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97
篇与
新闻
相关的结果
- 第 3 页
-
辽宁摄影金像奖获奖者李靖作品确定模仿抄袭 9月14日,南都N视频记者从辽宁省摄影家协会获悉,第八届辽宁摄影金像奖组委会认定第八届辽宁摄影金像奖获奖者李靖的作品与他人作品高度相似,确定为模仿抄袭,研究决定取消李靖获奖者资格,收回相关荣誉,禁止参加辽宁省摄协举办的评奖和展赛。 第八届辽宁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作品展。据第八届辽宁摄影金像奖组委会9月13日发布的声明,近日,组委会接到关于第八届辽宁摄影金像奖获奖者李靖部分参评作品涉嫌抄袭的举报。组委会高度重视,组织专家鉴定,认定其作品与他人作品高度相似,确定为模仿抄袭,研究决定取消李靖获奖者资格,收回相关荣誉,禁止参加辽宁省摄协举办的评奖和展赛。南都记者注意到,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于9月3日发文公布第八届辽宁摄影金像奖评选结果。文章称,经公示无异议,最终评出10位获奖者,其中李靖为商业摄影类。据悉,第八届辽宁摄影金像奖由辽宁省文联、省摄协共同主办的辽宁省摄影艺术最高奖。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对于推动辽宁省摄影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据中国摄影网的公开资料,李靖是辽宁沈阳人,现任辽宁传媒学院摄影系主任。曾任新华社罗马分社摄影记者、中国国家旅游局罗马办事处艺术总监、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融媒体中心摄影首席记者。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擅长艺术摄影、纪实摄影、创意与商业摄影。此前有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质疑称,李靖的作品《造梦者:冰雪奇缘》与另一作者的作品十分相似。另据辽宁传媒学院官网信息介绍,“《造梦者》系列作品是李靖于2024年7月完成的,该系列作品把劳动场景与相机相互融合,将希望与梦想融入摄影与生活,生动形象且富有情怀,也是作者摄影创作的里程碑式转变。”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苓妍
-
西贝鸡汤配料被扒:种类太多 顾客直言"尝不出鸡汤味" 针对预制菜之争,一部分消费者力挺罗永浩,直指西贝菜品定价贵、餐厅是否使用预制菜存疑;另一部分消费者则关注“预制菜”本身,理解“预制工艺”在餐饮行业的特殊性。而在业内,一众餐饮行业大佬集体声援西贝,包括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吉祥馄饨创始人张彪、朱光玉火锅联合创始人李扬、霸蛮牛肉粉创立人张天一等。 一众餐饮行业大佬集体声援西贝 西贝门店回应“罗永浩吐槽西兰花保质期2年”网友在实探西贝后厨过程时发现了冷冻西兰花等菜品,再次引爆舆论。13日,记者在北京顺义区实探西贝门店,对于此前有网友发现西贝后厨有冷冻西兰花等冷冻菜一事,该店店长称,西贝使用的西兰花是有机菜,都是统一从供应商处采购,供应商送来时,使用的是冷冻锁鲜技术保存,并非大家所理解的常规冷冻方式。 西贝后厨的冷冻西兰花 该店长表示,西贝的中央厨房会对肉类进行一些预处理,再送到各个餐厅,但是并不是消费者所理解的那种拆袋后直接放微波炉加热或水煮加热后就端上桌的,肉品还要到门店使用高压锅加工炖煮。“比如酸菜炖猪排,猪排在中央厨房预处理后封袋,到门店后,猪排酸菜再用高压锅压十多分钟,才能上桌。”该店长表示。记者注意到,西贝目前采用的是透明式开放厨房,不过没有明火,工作人员使用电磁炉炒菜加工。上述店长称可以进去参观和拍摄,但需要持有健康证才能入内。他介绍,这两天,约20多人前来后厨参观,多为媒体记者。记者实探西贝广州门店后厨鸡汤用复合调味料调制9月12日中午,在西贝广州正佳店,记者更换服装后,跟随厨师长到后厨参观。 西贝广州正佳店 “我们的原材料和调料都是中央厨房集中供应,但是菜肴都是现做的。”厨师长介绍,肉品会放在半成品冷柜,每天哪些缺货就会补充。 西贝广州正佳店后厨 为什么菜品吃起来有些像预制菜?厨师长解释,可能是因为在商场不能用明火,锅气不足。记者点了嫩烤DHA大黄鱼、五种味道番茄酸汤鱼、鸡汤白玉山药炖豆腐以及蒙古牛大骨,该店承诺,25分钟内上齐菜。在点菜约15分钟后,就已经上齐。吃完后整体感觉中规中矩,鸡汤白玉山药炖豆腐虽然味道浓郁,但是没有新鲜鸡汤的味道。西贝的鸡汤是用一款名为“风味鸡汤半固态调味料”的复合调味料兑制的,西贝方面认为这个菜是把山药新鲜蒸熟后,和豆腐等一起用兑制的鸡汤煮制完成的,按照国家标准不是预制菜。 西贝风味鸡汤半固态调味料 记者注意到,这款风味鸡汤半固态调味料配料表主要有:鸡骨白汤、猪骨白汤、鸡味高汤、浓汤、高汤粉(复合调味料)、鸡粉调味料、食用盐、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酵母抽提物等,保质期为12个月,贮存条件为贮存于阴凉干燥处;开口后请密封好并冷藏,以保持风味良好。记者对西贝广州正佳店相关负责人提出,如果把鸡汤作为国家关于预制菜定义里面的调味料,或许可以说这个菜是现做的,但消费者在点这个菜的时候,因为这个菜名就叫“鸡汤白玉山药炖豆腐”,不少消费者觉得这个菜可能就是一个用鸡汤来煮山药豆腐的菜,认为鸡汤是新鲜的鸡汤。但这个汤没什么鸡汤味,这就和消费者的认知期待有一个落差。该负责人对这一说法也表示了认同。西贝广州区域厨房总厨张克峰进一步向记者解释了西贝的标准化生产模式。调料由中央厨房统一供应,是为了确保各门店口味的一致性与稳定性,并非预制菜的范畴。从食材的预处理到最终烹饪成菜,每一步都严格遵循标准流程,在门店后厨完成。“使用酱包是为了保证口味稳定,但是不会直接用成包的已经做好的预制菜,都是在门店加工的,酱牛骨也是厨师一大早腌制的。”张克峰表示。业内人士举例解释:袋装食材加配菜重新烹制不能认定是预制菜一大型预制菜供应企业负责人向媒体表示,西贝莜面后厨被曝出有的菜品保质期是18个月,许多网友在质疑。比如油炸过的烤鱼冷冻,这种技术制作的食品保质期就是18个月。按照《食品安全法》企业必须标注保质期。18个月的保质期是这种技术制作的食品的保质期。关键问题在于,这件食品或食材是什么时候被用掉的。如果是18个月以后才被用掉,就是有问题的。这位企业负责人进一步解释,中央厨房模式,若是餐饮企业自有的中央厨房,在业界普遍不认为是预制菜。若是第三中央厨房提供的餐食,需要具体区分,比如到餐厅以后仅做简单复热就要被认定为预制菜。以袋装烧鸡为例,就需要被认定为预制菜。若是袋装烤鱼,加工时需要重新加料汁、加配菜、重新烹制,就不能认定为预制菜。比如,鸡汤是料包加水简单烹调,而不是鸡肉鸡骨加预制料汁熬制,就会被认为是预制菜。只要是预包装食品在餐厅仅做简单复热而不是烹制的菜品,都会被认为是预制菜。但在业界来看,西贝莜面的中央厨房模式不能简单认为是预制菜。新华社发声: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近期,“预制菜”话题备受消费者关注。各方讨论背后,是消费者对于知情权的关切以及对提高餐饮质量的诉求。当“锅气”成为评价菜肴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餐饮从业者们也应该思考,“预制菜”如何更好辅助行业发展,成为令人安心的美味。预制菜到底是什么根据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家表示,预制菜是食品工业化的产物。“预制”这种处理方式本身,在餐饮行业发展中也有着很长的历史,比如腌制、卤制等,都是对食材进行预加工,以备后续工艺烹饪或食用的方法。伴随着现代包装工艺的发展,预制菜成为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完全现场烹饪,预制菜有着显著优势。从事餐饮行业多年的卢星(化名)告诉记者,使用预制菜能够提高餐饮企业的运行效率,尤其是在快餐等消费场景,预制菜能够很好地满足高性价比的消费需求。通过将各类较为耗时的工艺前置,使得餐厅能够在几分钟内复现口味。预制菜安不安全、营养如何?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谭桂军表示,新鲜食材的营养物质保留更为完整,也更符合人体所需。但这并不意味着预制菜就要“一棍打翻”,只要生产、运输、保存、烹饪过程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标准,预制菜就能够满足人体对于热量和营养的需求。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目前,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中使用预制菜十分常见。卢星说,这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许多商场门店对于明火使用、肉类处理都有限制,使用预制菜或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符合相关安全规定;二是一些凉菜配菜或需腌制的菜品辅料等,使用预制菜不仅节省成本,而且风味更足,能够显著加快上菜速度,提高翻台率,对于企业经营和消费者体验而言均有益处。但为什么预制菜仍引发诸多争议?其一,部分小规模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难以保障,透支公众对于预制菜的信任。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加热预制菜包以供外卖的新闻,这类加工点的卫生环境往往不佳,造成在部分消费者心目中“预制菜”就是“劣质菜”的印象。其二,长期以来,“预制菜”缺乏较为明晰的概念界定,行业发展也难以依循统一标准,传导到消费端就令消费者对预制菜心里没底。其三,最令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部分商家打着现做现炒的幌子,却是“微波炉厨房”。以预制代替现做,却按照现做现炒的价格收取费用,侵害消费者权益。通知中明确,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事实上,更多理性的消费者也并非反对预制,而是反对隐瞒和欺诈。筑牢健康安心餐饮底线讨论甚至争议背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预制菜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其良性发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是行业需要深刻思考的话题。近年来,多地采取诸多举措,助力预制菜行业高质量发展。湖南提出通过构建预制菜冷链物流体系、培育预制菜产业品牌、建设绿色优质原料基地等手段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也提出,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标准化、透明化、创新化发展,是预制菜产业的未来之路。一是加快出台相应国家标准,为行业发展提供依据。业内人士建议加快研究国家标准,为预制菜生产、运输、处理等全流程提供参照。同时,鼓励相关企业进行创新,在保鲜、干燥等技术上持续突破,为行业发展赋能。二是推进餐饮行业的预制菜告知制度,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上海澄明则正(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慧磊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快推动预制菜告知制度建设,鼓励餐饮企业在用餐区域的显眼处对预制菜使用情况进行标注,有条件的企业也可通过网站、App等为消费者提供查询渠道,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三是为消费者提供畅通的申诉渠道,筑牢食品安全法律底线。法律人士认为,对于欺骗消费者使用预制菜代替现炒等涉嫌侵权的行为,鼓励消费者留存购买凭证、食品样品等证据,积极维权。同时,对于查实侵权的企业,应依法督促其对广告、标语等做出调整,并给予相应处罚。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极目新闻、红星新闻、新快报、南方+、新华社编辑:唐梦葭编审:何迪
-
