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90
篇与
财经
相关的结果
- 第 7 页
-
G7内部被指对中国稀土产品征税有分歧:面临现实难题 本报记者倪浩据路透社25日报道,多名知情人士透露,七国集团(G7)成员国与欧盟正考虑设定稀土价格下限以促进稀土生产,并计划对部分中国出口的稀土产品征税,以此激励相关领域投资。报道称,除日本外,七国集团成员国在稀土磁铁、电池金属等多种材料上高度或完全依赖中国。为应对所谓安全风险,七国集团领导人今年6月启动“关键矿产行动计划”,技术团队于本月初在芝加哥举行会议。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称,此次芝加哥会议的核心议题是“是否提高关键原材料对外投资的监管门槛,以阻止企业流向中国”。澳大利亚也参加了此次会议。不过,七国集团对于是否在此问题上采取与中国对抗的策略存在不确定性。 G7和欧盟被指现在正在筹划设定稀土价格下限以促进其生产 资料图上述知情人士补充说:“另一方案是实施地域限制,但七国集团内部亦存在分歧。”据悉,此类限制措施可能包括本地化采购规则,或在公共采购招标中限制从中国等特定国家采购。路透社还引述另外两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七国集团还讨论了对中国稀土和小宗金属出口征收关税或碳税的方案,具体税率将根据其生产中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比例进行计算。美国政府一名官员24日也向路透社证实,美国正与七国集团及欧盟领导人商讨更广泛的贸易措施,以防止稀土低价倾销,这些措施包括关税、价格下限或其他手段。消息人士透露,美国近期已推出价格下限机制以鼓励国内稀土生产,而七国集团的官员们也在考虑效仿美国这种以补贴支持的价格下限政策。加拿大对此持积极态度,但尚未承诺采取此类行动。澳大利亚也在另行考虑设定价格下限,以支持包括稀土在内的关键矿产项目。不过,于G7国家的企业而言,中国在稀土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地位很难让它们割舍。据彭博社报道,加拿大金属供应商NeoPerformanceMaterialsInc.首席执行官拉希姆·苏莱曼24日在一场围绕“如何构建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展开的稀土会议间隙表示,凭借技术与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中国应继续成为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苏莱曼表示:“中国仍将是这一领域的主导者,坦率地说,也理应继续保持这一地位。”彭博社在报道中称,数十年来,中国已在稀土领域建立起强大的主导地位。西方国家试图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的努力正面临着现实难题:中国稀土产品更具价格优势,且满足客户特殊需求的能力也十分突出。此前报道外媒:G7正在筹划设稀土价格下限 还要对中国出口加税眼馋中国稀土,但无计可施,美西方决定下黑手。据路透社9月23日独家消息,七国集团(G7)和欧盟已黔驴技穷,现在正在筹划设定稀土价格下限以促进其生产,同时对部分中国出口稀土征税关税和所谓碳税。报道称,稀土对电动汽车、核潜艇等领域至关重要,中国在稀土开采和提炼方面具有主导力。今年4月,中方实施关键矿产出口管制,西方企业随即哀号“稀土荒”,美西方同时炒作所谓“稀土武器化”。除日本外,G7成员国在从稀土磁铁到电池金属的一系列材料上高度或完全依赖中国。为应对所谓“安全风险”,G7领导人于今年6月启动关键矿产行动计划。本月早些时候,G7的技术团队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会晤,澳大利亚也参加了会议。一名消息人士表示,芝加哥会议的核心讨论,在于是否在关键矿产领域提高外国投资的监管门槛,试图通过这种方法限制企业对华投资。但该人士补充说,G7对于是否直接对抗中国存在不确定性。“另一种选择是地理限制,”这名消息人士继续透露,这些限制可能包括设定本地内容规则,或者在公共采购招标中限制从特定国家(如中国)采购的稀土配额,“但G7国家同样存在意见分歧”。另两名消息人士表示,G7还讨论了对中国稀土和小批量金属出口征收关税或所谓碳税,具体税率将根据其生产中使用的非可再生能源比例计算。据透露,G7官员们正考虑效仿美国,设定稀土的价格下限。澳大利亚正单独考虑设定价格下限,以支持包括稀土在内的关键矿产项目。加拿大对价格下限想法持积极态度,但尚未承诺采取行动。另一名知情的欧盟官员告诉路透社,欧盟也在探索价格下限、联合采购和G7内部互惠协议等各种想法,但尚未做出决定。报道提到,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欧盟工业战略专员斯特凡纳·塞茹尔内6月曾表示,欧盟应创建类似于石油和天然气的稀土和战略材料联合储备。 中国在全球稀土磁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英国《金融时报》制图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先进武器装备、航空航天部件、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战略性产业的关键原材料支撑。过去30年里,中国在稀土开采和提炼方面始终具有主导力。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的超60%,但其对加工阶段的控制却占全球产量的92%,在全球稀土加工领域几乎拥有垄断性的控制权。美国地质调查局还表示,2020年至2023年,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来自中国。今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世界高举“关税大棒”,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对华关税曾一度高达145%。随后,中方立即出台系列措施精准反击,除加征关税外,还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日前,中国工信部等三部门最新公布的《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稀土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稀土产品流向记录制度,如实记录稀土产品流向信息,再度引发外媒关注。中方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后,美西方深感被“卡脖子”,纷纷砸钱发展“非中国”供应链。其中,美国政府砸下重金投资本国矿产开采,但资本却嗅到不确定性,避而远之;欧盟则举头望明月,9月发布报告提议去太空挖矿,被批不切实际。“中国赢得了稀土竞赛,后续能保持领先地位吗?”8月28日,英国《金融时报》以此为题刊文,并回答指出,西方努力建立竞争性供应链并打破中方主导地位,将面临成本和规模方面的挑战。美西方折腾一圈后,已黔驴技穷,近期开始筹划下黑手。 8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左二)在华盛顿白宫欢迎韩国总统李在明(右二) 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当地时间8月25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韩国总统李在明,期间再度故技重施,以“关税大棒”相威胁,扬言除非中国继续确保稀土磁铁顺利运抵美国,否则中国将面临“200%的关税,或者类似的惩罚”。他宣称,关税是一张“不可思议的牌”,一旦打出,“将摧毁中国”。香港《南华早报》援引多名分析人士报道指出,特朗普再次就中国稀土供应发出关税威胁,对中方的实际影响可能有限,这反而凸显出稀土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重要性,也表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仍是其在贸易谈判中的强大筹码,可被视为战略资产。外交部发言人曾多次强调,在稀土问题上,中方的政策符合国际惯例。我们愿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继续加强出口管制领域的对话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与安全。
-
雷军:不少人有偏见,固执地认为小米没啥技术、就是组装厂 (文/观察者网 吕栋 编辑/张广凯)“不少人对小米有偏见,固执地认为,‘小米就是一家组装厂’,‘小米没啥技术,就是东西便宜’,‘小米只会营销,肯定走不远’等等。那段时间,我陷入了严重的内耗。”9月25日晚上,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举行第6次年度演讲,主题为《改变》,讲述了小米自研芯片和造车背后的故事。他透露,小米在汽车和芯片领域的突破,都来自五年前的一次“大反思”。当时小米营收突破2000亿元,跻身世界500强。“但我内心,却充满着难以言说的焦虑。”雷军坦言,“我们所处的行业,苹果、三星、华为如同几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几乎看不到赶超的希望。是躺平认命,还是继续打拼?更让人疲惫的是,网上充斥着各种质疑、批评,甚至是攻击。”说起当时市场的竞争烈度,雷军依然历历在目。他在会后对观察者网等媒体坦言,“手机市场是竞争特别激烈的市场,难度超过了汽车。全球来看,苹果、三星和华为都是这个星球上的科技巨头,中国市场也是我见过最离谱的市场,六个主要的手机玩家,平均市场份额都在15%-16%。这么强大的压力下,我们早就放弃了速胜的可能性。”最终经过半年复盘,雷军和团队在“躺平认命”和“继续打拼”中选择了后者,“我们坚定了下个阶段的发展道路: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从互联网公司走向‘硬核科技公司’。” 图源:观察者网“芯片不干肯定输,玄戒谈成功还为时过早”在雷军演讲中,芯片是一个重要章节。谈及今年5月推出的手机处理器玄戒O1,他仍难掩自豪,“小米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发布3nm制程旗舰芯片的公司,谁也没有想到,小米第一款旗舰SoC,表现如此出色,达到了第一阵营的水平。”但实际上,小米的芯片历程也经历过不少挣扎。 图源:观察者网2014年,小米成立松果电子,开启研发芯片之路,2017年首款芯片“澎湃S1”搭载于中端机小米5c上市,当年卖了60万台。“这个开局看上去非常不错,但我心里清楚,松果之路其实走不下去了。2018年,我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停掉了手机SoC芯片的研发,队伍缩编,继续做一些小芯片,算是保留了一点火种。”雷军说道。在他与团队的复盘中,最终得出结论,松果的失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切入点选错了,自研手机SoC,做中低端,完全没机会,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当年苹果、华为就是这样突破的。其次,自研芯片还需要手机团队的全力支持,当时松果在管理上相对独立,跟手机团队的协同非常困难,甚至雷军经常亲自协调,但依然很难解决。这样,松果的失败,就成了必然。那小米后来为什么又做了玄戒?雷军坦言,“芯片是小米成功的必由之路,全球顶尖的科技巨头,最终几乎都成了芯片巨头。我鼓励大家,芯片,我们不干肯定输;不试试,怎么就知道我们小米就干不成呢?” 图源:观察者网2021年,小米启动新一轮芯片研发。“松果失败的阴影,依然笼罩在很多人心中。我们见到每位合作伙伴,都需要拼命解释,对方才能理解。费尽了周折,我们才终于重新组建了团队。”他在演讲中透露。此后小米的芯片之路也遭遇了不少阻碍。比如2022年在市场环境影响下,小米营收首次骤降15%,当时小米已经启动造车。而后,2023年5月OPPO哲库的突然解散,也给小米团队带来了冲击。“一家同行没有任何预兆,三千多人的芯片团队就解散了,我的手机瞬间被电话和信息挤爆。”雷军透露,“为了稳定军心,我马上安排了芯片团队全员会。那时谣言满天飞,会议通知刚发出,同事们吓了一跳,以为我们也要解散了。我们芯片负责人朱丹,在会上传达了公司的决定后,大家长舒一口气,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芯片干成!”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25年5月,小米推出两款芯片玄戒O1及玄戒T1。其中,玄戒O1搭载在小米15 S pro和小米Pad 7 Utra上;玄戒T1搭载在小米S4智能手表上。雷军坦言,自研手机 SoC至少要花十年时间、至少投入五百亿。玄戒的路才刚刚开始,谈成功还为时过早,但我们肯定会继续坚持下去。”他还透露,本来建议项目继续叫松果,但团队坚决不同意,后来取名玄戒,“代表了一个庄重的承诺:小米造芯,这一次,我们是认真的。”“中国手机市场打持久战”虽然雷军在演讲中大篇幅介绍了自研芯片的历程,但同场发布的小米17系列并没有搭载玄戒芯片,而延续过往的做法,首发了高通刚刚推出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 图源:观察者网雷军介绍称,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采用第三代3nm制程,CPU采用2+6 架构设计,超大核是第三代Oryon架构,主频达到了4.6GHz,是手机SoC最高主频。GPU独立缓存增加50%,功耗下降20%,“还有立体环形冷泵技术,通过细微的毛细结构实现超强的汽液交换能力,加上紧贴 SoC 的凸台设计,核心温度能够下降 3℃ 。”在现场,雷军也提到了一些跟产业链伙伴的联合创新。比如小米携手卢米蓝,“开发出全新红色发光主材,它的发光效率比目前最好的进口材料还要更好,是国产显示材料的历史性突破。”以及小米金沙江电池,硅含量大幅提升至16%,实现了894Wh/L的超高能量密度,同时支持超强低温续航。这次小米17搭载7000毫安时电池、光影猎人950主摄、5000万像素浮动长焦等配置,起售价为4499元(12GB+256GB),相比小米15未涨价,比iPhone 17便宜1500元。 图源:观察者网更受关注的是小米17Pro系列。雷军介绍,该系列搭载一块“妙享背屏”,用户可以设置各种有趣的时钟,比如养一条锦鲤,设置各种风格的AI壁纸;同时小米还选了生活中十大核心场景,设计了背屏动态通知,比如航班显示航班号与时间,打车显示车牌号,外卖实时追踪配送进度等,还能显示二维码等;背屏自拍则让用户使用主摄实现超高画质自拍。用户甚至还可以装上专属的复古掌机保护壳,把它变成一台游戏掌机。 图源:观察者网根据现场信息,小米17 Pro重192克,首次使用异形叠片电池技术,电池容量为6300毫安时,同时搭载徕卡三摄,起售价为4999元(12GB+256GB),比小米15Pro同版本降了300元;小米17 Pro Max搭载了“超级像素”屏幕技术,以及第三代小米龙晶玻璃、光影猎人950L主摄、7500m毫安大电池等配置,起售价为5999元(12GB+512GB)。 图源:观察者网在会后的对话中,雷军也谈到了“小米17改名”。他对观察者网等媒体坦言,“这次引发的舆情也挺令我惊讶的,我们主要考虑小米做了15年手机,其实有很多人对小米有一些刻板的印象,我今天讲的就是大家可能需要重新认识一下小米手机,我觉得小米手机这一代的产品力是跨代升级,非常炸裂,我觉得跟iPhone17全系列相比有很多地方的超越。”他表示,“中国手机市场是我见过的最离谱的市场,六个主要的玩家平均份额都在15%-16%,各领风骚两三个月,我们这五家同行都是很了不起的公司,我从内心深处很钦佩这些公司的能力,这么强大的压力下,我们早就放弃了速胜的可能性。但小米是长跑型选手,时间越长我们越强大,所以在整个手机市场,尤其中国手机市场,我们打的就是持久战。”“小米汽车是受害者,被黑的最惨”在演讲和对话中,雷军也谈到了不少小米汽车的话题,称“造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非常多”并分享了小米SU7和YU7车型成绩、研发背后的决策细节。他透露,小米曾经给纽北官方连发21封邮件,但没有得到明确回复。终于有机会见面,对方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手机厂为什么要来纽北?”雷军称,2022年夏天是YU7开发关键期,这款车被看作为小米汽车“最后的底牌”,内部期待极高。”当时小米汽车内部曾因YU7路线的选择争论激烈,最终拒绝“抄(理想的)作业”,决定开发运动型SUV。“理想这类大空间的SUV,各家车厂一哄而上,很快就有几十款车上市,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市场需求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也做一款同样的车的话,肯定没前途。”雷军称。除了理想外,雷军还提到了特斯拉。他透露,小米曾买了三辆Model Y进行拆解学习,“一个个零部件拆,一个个零部件学。” 图源:观察者网“小米汽车发布以后,成为全网被黑的最惨的品牌之一。这次六部委打击黑水军、黑公关,我们举双手支持。我们觉得整个汽车产业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才能持续发展。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小米汽车是受害者,我们也希望全社会呼吁打击这些黑公关和黑水军,是他们让我们整个产业发展真的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在会后的对话中,雷军对观察者网等媒体直言。他表示,小米作为汽车行业后来者,享受了很多时代红利,有责任帮助整个行业进步。“所以加入汽车行业后,我们一直强调合作共赢。过去一年半里,大家看到我们还是有效推动了行业之间的合作。我觉得今天国产汽车都在进步之中,其实没必要搞的很难看。”
-
