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90
篇与
财经
相关的结果
- 第 8 页
-
大益茶叶集团股东纠纷升级 核心资产面临解散风险 (原标题:经参调查丨大益茶叶集团股东纠纷升级 核心资产勐海茶厂面临解散风险) 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益集团”)实际控制人去世三年多后,继承人与股东之间的矛盾近日浮出水面。2025年8月下旬,大益集团登记股东李明芝委托云南新洋务律师事务所发表声明,否认张亚峰担任云南大益集团董事长或总裁的身份。 记者调查获悉,大益集团股东矛盾近日激化,并逐步蔓延至其核心资产勐海茶厂(普通合伙)。勐海茶厂面临被起诉解散的风险,更重要的是,隶属于勐海茶厂的中华老字号“大益牌”商标等核心资产,或将随公司解散而面临所有权变更。 高管身份遭质疑 2021年12月20日晚间,大益集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集团董事长、总裁吴远之在旅居加拿大期间突发脑出血,经抢救无效于2021年12月19日去世。 吴远之去世后,其妻子张亚峰接管大益集团,此后一直以集团董事长、总裁身份出席各类活动,表面上实现了平稳过渡。 然而,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2025年8月下旬,大益集团登记股东李明芝(持股10%)委托律师事务所发表声明,称未参与选举张亚峰为董事或总裁的表决,也未在董事会文件中看到相关聘任记录,因此不认可张亚峰的董事长或总裁身份。目前,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登记备案信息中,张亚峰既非大益集团董事长,也非总裁。 “张亚峰上台后,自2022年起未按公司章程通知我召开股东会,也不向小股东提供公司章程、修改章程、董事会、股东会决议及财务报表等信息。根据公司章程,董事长和总裁需经股东会、董事会选举产生,而非前任董事长指定。”李明芝表示。 针对其身份是否经过合法程序,张亚峰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网上相关文章已删除,但未正面回应身份问题,随后挂断电话。记者再次拨通,其表示“正在开会,不便接听”。 记者通过“企查查”查看公司资料显示,目前大益集团股东仍为吴远之(持股90%)和李明芝(持股10%)。 大益集团曾发布文件称,吴远之于2021年12月19日签署《关于成立集团特别委员会的决定》,成立由张亚峰、李占文、王万春、钟晓宾、曾新生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张亚峰任主任委员。另一份文件显示,当天8时30分,张亚峰即组织召开特委会第一次会议。 2022年1月初,大益集团特委会下发1号文件,决定由张亚峰担任集团董事长、总裁,并接任吴远之原任职务。 “我们根本没参加过这个会,文件内容不合规,已向政府部门举报。”李明芝一方表示:“根据章程,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经理由董事会聘任。自2022年起,股东会、董事会再未召开。特委会岂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我们不认可张亚峰的身份。” 勐海茶厂面临解散风险 大益集团官网介绍,其核心企业勐海茶厂是中国茶叶产业领跑者,已发展为以普洱茶为核心,贯穿科研、种植、生产、营销与文化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勐海茶厂成立于1940年,前身为“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佛海实验茶厂”,是中国首个现代化机械制茶厂。2004年,经批准,吴远之旗下的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以承债方式整体兼并勐海茶厂及勐海茶业公司,后更名为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2023年5月21日,由Asiabrand主办的“2023品牌强国(昆明)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茶叶品牌100强发布会”发布,大益茶品牌价值达201.06亿元。 在吴远之领导下,大益集团曾开创“金融茶”模式,将茶叶赋予金融属性,虽提升了知名度,但也导致价格虚高、期货爆雷频发,该模式近年饱受诟病。吴远之去世后,集团内部权力结构、股权分配等问题逐渐暴露,股东纠纷更令企业发展雪上加霜,其股份后续安排尚不明确,这为企业发展埋下隐患。 2025年8月,李明芝在多次要求查阅公司财务资料无果后,委托律师发表声明,否认张亚峰身份,并指出市场监管总局登记信息中并无其职务记录。 2025年9月10日,李明芝向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散勐海茶厂,股东矛盾再度升级。 对于为何要起诉解散勐海茶厂,李明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权利得不到保障,那就需要解散公司。勐海茶厂属于普通合伙,目前合伙人数达不到法律规定的最低2人标准,且目前很难与吴远之的继承人有效沟通,合伙目的无法实现。合伙的财产包括‘大益牌’商标等资产,应依照法律程序清算处理商标的去留,通过拍卖或协商等途径解决相关问题。” 勐海茶厂作为大益集团核心生产基地,2004年由吴远之团队收购改制,现拥有土地、厂房、巴达山茶场、布朗山茶场等主要资产,并持有“大益牌”商标使用权。 与此同时,小股东向勐海茶业公司、大益集团索要公司章程、股东名册、会议记录、财务报告等资料均遭拒绝,已陆续向西双版纳中院提起诉讼。(记者 李超)
-
娃哈哈被指将换标"娃小宗" 官网公布对外总机已成空号 极目新闻记者 邓波近日,一则娃哈哈将换标“娃小宗”的信息在网络流传引发关注。这份文件名为《关于开展2026年度销售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落款为杭州娃哈哈宏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文中称,自娃哈哈集团创始人离世后,公司一直努力推进解决各历史相关遗留问题。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网络流传的机密文件文件还称,因复杂的历史相关问题不能在近期得到有效解决,导致公司经营始终暴露在相关法律风险之下。因此,不得不作出以上安排,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须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前述文件是真是假?9月25日,极目新闻记者致电杭州娃哈哈宏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公开电话,无人接听。娃哈哈官网对外公布的总机电话竟成了空号。记者随后拨打娃哈哈客服热线十次,均未接入人工客服。记者注意到,前述的机密文件已经在网络流传数日,但娃哈哈一直没有回应。“娃哈哈”西南某市办事处工作人员则回应记者表示,没有接到相关通知,他也不清楚是否更改品牌,网上的信息建议不要信。“娃哈哈”华东某省市办事处工作人员回应说,她不太清楚情况,需要联系公司的官方部门。 娃哈哈官网首页半年未更新记者注意到,“娃哈哈”官网首页新闻中心最新一条信息是在今年2月12日发布的《关于“娃哈哈”系列商标转让的声明》,为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合规化经营,通过对集团公司历史沿革的梳理,“娃哈哈”系列商标共计387件正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由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转让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未对集团公司经营和资产稳定造成不良影响”。记者查询国家商标信息网看到,从今年2月19日开始,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陆续申请了多个分类的“娃小宗”商标。有媒体报道称,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后,其女宗馥莉接班后便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不断扩张她掌控的“宏胜系”,其在股权上与娃哈哈集团、杭州国资等均无关联。此外,娃哈哈集团对外投资的大部分企业,在经过股权穿透之后,实际控制人均为宗馥莉。 宏胜饮料集团申请的娃小宗商标公开资料显示,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是国内规模较大的食品饮料企业。大股东是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后者实控人是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记者致电该局办公室,接线人员称,她没有接到娃哈哈将更换品牌的信息,会安排工作人员向记者反馈情况,截至发稿记者没有收到回复。
-
外媒:G7正在筹划设稀土价格下限 还要对中国出口加税 眼馋中国稀土,但无计可施,美西方决定下黑手。据路透社9月23日独家消息,七国集团(G7)和欧盟已黔驴技穷,现在正在筹划设定稀土价格下限以促进其生产,同时对部分中国出口稀土征税关税和所谓碳税。报道称,稀土对电动汽车、核潜艇等领域至关重要,中国在稀土开采和提炼方面具有主导力。今年4月,中方实施关键矿产出口管制,西方企业随即哀号“稀土荒”,美西方同时炒作所谓“稀土武器化”。 G7和欧盟被指现在正在筹划设定稀土价格下限以促进其生产 资料图 除日本外,G7成员国在从稀土磁铁到电池金属的一系列材料上高度或完全依赖中国。为应对所谓“安全风险”,G7领导人于今年6月启动关键矿产行动计划。本月早些时候,G7的技术团队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会晤,澳大利亚也参加了会议。一名消息人士表示,芝加哥会议的核心讨论,在于是否在关键矿产领域提高外国投资的监管门槛,试图通过这种方法限制企业对华投资。但该人士补充说,G7对于是否直接对抗中国存在不确定性。“另一种选择是地理限制,”这名消息人士继续透露,这些限制可能包括设定本地内容规则,或者在公共采购招标中限制从特定国家(如中国)采购的稀土配额,“但G7国家同样存在意见分歧”。另两名消息人士表示,G7还讨论了对中国稀土和小批量金属出口征收关税或所谓碳税,具体税率将根据其生产中使用的非可再生能源比例计算。据透露,G7官员们正考虑效仿美国,设定稀土的价格下限。澳大利亚正单独考虑设定价格下限,以支持包括稀土在内的关键矿产项目。加拿大对价格下限想法持积极态度,但尚未承诺采取行动。另一名知情的欧盟官员告诉路透社,欧盟也在探索价格下限、联合采购和G7内部互惠协议等各种想法,但尚未做出决定。报道提到,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欧盟工业战略专员斯特凡纳·塞茹尔内6月曾表示,欧盟应创建类似于石油和天然气的稀土和战略材料联合储备。 中国在全球稀土磁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英国《金融时报》制图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先进武器装备、航空航天部件、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战略性产业的关键原材料支撑。过去30年里,中国在稀土开采和提炼方面始终具有主导力。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的超60%,但其对加工阶段的控制却占全球产量的92%,在全球稀土加工领域几乎拥有垄断性的控制权。美国地质调查局还表示,2020年至2023年,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来自中国。今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世界高举“关税大棒”,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对华关税曾一度高达145%。随后,中方立即出台系列措施精准反击,除加征关税外,还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日前,中国工信部等三部门最新公布的《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稀土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稀土产品流向记录制度,如实记录稀土产品流向信息,再度引发外媒关注。中方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后,美西方深感被“卡脖子”,纷纷砸钱发展“非中国”供应链。其中,美国政府砸下重金投资本国矿产开采,但资本却嗅到不确定性,避而远之;欧盟则举头望明月,9月发布报告提议去太空挖矿,被批不切实际。“中国赢得了稀土竞赛,后续能保持领先地位吗?”8月28日,英国《金融时报》以此为题刊文,并回答指出,西方努力建立竞争性供应链并打破中方主导地位,将面临成本和规模方面的挑战。美西方折腾一圈后,已黔驴技穷,近期开始筹划下黑手。 8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左二)在华盛顿白宫欢迎韩国总统李在明(右二) 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当地时间8月25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韩国总统李在明,期间再度故技重施,以“关税大棒”相威胁,扬言除非中国继续确保稀土磁铁顺利运抵美国,否则中国将面临“200%的关税,或者类似的惩罚”。他宣称,关税是一张“不可思议的牌”,一旦打出,“将摧毁中国”。香港《南华早报》援引多名分析人士报道指出,特朗普再次就中国稀土供应发出关税威胁,对中方的实际影响可能有限,这反而凸显出稀土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重要性,也表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仍是其在贸易谈判中的强大筹码,可被视为战略资产。外交部发言人曾多次强调,在稀土问题上,中方的政策符合国际惯例。我们愿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继续加强出口管制领域的对话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与安全。来源|观察者网
