。在深度伪造技术引发广泛关注的当下,这一功能如何防范非自愿的肖像使用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关于用户是否能够设置肖像使用的权限管理,或选择完全退出该功能,仍有待官方进一步说明。 这种技术革新与好莱坞创意群体的诉求形成鲜明对比。影视行业从业者始终坚持,AI公司在使用其作品训练模型或生成内容时,必须获得授权并提供合理补偿。今年春季,OpenAI与谷歌曾公开游说美国政府将AI训练纳入版权法的“合理使用”范畴,此举遭到好莱坞超过400位演员、导演、音乐人等创意工作者的联署反对,他们认为美国在AI领域的优势不应以牺牲其创意产业为代价。 与OpenAI的积极探索形成对比的是,TikTok对AI生成内容持更为审慎的态度。该平台近期更新了社区准则,明确禁止“在重大公共议题上具有误导性或对个人有害的”AI生成内容,展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 版权新政:“选择退出”机制引发反弹 在推出新应用的同时,Sora 2在版权处理上的一项重大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AI计划在新版本中引入“选择退出”(Opt-out)机制。这意味着,除非版权持有者(如电影公司、艺术家等)明确要求OpenAI不要在生成视频中包含其受版权保护的角色或内容,否则Sora 2将默认可以使用这些素材。上周,OpenAI已开始就这项新规及具体操作流程向各大演艺经纪公司和制片厂进行通报。值得注意的是,该机制并不支持“一次性”的全面退出模式。据了解,OpenAI不会接受艺术家或工作室对其全部作品提出的整体“选择退出”申请,而是向部分机构提供了侵权举报链接,供其针对具体的侵权行为进行维权。 尽管在版权素材使用上采取了开放态度,但知情人士强调,新版本仍将坚守底线:未经明确许可,不会生成可识别的公众人物的图像。OpenAI首席战略官杰森·权(Jason Kwon)对此表示:“我们采取的基本策略是将肖像权与版权区别对待。”这一政策被视为AI企业在内容获取上日趋激进的最新例证,立即引发了创意产业的强烈反应。AI授权与保护平台Vermillio的首席执行官丹·尼利(Dan Neely)评论道:“对AI领域的众多从业者而言,这一举措坐实了长期存在的担忧,也凸显出建立行业规范的必要性。”多重考验:法律、安全与竞争 目前,OpenAI正面临一系列关于版权侵权的诉讼,包括《纽约时报》提起的、备受关注的案件。 在德国,音乐版权组织GEMA也已对OpenAI提起诉讼,指控其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歌词训练大语言模型。GEMA指出,ChatGPT仅凭简单提示就能准确复现大量歌词内容,表明这些歌词已实质上被存储于模型中,构成直接侵权。对此,OpenAI辩称其模型所呈现的是“学习到的模式”,而非对具体数据的存储或复制,并强调内容生成的责任最终应由用户承担。 与此同时,儿童安全问题也为OpenAI带来日益沉重的压力。该公司近期推出了新的家长控制功能,并正在研发年龄预测工具,旨在为未成年用户提供功能受限的“安全版”ChatGPT。然而,Sora 2应用将配套怎样的年龄限制措施,目前仍不明确。尽管OpenAI声称Sora 2内置了版权保护机制与内容过滤器,但其实际效果备受质疑,因为此前多个模型的测试结果均表明,其安全防护并非无懈可击。在竞争层面,Sora 2将直面Meta、谷歌等科技巨头的同类产品的围剿。上周,Meta在其Meta AI应用中推出了专注于AI短视频创作与分享的“Vibes”内容流;而谷歌也在本月早些时候宣布,将把其新一代视频模型Veo 3的定制版本接入YouTube平台。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由版权、安全与伦理问题引发的多重争议,Sora 2能否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仍需时间与实践的检验。截至发稿前,OpenAI对此一系列问题仍保持沉默,未予置评。(小小)
-
罕见!DeepSeek、寒武纪同步发布 【导读】DeepSeek、寒武纪同步发布相关重要事项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国内两大AI巨头DeepSeek(深度求索)、寒武纪罕见同步发布相关重要事项。DeepSeek官方微信号9月29日18:07发文称,“今天,我们正式发布 DeepSeek-V3.2-Exp模型,这是一个实验性(Experimental)的版本。作为迈向新一代架构的中间步骤,V3.2-Exp在V3.1-Terminus的基础上引入了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一种稀疏注意力机制),针对长文本的训练和推理效率进行了探索性的优化和验证。目前,官方App、网页端、小程序均已同步更新为DeepSeek-V3.2-Exp,同时API大幅度降价,欢迎广大用户体验测试并向我们反馈意见。” DeepSeek表示,“在新的价格政策下,开发者调用DeepSeek API的成本将降低50%以上。目前API的模型版本为DeepSeek-V3.2-Exp,访问方式保持不变。”仅仅4分钟后,即18:11,寒武纪旗下的微信公众号“寒武纪开发者”发布文章称:“2025年9月29日,寒武纪已同步实现对深度求索公司最新模型DeepSeek-V3.2-Exp的适配,并开源大模型推理引擎vLLM-MLU源代码。代码地址和测试步骤见文末,开发者可以在寒武纪软硬件平台上第一时间体验DeepSeek-V3.2-Exp的亮点。” 寒武纪表示,公司一直高度重视大模型软件生态建设,支持以DeepSeek为代表的所有主流开源大模型。借助长期活跃的生态建设和技术积累,寒武纪得以快速实现对DeepSeek-V3.2-Exp这一全新实验性模型架构的day 0适配和优化。寒武纪称,公司一直重视芯片和算法的联合创新,致力于以软硬件协同的方式,优化大模型部署性能,降低部署成本。此前,寒武纪对DeepSeek系列模型进行了深入的软硬件协同性能优化,达成了业界领先的算力利用率水平。针对本次的DeepSeek-V3.2-Exp新模型架构,寒武纪通过Triton算子开发实现了快速适配,利用BangC融合算子开发实现了极致性能优化,并基于计算与通信的并行策略,再次达成了业界领先的计算效率水平。“依托DeepSeek-V3.2-Exp带来的全新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机制,叠加寒武纪的极致计算效率,可大幅降低长序列场景下的训推成本,共同为客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寒武纪强调。在业内人士看来,此种同步发布适配的动作,表明中国AI产业链头部公司正在进行深度协同。这表明,或许早在DeepSeek-V3.2发布之前,寒武纪就在技术方面与DeepSeek进行沟通,并启动相关适配研发工作。编辑:杜妍校对:纪元制作:小茉审核:陈墨 注:本文封面图由AI生成版权声明《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
当AI学会“自己动手”:工业智能体能否引爆下一场制造革命? 自动化技术让工业生产得以按照预设流程精准运行,但人工智能的浪潮,正推动制造业从“自动化”迈向“自主化”的下一阶段——系统不仅能执行命令,更能自主决策、动态适应,在复杂多变的工业环境下寻找最优解。想象一下,在这样的工厂中,系统会预测订单变化来灵活排产,提前感知设备潜在故障并触发维保方案,动态调整工艺参数以确保产品质量,根据生产节奏优化厂内物流路线……这一切都不需要人工逐条输入,而是由“工业智能体”在理解全局目标和约束的基础上自主决策、执行。我们离这样的场景还有多远?企业在部署工业智能体方面都有哪些探索和挑战?这一技术究竟是现有自动化系统的锦上添花,还是足以颠覆生产范式的革命性力量?为了探寻答案,我们深入制造业一线,结合西门子与至顶科技在工博会期间联合发布的《2025工业智能体应用现状与趋势展望报告》,以及对国内多家制造企业与行业专家的深度访谈,试图揭示工业智能体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现状、挑战与未来。智能与自主:什么是“工业智能体”?通用人工智能的演进遵循着从聊天机器人(Chatbot)到“副驾驶”(Copilot),再到智能体(Agent)的路径。聊天机器人被动地回答问题,智能“副驾驶”能辅助人类完成特定任务,已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而智能体的核心特征就在于高度“自主性”——它不只是“听指令”,更能“做决策、真干活”,可以自主感知、规划,并调用工具来完成目标。 长久以来,工业控制的逻辑建立在精确的预设程序之上。这种基于规则驱动的自动化系统,虽然高效稳定,但其本质是“听话”的工具,一旦产品或环境发生变化,就需要人工重新编程和调整。“‘智能体’的概念一直都有,比如说变压器开关就可以说是早期的智能体,它能够感知电压过载并进行熔断的决策,只不过这个决策非常简单。”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教授、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仰华解释道,“我们重提智能体,主要是因为它在大模型加持下,自主性有着以前达不到的水平。”“传统的工业AI应用更多停留在‘感知+识别’层面,本质上是对人类经验的数字化复制和自动化执行。工业智能体则实现了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再到‘决策智能’的跨越,具备了在复杂工业环境中进行自主判断、动态调整和持续优化的能力。”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俊浩说。这些能力让工业智能体在车间和产线上“大显身手”。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艺师、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刘波认为,工业智能体“代表了一系列广义的AI技术应用,但其核心是要能实现环境感知、数据分析、决策优化,并最终驱动末端设备执行,本质上追求的是更高程度的自主化。”“好的智能体具备四个条件:‘有知识’、‘善理解’、‘会思考’以及‘强执行’。”肖仰华说。在许多一线从业者看来,工业智能体的应用是一场渐进式的革命。一家头部食品饮料企业的AI负责人认为,智能体的核心是“辅助和优化决策”,其公司早已基于机器学习、视觉识别等AI技术和垂类模型,在供应链预测、质量检测等场景中实现了初步的智能决策。而能够理解自然语言、进行推理的大语言模型,更像是为这些早已存在的“大脑”提供了一个更自然的交互界面。另一家头部新能源汽车企业的AI负责人则更强调智能体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的角色。