雷军谈小米汽车征战纽北:曾连发20封邮件 中新经纬9月26日电 9月25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年度演讲上回顾了小米汽车造车历程。 雷军提到,今年6月,小米宣布SU7 Ultra 原型车在纽北官方圈速榜总榜上排名第三,量产车位列全球量产电动车榜首。“这个消息迅速震撼了全球汽车工业。很多人都好奇,小米一家手机公司造车,一个汽车行业的新兵,咋就这么生猛呢?” 雷军表示,小米聚集了一大群热爱汽车、野心勃勃的工程师,他们都渴望干出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对于Ultra立项,雷军称,2021年9月,小米汽车首次全员会,就宣布了一个宏大计划: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打造全球最强的纯电性能车。雷军坦承,做全球最强,困难非常多,比如,当时市场上没有合适的高功率电机,小米就横下心来,自己组建团队自己干,这就是后来的小米 V8s 超级电机,甚至连生产都是自己干。 谈到小米汽车征战纽北的历程,雷军表示困难接踵而至。雷军介绍,2023年8月,小米首次联系纽北官方,对方很快回复了,之后再无音讯。小米连发20封邮件,如石沉大海。直到三个多月后,才收到第二封邮件,终于答应接待。 雷军称,见面之后才知道原因,对方的问题是:“一家中国手机厂商,为什么要来纽北?”为此,小米详细介绍了Ultra的方案,这才打动了对方。 谈及YU7项目,雷军称,2022年夏天是YU7开发关键期,YU7被看作为小米汽车“最后的底牌”,内部期待极高。他表示,当时理想L9凭借“冰箱、彩电、大沙发”的设计获得了现象级的成功,不少车厂摸着理想过河,也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雷军表示,当时小米汽车曾因YU7路线的选择发生激烈争论,最后形成一个观点,决定开发运动型SUV。“理想这类大空间的SUV,各家车厂一哄而上,很快就有几十款车上市,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市场需求的总量是有限的,我们也做一款同样的车的话,肯定没前途。”雷军称。(中新经纬APP)
-
结束的开始丨TikTok 五年自救到终点,办公室安静如常 TikTok 是一个实验样本——两个有诸多差异的社会,还能维持何种程度的商业合作。 文丨郑可书制图丨黄帧昕编辑丨黄俊杰 王姗姗最迷人的创业故事往往如此:一个人,一个团队抓住一个听上去有点疯狂的机会,坚持下去,实现无人料想的成功。TikTok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2017 年,中国互联网巨头出海还只是跟着中国游客、海外华人做支付和社交。当时抖音刚起步,还远算不上是巨头的字节跳进美国市场,用 TikTok 在 Google、Meta 的主场撕开一个裂口。即便从 2020 年起,三任美国总统以行政令、多轮国会立法逼字节跳动出售 TikTok,这个团队还是全力投入自己最擅长的事——增长。谈判桌上的筹码说不了话,但只要变大,就有意义。现在,TikTok 在美国的五年自救走到了终点。美国时间 9 月 25 日下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认可了新的 TikTok 美国交易,称该方案符合国会此前立法,可以在保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保持 TikTok 继续运营。行政令称各方将在美国新设一个合资公司来控制 TikTok 美国应用,包括代码的运营以及内容审核。字节跳动在合资公司持股不会超过 20%。当地媒体引述白宫消息称,甲骨文等公司将入股 45%,原字节跳动海外股东将持有剩余股份。亦有相关方对我们表示,之后 TikTok 美国的经营将分两家公司:- 一个由字节跳动全资控制的美国公司,将继续负责电商、品牌广告经营,与国际业务的互联互通等。- 白宫所说的新合资公司,会引入外部投资方,字节持股 19.9%。合资公司将负责 TikTok 美国数据安全、内容保障、软件保障及相关本土业务。美国副总统 JD Vance 称这家公司估值为 140 亿美元。字节跳动将保留对 TikTok 推荐算法的所有权,将其授权给合资公司使用。一周前,中美两国元首举行通话。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随后表示尊重企业意愿,乐见企业在符合市场规则基础上做好商业谈判,达成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利益平衡的解决方案;希望美方为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提供开放、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字节跳动则在 9 月 20 日发布公告称,将按照中国法律要求推进相关工作,让 TikTok 美国公司继续服务好广大美国用户。特朗普的新行政令为交易继续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但交易框架细则,包括算法授权细节还没有公布,需要各方最终确认,以及中国政府的批准。如果交易顺利达成,两家公司在经营中的权力关系也会决定 TikTok 的长期发展。目前,1 亿多美国人,包括六成年轻人使用 TikTok。它的用户平均每天刷 52 分钟,是 Instagram 的 1.5 倍。全球范围,TIkTok 已经是有 16 亿月活的巨型平台。据 eMarketer 预测,2025 年 TikTok 预期在美国获得 143 亿美元广告收入。美国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第一大广告市场,一个美国人浏览数字广告产生的价值相当于 32 个印度人。这是字节最初从美国开始国际化的原因——只有拿下美国市场,才有充裕的广告费和英语创作者和硅谷巨头全球竞争。TikTok 是全球化时代落幕的一个缩影,它的命运不可避免将决定更多公司对全球营商环境的预期及投入。第一批受影响的人,则是它的创造者以及过去几年还在努力追逐增长的员工们。一个平静的早晨过去一周,TikTok 交易细节相关新闻不断,但 TikTok 办公室都没什么波澜。这次行政令签署后,一位 TikTok 美国的中国员工说,办公室里也没人讨论这件事,大家都在照常工作。美国时间上周五(9 月 19 日)早晨,中美元首通话后,特朗普发帖称,TikTok 交易已获批准。在美国出差的 TikTok 员工李铭(化名)在微信上看到消息。几分钟后,字节跳动微信公众号发布简短公告。 字节跳动在 9 月 20 日凌晨发布的公告。 李铭常驻中国,做全球业务,对消息已经有点麻木——过去半年多,特朗普已经五次发行政令推迟封禁的执行期限。当天,他来到 TikTok 在当地的办公室。中午饭点,食堂里没什么人——很多人周五在家办公。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西海岸的阳光照常晒到空旷的餐桌上。9 月 19 日,六百公里外的 TikTok 圣何塞办公室,气氛同样平静。员工们照常推进工作,只在饭间谈论几句。有人调侃,此时买入甲骨文的股票,或许会大赚一笔 —— 当时就有传闻称,甲骨文会参与收购。对于交易,公司照常没有给任何解释。普通员工像往常一样,通过网上的新闻了解动态。从 2020 年威胁关停,2023 年 TikTok CEO 周受资去华盛顿面对激烈质询,到去年美国国会立法要求 TikTok “不卖就禁”,今年年初 TikTok 被关停一天,禁令三次延期,再到如今交易落定,TikTok 在美国的危机已经持续五年。五年间,Google、Meta,以及国内电商竞争对手定向挖人,一批找到更好工作机会的 TikTok 员工离开。反复与拖延之下,留下的人早已麻木,他们埋头工作,关心绩效和晋升,适应一轮轮架构和业务调整。 此前已经有十多个国家效仿美国,以国家安全名义禁止政府设备安装 TikTok。TikTok 交易又往前走了一步。 “每天背着繁重的工作,我们顾不上关心自己控制不了的事。” 一位 TikTok 美国办公室的中国员工说。多位 TikTok 员工告诉我们,他们的工作时长接近或超过 12 小时,需要与合作方跨时区开会,加班到凌晨一两点。TikTok 美国办公室许多员工及管理层是中国人。他们更关心另一条关于签证的新闻——也是在 9 月 19 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 H-1B 签证申请费用提高到 10 万美元。这条政策很快引起恐慌,TikTok 员工们在电梯、在食堂谈论。H-1B 由雇主帮助申请,每年全美名额有限,申请人需要抽签。这是最常见的申请职业移民绿卡的跳板,相关政策直接影响他们能否继续留在美国。对于这些在美工作的中国人而言,相比公司被拆分收购,签证政策的影响更为直接、紧迫。尽管白宫官员很快澄清,该政策不适用于 H-1B 签证持有者,只有新申请者需要缴纳这笔费用,但一些回国探亲休假、或在外旅游的中国人,依然临时订机票,赶在周日( 9 月 21 日)政策生效前返回美国,造成入境海关的堵塞。他们调侃,自己是 “H-1B slave”(H-1B 奴隶)。增长,增长,唯一能做的努力在我们接触的 TikTok 员工里,张越(化名)是为数不多对 1 月 19 日关停事件表现出强烈情绪的人。他先提到 “震惊”,然后是 “虚无”。张越记得,去年底的 TikTok 全员会上,周受资开场就说,“Users are with us. Facts are with us. Law is with us.”(用户与我们同在,事实与我们同在,法律与我们同在)。张越当时信了。今年 1 月 19 日,TikTok 美区停服。恐慌的美国本地同事问他怎么办,张越用高管在全员会上 “不会裁员” 的承诺安慰对方,内心则在庆幸,自己负责全球业务,除了美国,还会有其他市场。数个小时后,美区服务恢复,但此次关停让张越发觉自己 “幼稚”。他曾以为,没有证据证明 TikTok 损害美国国家安全,而且有超过 1 亿名美国人使用它,这样一款应用不可能被关停。1 月 19 日以后他觉得,公司创始于中国就会被视为原罪,用招聘更多本地高管、提供更多本地就业、花大笔钱游说来让美国政府改变想法,作用微乎其微。和很多同事一样,他开始相信,只有高速增长的业务,才有可能拯救 TikTok 。为了绩效,为了晋升,也为了自己的业务存续,TikTok 员工们兢兢业业地维护这款超级产品。 被关停的前几天,张越看到同事还在销售 1 月 19 日当天的广告位。他说,“哥们你真牛”,对方回他,“干一天是一天”。增长确实是 TikTok 的唯一生机——绑定更多的利益、有更大的影响力,才能争取到更大的博弈空间。我们曾经写过,2023 年以来,TikTok 在应用里上线群聊等一系列社交功能,并针对低配置手机用户推出 TikTok Lite,笼络超过 1 亿名美国用户,支撑起每年百亿美元的广告收入。7000 名员工在 TikTok 美国办公室工作,超过 20 万名商家和 10 万名创作者在 TikTok 上卖货。 2022 年年末以来,TikTok 电商业务上线,一批国内重点业务线打过硬仗的 90 后高管转岗 TikTok,包括国内商业化产品负责人周盛、今日头条总裁陈熙(Kevin Chen)、抖音副总裁支颖等。美国市场的电商和广告负责人原先是本土职业经理人,今年都被更换。分管 TikTok 美国直播业务的运营负责人是一位美籍华人,他的直接汇报下属早先大多是美国人,但在过去一年多几乎全部变成会讲中文的华人。这些人的转岗又带动一批期待做出成绩、更快晋升的下属,特别是抖音电商员工,一同进入 TikTok 工作。一位知情人士说中国员工之间沟通顺畅、高效,共享一套话语体系,“这个事,抖音是这么做的,那就这么做”。办公室里那些来自 Twitch、 Youtube 的美国员工不懂抖音,想推行美国风格的运营经验,比如购买音乐会、音乐节的版权,去活动现场做直播。可中国员工认为此举培养用户心智太慢,浮于表面,问题的本质在于平台如何引导创作者成长、经营。随时可能被关停的 TikTok 不可能像 YouTube 那样,花十几年放养出一个庞大生态系统。“慢慢做是不行的。” 他说。字节针对美国政府的游说也没有停止。今年的游说团队共有 41 名成员,他们持续就内容平台监管议题游说白宫和参众两院。据美国政治捐献数据库 OpenSecrets,今年上半年,字节和 TikTok 游说费用创下历年新高,达到 283 万美元;第二季度费用回落到 202 万美元,低于过去三年的同期水平。 不断加入的中国员工带来了效率,也带来新问题。最突出的一点,是很多人用中文沟通业务。 Business Insider 今年 4 月援引一位 TikTok 工程团队的美国员工称,过去 6 个月里,中国经理与他们直接交谈的时间不到 30 分钟,内部消息平台 Lark 上的文档和群聊最初用中文写作,会议也用中文进行,这让本地员工产生理解上的困难。一位 TikTok 美国的员工说,管理层更迭,往往带来下面两层人员的变动,基层员工不断适应新老板的做事要求,这是额外的工作负担。她对比说,几年前 TikTok 美国团队的氛围更偏向 “外企”,更多国内员工转岗加入之后,美国团队越来越 “卷”。自今年起,TikTok 在内部推行英语水平考核,考题内容与现实工作强相关,比如在会议上讨论一个特定议题,或解答合作方的疑问。员工可以在系统上做模拟题,每个季度考一次,合格标准大约等于雅思 6.5。成绩未达标的员工,会被限制晋升、出差、接触本地业务。可惜努力没有换来好的结果。美国业务交易落定,未来,留在新 TikTok 美国公司的中国员工,要重新适应美国股东不同的运营策略。美国多数互联网公司喜欢让产品自然增长,不会组建庞大的运营团队。Instagram 当年靠着十多人便支撑起了一个千万用户的内容社区。Facebook 早年做国际化业务时曾规定不招常春藤精英,在其看来,本地化的核心工作是解决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在使用产品时遇到的语言翻译问题。这或许会导致公司的业务、人员调整。TikTok 员工们,也要考虑寻找新的出路。找其他机会,但并不一定还有机会“不卖就禁” 法案通过后,一位前 TikTok 中层管理者观察到,他手下过去习惯用中文沟通工作的中国留学生,开始主动用英语开会。他们希望提高英语水平,好在美国找新工作。郭欣(化名)是其中一员。她疫情后从美国大学毕业,赶上北美众多科技公司裁员,投递数百份简历,最后只拿到 TikTok 这唯一的 offer。她已算幸运,身边有同学收到迪士尼、亚马逊、Google 的 offer,又被临时毁约,只能重新找机会。过去几年,TikTok 是很多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的唯一选择。一位在美国科技公司工作的人士说,过去两年,北美就业环境变差,科技公司要么裁员 —— Meta、Alphabet(Google 母公司)都在 2022 年底、2023 年初裁撤超过 1 万名员工,其后还在陆续裁员 —— 要么暂停或减少为外籍员工办理 PERM(劳工证,美国雇主为外国员工申请绿卡的第一步),只有 TikTok 还在大规模招人,帮员工办绿卡。另一位前员工也提到,在美国,除了 TikTok,没有其他公司能给这么多非技术岗的中国人发签证。美国互联网巨头占据着最大消费市场,并且辐射中国以外的几乎全球市场,钱来得容易,很少做重运营。少数看重运营的公司也更愿意招当地人。几个月前,郭欣也开始找工作,但并不顺利,市场上没有那么多空缺岗位。电话里,她始终冷静,说与其抱怨,不如想想解决方法,“天无绝人之路”。电话最后她才叹口气说,“时代的一粒沙,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郭欣想换工作,是因为太累了。她的同事们分散在洛杉矶、西雅图、圣何塞和纽约的办公室,还有相当一部分在中国。她中午开始上班,有时凌晨一两点还在和中国团队开会。一位 TikTok 前员工,刚从国内转岗去圣何塞时非常兴奋,希望在硅谷接触最前沿的信息。可他常常晚上跟中国团队开会、次日临近中午才起床,这样的作息让他完美错过社交时间。还有员工把接到家的狗转送他人,因为根本没时间遛。于是,在美国职场评分网站 glassdoor 上,员工们给 TikTok 打出 3.2 的低分,留下诸如 “Byebye personal life”(入职就是跟个人生活告别)的匿名评价。素因加班多、管理严而有 “血汗工厂” 之称的亚马逊,评分是 3.6。但 TikTok “给的钱是真多”。据 glassdoor,在洛杉矶,TikTok 给软件工程师开出的年薪,是 20 - 31 万美元,是当地平均数的 1.5 倍。危机延宕 5 年,有更好选择的人早已离开。留在 TikTok 美区工作的人,一部分是拿着 L 或 H 签证来到美国的中国员工,他们通常负责全球业务,美国业务剥离后,还能在其他地区继续原先工作。还有一部分,是有身份的本地员工,他们大多只负责美国业务。压力最大的,是那些没有美国身份但想留下的人。为了降低裁员连带风险,一些人选择暂时不带家人、独自到美国工作,同时观望国内的新机会。程柏(化名)入职 TikTok 前,曾在一家国内手机厂商做出海业务,目睹 2022 年小米被印度政府冻结 48 亿元。当时她还不理解这类事件的巨大影响。后来她进入 TikTok ,遇到印尼政府禁止 TikTok 开展电商业务,惊慌的商家找到她问生意该怎么办,她才知道,地缘政治能造成多大影响。 有了这些经验,如今她聊起 “不卖就禁”,已经不再紧张。1 月 19 日 TikTok 美国暂停服务后,她和同事们打赌,是永久关停、还是 30 天内重启。她赢了一顿饭。她逐渐接受不确定性是做这行的命运,也相信中国企业出海无法阻挡。但她也问了我,从平台公司出来,能去哪里工作?地缘政治的威力,十多年前就有预兆。2012 年底,美国国会召开听证会,研究华为在美国做通信设备生意是否危害国家安全。华为积极应对。任正非亲自带领高管分别在深圳、香港接待了前美国总统卡特和一众美国议员。华为美国公司花了上百万美元聘请律师游说,一位高级副总裁前往国会作证。结果虽然没有明确证据,但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依然裁定,华为对美国网络设施构成安全威胁。那次听证会上,一位议员讲出了冲突的根本:只要有威胁的可能,国会就得做出反应,“不能像 9/11 那样,等威胁成真再反应。” 华为、TikTok 的遭遇都是基于这个假设。2020 年,我们在 TikTok 美国游说的文章最后写道。TikTok 是一个实验样本——两个有诸多差异的社会,还能维持何种程度的商业合作。现在结果已经到来。几个月前,张越从 TikTok 离开了。TikTok 要求员工更频繁地去美国出差,而他孩子刚出世。他想起九年前,自己在美国留学。那时一些美国人听说他来自中国,还会竖起大拇指说 “中国很强大”。那年,特朗普第一次竞选总统,来张越的学校演讲,站在一排美国国旗前呼喊,“我们要建墙,谁来买单?” 看热闹的张越混在举着 “让美国再次伟大” 标语的人群里,一起挥舞拳头,“Mexican!Mexican! ”(墨西哥人!墨西哥人!) 。九年后,特朗普第二次就任总统。这次他不只要建一座墙,而要彻底撼动过去数十年,很大程度上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运作方式。全球贸易战、TikTok 交易,只是开始。董慧、高洪浩对本文亦有贡献题图来源:2023 年 3 月,TikTok 全球 CEO 周受资在美国国会出席听证会
-
