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
瘦身经验帖背后,是精心算计的"减肥托" 打开社交平台,以“减肥”为关键词搜索,便会瞬间弹出数百条诸如“打卡瘦身”“逆袭对比”的图文视频:“15天瘦10斤不反弹”“区区40斤,拿下!”……这些极为吸睛的标题引来网友纷纷留言询问:“怎么瘦的?如何做到的?”而博主往往以“私信分享”为由,引导用户添加好友。媒体调查发现,这些看似真实的“经验分享”,事实上是商家精心设计的引流话术,他们通过多个小号自导自演、伪装成普通消费者进行测评,以此诱导消费者掉入高价产品推销陷阱。 这类瘦身经验帖表面上是经验分享,实质上却是精心设计的消费诱饵。商家深谙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既想瘦又怕累”心理,将“躺瘦”包装成谁都能实现的梦想。他们还刻意模糊科学减肥的客观规律,用“分解脂肪”“提升代谢”等伪科学论调来偷换概念,将复杂的生理过程简化为“吃药即瘦”的减肥妙招。用完美案例激发欲望,用“反弹警告”制造焦虑,以“专属方案”提供虚幻的安全感,这一营销套路可谓环环相扣。在这种攻势下,消费者极易失去理性判断,最终沦为被收割的对象。 如果消费者受到蛊惑下单消费,就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那些宣称“纯植物提取”“无副作用”的减肥产品,实则可能含有西布曲明、酚酞等违禁成分。这些物质短期内或许能制造体重下降的假象,但长期服用将导致代谢紊乱、肠道损伤,甚至引发心脏疾病等严重后果。并且,这些身体伤害往往具有滞后性,当消费者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想找商家讨要说法,却发现已被拉黑删除,维权追责几乎都无从下手。 在“国家喊你减肥”、瘦身成为全民话题的背景下,这类经验帖的危害更值得警惕。国家推动体重管理,医疗机构普及减肥知识,但瘦身经验帖却趁热添乱,导致减肥“七天速成”等伪科学大行其道,“药物万能”等错误减肥观念深入人心。如此不仅降低了公众对科学减脂的信任,而且可能让健康管理陷入歧途。 瘦身经验帖背后存在一个灰色产业链,其核心是职业化的“减肥托”群体。他们或是受雇于不良商家的网络水军,或是利益捆绑的虚假博主。这个灰色产业能野蛮生长,暴露出多重监管漏洞,如平台监管失察、对软文推广的界定模糊、对虚假宣传追责不力,等等。 鉴于此,要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需要监管部门建立穿透式审查机制,也要求平台对减肥类内容实施标签化管理。除此之外,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种草笔记”纳入广告监管范畴。针对广大减肥人群,需要大幅度提升健康素养,让科学减脂理念深入人心,让规范的体重管理门诊服务极易获得,也让“迈出腿、管住嘴”等减肥实招发挥出托底作用。如此方能及时填平这类欺诈陷阱,让公众普遍能够科学减肥、放心减肥。
-
高考611分SMA考生恐无缘大学? 高考放榜日,“高考611分女生体检不合格恐无法入学”的话题登上热搜。据报道,辽宁女生王艺(化名)因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SMA),高考体检被判定“不合格”,可能影响大学录取。这一事件迅速引发社会关注,人们既为她的高分喝彩,也为她的求学之路担忧。 SMA是一种怎样的疾病?为什么会影响高考录取?罕见病患者的求学与健康权益如何保障? 一、究竟什么是SMA? “1型羡慕2型可以坐,2型羡慕3型可以站,3型羡慕4型可以走,4型羡慕正常人。”这是一位SMA患儿妈妈的心酸感悟。 SMA一般指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由于运动神经受损,会导致肌肉无力、萎缩,进而影响患者行走、进食甚至呼吸的能力。轻者可表现为肢端无力,重者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大约每10000个活产新生儿中会有一个被诊断为SMA,它也是导致婴儿死亡的最常见遗传病之一。 其发病原理是,位于染色体5q13区域的SMN1基因缺失或突变使运动神经元受损,进而影响肌肉的收缩功能。根据患者起病年龄和临床病程,SMA由重到轻可分为四种类型: I型,即婴儿型,约占45%,最严重。婴儿出生6个月内发病,进展迅速,不能独坐,若不进行治疗,大多活不过2岁,多数患儿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Ⅱ型,即中间型,约占30%-40%。多在出生后6-18个月起病,患儿最大运动能力可达到独坐,部分患儿在儿童期丧失独坐能力,尽管寿命缩短,但多数可以活到成年期。 