他将其定义为“连接整个大模型跟整个应用场景的一个(载体)”,并强调其必须具备双向闭环能力。“他们必须要把整个大模型的能力赋予整个技术场景来解决问题,”他说,“同时要从整个产品里面把相关的反馈在整个大模型里面,再形成一个双向的闭环。” 要理解工业智能体如何工作,西门子携手中国十五冶打造的有色金属冶炼案例提供了具象的视角。在炼铜行业,冰铜是纯铜诞生前的“半成品”,冰铜品位指冰铜中铜的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成品质量和炉体寿命。传统模式下,冰铜品位调控比较粗放,高度依靠“老师傅”把关。西门子与中国十五冶合作,整合多工艺段设备数据,以及行业文献、工艺规范和“老师傅”口口相传的经验,打造了炼铜行业首个下沉到边缘的智能体。它不需要反复通过聊天指令推进任务,自己就能独立完成从趋势预测、参数寻优到深度推理的全过程。该案例是典型的智能体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其实,不仅是生产制造环节,西门子Industrial Copilot融合生成式工业人工智能助手与智能化系统,覆盖研发、工程与运维等多个关键环节,能够全方位赋能工业价值创造。在研发环节,集成智能体的工业软件基于简单的工程师指令即可告知操作方法,甚至直接生成相关模型;在工程环节,人工智能助手与TIA博途无缝集成,把工程师的自然语言需求直接转化为工程成果,快速生成PLC程序与HMI界面;在价值点分布更广的运维环节,人工智能助手与多智能体协同,通过简单交互即可灵活调用工业软件、模型等工具,提供诊断支持与优化建议。总体来看,工业智能体是推动工业自动化向自主化演进的关键力量。它既包含了各类AI技术在工业场景的深化应用,也指向一个终极目标——构建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决策和行动的自主工业系统。观望与探索:工业智能体的落地情况·一半观望,一半探索在国家“制造强国”与“人工智能+”战略的推动下,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的目标。“这标志着国家层面将工业智能体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钟俊浩说。 然而,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工业智能体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大部分企业仍在“岸上”谨慎评估。由西门子与至顶科技联合发布的《2025工业智能体应用现状与趋势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调研对象覆盖约10个重点行业的200余家中国制造企业,结果显示,43%的受访制造企业尚未部署工业智能体,仍处在观望阶段;24%的企业仅在少量场景中初步应用;而实现多场景部署的,仅有8%。 化工与材料领域积极尝试工业智能体应用一些先行者已经蹚出了务实的路径。一家头部重工制造企业的AI负责人透露,他们早在2021至2022年便开始部署相关系统,在新建的“灯塔工厂”中,已经能够实现从接收订单、动态排产到生产执行的全流程打通,基本无需人为介入。更多的企业则选择了更适合现有工厂与产线的“点状突破”策略。前述新能源汽车企业将智能体应用聚焦在两个关键场景:一是将复杂的质量标准和工艺规范知识化,形成智能体,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二是在设备运维方面,通过智能体实现预测性维护和故障排查指引。而受访食品饮料企业部署的智能体则在供应链需求预测和营销端的视觉识别等场景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流程的自主化从自动化到自主化的趋势,正在制造全流程中逐步渗透。报告数据显示,生产制造(44%)、研发设计(32%)和运行维护(25%)是企业部署工业智能体的三大核心场景。 生产制造为主要应用环节,化工、汽车、冶金企业积极尝试在生产制造环节,智能体正成为提升效率与质量的关键。上述重工企业通过智能体实现了生产资源的动态排产与调度;新能源汽车企业利用智能体对焊接过程中的电流、电压等数据进行分析,实时优化参数,确保焊接质量;食品饮料企业则通过视觉智能体自动完成质检,替代了大量重复性的人工劳动。在运行维护环节,智能体扮演着“数字专家”的角色。这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与科技厂商合作,开发了设备运维智能体,具备预测性维护的功能。当监测系统发现问题时,它会自动提示并分析故障来源。另外,该智能体还整合了工业领域的专家知识库,员工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故障,智能体便能分析原因并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和操作指引。而在研发设计环节,不同行业的应用情况则呈现差异。汽车企业的负责人认为,由于已有成熟的虚拟仿真软件和代码生成工具,研发环节的智能化落地难度相对较小。但食品饮料企业因其行业特殊性(核心研发在于配方),AI的应用则相对有限,更多是辅助市场部门进行消费者口味偏好的数据分析。刘波指出,在一些特定领域,智能化应用已相对成熟,例如构建数字孪生工厂进行仿真优化、产线的柔性换产、核心工艺过程的优化以及设备的预测性维护等。这些场景的成功落地为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信心和范本。·降本增效的核心价值除了政策利好之外,企业为何要拥抱智能体?《报告》提到,提升效率(77%)和降低成本(62%)是企业最看重的两大价值。 企业普遍认同智能体可提升效率,小微企业看重降低成本和优化管理“我们通过AI优化钢材的排版和使用,仅仅降低1%的用量,一年就能节约成本超一亿元。”受访的重工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分享了工业智能体的部署所带来的切实效益。而上述食品饮料企业则表示,过去销售人员需要手动巡查、拍照、录入商超中的产品“堆头”(促销陈列),现在,通过视觉智能体,拍照即可自动识别和统计,极大地解放了人力,提升了数据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成本、人才、技术与安全:智能体落地的挑战·成本与收益之问尽管前景诱人,但将聪明的AI“请”进工厂,并让它可靠地“干活”,却面临着重重挑战。其中,成本是企业考虑最多的问题。《报告》显示,63%的企业将“部署成本高”列为首要挑战。这笔账远不止一笔采购费那么简单,还涉及与现有系统集成等隐性成本,改造投入甚至可能超过智能体开发和购买本身。“不同厂商、不同时期的标准协议都不一样,”上述重工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坦言,“我们工业智能体要串联起来,就需要全域的数据联通,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除了前期投入之外,部署智能体的收益周期也相对较长。“如果是采用云端轻量级部署,投资回报可能就是一年到两年。企业级的本地部署,投资回收期会长一些,一般要五到六年。”刘波说。这些因素让不少决策者望而却步。前述食品饮料企业的负责人也坦言:“没见到结果之前,无论是人员投入还是资源投入都会有所顾忌。”尽管如此,专家们普遍认为企业仍应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变革。肖仰华强调,智能体带来的影响远超技术应用本身,它关乎生产关系的重构。即使面临ROI(投资回报率)不确定性,企业也应当从战略高度去思考和布局。·“懂算法的不懂生产”:人才的结构性短缺 企业成本压力普遍较大,人才短缺也备受关注报告中,“缺乏专业人才”(46%)是第二大挑战。这个问题在访谈中得到了所有企业负责人的共鸣——市场极度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现场的“跨界人才”。“最大的挑战在于,算法的人员他不懂生产,生产的人员不懂算法,这两者之间怎么打通?”上述重工制造企业的负责人直言。“我们今天处在一个技术供给远远超出我们技术消费的时代。解决问题的技术可能早就有了,最大的瓶颈是人,缺乏能够结合当下技术成熟度,分级分类地去选用相应技术来解决问题的人才。”肖仰华表示。钟俊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的“三重脱节”困境:高校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产学研合作深度不够、行业认证体系不完善。刘波认为,人才培养的方向应该是让懂制造的人才具备数字化素养,“核心是制造,制造是本质,智能化是赋能手段。首先应该具备制造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去培养数字化素养。”而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配合。·面对复杂工业场景,智能体技术准备好了吗?除了成本与人才,40%的企业也认为工业智能体的“技术不成熟”。这种“不成熟”主要体现在模型的“水土不服”和结果的“不可靠”。“工业是含金量最高的‘战场’,却也是‘最难啃的骨头’。AI落地工业需要融合大模型、行业知识、高质量数据与应用场景,其中,行业know-how是工业企业制胜AI时代的底层核心能力。”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博士在《报告》发布现场提到。尽管AI技术本身在不断进步,但通用语言大模型难以直接应用于工业生产。上述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负责人解释道,大语言模型主要基于互联网文本数据训练,而工业数据是“杂乱”且多模态的(包含时间序列、图纸参数、工艺配方、三维建模等),“这样的数据特征决定了它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边界”。工业垂类模型因此成为必需品,但这需要深厚的行业知识积累和数据沉淀。“现在通用人工智能就好比发电厂发出很强的电,但是不是大家就能用呢?最终还得有好的电器设备。”肖仰华也认为,通用AI抬高了智能的天花板,但真正落地需专业化路径,如知识图谱等弥补知识不足。同时,AI的概率性输出与工业生产要求的高度确定性之间存在天然矛盾。上述重工企业负责人表示,AI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率”,在安全生产等“零容忍”场景中应用受限。