德勤、SAP、阿里云联手发布"智企三百计划" ——创新生态圈联合 赋能低成本上云德勤、SAP、阿里云在2025云栖大会上宣布一项重大战略合作,三方将依托各自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服务、企业软件、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的核心能力,共建数字化生态联盟,联合启动"智企三百计划"(以下简称"该计划")。这是三方在国内首次联合推出的集"云平台+企业级软件+专业服务"于一体的本地化端到端解决方案,旨在加速企业智能云规模化落地。该计划将优选20家行业客户作为首批服务对象,为其提供覆盖ERP云数字化导入规划、系统部署到持续运营的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核心系统百日上线,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上得快、用得起、见成效"的落地结果。 德勤中国咨询全国主管合伙人戴耀华(右)、SAP大中华地区总裁原欣(中)、阿里云首席战略官郑俊芳(左)共同启动“智企三百计划”当前,不少企业面临"不敢上云、不会上云、上不起云"的挑战。 "智企三百计划"是阿里云、SAP、德勤在中国市场首次实现平台(Platform)、产品(Product)、服务(Service)深度融合的标志性行动,也是三方率先将"云平台+ERP云+咨询实施服务"整合为本地化、标准化、可复制的"三位一体"的整合化本地解决方案。这一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模式聚焦中国市场企业上云过程中的实际痛点,通过生态协同打破技术、产品与服务之间的壁垒,从而实现基础设施到业务价值的全链路贯通,既能帮助企业构建智能云基石,也为该模式未来在ERP云领域向全球推广、向更多产品和服务领域推广奠定坚实基础。该计划首批聚焦消费品、制造、高科技等重点行业,助力客户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该计划名称源于三大核心目标, 即:百日冲刺:在发布后的百天时间内,三方将整合优势资源,协同发力,争取共同拓展20家适合ERP云产品特点的优质客户。百万激励:三方联合投入,针对每家入选的优选客户,提供最高可达一百万人民币的资源支持,覆盖软件采购、云资源及实施服务等领域,多维度降低企业上云的门槛。百日上线:聚焦高优先级业务场景,通过标准化模板,助力企业争取在百日内完成核心业务和功能可用,快速释放可衡量的业务价值。平台赋能:阿里云——打造智能敏捷的本地云底座作为全球领先的云服务商之一,阿里云将为参与企业提供补贴,依托其高性能、高可用的公共云环境,支持SAP Cloud ERP[ERP云]的快速部署与弹性扩展,确保安全合规与智能运维,实现"轻资产、快启动"。软件引领:SAP——提供高标准核心Cloud ERP解决方案SAP将提供SAP Cloud ERP软件许可针对本次市场活动的特殊优惠,并配套标准化部署模板,覆盖财务、供应链、销售等核心模块。系统内置全球最佳实践,支持多语言、多会计准则及GDPR等国际合规要求,助力企业实现管理标准化与高效出海。价值共创:德勤——驱动端到端的价值实现德勤依托全球领先的ERP实施方法论与深厚的本土化服务能力,提供从Cloud ERP战略规划、标准实施到灵活运维的全周期支持。通过业务流程重构与数据贯通,德勤协助客户力争在百日内实现关键场景上线,推动价值驱动的数字化转型。德勤中国咨询全国主管合伙人戴耀华表示:"‘管理上云'是企业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必要条件。此次与SAP、阿里云联合推出‘智企三百计划'是三方首次将产品与服务深度融合,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端到端本地化解决方案。我们将多年沉淀的专业服务能力打包为可规模化复制的加速包,帮助企业真正实现‘上得快、用得起、见成效'。我们首批优选20家客户携手合作,后续还将积累成果,推出更多期‘三百计划',复制到更多产品和服务领域。"SAP大中华地区总裁原欣表示:"SAP Cloud ERP 是助力企业应对复杂环境与快速变化的‘压舱石'和‘加速器'。三方将SAP的Cloud ERP、阿里云的领先云平台以及德勤的实施服务有机结合,为中国客户打造可扩展、安全、智能、并契合本地业务需求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该方案将帮助企业以更低成本、更短周期完成数字化升级,实现敏捷高效发展,并在中国乃至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阿里云首席战略官郑俊芳表示:"公共云是智能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阿里云将持续发挥在云计算、AI与安全合规方面的技术优势,联合德勤与SAP,为企业提供稳定、高效、低门槛的云上ERP解决方案。此次合作是生态联合、本地深耕的典范,推动企业从‘上云'迈向‘用好云'。""智企三百计划"不仅是技术整合,更是生态协同模式的创新。德勤、SAP与阿里云将以首批20家优选客户为起点,持续优化流程、沉淀经验,计划未来向更多行业与区域扩展,助力千行百业迈入智能云时代。戴耀华强调,德勤将持续发挥自身在战略咨询、技术实施与变革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携手SAP与阿里云共同打造开放、协同、共赢的企业智能云生态,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各行业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不断贡献德勤力量。责任编辑:韩璐(EN053)
-
到了,拼国运的时候了 你们知道美联储已经在9月份降息了25个基点。可是,你们可能不知道的是美联储还要在10月份、12月份再分别降息25个基点。全球降息趋势越来越明显。你们知道中国科技行业已经迎来了一轮牛市,“中新胜工”为代表的科技企业连番涨到怀疑人生。可是,你们可能不知道的科技板块市值占比已经超过整个大A的 1/4, 超过银行、地产。科技已经成为家庭财富的核心胜负手。你们知道中国“中特估”分红类企业也是慢牛格局;可是,你们知不知道过去5年时间资本市场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累计超10万亿元,相当于同期 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这就是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荒的一种存款搬家。你们知道中国国债市场价格近期表现低迷;可是,你们知不知道外资机构、内地机构都已经开始抄底国债市场了。这预示着,国债市场已经凸显出性价比。还有很多很多。。。 。。。 数据来源:wind、兴业证券事实上,全球进入降息周期以后,叠加中国Deepseek、阿里自研芯片的成功突破,整个中国的基本面已经发生改变。只是,大多数人的微观体感比较冷,还在犹豫,还在怀疑状态中。但是,你们要知道历史从来都不是以微观个体为主导,而是以宏观整体为驱动。怎么理解呢?就是你们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手里现在有100万现金、1000万现金、甚至1个小目标、10个小目标。你们会怎么做?我给你们一个参考。我前两天去上海见了一些朋友,朋友讲了他们老板的故事。朋友老板之前是华尔街公司中国区知名基金经理,业绩在市场低迷期做得还算中规中矩,不过重点是朋友老板借助华尔街平台认识了很多企业家,超高净值客户们。就是身家大几十个小目标的那种。企业老总们就向朋友老板诉苦,现在市场利率这么低,钱贬值的速度太快了,与其放在银行无所事事,不如拿出一部分做点儿投资,押注国运。亏了就当给国家做贡献了,赚了更好,是沾了国运的光。然后,几个企业老总就怂恿朋友老板出来单干。每人出了几个小目标,成为朋友老板背后的金主爸爸。朋友老板的想法也很简单,利率下降,中国科技又量变到质变,于是在两年前公司成立之际就一直重仓科技。一波“中新胜工”,直接让他们公司原地起飞。几十个小目标手到擒来。这个故事分享给你们,就是告诉大家一个现实,你们想一想这个世界是由谁主导的?所以,要有富人思维,才能理解世界的变化。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大家毕竟不是大佬们。没有强大的资金背景、没有一手的信息资源。但是,并不代表就束手无策了。办法总比问题多。你们只要能够真正地理解,接下来的时间里利率越来越低,资产越来越值钱这句话就好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做耐心资本,押注中国资产组合。只需要简单地追求β收益即可,并不用过分地选择某一个细分赛道,一味追求α收益。再举个例子好了。你们有没有想过,既然大A、国债同属于中国核心资产;那么,同时持有国债、大A的指数不就好了嘛?我在红色火箭里给大家拉了一组数据,仓位比例是80%的国债指数、20%的沪深300指数。大家可以看下图,2023年12月到现在,组合整体收益率是14.34%,而国债收益率是7.81%,大A收益率是34.22%。组合虽然没有大A的收益率高,但是你们仔细看下,它的波动是要比大A低太多了,根本不用担心夜不能寐。这个组合长期看肯定是跑赢通胀、存款,和国家一起做大做强的。 数据来源:红色火箭你们可能也会好奇,如果加上黄金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操作很简单。你们在这个红色火箭里找到“指数组合”,点进去之后找到“测算历史表现”,再点击“自主创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各种组合数据测试,查看历史表现了。比如,我在“自主创建”里分别搜索关键词“黄金”、“国债”、“科创”加自选,分别意味着我认为美元越来越多,黄金越来越值钱;国内利率越来越低,国债持续走牛;国家财政货币大力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科技机会很多。然后,在组合里把国债的仓位调整为60%,黄金为20%,科创为20%,并且做点击每个季度比例再平衡。结果如下图。过去5年时间里,组合整体收益率是36.01%,而国债收益率是23.03%,大A收益率是-1.29%。虽然大A的收益还是负的,但是整个组合的收益是妥妥的正收益,并且回撤很小,三年最大回撤3.66%。所以,这个方法 对 大家做多中国来说,已经足够用了。千万不要再觉得钱少就和财富无缘了! 数据来源:红色火箭 你们如果对于组合里再加一点纳斯达克、美债啥的,形成中美对冲,做多全球的,或者有其他想法的,可以自己动手在红色火箭里试一下,也可以把它加入常用小程序,随时调用。你们最好亲自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印象会更加深刻。记住了,不要觉得只有大资金才能参与做多国运的历史进程;办法总比问题多,普通人也可以慢慢变富! ★ 声明: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之用,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THE END来源:米筐投资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
美股三连阴,英特尔大涨近9%,被曝与台积电洽谈合作 *美股三大指数小幅收跌;*美国二季度GDP增速上修至3.8%;*英特尔涨8.9%,被曝与台积电探讨投资或合作美国股市周四收盘小幅下跌,经济数据加剧了美联储未来降息路径的不确定性,主要股指连续三个交易日收跌。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73.96点,收于45947.32点,跌幅0.38%;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33.25点,收于6604.72点,跌幅0.50%;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113.16点,收于22384.70点,跌幅0.50%。标普500指数多数板块收低,仅能源板块上涨0.9%,科技板块微涨0.03%。大型科技股表现分化。特斯拉下跌4.38%,Meta跌1.54%,亚马逊、微软、谷歌A至多跌0.94%,英伟达逆势上涨0.41%,苹果上涨1.81%。英特尔大涨8.9%,此前有消息称该公司正与台积电接触,探讨投资生产或合作事宜。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0.42%。其中,金山云涨超6%,蔚来、小鹏汽车、哔哩哔哩涨逾4%,百度、理想汽车涨超1%,阿里巴巴跌0.55%。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减少1.4万人,经季调后为21.8万人,显示劳动力市场仍具一定韧性。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分析局将第二季度GDP增速上修至年化3.8%,为近两年来最快,主要受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强劲带动。第一季度GDP则出现萎缩。美联储官员的表态增加了政策前景的不确定性。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Austan Goolsbee)表示,在通胀风险仍存的背景下,他对过快降息感到不安。资产管理公司Chase Investment Counsel负责人彼得·图兹(Peter Tuz)则认为:“过去一两天公布的经济数据有些令人困惑,在我看来,这让人质疑美联储是否还需要再次降息,以及降息幅度会有多大。”美联储上周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为去年12月以来首次,并暗示未来可能进一步降息。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预期10月再度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从周三的约92%降至83.4%。投资者普遍期待企业即将公布的季度财报,尤其是在美股频频创新高、估值水平被认为偏高的背景下。资产管理公司Cherry Lane Investments合伙人里克·梅克勒(Rick Meckler)表示:“从历史来看,目前估值确实处于高位。一大积极因素是,政府似乎愿意让大型科技公司继续扩张。”债市方面,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尾盘上升3个基点至4.177%,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6.5个基点至3.663%。大宗商品方面,国际油价9月25日涨跌不一。WTI原油期货收跌0.02%,报64.9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收涨0.18%,报68.58美元/桶。COMEX黄金期货上涨0.08%,报3771.1美元/盎司。
-
TikTok美国新方案:从云上贵州到云上得州 【文/观察者网 朱新伟】刚刚,北京时间9月26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发行政令,宣布新版TikTok美国运营方案符合美国相关法律要求,将确保TikTok在美国继续运营。一家合资公司将负责TikTok美国的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美国副总统JD·万斯表示,这家合资公司的估值为140亿美元。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发行政令宣布新版TikTok美国运营方案 据了解,该合资公司指的是“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合资公司”(TikTok USDS Joint Venture),而非TikTok美国的整体业务。依据彭博社此前报道,TikTok美国整体业务的估值接近400亿美元。 新运营方案此前曾被美国媒体反复报道,但都是局部细节,未呈现全局。观察者网综合了特朗普总统令、中外媒体报道,以及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从权威信源获得的信息,用图片的形式,独家呈现出完整的TikTok美国运营新方案。 新运营方案图 观察者网 算法由字节控制+合资公司负责数据安全 TikTok接下来要在美国实施的运营方案,涉及到两个主体。其中,图中左侧是“字节跳动TikTok美国公司”(BD TikTok US),这是新方案中的主体运营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商业及相关运营活动(电商、品牌广告等)、全球互联互通及产品和工程技术支持等。该主体由字节跳动100%全资持有。 图中右侧,是双主体中的另外一个主体:“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合资公司”(TikTok USDS Joint Venture),被注入的是美国数据安全、内容保障、软件保障(如APP的上架审批)及相关本土业务,以符合美国法律要求。这个主体即为特朗普签发行政令时,提及的估值为140亿美元的合资公司。 根据方案,该合资公司将由字节跳动持有19.9%的股权,以符合美国法律;字节跳动现有全球股东合计持有30.1%股权;新投资人合计持有50%股权。字节跳动仍为该公司的最大单一股东。董事会共设置7个席位,其中字节跳动1个席位,字节跳动现有全球股东2个席位,新投资人3个席位,此外还有1名由董事会任命的独立董事。 算法方面,字节跳动继续拥有TikTok算法的知识产权,并会授权“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合资公司”使用相关知识产权,向后者收取授权费。 字节跳动TikTok美国公司与新合资公司建立收入分成机制 新的运营模式未来如何分配收益也广受关注。我们可以参考其他科技公司的运营情况来推演TikTok新方案下各方的利益分配格局。 根据复旦大学教授沈逸此前透露,字节跳动通过TikTok的美国子公司“字节TikTok美国公司”,继续从事商业和其他相关运营活动 (比如电商,品牌广告,跨境商业活动等)。这些业务是抖音、TikTok的主要收入来源。 而美国合资公司下属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均为重成本业务。数据安全意味着大量含自建机房和云服务支出,在拥有数亿用户的互联网公司中,这部分运营成本都是非常高的。 同时内容安全则需要雇佣大量审核人员。根据The Information2019年的一篇报道,字节跳动员工中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从事内容审核工作。新的合资公司无论是自建还是外包都将是一笔重要的开支。 观察者网了解到,由于数据安全、内容保障这些业务为非营利性质,为了保障合资公司的运营,两个主体之间还会有商业上合理的收入分成安排。 特朗普签令 资料图 从“云上贵州”到“云上得州” 这一最新方案与苹果在中国的“云上贵州”运营方式如出一辙。由于TikTok的数据安全服务商甲骨文总部位于美国得州,因此也被戏称为“云上得州”。 在马德里会谈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中美双方“就通过TikTok美国用户数据和内容安全业务委托运营、算法等知识产权的使用权授权等方式解决TikTok问题,达成了基本共识。”明确表达了合资公司所承担的 TikTok美国用户数据和内容安全业务,就是基于委托运营的模式推进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晓红表示,这样的业务模式在全球科技、娱乐等行业较为常见。例如,为了满足中国的法律和合规要求,苹果自2018年起委托“云上贵州”运营中国市场的iCloud服务;微软自2012年起委托世纪互联在中国运营和销售包括Azure在内的微软云服务;暴雪工作室先后委托九城和网易在中国运营游戏《魔兽世界》;迪士尼委托上海国际主题乐园和度假区管理有限公司,对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履行管理运营的职责。 