-
西贝删除温情公关文 称"7岁儿童哭着闹着要去吃西贝" (原标题:西贝删除温情公关文) 来源|中国蓝新闻 9月23日,西贝公众号发布文章《7岁的毛毛:我以为我再也吃不到西贝了》。 文章以7岁儿童毛毛的视角,讲述了毛毛从2岁起开始吃西贝,妈妈因为最近的新闻不让毛毛光顾西贝,毛毛哭着、闹着,哪怕妈妈用玩具“诱惑”,也要遵守与西贝的“约定”,最后妈妈想通了的故事。 文章被不少网友质疑“公关部门真的是史诗级拉垮”“禁止煽情炒作”……截至记者发稿,西贝已经删除该篇文章。 图为西贝公号发布的文章截图 延伸阅读 “预制菜”风波后,西贝推出进店消费领百元代金券活动 在经历“预制菜风波”后,餐饮连锁品牌西贝再次引发关注。9月24日,北京、上海、济南等多地门店推出“进店消费即送100元券”活动,部分门店吸引了顾客排队参与。活动同时也在社交平台引发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实惠优惠,也有人表示质疑。 图为相关活动宣传海报 根据消费者分享的信息,只要进店点单,无论金额多少,成年人和儿童都能获得一张100元券,而且券可以叠加使用。五人进店即可得到500元券,下次消费时直接抵扣。有顾客甚至只买一个馒头,也能拿到百元券。活动推出后,部分门店出现排队场面。 此次活动引发的讨论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网友认为这是餐饮企业的实在让利,直言“吃一顿送一顿”,觉得值得。另一部分网友则表示对西贝口味不感兴趣,还有人猜测活动与库存压力有关,调侃是在“帮忙消化囤货”。 此前,西贝因“预制菜风波”而遭遇信任危机,此次推出百元券,被部分业内人士解读为吸引客流的尝试,也是修复口碑的举措。 俞敏洪谈“西贝风波”后 罗永浩:西贝其实正经来说没有特殊问题 9月24日,罗永浩微博转发了一条“俞敏洪谈西贝风波”的新闻,并评论称“西贝其实正经来说,也不能算有什么特别的特殊的问题”。 罗永浩转发微博截图 俞敏洪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谈到“西贝风波”称,企业在做事情时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把人做好,二是把产品做好。 俞敏洪提到,尽管消费者和顾客可能不宽容,但企业必须找到方法来渡过困境。他还指出,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大模型时代和短视频时代,问题可以被立体化、全方位地展示出来,甚至被放大几十倍。 因此,企业必须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据此前报道,9月10日,罗永浩发博公开吐槽连锁餐饮品牌西贝:“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此话一出,引发双方持续多日的“口水战”。
-
阿维塔或四季度赴港IPO:三年累计亏损97.26亿元,估值约300亿 阿维塔IPO也进入倒计时。近日,有消息称,阿维塔计划在今年四季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于明年二季度完成上市,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为其联席保荐人。“公司目前处于(推进港股IPO进程)最后的准备阶段,最快或于10月交表。”上述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 实际上,阿维塔一直有IPO的计划。在去年 9 月,长安汽车曾向投资者透露,阿维塔将独立进行市场化运作,并整合战略合作伙伴资源,有独立上市计划;在去年 12 月,阿维塔科技宣布完成 C 轮融资时也提到,阿维塔预计2026年进行IPO上市。另外,此前还有报道称,阿维塔此次赴港上市,考虑募集资金规模最高达10亿美元(约合78亿港元)。对于此次IPO进程的传闻,阿维塔方面暂时还未做出回复。阿维塔成立于2018年7月10日,其前身为长安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5月更为“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该公司由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其中,长安汽车持股40.99%,为第一大股东;宁德时代持股14.1%,为第二大股东;而华为则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主要提供智能辅助驾驶算法、智能座舱等智能化部件。 虽然含着“金汤匙”出生,但阿维塔销量表现并不算亮眼,2022年和2023年全年销量分别为1.2万辆和3.5万辆,直到去年年底阿维塔首次涉足增程,相继推出了阿维塔07和阿维塔06,并将产品售价下探到20万元以内,阿维塔才开始规模化上量。今年1-8月,阿维塔累计销量为79711辆,同比增长119.18%。尽管增长迅猛,但阿维塔目前仅完成全年22万辆销量目标的36.2%,与零跑、问界、理想等新势力品牌相比,销量规模上仍有差距。阿维塔赴港IPO后背后是持续的财务压力。一边是销量增长不及预期,一边是在产品研发、渠道和品牌建设上的高投入,阿维塔近几年虽然营收明显增长,但亏损情况也在连年扩大。长安汽车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阿维塔营业收入分别为2834万元、56.45亿元、153.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0.15亿元、36.93亿元、40.18亿元,三年累计亏损额已达到97.26亿元。 在融资上来看,根据公开资料统计,2021年-2024年,阿维塔共完成了4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约190亿元。最近的一轮融资发生在2024年12月,长安汽车及多方投资者向阿维塔增资合计111.01亿元,融资后估值约300亿元。截至2024年年底,阿维塔总资产为291.5亿元,净资产为85.9亿元,资产负债率约70.5%。面对持续的亏损和发展需求,上市可以为阿维塔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减轻财务压力。就在前几天(9月20日),刚换了董事长的阿维塔还发布了发展规划“战略2.0”,宣布将进一步强化与华为、宁德时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按照计划,到2026年,阿维塔将推出5款升级车型;到2030年,累计推出17款新车型,产品覆盖轿车、SUV、MPV、跑车等多个细分市场。另外,此前还有消息称,阿维塔正在与华为推动HI PLUS模式。除了深化合作模式外,阿维塔也宣布加速全球化扩张步伐,阿维塔计划到2030年,进入全球80多个国家,布局超过700家销售渠道。基于上述产品布局、海外市场等规划,阿维塔也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在2027年,实现全球年销量40万辆,年收入达到千亿元;至2030年,全球年销量提升至80万辆;到2035年,阿维塔将挑战150万辆的全球销量。 对于阿维塔而言,赴港上市不仅是为了融资“输血”,更是其全球化战略和实现“自我造血”能力的关键一步。成功上市将有助于提升其国际知名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对于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的长安汽车来说,阿维塔若能成功在港股上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特别是在与东风赛跑中,后者在争夺央企新能源第一股上已经领先一步——东风采用了最快速的“腾笼换鸟”模式,东风集团退市,而将上市资源留给了岚图汽车。除了阿维塔和岚图外,此前不少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公司都曾被曝出上市计划,比如:广汽埃安、奇瑞新能源、上汽智己等。其中,经过21年多种上市路径探索后,奇瑞最终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赴港IPO,目前已经通过聆讯,将于9月25日正式挂牌。而埃安也一直都有IPO计划,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再搁浅,目前还没有新进展消息传出。除了上述积极推动上市的公司外,极氪去年5月份“闪电”登陆美股后,又在今年5月份宣布被吉利集团私有化退市,这主要与其母公司的“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调整有关。因此,对于阿维塔而言,即便明年二季度顺利挂牌,能否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将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的协同潜力彻底释放,实现其千亿营收和百万销量的宏大目标,仍需接受市场与时间的双重考验。
-
理想侵权“ 歼-20”等军机,涉虚假宣传,被要求道歉! 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电动知家消息,9月24日,据多家媒体报道,理想汽车因在海报宣传中未经授权使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旗下“ 歼-20、歼-10、空警-500” 等军机型号形象,被中航工业要求道歉。 事实上,此事发生在多天前的 2025年长春航空展期间。2025年长春航空展于9月19日-23日举办,主题为“追梦空天·制胜未来”。展会期间,理想汽车发布了以《与国同梦、与家同行》为主题的海报,其中包含“歼-20”“歼-10”“空警-500”等军机形象与理想汽车同框的画面。 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于9月20日向理想汽车发出质询函,指出其未经授权使用航空工业相关IP,涉嫌知识产权侵权和虚假宣传。中航工业要求理想汽车立即停止传播并删除相关内容,公开道歉澄清双方无合作关系,并书面回复处理情况。网络流传的质询函内容显示,中航工业明确要求理想汽车“立即停止所有侵权内容传播,并正式向中航工业道歉”。该函件强调,理想汽车的宣传行为已构成“严重虚假宣传以及知识产权侵权” 面对质疑,理想汽车9月24日对媒体回应称,公司已通过非正式渠道收到了“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的函件图片。理想汽车表示,“鉴于涉及航空相关议题,我司高度重视,已在收到函件图片后第一时间暂停相关宣传”。理想汽车方面解释,相关主题宣传是理想汽车长春销售公司与长春航空展的合作项目之一,围绕航空展主题发布相关活动信息,使用前与长春航空展方面做过沟通与确认。对于公众看到的另一张“理想MEGA(参数丨图片)与长春航展主体大楼同框”的图片,理想汽车称系在长春航空展运营服务供应商允许下,对保障用车与航展中心建筑进行的现场摄制。公司强调,作为“2025长春航空展保障车”,理想MEGA能够在航展现场与先进装备同框,他们深感自豪。 针对理想汽车方面的回应,中航工业在9月24日晚间的回应中明确表示:“品牌中心从未对所谓航展服务供应商授予中航机型授权权限,也即理想汽车没有获得过歼-20等军机形象的授权,所谓‘与长春航空展相关服务供应商方面做过沟通与确认’并没有法律效力。”这一表态直接否定了理想汽车声称的“与航展方沟通确认”的法律效力,指出军机形象授权必须由中航工业品牌中心直接授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军队的名义进行商业宣传,若未经授权或存在虚假成分,则涉嫌违法。
-