预制菜"国标"讨论会参加者:焦点是什么标准算预制菜 近日,“罗永浩吐槽西贝”等多条相关词条霸占热搜,也让“预制菜”话题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罗永浩"手撕"西贝掀起预制菜争论热潮 图据视觉中国2024年3月,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据第一财经9月13日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某大型预制菜供应企业负责人表示,自己曾参与过该标准的前期研讨会,当时争论的焦点就在于食材烹制到什么标准算预制菜。大家对食材到店以后什么是“简单复热”和“复杂复热”也进行了很多讨论。什么才是预制菜?业内人士标准:袋装烤鱼加配菜重新烹制不能认定是预制菜根据《通知》,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通知》发布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就《通知》答记者问时提及,对于预制菜范围,一方面,突出工业化预加工特点。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另一方面,突出菜肴属性。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也不属于预制菜。 图为网友写的差评某大型预制菜供应企业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中央厨房模式,若是餐饮企业自有的中央厨房,在业界普遍不认为是预制菜。若是第三中央厨房提供的餐食,需要具体区分,比如到餐厅以后仅做简单复热就要被认定为预制菜。以袋装烧鸡为例,就需要被认定为预制菜。若是袋装烤鱼,加工时需要重新加料汁、加配菜、重新烹制,就不能认定为预制菜。比如,鸡汤是料包加水简单烹调,而不是鸡肉鸡骨加预制料汁熬制,就会被认为是预制菜。在业界来看,西贝莜面的中央厨房模式不能简单认为是预制菜。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解释,只要是预包装食品在餐厅仅做简单复热而不是烹制的菜品,都会被认为是预制菜。预制菜行业人士、“餐饮见闻”创始人郑义向红星新闻介绍,餐饮行业内广义的预制菜,指的是洗菜、切菜、油炸等基本工序不放在餐饮门店,而是放在了工厂或中央厨房的产品。重点是预制,即预处理,强调产业化、标准化。郑义指出,根据国家上述定义的精神,只有使用第三方加工的才叫预制菜,自有中央厨房出品的就不叫预制菜。而根据行业协会发布的一个标准,即热、即烹、即配、即食的菜都算预制菜,这让几乎所有菜品都成为了“预制菜”。郑义表示,餐饮发展到现阶段,不可能做到所有的食材都在门店加工,至少要使用工厂加工产品。“预制菜”三个字反而变成了某些餐饮企业的营销噱头。郑义认为,是否预制并不是重点,选择权还在顾客手上:“一份48元的糖醋里脊,其实没有必要纠结是不是预制的,觉得值就吃,觉得贵,不好吃,不吃就行了。只需要考虑是不是好吃,是不是安全,是不是营养,是不是能接受它的性价比。很多菜要现做成本就高了,顾客不一定愿意买单。”消费者如何看待预制菜?知情权是关键那么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态度如何?消费者茹先生告诉记者,作为消费者,进餐厅消费还是希望了解到自己消费的菜品到底是不是预制菜,这是起码的知情权。茹先生说,自己对预制菜有较高的接受度,现在大型餐饮企业为了管理专业化,压缩成本,都会由中央厨房配送菜肴。如果是大型餐饮企业,比如他常去的巴奴、肯德基等,有内部的管理流程,有食品安全标准,整个链条各个环节都是企业自己负责,消费起来比较放心。但是如果有的餐厅不是大型品牌,也没有公示,消费者不知道享用的预制菜从哪里供应,这样的话,一方面是食品安全的链条不透明,另一方面餐厅无法对上一个环节的安全和品质做好把控。这样的话就不放心。谈到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茹先生说,这个要看消费场景。如果今天吃的是工作餐,预制菜可以接受。如果今天是专程去找特色餐厅,希望吃到特色风味的美食,还是需要先吃现做的菜肴。上述预制菜供应企业负责人表示,“六部门《通知》发布以后,相当于对行业的‘教育’完成了,对消费者的‘教育’还没有完成。到底什么是预制菜,该怎样接受,消费者还是缺乏认识。”这位负责人称,以西贝莜面为例,后厨被曝出有的菜品保质期是18个月,许多网友在质疑,这其实不是关键问题。比如油炸过的烤鱼冷冻。这种技术制作的食品保质期就是18个月。按照《食品安全法》企业必须标注保质期。18个月的保质期是这种技术制作的食品的保质期。关键问题在于,这件食品或食材是什么时候被用掉的。如果是18个月以后才被用掉,就是有问题的。但是消费者对这些还不甚了解。《通知》提到,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预制菜原辅料、加工工艺、产品范围、贮藏运输、食用方式等要求从事预制菜生产经营活动。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位负责人表示,有的参与企业,比如老乡鸡,已经完成了对预制菜所占比例的明示。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预制菜并不是一个科学的分类,很难有一个所有人都认可的定义或者范围。所以才会出现罗永浩说西贝是预制菜而西贝否认的情况。预制菜国标通过后行业将如何统一规范?今年3月,大连工业大学的姜鹏飞和李静等研究者撰文提到,与国外预制菜相比,我国预制菜的渗透率仅为10%-15%,且因为我国预制菜的类型中地方特色产品繁多,无法进行大规模统一标准化生产,并且消费者口味差异较大,导致标准制定工作更加困难。截至2023年10月3日,我国食品行业现行的有效预制菜标准共161项。根据全国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29日,全国共有135项现行预制菜相关标准,其中地方标准8项、团体标准90项、企业标准37项。目前预制蔬菜的标准只有3种,分别是地方、团体和企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也没有同类菜品需共同执行的行业标准。 网友分享自己亲身经历的糟心事六部委的《通知》提到,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统筹制定严谨、统一的覆盖预制菜生产加工、冷藏冷冻和冷链物流等环节的标准,明确规范预制菜食品安全要求。研究制定预制菜质量标准。推动研制预制菜术语、产品分类等质量标准,加强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衔接。鼓励依法制定包括产品质量、检验方法与规程等内容的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据第一财经9月13日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对此,钟凯认为,目前餐饮行业是有相对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来保障食品安全的,无论是工厂化生产的预包装产品,还是中央厨房制作的食物,都有明确规范要求和需要遵守的标准,并不存在“无标准可依”的情况。“我们现在吃到的预制菜,或者说预制半成品、预加工的原料,都不是新鲜事物,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闷头做生意,而没有做好与消费者的沟通。”上述预制菜企业负责人表示,自己曾参与过该标准的前期研讨会,当时争论的焦点就在于食材烹制到什么标准算预制菜。大家对食材到店以后什么是‘简单复热’和‘复杂复热’也进行了很多讨论。”谈到预制菜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这位负责人提到,预制菜的安全风险一个是食材,一个是添加剂。至于人们关心的预制菜包装、可加热包装,这都不是预制菜食品安全标准涵盖的内容,而是食品包装安全的内容。这位负责人还提到,目前预制菜行业没有特殊的准入门槛,依据主要是《食品安全法》和各地关于食品加工的管理条例,需要拿到食品安全生产许可。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胡伊文 刘亚洲编辑 邓旆光
-
西贝超十年老厨师长:西贝没预制菜 只有"工序前置" “欢迎您来西贝——”人还没踏进店门,迎宾服务员已经热情地迎了上来,露出标准的微笑。这家位于通州区的西贝莜面村,门口在周末便坐满的等位凳子,全空着,映出不同往日的冷清。“昨天是周五,营业额只有平时的快一半,少了两三万。”门店厨师长指了指靠里的一整片空位,“要是以前,这儿早就坐满了。” 西贝门店 凤凰网《风暴眼》/摄他告诉凤凰网《风暴眼》,9月12日那场引发关注的“西贝1.8万人动员大会”确实召开了——只不过是在线上,通过飞书进行。“不只是厨师长,全体员工都参加了。老板讲得很少,主要是大家在说。”贾国龙目前似乎身心疲惫,深陷“自证清白”的循环中。“我打老贾的电话也没打通”,和贾国龙相熟多年的一位品牌专家在线上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老贾可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失败,这真的是罪有应得吗?我们只提出问题,这都值得深度思考。消费者、品牌和流量是一个三角关系,任何一方独赢,其实都不健康。现在餐饮业本来就在经历寒冬,现在是雪上加霜。”在这次探店中,厨师长与凤凰网《风暴眼》问答交流长达2个小时,期间实地探访了冷冻库、后厨、儿童餐区等工作间。作为一个在西贝工作十余年的老员工,这位厨师长正面回应了网上的诸多争议,并直言“看到最近的舆情的确有点委屈”。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看待这家深处漩涡之中的餐饮企业的态度仍然充满割裂。在凤凰网《风暴眼》就餐过程中,前后五桌的顾客,几乎都是一两位女性带着两三岁的孩子。一位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正坐在一旁,她关注了最近的舆论,她语气很轻:“我不评价什么,来了,就是我的态度。”她几乎每周末都带孩子来这吃饭,已持续一两年,停顿片刻,她又补充:“上周末来,还得排长队,人太多我们就走了。可今天居然不用等。”另一旁是两位约十四五岁的初中女生,正共享一碗莜面,挎包上挂着一个《盗墓笔记》角色的棉花娃娃。她们说是第一次来,只点了一碗面、两根烤串、一份小玉米,消费56元。问及味道,戴眼镜的女孩直言:“不好吃,而且还贵。” 两名初中女生点的餐,一共消费56元 凤凰网《风暴眼》/摄尽管表现颇为坦荡,面对汹涌的舆情,西贝的员工态度也增添了些许小心。凤凰网《风暴眼》用餐期间,一男一女两名服务员始终站在附近,随时准备响应需求。不经意间抬头,正好与那位男服务员对视,双方都尴尬地笑了,女孩服务员连忙解释,自己只是刚好负责这片区域,“没有别的意思”。临走之前,那位男服务员一直送到门口,刚在过道问起这两天的见闻,一位中年服务员突然快步走近,扯了扯他的衣角离开。他顿时收住话头,转而露出职业的笑容,“欢迎下次光临。”以下是和凤凰网《风暴眼》和西贝厨师长的对话,略有删减。01订单下滑了将近一半凤凰网《风暴眼》:这两天网上的争议对你们客流量影响大吗? 客流具体降了多少?门店厨师长:很大,单日营业额下降了2万到3万之间,下滑了快一半。平时这个点其实都是满座的,你看,这一大片现在很空。 周末午餐时间,还有一整片空位 凤凰网《风暴眼》/摄凤凰网《风暴眼》:外卖订单呢?门店厨师长:也降了一半。但是我们不慌,食材没问题、流程透明,肯定能熬过去。凤凰网《风暴眼》:食材提前做出来了,现在客流下滑这么厉害,会剩余吗?怎么处理?门店厨师长:每个菜的加工工序都不一样,熟食72小时内必须用完,生鲜原料24小时内用完。要是当天剩了,会降级做员工餐。凤凰网《风暴眼》:员工能吃完吗?这也算是一种福利?吃店里的食材。门店厨师长:不算福利,不管是对顾客还是员工,我们都会负责。要是原料有问题,员工吃了也会不舒服,所以我们对食材管理特别严。在西贝做十几年了,西贝员工没有一个得重大疾病的,这就是原料好的证明,我们员工天天在店里吃,肯定不会用有问题的食材。 西贝后厨 凤凰网《风暴眼》/摄凤凰网《风暴眼》:昨天西贝用隔夜菜上了热搜,怎么看这个说法?门店厨师长:我们的赏味期是三餐,中餐、晚餐,还有一餐。按食品安全标准,熟食72小时内食用完都没问题,我们还把标准提高了。像你在家里面,比方做好的肉,今天晚上做的,到了明天,你会扔掉吗?不会吧。有可能就是两餐。隔夜的不等于就是预制的产品。凤凰网《风暴眼》:可能有的消费者还是认为,首先前提是“贵”,花这么多钱来了以后不是现做的,是隔夜的,认为不划算。