智能体目前更多是“辅助决策”,而非“替代决策”,最终判断仍需人的介入进行方向把控和价值判断,形成人机互补协同(human-in-the-loop),·数据安全的隐忧训练AI模型、建造智能平台都需要数据,企业可以自己部署,也可以向外部厂商购买智能化定制服务。即使在SaaS(软件服务)模式提供更低成本和更快部署的情况下,仍有50%的企业倾向于本地私有化部署,这背后主要是对工业数据安全的考量。本地部署不仅意味着物理隔离,更能满足低延迟的生产环节。某重工业和汽车制造企业都明确,核心生产数据绝不出厂,外部供应商需要“来现场使用我们的数据”进行开发,这是典型的“数据不出域”策略,但也同时透露这种以自研为主的创新路径面临成本和效率的双重挑战。有企业负责人也表示,在业务敏感度低、实时性要求不高、数据分布广泛以及算力要求高的场景,如设备预测性维护、营销与售后客服、设计研发等,云端部署则更具性价比。这些数据表明,企业正在根据业务的敏感度和实时性要求,灵活采用混合部署策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成本、AI技术本地化能力和柔性生产的能力可能是部署工业智能体最主要的障碍,而专业的服务提供商能够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刘波指出,SaaS模式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为中小企业尝试工业智能体提供了可行的路径:“采用这种云端轻量级部署,算力资源、大模型采用云服务,在工厂侧布一些端侧设备,这样投资较小,回报较快。”更自主,更系统,更开放:工业智能体的趋势未来未来的工厂将是什么样?刘波描绘了一幅蓝图:“它会实现全工厂的动态感知和实时决策,具备柔性生产和自主组织的能力。”在这种模式下,人的角色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人会从自己解决生产问题,变成向机器提出正确的问题,这可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转变。”伴随着制造自主化水平的提升,工业智能体也将不再是解决单一问题的孤立工具,这一点已经在很多落地应用中初现端倪。未来的工厂将由多个智能体协同工作,形成一个庞大的“神经网络”,实现全链路的动态调优。“大型制造业无疑会从单点智能体走向系统智能体。”上述重工制造企业负责人判断。同时,多智能体系统也能调用不同模型和工具的能力,比如通用大模型负责交互和通用知识,而处理具体工业任务(如工艺参数优化、异常检测)则交给更懂行的工业垂类模型。肖仰华认为,工业智能体所带来的变革核心在于对生产力要素的重构。“具有高度自主决策水平的智能体,本质上就是新型的劳动力。”这将促使企业从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到经营管理都进行一场“智能原生”的深刻变革,而不仅仅是简单的“AI+”。企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报告》显示,68%的企业愿意与外部科技厂商合作共创。这种合作并非简单的采购关系,而是数据、技术和场景知识的深度融合,包括工业模型的共创。实践中已经涌现出多种模式:食品饮料企业与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新能源车企与科技巨头的技术合作,以及重工企业与各类专业供应商的场景合作。钟俊浩认为,一个完善的工业智能体生态,应包含技术底座提供方、行业解决方案商、数据服务商和系统集成商、标准认证机构和产业投资机构等关键角色,形成“技术-产业-应用-服务”的完整闭环。一场工业的智能革命,或许已经悄然打响。工业智能体正从一个前沿概念,具体化为生产线上的质检员、供应链里的预测师、设备旁的维护专家。从自动化到自主化的跃迁之路,漫长而充满挑战,但它所指向的,是一个更高效、更柔性、更智能的制造业未来。对于国家而言,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国内市场转型的挑战,工业智能体通过赋能生产线的自主决策与优化,有望将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从“人口红利”转向“技术红利”和“智能红利”。扫描上方图片内二维码,查看报告全文
-
具身机器人工坊落址南沙!这个国庆,到N+聚所感受科技魅力 9月28日,"具身机器人工坊"落址南沙越秀N+聚所,并举行开幕仪式。本次工坊由南沙区科学技术局、南沙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类人计算团队全程主导,将集中展示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本次活动生动诠释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交融,造型各异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在音乐伴奏下,精准完成了各种舞蹈动作,一场别开生面的机器人表演秀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来自越秀·天悦云啟一路之隔的港科广类人计算团队博士生,详细解读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突破。与传统机器人不同,具身智能机器人具备高度仿生的感知能力、自主决策能力和精准执行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人类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共融"。谈到工坊落地越秀N+聚所的原因,港科广类人计算团队博士生表示,“这里独特的创新氛围和资源整合能力很吸引我们,在这里,我们的研究成果不仅能够获得展示的机会,更能够与产业界、投资界以及最终用户进行深度交流,这对于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商业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越秀地产湾区公司相关领导表示,具身机器人工坊的落地,是“跨界、无界”合作理念的具体实践,也希望通过展示科技成果,营造创新氛围,吸引更多伙伴加入,共同建设“产学研居”融合的活力社区。 众所周知,庆盛被定义为广州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为跨界合作提供了独特的环境优势。越秀·天悦云啟通过“1个内谷+1个广场+1条低街+1条高街+1个盒子”的立体架构,无缝串联港科大校区、iPARK产业园、住宅区及庆盛枢纽,形成“步行5分钟科创生活圈”,将研究、创新、生活融为一体,这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工作生活方式,让创新者能够在更加舒适、便捷的环境中发挥创造力。经过一年的运营,配套逐步兑现,麦当劳已于9月正式营业。 国庆中秋双节将至,越秀N+聚所以“科创盛宴”与“园林雅趣”双线融合,为市民打造兼具科技感与生活味的假期新选择。10月1日起,更多科创体验将陆续登场。10月1日,机器人工坊将正式对外开放参观;10月2日,“科学实验造物所”专为青少年设计,带领孩子们探索科学奥秘;10月3日的“朋克机器人造物所”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创意与科技的碰撞;10月4日,“亲子拳击训练局”,在运动中体验不一样的亲子互动乐趣;10月6日恰逢中秋佳节,“冰皮月饼造物所”将邀请专业师傅现场指导,感受中秋民俗文化;10月7日,“麦当劳小小汉堡师”活动,孩子们可亲手制作汉堡,体会劳动的快乐。除了丰富的科创活动,越秀N+聚所结合中秋氛围,精心打造了实体园林,情景式架空层将于国庆期间对外开放。项目在售建面约89-169㎡三至四房,均为南沙首批新规产品,总价仅需178万起,今年买明年住。另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已正式启动保价护航活动,明确保价至2025年12月31日(具体以现场公示为准),期间购房客户若遇价格下调,可享受差价补偿。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艳玲
-
早报|「越狱神器」91助手停止服务/雷军:小米汽车定制服务推动科技平权/黄仁勋:应该把钱都给OpenAI OpenAI 被指「偷换模型」,神秘新模型曝光雷军解读汽车高定服务:让更多人体验到百万豪车的定制服务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万达集团此前被强制执行超 4 亿元错失 OpenAI 早期投资,黄仁勋:我们太穷了,没投够面世 21 年,「越狱神器」91 助手停止服务iPhone 17 Pro 首次用于美国职业棒球赛事转播西贝贾国龙多平台清空账号,仅留一条视频作品摩尔线程成功过会,手握 20 亿订单俄罗斯公布国产 EUV 光刻设备长期路线图,目标 2037 年实现亚 10nm 制程GitHub 或被澳大利亚列为「危害未成年人的社交平台」彭博社:美国卖得最好的车是二手电动车法拉第未来官宣 FF 91 2.0 新车主追觅汽车七项专利遭质疑宝马因部件安全隐患召回超 33 万辆汽车马斯克官宣特斯拉 FSD V14 下周推送,称车会变得「富有灵性」印度首批 Model Y 正式交付,全部来自上海超级工厂机器人专家:人形机器人的投资泡沫必将破裂售价 3.5 万元,前苹果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携手 Balmuda 推出便携航海灯第三方厂商让复古卡西欧手表变成「智能手表」,还能玩小游戏一加 15 开启预约,「原色沙丘」配色更多细节公布腾讯开源「混元图像 3.0」,对标业界领先闭源模型 OpenAI 被指「偷换模型」,神秘新模型曝光 日前,一名叫「Lex(@xw33bttv)」的用户在 X 平台上发文,声称 OpenAI 已经悄然上线一款名为「GPT-5-Chat-Safety」的新模型,该模型并未出现在 FAQ、API 文档或服务条款中。据描述,当用户在 GPT-4o 中输入带有情感背景的内容时,原始回复会被忽略并替换为由「GPT-5-Chat-Safety」生成的版本。无论是「我今天过得很糟」、还是「我也爱你」等涉及情绪的表达,都会触发这一机制。 爆料者指出,这一模型最初可能是为危机干预场景设计,但这一替换机制极不透明,甚至被广泛应用于普通对话中,导致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切换至新模型。甚至,有网友在评论指出,只是发送了一个简单的「你好」就被替换模型。更令人担忧的是,系统不会主动提示用户已被切换,外界认为这可能涉及消费者权益问题。从实际体验来看,「GPT-5-Chat-Safety」的回答更为简短,并倾向于使用格式化的叙述方式,而非自然的 1 对 1 对话。