美国经济好坏,现在取决于英伟达! 英伟达这家仅有3.6万名员工的芯片巨头,正在成为决定2026年全球宏观经济走向的关键力量。据追风交易台消息,德银环球宏观研究主管Jim Reid及其团队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强调,科技支出,尤其是AI相关的资本开支,是理解当前美国经济韧性的关键。如果没有科技相关支出的推动,美国经济本应处于接近衰退或已经陷入衰退的状态。图表数据显示,在剔除软件和IT设备等科技支出后,被视为衡量潜在经济动能的核心指标——面向国内私人购买者的实际最终销售额——在2025年早些时候已滑向衰退区间。 报告进一步强调,驱动科技支出的核心动力是“巨大的AI资本开支”。市场普遍预期,只要AI的潜在盈利能力不受到根本性质疑,这股投资浪潮就不会停止,并将继续成为2026年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主题。报告认为,正是这股庞大的资本开支,解释了为何疲软的就业数据并未拖累经济增长,同时也解释了在全球需求普遍不振的情况下,全球贸易依然保持韧性。德银最终将焦点缩小至这轮AI浪潮的核心企业——英伟达。报告直言,从简化的角度看,或许英伟达掌握着2026年所有全球宏观经济的关键。
-
专访量子之歌CEO李鹏:我们为何坚定选择潮玩赛道转型 雷递网 雷建平 9月25日量子之歌正在加速转型成为一家潮玩新锐企业,且正批量打造WAKUKU哇库库、ZIYULI又梨、SIINONO赛诺诺等现象级潮玩爆品。量子之歌CEO李鹏接受雷递网创始人雷建平专访时表示,量子之歌原有的成人个人兴趣在线学习板块存在天花板,一直在寻找更可持续和更具成长性的赛道。“我们研究消费和潮玩超过两年半时间,确认这是唯⼀正确的选择。与其分散精力,不如集中资源。潮玩已被验证具备巨大空间,我们选择果断聚焦。”李鹏总结出两个理解“好生意”的模型:1)搬砖―垒塔―筑墙三层模型:从低复购、低壁垒,到高复购、强壁垒。2)三个20%标准:净利润20%、ROE20%、年均增长20%。其中,优质生意的典型有几类:例如茅台(品牌壁垒+复购)、爱马仕(品牌但复购有限)、潮玩(复购显著但需持续更新,有“时尚风险”,但⼀个IP完全可以延续几十甚至上百年)。 李鹏说,潮玩是一个兼具文化价值与商业潜力的优质赛道,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年复合增速近20%,是一个好生意、好赛道,中国的IP文创产业还有巨大发展空间。量子之歌选择在2025年全面聚焦潮玩赛道,是基于对市场趋势的深入研判和公司战略的主动选择,抓住“情绪消费崛起”与“IP 经济深化”的双重市场浪潮,通过主动切入高成长赛道,为量子之歌未来长远发展奠基战略基础。全面聚焦潮玩赛道 2023年初,作为中国最大的成人个人兴趣在线学习服务提供商,量子之歌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QSG”,是当年登陆美股的第一家中国企业。2024年末,量子之歌对Letsvan控股,开启向潮玩赛道转型。2025年7月,量子之歌完成Letsvan全资收购;8月,原中文厂牌“熠起文化”焕新为“奇梦岛”。李鹏表示,量子之歌要集中资源深耕潮玩赛道,这是基于对市场趋势的深入研判主动做出的战略选择,财报数据也印证了转型的可行性。量子之歌财报显示,2025财年公司全年实现营收27.26亿元,净利润3.57亿元;第四季度营收6.18亿元,净利润1.08亿元。本季度首次纳入披露的潮玩业务实现营收6578万元,占总营收约10.6%。公司现金储备达10.41亿元,为潮玩业务的IP开发、渠道拓展及国际化布局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当雷递网问及量子之歌2025财年营收较上年同期的37.95亿元下降超过10亿元,转型是否承受了投资人和市场的压力时,李鹏说,资本市场是聪明的,它看的是长期主义。量子之歌过去财报数据优秀,但市值不理想,本质原因是投资人对模式的可持续性存疑。当市场看清量子之歌走在长期主义的赛道上,价值自然会被重估。实际上,自从量子之歌切入潮玩赛道后,虽然公司营收有所下滑,但量子之歌2025年的市值也一路走高,截至9月23日收盘,量子之歌股价达到10.27美元,市值为5.57亿美元。潮玩业务将大幅增长据财报,量子之歌2025年第二季度来自奇梦岛收入为6580万(约920万美元),主要由于2025年3月底并购奇梦岛后,合并了奇梦岛的业绩。 其中,量子之歌2025年第二季度来自WAKUKU哇库库收入为4296万元,来自ZIYULI(又梨)收入为1759万元。整体来看,量子之歌潮玩业务还处于早期,但增量很快,公司对明年的业绩充满信心,财报显示量子之歌潮玩业务的全年业绩指引是7.5亿到8亿。李鹏说,量子之歌原来做成人兴趣教育,一年能做到40亿营收,拥有这样一个能“打仗”的团队,WAKUKU哇库库单个季度做到4000多万不在话下。上半年,量子之歌的潮玩品牌力已大幅提升,但遗憾产能没跟上需求。下半年,量子之歌夯实供应链基础,提前布局产能,保证能更好承接增长。 “参考泡泡玛特的发展曲线:上市前三年营收从1.5亿到16亿,再到上市后数百亿。量子之歌潮玩业务也在类似路径上,只要保持产品力和IP运营能力,未来几年会保持数倍增长。”潮玩的背后是人性的折射早前,战绘宇创办的Letsvan“最长板”是产品力,团队从零到一打造了WAKUKU、又梨等成功IP,但缺乏品牌力和销售力。随着量子之歌整合了Letsvan,奇梦岛焕发了巨大生机。李鹏对雷递网表示,量子之歌恰好能弥补奇梦岛的品牌力和销售力“短板”。量子之歌能在潮玩行业风生水起,关键在于“产品力、品牌力、销售力”三驾马车的合力。合并后,量子之歌通过与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时装周、艺术家联名等活动放大品牌声量,明星也自发同框露出。量子之歌的团队具备40亿级别生意的操盘经验,把产品推向市场并不难。这种互补让奇梦岛从“活下来”到“活得好”,实现跨越式发展。潮玩的背后更多是人性的折射,每一个IP,对应的都是一种人格。比如,哪吒为什么爆火,它是有时代背景的,比如哪吒这种性格就是跟此时此刻的时代情绪产生了强烈共振。同样的道理,WAKUKU哇库库代表的也是一种小野孩的形象,有点调皮,有点反叛,有点不羁,敢于挑战,就跟很多人的内心的折射产生了呼应,产生了共鸣。 “ZIYULI(又梨)是一个中国公主的形象,很多小女孩内心里都住着一个公主,很多人通过又梨的形象找到了她自己,找到了这种共鸣。包括,我们最近推出的最新IP是”李鹏说,量子之歌最近推的SIINONO这个IP,才两个月就已经非常火,抖音自营店10分钟售罄1万盒,甚至在局部地区的销售比WAKUKU哇库库还要火,势头可以说已超过WAKUKU哇库库的同阶段,目前累计销量破30万盒。SIINONO赛诺诺一看就非常个性,不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这种形象,这是量子之歌签约的一个IP,有6款常规加一个隐藏款,你看它很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脸上有妆,所以在抖音在小红书上能看到大量的用户自己去仿SIINONO的化妆,而这种用户自己原创的内容传播力也非常强,证明潮玩就是很多年轻人自己喜好的投射。 “为何以前好像大家没有看到泡泡玛特遇到真正的对手,泡泡玛特一骑绝尘,断崖式领先,我觉得首先是因为大家的认知不一样,泡泡玛特是很好的,像王晶说的一样,把艺术跟商业找到了很好的结合,是一个临界点。”李鹏指出,潮玩是一个大众的生意,但很多人把这个事情理解窄了,觉得是一个小众人群,实际上,潮玩的主流用户是20到40岁的女性群体,而且,这个群体一般买潮玩不会只买一个,会跟着IP一代一代的买,买不同形态的PVC、毛绒产品甚至大娃,具有很强的复购行为。从整个生意模式经营策略上来说,量子之歌(奇梦岛)与泡玛特走的是同一条路,但是又走法不同。首先,奇梦岛具备大IP原创能力,WAKUKU、又梨两大爆款IP都是百分比自己团队设计开发。依托于北京、杭州、深圳三大设计中心,能有效加速IP产品迭代与创意转化。其次,奇梦岛非常注重品牌调性,WAKUKU成为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首个且唯一官方合作潮玩,Letsvan奇梦岛同步成为赛事市场核心合作伙伴,实现行业内潮玩与国际顶级体育赛事的首次深度融合;此外,公司与环球影城、元气森林、北京时装周建立跨界合作,让用户觉得“高级、有格调”。 第三是奇梦岛更强调构建“IP宇宙”,通过多元产品和故事体系延展IP生命力,目前奇梦岛已经有了15个IP,后续还会加速推进IP授权合作,拓展不同风格、品类与区域的独家授权机会,并与艺术家共创首发产品。随着量子之歌的转型,公司也从流量驱动变成了产品驱动,随之而来的就是销售及市场营销费用的大幅下滑,比如,量子之歌2025年第二季度的销售与市场费用为2.94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801亿元下降49.3%。 李鹏说,流量驱动意味着不断获客,但复购差,像“搬砖型生意”。产品驱动则基于品牌和文化认同,用户会持续复购。米老鼠能火100年,Hellokitty能火50年,就是最好的例子。潮玩也是如此。量子之歌会坚定在潮玩路上做下去。“量子之歌成立以来做过多次创新业务尝试,但过去几次尝试存在认知不足。现在量子之歌的认知力和执行力都很成熟,已经找到终极答案,就是潮玩。未来10年,只专注这⼀件事,那就是做好潮玩,专注产品力驱动,创造触动心灵的潮流体验,传递快乐与美好,致力于成为全球潮流文化的超级符号。”雷递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中概股普涨,阿里巴巴涨8.19% 据《华尔街日报》、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当地时间9月24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低,这是美股连续第二个交易日收低。 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下跌18.95点,跌幅为0.28%,报6637.97点。道琼斯指数下跌171.50点,跌幅为0.37%,报46121.28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75.62点,跌幅0.33%,报22497.86点。 美国三大股指表现 华尔街日报 热门科技股涨跌不一。市场消息传出英特尔正寻求投资苹果公司后,英特尔上涨6.41%。人工智能行业的龙头股失去上涨动力,英伟达下跌0.82%,甲骨文下跌1.71%,美光科技下跌2.82%。苹果公司下跌0.83%,谷歌下跌1.80%,微软上涨0.18%,Meta上涨0.70%,特斯拉上涨3.98%。 贵金属、计算机硬件板块跌幅居前,美国黄金公司下跌5.32%,泛美白银、金田、惠普跌超3%,罗技跌超2%,超微电脑、戴尔科技跌超1%。煤炭、汽车制造板块走高,Lucid涨超3%,通用汽车涨超2%。 私募股权行业承压,KKR 集团与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遭遇四个月来最糟糕的单日表现:KKR股价下跌6%,凯雷投资集团当日收跌近5%。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黑石集团与德太投资也均大幅收跌。对违约率上升的担忧,是投资者抛售这些另类资产管理公司股票的原因之一。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2.83%,热门中概股普涨,大全新能源涨14.10%,世纪互联涨10.91%,阿里巴巴涨8.19%,万国数据涨8.08%,百度、晶科能源、京东至多涨5.85%,老虎证券涨3.02%,蔚来、贝壳、金山云、汽车之家、中通快递至多涨2.74%,B站、腾讯音乐至多涨1.94%,理想涨1.60%。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京东工业获上市备案:年营收204亿 刘强东将再收获IPO 雷递网 雷建平 9月25日京东工业日前通过IPO备案,准备在港交所上市。京东工业首次递交招股书是在2023年3月,此后公司上市一度停顿,2024年10月重启了IPO,2025年3月再次更新了招股书。京东工业于2023年4月初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IPO备案申请,这是时隔近两年半,终于拿到了上市的钥匙。当前,京东集团旗下有多家上市企业,包括京东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德邦物流,一旦京东工业上市,刘强东旗下将再多一家上市企业。年营收204亿京东工业是一家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通过践行变革性的、全链路的工业供应链数字化,京东工业帮助其客户实现保供、降本及增效。 自2017年7月成京东独立业务单位以来,京东工业坚持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的定位,不局限于销售产品,更专注于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招股书显示,京东工业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141.35亿元、173.36亿元、204亿元;毛利分别为25.4亿元、28亿元、3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8%、16.1%、16.2%。京东工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商品销售及提供服务,2022年、2023年、2024年来自商品销售的收入分别为129亿元、161亿元、192亿元;服务收入保持相对稳定,约为12亿元。 