其中,Apple甚至没有参股“云上贵州”的业务主体“云上艾珀(贵州)技术有限公司”,后者是一个100%的中国国企。相比之下,TikTok在新的合资公司中仍然占有重要席位。 “委托运营”模式的本质,是本地政府出于安全、合规等考虑,对外国跨国公司在本地发展的一种有限度的限制。过去,更多是外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需要采取“委托运营”模式。 以汽车产业为例。30年前,中国在面对强大的国外车企时,采取了保护性的政策,要求外资车企进入中国市场,必须与中国企业合资。但随着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逐渐强大,这一政策限制最终取消,甚至其他国家开始针对中国汽车产业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例如,比亚迪与在进入印度时,就在当地成立合资公司Olectra Greentech,采取“委托运营”的模式。 而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和中国科技企业的成长,现在轮到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企业采取限制,要求中国企业采用“委托运营”模式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甲骨文重挫拖累科技股 周四美股三大指数全线收跌,市场受科技股走弱与美债收益率攀升双重压力影响。标普500指数下跌0.50%至6604.72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挫至22384.70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则下跌173.96点,收于45947.32点。 甲骨文股价大跌超5%,连续第三日下滑,成为拖累大盘的焦点。自近期高点以来,该股已下跌近16%。投行Rothschild & Co. Redburn新近给予“卖出”评级,并预测其股价或将下跌40%,理由是市场严重高估了甲骨文AI合作对核心云业务的拉动效应。分析人士指出,甲骨文此前股价涨幅过快,部分回调在所难免,同时其云业务订单过于集中,也存在风险。 除甲骨文外,特斯拉当日下跌4%,进一步打击科技板块。与此同时,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4.2%,因最新初请失业金人数低于预期,就业市场显示韧性,引发市场对美联储政策宽松预期的降温。利率方面,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一度逼近4.19%,刷新近几周高点,成为打压科技股的另一关键因素。科技股对利率高度敏感,因为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率与债券收益率密切相关。一旦收益率走高,投资者对高增长、高估值股票的风险偏好就会下降,从而引发资金从科技板块撤离。推动收益率走高的核心原因是周四公布的一系列强劲经济数据。首先,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当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降至21.8万人,显著低于市场预期的23.5万人,也比前一周修正后的数据下降了1.4万人。这表明就业市场仍具韧性,企业裁员意愿有限,就业稳定程度高于预期。通常而言,初请失业金人数的下降会被解读为经济运行良好,但在当前背景下,它也可能意味着联储尚无充足理由立即启动进一步降息。更重要的是,美国商务部同时公布的第二季度GDP终值被大幅上修至3.8%,高于先前3.3%的增速。这一上修主要归功于消费者支出数据的上调,显示出美国家庭在面对通胀压力和利率上升的情况下,消费能力依然坚挺。个人消费支出占美国GDP约三分之二,是衡量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数据的强劲不仅强化了经济“软着陆”的前景,也进一步压缩了美联储的政策空间。市场此前普遍预计联储年内将再次降息一到两次,但在经济数据反复“打脸”鸽派预期的背景下,这一判断正变得日益动摇。目前,投资者的情绪正在微妙地转向谨慎甚至略显保守。过去几个月,AI相关股票的快速上涨带动了整体市场的牛市氛围,但随着越来越多分析师对这些公司未来营收增长的可持续性提出质疑,科技板块可能面临估值重定价的过程。甲骨文和英伟达的下跌只是一个信号,其背后代表的是整个AI投资逻辑面临冷静重估的时刻。此外,投资者还高度关注即将于本周五公布的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该数据是美联储最看重的通胀指标之一,一旦显示核心通胀仍然顽固,则可能进一步削弱市场对宽松货币政策的期待。目前通胀虽然有下降趋势,但始终未能稳定接近联储2%的目标,而PCE作为政策参考基准,其走势将直接影响联储是否需要“按兵不动”或继续“观察等待”。美国政府面临新一轮“关门”风险。白宫预算办公室近日已发出通知,要求各联邦机构为“裁员准备”,制定精简人力计划。若国会未能在截止日期前通过新一轮拨款法案,数十万联邦雇员将面临无薪休假或临时停工。这不仅会对短期经济数据造成干扰,也可能进一步拖累市场信心。// 美国就业与经济数据双双强劲 //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和整体经济近来展现出令人意外的韧性,打消了部分市场对经济下滑的担忧。根据美国劳工部9月25日公布的数据,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大幅低于预期,而第二季度GDP增幅也被显著上调。这些积极信号不仅缓解了美联储对就业市场的顾虑,也为当前的货币政策路径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截至9月20日当周,首次申领失业保险人数降至经季节调整后的21.8万人,较前一周上修后的数据减少1.4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的23.5万人。持续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则微降2000人至192.6万人,保持稳定。虽然此前市场担心就业放缓,美联储在9月17日会议中也指出“就业的下行风险正在上升”,但本次失业数据反映出企业仍不愿轻易裁员,即使招聘活动趋于谨慎。这一趋势表明,尽管职位空缺处于多年低点,但劳动力市场整体仍具有弹性。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州的数据波动可能影响整体表现,例如德克萨斯州最近几周的初请数据就出现大幅波动,但上周未季调数据显示该州申领人数减少了近7000人。与就业数据同步公布的第二季度GDP终值同样超出预期。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第二季度GDP增速被上调至3.8%,比此前的估算高出0.5个百分点。该修正主要归因于消费者支出的大幅上调。个人消费支出是美国经济的主引擎,占GDP的约三分之二。在第二季度,该项数据增速达到2.5%,远高于此前第二轮估值中的1.6%,更明显好于第一季度仅0.6%的增长。这表明美国消费者的支出意愿仍然强劲,支撑了整体经济增长。8月的耐用品订单数据也出人意料地强劲。尽管市场预计将下滑0.4%,但数据显示增长了2.9%,扭转了7月下降2.7%的局面。即便剔除运输设备的波动性影响,耐用品订单也上涨了0.4%;如果不包括国防开支,则上升了1.9%。这一系列正面数据共同描绘出一个“尚未失速”的经济体。虽然增长动能比去年略有减弱,但结构性基本面仍旧稳固,企业投资和消费者需求依然活跃。长期被视为经济软肋的住房市场也传来积极消息。8月份新建住房销售增长20.5%,为2022年1月以来的最大月度增幅。这可能与建筑成本回落及部分地区抵押贷款利率的下调有关,刺激了购房需求。面对近期经济数据的反弹,美联储仍保持谨慎乐观。尽管9月已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区间,但市场普遍预计年内还有两次降息,分别在10月和12月的议息会议上进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9月23日的演讲中指出,当前美国经济“在贸易、移民政策以及财政与地缘政治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展现出韧性”。不过他也强调,当前的货币政策依旧“适度限制性”,预留了未来进一步宽松的空间。// 美国政府再度面临停摆风险 //在9月30日美国政府可能再次陷入停摆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拒绝与民主党人会面。同时,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在当地时间周三给联邦机构发送的备忘录中,要求后者在政府可能再次关门的情况下,甄别那些无法再获得资金的项目,并对项目和相关人员进行永久裁撤而非仅仅在政府关门期间短暂离职。上周,美国众议院通过将联邦经费临时延长至11月21日的拨款法案,但未能在参议院获通过。若美国政府9月30日停摆,将是美国政府自1981年以来第15次关门。以往政府停摆期间,部分联邦机构被迫停摆,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休假,一些公共服务与政府合同付款会中断,市场与公众也会受到连锁冲击。
-
雷军:跟苹果竞争是漫长且痛苦的过程,时间越长小米越强大 2025年是小米创业的十五周年,从手机到汽车再到芯片,当下的小米已经在诸多领域实现突破,而这一系列的改变,都来自五年前的一次大反思。“当时大家很多的批评让自己感到无比的焦虑,内外的压力下,我们开始重新思考何去何从。”雷军说道。9月27日,雷军在自己的第六次个人年度演讲中回忆了“逆天改命”的故事,通过分享玄戒芯片及小米汽车背后的成功,来让外界重新认识小米。站在新的起点,雷军认为,小米已经从一家“互联网公司”走向“硬核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是机会驱动,硬核科技公司是实力驱动的。所以,我们坚持技术立业。” 图片来自官方2020年,小米年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并开始高端化探索,未来五年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入1000亿元。对于当时的小米来说,这是很大一笔钱,要知道2019年小米全年的研发费用才75亿元。但是,在雷军看来,这是小米高端化转型的必做题,“不管风吹雨打,我们坚定的完成了这笔投资,大概投了1020~1050亿吧,新五年规划将研发投入提升至2000亿。”在研发上的不断投入,让小米在高端化上实现了突破。其中,小米自研设计的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在今年正式发布,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具备3nm先进制程设计能力的科技公司;小米手机在全球出货量位居前三,手机业务连续站稳国内4000至5000元价位第一,今年Q2在欧洲市场超越苹果、重返第一;小米SU7系列和小米YU7也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汽车之一,销量位居前列。雷军表示,“在这五年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也一步一步形成了高端化的方法论:科技引领、认知引领、审美引领。在这三个维度上提升自己,才能一步一步把高端化做好。” 图片来自官方在演讲之后,小米还发布了包括手机、平板等多款新品。其中,小米再一次成为骁龙旗舰芯片的全球首发品牌,全新小米17系列在影像、续航、游戏性能等方面均有提升,起售价4499元。值得一提的是,小米17系列因其跨代命名一度引发网上的热议,而在雷军看来,改名是为了让大家重新认识一下小米手机,重新表达敢于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五年前,小米提出对标苹果。但讲实话,小米手机这一代的产品力是跨代升级的,跟iPhone17全系列相比,有很多地方都超越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有信心全面对标,相信这一轮的小米17的销售也会超过我们预期。” 图片来自官方需要指出的是,小米用了五年时间,在高端化上有了初步的成绩,但竞争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雷军也清楚地认识到,跟苹果的竞争可能还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还是要全心全意向苹果学习,一步一步的把每一个细节做好。而热门赛道的比拼,比如汽车,也注定会出现沟沟坎坎。当初,小米汽车发布之后,网上出现了一些不友好的声音,雷军直言,“在这一点上,小米汽车是受害者,当时成了全网被黑的最惨的品牌之一,整个汽车产业还是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才能持续发展,呼吁打击这些黑公关和黑水军。”硬核科技公司,这是雷军一整晚都在强调的。通过小米17系列新品、玄戒芯片以及汽车业务的成功,小米想一改过往用户心中“跟随”的标签,取代的则是技术领先时代。雷军指出,“其实大家有个巨大的误解,很多事情我们是做完了才说的,比如芯片和汽车,都是产品到了最后才来讲。小米是长跑型选手,时间越长我们越强大。”以下是雷军年度演讲媒体沟通主要内容,略经编辑: 提问:这五年小米公司变化巨大,从汽车到芯片,都在高端领域发力,感觉像是摆脱日常用或低端的东西,这是怎么考量的?第二,小米公司这五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雷军:小米十五年前创办时,使命是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简化就是科技平权。十五年前进入制造业,是想用互联网技术和方法推动科技普及。五年前,我们发现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到了产能过剩、大家希望升级的阶段。我们坚定提出高端化战略,全面对标苹果,进入高端领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这五年在手机高端市场下了很大功夫,跌跌撞撞,摸索了很多经验,做汽车时也坚定做了高端车。今年第二季度财报,小米汽车含税均价28.9万元,跟BBA(奔驰、宝马、奥迪)价钱差不多,已经在高端区间,尤其是Ultra这款50-60万的车能卖这么大的量,我越来越坚信,只要下功夫投入技术研发,在高端化里面不断前行,一步一步学习提高,有机会把高端化完全做成。提问:小米经过这几年技术和产品发展,包括5G、小米17等手机,小米在年轻人心中的定位已经从高性价比极客转变成时尚科技潮人,您怎么看这个定位?小米做了哪些努力?雷军:15年前,小米定位成极客品牌,为网络发烧友准备,没想到成长速度超出想象,很快变成大众品牌。变成大众品牌后,我们没有做好准备,五六年前遇到的痛苦就是因为成长快,很多人对我们不了解,有偏见,再加上我们自己做得不好。经过半年反思,我们做了几个大决定:推动高端化,让更多高端用户和女性用户认可。五六年前我们是偏男性品牌,今天以小米汽车为例,接近半数都是女性,用户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五年前高端化推动的结果。在这五年探索过程中,我们形成了高端化的方法论:科技引领、认知引领、审美引领,需要在这三个维度提升自己,才能把高端化做好。小米每个季度都会组织研讨,总结成绩、困难和教训。提问:2020年是小米做高端化最艰难的时候吗?往后五年,高端化的难度挑战是怎么演进的?到今天这个节点,它符合您当初的预期吗?雷军:回顾过去5—6年,高端化遇到最大压力是2022年,受全球经济环境和地缘政治影响,业绩下滑了15%,2023年又连续下滑3%,对我们这么大的公司,压力巨大。那个时间点压力最大。高端化是曲折前行的过程,第一次高端化刚开始很紧张,结果第一年就远超预期,大家觉得高端化很好干,然后就掉到坑里,再一点点爬出来。小米汽车在高能化全过程里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在整个高能化的路上,我们都还需要时间一点点学习。提问:您说我们要全面对标iPhone,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和这次改名?现在中国厂商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怎么理解这种持续的创新和突破?雷军:这次从小米16改名叫小米17,引起了舆情,我也挺惊讶。主要原因是我们考虑小米做手机十五年了,很多人对小米有一些刻板印象,甚至看法很固执。大家可能需要重新认识一下小米手机,我觉得小米手机这一代的产品力是跨代升级,非常炸裂。跟iPhone17全系列相比,有很多地方都超越了。五年前我们提出对标苹果,首先要有勇气敢于对标世界第一,只有对标才能一步一步接近并跑到领跑。小米17在很多点都超越了苹果,比如电池技术、屏幕技术、散热、传感器、潜望镜、计算、空间堆叠等,我们都有非常多的创新。这是我们敢正面对标的底气和勇气。通过改名,希望让大家重新认识小米手机,重新表达我们敢于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提问:您对小米17系列预期怎么看?长期来看,小米或国产手机厂商与iPhone竞争,未来会是什么走向和态势?雷军:苹果是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需要我们潜心学习。这次iPhone17系列卖得非常好,网上评价“牙膏挤爆了”,他们相对过去迈了一大步。在很多技术领域,小米17都领先,所以我们有信心全面对标。但跟苹果的竞争可能还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我们要全心全意向苹果学习,一步一步把每一个细节做好。苹果是360度无死角,每个领域都下了很大功夫。我们先找10个点突破,接着找20个点突破,一步一步覆盖更多角度。提全面对标,不仅仅是配置和参数,要在科技引领、体验方面对标苹果,甚至超越苹果。提问:未来三到五年,小米有没有找到智能手机销量增长的新路?雷军:从全球看,手机市场都是竞争特别激烈的市场,竞争难度超过了汽车。全球对手是苹果、三星、华为,都是科技巨头,竞争难度特别高。中国市场是我见过最离谱的市场,六个主要玩家平均都在15%—16%的市场份额,各领风骚两三个月,今天第一,过两三个月可能第六。我们五家同行都是很了不起的公司,我从内心深处很钦佩他们的能力。在这么强大的同行压力下,我们早就放弃了速胜的可能性。两年前我提的目标是每年坚定增长1%的市场份额,五年时间做到20%,慢慢来。小米是长跑型选手,时间越长越强大。再打五年,大家会看到小米更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整个手机市场,尤其中国手机市场,我们打的是持久战,这正好是小米的长项。我们要向所有同行学习,在各个维度不留死角,做六边形战士,把竞争变成二十个维度,每一个维度跟同行对比,找差距。提问:上个月媒体报道小米汽车工厂技改成功落地,祝贺小米。技改对目前广大用户期待的小米汽车产能提升有哪些帮助?今年四季度订单消化能到达什么程度?雷军:小米汽车工厂自动化率一直做得很好,也在不断技改,提高效率,调整排单。两个月20天时间,预期交付超过4万辆。但实话实说,比广大准车主的需求还有巨大差距,我们会不断努力提升。小米进入汽车行业到今天满打满算不到一年半,2024年4月3号才交第一辆车,只干了一年半,其实干得还不错,但离大家需求和要求差距还很远。高标准、高要求是好事,我们不要老觉得自己是汽车行业新兵,大家要高标准要求,我们自己也要高标准要求。整个生产效率提升速度还是非常快的。提问:小米汽车发布后,市场和用户反馈热烈,但网络上出现抹黑小米的不实信息,还有针对小米车主不友好的声音,甚至评论区私信网暴,您怎么看?雷军:小米汽车发布后,成了全网被黑得最惨的品牌之一,六部委联合行动打击黑水军、黑公关,我们举双手支持。汽车产业需要风清气正的环境才能持续发展,小米汽车是受害者,希望全社会呼吁打击黑公关和黑水军,他们让产业发展遇到很多困难。提问:明天刚好是理想I6发布,您跟理想关系一直很好,想请教您和理想在造车这块互相交流哪些方面?最近有哪些探讨心得?雷军:小米汽车是后来者,我们发自内心感激新能源汽车行业所有先行者。谈到跟理想的关系,我们有幸通过顺为和小米成为蔚来、小鹏的早期投资者。理想虽然早期没投资,但因为是北京企业,有很多合作。我非常钦佩理想为新能源汽车做出的伟大贡献,理想开创了大空间增程SUV这条路,不少车厂都是摸着理想过河。借此再次向理想本人表示崇高敬意。谢谢大家。(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杜志强,编辑|钟毅)