Lex 直言,这款模型比 GPT-5「要差得多」,并指出这一行为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违反了消费者法。对此,OpenAI 副总裁兼 ChatGPT 应用主管 Nick Turley 昨日在 X 平台上发表声明,承认OpenAI 正在测试新的安全路由系统。他解释称,当对话涉及敏感和情感话题时,系统会切换至专门设计用于严谨处理此类情景的推理模型或 GPT-5。 雷军解读汽车高定服务:让更多人体验到百万豪车的定制服务 今日早晨,小米集团董事长、CEO 雷军在微博发文,针对日前推出的小米汽车高定服务作出解读。雷军表示,这一服务以往仅存在于顶级豪华汽车品牌,代表着昂贵、复杂与极致的设计,如今被小米引入,以推动「科技平权、体验平权」。雷军表示,小米定制服务面向「有独特品味、审美鲜明、追求自我表达」的人群,通过该服务,用户可获得媲美百万豪车的个性化定制体验。据介绍,小米定制服务将提供: 超豪华品牌般的多样化选择,满足个性化审美需求; 顶级材质与精湛工艺,还原高级色彩与设计; 专属定制服务中心,带来接近超豪华品牌的看车与购车体验。 雷军强调,小米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让更多人享受到过去只属于豪车用户的高端定制体验,为小米汽车的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据此前报道,小米汽车高定服务于 9 月 25 日的雷军年度演讲暨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正式亮相,并开启为期一年的试运营,每月最多定制 40 台,包含多种定制选项。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万达集团此前被强制执行超 4 亿元 据九派新闻报道、企查查 APP 显示,近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被限制高消费。此前,据第一财经报道,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超 4 亿元,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公开资料显示,大连万达集团成立于 1992 年 9 月,注册资本 10 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王健林。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大连合兴投资有限公司与王健林共同持股。风险信息显示,该公司现存多条被执行人记录,被执行总金额超过 53 亿元,且所持多家子公司股权已被冻结。此外,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新增 1 条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为 80 亿元。据财联社报道,万达知情人士对此回应称,本次王健林被限高或是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所致。 此次是由于万达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事实上之前双方一直在通过多种方式协商解决,我们也正在了解具体情况,本次或因在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王健林曾在 2016 年的一次采访中建议创业者「先设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限高」消息传出后,有网友调侃道,「他现在实现了亏损几十个小目标」。错失 OpenAI 早期投资,黄仁勋:我们太穷了,没投够 近日,在与 BG2 的最新访谈中,英伟达 CEO 黄仁勋回顾了与 OpenAI 的关系,坦言自己早年在投资决策上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他提到,当 OpenAI 邀请英伟达参与早期投资时,英伟达资金有限,没有下足赌注:「他们当时邀请我们投资,但我们太穷了,没有投够。我应该把所有的钱都给他们。」黄仁勋直言,OpenAI 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多万亿美元级别的超大规模公司」,这也让他更加感慨当年的保守与犹豫。他强调,错失早期投资机会是令人惋惜的,但如今通过深度合作,英伟达仍能在 OpenAI 的成长中扮演重要角色。据悉,英伟达与 OpenAI 正在展开多层次合作,包括微软 Azure、Oracle OCI、CoreWeave 的算力建设,以及最新宣布的「星际之门(Stargate)」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规模高达 1000 亿美元,OpenAI 将首次自建 AI 基础设施,英伟达则在芯片、软件与系统层面全面参与。面世 21 年,「越狱神器」91 助手停止服务 昨天,经典苹果 iPhone / iPad 设备管理工具「91 助手」正式全面停止所有服务。目前,其客户端已无法启动,手机连接、文件传输、应用管理以及 VIP 专属功能等均已终止。同时,官方网站、帮助中心及客服渠道也已同步关闭。官方公告显示,服务终止后,用户在「91 助手」中的所有数据将永久丢失,无法再以任何方式找回。据了解,「91 助手」最早可追溯至 2007 年,由网龙公司团队开发,最初命名为「91 手机助手」。在 iOS 生态相对封闭、iTunes 使用不便的早期阶段,该工具凭借「越狱」、应用安装和文件管理等功能迅速走红,被果粉称为「越狱神器」。2009 年,「91 助手」拓展至 Android 平台,新增刷机和手机管理功能,进一步扩大用户群体。2013 年达到巅峰时,其在 iOS 与 Android 平台的用户数超过 1 亿,总下载量突破 100 亿。同年,百度以 19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35.64 亿元)收购 91 无线,这一交易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行业规模最大的收购案之一。然而,随着移动生态的演进,「91 助手」逐渐淡出公众视野。2020 年 2 月,百度宣布下线「91 助手」及安卓市场,但部分功能仍在运行。如今,随着全面停服,这款曾经风靡一时的工具彻底画上句号。iPhone 17 Pro 首次用于美国职业棒球赛事转播 据 9to5Mac 报道,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上周的「Friday Night Baseball」比赛迎来一项全新尝试:将 iPhone 17 Pro 用于官方赛事的现场转播拍摄。据介绍,本场在芬威球场举行的底特律老虎队与波士顿红袜队的比赛中,制作团队共部署了 4 部 iPhone 17 Pro,分别位于主队休息区、左外野「绿色怪物」高墙顶部等位置,甚至还包括一台无线移动机位。当画面切换至 iPhone 拍摄时,转播画面右上角会出现「Shot on iPhone」标识。苹果方面表示,所有设备均搭配 Blackmagic Camera 应用与 Blackmagic Camera ProDock 配件,支持远程调整曝光、白平衡和变焦。此次尝试是苹果与 MLB 合作的一部分。此前,双方已在赛事转播中引入无人机航拍、头盔摄像机和「Megalodon」超高清机位等创新手段。苹果称,本次实验性应用已秘密筹备数月,未来或将进一步拓展 iPhone 在专业转播中的应用场景。西贝贾国龙多平台清空账号,仅留一条视频作品 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近期在多个社交平台清空了账号内容。目前,其抖音账号仅保留一条公开视频,发布时间为 2024 年 9 月 30 日,内容为「大熊专访贾国龙」。在视频中,贾国龙回顾了西贝餐饮的发展历程,称西贝是「西北菜领域的佼佼者」,并透露公司年营收已达 62 亿元。与此同时,贾国龙在小红书和视频号的账号内容已全部清空。此前,西贝因罗永浩吐槽预制菜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贾国龙最初强硬回应并扬言起诉、在直播间强调「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但因门店被曝使用长保质期冷冻食材,遭更多质疑,后续态度转为承认「应对方式有错,改」。9 月 15 日,西贝发布致歉信,承认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存在差距,并表示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的前置加工环节调整到门店现场完成。9 月 23 日,西贝又因一篇以一名儿童的口吻讲述「坚持守约吃西贝」故事的公关文章引发争议,网友批其为「史诗级拉垮」公关。摩尔线程成功过会,手握 20 亿订单 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国产 GPU 厂商摩尔线程在披露招股书仅 88 天后,顺利进入上会阶段。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认定,公司符合发行与上市条件。财务数据显示,摩尔线程 2024 年营业收入达 4.38 亿元,同比增长显著;2025 年上半年收入进一步增至 7.02 亿元,同比大增 238.71%,环比增长 203.44%。同期净亏损收窄至 2.71 亿元,同比下降 56.02%。公司毛利率也从 2022 年的 -70.08% 提升至 2024 年的 70.71%。在产品层面,摩尔线程已连续推出「苏堤」「春晓」「曲院」「平湖」四代 GPU 架构,其中「平湖」在 2024 年实现商业化,成为推动收入增长的核心动力。该公司预计未来收入仍将主要来自 AI 智算产品,智能 SoC 产品也将保持快速增长。订单方面,截至 9 月 5 日,摩尔线程在手订单金额约20 亿元,其中 AI 智算业务占比最大,预计将在 2025 年至 2026 年逐步兑现。公司透露,部分产品性能已达到或超过英伟达 RTX 3060 与 RTX 4060 的水平。俄罗斯公布国产 EUV 光刻设备长期路线图,目标 2037 年实现亚 10nm 制程 据 tom's HARDWARE 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微结构物理研究所近日公布了最新的国产极紫外(EUV)光刻设备路线图,规划时间跨度从 2026 年至 2037 年,目标是逐步替代 DUV 技术并实现亚 10nm 制程。