Ⅲ型,即青少年型,约占20%。多在出生18个月后起病,早期运动发育正常,可独走。随着发病后病情进展,患者逐渐丧失行走能力,依赖于轮椅,预期寿命不缩短或轻度下降。 Ⅳ型,即成人型,早期运动发育正常,成人起病,出现肢体近端无力,进展缓慢,预期寿命不缩短。 王艺属于Ⅱ-Ⅲ型,虽然行动受限,但智力完全正常,甚至比普通人更优秀。 二、SMA无药可治吗? 在过去,SMA确诊难,即便确诊了,也无药可治。医院对SMA患者只能进行“多学科管理”,比如呼吸管理、营养管理、骨骼管理等对症辅助方法。 但在诺西那生钠注射液问世之后,这种病便有药可治了。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于2016年12月23日在美国获批,2019年4月28日在中国上市。药是有了,但很贵,每针约70万元的价格及“第一年6针,后续每年3针,终生用药”的治疗方式,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无法负担高昂的药费,就只能给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不少SMA患儿家里会配置呼吸机、咳痰机、吸痰器、雾化机等救命设备,以及站立架、坐姿矫正椅、踝足矫形器等辅助器械。这一切,也只是在给孩子争取更多的时间。生命戛然而止,是多数重度SMA患者的真实命运。 2021年12月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消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被正式纳入医保。曾经70万一针的天价价格,经过医保专家灵魂砍价至3.3万元,SMA患者又多了一些活下来的希望。 三、SMA影响高考录取?罕见病防治任重道远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重症或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考生,学校可不予录取。 这一条款本意是避免学生因身体原因无法完成学业,但实际操作中,可能误伤像王艺这样智力正常、仅肢体受限的学生。 SM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于夫妻双方经过筛查确认为SMA致病基因双携带者的家庭,可以为已孕或备孕者提供SMA产前诊断并出具诊断报告,预防出生缺陷,形成SMA筛查的闭环。比如,早在2008年,美国医学遗传学会就已经开始推广SMA携带者普筛,并取得明显效果。 目前,中国的SMA筛查已在部分省市展开,若想在婚前、孕前筛查是否是SMA携带者,可到附近的三甲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进行咨询。 加强产前筛查和新生儿遗传病筛查,能够实现优生优育和对罕见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SMA产前筛查王艺的故事,不仅是一个高分考生的困境,更是全社会对教育公平、健康权益的思考。罕见病患者或许身体受限,但他们的智慧和毅力不应被低估。
-
从技术狂欢到盈利拷问,中国AI2.0的集体造血焦虑 标题:从技术狂欢到盈利拷问,中国AI2.0的集体造血焦虑 在AI 2.0浪潮中,商汤、黑芝麻智能、群核科技、萤石网络与创新奇智等企业探索商业化与技术创新平衡点。商汤凭借大模型转型生成式AI,但面临毛利率下滑与持续亏损;黑芝麻智能以“平价芯片+软硬一体”策略切入智驾赛道,但高研发投入仍使其深陷盈利困局;萤石网络依托硬件拓展AI增值服务,却在增长瓶颈与营销成本侵蚀利润间挣扎;群核科技构建垂直场景仿真数据库,但细分市场天花板亟待突破;创新奇智聚焦制造业,仍难抵宏观经济波动冲击。行业共性浮现:技术迭代高成本、商业化落地迟滞、客户转型艰难,勾勒出中国AI2.0企业集体“造血焦虑”的生存图景。 商汤科技是2014年设立的中国早期人工智能企业,也是AI1.0计算机视觉领域引领者。2024年实现37.72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75%。其业务分为传统AI、智慧汽车及生成式AI。传统AI收入11.12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不足30%;智慧汽车业务收入2.56亿元,与可比企业提供智驾企业相比仍有差距;生成式AI收入24.04亿元,同比增长103.1%,贡献总收入的63.7%。商汤毛利率从2020年的70.6%降至2024年的42.9%,期间费用不断创新高,近五年亏了464亿元。