门店厨师长: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我在外面买东西也是消费者,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02没有预制菜,只是“工序前置”厨师长带凤凰网《风暴眼》参观约三四平米的冷冻库近1小时。冷冻产品分为员工、顾客、儿童餐三个区域,他展示顾客区的冻猪五花肉丝(保质期约1年半)、小炒牛肉片(保质期12个月)、速冻黄豆角(保质期18个月)、速冻油菜苔丁(保质期18个月),保质期大都在1年以上。而在儿童区,有机速冻西蓝花(保质期24个月)、番茄酸汤酱(保质期9个月)。即大多菜品的原料保质期都在1年上下,有的甚至长达两年。 顾客区速冻食品介绍 凤凰网《风暴眼》/摄凤凰网《风暴眼》:中间正在切的这个豆角,看着像冻过的,不是刚买的新鲜豆角,这会不会引发消费者疑问?很多人对冷冻食材有顾虑。 厨师长介绍冷冻豆角 凤凰网《风暴眼》/摄门店厨师长:它是生的,不是熟的,我可以掰开给您看,要是熟的豆子会软烂,这个豆子明显是生的。它只是冷冻保存的生食材,不是预制菜。这种冷链蔬菜,和超市里卖的冷链蔬菜一样,都是规范保存的。只是品种和超市常见的不一样。你看这个卫生,这个牛肉,是地地道道的内蒙肉,这个五花肉条,你看色泽非常鲜红。 厨师长介绍肉类 凤凰网《风暴眼》/摄凤凰网《风暴眼》:为什么不论是蔬菜还是肉类,保质期都这么长时间?蔬菜可以更容易买到?门店厨师长:我爸妈也是农民,现在很多农作物收了之后,会通过冷链运到大城市,方便保存和配送。我们用冷链蔬菜,一是为了保证原料统一、口味统一,二是能避免黄叶、烂叶,咱们在菜市场买菜也会挑,冷链蔬菜在源头就筛选过了,没有坏的。凤凰网《风暴眼》:但这些食材应该是有一个最佳的食用时间?蔬菜保质期也是18个月,会不会不那么新鲜?门店厨师长:如果这个做法不合格的话,它就不会流入市场的。你看这个牛肉,生产时间是2025年的8月21号,保质期虽然是两年时间,但它用不了那么长时间,今天就能用6袋-7袋肉,从中央厨房到店两三天就能消化完。凤凰网《风暴眼》:但这个产品从最开始的原产地到这里,中间得隔了多长时间?门店厨师长: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因为我是在门店,这属于运输、产品部门知道的。这个生产时间是8月份,现在是9月份,到现在,中间就隔了一个月的时间。凤凰网《风暴眼》:儿童的西兰花保质期两年时间,网友调侃蔬菜的保存时长比儿童年龄还大,你怎么看这个说法?门店厨师长:这个菜是有机产品,这上面有有机码,能查到溯源信息。每个原料保持的时间和加工都不一样,生产工艺也会有不同,它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厨师长介绍西兰花 凤凰网《风暴眼》/摄凤凰网《风暴眼》:这个儿童番茄酸汤酱(保质期9个月)是什么?门店厨师长:这个争议比较大。这个是调味酱,用西红柿熬制的汤,上面能看到油,它速冻完了以后,送到门店来,是要进行加工的,这只是炒成了一个酱,是需要二次加工的。 厨师长介绍儿童番茄酸汤酱 凤凰网《风暴眼》/摄凤凰网《风暴眼》:到店以后加工成现在这个样子(指儿童厨房区域的酸汤),需要哪些步骤?门店厨师长:它需要冷藏解冻16-18小时,转化为液态状,一袋加多少水,是有配比的,再煮十几分钟。出餐的时候还需要加热。凤凰网《风暴眼》:意思是把它解冻加水加热,这个汤就已经完成了?门店厨师长:对。它是炒好的,你能看到这里有葱,有西红柿,这是工序前置化,不是“预”。凤凰网《风暴眼》:这种操作方式如何定义,还是存在争议。03谈罗永浩凤凰网《风暴眼》:罗永浩昨天的直播,你怎么看?门店厨师长:说白了,那就是引流操作。我干厨师20多年了,在西贝待了十几年,别的不敢说,产品绝对实打实。我自己家孩子才两周半,我给孩子吃的食材,全是从西贝买的原料,回家自己做,孩子特别喜欢吃。网上那些质疑,比如 “冷链运输会有问题”“是预制菜”,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凤凰网《风暴眼》:直播中争议比较大的是保质期18个月的海鲈鱼。门店厨师长:很多消费者不懂行业,觉得应该吃新鲜鲈鱼,但其实咱们在商超买的冷链冰鲜海货,跟这个性质差不多。 图为保质期18个月的海鲈鱼 凤凰网《风暴眼》/摄凤凰网《风暴眼》:那这种算预制菜吗?门店厨师长:不算。预制菜是开盖即食,不用加任何食材的,但我们的东西都要现加工,只是把工序前置了,不是所有东西都是预制的。凤凰网《风暴眼》:大家对 “预制菜” 的理解不一样,可能就会有争议。门店厨师长:我再重申,西贝没有预制菜,只有工序前置。凤凰网《风暴眼》:你们店里面有推出罗永浩套餐吗?点的人多吗?门店厨师长:这家店没有人点。凤凰网《风暴眼》:会不会是知道这两天会有很多人来访,会特地准备一下?门店厨师长:我们平时都这样的。 图为西贝门店内部 凤凰网《风暴眼》/摄凤凰网《风暴眼》:这两天舆情很大,公司有没有开专门的会调整?门店厨师长:暂时没有,我们还是按原来的流程工作。凤凰网《风暴眼》:网传你们开了一个1.8万人的员工大会,这是真的吗?门店厨师长:是的,一个飞书线上的会议,全国的员工跟老板对话,老板说的少,员工在反馈,因为每天在服务客人,还有客人也在打抱不平,我也发言了,力挺西贝,环境干净,食材干净,它没有预制菜,西贝只是做了一个工序前置化的工作。凤凰网《风暴眼》:您在西贝工作这么久,似乎对企业感情很深?门店厨师长:肯定有感情。西贝对员工好,福利也到位的。最近的舆情的确有点委屈,但我们会更努力提升,让顾客更认可我们。凤凰网《风暴眼》:最后,你还有什么想补充的吗?门店厨师长:希望广大消费者别被网上的不实信息误导,我们欢迎大家随时来参观后厨,所有制作过程都能看得到。西贝肯定能挺过这次难关,因为我们的食材和工艺都经得起考验。
-
西贝曾申请"速冻复热辣椒炒肉"专利被驳回 后续来了 近日,西贝与罗永浩关于预制菜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有网友发现,西贝曾申请“速冻复热辣椒炒肉菜肴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被驳回,网友评论称:“要失去辣椒炒肉自由了吗?”对此,律师表示创造性是发明专利申请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标准。 西贝曾申请“速冻复热辣椒炒肉菜肴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被驳回9月13日,经视直播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查询发现,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在2022年1月申请了一项名为“速冻复热辣椒炒肉菜肴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该发明专利摘要中注明:“本发明公开了速冻复热辣椒炒肉菜肴的制备方法,包括:对辣椒依次进行漂烫处理、一次脱水处理、浸泡处理和二次脱水处理,然后与经炒制的肉片一起冷冻;其中所述浸泡处理所使用的浸泡液包括以下原料:水、冰块、柠檬酸、氢氧化钙和卡拉胶;通过添加热反应增香料及香料油来生成并补充辣椒炒肉的香气。本发明还提供了速冻复热辣椒炒肉菜肴。本发明使得辣椒经过复热仍能呈现漂亮的嫩绿色,且脆嫩适度。” 专利详情国家知识产权局对西贝这件专利在2023年7月和2024年1月,先后发出了两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均认为该专利申请的部分权利要求存在不具备创造性而不符合授予专利的缺陷。2024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了驳回决定。目前西贝提出了复审请求,该案件仍在审理中。 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意见通知书 对此,湖北以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蔡巍指出,西贝的该发明专利申请实际是对于制备方式的申请,但对于该类型专利的申请,创造性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标准。“目前如果以缺乏创新性进行驳回的话,可能就是由于他所提到的什么各种各样的处理,创新度可能就没有那么高,如果你没有做出前人没有过的东西的话,你就不够资格叫创新,当然也就不可能被保护。”相关新闻西贝超十年老厨师长:西贝没预制菜 只有"工序前置" “欢迎您来西贝——”人还没踏进店门,迎宾服务员已经热情地迎了上来,露出标准的微笑。这家位于通州区的西贝莜面村,门口在周末便坐满的等位凳子,全空着,映出不同往日的冷清。“昨天是周五,营业额只有平时的快一半,少了两三万。”门店厨师长指了指靠里的一整片空位,“要是以前,这儿早就坐满了。” 西贝门店 凤凰网《风暴眼》/摄他告诉凤凰网《风暴眼》,9月12日那场引发关注的“西贝1.8万人动员大会”确实召开了——只不过是在线上,通过飞书进行。“不只是厨师长,全体员工都参加了。老板讲得很少,主要是大家在说。”贾国龙目前似乎身心疲惫,深陷“自证清白”的循环中。“我打老贾的电话也没打通”,和贾国龙相熟多年的一位品牌专家在线上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老贾可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失败,这真的是罪有应得吗?我们只提出问题,这都值得深度思考。消费者、品牌和流量是一个三角关系,任何一方独赢,其实都不健康。现在餐饮业本来就在经历寒冬,现在是雪上加霜。”在这次探店中,厨师长与凤凰网《风暴眼》问答交流长达2个小时,期间实地探访了冷冻库、后厨、儿童餐区等工作间。作为一个在西贝工作十余年的老员工,这位厨师长正面回应了网上的诸多争议,并直言“看到最近的舆情的确有点委屈”。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看待这家深处漩涡之中的餐饮企业的态度仍然充满割裂。在凤凰网《风暴眼》就餐过程中,前后五桌的顾客,几乎都是一两位女性带着两三岁的孩子。一位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正坐在一旁,她关注了最近的舆论,她语气很轻:“我不评价什么,来了,就是我的态度。”她几乎每周末都带孩子来这吃饭,已持续一两年,停顿片刻,她又补充:“上周末来,还得排长队,人太多我们就走了。可今天居然不用等。”另一旁是两位约十四五岁的初中女生,正共享一碗莜面,挎包上挂着一个《盗墓笔记》角色的棉花娃娃。她们说是第一次来,只点了一碗面、两根烤串、一份小玉米,消费56元。问及味道,戴眼镜的女孩直言:“不好吃,而且还贵。” 两名初中女生点的餐,一共消费56元 凤凰网《风暴眼》/摄尽管表现颇为坦荡,面对汹涌的舆情,西贝的员工态度也增添了些许小心。凤凰网《风暴眼》用餐期间,一男一女两名服务员始终站在附近,随时准备响应需求。不经意间抬头,正好与那位男服务员对视,双方都尴尬地笑了,女孩服务员连忙解释,自己只是刚好负责这片区域,“没有别的意思”。临走之前,那位男服务员一直送到门口,刚在过道问起这两天的见闻,一位中年服务员突然快步走近,扯了扯他的衣角离开。他顿时收住话头,转而露出职业的笑容,“欢迎下次光临。”以下是和凤凰网《风暴眼》和西贝厨师长的对话,略有删减。01订单下滑了将近一半凤凰网《风暴眼》:这两天网上的争议对你们客流量影响大吗? 客流具体降了多少?门店厨师长:很大,单日营业额下降了2万到3万之间,下滑了快一半。平时这个点其实都是满座的,你看,这一大片现在很空。 周末午餐时间,还有一整片空位 凤凰网《风暴眼》/摄凤凰网《风暴眼》:外卖订单呢?门店厨师长:也降了一半。但是我们不慌,食材没问题、流程透明,肯定能熬过去。凤凰网《风暴眼》:食材提前做出来了,现在客流下滑这么厉害,会剩余吗?怎么处理?门店厨师长:每个菜的加工工序都不一样,熟食72小时内必须用完,生鲜原料24小时内用完。要是当天剩了,会降级做员工餐。凤凰网《风暴眼》:员工能吃完吗?这也算是一种福利?吃店里的食材。门店厨师长:不算福利,不管是对顾客还是员工,我们都会负责。要是原料有问题,员工吃了也会不舒服,所以我们对食材管理特别严。在西贝做十几年了,西贝员工没有一个得重大疾病的,这就是原料好的证明,我们员工天天在店里吃,肯定不会用有问题的食材。 西贝后厨 凤凰网《风暴眼》/摄凤凰网《风暴眼》:昨天西贝用隔夜菜上了热搜,怎么看这个说法?门店厨师长:我们的赏味期是三餐,中餐、晚餐,还有一餐。按食品安全标准,熟食72小时内食用完都没问题,我们还把标准提高了。像你在家里面,比方做好的肉,今天晚上做的,到了明天,你会扔掉吗?不会吧。有可能就是两餐。隔夜的不等于就是预制的产品。凤凰网《风暴眼》:可能有的消费者还是认为,首先前提是“贵”,花这么多钱来了以后不是现做的,是隔夜的,认为不划算。门店厨师长: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我在外面买东西也是消费者,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02没有预制菜,只是“工序前置”厨师长带凤凰网《风暴眼》参观约三四平米的冷冻库近1小时。