京东工业2022年、2023年、2024来自持续经营利润分别为-13.84亿元、480万元、7.62亿元;经营利润率分别为-9.8%、0%、3.7%。京东工业2022年、2023年、2024年度利润分别为-12.69亿元、480万元、7.62亿元;经营利润率分别为-9%、0%、3.7%; 京东工业2022年、2023年、2024年经调整净利分别为7.59亿元、8.94亿元、10.67亿元;经调整净利率分别为5.4%、5.2%、5.2%。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京东工业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3.72亿元。GGV与红杉中国是股东京东工业執行董事为宋春正,非执行董事分别为刘强东、徐炳东;独立非執行董事分别为孙含晖、汤欣、顾宝芳。 2020年5月,京东工业品签署2.3亿美元A轮融资协议,本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CPE等多家投资机构跟投。2021年1月,京东工业與包括Domking及GGV在內的一批第三方投資者完成A-1轮优先股融资,募资1.05亿美元。 2023年3月,京东工业完成3亿美元B系列优先股交易,阿布扎比主权基金Mubadala和阿布扎比投资基金42XFund共同领投,资管集团M&G、私募巨头EQT旗下亚洲平台BPEA EQT(原霸菱亚洲投资)和红杉中国跟投,每股成本为2.5877美元。 于本公告日期,京东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持有京东工业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77.32%。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通过Max I&P Limited持股为3.68%,这部分股权是京东工业对刘强东的奖励。 Domking Investment持股2.42%,Expansion Project Technologies股为1.57%,MIC Capital Management 23 RSC持股为1.57%,上海源安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42%,红杉中国持股为1.37%,Skycus China持股1.22%,C-Open Education持股为1.22%。 JDIndustrial Technology持股0.71%,Magical Brush持股0.81%,Suzhou Yan Ji持股0.79%,GGV VII Investments持股1.01%,The Prudential Assurance Company持股0.94%,GGV VII Plus持股为0.81%,WelightCapital持股为0.45%,上海源彦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持股为0.58%,Alosa Limited持股为0.47%;北京新动力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宁波新犁新动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分别持股为0.41%,上海源月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持股为0.38%,上海源烨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持股为0.26%,GGV VII Investments Pte持股为0.11%,GGV VII Plus Investments持股为0.09%。拟议分拆完成后,京东集团将继续间接持有京东工业50%以上的股权,因此,京东工业将仍为京东集团的子公司。雷递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
昨夜,热门中概股大涨!黄仁勋,连续4个月卖出英伟达! 当地时间9月24日(周三),美股三大指数收跌,标普500指数连续第二个交易日下滑。甲骨文与英伟达等AI概念股继续承压。此外,美联储青睐的PCE通胀数据将在本周公布。截至收盘,道指跌171.50点,跌幅为0.37%,报46121.28点;纳指跌75.61点,跌幅为0.33%,报22497.86点;标普500指数跌18.95点,跌幅为0.28%,报6637.97点。AI概念股继续承压AI概念股周三继续承压,英伟达收跌0.8%,甲骨文收跌1.7%。美光科技公司的财报一度使周三早间市场恢复了一些信心。该公司报告财报优于预期,并发布了强劲的业绩指引。人工智能(AI)热潮推动了美光科技公司营收增长46%。然而,在这家领先的内存芯片制造商发布业绩之前,市场情绪笼罩在对AI行业内部循环性质的加剧担忧之中,其原因主要是由英伟达与OpenAI的合作引发。英伟达宣布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该消息曾提振其股价及整个股市,但一些投资者指出,这是一笔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它与互联网泡沫时期所见的事件有相似之处。此外,投资者也对这两家知名AI公司的增长计划是否有足够的能源支撑提出了疑问。市场还担忧AI概念股英伟达和甲骨文的股价已反映了乐观前景的情况下,涨势可能失去动力。在市场估值高企之际,交易员也可能进行获利了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周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了美股估值过高的问题。在此之前,对AI巨大潜力的看涨情绪已经多次推动股市创下历史新高,抵消了市场对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紧张的担忧。美联储快速宽松的预期也增添了乐观氛围,投资者押注更低利率和韧性经济将提振企业盈利。交易员在周四的失业金申请数据和周五的PCE通胀数据公布前持谨慎态度。美国政府关门的事态发展也成为焦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取消了与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和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哈基姆·杰弗里斯的一次会议,该会议原本可能避免在9月30日最后期限前出现政府停摆。阿里巴巴正式宣布与英伟达开展AI合作板块方面,标普500指数十一大板块七跌四涨。材料板块和房地产板块分别以1.59%和1.01%的跌幅领跌,能源板块和公用事业板块分别以1.23%和0.73%的涨幅领涨。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谷歌A、阿斯麦、甲骨文、奈飞跌超1%,苹果、英伟达、台积电、波音、亚马逊、超威半导体小幅下跌,博通、微软、Meta小幅上涨,高通涨超2%,特斯拉涨近4%,英特尔涨超6%。英特尔收高6.41%,成交48.91亿美元。周三有报道称英特尔正请求苹果公司进行投资,双方的谈判尚处于初期阶段,短期内可能不会达成协议。英伟达收跌0.82%,前一交易日跌2.82%。消息面上,英伟达CEO黄仁勋通过多次交易出售22.5万股普通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174.82美元至184.38美元。此轮减持是黄仁勋此前于3月份制定的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年底前出售最多600万股英伟达股票。此前的6月、7月、8月,黄仁勋均减持了英伟达股票。金融股多数下跌。摩根士丹利、高盛、嘉信理财、花旗集团、瑞银集团、巴克莱跌超1%,德意志银行、纽约梅隆银行、美国合众银行、贝莱德、富国银行、美国运通、地区金融、万事达、维萨小幅下跌,美国银行平盘,哈特福德保险、旅行者保险、摩根大通、大都会人寿、第一资本金融、瑞穗金融、好事达保险小幅上涨,美国国际集团涨超1%。能源股普涨。美国能源涨超4%,康菲石油、巴西石油涨超2%,阿帕奇石油、英国石油、雪佛龙、西方石油涨超1%,壳牌、埃克森美孚、杜克能源、斯伦贝谢、帝国石油小幅上涨。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HXC)收高2.83%。阿里巴巴涨超8%,百度、京东、富途控股涨超5%,老虎证券涨超3%,蔚来、金山云涨超2%,哔哩哔哩、拼多多、爱奇艺、腾讯音乐、理想汽车、唯品会涨超1%,虎牙、小鹏汽车、新东方小幅上涨,携程、极氪小幅下跌,网易跌超1%。阿里巴巴收高8.19%,成交92.91亿美元。该公司在24日召开的大会上正式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还一口气发布七款大模型产品。据报道,阿里巴巴与英伟达的合作覆盖了Physical AI的实践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据的合成处理,模型的训练,环境仿真强化学习以及模型验证测试等。麦克莫兰铜金公司收跌16.95%,成交35.76亿美元。该公司确认,其位于印尼的Grasberg Block Cave矿9月8日发生的泥石流事故已造成两名工人死亡,另有五名工人仍下落不明。公司预计最早要到2027年才能恢复事故前的生产水平,2026年铜金产量较此前预期下降约35%。责编:李丹校对:高源 版权声明" Type="normal"@@-->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Type="normal"@@--> END" Type="normal"@@-->
-
英伟达的50亿美元不够?英特尔又求苹果投资 9月25日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获得美国政府注资后不久,英特尔已再次接洽苹果公司,寻求后者的投资以进一步提振其业务。 知情人士表示,苹果和英特尔还探讨了深化合作的可能性。但相关谈判尚处早期阶段,未必能达成协议。 英特尔近期的融资动作颇为密集:英伟达上周刚刚宣布向其投资50亿美元,并计划在个人电脑和数据中心芯片领域开展合作。日本科技巨头软银上月也宣布对英特尔注资20亿美元,以期进一步拓展美国市场。 知情人士补充说,英特尔还与其他多家企业进行了接触,商谈投资合作事宜。 苹果曾是英特尔的长期客户,但在过去五年中已转向自研处理器。若能与苹果达成交易,将是对英特尔重整战略的有力背书。不过,苹果重新在设备中采用英特尔芯片的可能性不大。目前,苹果最尖端的芯片均由合作伙伴台积电生产。 英特尔方面拒绝对此置评。苹果发言人则未回应置评请求。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正试图在联邦政府的支持下带领公司东山再起。今年8月份经特朗普政府斡旋,达成了一项非常规交易,美国政府由此收购了英特尔约10%的股份。英特尔被视为重振美国本土制造的关键棋子,也是美国政府的重点关切对象。 即便获得资金支持,英特尔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英特尔不仅丧失了长期以来的技术领先地位,市场份额也被AMD等竞争对手蚕食。在英伟达占据主导的人工智能设备领域,英特尔也未能把握住硬件销售火爆的机遇。 昔日的芯片行业霸主如今在营收和市值上远逊于英伟达。为了应对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英特尔已经实施裁员,并推迟了工厂扩建计划。 但自获得美国政府注资以来,投资者对英特尔的前景转趋乐观。8月初以来,公司股价涨幅超过50%。 与此同时,虽然苹果公司的大部分产能仍在海外,但一直着力展现其美国本土投资的决心。在今年8月份美国白宫举行的一场活动中,苹果宣布将四年期美国本土投资计划从原定的5000亿美元上调至6000亿美元,其中的核心项目是向其长期玻璃供应商康宁公司注资25亿美元。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投资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激励更多企业增加美国本土生产。 苹果会是英特尔的下一根救命稻草吗? 消息传出后不久,英特尔股价在周三收盘大涨6.4%,并在盘后交易中继续攀升近2%,本月累计涨幅已达27%。 投行D.A. Davidson的技术研究主管吉尔·卢里亚(Gil Luria)表示,“英特尔已经获得美国政府和英伟达的支持,若苹果加入,将奠定其作为美国半导体制造关键供应商的地位。” 上周,英伟达刚刚宣布将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双方将共同设计和制造芯片。这一消息推动英特尔股价单日暴涨23%,创下自1987年10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这也是继今年8月份美国政府收购英特尔10%股权后,公司获得的又一重大利好。 “在美国政府介入之前,英特尔的14A技术没有任何核心客户,公司前景存疑,”卢里亚在电子邮件评论中表示。“如今已经有英伟达加盟,若再获苹果垂青,两大半导体制造消费巨头就能共同支撑其美国生产业务。” Zacks投资管理公司高级投资组合经理布莱恩·马尔伯里(Brian Mulberry)认为,苹果可“通过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规避关税,从而获益。”