2024年亏损43.07亿元,较上年有所收窄,主要因内部控费。 黑芝麻智能专注于智能汽车计算芯片及解决方案,2024年实现收入4.74亿元,同比增长51.92%。其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贡献比为92.4%。黑芝麻智能产品以高性价比开拓市场,SoC解决方案平均售价较低,与国际大厂相比更具竞争力。2024年毛利1.95亿元,毛利率41.14%,较去年有明显改善。但研发费用持续增加,2024年研发费用14.35亿元,同期收入的3倍,导致亏损。 萤石网络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4.42亿元,同比增长12.41%。智能家居摄像机贡献超半数收入,2024年出货量1831万台。云平台服务收入增长至10.52亿元,毛利率提高至42.08%。销售费用占比最高,2024年为15.77%,业务宣传费增长显著,侵蚀部分利润。 群核科技2024年前三个季度实现收入5.53亿元,同比增长13.19%。主要通过软件订阅费创收,订阅模式贡献公司收入的98.3%。毛利率改善,2024年Q3达80.47%。但仍在亏损中,2024年Q3经调整损益为-0.94亿元,净利率-17%。 创新奇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22亿元,同比收窄30.21%。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两个主要落地行业恶化,导致收入收窄。毛利率小幅提高至34.62%。期间费用率控制在66.3%,亏损1.17亿元有所收窄。
-
值得买科技6月AI进展:升级能力与产品,焕新用户体验与行业生态 值得买科技于6月25日举办AI进展线上分享会,CTO王云峰与“什么值得买”产品负责人杨宁介绍了“海纳”MCP Server及GEN2的最新进展。作为AI战略的一部分,分享会持续向行业同步成果,推动AI生态建设。 “海纳”MCP Server是基于MCP构建的消费数据服务平台,整合了值得买在消费领域的数据和内容优势,具备丰富性、实时性和中立性。6月新增两大接口——内容搜索Pro接口和图搜能力接口,提升信息检索精准度和效率。目前,平台已接入多个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6月内容和商品输出量超800万,环比增长近80%。 “什么值得买”GEN2自5月底上线后,通过AI技术优化用户体验,提升内容质量和GMV。AIUC引擎帮助用户辨别商品真伪、总结观点,AIGC引擎则提升内容创作效率。618期间,AIUC标签识别扩至去年的15倍,内容审核时长缩短至1/8;AIGC内容发布量同比提升43.4%,社区阅读时长增长4.79%。GEN2首页人均GMV提升15.1%,AI购物智能体订单转化率提升162.6%。未来,值得买科技将持续推进AI应用,共建更高效的消费生态。
-
人形机器人首次打通视觉感知与运动断层,UC伯克利华人博士让宇树G1现场演示 近日,UC伯克利华人博士团队研发的LeVERB框架首次实现人形机器人视觉感知与运动控制的无缝衔接。该框架通过模拟数据训练,实现零样本部署,使机器人能根据语言指令完成复杂动作,如“坐在椅子上”“跨过箱子”等。团队在宇树G1机器人上进行测试,简单任务成功率达80%,整体任务成功率58.5%,性能比传统方案强7.8倍。为评估该框架,团队还推出首个面向人形机器人全身控制的视觉-语言闭环基准LeVERB-Bench,包含154个视觉-语言任务和460个仅语言任务。项目主要负责人薛浩儒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目前在UC伯克利攻读博士学位,团队成员半数为华人。
-
特想聊聊快手这次的变化 标题:快手推出新一代AI推荐系统 近日,快手全面上线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推荐系统OneRec,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工业级应用的此类系统。传统推荐系统多采用多阶段流水线架构,但存在效率低、算力浪费等问题。OneRec则通过端到端大模型生成内容,实现更精准的个性化推荐。 OneRec通过用户建模(Encoder)将用户行为编码为兴趣向量,再由解码器(Decoder)生成推荐内容,并结合强化学习(RL)动态优化推荐结果。它还引入多模态语义分词器,深入理解视频内容,提升推荐的多样性和准确性。 在测试中,OneRec显著提升了用户停留时长和互动率,同时在本地生活场景中也表现出色,GMV增长21%。尽管仍面临推理速度、冷启动等挑战,OneRec标志着推荐系统进入新阶段,展现了AI技术与推荐系统的深度融合。