冷冻产品分为员工、顾客、儿童餐三个区域,他展示顾客区的冻猪五花肉丝(保质期约1年半)、小炒牛肉片(保质期12个月)、速冻黄豆角(保质期18个月)、速冻油菜苔丁(保质期18个月),保质期大都在1年以上。而在儿童区,有机速冻西蓝花(保质期24个月)、番茄酸汤酱(保质期9个月)。即大多菜品的原料保质期都在1年上下,有的甚至长达两年。 顾客区速冻食品介绍 凤凰网《风暴眼》/摄凤凰网《风暴眼》:中间正在切的这个豆角,看着像冻过的,不是刚买的新鲜豆角,这会不会引发消费者疑问?很多人对冷冻食材有顾虑。 厨师长介绍冷冻豆角 凤凰网《风暴眼》/摄门店厨师长:它是生的,不是熟的,我可以掰开给您看,要是熟的豆子会软烂,这个豆子明显是生的。它只是冷冻保存的生食材,不是预制菜。这种冷链蔬菜,和超市里卖的冷链蔬菜一样,都是规范保存的。只是品种和超市常见的不一样。你看这个卫生,这个牛肉,是地地道道的内蒙肉,这个五花肉条,你看色泽非常鲜红。 厨师长介绍肉类 凤凰网《风暴眼》/摄凤凰网《风暴眼》:为什么不论是蔬菜还是肉类,保质期都这么长时间?蔬菜可以更容易买到?门店厨师长:我爸妈也是农民,现在很多农作物收了之后,会通过冷链运到大城市,方便保存和配送。我们用冷链蔬菜,一是为了保证原料统一、口味统一,二是能避免黄叶、烂叶,咱们在菜市场买菜也会挑,冷链蔬菜在源头就筛选过了,没有坏的。凤凰网《风暴眼》:但这些食材应该是有一个最佳的食用时间?蔬菜保质期也是18个月,会不会不那么新鲜?门店厨师长:如果这个做法不合格的话,它就不会流入市场的。你看这个牛肉,生产时间是2025年的8月21号,保质期虽然是两年时间,但它用不了那么长时间,今天就能用6袋-7袋肉,从中央厨房到店两三天就能消化完。凤凰网《风暴眼》:但这个产品从最开始的原产地到这里,中间得隔了多长时间?门店厨师长: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因为我是在门店,这属于运输、产品部门知道的。这个生产时间是8月份,现在是9月份,到现在,中间就隔了一个月的时间。凤凰网《风暴眼》:儿童的西兰花保质期两年时间,网友调侃蔬菜的保存时长比儿童年龄还大,你怎么看这个说法?门店厨师长:这个菜是有机产品,这上面有有机码,能查到溯源信息。每个原料保持的时间和加工都不一样,生产工艺也会有不同,它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厨师长介绍西兰花 凤凰网《风暴眼》/摄凤凰网《风暴眼》:这个儿童番茄酸汤酱(保质期9个月)是什么?门店厨师长:这个争议比较大。这个是调味酱,用西红柿熬制的汤,上面能看到油,它速冻完了以后,送到门店来,是要进行加工的,这只是炒成了一个酱,是需要二次加工的。 厨师长介绍儿童番茄酸汤酱 凤凰网《风暴眼》/摄凤凰网《风暴眼》:到店以后加工成现在这个样子(指儿童厨房区域的酸汤),需要哪些步骤?门店厨师长:它需要冷藏解冻16-18小时,转化为液态状,一袋加多少水,是有配比的,再煮十几分钟。出餐的时候还需要加热。凤凰网《风暴眼》:意思是把它解冻加水加热,这个汤就已经完成了?门店厨师长:对。它是炒好的,你能看到这里有葱,有西红柿,这是工序前置化,不是“预”。凤凰网《风暴眼》:这种操作方式如何定义,还是存在争议。03谈罗永浩凤凰网《风暴眼》:罗永浩昨天的直播,你怎么看?门店厨师长:说白了,那就是引流操作。我干厨师20多年了,在西贝待了十几年,别的不敢说,产品绝对实打实。我自己家孩子才两周半,我给孩子吃的食材,全是从西贝买的原料,回家自己做,孩子特别喜欢吃。网上那些质疑,比如 “冷链运输会有问题”“是预制菜”,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凤凰网《风暴眼》:直播中争议比较大的是保质期18个月的海鲈鱼。门店厨师长:很多消费者不懂行业,觉得应该吃新鲜鲈鱼,但其实咱们在商超买的冷链冰鲜海货,跟这个性质差不多。 图为保质期18个月的海鲈鱼 凤凰网《风暴眼》/摄凤凰网《风暴眼》:那这种算预制菜吗?门店厨师长:不算。预制菜是开盖即食,不用加任何食材的,但我们的东西都要现加工,只是把工序前置了,不是所有东西都是预制的。凤凰网《风暴眼》:大家对 “预制菜” 的理解不一样,可能就会有争议。门店厨师长:我再重申,西贝没有预制菜,只有工序前置。凤凰网《风暴眼》:你们店里面有推出罗永浩套餐吗?点的人多吗?门店厨师长:这家店没有人点。凤凰网《风暴眼》:会不会是知道这两天会有很多人来访,会特地准备一下?门店厨师长:我们平时都这样的。 图为西贝门店内部 凤凰网《风暴眼》/摄凤凰网《风暴眼》:这两天舆情很大,公司有没有开专门的会调整?门店厨师长:暂时没有,我们还是按原来的流程工作。凤凰网《风暴眼》:网传你们开了一个1.8万人的员工大会,这是真的吗?门店厨师长:是的,一个飞书线上的会议,全国的员工跟老板对话,老板说的少,员工在反馈,因为每天在服务客人,还有客人也在打抱不平,我也发言了,力挺西贝,环境干净,食材干净,它没有预制菜,西贝只是做了一个工序前置化的工作。凤凰网《风暴眼》:您在西贝工作这么久,似乎对企业感情很深?门店厨师长:肯定有感情。西贝对员工好,福利也到位的。最近的舆情的确有点委屈,但我们会更努力提升,让顾客更认可我们。凤凰网《风暴眼》:最后,你还有什么想补充的吗?门店厨师长:希望广大消费者别被网上的不实信息误导,我们欢迎大家随时来参观后厨,所有制作过程都能看得到。西贝肯定能挺过这次难关,因为我们的食材和工艺都经得起考验。
-
罗永浩吐槽西贝西兰花保质期2年 西贝:非常规冷冻方式 极目新闻记者 曹雪娇近几日,罗永浩和西贝就菜品是否为预制菜一事争论不止。其间,有网友在实探西贝后厨过程时发现了冷冻西兰花等菜品,再次引爆舆论。13日,记者在北京顺义区实探西贝门店时,有店长表示,冷冻西兰花是统一采购的有机菜,供应商使用冷冻锁鲜技术保存,并非大家理解的常规冷冻。9月13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祥云小镇的西贝餐厅实探。10日下午,罗永浩在此门店吃饭后,发文吐槽“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价格昂贵”。该门店店长向记者回忆,事发当天,他们在正常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个微博后联系了他们,他才得知此事。最初,他们以为是服务不到位,“后来发现他说西贝是预制菜,但我们没有预制菜。”该店长表示,西贝的中央厨房会对肉类进行一些预处理,再送到各个餐厅,但是并不是消费者所理解的那种拆袋后直接放微波炉加热或水煮加热后就端上桌的,肉品还要到门店使用高压锅加工炖煮。“比如酸菜炖猪排,猪排在中央厨房预处理后封袋,到门店后,猪排酸菜再用高压锅压十多分钟,才能上桌。”该店长表示。记者注意到,西贝目前采用的是透明式开放厨房,不过没有明火,工作人员使用电磁炉炒菜加工。上述店长称可以进去参观和拍摄,但需要持有健康证才能入内。他介绍,这两天,约20多人前来后厨参观,多为媒体记者。 西贝门店透明厨房的煮菜区对于此前有网友发现西贝后厨有冷冻西兰花等冷冻菜一事,该店长称,西贝使用的西兰花是有机菜,都是统一从供应商处采购,供应商送来时,使用的是冷冻锁鲜技术保存,并非大家所理解的常规冷冻方式。该店长称,罗永浩发微博的当晚,西贝餐厅全国所有的员工都吃了罗永浩套餐。“就是让所有员工都把这些菜记在心里,让服务人员把这些菜做得更好。”该店长表示,12日晚,公司还开了动员大会。在他看来,开会的重点是希望大家能把服务做得更好,并非针对罗永浩。(来源:极目新闻)延伸阅读西贝召开1.8万人罗永浩作战大会 网络会议截图流出 罗永浩昨晚的直播结束后,有网友发布截图,显示西贝召开全员大会,会议标题为“西贝1.8万名伙伴跟罗永浩之战”动员大会。文|沈 林9月12日晚8点30分,罗永浩开启直播,对近日与餐饮品牌西贝的争议作出回应。此次直播受到广泛关注,刚开播一分钟,在线人数就突破10万+。直播中,罗永浩表示,这次是在出差途中临时出了这个事,不得不应对,做了这个直播,相应的他们团队的技术支持并没有都到,所以他们临时借调了一些人员,没做好直播准备,请大家见谅。罗永浩直言,“你们没发现(西贝)公关团队特别不专业吗,太奇怪了,他们公关团队不专业程度,跟我们现在直播技术团队不专业程度有一拼。”直播时,罗永浩再次晒出“小牛焖饭牛肉包2.5kg(堂食袋装)”的相关图片。他表示,这已经是做好半成品的菜,只不过上面写的非即食,是拿到店里打开袋给你热一下,弄熟了以后端上桌你就就可以吃了,“我觉得这按正常人类的理解就是预制菜,可是他们老板又说百分百没有预制菜,这个我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他直言“西贝称没有预制菜是100%撒谎,因为国家还没有相关标准出台”。 罗永浩直播画面罗永浩表示,自己并不反对预制菜,只是想借此事件,让预制菜市场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在他看来,现做应该基于新鲜采购的食材,允许使用冷冻肉类,但应该是生肉无添加未加工状态,回来后再进行加工处理。“对正常人来说,如果说‘这个饭馆是现做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分歧。”罗永浩说,部分餐饮企业在预制菜尚无国标阶段刻意混淆概念、“耍流氓”。据罗永浩称,此次事件的评论令他感动,因为支持的人超过了90%。“今天受宠若惊,今天几乎没人骂,很不适应。你们骂骂我吧,我不习惯,我习惯一半人支持我,一半人骂我,我就不恶性凡尔赛了。”罗永浩与西贝的争端源自9月10日,详情可查看《西贝与罗永浩的预制菜之争,你站谁?》。 罗永浩吐槽西贝随即9月11日晚上,西贝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就带领多家媒体,来到罗永浩就餐的餐厅,并直言“一定起诉罗永浩”。 贾国龙直言“一定起诉罗永浩”令人莞尔的是,罗永浩昨晚的直播结束后,有网友发布截图,显示西贝召开全员大会,会议标题为“西贝1.8万名伙伴跟罗永浩之战”动员大会。 有网友发布截图,显示西贝召开全员大会具体内容暂不可知,不过据贾国龙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的说辞,哪怕生意不做了,和罗永浩的官司一定要打。据贾国龙表示,在罗永浩的连番攻势下,西贝的营业额下降,客流断崖式减少。“昨天(11日)和前天(10日)所有门店加起来,日营业额分别掉了100万元,今天(12日)我估计会掉200万元到300万元。”除了生意受影响,随之而来的是网上的众多质疑声。对此,贾国龙说他很在意,“但很无奈,一点办法都没有。”而罗永浩炮轰西贝事件也被贾国龙称为西贝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外部危机。同时,贾国龙表示,如果西贝真的有毛病,就改,就认,老罗吃到饭不是热乎的,那就往热乎上做。要知道,3年前贾国龙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预制菜是未来餐饮的大趋势,西贝将持续布局新零售,以贾国龙功夫菜打开预制菜市场。”他还言道“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越高级预制程度越高,预制是个科学,预制是个工艺”。但现在对预制菜避之不及的态度,也值得令人深思。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知已经明确了预制菜定义和范围,规定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截图而在贾国龙认为,预制和预制菜是两回事,预制是提前加工、预加工。预制菜是成品,是将熟食加工好冷冻,再拆包装后加热直接食用。所以他说西贝没有预制菜。并且,贾国龙说他不黑预制菜。预制菜也分三六九等,分高品质和低品质。他介绍前几年,西贝门店确实做过预制菜,2020年开始还大力发展过“功夫菜”,但从2023年开始逐步缩减这一品类。到2025年,西贝门店内已经完全没有预制菜的身影了。不过从两方的舆论中,公众也可以发现当前预制菜国家标准与消费者认知存在鸿沟:国家标准认为“中央厨房半成品不属于预制菜”,但消费者普遍将“非现做”视为预制菜。从这个角度来看,贾国龙说西贝没有预制菜也的确成立。对此,昨晚直播中罗永浩点名的另一家餐厅老乡鸡则在微博置顶回应了预制菜,内容中表示:“我们发现很多环节,对于顾客来说都是不透明的,不公开的,而且那些我们越想遮掩的,越是我们做的不好的地方,食品安全是一件永远在路上的事情。对于后端供应链依然一无所知,这其实也是让消费者失去了应有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确实,一句吐槽之所以能引发如此规模的舆论战,根源或许正是因为消费者们早就对商场里那些高价低质菜量小的餐厅刺客不满,对于餐厅未能提供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满。您觉得呢?