-
上百家门店被关!星巴克突然宣布重组计划 【导读】星巴克突曝裁员900人,上百家门店被关中国基金报记者 莫琳9月25日,星巴克宣布启动一项规模达10亿美元的重组计划,关闭部分营运不佳的北美门店,并裁减约900名员工。同时,停止了许多空缺职位的招人计划。消息公布后,星巴克股价开盘快速下挫。 “重返星巴克”计划不如预期上百家门店被关公告显示,此次重组计划是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Brian Niccol)提出的“重返星巴克”(Back to Starbucks)计划中的重要一步。尼科尔在致员工的信中表示,在审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咖啡店无法营造出客户和员工期望的实体环境,或无法实现财务表现,这些门店将被关闭。因此,公司正在对北美业务进行全面调整,重点是尼科尔提出的通过引入陶瓷杯、增设座椅和缩短等待时间等方式,重塑门店咖啡馆氛围的计划。计划完成后,星巴克在北美的总门市数将减少约1%,降至18300家(意味着约180家门店被关闭),并计划在下一会计年度重新扩张门市规模,并翻新超过1000家现有店面。去年9月,尼科尔上任后提出“重返星巴克”计划。计划实施近一年后,星巴克的情况如何?虽然尼科尔在上述文件中强调,初步翻新门市已见顾客停留时间延长、来访频率提升的迹象,但财报显示,三季度星巴克全球可比门店销售额下降2%,降幅大于市场预期的1.3%。这也是星巴克全球同店销售额连续第六个季度下滑。与此同时,星巴克股价自年初以来下跌近6%,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了约13%。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星巴克已多次裁员,继2月裁员1100人后,7月又推出自愿离职方案,给予最高10万美元的一次性补偿。星巴克中国股权重组或将在10月底敲定今年年初就传出星巴克中国股权将被出售的消息,几番角逐后,竞购的“决赛圈”已经基本锁定,该交易或将在10月底前敲定。据记者了解,除了9月初收到卖方确认函的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和红杉中国之外,春华资本也在近期成为了竞购方。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星巴克中国的估值约为50亿美元,单独一家投资机构很难“吃下”全部股权,最后可能会是两、三家合作完成上述交易。三季报显示,星巴克中国当期营收约为7.9亿美元,同比增长8%,并实现连续三个财季同比增长。营收增长主要源于降价。虽然客单价同比略降4%,但同店交易量同比大幅提升6%。同时,星巴克中国的门店持续增加。截至第三财季末,星巴克中国门店总数达7828家,较去年同期的7306家净增522家,同比增长7%。此外,星巴克中国继续下沉,三季度新进入17个县级市场。数据显示,新店盈利高效,两年内新开门店持续贡献高于均值的同店销售。在业绩发布会上,针对此前市场的“卖身”传闻,尼科尔首次公开披露了相关细节。他明确表示,星巴克寻找的是拥有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的战略伙伴,以抓住中国市场未来增长机遇。目前已有超20家意向合作方,公司正在评估方案。对于合作的核心诉求,他强调“这并不是为了资金”,而是希望通过引入伙伴,确保星巴克品牌未来在中国处于更强势的位置。为此,合作方需满足两大标准:一是必须与星巴克拥有共同的使命和价值观,“在根本点上保持一致”;二是具备卓越的本地化运营能力。他进一步明确,星巴克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不变,希望保留相当比例的股权,且“只会推进真正符合星巴克利益的交易”。编辑:黄梅校对:纪元审核:许闻
-
谁还说小米是组装厂?雷军亲述5年逆天改命 9月25日晚7点,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国家会议中心,带来了他第六次年度演讲,主题为《改变》。 雷军说:“在小米创办十五周年之际,小米在汽车和芯片领域连续两次重大突破,让很多人刮目相看,感觉小米好像一夜之间换了一家公司。其实,这些改变,都来自五年前那次触及灵魂深处的大反思。” 这场持续两个多小时的演讲,雷军不仅谈人、谈车、谈芯片,也谈到一路走来与团队的共进与挣扎。以下为雷军演讲全文: 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今天是我的第6次年度演讲。去年3月,我们发布了小米汽车,小米成为首家横跨手机、汽车、家电三大领域的科技公司。今年5月,我们推出了玄戒O1芯片,小米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发布3nm 制程旗舰芯片的公司。 在小米创办十五周年之际,小米在汽车和芯片领域连续两次重大突破,让很多人刮目相看,感觉小米好像一夜之间换了一家公司。 其实,这些改变,都来自五年前那次触及灵魂深处的大反思。 01大反思 1.1痛苦与焦虑 五年前,2020年,小米迎来了自己的十周年。那时的我们,上市已经两年,年营收也突破2000亿,成功跻身“世界500强”。在很多人眼中,小米已经非常成功了。但我内心,却充满着难以言说的焦虑。 我们所处的行业,苹果、三星、华为如同几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几乎看不到赶超的希望。是躺平认命,还是继续打拼?创业十年,团队中很多人都累了,想停下来歇一歇。这点我完全理解,其实我自己也很累。可下一个十年,竞争只会更激烈,还有多少人愿意继续与我并肩作战呢? 更让人疲惫的是,网上充斥着各种质疑、批评,甚至是攻击。不少人对小米有偏见,固执地认为,“小米就是一家组装厂”,“小米没啥技术,就是东西便宜”,“小米只会营销,肯定走不远”等等。那段时间,我陷入了严重的内耗。挣扎许久后,我下决心直面所有问题,找到破局之路,逆天改命。 起初,我并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但幸运的是,我小时候学过围棋,学会了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复盘。 复盘就是回答三个关键问题:“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重来一遍,该怎么做?”这三个问题搞明白了,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方向就清楚了。 于是,我们开始了漫长而深入的复盘。每次复盘会,我们找七八个人放开聊,常常一聊就是四五个小时。这样的会开了四五十次,持续了半年时间。 1.2小米往哪里去?小米创办的初心就是用互联网技术和方法做制造。经过这半年的复盘,我们坚定了下个阶段的发展道路: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从互联网公司走向“硬核科技公司”。并计划在未来5年里,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投入1000亿元。 要知道,2019年我们全年研发投入仅75亿,“五年千亿”,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从这一刻起,小米的基因开始重塑,“技术为本”成为我们永不更改的铁律,“重新创业”的热情被完全点燃了。 1.3重塑团队 随后五年,我们用创业的决心引进了大量人才,并重塑了核心管理团队。这个巨大改变,从我们高管团队的名单中就可以看出: 首先,联合创始人中还有两位,林斌和刘德,与我继续打拼。 我们积极引进外部顶尖人才,包括卢伟冰、曾学忠、王晓雁、林世伟、刘伟等一批高管。他们当中,有的直接空降高管,有的作为中层引进,一步一步成长为高管。这些引进的高管为小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内部培养,提拔了朱丹、屈恒、许斐、张剑慧等一批年轻高管。他们都是小米最早期员工,历经十多年磨砺,逐步成长为新一代领军人物,进入了核心管理层。 比如,工号54的朱丹,是小米最早期的工程师之一。如今的芯片业务就是由他负责组建的,玄戒O1也是他带队攻克获得了成功。 02芯片之旅 说到玄戒O1,很多朋友感到非常意外:小米怎么“突然”做出了这么厉害的芯片?芯片发布前,我们从未对外透露过,在内部也鲜有人知。接下来,我们说说芯片业务的来龙去脉。 2.1松果电子 小米一直有一个“芯片梦”。 十一年前,2014年9月,刚刚创业四年多的小米,全资成立了松果电子,毅然开始自研手机芯片。 经过三年努力,2017年,“小米澎湃S1” 正式发布,搭载在一款中端机上,当年就卖了60万台。这个开局看上去非常不错,但我心里清楚,松果之路其实走不下去了。 2018年,我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停掉了手机 SoC 芯片的研发,队伍缩编,继续做一些小芯片,算是保留了一点火种。五年前那次复盘,聊到芯片话题,大家都心有余悸。要解开心结,就必须搞清楚松果到底输在哪里。我们花了很长时间研讨。 首先,切入点选错了。一个反直觉的关键结论:自研手机SoC,做中低端,完全没机会;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我就不展开讲了。当年苹果、华为也是这样突破的。 另外,自研芯片还需要手机团队的全力支持。大家想想看,手机团队为什么放着成熟的芯片不用,却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呢?如果没有完全一致的目标,和荣辱与共的决心,这事肯定干不成。而当时的松果,在管理上相对独立,跟手机团队的协同非常困难。我经常亲自协调,但依然很难解决。这样,松果的失败,就成了必然。2.2艰难的决策 但芯片,我们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全球顶尖的科技巨头,最终几乎都成了芯片巨头。 我内心非常清楚,芯片是小米成功的必由之路。但如今造芯的复杂度,已经远超十年前。比如,自研手机 SoC,至少要花十年时间、至少投入五百亿。花这么多钱和这么多时间,就一定能成功吗?假如不成,我们怎么办?整个讨论过程持续了半年多,大家心里没底,一直下不了决心。 后来,我鼓励大家,“芯片,我们不干肯定输;不试试,怎么就知道我们小米就干不成呢?” 最后,2021年初,新一轮的芯片之旅,重新开始了。 松果失败的阴影,依然笼罩在很多人心中。我们见到每位合作伙伴,都需要拼命解释,对方才能理解。费尽了周折,我们才终于重新组建了团队。 2.3绝不动摇 项目进入第二年,我们遇到了更大的困难。当时,小米业务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业务出现大幅滑坡,营收骤降15%,这是小米史上第一次。 而此时,我们压力巨大,我们正同时供着“两个孩子上大学”——造车、芯片,每个都是五六百亿投入的大项目,这个压力令人窒息。“继续干芯片,会不会把公司拖垮?”团队里逐渐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内部士气有些动摇。2022年5月,我组织高管会认真讨论,现场气氛非常凝重,大家心里都清楚:如果这次放弃,小米将永远与芯片无缘了,市场也不会再给我们机会。最后,有位高管坦言:这笔账,从商业角度看,此时此刻根本算不清,只能靠创始人来判断了。我没有丝毫迟疑,当即问大家:假如现在放弃,十年后,我们会为公司账上多出几百亿而庆幸,还是为小米这家公司永远失去芯片业务而后悔?我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支持干。这笔投入绝对是值得的,退一万步,哪怕最后没有成功,也将为我们培养出一支强大的芯片研发队伍,彻底改变小米这家公司的质地。经过充分的讨论,大家坚定了信心。 项目进入第三年,2023年5月,中国芯片行业突发了一场地震,一家同行没有任何预兆,三千多人的芯片团队就解散了。我的手机瞬间被电话和信息挤爆,很多人来问,“小米芯片部门会不会关闭?” 当时,我也有点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深知干大芯片非常难,确实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已经输过一次,这次,咬牙也要坚持! 为了稳定军心,我马上安排了芯片团队全员会。那时谣言满天飞,会议通知刚发出,同事们吓了一跳,以为我们也要解散了。我们芯片负责人朱丹,在会上传达了公司的决定后,大家长舒一口气,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芯片干成! 2.4回片成功 2024年初,芯片按计划投片了。我们的芯片采用了最先进3nm 工艺制程,仅投片费就超过了两千万美元。 去年5月22号,第一批芯片回来了。大家非常激动,集体到机场去迎接。这么珍贵的芯片,大家就装在一个五毛钱纸袋里,拎回了实验室。那天,我正在外地出差,每过几分钟就看一下群里的信息,焦急等待测试的结果。假如不成功,不仅仅这两千多万美元投片费就打水漂了,整个项目都会推迟六个月。当晚9点,系统终于点亮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在外地接到了朱丹用玄戒O1打来的电话。 这意味着,所有模块都调通了,那一刻,百感交集……这些复杂的3nm 旗舰芯片,一次投片就成功了,真心了不起。我们工程师确实非常牛! 2.5玄戒发布 一年后,今年5月22日,玄戒O1和搭载这颗芯片的手机平板正式发布了。 谁也没有想到,小米第一款旗舰 SoC,表现如此出色,达到了第一阵营的水平。搭载玄戒O1的小米15S Pro,已经上市4个月,媒体和用户给出了非常不错的评价。 玄戒的路才刚刚开始,谈成功还为时过早,但我们肯定会继续坚持下去。回顾玄戒O1项目,失败本身不可怕,正视自己内心的恐惧,才是关键。对我们来说,难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难的是,经历松果惨败后,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如何鼓起勇气重新开始干。 最后分享一个细节。项目启动时,我建议继续叫松果,本想着,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但大家坚决不同意。后来,我们取了一个新的名字——“玄戒”,代表了一个庄重的承诺:小米造芯,这一次,我们是认真的。 03征战纽北 接下来,我们聊聊小米汽车。今年6月,小米宣布SU7 Ultra 原型车在纽北官方圈速榜总榜上排名第三,量产车位列全球量产电动车榜首。这个消息迅速震撼了全球汽车工业。很多人都好奇,小米一家手机公司造车,一个汽车行业的新兵,咋就这么生猛呢? 故事要从四年前讲起。3.1阿灿的故事 米粉朋友们都熟悉一个人——阿灿,他是小米汽车首席测试车手、动态性能工程负责人。 他出生在浙江诸暨,他老家边上有个修车厂,他的童年就在这个修车厂里度过。大学时候,天天泡在汽车论坛当版主。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汽车底盘工程师。为了把底盘做好,他开始苦练赛车,居然还拿了好几个赛车冠军。他对造车的痴迷,可见一斑。 4年前,小米宣布造车时,满屏的弹幕都是“干翻特斯拉”。 他的一位同事准备加入,他马上问:“能不能带我一起去?”为了表达决心,他甚至说,“小米在哪造车,我就举家搬到哪里”。就这样,小米聚集了一大群热爱汽车、野心勃勃的工程师,他们都渴望干出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3.2 Ultra立项这么多优秀的工程师聚在一起,能整出点什么事情呢?2021年9月,小米汽车首次全员会,就宣布了一个宏大计划: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打造全球最强的纯电性能车。 一开始造车,就敢提出这样夸张的目标,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当然,做全球最强,困难非常多,比如,当时市场上没有合适的高功率电机,我们就横下心来,自己组建团队自己干,这就是后来的小米 V8s 超级电机,甚至连生产都是自己干的。经过几个月论证,12月,Ultra 项目正式立项。 然而,春节刚过,项目又被取消了……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2022年春节后,我们开了长达21天的会议。当时,SU7开发到了最关键的阶段,而且,我们刚开始造车,能力和资源严重不足,为了确保 SU7成功,我们只能忍痛把 Ultra 项目先砍掉。大家都挺沮丧的。谁也没想到,到了5月,Ultra 项目又被“捞”了回来。那次会议,我们在线上开的,也开了好几天。为了活跃会议气氛,我给每位同事寄了瓶红酒。有位工程师举着酒杯提议:“保时捷是我们心中的神,我们能不能造辆车,在纽北赛道上直接挑战呢?”这个想法瞬间点燃全场。 开着亲手打造的车,在纽北赛道上驰骋,超越保时捷。这就是很多汽车工程师们的终极梦想。 当时 SU7项目已经取得了突破进展,压力没有几个月前那么大,大家决定咬牙重启 Ultra 项目。消息一公布,工程团队沸腾了,阿灿更是激动得跳了起来。Ultra 就是一群工程师的追梦之旅,大家热火朝天干起来了。 3.3挑战纽北 然而,困难接踵而至,我说一个大家最想不到的难题。 2023年8月,我们首次联系纽北官方,对方很快回复了,之后再无音讯。