他还强调,在2020年苹果开始自研芯片之前,两家公司早有合作基础。 “但让我感到困惑的是,英特尔过去一直未能满足苹果个人电脑的需求,”马尔伯里在邮件评论中写道。虽然他不排除两家公司出于“良好意愿”而合作,但现阶段仍持保留态度。 在英特尔与英伟达达成合作后,Benchmark的分析师曾表示,英伟达有可能成为英特尔的制造业务客户。英特尔在今年7月份提交的10-Q文件中称,从长远来看,若无法为14A工艺节点找到“重要外部客户并达成关键里程碑”,继续开发这种先进制程将面临经济可行性挑战。 基金公司Gabelli Funds的投资组合经理亨迪·苏桑托(Hendi Susanto)强调,英特尔能否为14A工艺争取到核心客户,关乎公司技术路线图的实施能力与规模化生产的经济性。 他在邮件中表示,“若能争取苹果成为投资者乃至一个主要客户,将是重大突破。” 华尔街方面注意到,英伟达与英特尔的合作目前主要集中在产品层面,并未涉及英特尔的芯片代工业务。 Benchmark的分析师当时还表示,他们预计英特尔将继续寻求同业投资,因为与英伟达的合作很可能是数月磋商的结果。彭博社的报道也证实,英特尔已接触多家企业探讨投资合作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苹果最近亟待扭转其在人工智能竞赛中的落后形象。公司还因大部分产能在海外而招致特朗普政府的批评,并一直面临着将更多生产线迁回美国本土的压力。 Gabelli Funds的研究分析师牧野龙太认为,英特尔可通过合作获得代工业务所急需的资金,而“苹果可能将英特尔代工视为其芯片生产的第二来源”。 他在电子邮件中表示,苹果不会为x86架构的产品转向英特尔,任何投资或将专注于英特尔的芯片代工业务。 “此举亦可被视为苹果履行其关于投资美国制造业的重大承诺,”牧野龙太说,“投资英特尔可视为支持本土产业,从而赢得政府的认可。” 牧野龙太认为,英特尔之所以接洽苹果寻求投资,正是看中“半导体制造行业的这种大客户”能助力自家代工服务,且英伟达与苹果这两大巨头的入股“将向市场传递出对英特尔业务的重大信心”。(辰辰)
-
美财长:世界经济最大风险,就是99%高端芯片在台湾生产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与玛丽亚共度的早晨》(Mornings with Maria)节目采访时称,来自中国的稀土矿物正在流入美国,但美国仍在继续努力加强某些战略物资和产品的供应。“我们并非没有筹码。我们有很多他们(中国)依赖的产品。”贝森特列举了飞机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特定化学品和塑料,以及硅材料原料。 “你看,我们以相互尊重的态度与他们打交道,他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美国已经明确表示,我们有优先事项,我们有利益,我们将捍卫这些利益。”贝森特为自己“壮胆”道。 贝森特声称,美国正在尽最大努力确保自己或其他亲密盟友生产的半导体供应安全,并降低风险,因为中国台湾地区几乎完全主导了该市场。 “世界经济最大的失败点在于,99%的高性能芯片都是在台湾生产的,”贝森特说:“他们做得很好,他们有一个很棒的生态系统,但在风险管理方面,我们必须将一部分需求——我不知道是30%、40%还是50%,转移回美国或我们的盟友国家,无论是日本还是中东,我们每天都在为此努力。” 贝森特参加节目接受采访 视频截图 今年8月19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一档节目采访时证实,美国政府正与英特尔就入股这家芯片制造商进行磋商,并将该计划描述为是将《芯片和科学法案》拨款转换为股权的尝试。 彭博社同日报道指出,正在进行的有关英特尔的谈判,标志着美国半导体政策的重大转变,如果最终敲定,可能会为与其他芯片制造商达成类似协议奠定基础。 “想象一下,拜登政府实际上是在免费给英特尔,免费给台积电,免费给所有这些公司钱,”卢特尼克当时还谈到了台积电,带有威胁意味地说:“唐纳德·特朗普把这变成了说,‘嘿,我们想要用这笔钱换取股权,如果要我们给你钱,就得分一杯羹’,比起白白给钱,这样难道不是对美国纳税人更明智、更有利、更重要吗?” 卢特尼克表示,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美国希望将部分芯片制造业务迁回国内,他建议美国总统特朗普可以寻求与其他受“芯片法案”资助的企业达成类似交易。“我们需要自己生产芯片,我们不能依赖台湾。”他说道。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9月14日至15日,中美双方经贸团队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李成钢在会谈结束后中方代表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方注意到,在中美经过一系列经贸磋商之后,美方仍然在不断扩大对中国实体的制裁。美方泛化国家安全,不断扩大对中国实体的制裁清单,长臂管辖的手越伸越长,这是典型的单边霸凌行径,有违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在会谈中向美方提出了严正关切。 李成钢强调,中美双方经贸会谈的成果来之不易,美方不能一方面让中方照顾美方的关切,另一方面又持续打压中国的企业。中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尽快取消这些限制措施,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中美经贸磋商成果,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中概股大涨,全球铜供应遭遇冲击! 周三,美国股市延续前一日的回调走势,人工智能相关科技巨头继续遭遇抛售压力,而中概股则普遍上涨。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0.28%,收于6,637.97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0.34%,收于22,497.86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则下跌171.50点,跌幅0.37%,收于46,121.28点。中概股则全线上涨,万得中概科技龙头指数上涨3%,阿里巴巴上涨8.2%。 9月24日,在杭州举行的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正式推出其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模型Qwen3-Max。阿里集团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积极推进3800亿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 在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集团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而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也许未来全世界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目前阿里正积极推进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的投入。为了迎接ASI时代的到来,对比2022年这个GenAI的元年,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这意味着阿里云算力投入将指数级提升。在大会上,阿里巴巴还表示将与英伟达(Nvidia)合作,共同开发包括数据合成、模型训练、环境模拟以及验证测试在内的物理AI能力。商品方面,纽铜上扬3.95%,伦铜涨3.46%。美国矿业巨头Freeport McMoRan印尼子公司Grasberg矿山发生致命泥石流事故,推动全球铜价大幅上涨并引发供应链担忧。这座全球第二大铜矿因事故暂停生产,公司已启动不可抗力条款。Freeport预计最早要到2027年才能恢复事故前的生产水平,2026年铜金产量较此前预期下降约35%。 该矿山占公司已探明储量的50%和2029年前预计产量的约70%,长期停产将对全球铜供应链造成持续冲击。英伟达(Nvidia)股价周三再度下跌近1%,延续了前一日的跌势。此前该公司宣布与OpenAI达成一项高达1000亿美元的合作计划,原本提振了市场情绪,但随即引发部分投资者质疑:AI产业链是否存在“自我循环”的风险?即供应商和客户互相投资,推高彼此估值,却未必有足够基本面支撑。同样处于AI浪潮中心的甲骨文(Oracle)股价也连续第二天下跌,周三再跌近2%。市场担心,即便AI概念具备长期潜力,但当前的资本热潮可能已导致相关股票严重透支未来增长空间。尽管大盘承压,但盘中仍有亮点。英特尔(Intel)股价大涨逾6%,为纳斯达克缩小跌幅提供了一定支撑。根据彭博社报道,苹果(Apple)正考虑对英特尔进行投资。这一消息传出仅几天前,英伟达刚宣布将对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连续的资本动向,令市场重新聚焦英特尔在AI芯片和代工领域的战略地位。不过,与英特尔形成对比的是,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股价下跌近3%。该公司最新财报和前瞻指引未能打动投资者,反映出市场对AI产业链需求前景的信心依然存疑。本周二,标普500指数刚结束三连涨,因AI交易热情降温而转跌。值得注意的是,该指数本周一才创下历史收盘新高,并在盘中刷新纪录。如今,短短两天内,AI龙头的股价波动再次提醒市场:这一轮上涨或许更多受情绪和预期驱动,而非扎实的盈利基础。正如基础设施资本顾问公司(Infrastructure Capital Advisors)首席执行官杰伊·哈特菲尔德(Jay Hatfield)所说:“科技股可能已经涨得太多,没有真正的理由继续看多。我并不是说没人会用AI,或者世界末日要来了,但问题显然在于估值。”他补充道,短期市场可能还会继续震荡,“这可能会持续几天。”同时他提醒,9月份通常是美股季节性疲弱的月份。过去五年中,标普500平均跌幅达4.2%,而目前该指数本月仍上涨约3%,明显偏离历史趋势。除了AI板块的波动,宏观层面因素也在制约市场走势。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二曾公开表示,美国股市估值“相对较高”,并且未来降息路径存在不确定性。这番表态进一步引发投资者对高估值环境的担忧。与此同时,市场正等待即将公布的重要经济数据。本周四将发布最新的失业救济申领人数,而周五则会公布核心PCE物价指数,这一指标是美联储偏好的通胀参考标准。数据结果或将直接影响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除经济数据外,随着9月30日联邦政府资金使用最后期限临近,国会在预算案上的分歧依旧明显。投资者担心,若政府关门成真,不仅会影响联邦雇员的工资发放和公共服务运转,还可能延迟重要经济数据的发布,进而影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判断。// 机构布局开始转向? //投资机构Alexandria Capital的研究总监利贝拉托雷(Lou Liberatore)称:“美股市场一直以来是一个两极分化的市场。人工智能(AI)概念股在推动市场,而市场的其余部分则在原地踏步。美联储降息重启,可能改善这一分化。”而美联储上周自去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点阵图暗示10月和12月会议上还将进一步降息。高盛近期给客户的报告显示,旗下证券部门监测的全球对冲基金上周以三个月来最快的速度买入了全球银行股、保险股和消费金融类股,因为预计美联储降息周期叠加监管放松,将使得这些机构和企业的交易量增加将提高利润,推高股价。其中,北美和欧洲占了上述对冲基金的大部分多头头寸,意味着欧洲和美国银行股最被看好。富国银行股票策略主管哈维 (Chris Harvey)也称,科技公司和成长型公司的市盈率非常高,今年夏末或初秋可能出现两位数程度的回落。
-