-
听说现在年轻人的家都“歪七扭八”的? 跳出常规、满足个性表达的不规则设计。 在大众的认知与风水观念中,方正的房屋布局更加稳定、聚气,规划起来对屋主和设计师而言都较为方便。但随着家居理念的更新与功能模块的融合,方正的布局已经不足以概括现在年轻人的居住需求。 而且如今不规则设计的建筑层出不穷,看惯了方正的布局结构,似乎那些非常规的形态如圆形、三角形、多边形建筑更加能够吸引人,能不能把这些有趣的设计搬回家呢?一些更加有突破性的屋主和设计师已经开始出尝试 。 家是完完整整属于自己的私域,也能够最大化地实现人们对生活的设想,也可以满足个性表达。在普遍压力过载的当下,对私人空间的愈加珍视让家装爱好者们捧起图纸,亲身参与、设计跳出常规满足想象的“梦中情家”。从户型的选择,到家中一个角落甚至重要组成部分的改造,再到整体布局的改造,屋主们一步一步地突破,对设计师的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建筑设计巧妙地运用到家装设计中,同时满足屋主的居住使用需求,这是一个大胆尝试并积攒经验的过程。 你看,我的家“歪七扭八”,这边凸出的“钻石”一角是个性,凹进去的那块代表着灵活变换,另一边打通的则是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建筑面积:90平方米 层高:2.8 装修花费:100万元 设计前后房屋户型对比▐这是KINJO DESIGN幾筑空間設計工作室打造的一个全屋不规则设计作品,设计师陈煦Rico和毕惠君Bernice(KINJO DESIGN的联合创始人)在作品落地之后,回忆起在收到委托的初步沟通过程中,屋主Beemo和Sandu向他们发来一份近100页的预想概念和需求PPT,当时颇受他们对自己房子的期待与用心感动。Beemo和Sanfu是一对游戏设计师夫妻,一直追求不同寻常的体验与设计,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想象成一款度假游戏,希望在家里得到舒缓和治愈,让“家”游离于平凡的生活之外。设计师Rico和Bernice在捕捉和理解了他们对个性化的需求之后,开始有了比较大胆的设计想法——以多面切割的设计手法重塑空间,依据斜线的布局分配使用功能及视觉空间,把他们的理想在房子中实现——生长着大树的大地。 屋主Beemo和Sanfu▐这套房子大部分都是北向的空间,在实地勘察后,Rico和Bernice意外发现南向房间因为反射斜投进屋内一束光线,由此,斜线便定位了平面布局的方向,成为设计的基础。为了符合大树与大地的主题,Rico和Bernice将原有的承重墙包裹上斜切的板材,几个切面汇聚形成“树干”;用不规则的建筑体打造延伸的“树枝”;顶部天花板以几何立体模块构成,在视觉上提高层高的同时打造一种树叶肆意生长的感觉;利用斜线的布局,屋内可以同时看到三面连续的北向窗户,窗外郁郁葱葱的树木让整体设计拥抱了自然。 窗外就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当然,这个全屋的解构重塑在设计过程中和施工中都存在很多难点,这也是所有不规则布局的普遍难点。几何规则的使用和数据的精确性尤为重要,任何一条线的长度出现偏差或者任何一个夹角的度数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个设计打回重做。因此,施工初期设计师需要密切地跟进现场,定标准线进行角度切割,测数据保证与图纸一致,把设计方案尽力还原。但几何结构与电器形状、管道布局的适配也一度成为需要攻克的难题,在图纸上可行,在实际落地中却需要结合管道的位置、维修口在哪里预留、新风系统的安装位置、电线的排布等情况一点一点再测量、再修改。 全屋部分用到的斜切设计▐经过不断的打磨,“我们的大地”设计作品成功落地了。Beemo和Sanfu入住后,发现比想象中还让他们惊喜。原本看似不实用的设计,在实际的使用中隐藏了便捷的设计。房间中做了几处抬高地面和下凹地面的设计进行功能区的划分,因为保留了合理的扇形动线,所以地面的高低并不影响生活,也增加了空间收纳。歪七扭八的空间布局稍显错乱,但因为科学的斜线走向,让他们能够在不同功能区互相看到彼此,感受到陪伴,让家更温馨。Beemo和Sanfu对于自己这套房子越住体验越深,便为它起了一个名字“KIA”,是古老的楔形文字,阿卡德语“大地”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大地”,房间中的灯柱上就刻着这个楔形文字 “星星和大地”。 灯柱上使用屋主绘制的苏美尔符号(意为“星星与大地”)▐这是一次屋主与设计师的双向奔赴,设计师将建筑学中的解构主义风格融合到家居设计当中,因为屋主突破、大胆的想法,碰撞出火花,成就了用几何美学和规则突破空间上限新的尝试,为家居设计开拓了视野。所谓“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拥有一套歪歪扭扭但又一切符合生活逻辑的小家还是蛮酷的。但Rico和Bernice还是想提醒有装修需求的屋主,不规则的布局对房屋条件、设计师水平、设计师和屋主的审美、施工团队的水平、屋主的装修预算等很多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满足屋主自身居住需求的基础上,利用不规则设计可以解决动线不合理、储物空间不足之类的问题。不规则设计只是其中一个方式,打造理想家的方式。设计知识小TIPS:1. 曾经有研究显示,人在固定状态下的活动与视线范围是一个钝角,或许不规则的布局也能很好地利用空间。2. 根据屋内光线的走向做斜线切割,或许可以增加采光,让房屋变得更通透。3. 层高、户型大小都不是局限,好的个性化定制设计会在视觉上把空间放大。4. 多多关注国内外的建筑案例,打开思路,更能和设计师碰撞出有趣的设计。 建筑面积:103平方米 层高:2.85 整体装修花费:45万50万元 设计前后房屋户型对比▐孔祥雪是大连不作设计工作室的室内设计师,思维漫游者的特质让她敏锐捕捉空间使用者的深层诉求,在设计上又将脑洞与理性结合。欣赏她的作品,能够收获一系列惊喜的家居创意,而她对空间创造性的再组织,始终贯穿着严谨的美学秩序,像奇思妙想与精确实现路径的强强联合,将天马行空的创意变为可落地的空间叙事,让原本停留在想象层面的家变为现实。 孔祥雪就在主卧与客厅之间引入了一道斜墙▐作为设计师的她,为屋主做过很多好玩的设计,这回则初次尝试为屋主量身打造不规则空间。屋主讨厌一成不变的方正,而是偏好由倾斜和弧形元素带来的节奏感。她因此打造了带有装饰壁炉的斜墙,形成了入户后的第一个视觉焦点,斜切的角度经过仔细推敲,避免压迫感的同时,让整个客厅更聚拢。她搭配了包豪斯风格的现代家具和单椅,赋予空间轻盈灵动的气质,可以根据使用场景任意拖动,切换成交谈或者聚会模式。除了软装的选择之外,她也巧用灯光来柔和不规则空间的过多锐角,以强化视觉连贯性的思路,调节家中的整体氛围。不规则空间更是对既成的格局重新排布,解决屋主在功能上的个性需求——希望拥有浴缸、淋浴、手盆、梳妆台齐全的舒适主卫。但现有空间面积不足,孔祥雪就在主卧与客厅之间引入了一道斜墙,借用客厅面积,保留开放式的结构,将两个空间的功能巧妙收纳。为了实现斜墙的完美角度,墙面的放线和收口关系需要做到精准,相较常规家装更多几分难度。 斜墙的细节▐谈及自己的家装爱好,可能是来自设计师身份对打破常规、新鲜小众的持续追求,孔祥雪也很乐意在家中设置不规则空间。她聊到,除了对功能性问题的精确解决之外,不规则家装从不担心无聊,在突破了视觉惯性后,无形间就强化了对空间的记忆点。不规则空间还能增强交互体验,激发居住者在行为模式上的探索,无论是在视觉还是用法角度,在使用的时候都会碰撞出意外的趣味体验。就像斜墙的应用能够分割面积,为半开放的空间带来包围感,在玄关设置角度则增加了纵深,仿佛在牵引着你探索的脚步。 斜墙背后的空间被做成主卫的洗手台▐在打造出很多个惊喜之家后,孔祥雪深谙平衡之道,不规则空间不仅考验设计师的想象力,在操作时也有着诸多讲究,需要设计的形态自由度和人体工程学理性彼此博弈。方正的空间除了源自中国人对建筑的传统观念,也在大部分时候,让空间的利用率达到最高。那么在引入不规则设计后,如何让收纳做到更优,而非衰减,是孔祥雪时时考虑的问题。想来不规则空间存在的意义,是让愈加看重家居环境与自身需求的契合的居住者,将身体的呼吸和可以流动的空间一点点磨合,觅得那个刚好的倾斜角度,把需求、趣味与可能性如榫卯般默契嵌合。打造不规则空间小TIPS:1.装修小白可以从异形的家具的摆放和组合入手;进阶玩家则可以在硬装上选择一个小区域进行局部改造,如使用一些不垂直的交接面。2.大于30度的斜墙会影响通行舒适度,斜墙尖角避免朝向活动区。规划不规则空间要有一个聚焦视线的空间锚点,避免比例失重和错乱感。尝试异形设计建议有一到两个主导的设计语言即可。3.家具好物推荐:灵活性、模块性的家具,可自由调节尺寸去适配不规则的布局。 屋主:室内设计师——帅帅 房屋面积:170平方米 层高:2.83 装修花费:100万元 设计前后房屋户型对比▐现在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大,每天只是单纯的上班下班可能就一身疲惫了,所以对于家的舒适度就有了不一样的要求。对帅帅而言也是如此,她希望每当回到家里就能感觉到很舒缓,开阔的布局能瞬间减少压抑感,精神上得到放松。帅帅的家面积约170平方米,是中规中矩的方正布局,并没有太多视觉亮点,过道的浪费是比较大的。面积不小的空间显得并没有特别通透敞亮。相比于方正的空间,有弧度的环形设计更能营造出温馨感,更符合帅帅心中对于家的定义,于是她便开始动手对客厅进行升级改造。身为室内设计师,帅帅一直想要做一些突破,在工作中要以客户的审美和需求为先,目前异形的空间结构还不被大多数人接受,那么她就从自己的房子开始做新的尝试。 “环岛”客厅通向各个区域▐帅帅觉得设计本身就是要解决问题和赋予这个空间给人带来的情绪价值,经过对客厅动线的研究,她发现如果可以做成一个环岛,那么每到一个出口都会走向一个新的天地。环形正好能把经过客厅去往其他区域的路线最优化,还提高了空间分配的合理性,她当下便决定将客厅四周的非承重墙都敲掉重建成弧形墙面。原本有些分割的餐厅和客厅空间环抱融合成一块区域,视觉上整体空间都变大了,帅帅觉得这才是设计改造应该达到的效果。弧形墙面与其他直墙相接出现夹角,这是方正布局中很少能见到的,帅帅巧妙地利用了这些夹角。卫生间的斜角,她做成了适老龄化的空间,满足长辈腿脚不便有坐着洗澡的需求;与主卧之间的夹角连着一个衣柜,帅帅把弧形墙面做了延伸,隐去了尖角,无意间造就了主卧的玄关,从客厅看过去错落间带着神秘;书房夹角空间直接被帅帅做成储藏室。其实家装的思路就是这样,根据功能、大小、形状、位置等诸多情况个性化定制每一块或大或小的空间,为了让自己的家更符合理想,多思索多尝试总是没错的。 帅帅喜欢在开放式书桌前惬意地发呆▐如今帅帅比很多人提前走出了突破的一步,下班回到家可以瞬间被温馨的氛围笼罩。在阳光明媚的某一天,可以独自在开放式书桌前发发呆,亦可三两好友围着茶几席地而坐边晒太阳边悠闲地聊聊天,惬意自得。这个家成为帅帅的“充电器”,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享受下,快速充满被耗光的能量。不规则空间装修小TIPS:1. 如果空间结构复杂,那么软装在颜色的选择上就要简单,尽量选择中性色。2. 出现夹角空间,首先考虑用来收纳,其次可以在需求中找到可以匹配的新功能。3. 基于自己的灵感,给予设计师更多的设计权限,相信比选择有时更重要。 屋主:资深广告人——Ann 房屋面积:172平方米 层高:3 改造面积:约60平方米 局部改造花费:80万元 钻石型房子户型图▐资深广告人安戏称自己的家就像钻石一样,每一面都是钝角,而她为了买到这间“不规则”的屋子,足足等待了三年之久。安的选择或许颠覆了很多人对家居的理解,在挑选房屋时,时下年轻人的标准可能不再限于传统遵循的风水观念,更会考虑到切实的居住需求与气场能量的和谐。她有着自己的清晰设想——一定要采光充足,这间房子中包括厨房有6扇窗朝南,尤其是客厅,几乎每个角落都能被阳光洒过,让人能始终沐浴在阳光的温暖惬意之中。安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小家,独特、灵活和温馨。独特,是因为它的形状跟普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户型不太一样,每个角落都有点不一样的设计。灵活,是由于它异形的户型,空间利用比较多变。温馨,是在说她用地毯配合家具区隔了整个客厅的不规则设计,更能营造出家的氛围感。 安发现她钢琴的宽度恰好和窗边那面钝角墙的宽度吻合▐房间中不规则的夹角很多,安把每个角都规划成了不同功能的区域。改造后延伸出来的导台,把厨房连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区域,勾连起门厅、阳台和客厅的空间,开阔的面积让它具备多功能属性,能够满足享用早餐、准备食材、日常办公等不同时段的需求。钢琴的宽度恰好与窗边的钝角弧度吻合,仿佛是量身定做的。安一直很想拥有《哈利·波特》中通顶的书柜,正好利用面向窗户的夹角空间打造了三面形的书柜,每一次看书都像被环抱着般圆融和谐。 厨房被安打造成一块三角形区域▐安并没有被家具适配性的问题过多困扰,她无须在钝角的地方定制钝角的产品,而是继续选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家具,不刻意填补钝角,而是将家具放置在两个弧度之间,达到自然拼合的效果。 安利用锐角夹角空间做了三面形书柜▐谈及装修灵感,安说在她的实际生活中,朋友聚会也好,家庭聚会也好,大家聊天都会围成一个非常小的角落,而非使用客厅里面很大的空间。虽然加入了很多的不规则设计,但她说家里没有特别颠覆寻常的地方,只是可能每个角落都相较别的地方有所不同,所以组合在一起的感觉就很不同寻常。安对审美有直觉性的感知和自觉的要求,从金融转行踏入广告行业全然出于个人喜好,像是天生的个性选择了这份职业,也选择了这间与个性相契的屋子,用家居作为表达语言讲述故事与个性。不规则户型的装修小TIPS:1.在不规则的区域铺地砖或者地板很难打好基准线,建议选择不需要按照图案拼接的地砖或地板。2.在刚刚接触不规则的布局时,一定要简化设计,避免前期一下子产生很多需求,后期会不好改动。3.设计最好和需求直接对应,按照需求去划分空间。编辑:王镭静 撰文:李昕澎、卡尔设计:迟迟新媒体编辑:Yuri排版:Cecilia设计:Lidianer图源:KINJO DESIGN幾筑空間設計工作室、不作设计工作室、受访者提供
-