我们连发20封邮件,如石沉大海。直到三个多月后的圣诞节前夕,才收到第二封邮件,终于答应接待我们。 2024年元旦刚过,项目组同事立即赶到了纽北,当时大雪纷飞。 见面后,对方问的第一个问题:“一家中国手机厂商,为什么要来纽北?”我们详细介绍了 Ultra 的方案,这份雄心打动了他们。 尽管小米刚刚造车,尽管赛道档期非常紧张,纽北官方仍为我们尽力争取,在纽北测试的同行们也给了很大的支持,最后排到10月初。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我们定了连续两天的包场,就是10月9日和10日。我们做好了所有的准备,期待 Ultra 的精彩表现。没想到,10月9日那天,全天下雨。看天气预报,第二天还有机会。同事们兴致很高,仍然在互相打气。为了见证这个重要的时刻, 10月10日一大早,我就赶到了纽北,从早晨7点开始就守在赛道边。结果,看了一天雨……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一波五折,10月28日,我们终于获得了10分钟的机会,只能跑一圈。正是这一圈,Ultra 原型车创下纪录,让世界首次见证了小米汽车的实力。Ultra ,让我真心感慨,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百折不挠的坚持,才能创造奇迹,如果不是工程师们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向往,如果不是我们始终坚持不肯放弃,就绝无可能诞生这样的传奇。今年4月1号,Ultra 量产版正式冲击纽北。这一次,天气不错,我们只用了四圈,就留下了两项震撼人心的成绩。回顾 Ultra 这三年的历程,经过了太多的波折,但最后的结果远超了大家的想象。网上有句话,我非常喜欢,分享给大家,“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天意。”唯一遗憾的是阿灿。去年10月,为了确保成功,他把唯一一圈的机会让给纽北本地车手 David。今年也很遗憾,他个人没有跑出理想的个人圈速。大家知道,在纽北官方圈速榜上,还没有任何中国车手的名字。但他相信,终有一天,他会在纽北官方圈速榜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凭实力赢得尊重,小米在纽北的一系列成绩,正悄然改变全球汽车工业对中国汽车的印象。小米SU7系列,首战就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近一年20万以上最畅销轿车,所有车型销量第八,并登顶保值率榜首。04再次突破 小米YU7今年6月发布,创造了更惊人的成绩:3分钟大定超过20万辆。这个数字震撼了整个汽车工业,甚至因太过惊人,引来不少质疑。于是我们在第二天下午4点直接公布了锁单数据:18个小时内锁单24万台。小米汽车为啥能够再次获得巨大的成功呢?我们说说小米YU7背后的故事。 4.1最后的底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YU7项目刚开始,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那是2022年的夏天,SU7开发最关键的阶段。SU7是一款纯电轿车,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除了特斯拉,从来还没有纯电轿车能卖得动。假如 SU7不成功,YU7就是我们最后的底牌,它必须承担起“力挽狂澜”的使命。 4.2做一辆怎样的 SUV?那时候,正值理想L9发布,“彩电、冰箱、大沙发”的设计获得了现象级成功,理想开创了大空间增程SUV的新赛道。不少车厂摸着理想过河,也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YU7,作为小米汽车最后的底牌,该怎么做呢? 是走自己的路,还是和大家一样“抄作业”? 这可能是小米汽车至今最激烈的争论。会议室里,火药味很浓,大家不得不制定了一条“君子协定”:实在吵不下去了,就相互“拉黑24小时”,冷静一天后,再接着吵。吵着吵着,我们观点就清楚了:理想这类大空间 SUV,各家车企一哄而上,很快就会有几十款上市,市场竞争会非常激烈;而且,多孩家庭也没那么多,市场需求的总量是有限的。我们也做一辆同样的车,肯定没前途。而且,我们和大量用户交流后发现,哪怕他们选择 SUV,大多数时候,仍然是一个人开。 于是,我们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走一条不同的路,为驾驶者设计一辆好看好开的 SUV,同时兼顾家庭日常使用。这就是运动型 SUV。论证过程中,有同事还是非常担心:国内市场这么卷,SUV 不拼超大空间,真的卖得动吗?研发团队用详细方案证明,小米YU7内部空间绝对不亚于 Model Y,这说明空间肯定是够用的。就这样,小米YU7,一款不一样的 SUV,正式立项了。4.3 “最强标准版”的来历 从第一天开始,小米YU7就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投入巨大,力求把每个细节做到完美。 我举一个例子,原来规划的标准版,续航620公里,对纯电 SUV 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也比 Model Y 好不少。 但去年年底,几次长途实测,我还是觉得不太够。很多人买 SUV 就是为了长途旅行,我们如何才能消除用户的里程焦虑呢?想大改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想了一个最简单直接的办法,砍掉620公里的版本,把835公里长续航 Pro 版换个名字,就叫“标准版”。这相当于续航增加了200多公里,但定价不变。和 Model Y 一比,竞争力实在是太强了。方案一提出,负责采购的同事们差点“哭晕在厕所”。就这样,“最强标准版”登场了。小米YU7发布会上,我反复强调:这个标准版不是入门版、不是丐版、更不是阉割版,相当于别家的 Pro 版、Max版。这真不是吹牛,这个标准版确实是我们以前规划的长续航 Pro 版。4.4写给用户的情书小米SU7发布会前,我请教了很多媒体朋友,他们几乎都不看好。这次 小米YU7,我又问了媒体朋友们的意见,他们都非常看好。反而,我压力更大了。 这款“不一样”的 SUV,真的能被大家接受吗? 我们内心依然有点忐忑,但我坚信,我们为 YU7倾注的无数心血,一定会赢得很多人的共鸣。我在小米YU7发布会结尾时说:“YU7为谁设计的?是为那些无法容忍平庸的人,那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人。也是为那些双肩扛着责任、内心仍有远方的人;那些清晨送孩子上学、顺路也给自己买束花的妈妈;那些周末带着全家去露营、也在后备箱中为自己留一套钓具的爸爸。那些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内心仍有星辰大海的人。” “小米YU7,就是小米工程师们写给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一封最深情、最硬核的情书。” YU7上市后的表现,充分说明了,3年前大胆“冒险”的决策,过去3年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一位 YU7车主告诉我:他家宝宝出生后,他成了别人眼里的奶爸,专门买辆六座大空间SUV。有一天晚上下班,他突然感到很失落,独自在车上待了半个小时。在忙碌的工作与幸福的家庭生活中,他好像慢慢失去了自我。一年多来,他为每一位家人都费尽了心力,唯独没有给自己买过任何一件东西,哪怕一件 T 恤。看完发布会,他被深深打动了,当晚就说服家人,给自己买了一辆 YU7。 也许,小米YU7的奇迹就来自这里。 4.5改变的力量 从“最后的底牌”,到全新的奇迹。小米YU7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遭遇难题,不妨换个思路,大胆去尝试,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从SU7 、SU7 Ultra,再到 YU7,小米汽车用一系列扎实的成绩,改变了人们对一家手机公司造车的质疑。同时,中国汽车行业,也正在经历巨大的改变,在高端汽车市场上,国产车已全面崛起。 05陈年新事 这几年小米经历的深刻改变,其实也悄然改变了许多人,比如,我的好朋友——陈年。他是凡客的创始人,经常来我的直播间“蹭流量”。提前声明一下:他没有付过我一分钱的广告费,如果大家对凡客有意见,直接骂他,千万别找我。5.1小米SU7发布会去年小米SU7发布,是我三年造车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对我非常重要,我特地邀请陈年来参加。 他说,来不了。他正在大连写小说,已经闭关一年多了,除了偶尔出去吃饭,几乎不出门。我有些惊讶,确实有段时间没见到他了。他还告诉我,凡客当年创业,摊子搞得太大,欠了十多个亿。后来每天早上醒来,一睁眼想的就是还债,就这样,还了整整十年时间。三年前,终于全部还清,他也彻底累了。 我说,我懂。 没想到发布会那天,他还是来了。当晚不少朋友一起聚餐,气氛很热烈,唯独他格外安静,没怎么说话。 5.2只要你想,一定能改变 半年后,陈年突然约我聊聊。我们约的是第二天晚上九点。 见面后我才知道,他是一大早特地从杭州坐火车赶来的。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杭州?他不是在大连写书吗?他这才告诉我,去年三月看完发布会之后,受了很大触动。 四月份,他把整个公司搬到杭州,自己带队全面转型直播电商。我随口问了一句:“整个公司搬杭州,搬了多少人?”他说:“三四个人。”我一下子理解了他当时的状态,那个曾经一万多人的凡客,其实已经归零了。我印象中的陈年,书生气很重,我有些担心,他干得了直播电商吗?何况,陈年兄弟这个年纪了,还能从零开始吗?他很有信心,告诉我,就是发布会的那晚,仿佛心里有什么沉寂很久的东西,突然被点燃了。他觉得,雷军可以改变自己,跨行造车,他也行。 我脑子里立刻冒出这样的一句话:果然,55岁,正是闯的年纪。 今年年初,他又来找我,很高兴地说:凡客已经做到了抖音男装前三。据说,还经常排第一。陈年,我认识了二十八年的朋友,这一次,我是真心佩服。 过去五年,无论是对小米,还是对我个人,都是一场彻底的蜕变! 我们,从一家互联网公司,坚定地迈向了智能制造的新战场; 我们,从手机和消费电子出发,开创“人车家全生态”的崭新局面; 这一路的改变,远不止于造车、芯片和高端化,重要的是,我们用五年脚踏实地的努力,重塑了小米的骨骼与灵魂。 5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从迷茫到蜕变,有时隔着万水千山,有时只隔了一层窗户纸。 只要持续努力、不断成长,每个人、每个团队,都有机会“逆天改命”。 06小米17小米史上最强小尺寸全能旗舰 5年前,我们启动了手机业务高端化,开始正式对标苹果。经过5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今年我们提出了“全面对标 iPhone”,正式发布年度重磅新品:小米17系列。 首先是小米数字系列的全新力作:小米17。在手机屏幕越来越大的今天,我们坚持为小屏用户打造一款体验毫不妥协的旗舰手机。小米17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配备7000mAh 小米金沙江电池,徕卡 Summilux 光学系统,还有1.18mm 极窄四等边设计。 这不是参数的简单堆叠,而是小米对"小屏无短板"理念的完美诠释。 质感大升级,处处见细节 小米17的质感历经五代打磨,设计上升级超大 R 角,不仅在视觉上更加和谐,握持手感也圆润很多,非常精致,大家可以重新认识一下小米手机。屏幕非常漂亮,6.3英寸的大小、1.18mm 的极窄边框、整机比例做了微调,更加舒展漂亮。 它还搭载了小米龙晶玻璃,比普通玻璃强度提升10倍,再加上高强度航空铝中框,非常持久耐用。一共有4款配色,分别是黑色、白色、雪山粉、冰融蓝。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小米17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采用最新第三代3nm 工艺制程,速度更快、能效更高。CPU,2+6架构设计,超大核是第三代 Oryon 架构,主频达到了4.6GHz,是手机 SoC 最高主频。而 GPU 独立缓存增加50%,功耗下降20%。还有立体环形冷泵技术,通过细微的毛细结构实现超强的汽液交换能力,加上紧贴 SoC 的凸台设计,核心温度能够下降3℃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对比 iPhone 17标准版,无论是长时间游戏还是高强度多任务,小米17的性能和温度表现都更加优秀。<<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全新 M10发光体系,国产材料新突破小米17的屏幕峰值亮度高达3500nits,在户外使用也能清晰易读。更重要的是,它搭载了全新 M10发光体系,标志着小米首次深入屏幕发光层的材料创新,开始构建完整属于小米的屏幕能力体系。 小米携手产业链伙伴卢米蓝,开发出全新红色发光主材,它的发光效率比目前最好的进口材料还要更好,是国产显示材料的历史性突破。徕卡 Summilux 光学系统,影像绝不妥协 小米17在影像上绝不妥协,它搭载了徕卡 Summilux 影像系统,主摄是 Pro 级别,采用5000万像素光影猎人950传感器,1/1.31″超大底。 此外,主摄还采用了逐片镀膜工艺,每片镜片都接受针对性光学处理。无论面对刺眼的逆光、复杂的夜景还是多重光源交织,小米17都能交出非常优秀的成像表现。长焦镜头则是小米备受好评的徕卡浮动长焦设计,60mm ƒ/2.0大光圈设计,还支持10cm超近对焦距离。<<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全焦段表现都非常不错,是小米史上最佳水准。暗光、逆光、各种复杂光线下,画面都非常通透。特别是新一代大师人像,不仅人物肤色真实自然,发丝的处理水平也有大幅提升,媲美专业相机,根根分明。<<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前置则采用5000万超感光相机,大底大光圈,自拍效果非常棒。 7000mAh小米金沙江电池,告别续航焦虑小尺寸续航一直是难点,小米17电池容量做到了惊人的7000mAh,这在6.3英寸机身上非常难。最新一代小米金沙江电池,硅含量大幅提升至16%,实现了894Wh/L 的超高能量密度,同时支持超强低温续航。 充电体验也全面升级。支持50W 无线充电、100W 有线快充,兼容100W PPS 通用充电协议,真正“充得快、用得久”。全面的旗舰体验 小米17的通信能力也非常出色,全球上网能力覆盖21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全新升级的小米澎湃信号增强芯片 T1+,让天线在复合状态下的切换能力大幅增强。 小米17还配备立体声双扬声器,经过精心调校,低频表现更有力度;USB 3.2 Gen1高速传输让大文件传输变得轻松惬意。 售价 小米17有三个配置可选:12GB+256GB:4499元、12GB+512GB:4799元、16GB+512GB:4999元。 07小米17 Pro系列小米史无前例大跃迁 小米17 Pro 系列迎来小米史无前例的大改变,和 iPhone Pro 系列完全对标,有小米17 Pro 和小米17 Pro Max两款。全部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搭载全新妙享背屏,有四款配色可选,分别是黑色、白色、森野绿、冷烟紫。 Pro 系列最大特色:妙享背屏 我们为小米17 Pro 系列定制了一块全新的“妙享背屏”,它不只是装饰品,而是真正有用的第二屏幕。你可以在上面设置各种有趣的时钟,比如养一条锦鲤,让手机背面“活”起来。 AI 壁纸能够将你的萌宠、亲友的照片转化各种风格,让照片“动”起来。 我们还精选生活中十大核心场景,设计了背屏动态通知:航班显示航班号与时间,打车显示车牌号,外卖实时追踪配送进度,不用翻转手机,不用点亮主屏,重要信息触手可及。更神奇的是,在超级小爱 AI 识屏能力的加持下,你可以将任何重要内容:不管是餐厅预订信息、活动二维码,还是购物清单,一步“贴”到背屏。还有非常特别的背屏自拍功能,你能用主摄实现超高画质自拍,比如用超广角拍多人合影、用长焦拍妆容细节。为他人拍照时,对方还能通过背屏看到预览画面实时调整。还能用大头贴模式一键生成经典四格照片,拍完后可以一键用米家照片打印机打印出来。最后,你还可以装上专属的复古掌机保护壳,把它变成一台游戏掌机,大家坐飞机没信号的时候,可以用它玩玩小游戏消磨时间,定价299元。小米17 Pro,非常强大的小尺寸 ProPro 级影像:徕卡三摄 小米17 Pro 搭载徕卡三摄,满足全焦段影像创作需求,采用三重反射棱镜结构与两组光学镜片,难得地在小屏手机寸土寸金的空间中,实现了5倍光学变焦和20cm 长焦微距兼得。 小米17 Pro 的这枚潜望长焦模组,相比上一代体积缩小54%,占主板面积缩小43%,来看一组样片。<<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小米17 Pro 的光学素质也非常优秀,G+P 玻塑混合镜头,每一枚镜片我们都逐一镀膜,画质非常纯净,实现了逆光抓拍画质的重大突破。来看一组样片,可以看到鬼影和炫光都得到有效抑制,即使在逆光场景下,拍出来的照片观感也很通透。 此外,它还采用了全新传感器:光影猎人950L,拥有超大底、超大像素、超大光圈。其中的字母“L”,代表着传感器技术:LOFIC。这个技术能让单帧直出的画面达到原来3帧合成的高动态画面表现,实现了小米迄今最高传感器动态范围:16.5EV,是1英寸 IMX989的50多倍。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我们特意邀请了影视飓风 TIM 提前体验小米17 Pro,一起看一段视频。 轻薄长续航,小巧精湛 小米17 Pro 虽然多了背屏与 Pro 级的影像,依然只有8mm 薄、192g 轻,而且续航也非常出色,足有6300mAh。这是因为我们在整机堆叠上的创新,提高了小米17 Pro 主板的集成度,采用了三层叠板结构与分离式设计,比上一代缩小了37% 面积,搭载了4525颗元件。 同时,搭载小米金沙江电池,含硅量16%,首次使用异形叠片电池技术,大幅度提升电池容量,这项技术非常昂贵,目前只有苹果在用。小米17 Pro 还支持 UWB,配合小米YU7做车钥匙,特别好用。 小米17 Pro Max,全新科技影像旗舰小米17 Pro Max 拥有6.9英寸超大直屏,整机厚度只有8mm,重量仅219g。更大的显示面积让游戏画面更震撼、视频内容更饱满、办公效率更出色。直屏设计避免了曲面屏的误触困扰,让这块大屏真正成为娱乐神器。 最新一代屏幕技术:超级像素小米17 Pro Max 搭载最新一代屏幕技术:超级像素。采用“全 RGB 像素排列”,每颗像素拥有完整的三色子像素,子像素间距突破17μm。而传统 OLED 屏,每颗像素只有绿色子像素是完整的,还需要借用相邻红蓝像素点才能显示完整 RGB。所以小米17 Pro Max 的屏幕,在清晰度比肩传统2K 的同时,还更省电。 此外,小米17 Pro Max 首发搭载第三代小米龙晶玻璃,是小米迄今为止最坚固的屏幕玻璃。