美股两连阴道指跌近200点,中概股大涨阿里巴巴飙升8% *三大股指走弱,纳指、标普跌约0.3%;*中长期美债收益率上扬,2年期美债重返3.60%;*英特尔尾盘拉升超6%,传公司寻求苹果投资。周三美股连续第二个交易日下跌,投资者消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前一天的谨慎表态,等待本周晚些时候发布的关键经济数据。截至收盘,道指跌171.50点,跌幅0.37%,报46121.28点,纳指跌0.34%,报22497.86点,标普500指数跌0.28%,报6637.97点。原材料板块跌幅居前,原油大涨助推能源板块领涨大市。明星科技股表现分化,特斯拉涨4.0%,微软涨0.2%,亚马逊跌0.2%,苹果和英伟达跌0.8%,谷歌跌1.8%。甲骨文跌1.7%,有报道称该公司计划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筹集150亿美元资金。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2.8%。阿里巴巴涨8.2%,京东、百度涨超5%,拼多多涨1.9%,网易跌1.8%。市场概述经济数据方面,8月美国新屋销售年化总量从7月的66.4万套增至80万套,增幅达20.5%,好于市场预期。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MBA)的调查显示,在截至上周五的一周内,由于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平均利率下降,抵押贷款申请量较前一周增长0.6%。尽管近期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具备韧性,但美联储官员的言论仍注入了一定谨慎情绪,尤其是针对劳动力市场的看法,促使部分资金选择获利了结。鲍威尔在周二的讲话中称,当前资产价格似乎处于 “相当高的估值水平”。虽然美联储内部官员已就政策走向形成 “支持宽松”,但鲍威尔强调,在未来的利率决策中,美联储必须在 “应对通胀风险” 与 “解决劳动力市场疲软迹象” 之间走钢丝,平衡难度显著。麦格理集团在一份客户报告中称:“对我们而言,(鲍威尔)昨日发表‘鹰派’讲话后股市下跌并不意外。意外的是,在9月17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同样释放‘鹰派’基调,但随后几日市场并未出现类似的下跌行情。”大山资本(Great Hill Capital)董事长海耶斯(Thomas Hayes)表示:“鲍威尔关于股市估值的言论让市场多少有些措手不及,投资者将其解读为 —— 美联储可能已对高企的资产价格感到担忧。”他进一步指出:“许多在4月抛售股票的基金经理,目前业绩仍落后于基准指数,因此市场出现任何回调都将引发抄底行为。我认为未来这类情况还会更多出现。”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周三表示,未来可能有必要进一步降息。“当前经济增长、消费者支出及劳动力市场均已放缓,通胀涨幅也低于预期,且主要集中在受关税直接影响的行业。经济面临的风险已发生变化,此时采取行动正当其时。”她在犹他大学出席活动时称,“展望未来,在我们努力恢复物价稳定、同时为劳动力市场提供必要支持的过程中,很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政策。要有明智的决策,我们就必须紧扣自身目标,权衡各种利弊,并且不断重新评估、作出判断。”不过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依然谨慎,他认为,美国就业市场仍基本稳定且稳健,“若假定(通胀)很可能只是暂时的、会自行消退,进而过度提前实施大量降息,这种做法会让我感到不安。”中长期美债收益率走高,其中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3.1个基点,至4.14%,与利率预期关联密切的2年期国债收益率涨3.2个基点,至3.60%。投资者的注意力将转向本周晚些时候公布的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 这是美联储首选的通胀指标。其他个股方面,英特尔尾盘拉升涨6.4%,报道称,公司正请求苹果公司进行投资。美光科技跌2.8%。美银证券指出,在高带宽内存(HBM)领域,该半导体制造商可能面临来自韩国三星电子的潜在竞争,未来或将遭遇 “显著的” 市场份额和定价压力。矿商自由港麦克莫兰暴跌 17%,该公司宣布其位于印度尼西亚的格拉斯伯格矿遭遇不可抗力,并预计第三季度铜和黄金的综合销量将下降。国际油价升至七周新高,美国原油库存回落提振市场信心。WTI原油近月合约涨2.49%,报64.9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近月合约涨2.48%,报69.31%。国际金价从纪录高位回落,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交割的COMEX黄金期货跌1.28%,报3732.10美元/盎司。
-
美国下调欧盟汽车关税至15% 并追溯自8月1日生效 财联社9月25日讯(编辑 夏军雄)据央视新闻,美国特朗普政府当地时间9月24日发布正式公告,实施美国与欧盟达成的贸易协议,确认自8月1日起,对欧盟进口汽车及汽车产品征收15%的关税。当地时间周三(9月24日),美国宣布将欧盟进口汽车的关税下调至15%,并追溯至8月1日生效,以巩固今夏双方达成的框架性贸易协议条款。 今年7月,美国与欧盟达成框架性贸易协议,美国从8月开始对欧洲商品征收15%的基准关税,这一税率涵盖大多数欧盟进口商品,包括汽车、医药、半导体和木材。美国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周三在《联邦公报》中公布了一份文件,详细说明了相关调整,包括降低一系列商品的关税。调整内容还包括自9月1日起对部分领域的豁免,例如飞机及零部件、仿制药及其原料,以及部分金属和矿石。美国政府在公告中表示,产品清单未来仍可能会有所调整。在特朗普政府正式宣布下调关税之前,欧洲汽车行业在15%的基准关税基础上还面临额外25%的行业关税。 除了整体关税外,美国总统特朗普还针对特定行业加征了额外的高关税。自3月11日起,美国对钢铁和铝产品征收25%的关税;4月3日起对汽车征税;5月3日起对汽车零部件征税;6月4日,美国将金属关税税率翻倍至50%。汽车行业此前一直是美欧双方贸易谈判的焦点,该行业是欧盟经济的关键支柱,尤其是对于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而言。 根据美欧此前达成的贸易协议,欧盟承诺取消对所有美国工业制成品的关税,并为美国海鲜和农产品提供优惠的市场准入。此外,欧盟计划采购7500亿美元的美国液化天然气、石油和核能产品,以及额外400亿美元的美国人工智能芯片。欧盟企业将在2028年前额外在美国战略性行业投资6000亿美元。欧洲舆论普遍认为,从贸易条款来看,欧盟在协议中让步过多,主要原因是15%的关税税率远远高于历史水平。在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之前,美国对欧盟商品所征收的平均税率只有4.8%。不过,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坚称,15%的关税水平已是欧洲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
吴泳铭23分钟演讲,让阿里涨了2200亿 出品|虎嗅科技组作者|苗正卿题图|阿里云在9月24日上午10点许,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演讲结束后,阿里的股价开始明显增长,从9:30开盘的158.5港元/股,到11:11时已经上涨到了170.7港元/股,相当于在不到两个小时内市值增长了2200亿港元。 显然,对阿里股价而言,这是一场价值连城的演讲。笔者全程在现场听了吴泳铭的分享,我觉得他主要对AI未来的发展路线,以及阿里在这个未来中扮演什么角色,进行了“定义”和“定位”。而阿里在吴泳铭演讲后股价大涨,可以理解为外界对于吴泳铭给出的“定义”和“定位”给予了“正反馈”。吴泳铭的“定义”和“定位”其实可以用他演讲中的一段话来很好地总结:“AI将会替代能源的地位,成为最重要的商品,驱动千行百业每天的工作……Token就是未来的电……阿里云的定位是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提供世界领先的智能能力和遍布全球的AI云计算网络,向全球各地提供开发者生态友好的AI服务。”简单来说,吴泳铭眼中的蓝图不只是互联网、电商也不只是某个技术,而是成为AI时代的“水、电、石油”。吴泳铭对这次演讲应该是非常重视的。我了解到,在吴泳铭成为阿里巴巴CEO后,他参与的所有致辞、电话会议都没有使用过PPT,但这次吴泳铭用了PPT去详细描绘他眼中的未来。他演讲中的最高频词是“ASI(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AGI并非AI发展的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AI不会止步于AGI,它将迈向超越人类智能、能够自我迭代进化的超级人工智能(ASI)。”吴泳铭说。对于科技圈的人而言,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是2024~2025年被讨论更多的词,但ASI的热议度确实在明显上升。在笔者看来,这二者的本质区别其实在于对于“AI与人”之间的协作边界和AI自我迭代(进化)的能力存在差异。ASI更像是科幻片中的超越人类的某种灵智生物(硅基或碳基),可以有超越人类的智力、想象力、甚至创造力。但现实是,目前AGI尚未实现。在虎嗅2025年与几位头部AI公司创始人沟通过程中,大家普遍认为“我们目前距离实现AGI还比较遥远”。而其中最本质的挑战是,AI的“通用”性不足,或者说不具备足够的“泛化”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泳铭提出“ASI”是存在挑战的:在AGI都没有实现的当下,更遥远的ASI到底能不能实现,没人可以知道。不过吴泳铭描绘了他眼中ASI实现的路径,以及阿里在这个路径之中目前的阶段。吴泳铭认为,实现ASI需要三个阶段,而当下阿里处于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智能涌现”,特征是“学习人”。第二个阶段:“自主行动”,特征是“辅助人”。第三个阶段:“自我迭代”,特征是“超越人”。那么在这条ASI之路上,阿里要怎么做呢?吴泳铭给出了两个“抓手”,这也就是他演讲中重点描述的“两个判断”:1.大模型是下一代的操作系统。2.超级AI云是下一代的计算机。笔者总结一下,吴泳铭的意思是,ASI可以实现,阿里目前进化到第二阶段了。在整个ASI实现的过程之中,AI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不断升高,甚至可以成为新的“能源生态位”,而在如此重要的AI窗口里,大模型和云将像三十年前“个人PC和桌面系统”一样成为“人手一个的基础工具”。而阿里云将会继续发力大模型和AI云两个关键方向。在吴泳铭演讲之后,阿里云CTO周靖人一口气宣布了十余款新品,涵盖了大模型、AI工具、云产品、Agent……基本上都是沿着吴泳铭所描述的“两个判断”而展开的:大模型+AI云。总结来说,吴泳铭描述了阿里怎么想的,周靖人分享了阿里具体怎么做的。在这“一唱一和”的同时,阿里的股价开始暴增。在笔者看来,吴泳铭演讲所描述的ASI之路,实际上可以视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阿里整体的路线图。它其实不只是阿里云一个团队的方向,也会影响电商、本地生活等等业务。从长远看,这条路需要持续投入并面临一个相对漫长的回报周期,在这个过程中,阿里需要让自己的基本盘业务够稳,以支撑其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去持续投入。但硬币的另一面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在大模型+云基础设施两端都具备规模影响力产品且加大投入的公司屈指可数,这意味着如果阿里穿越了漫长的“投入期”,后续可能会进入一个门槛很高、竞对有限的新周期。9月24日,在吴泳铭演讲后,虎嗅和多个媒体还与阿里云CTO周靖人进行了交流,他进一步对吴泳铭的ASI之路、阿里云具体的打法进行了解答,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了解阿里核心层今天针对AI所分享的增量信息,下附吴泳铭演讲和周靖人交流内容: 吴泳铭演讲全文: 开始演讲之前,我想特别感谢一下支持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科技行业的开发者朋友。今天是云栖大会的10周年,云栖大会起源于阿里云的开发者大会,是广大开发者推动了中国乃至全球的云计算、AI和科技行业的发展。所以,在演讲之前,我想特别向开发者们致以最高的谢意。当前的世界,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化革命刚刚开始。过去几百年,工业革命通过机械化放大了人类的体能,信息革命通过数字化放大了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而这一次,智能化革命将远超我们的想象。通用人工智能AGI不仅会放大人类智力,还将解放人类的潜能,为超级人工智能ASI的到来铺平道路。最近的三年,我们已经清晰地感受到它的速度。几年时间,AI的智力从一个高中生迅速提升到博士生的水平,还能拿到国际IMO的金牌。AI Chatbot是人类有史以来用户渗透率最快的功能。AI的行业渗透速度超过历史上所有技术。Tokens的消耗速度两三个月就翻一番。最近一年,全球AI行业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未来5年全球AI的累计投入将超过4万亿美元,这是历史上最大的算力和研发投入,必然将会加速催生更强大的模型,加速AI应用的渗透。实现AGI——一个具备人类通用认知能力的智能系统,现在看来已成为确定性事件。然而,AGI并非AI发展的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AI不会止步于AGI,它将迈向超越人类智能、能够自我迭代进化的超级人工智能(ASI)。AGI的目标是将人类从80%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专注于创造与探索。