罗永浩谈西贝事件:不反对预制菜 但受不了假装现做 近日,“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登上热搜,西贝和罗永浩相互公开叫板。9月12日晚,罗永浩在社交媒体开直播谈西贝事件。 罗永浩直播画面罗永浩表示预制菜还没有正式的国家标准,自己不反对预制菜,反对的是卖预制菜伪装成不是预制菜,“希望推动预制菜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知情权。”On Friday evening, tech entrepreneur and internet personality Luo Yonghao hosted a live stream to address his recent public dispute with the popular Chinese restaurant chain Xibei over the use of pre-made dishes.During the broadcast, Luo clarified that he does not oppose pre-made dishes in principle but objects to restaurants marketing them as freshly prepared without transparency. "There is no official national standard for pre-made dishes yet," Luo stated. "My aim is to promote transparency and protect consumers' right to know." 罗永浩吐槽西贝一个馒头卖21元他指出:“正经买预制菜没有问题,但不能说店里是现做的,却偷偷卖预制菜。”他觉得,部分餐饮企业存在“偷换概念”的嫌疑,比如将“半成品”“半预制”与“现做”混为一谈。罗永浩在直播中开始逐一剖析西贝使用的原材料。他以媒体拍到的一款西贝后厨使用的海鲈鱼为例,展示了其包装配料表。罗永浩念出,该产品配料中含有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多种复配水分保持剂,保质期长达18个月。 Luo then analyzed specific ingredients used in Xibei's dishes, citing a sea bass product reportedly used in their kitchens. He read aloud its ingredient list, which included moisture-retaining agents such as sodium tripolyphosphate and sodium hexametaphosphate, and noted its 18-month shelf life. 罗永浩在直播中开始逐一剖析西贝使用的原材料他据此提出核心质疑:虽然这条鱼到店时是生的,但经过添加剂的长期腌制保存,已非消费者所理解的“鲜鱼”。他表示,这解释了为何当初吃起来“感觉就是一个预制菜”,并认为食用这种经过深度工业化处理的食材,与大众去餐厅追求新鲜的初衷显然不符。 He questioned whether such heavily processed ingredients could be considered "fresh", arguing that long-term preservation with additives contradicts diners' expectations of freshness.9月12日,中国蓝新闻记者实地探访杭州西贝餐厅,体验老罗套餐。西贝承认部分菜品存在隔夜情况,煮好的羊排赏味期是三餐,今天上午一餐、下午一餐、明天上午还能卖,厨师长称隔夜使用不会影响出餐品质。9月12日下午,西贝微信公号发布消息称,“作为西贝的老客人,首先感谢罗永浩前来西贝就餐,并为西贝提出意见、建议。但作为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罗永浩对西贝的不实指责及不当用语,我们坚决反对,绝不姑息。”此前的9月10日,罗永浩发博公开吐槽连锁餐饮品牌西贝:“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The controversy began on Wednesday, when Luo criticized Xibei on social media, claiming most of the restaurant chain's dishes were pre-made and overpriced. He called for legislation requiring restaurants to disclose when a dish is pre-made.On Friday, Chinese media visited a Xibei outlet in Hangzhou, where the restaurant acknowledged some dishes were prepared in advance and stored overnight. Pre-cooked lamb chops, for instance, were served across three meal periods.西贝在最新发布的微博中,复盘了门店菜品出品和服务的过程,并对所涉及菜品的生产制作流程进行一一拆解确认。最终表示,罗永浩在微博中对西贝的指责不实。针对所涉菜品在门店端的实际制作方式,西贝还将13道菜品具体制作过程的“作业指导书”正式向全社会公布。 罗永浩点的菜单按西贝的说法,13道菜品制作过程的描述,均基于西贝门店真实的现场加工行为。同时对齐国家标准。Xibei later issued a statement opposing Luo's "untrue accusations and inappropriate language". The company also published detailed preparation processes for 13 dishes, asserting they aligned with national standards and did not meet the official definition of pre-made dishes under a 2024 government notice.2024年3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对预制菜的定义为:“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西贝表示,基于《通知》中对预制菜的定义描述,罗永浩当餐消费的菜品同样不属于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所定义的“预制菜”。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制菜(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不过截至目前,该标准尚未正式发布实施。 Notably, a draft national standard for pre-made dishes released in July 2024 has yet to be formally implemented.征求意见中的定义也与前述《通知》中几乎一致,其中指出,本标准适用于预制菜的生产和经营,不适用于主食类食品、净菜类食品、即食类食品和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产品。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百姓关注 上游新闻 极目新闻 中国蓝新闻 澎湃新闻
-
罗永浩西贝吃的鱼保质期18个月 塑料包耐高温情况不明 罗永浩与连锁餐饮集团西贝关于“预制菜”的口水战仍在持续。事件由罗永浩9月10日发布的一条微博引发,他称和朋友吃了一顿西贝,但“几乎全部都是预制菜”。随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表示,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这场口水战随后再次升级。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表示,罗永浩作为一位具有影响力的博主,把话说得很极端,使西贝的商誉受损,将会起诉他。而罗永浩也公开表示,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预制菜的线索。这场口水战背后,消费者最关心的是西贝的餐品是否为预制?9月12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随机来到上海静安区一家西贝餐厅,点了罗永浩“同款套餐”,并实探该餐厅后厨。 记者实探上海静安区一家西贝后厨记者点了西贝面筋、胡麻油调黄瓜、黄米凉糕、草原嫩烤羊排、一把羊肉串配现烤馕、胡麻油沙葱炒鸡蛋、鸡汤白玉山药炖豆腐、葱油罗马生菜、五种番茄酸汤莜面鱼鱼、葱香烤鱼,共计10道菜(备注:另有3道罗永浩点的菜品,店内无供应)。为了弄清楚到底是不是预制菜,点好餐后,记者来到该餐厅的厨房,观看了餐品的制作过程。在制作“草原嫩烤羊排”时,工作人员把羊排涂上制作好的“玉米糊”和辣椒酱料,随后放入烤箱烤制。记者注意到,该羊排的包装上写着:速冻生制品,带骨羊肉。 我们点了同款套餐,实探了后厨在制作“葱香烤鱼”时,工作人员介绍,鱼是冷冻鱼,已处理内脏,并用盐腌制。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把解冻后的鱼刷上酱料,放入烤箱蒸烤。该冷冻鱼的配料表为:鱼、水、食用盐、生姜、酵母提取物、复配水分保持剂。其保质期为18个月,使用方法是解冻后高温烹饪熟制。当天下午,该店后厨工作人员展示了冷柜里的食材,有蘑菇汤、牛肉片、浇汁酱等,其中一款制作莜面放的酱料“完熟番茄牛肉酱”,此前一天,记者在该店后厨看到,有工作人员把某款类似的酱料包在水中热酱料。 西贝后厨里的完熟番茄牛肉酱酱料包放入水中煮是否会导致有害物质超标、影响健康?该工作人员解释,这是复热的过程,加热时也是单独放一个水(锅)里。至于该塑料包是否为可食用级、能不能直接加热,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草原嫩烤羊排的原材料关于预制菜,2024年3月2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该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贮运销售要求、食用方式、产品范围等进行了界定,同时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统筹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到,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对于预制和预制菜,澎湃新闻稍早前报道,贾国龙表示,“预制就是预加工,但我们不是预制菜,国家对预制菜有严格定义。按国家的规定,我们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做熟环节都在门店进行。”9月12日晚间,罗永浩在直播时表示,他不反对预制菜,而是希望推动预制菜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
被罗永浩点名赞扬 老乡鸡:我们仅有2道全预制菜 极目新闻记者 郭奕9月12日晚,网络名人罗永浩在微博、抖音、B站等多个平台进行直播,谈论近日和西贝有关预制菜的争议话题。罗永浩强调,他不反对预制菜,他呼吁的是保证消费者对预制菜的知情权。 罗永浩直播画面在直播中,罗永浩赞扬了另一餐饮品牌老乡鸡:“预制菜不是不可以用,而是要标注清楚,这一点所有用预制菜的餐厅,要学学你们的同行老乡鸡。我这辈子还没吃过老乡鸡,准备试试。”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网友在老乡鸡门店内拍到的公示牌显示,店方明确写明:“亲爱的顾客朋友,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餐食服务,老乡鸡菜品标注了加工等级划分,方便您在选餐前了解菜品制作工艺,自由选择。”公示牌显示,老乡鸡绿色标识的是餐厅现做,即生鲜、生切、生调;黄色标识的是半预制,即央厨、外采;红色标识的是复热预制,即央厨预制。 网友在老乡鸡门店内拍到的公示牌12日晚,极目新闻记者致电老乡鸡公司,客服人员表示,该公司自2024年开始就进行了菜品等级公示,方便顾客选餐。其介绍,老乡鸡红色标识的“复热预制菜”并不多,他知道的仅有两道菜,分别是笋子烧肉、秘汁卤肉饭。此外,老乡鸡所有菜品的原料来源、加工方式等,都可以在官方公众号进行溯源。 老乡鸡现做的美食关于西贝与罗永浩就预制菜的争议,老乡鸡客服人员表示,他们对此不太了解;关于罗永浩在直播中对老乡鸡的赞扬,客服表示:“感谢关注。”延伸阅读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预制菜也分三六九等 9月12日晚8点30分,罗永浩在抖音、B站、微博等平台开启直播,对近日与餐饮品牌西贝的争议作出回应。 罗永浩直播画面直播当中,罗永浩表示,自己并不反对预制菜,只是想借此事件,让预制菜市场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记者注意到,在直播平台刚开播一分钟,在线人数就突破10万+。12日晚,罗永浩开直播后表示,这次是在出差途中临时出了这个事,不得不应对,做了这个直播,相应的他们团队的技术支持并没有都到,所以他们临时借调了一些人员,没做好直播准备,请大家见谅。罗永浩直言,“你们没发现(西贝)公关团队特别不专业吗,太奇怪了,他们公关团队不专业程度,跟我们现在直播技术团队不专业程度有一拼。” 罗永浩直播晒西贝产品直播刚开始,罗永浩在抖音平台表示此次直播要避嫌,要关闭打赏并暂时下架商品。