一起来看一段视频。移动影像逆光之王 小米17 Pro Max 搭载三颗徕卡专业镜头、光影猎人950L,逆光拍摄也非常出色。 更重要的是强大的5X 大底潜望长焦,长焦的传感器尺寸达到了1/2英寸,超大的光圈,支持硬件级 HDR,还采用新型超聚光棱镜结构,大幅度提升聚光能力,进光量再提升30%。一起来看一组对比样片。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小米史上电池最大旗舰手机 小米17 Pro Max 搭载7500mAh 大电池,比 iPhone 全系列续航更长,支持100W 有线充电、50W 无线充电、100W PPS 通用快充协议,使用其它品牌的充电器也可以快速补电。 小米17 Pro 系列售价小米17 Pro 有四个配置可选,12GB+256GB:4999元、12GB+512GB:5299元、16GB+512GB:5599元、16GB+1TB:5999元。 小米17 Pro Max有三个配置可选,12GB+512GB:5999元、16GB+512GB:6299元、16GB+1TB:6999元。小米17系列将于9月27日上午10点开售,首销期我们将赠送2年1次碎屏保,包含背屏,还有365天只换不修的服务。配件售价 小米17系列的配件包含液态硅胶保护壳,支持磁吸,售价149元。小米龙鳞纤维保护壳,支持磁吸,售价299元,Pro 版佩戴时背屏会切换到专属定制主题时钟。二合一桌面磁吸无线充30W,售价349元,一款车载磁吸无线充30W,售价299元。<<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再特别介绍一下全新设计的磁吸充电宝,5000mAh,全金属机身,只有6mm,15W 无线功率,完美兼容 iPhone 17系列全部机型,欢迎苹果用户选购。售价299元。小米澎湃OS 3上个月,我们发布了小米澎湃OS 3,新增了小米超级岛等功能,重点优化了流畅度和稳定性。米粉们的评价都十分不错,小米17系列出厂将全系搭载。 小米手机和苹果的生态互联也越做越好,如果你是小米手机与苹果手机的双持用户,你在 iPhone 上可以查看小米手机的通知,甚至可以直接回复信息。小米手机上也可以看到 iPhone 的信息。小米17系列搭配 Mac 使用也很方便,手机可以投屏在 Mac 上,还能使用 Mac 的 Touch ID 解锁,在 Mac 上可以多窗口打开小米手机上的 APP,直接拖拽传输文件。非常欢迎苹果用户选购小米手机。08Xiaomi Pad 8系列小米史上最强性能平板 11.2英寸,单手拿很轻松 全新小米平板8系列,尺寸为11.2英寸,大小特别合适,单手拿着很方便。它也是小米最轻薄的 LCD 平板,只有5.75mm 薄,485g 重,轻松装进随身小挎包。 屏幕素质也很出色,3.2K 分辨率,高清、高亮、高刷。还有新一代纳米柔光屏,比上代视觉噪点降低44%。强光下不反光,画面更通透。骁龙8至尊版+9200mAh 大电池小米平板8 Pro 办公体验非常强,在 Excel 内的数据运算速度、视频渲染速度完全可以比肩电脑。游戏体验更是丝滑,大型游戏最高画质下,可以持续5小时满帧运行。可以说是小米史上性能最强的平板。 虽然轻薄,但配备了9200mAh 的超大电池,还支持67W 快充。出门连续用5小时,还剩68% 的电。它无论是扬声器、麦克风还是相机,也都是旗舰水平。首发搭载小米澎湃OS 3小米澎湃OS 3针对小米平板8系列做了大量全新设计。比如多任务窗口体验特别好。针对高频应用做了深度适配,打开就是最佳横竖屏比例。分屏也大幅优化,横向分屏快切;还新增竖向分屏,一边看网课,一边做笔记,显示的比例都很舒适。 还有一个重要升级:全面重构 PC 级浏览器。从界面、操控到显示,都和 PC 浏览器一样。以前学生朋友们用校园网,偶尔出现页面拉伸、部分功能无法使用的情况。现在已经完全解决。全新生产力配件,触控笔重大升级 这一代同样配备了 PC 级悬浮键盘,PC 级的按键、触控板,0° - 124° 无级调节开合角度。还有小米焦点触控笔 Pro,一体化的笔身,没有按键,极其简洁。17.5g 的重量,还做到了1ms 超低延迟,和真实书写体验非常接近。 同时,升级支持压感触控。双击可以切换笔刷和橡皮,调整笔刷参数;上下滑动,可以调整笔刷粗细;还能用来刷短视频、当 PPT 翻页器;轻捏,可以唤起调色盘,还能用来自定义 APP 快捷启动。这些丰富的操控手势,不只系统应用,还专门适配了大家常用的绘画、笔记应用。<<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小米平板史上最强标准版小米平板8,搭载第四代骁龙8s,性能也非常强,其他配置和 Pro 基本一样。 售价 小米平板8 Pro 一共有5款内存配置,分别是:8GB+128GB,2799元。8GB+256GB,3099元。12GB+256GB,3399元。12GB+512GB,3699元。16GB+512GB,3899元。12+256GB 及以上版本可选配柔光版。 小米平板8提供3款内存配置,分别是:8GB+128GB,2199元,8GB+256GB,2499元,12GB+256GB,2799元。8+256GB 及以上版本可选配柔光版。 小米焦点触控笔 Pro 售价599元,悬浮键盘售699元。 09小米电视S Pro Mini LED 2026 小米电视S Pro 85 Mini LED 2026 ,是目前小米最高端的一款电视。外观上有突破性升级,4.6mm 超窄边框,0.9mm 屏幕黑边,对比上一代黑边缩窄85 %,正常观影距离下近乎隐形,带来更沉浸的观影体验。 画质上,采用高端的 Mini LED 技术,做到2880个超高背光分区、5200nits 超高峰值亮度,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层次表现。同时,配备独立画质增强芯片和大师画质引擎。软硬结合,整体画质十分出色。 这一次还全新升级了“广视角低反屏”,低反涂层反射率低至0.5%,整机抗反光能力比普通电视提升了3倍,做到了“强光下不泛白,暗场戏不发灰”,同时最佳观看视角也提升了30%,能实现正看、侧看,色彩还原都非常好。 系统体验上,首发搭载小米澎湃OS 3,操作更加丝滑流畅,支持新一代超级小爱,能实现真人式连续对话,还有海量的高清内容,提供丰富的观看选择。 小米电视S Pro Mini LED 2026,全系4个尺寸,首销价格:65英寸5199元;75英寸6499元;85英寸8499元;98英寸13999元,首销期还送365天只换不修和小米影视会员年卡,欢迎选购。 10米家冰箱Pro 微冰鲜 法式560L 米家冰箱Pro 微冰鲜 法式560L 是小米目前最高端的法式冰箱,配备了高端的法式大抽屉,69cm 的超宽幅大抽屉可以实现整放羊腿,实用性特别强。 这次还带来了一个全新技术:微冰鲜保鲜技术,专门针对鲜鱼、鲜肉打造,可以实现零度以下不冻结保存,实测最长可以保存10天,而且非常接近新鲜肉类的口感。这么好的保鲜效果,是因为我们对温度的精准控制。它内置了3颗高精度的感温探头,能做到1毫秒感温,温度一旦波动能快速调整。还有34个出风口,像鱼骨一样,均匀覆盖整个专区,让冷气充盈,减少温度波动。同时外层还包裹了高分子材料,让专区高效隔温,不被干扰。加上纳米蓝光除菌灯,能更好地除菌,同时延长保鲜时间。大家呼声很高的制冰功能也实现了,它支持全自动制冰,无需手动按压脱模,还获得了“制冰系统全链路抗菌认证”,除菌率99% 以上,洁净又健康。米家冰箱Pro 微冰鲜 法式560L,首销价仅6399元,欢迎选购。11米家三区洗衣机Pro 米家三区洗衣机Pro 将给大家带来更好的分区体验。10kg 的大筒可以一次洗护全家衣物,两个小筒可以分别洗内衣、袜子等贴身衣物,特别方便,不会因为混洗衣物滋生细菌。 尺寸依旧是标准尺寸,家里的柜体不用改装,可以直接更新换代。三个筒是独立水路设计,避免交叉感染。得益于整机的悬挂系统,三筒一起洗衣,也特别稳不会晃。 买分区洗衣机就是买健康,它搭载了小米超电解技术,通过电解的方式,在水中产生活氧分子,然后通过活氧深入衣物纤维,祛污、杀菌。得益于金刚石涂层的电极,使它对比普通电解,活氧浓度整整提升了15倍,三个筒,我们全面覆盖。这项技术使洗净能力大幅提升,可以祛除超过20种特殊污渍,针对日常汗渍发黄的衣物可以1次洗白。同时,深浅衣物混洗也不用担心,防串色的效果相当于15片护色片,对比之前提升了4倍。我们还联合4家专业机构做了健康洗护测试,它们的测试标准特别严苛,最终米家三区洗衣机 Pro 获得了 S 级评价。米家三区洗衣机Pro 目前提供2个版本可选,北方用户可以直接选三洗版,首销价3999元;想要进一步解放双手,可以选择双小筒洗烘的版本,首销价4399元。12Xiaomi路由器 BE10000 Pro 跟大家汇报一个好消息,小米路由器已经连续12个月线上销量第一,感谢大家的喜爱和支持。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了高端旗舰路由器:Xiaomi路由器 BE10000 Pro。它的外观设计优雅又百搭,可以适配多种家装风格。 这台高端路由器,核心性能非常强,拥有三频万兆无线、双10GE 网口的万兆有线,可以轻松满足全家多设备用网、大文件传输、小型办公等需求。稳定性也十分出色,它经过了187类测试,比如连续48小时高温高湿压力测试、7×24小时百台设备高强度用网测试等等。打游戏、看电影,不易再受到突然掉线的困扰。它还是全屋设备、数据的控制中心。首先备受好评的存储扩展功能回归,可以外接固态硬盘,不仅支持 USB,还升级了 M.2插槽,最大可支持8TB,用来做个人存储,存照片、存视频、出门在外获取家中的重要文件,都非常方便。同时,还内置智能中枢网关、蓝牙 Mesh 网关,能让全屋智能家居联动响应快3倍,还能连接300台小米蓝牙设备,让智能家居的控制又快又稳。这样一台,性能强、高稳定、全屋智能、好玩好看的旗舰路由器,价格是1699元。13Xiaomi Sound 2 Max Xiaomi Sound 2 Max 是小米有史以来最高端的音箱,音质出色、整机高级耐看,箱体采用一体式无缝结构,由铝合金压铸而成,设计上没有一丝冗余。 我们还提供了三款磁吸面板可选,能适应多种家居风格:金属面板,现代时尚;织布面板,简约温暖;木质面板,经典百搭。还有箱体同色的金属支架可选,预穿线的设计,能够更好地隐藏电源线。<<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音质上,我们深度定制了三分频喇叭,上下是两个4英寸、30W 大功率的低音喇叭,让低音冲击感十足;中间是同轴的中音和高音喇叭,让中、高音从一个点发声,衔接很丝滑。竖向对称式排布,采用了高端音箱常用的 “ MTM 架构”,大幅提升三频衔接性,有效降低失真率,让声音听起来更有临场感。我们还获得了中国计量院、声学所的专业声学认证,监听模式也通过了行业权威的测试标准。最后,因为支持了很好的无线组网技术,可以很简单的组成无线立体声。如果搭配上我们的音频连接器,还能无线连接电视和多台音箱,实现超低延时和无损音质传输。还有一个更神奇的功能:智能空间音频校准。只需摆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在手机 App 中一键操作,它就能根据音箱摆放位置和室内环境特性,自动优化声音效果,还原最佳听感。一起来听听《舌尖上的中国》著名作曲家阿鲲的评价。Xiaomi Sound 2 Max 每台定价1999元。还有丰富配件可供选择,自定义你的专业家庭扬声器。 14Xiaomi 随身蓝牙音箱 还有一款家族式设计的 Xiaomi 随身蓝牙音箱,它是一体式金属机身,非常精致,握在手里刚刚好。一共有6款时尚靓丽的配色:钛金属色、晴山蓝、日暮粉、晚霞紫、宝石绿、曜石黑。其中绿色、黑色采用了小米汽车的同款热门配色,非常推荐车主朋友们购买。 声学上采用了三单元声学配置,双全频单元、大尺寸被动盆,音质很不错,还支持多种调音模式。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使用 “QQ 音乐” 和 “网易云音乐” 两大主流软件,能边听边存。内置4GB 存储,大约可存700多首歌。不连接手机,也能听你喜欢的歌。配合10小时超长续航、IP66级防尘防水,不管是室内桌搭,还是室外徒步、露营,它都是个很好的音乐搭子。<<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这款随身蓝牙音箱的价格是299元,非常值得购买。15小米汽车最新动态小米YU7已经发布3个月,带大家回顾一下它的好成绩:开售18小时,锁单突破24万台,创造了奇迹。 从7月6日开始交付,不到3个月已交付超4万辆。虽然我知道离大家的期望值还有巨大差距,但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 小米YU7上市后被媒体和 KOL、友商们测了个遍,“百万严选”到了更夸张的阶段,我很自豪地说,小米YU7扛住了。 第一是实际续航表现,三大专业媒体实测:易车续航实测,784公里;汽车之家实测,跑到没有电,784公里;懂车帝高速测试,跑到没有电,652公里。这样的表现非常厉害。 第二是空间,分享一组车主数据:小米YU7家庭用户占比69%,有小朋友的家庭占比85%,小米YU7能充分满足家庭用户的需求。而且后排座椅很舒服,还有后排屏可以看动画片,所以非常受小朋友的喜欢。 第三是更出色的整车防晒,车顶天幕玻璃做了2层镀银、前风挡3层镀银、四门玻璃都有防晒、隔热处理,甚至包括后角窗。小米YU7 Max 还标配智能调光天幕,真的不需要贴膜。 第四是辅助驾驶,小米YU7全系标配NVIDIA DRIVE AGX Thor™ 车载计算平台、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全系标配端到端辅助驾驶。目前已升级至1000万 Clips 端到端辅助驾驶,进步非常快,口碑也相当不错。 第五是智能座舱,9月份 OTA 了特别多新功能,非常受车主喜欢。 比如沉浸式无麦 K 歌:在驻车时候可以和朋友一起唱歌,小米天际屏还可以全屏歌词,5屏联动,氛围感拉满。 新增的车载影像,支持拍照、录像,可以用车内、车外语音控制。 还有小米超级任务,能够用1条命令完成多个动作的操作,比如低速自动开启360影像,当时速低于11公里,自动打开360影像,方便你过窄路、会车、拥挤路段、地库等。 小米YU7绝对不是一辆普通的代步车,它是一辆豪华高性能 SUV,配置强、驾控出色,肯定是最好开的 SUV 之一。 我们还送小米YU7去跑了浙赛,没有采用比赛用的半热熔胎,而是用了原厂的米其林PS EV 轮胎,拿到了1:43.384的好成绩,SUV 车型总榜第五,是浙江国际赛车场100万以内最速 SUV。 小米YU7也已经在跑纽北,我们会继续打磨产品,目标是把小米YU7做成最好开的 SUV。 车主们已经在网上分享了很多小米YU7的美图,尤其是流金粉,非常受女性车主的喜欢,还有一款豪华、高端的颜色,丹霞紫,也很受大家欢迎。 16推出小米定制服务 小米YU7是为一群高审美,无法容忍平庸的人设计的,虽然已经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欢,但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小米YU7更加与众不同呢?于是,我们决定推出一项非常独特的服务:小米定制服务。 新增5款定制外观颜色,为每个独特的你精心设计小米YU7除了首发的9款颜色外,我们额外新增了5款颜色,每一款都非常惊艳,采用了各种先进工艺和昂贵色漆。首先是紫水晶,深邃浓郁非常贵气,设计灵感来源于乌拉圭紫水晶。 它采用双层清漆精抛工艺,先喷涂一层清漆,人工精细打磨后,再覆盖第二层,随后再进行两轮人工打磨,采用羊羔绒进行两次手工抛光,整个工序耗时将近50个小时,漆膜比普通车漆厚很多,打造好似水晶般的立体感、层次感。 第二款是竞速红,是非常自信的正红色,象征着速度与激情,以往都是用在超跑上。底漆采用纯正红色,再加入红铝粉和红色珠光粉,层次丰富。最关键的是,上面还喷涂了一层纳米级色浆的红清漆,饱和度提升20%,就像给色漆附上红色滤光片,在光线照射下更加鲜艳夺目。 第三款是暮光玫瑰,优雅脱俗。这款车漆非常罕见,高光处是热烈的红色颗粒闪烁,背光处是冷峻的暮光色。 第四款为哑光流金粉,在流金粉的基础上喷涂了一层哑光漆。哑光漆非常昂贵,不仅能让质感更加高级,还能降低光影干扰,车身的每一道棱线、每一个曲面转折都清晰和锐利,像雕塑作品一样。 最后一款为嫩芽黄,非常有个性,是一个高饱和度的跑车色,象征着新生、希望与生命力,像春天刚刚萌发的嫩芽。 这5款颜色,个性都非常鲜明,为每个独特的你精心设计。我们还联合了巴斯夫、PPG 两家全球顶级车漆供应商,目标3年内设计100款颜色。 新增2款定制内饰,尽显奢华 小米定制服务还将带来两款定制的内饰。首先是龙胆蓝,黑蓝双色。最特别的是蓝色的 Alcantara®, 包裹着座椅,像天鹅绒的质感。真木饰板,是甄选的欧洲白蜡木,每一片都有独一无二的山水纹。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第二款内饰是极夜黑和荧光黄的双色内饰,更有运动感。 还有各种定制细节,比如定制缝线、定制的迎宾灯、定制彩色安全带等。以及工艺细节,比如刺绣 Logo、门板的专属铭牌等。 更多定制化定制,满足多种需求我们还新增了21英寸的五辐双层锻造轮毂,这个轮毂用20多把刀头铣削,铣削加工耗费将近11个小时,非常精致,一共有4种颜色可选,分别为琥珀金、月岩银、镜面银、碳黑。卡钳也有3款颜色可选,分别是红色、蓝色、绿色。车标新增了两款24K 金白陶瓷车标与24K 金黑陶瓷车标,一共有4款可选。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整个定制项目琳琅满目,相信能满足大家的要求,我们的设计师也精心搭配了两款主题,大家可以直接选择,分别为紫水晶主题和嫩芽黄主题。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小米定制服务中心我们在小米汽车北京超级工厂店建立了一家小米定制服务中心,大家可以亲眼看到、亲手摸到定制配置,我们的工匠会在现场缝制座椅面套。你还可以在手工体验区,现场制作独一无二的皮具用品。希望大家能喜欢。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定制服务过往只有劳斯莱斯、保时捷等超豪车品牌才能提供,而且确实非常昂贵。这项服务看似价格很高、很赚钱,但其实很容易亏本。因为它需要专属的设计团队、很多稀缺昂贵的物料,很多工序都是经验丰富的技师在专用产线上手工打造,成本高、产能有限、管理也很难。 这项服务我们从3年前就开始准备,原计划去年7月发布,结果在发布会前最后一刻取消了。这次决定发布,分歧还是很大,不少同事认为,买的人不多,百分百会亏钱。 但我坚信,小米YU7车主是一群高审美的用户,他们追求个性独特的美,一定会有很多人喜欢。而且我希望让更多人能体验到百万豪车才有的服务。所以最后,我说服大家先做一年试试,每个月最多定制40辆,先从小米YU7 Max 和小米SU7 Ultra 开始。 那如何选择小米定制服务呢?首先需要在 APP 上预约,有一个基本要求:包含定制配置和选配金额需要超过10万元,并支付8万元定金,我们收到订单后,会有专业顾问联系你,在线下帮助你完成定制和锁单过程。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全部内容。 五年来,我们历经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今天,一个全新的小米,正坚定地站在时代面前。 最后,我想说, 改变,本身就是希望——路可以重新走,梦可以重新做,未来可以重新书写。 改变,更是一种信念——敢于破局,豁达乐观,始终相信更美好的明天。 未来,我们将与所有勇敢的追梦者一起,继续无畏前行!愿每一个正经历改变的人,不被风雨阻挡,迎来属于自己的无限精彩。 谢谢大家!