根据路线图,研发分为三个阶段: 2026–2028 年:推出首台支持 40nm 工艺的光刻机,采用双反射镜设计,叠加精度 10nm,每小时可处理超过 5 片晶圆。 2029–2032 年:升级至支持 28nm(潜在可达 14nm)工艺的扫描机,采用四反射镜系统,叠加精度提升至 5nm,产能超过每小时 50 片晶圆。 2033–2036 年:目标实现亚 10nm 制程,采用六反射镜设计,叠加精度 2nm,产能超过每小时 100 片晶圆。 与 ASML 的 EUV 系统不同,俄罗斯方案采用氙等离子体光源和 Ru/Be 镜面,工作波长为 11.2nm。研究方声称,这种设计可避免锡液滴带来的碎屑问题,降低维护成本,并简化工艺流程。不过,业内人士指出,该路线图涉及的 11.2nm 波长并非业界标准,相关光学元件、光源和光刻胶等环节均需重新开发,执行难度极高。即便项目顺利推进,其商业化前景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GitHub 或被澳大利亚列为「危害未成年人的社交平台」 据 Cybernews 报道,澳大利亚电子安全委员会(eSafety Commissioner)近日向开源代码共享平台 GitHub 发出正式函件,要求其考虑自身是否应被归类为可能危害未成年人的「社交媒体平台」。根据澳大利亚将于 12 月 10 日起生效的新规,16 岁以下青少年将被禁止使用被认定对儿童有害的特定社交媒体平台。目前,Facebook、Instagram、TikTok、Snapchat、YouTube 和 X 等主流平台已在监管名单之列。电子安全专员朱莉・伊曼・格兰特(Julie Inman Grant)在接受 ABC News 采访时表示:「有些平台的情况很明确,但我们仍需进行尽职调查。」值得注意的是,GitHub 长期以来不仅是开发者协作的工具库,也被曝出曾托管恶意软件、钓鱼工具等内容,引发监管担忧。但此举也在网络上引发争议,不少用户讽刺称「孩子们想学编程可能得离开澳大利亚」。目前,eSafety 已向包括 Roblox、Reddit、Discord、Steam、Twitch 在内的 16 家平台发出「自我评估」要求,若企业希望豁免,需要提交充分理由和证据。监管机构同时透露,调查范围可能扩展至约 100 个平台。彭博社:美国卖得最好的车是二手电动车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二手电动车市场正在快速升温。Cox Automotive 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二手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 34%,平均售价在 8 月达到 34,700 美元,几乎与燃油车持平。报道指出,多重因素推动了这一趋势: 大量 2022 年购入的电动车租赁合同到期,市场供给显著增加; 二手电动车价格持续走低,折旧幅度普遍高于燃油车; 电动车在可靠性和维护成本上的优势逐渐显现。 例如,一辆全新福特 Mustang Mach-E GT 在一年前售价约 55,000 美元,而一辆仅使用 1 年、行驶 13,000 英里的二手车,售价仅为 33,000 美元,折价幅度达到 22%。Recurrent 市场洞察总监 Liz Najman 表示:「三年前的电动车如今依然具备较长续航、快速充电和丰富配置,这让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二手车型。」此外,部分品牌的二手电动车甚至比同级燃油车更便宜。例如,2023 款丰田 bZ4X 的二手均价比同年份的燃油版 RAV4 低 6,600 美元。Cox Automotive 数据显示,目前美国二手电动车的平均库存消化周期仅为 36 天,而燃油车为 42 天。这意味着二手电动车正在成为更多消费者的主流选择。法拉第未来官宣 FF 91 2.0 新车主 昨天,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FF)在微博发文,官宣 FF 91 2.0 再迎新车主。官方表示,公司将于本周五在洛杉矶总部完成一台 FF 91 2.0 的交付手续,车主为地产公司 Pinnacle Real Estate Group 的总裁 Calvin Gong,并将在 10 月 8 日举行交车庆祝仪式。据介绍,Pinnacle 是南加州最大的华裔房产经纪公司之一,目前运营三家分公司,拥有超过 1000 名房地产经纪人。此次交付后,Calvin Gong 及 Pinnacle 也将成为 FF 的共创官。文中还提到,双方合作开创了全球首创的「B2B2C」模式,将 AIEV 与房产经纪产业深度融合,依托 Pinnacle 的地产网络,打造轻资产、共创共享和快速放量的用户获取平台。FF 创始人、Co-CEO 贾跃亭表示:「Calvin Gong 是倍受尊敬的企业家与行业领袖,他成为 FF 91 2.0 车主再次印证了这款车所承载的愿景与价值。」Calvin Gong 则回应称:「我们很自豪能够与 FF 携手,共同引领跨界合作的新模式。这次合作必将带来房产经纪产业与出行产业的全新体验。」贾跃亭还在社交平台发文:「车房同购,共创共赢」,强调「豪车+豪宅」模式的战略意义。追觅汽车七项专利遭质疑 此前,追觅汽车官方微博称,其「以全球首创 7 项专利,重构一个无序对开的车门」,文中提到的「7 项专利」近日遭到网络质疑。据专利公开信息显示,这 7 项专利均围绕「无 B 柱对开门」展开,涉及车门铰链结构、驱动机构等关键设计。而微信公众号「专利挖掘机」的一篇文章则指出,追觅提到的 7 项专利仅有 3 位发明人,却配备了多达 7 位代理人,被其形容为「皇家 VIP 服务」。从技术原理来看,追觅的方案通过「先平移、再转动」的方式解决了无 B 柱车门的开合顺序问题,使前后门可独立开启,避免了传统设计中必须先开前门再开后门的限制。该思路在专利 CN119749192A、CN119593649A、CN119711868A 等文件中均有体现。不过,文章指出,类似设计并非首次出现。早在 2006 年,福特就曾申请过相关专利;2024 年,吉利旗下极氪 MIX 车型也采用了无 B 柱结构,并宣称为「全球首创」。吉利的专利号为 CN220621505U,其代理机构与追觅的代理团队存在重合。此外,追觅在专利附图中展示了跑车与 SUV 的整车造型,其 CEO 俞浩在一次内部会议上甚至直言「对标布加迪威龙」「碾压理想 L9」。目前,追觅汽车尚未公布量产车型的具体时间表。宝马因部件安全隐患召回超 33 万辆汽车 据新华社报道,德国宝马集团宣布将召回超过 33 万辆汽车,原因是起动机及相关部件可能存在短路隐患。在德国市场,此次召回涉及超过 13 万辆汽车,生产时间为 2015 年 9 月至 2021 年 9 月的多款车型。宝马方面尚未公布全球召回总数,但业内预计实际规模或将超过已披露的数字。另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公告,宝马将在当地召回近 20 万辆 2019 年至 2022 年生产的车型。该机构指出,受影响车辆的「起动机继电器可能发生腐蚀,从而导致继电器过热并短路」,存在引发火灾风险。据了解,召回车辆将更换起动机,部分车型还需安装功率更大的电池,预计累计成本较高。马斯克官宣特斯拉 FSD V14 下周推送,称车会变得「富有灵性」 特斯拉 CEO Elon Musk 近日在 X 上公布了 FSD V14 的推送计划。按照安排,特斯拉将分三个阶段,逐步发布 V14、V14.1 和 V14.2 版本。马斯克表示,下周启动的将是 FSD V14 的「早期广泛发布」,主要面向内部员工、测试计划成员以及部分行业人士。V14.1 预计在初版发布约两周后上线,重点修复早期问题,并有望成为首个面向大众车主的版本。至于 V14.2,马斯克未给出明确时间,但强调届时体验将迎来「质变」,甚至让人感觉系统「富有灵性」。此次 V14 被马斯克称为 FSD「历史上第二大更新」,核心在于架构层面的全面升级。新版本采用规模更大的神经网络模型,参数量提升 10 倍,同时降低视频数据压缩率,使车辆「看得更清晰」,从而提升判断精度。此外,V14 系列还可能引入此前在 V13.2.9 中预告的功能,包括音频识别紧急车辆、优化「幽灵刹车」等。不过,用户呼声较高的「目的地自动泊车」功能并未出现在此次预告中。印度首批 Model Y 正式交付,全部来自上海超级工厂 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日前在微博宣布,印度首批特斯拉 Model Y 已正式交付,这批车辆 100% 产自上海超级工厂。据悉,特斯拉在印度的首家展厅于今年 7 月开业,标志着该公司正式进入印度市场。与此同时,官方公布了 Model Y 在印度的售价: 后轮驱动版:598.9 万卢比(约合 48.2 万元人民币) 长续航后轮驱动版:678.9 万卢比(约合 54.6 万元人民币) 作为对比,焕新 Model Y 在中国市场的定价则明显更低: 后轮驱动版:26.35 万元人民币 长续航全轮驱动版:31.35 万元人民币 当天,特斯拉官方账号转发了这条微博,并配文「恭喜印度的新车主们喜提爱车来自上海超级工厂的产品绝对杠杠的」。机器人专家:人形机器人的投资泡沫必将破裂 据 techcrunch 报道,知名机器人学家 Rodney Brooks 近日发表文章,直言当前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的狂热投资「是在浪费资金」。Brooks 曾共同创立 iRobot,并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数十年研究。他表示,部分企业试图通过让机器人观看人类操作视频来学习灵巧动作,这种做法是「纯粹的幻想(pure fantasy thinking)」。他强调,人类双手极其复杂,拥有约 17,000 个触觉感受器,而现有机器人远未达到这一水平。与语音识别和图像处理不同,触觉数据缺乏长期积累的研究传统,导致突破难度极大。此外,Brooks 还提醒安全隐患:全尺寸的人形机器人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维持平衡,一旦跌倒将极具危险。按照物理规律,体型加倍的机器人,其潜在破坏能量将增加至 8 倍。Brooks 认为,未来 15 年内真正成功的「类人」机器人不会拘泥于「人形」,而是采用轮式设计,配备多臂和专用传感器,以实现更高效的实用性。他坚信,当前数十亿美元的投入最终只会沦为无法规模化的昂贵实验。值得一提的是,宇树科技此前发表了一条视频,视频中的 G1 机器人被「围殴」,但依旧保持平衡,并在结尾完成连续空翻。宇树官方还表示,即便遭遇外力冲击摔倒,也能迅速起身并衔接被打断的动作。 售价 3.5 万元,前苹果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携手 Balmuda 推出便携航海灯 昨天,前苹果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旗下设计公司 LoveFrom 与日本品牌 Balmuda 宣布合作,推出全新便携照明产品「Sailing Lantern」。