罗永浩直播再晒西贝“堂食袋装”产品:我觉得按正常人类的理解这就是预制菜“什么叫‘堂食袋装’‘非直接提供消费者’?顺便也问问@西贝贾国龙。”9月11日晚,罗永浩曾晒出两袋由西贝旗下企业生产的食品,外包装显示分别为“小牛焖饭牛肉包2.5kg(堂食袋装)”“椒麻鸡350g”,喊话西贝回应预制菜争议。9月12日,罗永浩在微博、抖音、B站等多个平台开启直播,谈近日关于西贝预制菜的问题。在直播中,罗永浩再次晒出了“小牛焖饭牛肉包2.5kg(堂食袋装)”的相关图片。罗永浩表示,这已经是做好半成品的菜,只不过上面写的非即食,是拿到店里打开袋给你热一下,弄熟了以后端上桌你就就可以吃了,“我觉得这按正常人类的理解就是预制菜,可是他们老板又说百分百没有预制菜,这个我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此前,罗永浩发文称:“今天晚上8:30,我会在三个平台上同时直播谈谈这件事。我的诉求并不是打这个西贝,或是贾老板,我对他们没什么兴趣。但我很希望借着这次的事件,推动中国预制菜行业透明化,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所以今天晚上也会提到一些其他餐饮企业。”据此前报道,9月10日,罗永浩发微博公开吐槽连锁餐饮品牌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随后,西贝方面回应称,店内的招牌菜,牛大骨是每天早上现煮的,莜面也是店内工作人员现场手搓的,“不存在预制”。11日晚,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表示:“一定会,我们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对此,罗永浩发微博回应称“准备好了”,并悬赏10万元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9月12日,多家媒体实地探访西贝线下门店并进行直播。直播当中,后厨曾出现袋装冷冻鱼、袋装鸡汤等,网友看后纷纷表示质疑。此前,西贝方面曾发布《致顾客的一封信》,对近日的预制菜争议用42页的篇幅作出详细回应,并对罗永浩当日所食用的菜品制作过程进行公示。曾称“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如今为何对预制菜避之不及?记者注意到,如今对预制菜避之不及的贾国龙,曾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品牌,冲入预制菜赛道。3年前,贾国龙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预制菜是未来餐饮的大趋势,西贝将持续布局新零售,以贾国龙功夫菜打开预制菜市场。” 罗永浩发博吐槽何为预制菜?预制菜究竟是什么菜?消费者和餐饮从业者似乎有着较大的认知差距,这也是双方观点撕裂的原因所在。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知明确了预制菜定义和范围,规定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截图其中提到,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在回答“预制菜范围如何理解”的提问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表示,考虑到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也不属于预制菜。在回答“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有何考虑”的提问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表示,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举措。9月11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西贝的中央厨房预加工,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例如羊排被切割成标准形状等。预制和预制菜是两回事,预制是提前加工、预加工。预制菜是成品,是将熟食加工好冷冻,再拆包装后加热直接食用。贾国龙称西贝无预制菜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贾国龙在此次事件中否认了“预制菜”,但其曾公开表示“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越高级预制程度越高,预制是个科学,预制是个工艺”,并称预制菜是“餐饮大趋势”。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图源:澎湃新闻)据澎湃新闻报道,谈及预制和预制菜,9月11日,贾国龙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表示,此前自己确实发表过类似于“高级菜才预制”的言论,例如鱼翅和鲍鱼等高级菜肴都需要长时间地预制,“预制就是预加工,但我们不是预制菜,国家对预制菜有严格定义。按国家的规定,我们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做熟环节都在门店进行。”不过,贾国龙也指出,馒头是在中央厨房做熟的,在国家标准中,主食类和面点类是允许在工厂做,再到门店加热,它不属于预制菜。“预制菜未来一定是大趋势。”谈及对预制菜的看法,贾国龙表示,西贝目前虽然不用预制菜,但也不黑预制菜。预制菜也分三六九等,分高品质和低品质。预制菜也有好处,例如整体效率的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品质的稳定,还有美食平权,造福老百姓,这是有一定未来的。不过,目前西贝无法承诺未来会不会做预制菜。 西贝官网截图贾国龙还表示,“西贝此前做过预制菜,叫功夫菜。但很早店里就不卖了,我们目前有一个‘西北放心早餐’,目前是线上卖。”市监总局年初称正完善预制菜标准体系多年前,贾国龙还曾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品牌,冲入预制菜赛道。据媒体报道,2019年9月,西贝推出第一道预制菜产品羊蝎子。疫情后,不少企业发现到家消费的需求激增,西贝也开始重点关注预制菜业务,并推出了贾国龙功夫菜,以半成品菜的形式主打到家场景下的“家庭消费”。品牌推出后,西贝集团也加紧了中央厨房的建设。2020年5月,贾国龙功夫菜在天津投资10亿元建设中央厨房,希望通过中央厨房辐射京津冀地区。2020年10月,贾国龙功夫菜首店在北京金源购物中心开业,主营西北菜和八大菜系。进入2022年,贾国龙功夫菜并没有停止对门店模式创新的探索步伐。当年8月,贾国龙功夫菜首家体验店在北京中关村e世界开业,但开业半天即被叫停,引来外界诸多猜测。后来有消息称,位于北京的8家贾国龙功夫菜线下店,已有6家处于停业状态。如今,贾国龙介绍,前几年,西贝门店确实做过预制菜,2020年开始还大力发展过“功夫菜”,但从2023年开始逐步缩减这一品类。到2025年,西贝门店内已经完全没有预制菜的身影了。贾国龙还提到,目前西贝有一个团队专门负责早餐业务,即“西贝放心早餐”。该系列虽然涉及预制菜,但只在线上平台和商超售卖,与西贝门店没有关联。 罗永浩微博截图记者也注意到,今年年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了数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针对预制菜行业发展要建立统一标准体系建议的答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称,目前正在完善预制菜标准体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给代表委员提出的针对预制菜产业发展要建立统一标准体系建议的答复中称,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制菜》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组建专项工作组,有序推进标准研制工作。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在组织研制《预制菜术语与分类》,对预制菜相关术语的定义和类别进行规定。预制菜有无标准?公开菜单侵权吗?以何名义起诉罗永浩?律师解读“西贝事件”6大焦点什么是预制菜?顾客评价餐馆的边界在哪里?罗永浩可能成为被告吗?这场“预制菜”之争将会如何落幕?记者请四川一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小明律师、广东哲清律师事务所马俊哲律师进行了解读。 西贝发公开信焦点1:“预制菜”有无专业权威的国家标准?说“预制菜”就是诋毁吗?林小明:2024年3月,六部委《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写明:“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预制菜主要是指菜肴的制作方式和过程,其标准应符合一般非预制菜肴的标准。预制菜本身并没有低于正常菜品的要求,可能给普通消费者感觉口味赶不上普通现制菜肴可口,因此,就大众感觉和认识而言,预制菜可能要低级一点。马俊哲:目前判定预制菜的正式国标还没出来。上述文件是国务院部门的通知文件,属于政策性文件,并非国标。预制菜是一个中性词,本身不包含褒贬义,所以称呼为预制菜不一定是诋毁,只是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现场制作的菜肴更新鲜,但是预制菜不一定比现场制作的难吃。焦点2:餐馆若用预制菜做菜,是否必须提前告知消费者?林小明:上述《通知》明确“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因此,若相关餐饮店使用预制菜,应当提前告知或向消费者明示,否则可能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马俊哲:目前没有任何法律规定餐厅必须告知顾客哪些是预制菜,哪些不是预制菜。但是,如果餐馆标榜自己是现场炒制的,而事实上只是普通加热一下,则属于欺骗消费者。 长沙一家西贝门店 (记者刘孝斌摄)焦点3:罗永浩对西贝的评价引起了轩然大波比普通消费者的一个差评影响大得多像这样的名人大V,是否拥有和普通人平等的吐槽权、差评权?林小明:无论名人大V还是普通老百姓,无论是罗永浩还是李永浩,都有言论自由,也就是像普通人那样的吐槽权、差评权。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认定行为人承担侵害除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外的人格权的民事责任,应当考虑行为人和受害人的职业、影响范围、过错程度,以及行为的目的、方式、后果等因素”,因此,名人若因其行为侵害了他人人格权,可能会因其职业、影响范围等因素而承担比普通人实施的影响更大的责任。马俊哲:法律并未规定名人不能公开批评产品,而事实上,罗永浩正是因为公开批评而成名的,他虽然是名人,但是毫无疑问也是消费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5条,消费者有权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批评。只要罗永浩并未超出正常的批评限度,都是属于合法范围,而且个人认为这个批评可以增添适当的修辞手法和适当的主观感受。焦点4:西贝公开了罗永浩当天所吃13道菜的菜单,是否涉嫌侵权?林小明:若罗永浩并不愿他人知晓其就餐的私密活动,或其消费的菜品的品种和价格等私密信息,那么西贝方面可能涉嫌侵犯隐私权且属于不专业的行为。马俊哲:因为店家和罗永浩有纠纷,有前因后果,因此,一般公众会认为该“罗永浩菜单”中的“罗永浩”就是名人罗永浩,而该菜单就是“罗永浩曾经吃过的菜的菜单”,由于公众会识别出“罗永浩菜单”和罗永浩本人的关联性,店家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推出该菜单并且获利,将会侵害其姓名权,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三条规定:“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店家有可能要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和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 长沙西贝门店的菜品 (记者刘孝斌摄)焦点5:西贝可能会以什么名义来起诉罗永浩?林小明:若罗永浩所述“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并非实情,而是其信口胡诌,则其行为可能构成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一旦罗永浩被法院认定以“几乎全都是预制菜”“恶心”等虚假、恶意的表述贬损西贝的商誉,则可能要根据法律规定承担相应侵权责任。马俊哲:西贝大概率会以名誉权侵权为由起诉罗永浩。他们可能会主张,罗永浩称“几乎都是预制菜”“恶心”等言论导致西贝社会评价下降,超出了消费者合理批评的范畴,要求其赔礼道歉;如果能够鉴定出实际损失,还可以要求罗永浩承担相应的损失。那消费者有无权利未经实际调查,就主观认为餐厅的菜几乎都是预制菜呢?显然,消费者不能未经调查就主观臆断,并向公众发布自己的判断。但是,当前预制菜国家标准与消费者认知存在鸿沟:国家标准认为“中央厨房半成品不属于预制菜”,但消费者普遍将“非现做”视为预制菜。在官方仅有政策性的通知文件和消费者普遍认知与官方不一致的前提下,部分消费者误将部分菜肴认为是预制菜,不应轻易地认为其不合理地使用消费者的批评权。焦点6:罗永浩败诉的话,需要做什么?赔偿还是道歉?林小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因此,罗永浩如果败诉则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比如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甚至承担赔偿经济损失等责任。马俊哲:如果罗永浩败诉,一般是需要做以下这些: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