而ASI作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系统,将可能创造出一批“超级科学家”和"全栈超级工程师"。ASI将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解决现在未被解决的科学和工程问题,比如攻克医学难题、发明新材料、解决可持续能源和气候问题,甚至星际旅行等等。ASI将以指数级的速度推动科技的飞跃,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智能时代。 我们认为,通往ASI之路将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智能涌现”,特征是“学习人”。过去几十年的互联网发展,为智能涌现提供了基础。互联网将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数字化了。这些语言文字承载的信息,代表了人类知识的全集。基于此,大模型首先通过理解全世界的知识集合,具备了泛化的智能能力,涌现出通用对话能力,可以理解人类的意图,解答人类的问题,并逐渐发展出思考多步问题的推理能力。现在,我们看到AI已经逼近人类各学科测试的顶级水平,比如国际数学奥赛的金牌水平。AI逐渐具备了进入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创造真实价值的可能性。这是过去几年的主线。第二个阶段是“自主行动”,特征是“辅助人”。这个阶段,AI不再局限于语言交流,而是具备了在真实世界中行动的能力。AI可以在人类的目标设定下,拆解复杂任务,使用和制作工具,自主完成与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交互,对真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这正是我们当下所处的阶段。实现这一跨越的关键,首先是大模型具备了Tool Use能力,有能力连接所有数字化工具,完成真实世界任务。人类加速进化的起点是开始创造和使用工具,现在大模型也具备了使用工具的能力。通过Tool Use,AI可以像人一样调用外部软件、接口和物理设备,执行复杂的真实世界任务。这个阶段,由于AI能够辅助人类极大提高生产力,它将快速的渗透到物流、制造、软件、商业、生物医疗、金融、科研等几乎所有行业领域。其次,大模型Coding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人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并将更多场景数字化。现在的Agent还比较早期,解决的主要是标准化和短周期的任务。要想让Agent能解决更复杂、更长周期任务,最关键的是大模型的Coding能力。因为Agent可以自主Coding,理论上就能解决无限复杂的问题,像工程师团队一样理解复杂需求并自主完成编码、测试。发展大模型Coding能力是通往AGI的必经之路。未来,自然语言就是AI时代的源代码,任何人用自然语言就能创造自己的Agent。你只需要输入母语,告诉AI你的需求,AI就能自己编写逻辑、调用工具、搭建系统,完成数字世界的几乎所有工作,并通过数字化接口来操作所有物理设备。未来,也许会有超过全球人口数量的Agent和机器人与人类一起工作,对真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在这个过程中,AI就能连接真实世界的绝大部分场景和数据,为未来的进化创造条件。随后AI将进入第三个阶段——“自我迭代”,特征是“超越人”。这个阶段有两个关键要素:·AI连接了真实世界的全量原始数据目前AI的进步最快的领域是内容创作、数学和Coding领域。我们看到这三个领域有明显的特征。这些领域的知识100%是人类定义和创造的,都在文字里,AI可以100%理解原始数据。但是对于其他领域和更广泛的物理世界,今天的AI接触到的更多是人类归纳之后的知识,缺乏广泛的、与物理世界交互的原始数据。这些信息是有局限的。AI要实现超越人类的突破,就需要直接从物理世界获取更全面、更原始的数据。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家汽车公司的CEO要迭代明年的产品,大概率会通过无数次的用户调研或者内部的讨论来决定下一款汽车将要具备什么样的功能,与竞对相比要实现哪些方面的长板,保留什么方面的能力。现在AI要去做还是很难的,核心点在于它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全都是调研来的二手数据。如果有一天AI有机会,能够连接这款汽车的所有的资料和数据,它创造出来的下一款汽车会远远超过通过无数次头脑风暴所创作出来的。这只是人类世界当中的一个例子,更何况更复杂的物理世界,远远不是通过人类知识归纳就能够让AI理解的。所以AI要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就需要直接从物理世界获取更全面、更原始的数据,就像在自动驾驶的早期阶段,只靠人类的总结,Rule-based的方法去实现自动驾驶,无法实现很好的效果。新一代的自动驾驶,大部分采用端到端的训练方法,直接从原始的车载摄像头数据中学习,实现了更高水平的自动驾驶能力。即便我们现在看起来相对简单的自动驾驶问题,仅依靠人类归纳的知识和规则,也无法解决,更何况整个复杂的物理世界。只是让AI学习人类归纳的规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AI与真实世界持续互动,获取更全面、更真实、更实时的数据,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模拟世界,发现超越人类认知的深层规律,从而创造出比人更强大的智能能力。·Self-learning自主学习随着AI渗透更多的物理世界场景,理解更多物理世界的数据,AI模型和agent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有机会为自己模型的升级迭代搭建训练infra、优化数据流程和升级模型架构,从而实现Self learning。这会是AI发展的关键时刻。随着能力的持续提升,未来的模型将通过与真实世界的持续交互,获取新的数据并接收实时反馈,借助强化学习与持续学习机制,自主优化、修正偏差、实现自我迭代与智能升级。每一次交互都是一次微调,每一次反馈都是一次参数优化。当经过无数次场景执行和结果反馈的循环,AI将自我迭代出超越人类的智能能力,一个早期的超级人工智能(ASI)便会成型。一旦跨过某个奇点,人类社会就像按下了加速键,科技进步的速度将超越我们的想象,新的生产力爆发将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阶段。这条通往超级人工智能的道路,在我们的眼前正在日益清晰。随着AI技术的演进和各行各业需求爆发,AI也将催生IT产业的巨大变革。我们的第一个判断是:大模型是下一代的操作系统。我们认为大模型代表的技术平台将会替代现在OS的地位,成为下一代的操作系统。未来,几乎所有链接真实世界的工具接口都将与大模型进行链接,所有用户需求和行业应用将会通过大模型相关工具执行任务,LLM将会是承载用户、软件与AI计算资源交互调度的中间层,成为AI时代的OS。来做一些简单的类比:自然语言是AI时代的编程语言,Agent就是新的软件,Context是新的Memory,大模型通过MCP这样的接口,连接各类Tools和Agent类似PC时代的总线接口,Agent之间又通过A2A这样的协议完成多Agent协作类似软件之间的API接口。大模型将会吞噬软件。大模型作为下一代的操作系统,将允许任何人用自然语言,创造无限多的应用。未来几乎所有与计算世界打交道的软件可能都是由大模型产生的Agent,而不是现在的商业软件。潜在的开发者将从几千万变成数亿规模。以前由于软件开发的成本问题,只有少量高价值场景才会被工程师开发出来变成商业化的软件系统。未来所有终端用户都可以通过大模型这样的工具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模型部署方式也会多样化,它将运行在所有设备上。现在主流的调用模型API的方式,来使用模型只是初级阶段,其实看起来非常原始。类似大型主机时代的分时复用阶段,每个人只有一个终端连接上大型主机分时复用。这种方式无法解决数据持久化,缺乏长期记忆,实时性不够,隐私无法解决,可塑性也不够。未来模型将运行在所有计算设备中,并具备可持久记忆,端云联动的运行状态,甚至可以随时更新参数,自我迭代,类似我们今天的OS运行在各种环境之中。正是基于这个判断,我们做了一个战略选择:通义千问选择开放路线,打造AI时代的Android。我们认为在LLM时代,开源模型创造的价值和能渗透的场景,会远远大于闭源模型。我们坚定选择开源,就是为了全力支持开发者生态,与全球所有开发者一起探索AI应用的无限可能。我们的第二个判断:超级AI云是下一代的计算机。大模型是运行于AI Cloud之上新的OS。这个OS可以满足任何人的需求。每个人都将拥有几十甚至上百个Agent,这些Agent 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和协同,需要海量的计算资源。数据中心内的计算范式也在发生革命性改变,从CPU为核心的传统计算,正在加速转变为以GPU为核心的AI计算。新的AI计算范式需要更稠密的算力、更高效的网络、更大的集群规模。这一切都需要充足的能源、全栈的技术、数百万计的GPU和CPU,协同网络、芯片、存储、数据库高效运作,并且24小时处理全世界各地的需求。这需要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全栈的技术积累,只有超级AI云才能够承载这样的海量需求。未来,全世界可能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在这个新时代,AI将会替代能源的地位,成为最重要的商品,驱动千行百业每天的工作。绝大部分AI能力将以Token的形式在云计算网络上产生和输送。Token就是未来的电。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阿里云的定位是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提供世界领先的智能能力和遍布全球的AI云计算网络,向全球各地提供开发者生态友好的AI服务。首先,我们有全球领先的大模型——通义千问。通义千问开源了300多款模型,覆盖了全模态、全尺寸,是最受全球开发者欢迎的开源模型。截至目前,通义千问全球下载量超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是全球第一的开源模型矩阵,可以说是渗透计算设备最广泛的大模型。同时,阿里云提供一站式模型服务平台百炼,支持模型定制化以及Agent快速开发,同时提供AgentBay这样的Agent运行环境、灵码/Qoder等一系列开发者套件,让开发者可以方便地使用模型能力和创建使用Agent。其次,阿里云运营着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AI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网络,是全球少数能做到软硬件垂直整合的超级AI云计算平台之一。在硬件和网络层面,阿里云自研的核心存储系统、网络架构、计算芯片,构成了阿里云大型计算集群最坚实的底座。阿里云正在全力打造一台全新的AI超级计算机,它同时拥有最领先的AI基础设施和最领先的模型,可以在基础架构设计和模型架构上协同创新,从而确保在阿里云上调用和训练大模型时,能达到最高效率,成为开发者最好用的AI云。AI行业发展的速度远超我们的预期,行业对AI基础设施的需求也远超我们的预期。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将会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从现在我们看到的AI行业远期发展以及客户需求角度来看,为了迎接ASI时代的到来,对比2022年这个GenAI的元年,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这是我们的一个远期规划,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饱和式投入,能够推动AI行业的发展,迎接ASI时代的到来。超级人工智能到来之后,人类和AI会是怎么样的协作关系?未来的AI越来越强,甚至超越人类智能能力的ASI诞生,那我们人类和AI将如何相处?我们对未来充满乐观,超级人工智能到来之后,人类和AI是一个崭新的协同方式。程序员可能已经感受到了,我们可以下一个指令,通过Coding这样的工具,让它晚上12个小时就能够创造出一个我们需要的系统,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未来人和AI怎么样去共同协同的一种早期的雏形。所以我们觉得,从Vibe Coding到Vibe Working。未来,每个家庭、工厂、公司,都会有众多的Agent和机器人24小时为我们服务。也许,未来每个人都需要使用100张GPU芯片为我们工作。正如电曾经放大了人类物理力量的杠杆,ASI将指数级放大人类的智力杠杆。过去我们消耗10个小时的时间,获得10小时的结果。未来,AI可以让我们10小时的产出乘以十倍、百倍的杠杆。回顾历史,每次技术革命解锁更多生产力之后,都会创造出更多的新需求。人会变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强大。最后,我想强调,一切才刚刚开始。AI将重构整个基础设施、软件和应用体系,成为真实世界的核心驱动力,掀起新一轮智能化革命。