据介绍,这款灯具灵感源自 Ive 的航海经历,外观延续复古航海灯的轮廓,但在材质与工艺上采用精密不锈钢框架与抛光纹理玻璃,内部搭载 LED 光源,重量约 1.5kg。Ive 表示:「我从小就热爱航海,但一直找不到能在极端海上环境下使用的灯具。这款设计并非怀旧,而是源于人类的直觉与创造力。」Balmuda 创始人寺尾玄补充称:「当 Jony 提出这个想法时,我觉得非常浪漫。我们希望结合航海意象与现代 LED 技术,打造一件真正的工具。」「Sailing Lantern」支持渐变调光,光线从红色逐渐过渡到蓝白色,模拟火焰燃烧的自然效果。灯体配备耐盐雾、耐油的聚酯挂绳,细节处采用防腐不锈钢固定。该产品限量 1000 台,售价 48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3.5 万元),现已在 Balmuda 官网开启发售。第三方厂商让复古卡西欧手表变成「智能手表」,还能玩小游戏 据 The Verge 报道,经典的卡西欧 F-91W 数字手表自 36 年前推出以来首次迎来智能化升级,但这并非出自官方之手,而是第三方厂商 Ollee 推出的替换主板「Ollee Watch One」。据介绍,「Ollee Watch One」适用于 F-91W、A158W 等多款型号,用户无需焊接,只需拆卸螺丝和卡扣即可完成安装。升级后,手表可通过蓝牙与手机应用连接,实现自动校时、计步、小游戏以及彩色背光等功能。升级主板内置加速度计、温度传感器和改进的 LED 背光,支持世界时间和 5 个定时预设。用户还可在手表上体验简化版「二十一点」以及弹球游戏「Ping」。不过,该套件并未提供消息通知功能,屏幕依旧保持原有的分段式显示。售价方面,DIY 版本价格为 54.99 美元(约 392 元人民币),需用户自备兼容型号手表;预装升级的 F-91W-1 与 A158W-1 定价 99.99 美元(约 715 元人民币),但目前已售罄。电池续航方面,升级后的手表在使用 CR2016 纽扣电池时可维持约 10 个月,低于原版 F-91W-1 的 7 年续航。千里科技完成 AI 战略布局第一步,新品牌「AFARI」正式发布 昨天,千里科技在重庆举办「新韵重庆 千里智驾 —— AI 重庆智驾之夜暨千里科技品牌发布会」,正式发布全新品牌英文名「AFARI」及品牌标识,标志着公司 AI 战略转型迈入新阶段。发布会上,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同台,围绕「AI+车」的融合发展展开探讨。知名导演徐峥以千里智驾体验官身份亮相,并与职业赛车手马青骅共同完成「千里走 8D」实景挑战,展示了千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重庆复杂路况下的表现。千里科技表示,自去年启动「AI+」战略转型以来,公司已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出行三大领域完成全面布局: 智能驾驶:基于大模型的智驾系统通过重庆「8D」复杂路况实测,展现出更安全、更丝滑、更 AI 的驾驶体验。 智能座舱:推出新一代智能座舱 Agent OS,支持超自然交互、融合记忆和第三生活空间等功能。 智能出行:计划在未来 18 个月完成 Robotaxi 全链路产业布局,并在全球 10 座城市实现规模化运营。 新品牌「AFARI」由「Afar(远方)」与「I(智能)」组合而成,寓意「With AI, we go far」。此外,印奇还公布了「千里计划」,提出「One Brain,One OS,One Agent」的未来愿景,旨在构建由大模型驱动的 AI 大脑和跨终端智能助手体系。活动最后,5000 架无人机点亮重庆夜空,绘制出「AI + 未来」的图景,为发布会画上句点。一加 15 开启预约,「原色沙丘」配色更多细节公布 昨天,一加 15 在京东开启预约。新机主打「原色沙丘」配色,另提供「绝对黑」与「雾光紫」版本。官方介绍称,一加 15 首发「航天级纳米瓷金属」中框,号称比钛金属轻 26.3%,表面硬度提升 134%,散热性能提升 26.6 倍。性能方面,该机将「首批」搭载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该平台采用 2+6 核心架构,两个 Prime 核心主频提升至 4.6GHz,六个性能核心运行于 3.62GHz。相比前代,CPU 性能提升 20%,能效提升 35%,整体功耗降低 16%。此外,一加 15 还将支持 165Hz 高刷屏,并在「一加游戏大会 2025」上展示了首发的 165 帧游戏生态,定位高性能旗舰。腾讯开源「混元图像 3.0」,对标业界领先闭源模型 昨天,腾讯混元正式发布并开源原生多模态生图模型「混元图像 3.0(HunyuanImage 3.0)」,参数规模高达 80B。据介绍,这是首个开源工业级原生多模态生图模型,也是目前效果最强、参数量最大的开源生图模型,效果对标业界头部闭源模型。混元图像 3.0 在语义理解、美学质感和推理能力上均有显著提升,能够解析千字级复杂语义并生成高质感图像。与传统多模型组合方案不同,混元图像 3.0 采用原生多模态架构,可在单一模型内完成文字、图片、视频与音频等多模态输入输出。官方表示,该模型不仅具备绘画能力,还拥有语言模型的常识与推理能力。例如输入提示词「生成一个月全食的四格科普漫画」,模型即可自主生成完整漫画,无需逐格描述。此外,混元图像 3.0 在文字生成、复杂海报设计、漫画插画等场景中表现突出,能够满足插画师、设计师及内容创作者的多样化需求,大幅提升创作效率。目前开放的版本仅支持文生图功能,图生图、图像编辑、多轮交互等能力将在后续逐步上线。用户可通过电脑端访问腾讯混元官网体验该模型](https://hunyuan.tencent.com/image)体验该模型),模型权重与加速版本已同步上线 Github、Hugging Face 等开源社区,企业与个人开发者均可免费下载使用。Github:https://github.com/Tencent-Hunyuan/HunyuanImage-3.0Hugging Face:https://huggingface.co/tencent/HunyuanImage-3.0 韩国最大外卖平台接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据韩国媒体《亚洲经济》报道,日前,韩国外卖平台「배달의민족(Baedal Minjok,简称 Baemin)」宣布正式接入微信支付与支付宝。运营方 Woowa Brothers 表示,此举旨在提升外国游客在韩使用外卖服务的便利性。韩国观光公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入境外国游客已达 883 万人,同比增加 14.6%。预计明年访韩游客总数将突破 2000 万人。与此同时,自 9 月 29 日起,中国大陆三人及以上团队游客可享受临时免签政策,预计将进一步推动来自亚洲国家的旅游需求。Baemin 自去年 3 月起已支持境外信用卡支付,数据显示,今年 4 月非会员境外信用卡交易量同比增长约 14 倍。Woowa Brothers 平台负责人高明锡表示:「通过引入全球便捷支付服务,我们希望让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能够无障碍地体验韩国的外卖文化。未来还将逐步评估多语言支持,持续提升用户体验。」Alo 携手 NBA 球星 Jimmy Butler 推出首款联名球鞋 近日,运动休闲品牌 Alo 宣布与 NBA 球星 Jimmy Butler 合作,推出品牌史上首双联名球鞋「Alo Recovery Mode x Jimmy Butler」。据悉,这款鞋型基于 Alo 于 2024 年推出的 Recovery Mode 改良而来,采用白色纯素皮革鞋面搭配焦糖色胶底,并加入 Butler 设计的浮雕 Monogram 元素。官方介绍称,该鞋款主打赛后恢复功能,配备高回弹泡棉鞋垫,鞋面部分使用回收物料,外底通过耐磨测试。Jimmy Butler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双鞋是我比赛后煮咖啡、打骨牌、放松,或陪伴家人朋友时的首选。能在设计中加入个人元素,我感到非常开心。」新品将于 10 月 1 日起在 Alo 官网及 Beverly Hills、Valley Fair、Miami Design District 等指定门店限量发售。《穿越火线-枪战王者》鸿蒙版正式上线:支持跨平台匹配、资产保留 华为 HarmonyOS 开发者官方微博今日宣布,腾讯手游《穿越火线-枪战王者》鸿蒙版正式上线,支持跨平台匹配对战,同时「封神狂潮」挑战玩法同步开放。目前,玩家可前往 HarmonyOS 5 华为游戏中心下载体验。据介绍,鸿蒙系统玩家可与安卓、iOS 平台用户进行跨平台匹配,原安卓账号的所有游戏资产(包括武器、角色、进度等)均可完整保留,无需重新注册账号。据介绍,此次版本还新增了多项优化功能: 【专注模式】:系统智能调配算力资源,提升帧率稳定性与触控响应速度。 【着色器预载】:预载后可显著减少因资源加载导致的卡顿。 官方表示,未来鸿蒙版将持续带来更多适配与优化。此前,在 9 月 4 日的华为 Mate XTs 非凡大师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曾透露,HarmonyOS 5 终端设备数已突破 1400 万,并宣布包括《英雄联盟手游》《三角洲行动》《穿越火线》等多款游戏将陆续登陆鸿蒙平台。 《狂野时代》官宣定档 11 ⽉ 22 ⽇ 艺术电影《狂野时代》今日正式宣布将于 11 月 22 日在国内上映。影片由导演毕赣执导,易烊千玺、舒淇领衔主演,赵又廷特邀出演,李庚希特别出演,黄觉、陈永忠参演。据悉,《狂野时代》此前已于 2025 年 5 月 22 日在法国首映,并在第 78 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斩获特别奖。影片类型涵盖剧情、科幻与悬疑,定档海报中出现的「迷魂者」意象引发观众热议。官方介绍称,影片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展现「命运雕刻与释放」的主题。《蜡笔小新》新剧场版确认引进 动画电影《蜡笔小新:灼热的春日部舞者》今日正式官宣引进内地,将于 2025 年在中国上映。影片讲述春日部防卫队因舞蹈比赛获胜而前往海外,却因神秘「鼻子背包」卷入一连串危机。小新与伙伴们将在大银幕上展开一场融合爆笑唱跳与华丽冒险的全新旅程。据悉,本片类型涵盖动画、家庭、喜剧与音乐元素,延续了系列一贯的轻松欢乐氛围。官方表示,观众将与春日部防卫队一同解锁全新的故事篇章。《火种》定档 10 月 16 日 由陈剑飞执导、周振天编剧,富大龙、姜武领衔主演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火种》今日官宣定档,将于 10 月 16 日起通过人民院线在全国上映。影片聚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富大龙 饰)与北洋政府京师警察厅侦缉处处长吴郁闻(姜武 饰)之间的生死对决,以双时空叙事展现两场跨越 24 年的抓捕行动,折射出信仰与背叛、理想与罪行的激烈碰撞。影片由海南广播电影电视传媒集团等联合出品,将以思想深度与视觉冲击并重的方式,带领观众重温百年前的信仰之光。