-
AI大神的人生,和他YC的刷屏演讲一样精彩 标题:AI大神的人生,和他YC的刷屏演讲一样精彩 那是一个本该平常的夏日午后。在投资了4500家公司、孵化了Airbnb、Dropbox、Stripe等企业的YC平台上,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AI投资人和创业者。台上阵容堪称“史上最强”:马斯克、纳德拉、奥特曼、李飞飞、吴恩达等。当安德烈·卡帕斯走上讲台时,空气中弥漫着期待。40分钟的演讲结束,现场掌声雷动。有观众称:“在现场听了安德烈演讲,感觉见证了历史。” 他说:“最疯狂的是,我们可以直接用英语编程了。软件正在经历70年来的第三次根本性变革——‘Software 3.0’时代。”他展示10岁小孩用AI几分钟开发出的应用视频,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他说“大模型是新的操作系统,我们正处于计算机发展的1960年代”时,这个比喻瞬间点燃了整个会场。 他的金句不断:“大模型是‘人灵’——人类精神的随机模拟器”、“要建造钢铁侠战衣,而不是钢铁侠机器人”、“现在是大模型的1960年代——是时候建造了”。他提出的“Vibe Coding”已成为维基词条,与“所见即所得”一样,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从15岁的斯洛伐克移民少年,到李飞飞的得意门生;从OpenAI的早期核心团队,到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总监;从短暂回归OpenAI的技术大神,到如今AI教育革命的领导者——他的每一次选择,都踩在技术变革的关键节点上。 2024年,他创办AI+教育公司Eureka Labs,致力于打造“AI原生版的新学校”。他在推文中支持中国AI公司DeepSeek,打破硅谷对大模型训练成本的认知。他提出“Software 2.0”和“Vibe Coding”,两个定义时代的概念。 从斯洛伐克的移民少年,到硅谷的AI大神,再到AI教育的革命者——他的人生轨迹,正如他那场刷屏的演讲一样精彩。而他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
美国加州法院裁定:使用版权内容训练 AI 属合法行为 2024年6月24日,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裁定,使用受版权保护的内容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属于合法行为。该裁决支持了AI公司Anthropic使用盗版材料训练其Claude AI模型的行为,引发创作者权益争议。内容创作者长期抱怨AI公司未经许可抓取其作品用于训练模型,并从中获利,而原作者却未获任何补偿。此案由Andrea Bartz、Charles Graeber和Kirk Wallace Johnson于2024年提起诉讼,法官William Alsup最终认定用于训练大语言模型的副本属于合理使用。该裁决被认为对艺术家、音乐家和作家等群体不利,可能加剧AI行业与创作者之间的矛盾。
-
让AI主动干活,给你找服务,鸿蒙“6”啊 标题:让AI主动干活,给你找服务,鸿蒙“6”啊 鸿蒙再次进化,重新定义了手机使用方式。在商场时,茶饮类元服务会根据地理位置和使用习惯出现在负一屏,用户可快速下单;下午茶时间,只需对小艺说“我要喝咖啡”,常点的咖啡就会被推荐,确认付款即可,流程仅需三步,不到一分钟。这种服务分发模式让用户无需手动查找,而是服务主动提供。 寄快递、查快递也更方便,对小艺说出寄件信息,系统即可完成下单,并在负一屏显示快递状态、取件码等信息,省去反复查找的麻烦。此外,股市金融、出行、生活缴费、运动健康等信息也可通过负一屏卡片展示,让用户获取重点信息更高效。 在HDC 2025上,鸿蒙展示了服务分发的最新能力,通过智能感知用户习惯和位置,推送合适的服务。例如,到达公司时,系统可主动推送咖啡服务;旅行时,自动推荐打车、旅游攻略等。元服务不仅适用于手机,还可跨设备运行,如车机语音点餐,订单可无缝流转至手机。 目前,奈雪的茶、东方财富等已加入鸿蒙生态,借助元服务实现流量增长。华为为开发者提供了ArkUI框架、DevEco Studio等工具,支持一次开发覆盖多端设备,降低适配成本。同时,华为还推出元服务增长平台,提供多种经营工具,助力商家发展。 如今是AI时代的关键节点,鸿蒙正迎来快速发展期。华为通过“鸿蒙有礼”、“日日新红包”等活动吸引用户,同时推出全额手续费返还激励政策,鼓励开发者加入生态。AI时代的开发者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