阿里巴巴将持续投入,与合作伙伴和客户一起,让AI深入产业、共创未来。祝大家度过一个充实愉快的云栖大会,谢谢大家! 周靖人交流内容: 提问: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内部对于通义大模型评估维度的优先级。因为之前沟通,你们似乎比较看重开源社区下载量,以及一些用户维度。现在这些维度会有新的思路吗。另外,百炼和万相这样的产品,你们会用什么维度去考量它呢?周靖人:首先,我们所有技术工作直接的评价体系更多是能力,包括模型的能力。我们讲到通义千问、万相等模型,都是在各自领域对模型的能力有完整的评价,这是我们在通往ASI,吴泳铭先生讲到的ASI路径,技术路径、技术指标首先是最重要的。甚至在每一代模型的迭代里也需要非常多技术的评价,评价体系是模型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技术演进目标。同时,社区的关注,社区广泛的喜爱,是模型效果的反映。因为我们做到更好的模型能力,同时也有些开源的策略。开发者更多是自主去完成评价,对模型有更好的反馈,这是自发的,并不是运营的工作,这是社区正常用实际模型效果给的评价。在这方面,我们和社区还会持续联动。最重要的是先要有技术上的突破,能力上的突破,能够真正朝着吴泳铭先生讲到的ASI方向有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和进展。提问:这一年来,我们看到阿里发了很多大模型,包括通义千问和万相,为什么我们会在今年出现一个这么高节奏的发布状态?是否会出现像OpenAIGPT5一样,一个大一统的模型来终结他这么丰富的模型状态?周靖人:首先,不光是我们,应该是全球整个AI模型的进展都在加速。也就是说,今天特别是我们整个通义模型家族,我们一直在跟全球在这个领域的领先者来进行你追我赶。这个行业大家可能可以看到,像OpenAI,像谷歌相关模型都在加速。AI今天进入到一个加速期。也就是说,今天大家比拼的不单单是几个模型的能力,或者是一个崭新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大家今天能够迭代,能够快速的创新,能够做出来。也就是说,无形之中大家都在加快今天模型迭代的效率。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以前我们从单模态的模型到多模态的演进,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管是今天从语言模型本身开始进一步的涉及到了多模态,还是说今天我们从视觉或者从听觉这个方面,能够慢慢的融合到多模态的能力,这跟我们人的智能很相关的,我们不太可能说有一个大老师处理文字,一个大老师处理其他的模态,其实都是需要把各个模态的知识体系相对融合、相互促进、相互的增强。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提问:咱们在各个领域的模型快速迭代,在我们研发人员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这样的策略会影响我们做一些更底层的算法或者范式上的创新?快速的跟随迭代,这些底层的范式创新,还有应用场景的落地,我们会把优先级怎么排?周靖人:首先我认为在模型整个创新这方面,不是分散的。今天我们讲到所有模型的发布,背后都是连在一起的。都是突破今天模型不管是单个模态、单个任务集,以及今天在多模态方面的能力。有的时候你需要在单模态有一个具体任务的场景里面能够做到最优,然后才能提高一个整体模型的能力。这方面所有的模型的发展,一定不是一个单一的项目。它是整体通义整个大模型演进联合优化的一部分。所以在这方面,其实是融合在一起的。我们所有项目的规划,项目的优先级,都是有相关重要的一个联系。另外,我们不单单是积极模型的创新和迭代,大家也可以看得到,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已经突飞猛进,甚至已经有几代模型的发展。每一代模型的能力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做下一代模型的研发。包括今天讲到的通义千问的Next版,今天就在架构上面做了大量的创新。我们一旦推出来过后,整个社区都在围绕新的架构进行适配、进行相关的尝试。我们可以看到,像通义千问Next模型的推出,也在积极的推动整个模型社区的创新迭代。所以,在这方面这几个是相辅相成的。模型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不是憋大招的逻辑。所有的海外厂商都会逐步的发展起来,今天在中间是需要加快模型迭代以及创新的速度。提问:今年有一个新的技术趋势,就是Agentmode,有厂商他会把Agent能力做在mode里面,但是我们看到Qwen的模型还是在为Agent提供一个核心的引擎,他们还是相互独立的。您认为未来mode跟Agent的能力它们是一个怎样的关系,阿里的选择是什么?周靖人:其实这没有一个明确的边界解。我们的模型服务本身也会具备Agent的能力,包括一些核心的工具的使用。简单来讲,从模型发展的第一天,具备搜索的功能,它本身就是一个Agent。所以,今天我们讲到很多的模型服务,大模型本身也是一个Agent。所以,没有一个完全非黑即白的逻辑。我们今天讲到的智能体的开发,是面向行业的智能体开发。这部分因为它需要对当前每个行业的Know-how,行业的一些知识体系要能够有一个深度的认知。这部分还是需要有一些面向行业的智能体的开发,而这一部分会集成,今天讲到的百炼会提供一些核心的Agent的能力,这些Agent能力在通义千问、在万相里面也会慢慢的集成进去,也就是说底层的模型会越来越强大,也会集成相关的工具。但今天面向业务层工具的使用,业务层的调优,还是需要有业务层的智能体来做实现和解决。提问:想请教一下靖人,像您说的现在大的技术路线没有大的分歧,但具体要看怎么做。像GPT-5发布之后,大家普遍会对模型创新上一些进展会有些沮丧,可能觉得现在模型演进路线有些碰壁。但阿里也提出一个蛮激进的路线,迈向ASI。如果说现在阿里想要在模型上保持领先,您觉得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是底层的算法创新,是数据还是什么其他的?周靖人:我觉得这两个不在一个维度,我们不评价OpenAI这次发布,可能大家对它的发布期待比较大,并不代表整个行业。我们看到整个行业各家模型能力整个提升的速度仍然没有任何减缓,不管是在工具使用、复杂的深度推理等等,各家模型都有长足的进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通义千问也有很强的进展。我不认为创新的速度有任何减缓,全球在这方面投资也在加速,都在印证AI模型的上界,还没有看到,我们还在不断加速,不断创新过程中。至于要达到吴泳铭先生今天讲到的ASI,其实这中间有非常多难题需要解决。当然从目前看,模型整个复杂,包括处理能力,包括深度思考的能力,我们解决的有些好的地方,像数学、代码,还有其他的场景。真正做到各种工具快速的接入,模型训练的方式、模型创新的模式、模型的结构,都有可能发生很多一系列变化。最终还要做到模型自主完成学习,自主通过反馈,利用跟世界的交互,能够收集反馈,能够用好反馈去做模型进一步进化和升级。这中间从我们当前一代代模型发展的路线,要慢慢营造成模型持续去学习、持续去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中间有架构上的挑战,有系统方面的挑战,有算法上面的挑战。提问:今年你们有一个最大规模的校招,我想知道你们对于新一波年轻人进来之后培养思路有什么变化?如果要做ASI的话,你们培养上或者模式上跟以前有什么区别?周靖人:对于年轻的人才来说,整个阿里会提供最好的环境。在这个时代的创新,一方面人才非常重要。另一方面,需要创新的土壤、创新的环境,这几个方面的融合是人才得到很好发展,做出更好成绩重要的基础。我们一方面有很好的模型发展,刚才讲到全栈与云计算的一系列联合,不管是系统侧还是模型侧,还是应用侧等,都有很好的一系列土壤,能够让更多人才加入进来。而且在AI时代的人才需要多面手,覆盖的不单单是算法方面,对工程、对很多应用也需要敏感的思路和思考。很幸运的是,今天我们提供的是全栈,让人才更好发展的土壤,也期待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我们,能够和我们一起去突破ASI的创新。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4402.html?f=wyxwapp
-
924一周年A股普涨!节前投资者如何抉择? 在“9·24”新政实施一周年之际,A股市场迎来大涨,半导体、消费电子、电源设备等科技股依旧是市场最靓的仔。受访人士表示,市场在经历短期急跌后,本身存在技术性反弹需求。从昨日的V型反转以及今日的市场普涨来看,这反映出资金对市场调整空间并不大的一致性共识。不过,在国庆节前,投资者仍需注意两大风险:一是资金面可能因长假因素趋紧,从而带来波动;二是防范部分涨幅过大的题材股可能出现的获利回吐压力。创业板指涨逾2%9月24日,指数早盘低开后反弹,午后进一步走强。沪指收涨0.83%报3853.64点,创业板指收涨2.28%收报3185.57点。科创50盘中一度冲高近5%,最终收涨3.49%;北证50涨逾2%。今日市场成交额降至2.35万亿元。杠杆资金方面,截至9月23日,沪深京两融余额微减,约为2.42万亿元。 中芯概念、半导体、电子设备制造、存储芯片、电源设备、华为海思等科技股备受资金青睐。 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共计4458只个股收涨,涨停股88只;853只个股收跌,跌停股13只。日成交额超过100亿元的共有20只个股,多数为电子等科技股。其中,立讯精密日成交额299亿元,收涨6.85%报70.2元/股;中芯国际收涨5.03%报134.98元/股,阳光电源收涨7.43%报154.2元/股,宁德时代收涨3.2%报379.93元/股。但中际旭创收跌2.48%报423.5元/股,工业富联收跌3.16%报68.63元/股,胜宏科技跌逾2%。 板块涨多跌少,科技股仍是市场主线。电力设备、电子、传媒、计算机、房地产板块涨幅超过2%。个股方面,宁德时代收涨3.2%报379.93元/股,TCL中环、中国宝安、鸣志电气、恩捷股份、华菱线缆涨停。此外,机械设备、基础化工、医药生物、环保、有色金属、美容护理板块也表现不错。 电子板块继续走强,今日共计13只相关个股涨停,神工股份、江丰电子、长川科技、兴福电子20cm涨停,盛洋科技、通富微电、北方华创、至正股份等个股也涨停。 银行、煤炭、通信板块微跌,食品饮料、综合、公用事业、汽车等板块微涨。 高带宽内存、中芯概念、华为海思、HIT电池、铜缆高速连接等板块大涨。 同步磁阻电机、PCB、英伟达概念、光通信模块、白酒等概念板块表现弱势。 排排网财富研究员隋东向记者分析,今日A股市场迎来大幅反弹,主要受两方面因素推动:一方面,市场在经历短期急跌后,本身存在技术性反弹需求;另一方面,今日恰逢“9・24”行情一周年,这一时间节点提振了投资者情绪,带来一定的心理支撑。“在市场昨日盘中V型反转之后,今日市场以基本普涨的态势反弹,显示出场内资金对市场调整空间不大的一致性预期。”鸿涵投资交易总监刘岩向记者分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近两个月以来,以通信、半导体为核心的科技、新质生产力方向持续受到资金流入,并且在市场大部分个股调整期间,也没有形成大范围获利出局的态势。市场这一多主线特征非常明显,同时也有效抑制了市场整体的调整空间。刘岩指出,当下,尤其宽基指数方向的箱体下沿区域基本探明,市场下跌空间有限,这已基本成为市场共识。节前如何持仓布局9月以来A股震荡较明显,呈现过山车般行情。国庆长假将至,投资者需要注意哪些风险?持股还是持币过节?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提醒道,节前投资需警惕成交量能否持续放大及外围地缘波动扰动。短期来看,成交量的持续性是市场能否维持反弹的关键,若量能不足,反弹可能面临回调压力。此外,外围地缘政治风险仍存不确定性,可能对市场情绪产生扰动。“投资者在节前布局时,应关注政策面、资金面和外围环境的动态变化,合理控制仓位,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跃迁红利,以产业视角择机分批布局,实现跨周期的战略配置。”陈兴文称。飞旋兄弟投资总经理陈旋认为,节前应注意两大风险:一是资金面可能因长假因素趋紧,从而带来波动;二是防范部分涨幅过大的题材股可能出现的获利回吐压力。持仓方面,建议投资者拿好自己手中的筹码,不要轻易下车,谨慎乐观。此轮上涨主要受政策利好累积及超跌动能释放驱动,电子等科技板块因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资金关注度较高,短期趋势有望延续。可关注有业绩支撑的优质科技龙头,但需避免盲目追高。隋东认为,从中长期布局视角看,电子等科技板块仍具备配置价值。AI(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带来的算力需求持续旺盛,正推动PCB(印制电路板)、存储芯片等细分产业链快速增长;同时,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也在稳步推进,为行业带来结构性机会。需注意的是,科技板块前期涨幅较大,短期不排除出现获利盘回吐与阶段性调整的可能。同时,在节前,投资者应重点关注流动性风险。部分资金可能选择减仓规避长假不确定性,导致市场成交萎缩、波动加大。此外,国庆假期期间,海外政策和市场走势存在较多变数,这些因素均可能对节后A股市场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