-
一周AI大事:阿里军火库全开 巨头筹备万亿算力 一、重磅工具:Qwen系列模型集中发布,阿里摆出AI模型的满汉全席 新闻:本周阿里巴巴云栖大会期间,公司旗下通义千问团队推出多款重磅AI新模型。知名AI博主Alex Volkov将此盛况戏称为又一场“千问盛宴”。 这场技术盛宴的背后,是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首次系统阐述的宏大AI战略。吴泳铭认为,通用人工智能(AGI)只是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为实现这一目标,阿里云将坚定走通义千问开源开放路线,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Android”,并构建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超级AI云。为支撑这一愿景,阿里巴巴正推进一项为期三年、总额达3800亿人民币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Qwen3-Max:通义千问团队推出最新旗舰AI模型,参数规模超万亿,提供指令微调版(Instruct)和思维(Thinking)版两种版本,多项基准测试均接近业界顶尖水平,尤其在代码生成和智能体调用方面表现突出。据悉,Qwen3-Max预训练数据量高达36万亿token,现已登陆阿里云大模型服务平台百炼(Model Studio)。 Qwen3-VL:通义千问推出的全新多模态模型套件,包含指令微调版和思维版,其中以Qwen3-VL-235B-A22B-Thinking模型尤为亮眼。该系列模型专注于图文任务和视觉推理,Qwen3-VL-235B-A22B-Thinking更是在视觉推理任务上达到业界顶尖水平,表现甚至超越GPT-5。 Qwen-Image-Edit-2509:通义千问发布的AI图像编辑模型升级版,为创作者提供“像素级精准多图编辑能力”。例如可实现“人物+产品”或“人物+场景”的智能融合,消除合成痕迹。该模型已在HuggingFace、ModelScope和Qwen Chat上线。 Qwen3-Omni-30B-A3B:通义千问开源的原生全模态(Omni-modal)AI模型,支持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输入,并能输出文本和流式音频。模型分为指令微调版、思维版和字幕生成版三个版本。技术报告详见GitHub仓库,体验版已经上线Hugging Face。 Qwen3-TTS-Flash:通义千问团队发布的语音合成模型,支持多音色、多语种,多语言语音质量和准确性均达到业界顶尖水平,能输出表现力极强的语音。目前可以在HuggingFace Spaces上试用。 Wan-Animate:阿里开源了Wan2.2的组成部分Wan-Animate,该模型支持通过动作迁移和口型同步技术轻松实现角色动画制作。通义实验室发布了技术论文以及演示视频,展示如何将表演者的视频动作迁移到目标角色上。目前,Wan 2.2 Animate 14B模型已经上线HuggingFace。 Wan 2.5预览版:阿里发布的Wan 2.5预览版支持生成1080p 60帧的电影级视频,音画完全同步。单次可生成长达10秒的视频片段,并能根据文本或配对音频实现精准口型同步。Wan 2.5预览版还内置“商品转视频”、“绘画转视频”和“口型同步工作室”等功能,现已登陆Higgsfield、Fal和通义万相官网等平台。这标志着视频生成质量和音效水平迈上新台台阶。 锐评:阿里不发则已,一发就把整个AI军火库搬出来了。 二、AI技术与产品发布动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AI产品进入内卷新时代 1. 新闻:谷歌发布Gemini 2.5 Flash/Flash-Lite更新版: 新版模型的智能性、成本效益和速度显著提升,思维版与非思维版在综合智能基准测试中得分均有大幅提高。其中Gemini 2.5 Flash的智能体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也有所增强,SWE-Bench Verified测试得分从49%跃升至54%。此次更新的2509版本提升了token效率,质量和速度均有所提高,也更具成本效益。其中Flash-Lite在Artificial Analysis基准测试中的token使用量减少了50%。Gemini 2.5 Flash Lite现已成为速度最快的闭源模型。两款模型的定价保持不变。 锐评:谷歌又是“加量不加价”,就想让开发者“用了就不撒手”。 2. 新闻:DeepSeek发布DeepSeek-V3.1-Terminus。作为DeepSeek-V3.1的升级版,DeepSeek-V3.1-Terminus重点优化了输出稳定性、语言一致性(减少中英混杂现象)以及智能体性能。在智能体工具使用基准测试中,BrowseComp得分从30%提升至38.5%,TerminalBench得分从31.3%提升至36.7%。模型详情已在Hugging Face上公布。 锐评:DeepSeek终于下决心给自家模型报了个中文班,专治“中英夹杂”的尴尬。 3. 新闻:Kling推出视频AI模型Kling 2.5 Turbo。这款升级版视频AI模型不仅提升了视频质量,价格较之前的2.1版本还降低了30%。Kling 2.5 Turbo的提示词遵循度、动态场景流畅度和稳定性以及视频一致性均有所增强,在竞争激烈的视频生成领域性价比优势凸显。 锐评:Kling上来就摆出一副掀桌子的架势。 4. 新闻:Suno推出AI音乐生成模型Suno v5。这是Suno迄今最先进的AI音乐生成模型,音质保真度更高,人声更自然,编曲也更出色。早期评测肯定了v5的技术突破,认为其人声效果非常好,但也被指“过于完美缺乏灵魂”。目前仅限付费用户使用。就在Suno v5发布前几天,多家唱片公司提起诉讼,指控Suno在训练模型时非法“扒取流媒体”内容。 锐评:AI版‘K歌之王’证明:完美有时也是原罪。 5. 新闻:Liquid AI推出Liquid Nanos系列小型任务专用前沿模型。该系列参数规模从3.5亿到25亿不等,适用于边缘设备上的智能体任务。其中包括用于从非结构化文本中提取数据的LFM2-Extract;用于英日双向翻译的LFM2350MENJPMT;用于RAG流程中问答的LFM21.2BRAG;用于智能体工具调用的LFM21.2BTool;以及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LFM2350MMath。这些模型可在Liquid Edge AI Platform边缘平台运行,已经上线Hugging Face。 锐评:Liquid AI选择专攻“小而美”,誓要在边缘设备上打下一片天。 6. 新闻:腾讯混元发布并开源原生多模态生图模型HunyuanImage 3.0,参数规模达800亿。据官方介绍,这是首个开源的工业级原生多模态生图模型,是目前参数量最大的开源生图模型,可对标业界头部闭源模型。 锐评:腾讯祭出了800亿参数的“工业级”大家伙。 7. 新闻:小米发布开源音频输出模型MiMo-Audio-7B,模型参数70亿,支持在音频任务中进行思维推理和小样本泛化。其技术报告《MiMo Audio:音频语言模型也是小样本学习者》阐述了MiMo如何通过超1亿小时的音频预训练,从而可以用小样本学习方式执行多种音频任务。目前该模型已上线HuggingFace。 锐评:开“杂货铺”的小米也来卷音频模型。 8. 新闻:Moondream发布Moondream 3预览版。这是一款拥有90亿参数的MoE架构视觉语言(VLM)模型,活跃参数20亿,致力于实现前沿水平的视觉推理。 锐评:视觉推理这块算是被Moondream玩得明明白白。 9. 新闻:IBM发布Granite Docling-258M。这是一款轻量级多模态OCR模型,专为高效文档转换设计。作为SmolDocling的后继产品,Granite Docling-258M兼容Docling工具链和典型文档转换工作流。 锐评:大家都在谈星辰大海,IBM还在默默耕耘“文档扫描电子化”这片自留地。 10. 新闻:谷歌DeepMind推出Gemini Robotics 1.5系列模型。这些升级版的机器人思维模型将AI智能体带入现实世界。其中包括视觉-语言-行动(VLA)模型Gemini Robotics 1.5,以及基于VLM的Gemini Robotics-ER 1.5。这些模型支持机器人规划多步骤任务,并能利用联网和推理信息调整行动。用户可通过Gemini API和Google AI Studio进行调用。 锐评:谷歌终于让Gemini从屏幕里走出来,现实版瓦力还远吗? 11. 新闻:OpenAI推出ChatGPT Pulse。这是ChatGPT新上线的主动式每日更新体验,它通过异步研究生成个性化晨间简报,支持链接Gmail等数据源以分析上下文,并根据用户反馈策划内容。这一功能现向移动端Pro用户开放预览。 锐评:你的专属晨报来了。 12. 新闻:Meta AI引入Vibes信息流。这是一个便于二次创作的AI短视频信息流,汇集了来自创作者和社区的作品。用户可以发布AI短片或对现有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并直接分享到Vibes、私信、Instagram和Facebook Reels等各种平台。此举旨在将AI创作模式融入Meta生态体系。 锐评:扎克伯格把短视频和AI搅成一锅大杂烩。 13. 新闻:谷歌升级Gemini Live API。新版API让对话更自然,增强了智能体对外部数据和服务的调用能力。 锐评:Gemini升级后更像万能外援。 14. 新闻:YouTube Music测试AI电台“主播”。这些AI解说评论员会在歌单和电台节目中穿插出现,分享歌曲趣闻和背景故事,目前仅限部分美国用户测试。此外,YouTube还将AI“跳转”功能扩展至电视和游戏主机端。 锐评:“主播”们的饭碗又被AI盯上了。 15. 新闻:微软Copilot Studio新增Anthropic模型选项。除默认的OpenAI模型外,用户现在也可选择Anthropic的Claude Sonnet 4和Claude Opus 4.1模型来构建Copilot AI智能体。 锐评:Copilot自助餐菜单扩容,品种越来越丰盛。 16. 新闻:苹果公司已开发一款类ChatGPT的iPhone应用,代号为Veritas(拉丁语意为“真理”),正为备受期待的Siri重大升级进行内部测试。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称,测试内容包括搜索歌曲、邮件等个人数据,以及编辑照片等应用内操作的能力。