-
美政府"盯上"锂矿巨头,涉及A股龙头 美东时间9月23日,特朗普政府正在寻求获得美洲锂业10%股权并重新谈判22.6亿美元贷款条款,消息一出,该股次日盘中翻倍。 公开资料显示,A股锂矿龙头赣锋锂业曾为美洲锂业公司第一大股东。目前,赣锋锂业对其持股已经下降至6.86%。 美洲锂业公司手握规模最大锂矿 据媒体报道,这笔22.6亿美元的融资最初是在拜登执政期间获批。特朗普团队对外透露,白宫之所以提出入股该企业,意在重新协商贷款条款,并将其定义为“一项关键矿产战略交易”。 有观点指出,特朗普政府之所以锁定美洲锂业,核心诱因很可能是Thacker Pass锂矿——一处被视为美国锂供应链“咽喉”的资产。 根据美洲锂业官网,Thacker Pass坐拥全球已探明最大规模的沉积型锂资源,位于内华达州北部洪堡县。项目2023年3月动工,拟分五期扩产,最终形成年产16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的能力。 首期工程即可释放4万吨年产能,可配套约80万辆电动车。股权结构上,美洲锂业占62%并主导运营,通用汽车持股38%,同时签下20年包销合同:一期可拿走100%产量,二期锁定38%并享有剩余部分的优先购买权。 赣锋锂业曾是美洲锂业最大股东 赣锋锂业与美洲锂业的“绑定”经历了“由深到浅”的转折: 2017年到2023年是双方的深度捆绑期。2017年,赣锋通过香港子公司一举拿下美洲锂业19.9% 股份,坐上第一大股东位置,同时锁定后者80% 的锂盐包销权;2018年又联手美洲锂业共同开发阿根廷 Cauchari-Olaroz 盐湖(赣锋锂业37.5%,美洲锂业62.5%)。 2024起是双方的战略收缩期。随着行业周期下行,赣锋锂业2024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减持美洲锂业股票。 到2024财年末,其持股比例已降至6.86%,不再派驻董事,也不再采用权益法核算,而是把剩余股份直接划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这意味着从“战略协同”降级为“财务投资”。 赣锋锂业对美洲锂业完成了“从控股股东到普通股东”的转身,双方的关系由“深度联姻”退回了“普通朋友”。 美股政府入股企业并非个例 历史上,美国政府直接参股企业的情形并不多见,通常只在极端情境下才会出现。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财政部曾向通用汽车注资500亿美元,换取了约六成的股权;同期,摩根大通、富国、花旗、美银等金融巨头也接受了类似的注资安排,以稳住摇摇欲坠的体系。 如今,这一工具被重新拾起。特朗普政府宣布,将以89亿美元成为英特尔的最大股东,试图用“国家资本”撬动本土制造业回流。 几乎同一时间,英伟达、AMD等芯片厂商为换取对华出口许可,同意把相关销售额的15%上缴国库;白宫更拿到美国钢铁的“黄金股”,可随时叫停日本制铁对该企业的收购。 7月,五角大楼还花4亿美元买下一家稀土矿商,理由是“保障供应链安全”。 中国资深投资银行家、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王世渝表示,政府控股与市场化运营并非美国首创,从全球实践来看,新加坡的淡马锡集团就是这一模式下较为成功的案例,其创立数十年来始终维持着这一运营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认为,美国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理论上有能力推行政府投资或者控股且兼顾市场化运营。而且,特朗普本身就有企业家背景,相较于传统政治人物,他更懂得政府控股和市场化运作的关系。
-
雷军:五十几岁正是闯的年纪 全面对标苹果、特斯拉 9月25日晚7时,雷军举办第6次年度演讲,主题是《改变》,谈及了小米玄戒芯片和小米汽车背后的故事,并发布了小米17系列手机新品。 雷军举办第6次年度演讲“芯片是小米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雷军在演讲中表示,芯片是小米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自研手机SoC,至少要坚持十年、至少投入五百亿。昨日(24日)上午,雷军发微博称,小米造车和重启造芯,几乎是同时做的决策,把前十年攒下的家底全押上了。“说实话,‘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压力巨大。”“不买YU7,也可以考虑Model Y和理想i6”雷军在演讲中多次表达了对友商的认可。在YU7的研发过程中,小米曾将理想与特斯拉作为参照。理想L9作为家庭SUV、“冰箱彩电”的定位“非常成功”,而特斯拉Model Y则是“一辆出色的车”,“小米今年年初购买了三辆Model Y,一个个零部件拆、学习。” 雷军在演讲中多次表达了对友商的认可他建议顾客,如果不选择小米YU7,可以考虑Model Y;理想i6即将发布,大家也可以考虑购买i6。雷军感谢用户,强调正是所有用户的支持推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五十几岁正是闯的年纪”雷军在演讲中大篇幅讲述了凡客创始人、好友陈年的经历。他说,陈年看了小米SU7发布会后,被雷军跨行造车的经历鼓舞,毅然将只剩三四名员工的公司迁至杭州转型直播电商,并重回抖音男装头部。雷军说:“就是在那一刹那,我的脑子里冒出这么一句话:五十几岁正是闯的年纪。” 雷军在演讲中大篇幅讲述了凡客创始人、好友陈年的经历与此同时,陈年因雷军年度演讲在直播间哽咽哭泣。在被雷军提及后,陈年的直播间热度从男装榜第15上升至第2。“欢迎苹果用户购买小米”在下半场手机发布环节,雷军多次将小米最新的17系列对标日前苹果发布的iPhone17系列,包括外观、价格、续航时间、拍摄效果等,称“全面正式对标”。 小米发布会截图他说,基础版的小米17与iPhone比续航是“胜之不武”,能在实测中击败iPhone17系列的全部机型。雷军回应了为什么跳过“16”而选择“17”:“因为太强了”。“也有网友建议我们要不叫小米18,我们还是悠着点。”雷军同时介绍了小米手机与苹果生态的互联,“欢迎苹果用户购买小米。”“有很多人对小米有偏见,我陷入了严重的内耗”雷军说,在小米十周年时(2020年),他和他的团队曾充满焦虑和疲惫,因为苹果、三星、华为如同行业内几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几乎看不到超越的可能性。“更让人疲惫的是什么呢?是网上充斥着各种质疑、批评,甚至是攻击。说实话,我觉得不少人对小米真的不够了解,他们对我们有很多固有的偏见……比如说小米就是一家组装厂、没啥技术、只会营销、肯定走不远等等。”“那个时候,我陷入了严重的内耗。”他说,挣扎了许久之后下定了决心,持续地投入底层核心技术,坚定地从互联网公司走向硬核科技公司。(来源:长安街知事)
-
美媒:中国在稀土领域有强大掌控力 想轻易取代很难 来源:环球网【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倩】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加拿大稀土生产商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首席执行官拉希姆·苏莱曼当地时间24日表示,鉴于中国的技术专长和竞争力,中国应继续作为稀土产品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稀土供应链必须包括中国,脱离中国“很有挑战性”。 拉希姆·苏莱曼 资料图 图源:外媒彭博社称,苏莱曼当天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一场稀土会议间隙接受采访时发表了上述言论。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如何构建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中国将继续成为这一领域的主导者,坦率地说也应当如此。”苏莱曼称,“当一个行业寻求管控集中化风险时,我认为这是思考行业变革的正确思路。”“(但)当这个行业开始谈论脱离中国时,坦率地讲,我们认为这很有挑战性。”彭博社称,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数十年积累的强大掌控力。西方虽然试图削减对华依赖,但现实是中国产品更实惠,而且中国满足客户特殊需求的能力令人惊叹。全球超过90%的稀土磁铁产自中国。报道称,即便是美国日益增多的稀土磁铁生产商,其高管也承认,想要快速或轻易取代中国并非易事。在产品中使用稀土或磁铁的制造商,也必须在成本与地缘政治相关的供应风险之间找到平衡。“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具成本效益的地区。我认为客户肯定会关注如何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一些材料实现本土化,而大部分仍(继续从中国)采购。”苏莱曼说。在今年7月24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表示,在稀土问题上,中方的政策符合国际惯例。我们愿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继续加强出口管制领域对话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与安全。延伸阅读外媒:G7正在筹划设稀土价格下限 还要对中国出口加税 眼馋中国稀土,但无计可施,美西方决定下黑手。据路透社9月23日独家消息,七国集团(G7)和欧盟已黔驴技穷,现在正在筹划设定稀土价格下限以促进其生产,同时对部分中国出口稀土征税关税和所谓碳税。报道称,稀土对电动汽车、核潜艇等领域至关重要,中国在稀土开采和提炼方面具有主导力。今年4月,中方实施关键矿产出口管制,西方企业随即哀号“稀土荒”,美西方同时炒作所谓“稀土武器化”。 G7和欧盟被指现在正在筹划设定稀土价格下限以促进其生产 资料图除日本外,G7成员国在从稀土磁铁到电池金属的一系列材料上高度或完全依赖中国。为应对所谓“安全风险”,G7领导人于今年6月启动关键矿产行动计划。本月早些时候,G7的技术团队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会晤,澳大利亚也参加了会议。一名消息人士表示,芝加哥会议的核心讨论,在于是否在关键矿产领域提高外国投资的监管门槛,试图通过这种方法限制企业对华投资。但该人士补充说,G7对于是否直接对抗中国存在不确定性。“另一种选择是地理限制,”这名消息人士继续透露,这些限制可能包括设定本地内容规则,或者在公共采购招标中限制从特定国家(如中国)采购的稀土配额,“但G7国家同样存在意见分歧”。另两名消息人士表示,G7还讨论了对中国稀土和小批量金属出口征收关税或所谓碳税,具体税率将根据其生产中使用的非可再生能源比例计算。据透露,G7官员们正考虑效仿美国,设定稀土的价格下限。澳大利亚正单独考虑设定价格下限,以支持包括稀土在内的关键矿产项目。加拿大对价格下限想法持积极态度,但尚未承诺采取行动。另一名知情的欧盟官员告诉路透社,欧盟也在探索价格下限、联合采购和G7内部互惠协议等各种想法,但尚未做出决定。报道提到,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欧盟工业战略专员斯特凡纳·塞茹尔内6月曾表示,欧盟应创建类似于石油和天然气的稀土和战略材料联合储备。 中国在全球稀土磁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英国《金融时报》制图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先进武器装备、航空航天部件、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战略性产业的关键原材料支撑。过去30年里,中国在稀土开采和提炼方面始终具有主导力。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的超60%,但其对加工阶段的控制却占全球产量的92%,在全球稀土加工领域几乎拥有垄断性的控制权。美国地质调查局还表示,2020年至2023年,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来自中国。今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世界高举“关税大棒”,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对华关税曾一度高达145%。随后,中方立即出台系列措施精准反击,除加征关税外,还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日前,中国工信部等三部门最新公布的《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稀土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稀土产品流向记录制度,如实记录稀土产品流向信息,再度引发外媒关注。中方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后,美西方深感被“卡脖子”,纷纷砸钱发展“非中国”供应链。其中,美国政府砸下重金投资本国矿产开采,但资本却嗅到不确定性,避而远之;欧盟则举头望明月,9月发布报告提议去太空挖矿,被批不切实际。“中国赢得了稀土竞赛,后续能保持领先地位吗?”8月28日,英国《金融时报》以此为题刊文,并回答指出,西方努力建立竞争性供应链并打破中方主导地位,将面临成本和规模方面的挑战。美西方折腾一圈后,已黔驴技穷,近期开始筹划下黑手。 8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左二)在华盛顿白宫欢迎韩国总统李在明(右二) 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当地时间8月25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韩国总统李在明,期间再度故技重施,以“关税大棒”相威胁,扬言除非中国继续确保稀土磁铁顺利运抵美国,否则中国将面临“200%的关税,或者类似的惩罚”。他宣称,关税是一张“不可思议的牌”,一旦打出,“将摧毁中国”。香港《南华早报》援引多名分析人士报道指出,特朗普再次就中国稀土供应发出关税威胁,对中方的实际影响可能有限,这反而凸显出稀土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重要性,也表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仍是其在贸易谈判中的强大筹码,可被视为战略资产。外交部发言人曾多次强调,在稀土问题上,中方的政策符合国际惯例。我们愿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继续加强出口管制领域的对话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与安全。
-
基金经理赌博被行拘 西部利得基金回应 红星资本局9月25日消息,近日,一则“基金经理在KTV被带走”的消息在基金圈流传,指向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西部利得基金”)旗下基金经理解文增。9月25日,西部利得基金向红星资本局回应称,“9月7日,公司基金经理解文增向公司请假两周,公司将其管理的产品授权其他基金经理代为管理,期间平稳运行。9月19日,其返岗工作。同日,公司关注到相关舆情,第一时间冻结其基金经理操作权限,对相关情况进行核查。”西部利得基金表示,经与本人确认及审慎核查,解文增于9月7日(周日)下午15时许,在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某酒店实施赌博违法行为;9月8日,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对其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行政拘留十日,并处罚款五百元的行政处罚,对涉案筹码予以收缴”。西部利得基金表示,基于上述情况,公司已于9月25日做出相关问责决定,免去其基金经理职务并解除其劳动合同。未来,公司将会进一步加强公司在职员工的职业操守管理,强化责任担当,始终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持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红星资本局此前报道,据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官网信息,9月8日,一名叫“解某增”的人员因赌博被处以行政拘留十日并处罚款五百元,涉案筹码被收缴。处罚决定书文号为“沪公长(长华)行罚决字〔2025〕00196号”。据西部利得基金网站介绍,解文增为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2022年10月加入公司。其曾任河南长葛市金融服务办公室金融办副主任、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易员、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经理。目前在管基金有5只,为西部利得合赢债券(A/C/E)、西部利得沣睿利率债债券(A/C)。 红星新闻记者 蒋紫雯 编辑 余冬梅审核 冯玲玲
-
商务部将3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红星资本局9月25日消息,据商务部官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将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扁平地球管理公司、全球维度公司3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并采取以下措施:一、禁止向上述3家美国实体出口两用物项;正在开展的相关出口活动应当立即停止。二、特殊情况下确需出口的,出口经营者应当向商务部提出申请。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对此表示,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中方决定将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3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两用物项对其出口,任何出口经营者不得违反上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