据悉Veritas目前仅供内部使用,苹果并无计划向消费者发布。 锐评:苹果的AI大招永远在“内部测试”。 三、AI研究新动向:世界模型赋能,代码世界迎来新玩家 新闻:Meta发布Code World Model (CWM) 32B。这是一款利用世界模型(World Model)训练信号实现代码生成的开源权重LLM。此番研究旨在探索世界模型如何赋能智能体编程。Meta发表的研究论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Python解释器的智能体轨迹开展中间训练,并结合强化学习进行多任务推理。CWM的研究为开发基于世界模型的编程和软件工程智能体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锐评:Meta开始教AI理解代码世界的“物理规律”。 四、AI商业与政策:巨头“抱团”筹备万亿算力 1. 新闻:AI基础设施投资持续火热。OpenAI、甲骨文和软银宣布新增五座在美“星际之门”(Stargate)数据中心,分别位于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和中西部地区。至此,该项目的规划容量已接近7GW,累计投资额达4000亿美元。 锐评:计划很亮眼,不知道当地电网撑不撑得住。 2. 新闻:OpenAI与英伟达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伟达承诺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供应数据中心芯片和GPU系统。OpenAI将采购英伟达AI系统,后者则获得OpenAI的非控股股权。双方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部署至少10GW算力,其中签约首付款100亿美元,2026年底开始交付产品。 锐评:一个拼命造GPU,一个拼命烧GPU。 3. 新闻:GPU云服务商CoreWeave扩大与OpenAI的合作: 双方签订了价值65亿美元的新合同,使年初至今的合同总额达到224亿美元,以协同推进“星际之门”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锐评:云厂商跟OpenAI的合同签得比GPU还密集。 4. 新闻:微软推广微流控芯片冷却技术,构建更高密度的AI数据中心。 实验室结果表明,新技术可将散热效率提升3倍,GPU最高温升降低65%,有望实现3D芯片堆叠和更高超频。 锐评:三倍散热效率让数据中心彻底告别‘蒸桑拿’。 5. 新闻:Llama入选美国政府AI工具清单。Llama正式成为继亚马逊、微软、谷歌、Anthropic和OpenAI之后获批的开源模型,可用于政府合同审查等任务。 锐评:开源模型终于混进了“体制内”,Meta算是拿到了官方认证的“铁饭碗”。 6. 新闻:联邦法官初步批准Anthropic与作家的15亿美元版权和解协议。法院认为该协议“公平合理”,但保留最终批准权。这份和解协议涉及美国主要作家群体。 锐评:知识付费从不是一句空话。 7. 新闻:Spotify出台新规整治AI生成音乐乱象。新规的目的是清除欺骗性或垃圾性AI音乐,例如未经授权的人声模仿。Spotify希望能平衡创作者实验与听众权益,推动行业AI信息披露标准。 锐评:假唱AI要凉凉。 8. 新闻:马斯克麾下xAI与美国政府达成合作协议。该公司将以0.42美元的超低年费向联邦政府出售AI聊天机器人Grok,含工程师支持服务,远低于OpenAI和Anthropic提供的1美元报价方案。 锐评:宁可亏死,也要把你们卷死 9. 新闻: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向加州联邦法院提起诉讼,将竞争对手OpenAI告上法庭,指控其通过挖走前员工窃取商业机密,以在AI技术开发竞赛中占据不公平优势。 锐评:老马这是揪住OpenAI不放了。(辰辰)
-
微软必应留客套路又升级:搜“谷歌”出现公益捐赠广告 IT之家 9 月 29 日消息,现在当用户在微软 Edge 浏览器中使用必应搜索“谷歌”时,会出现一个谷歌风格的搜索栏,该搜索栏承诺,用户的每一次必应搜索都将通过微软奖励(Microsoft Rewards)为公益捐赠筹集资金。 2025 年 1 月,科技媒体 Windows Latest 首次发现,当用户在必应(Bing.com)上搜索“谷歌”时,其用户界面(UI)会通过模仿谷歌搜索界面的方式,试图让用户停留在必应平台。这种模仿谷歌界面的做法,如今正被另一项“巧妙”策略取代,而该策略或许能说服部分用户继续使用必应。正如上图所示,当用户试图在必应上搜索“谷歌”时,页面会弹出熟悉的必应推广广告,几乎占据整个搜索引擎页面。但此次广告新增了一句宣传语:“每一次微软必应搜索,都能让你离为 200 多万家非营利组织提供一笔免费捐赠更近一步。”IT之家注意到,该广告与伪装成谷歌页面的必应搜索栏共同占据页面首位,且仅以“由微软推广(Promoted by Microsoft)”的字样低调标注。这一设计将“谷歌”的自然搜索结果挤到了页面折叠线下方,同时为用户提供了第二个“类谷歌”的必应搜索框,旨在让用户继续留在必应,而非点击跳转至谷歌。同时,微软额外添加了一则提示,告知用户使用其搜索引擎有助于为非营利组织贡献力量。Windows Latest 在测试中发现,点击相关链接后,浏览器会跳转至网址 rewards.microsoft.com/ redeem / donate?form=sdonate,这正是微软奖励体系中用于兑换奖励或进行捐赠的终端页面。微软旗下的内置奖励项目“微软奖励(Microsoft Rewards)”支持“公益捐赠”功能,用户只需定期使用必应搜索,即可为公益捐赠助力。
-
科技昨夜今晨0929:微信鸿蒙版 App 安装量突破 1800 万 “科技昨夜今晨”时间,大家好,现在是 2025 年 9 月 29 日星期一,今天的重要科技资讯有:1、雷军:小米 17 Pro Max 手机多门店已缺货,推荐大家试试 17 Pro 小米 17 Pro Max 开售即热销,多门店已缺货,@雷军 推荐手感不错的小米 17 Pro。卢伟冰表示已安排快速提拉生产。>> 查看详情2、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山东卫视、湖南卫视、四川卫视 4K 超高清频道正式开播 超高清具有超高分辨率、高帧率、高动态范围、广色域、高量化精度等技术特性,分别从视频的像素数量、动态流畅度、明暗层次、色彩的丰富度以及色彩和亮度的平滑度等五个维度综合提升画质的细腻度,提升视觉体验。>> 查看详情3、一加 15 手机“原色沙丘”配色官图公布:首发“航天级纳米瓷金属”中框,比钛金属更硬更轻 一加 15「原色沙丘」配色官图公布,设计灵感源自「沙丘美学」,首发「航天级纳米瓷金属」中框,比钛金属轻 26.3%,硬 134%,散热提升 26.6 倍。搭载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性能提升 20%,功耗降低 16%。>> 查看详情4、14.98 万元起比亚迪方程豹钛 3 后驱 Ultra 版上市,同时全系车型新增“微光粉”“冰晶蓝”车漆可选 比亚迪方程豹钛 3 后驱 Ultra 版正式上市,定价 14.98 万元起,同时全系车型新增“微光粉”和“冰晶蓝”车漆可选。>> 查看详情5、消息称除了华为 Mate 80 系列,其它家暂时没有「可变光圈」新机 博主 @数码闲聊站 9 月 27 日发文提到,年底又有一家新旗舰取消了「可变光圈」。他表示,除了华为 Mate 80 系列,其它家新机暂时没有了。有用户询问华为什么时候取消「可变光圈」设计,博主称“华为估计不会吧,苹果也在做可变光圈,到时候狙击苹果。”>> 查看详情6、小米 17 系列手机「超级月亮」模式变聪明了:自动触发、支持直出高清月亮图 小米相机部的产品经理 @Bao_小李 9 月 28 日下午发文回应了“是不是小米 17 Pro 和小米 17 的超级月亮模式删除了”这一问题:“答案是没有删除哈,并且月亮模式还变聪明了!”据介绍,小米 17 系列手机的相机把「超级月亮」做成了自动触发,支持直出高清月亮图。>> 查看详情7、挑战 ASML,俄罗斯公布国产极紫外光刻设备长期路线图 俄罗斯科学院公布国产极紫外光刻设备路线图,计划 2026 年起分三阶段研发 11.2 纳米波长技术,目标 2037 年实现亚 10 纳米制程。该技术采用氙气等离子体光源和钌 / 铍反射镜,规避 ASML 专利限制,主打高性价比小型晶圆厂需求。>> 查看详情8、昔日苹果 iOS 必备的“越狱神器”,91 助手全面停止服务 经典苹果 / 安卓设备管理工具 91 助手 9 月 28 日全面停止服务,客户端、官网及客服渠道均已关闭。这款曾被誉为“越狱神器”的软件,从 2007 年诞生到巅峰时期拥有 1 亿用户,最终画上句号。>> 查看详情9、苹果 iPhone Air 成功扩容 512GB 闪存,实测无法兼容市面上绝大多数 NAND 他解释称,之前扩容失败的原因是高速硬盘的兼容性问题。iPhone Air 无论是 256/512GB 还是 1TB NAND 都属于高速硬盘,而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都是低速硬盘。>> 查看详情10、微信鸿蒙版 App 安装量突破 1800 万,已支持基础通讯、社交、支付等 华为应用市场今日显示,微信鸿蒙版 App 安装量已突破 1800 万。在此之前,其安装量曾在 7 月 27 日突破 1000 万,9 月 11 日突破 1500 万。>> 查看详情11、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回应被“限高”:今天已解除,风波暴露团队不足 9 月 28 日,对于零跑汽车因业务纠纷被强制执行一事,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在其朋友圈上发文称,3 天的“限高”今天总算解除了,这次风波也暴露了团队的一些不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这次事件也更加坚定了其对零跑的信心。>> 查看详情12、杭州西湖景区投放“仿生机器鱼”:模仿鲨鱼设计、用于应急打捞及环境监测 杭州西湖景区近日投放了鲨鱼造型的仿生机器鱼,用于应急打捞及环境监测。这些机器鱼不仅能精准定位并打捞游客落水物品,还能监测水质和识别外来物种。>> 查看详情13、2025 国庆中秋假期,小客车免费通行全国收费公路 2025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收费公路对 7 座以下小客车和摩托车免费通行,时段为 10 月 1 日 0 时至 10 月 8 日 24 时。高速公路以驶离时间为准,普通公路以通过收费站时间为准。特别提醒:ETC 车辆注意上下高速车道一致。>> 查看详情今天就先聊到这里,科技昨夜今晨,咱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