价格近腰斩 抗日名将李默庵故居第三次拍卖1595万成交 9月10日下午,抗日名将李默庵故居北山书屋以1595万元的价格成交。阿里资产平台公开信息显示,此次拍卖为北山书屋第三次上架拍卖平台,起拍价990万元,共5人报名,经121次出价,最终以1595万的价格成交。相比第二次的成交价2913万元,此次成交价几近腰斩。长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曾有综艺在此取景,外国人,境外组织等不能参与拍卖据阿里资产官网介绍,北山书屋公馆位于长沙县北山镇,是抗日将领李默庵将军的故居,始建于1928年。此次拍卖标的物含百年公馆两栋和独立产权庭院,房产证建筑面积1507.31平方米,土地面积5470.20平方米。 拍卖标的物范围 图/阿里资产官网阿里资产官网介绍,北山书屋公馆是长沙县保存最完整的民国建筑,依托古树与自然人文景观,现转型为文化休闲空间。记者查询美团平台发现,目前,北山书屋以“派对城·北山书屋”的名称在运营,2019年被美团收录,可提供预约打卡、餐饮等服务,还可承接聚会轰趴、娱乐团建等活动。由迪丽热巴、张凌赫、刘宇宁等参演的沉浸式探案推理综艺《开始推理吧3》曾在此取景。据悉,因为拍卖活动,北山书屋的商业运营活动均已停止,北山书屋目前属于空置状态。 北山书屋内景 图/阿里资产官网据潇湘晨报此前报道,长沙县北山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北山书屋在上世纪80年代流入私人手中,此后产权一直属于私人,为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阿里资产官网显示,湖南华圣书院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北山书屋100%股权。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官网显示,北山书屋2005年被列入长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竞拍公告显示,“外国人、外国组织或者国际组织不能参与。不得拆毁重建,竞买此标的后,权利人要对此文物进行相应的保护,在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或改变文物用途需取得文物行政部门同意。”三次上架拍卖平台,本次成交价几近腰斩阿里资产平台公开信息显示,北山书屋共3次上架平台进行拍卖。今年6月,北山书屋上架拍卖,618万起拍,后因委托方原因撤拍。据潇湘晨报此前报道,拍卖公司工作人员刘女士称,6月撤拍是因为缺少部分资料撤拍,完善报批手续后重新上线拍卖,起拍价仍为618万。 北山书屋三次上架阿里资产拍卖平台8月7日晚,北山书屋第二次拍卖完成,共10人报名,历经121次出价,最终以2913万元的价格成交,合19325元/平方米。8月23日,记者从拍卖公司了解到,买家因贷款额度问题悔拍,50万元保证金被没收。北山书屋重新上架开启第三次拍卖,起拍价调整为990万元,保证金60万元。10日下午15时许,北山书屋第三次拍卖完成,此次拍卖共5人报名,经121次出价,最终以1595万元的价格成交,合10581元/平方米。相比第二次拍卖,此次成交价几近腰斩。对于此次拍卖结果,刘女士表示:“这个属于自然成交,客户能接受什么价格就是什么价格。”潇湘晨报实习记者张宇轩
-
外媒看苹果发布会:iPhone 17变相降价,苹果在华“激进” 9月10日消息,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如约而至,发布iPhone17系列智能手机、AirPods Pro3无线耳机、Apple Watch 11苹果手表等一系列新品。今年苹果还特别首发了iPhone Air。 苹果的“Air”系列曾以轻薄之名改写了笔记本电脑的历史,如今,这一名号被赋予了全新的iPhone。然而,在消费者更渴望AI突破和持久续航的今天,苹果选择重拾“轻薄”这一经典策略,这究竟是一次引领潮流的致敬,还是一场应对创新困境的豪赌?周二的发布会结束后,全球主流媒体对此展开了激烈讨论。 《彭博社》:为可折叠iPhone铺路,Air是一款“小众产品” 有评论指出,苹果这次iPhone系列的设计更新是为了缩短消费者的换机周期,而首发的iPhone Air则是为了给可折叠iPhone等后续产品铺路。 曾几何时,厚度和重量是消费者选购新科技产品时的两大考量要素,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指标。正因如此,2008年当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从一个信封中抽出MacBook Air时,全场一片惊叹。那是笔记本电脑的新纪元:全球用户的肩膀终于得以解放。 虽然性能方面有所妥协,但当时人们认为这很值。MacBook Air重新定义了人们所期望的笔记本电脑外观和手感,自此之后不断优化。继MacBook Air之后,2013年人们还迎来了iPad Air。 为延续这一趋势,苹果公司周二发布了厚度仅为5.6毫米的iPhone Air,以此回应那些抱怨7.95毫米厚的新款iPhone 17是十足“大块头”的声音。但笔者根本不相信有这样的批评人士,更不信当消费者得知iPhone Air需要牺牲电池续航和更强的相机功能这两点用户最关心的核心要素时,还有谁会在意厚度问题。 消费者同样看重价格。iPhone Air起售价999美元,比性能更强的iPhone 17贵200美元,只比功能齐全的17 Pro便宜100美元。既然大多数用户买到手机后立马就会给它套上手机壳,为这一点超薄掏这么多钱合适吗?这堪称苹果有史以来最奇特的产品之一。公司并未详细说明“全天续航”的具体含义,但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在发布新机的同时,苹果还展示了一款售价99美元的配套移动电源,专为“繁忙的日子”而设计。 苹果究竟意欲何为?IDC分析师弗朗西斯科·杰罗尼莫(Francisco Jeronimo)表示,这次iPhone系列的设计更新是为了缩短消费者的换机周期。随着手机及其零部件性能的提升,加之逐年迭代机型外观趋同,用户换机周期正变得越来越长。正如CCS Insight的本·伍德(Ben Wood)所言:“苹果已经好几年没能拿出那种让你往咖啡店、会议室或酒吧的桌上一放,就会有人问‘这是新款iPhone吗?’的手机了。” 所以,如果你在意的是新机辨识度,那么这算是个好消息。17 Pro机型凭借巨大的新相机模组和鲜明配色,与过往几代机型形成显著差异。 关于轻薄,杰罗尼莫提到了三星S25 Edge。这款5.8毫米厚的手机在今年第二季度的销量超过一百万部,位列IDC全球“高端旗舰”(1000至1600美元)机型排行榜第六。但问题是,专业测评和用户反馈都在抱怨其电池续航非常糟糕。 杰罗尼莫认为,这种销量对苹果来说只能算是入门水平,但S25 Edge至少表明超薄手机确实有市场。因此,iPhone Air可能是苹果为明年真正的重大升级进行的一次消费者测试和市场调研。iPhone Air采用苹果自研无线芯片和调制解调器,启动并磨合这些零部件的供应链将为备受期待的可折叠iPhone等产品铺路,后者最终的体验宛如两部iPhone合二为一。相比于今日发布的新款机型,可折叠iPhone才能真正激发用户的换机欲望。 这一切都让iPhone Air注定是一款小众产品,其目标客群要么是那些苹果一出新品就必买的铁粉,要么是穿紧身牛仔裤的潮流人士。如同实验性的Vision Pro一样,初代iPhone Air的意义或许更在于为第二代产品探路。 周二,当蒂姆·库克(Tim Cook)结束发布会时,苹果股价小幅下跌约1.5%。投资者的反应相当平淡,他们深知苹果在AI和iPhone未来战略上的真正试炼尚未到来。 《金融时报》:无惧关税压力,维持定价稳定 《金融时报》则强调,苹果发布超薄iPhone Air等新款机型,是无惧关税成本、维持定价的举措。在美国加征高额关税和公司自家AI进展缓慢的双重困境下,苹果试图吸引用户升级其手中的设备。 该报指出,近年来,iPhone的基础外观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用户的换机速度也已放缓。苹果公司周二推出的超薄iPhone Air是多年来iPhone产品最大的外观变动。分析师预计,超薄iPhone Air可能是苹果迈向推出自家折叠屏设备的一步。苹果则寄望于iPhone Air能刺激消费者升级设备。 发布会上,苹果还推出了新款iPhone 17系列智能手机,起售价与去年基本持平(甚至基础版iPhone 17存储空间还涨了一倍)。唯一的例外是iPhone 17 Pro的起售价将上涨约100美元,但其附带的存储空间也翻了一倍。 这一消息平息了市场关于iPhone必将全面涨价的揣测,此前特朗普总统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扰乱了公司庞大的供应链,公司曾表示截至9月份的财季将因此损失11亿美元。 发布会前,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曾预测iPhone将出现多年来的首次提价。然而,尽管iPhone 17的存储更大,苹果依然决定保持价格不变。 IDC高级总监纳比拉·波帕尔(Nabila Popal)表示:“维持价格基本不变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表明苹果认识到全球经济正处于非常敏感的时期。他们向消费者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即我们理解你们所面临的压力。” 杰富瑞(Jefferies)分析师周二表示,iPhone 17在中国市场的定价符合对平价设备的补贴资格,这可能会提振苹果手机在华销量。他们称,这标志着苹果在中国市场采取了“激进的定价策略”。 在过去一年里,苹果AI战略开局不利,而这场发布会几乎没有提及投资者翘首以盼的AI新功能。 不过,今年的所有iPhone都将搭载新款“A19”芯片,公司称这款芯片能让生成式AI模型在设备端运行得更快。 在备受期待的AI攻势启动一年多后,苹果正努力将该技术融入其所有产品中。但其承诺的Siri语音助手AI升级已被推迟,同时顶尖研究人才也在持续流失。 美联社:以设计促增长,但创新能力仍受质疑 美联社则认为,iPhone Air的发布成为本次发布会上的最大亮点。该通讯社还表示,全球贸易冲突加剧了苹果面临的挑战,公司急需寻求销售增长的加速器。 报道提到,苹果设法在iPhone Air中融入Pro机型的大部分强劲性能,同时打造出迷人的外观。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迪潘詹·查特吉(Dipanjan Chatterjee)认为,这将促使更多关注潮流的消费者掏腰包购买最新的科技时尚单品。 查特吉在评价周二的发布会时说:“整场活动亮点频出,而iPhone Air是其中最大爆点。”PP Foresight分析师保罗·佩斯卡托雷(Paolo Pescatore)则表示,尽管iPhone 17系列智能手机的大部分升级与近年来的小幅改进如出一辙,但苹果似乎已经做得足够好,“为长久未变的iPhone带来了新鲜感”。 报道还指出,在经历数年销售增长乏力后,苹果一直在努力加速增长步伐。尽管公司依然是一台强大的赚钱机器,但创新能力却受到了质疑。去年发布的iPhone 16表现尚可,但销量并未完全达到分析师预期,因为苹果未能兑现其承诺的所有人工智能功能。 Forrester Research的另一位分析师托马斯·侯赛因(Thomas Hussan)预测:“要想真正脱颖而出并超越竞争对手,苹果必须攻克AI,将其打造为一种全新的情境化用户界面。” CNBC:新品足具吸引力,为AI战略赢得时间 CNBC认为,周二的发布会基本符合投资者预期,但推出更强大的“苹果智能”产品,尤其是更智能、更能干的Siri,仍是苹果股价再创历史新高的关键。但好消息是,周二的更新无疑让苹果产品线保持了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公司确定AI战略赢得了必要时间。 该媒体指出,苹果推出焕然一新的iPhone产品线,其中以超薄的iPhone Air最为引人注目。这场发布会并未解答投资者心中最大的疑问,但仍让他们继续有理由持有苹果股票。 对于熟悉苹果各类传闻的投资者来说,本次发布会没有重大惊喜。更长的电池续航和更强的相机技术是苹果iPhone新机最基本的要求,所幸这两方面都达标了。部分机型的提价也如期而至,同时人们还看到新款Apple Watch和AirPods Pro,这两款配件都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健康功能。 归根结底,如果想看到苹果最重要产品的换机周期明显缩短,苹果仍然必须兑现关于“苹果智能”的承诺。 新款基础版iPhone以及高端的Pro和Pro Max版本用“演进性”而非“革命性”来形容最为贴切。iPhone Air则要惊艳得多,它代表了自2017年推出iPhone X以来,苹果旗舰产品首次迎来的重大全新设计。知名财经评论员吉姆·克莱默(Jim Cramer)认为,Air机型的吸引力足以说服一些仍在使用旧款手机的用户购买新机。 苹果的定价策略有助于提高iPhone系列的平均售价,但提价程度又不至于让原本想买iPhone的用户转投其他品牌。此外,移动运营商或许也会分担部分增加的成本。报道表示,新的定价策略至少应能抵消关税成本,并为未来一年的利润增长奠定基础。(辰辰)
-
苹果良心了!iPhone17全系高刷加量不加价 出品 | 网易科技《态度》栏目 作者 | 崔玉贤 编辑 | 丁广胜 所谓“科技届的春晚”,苹果发布会,又来了,这次的主角是苹果iPhone17系列。 然而,曾经的科技“春晚”万人空巷,朋友圈刷屏,而如今,似乎大家兴奋少了一些。也许是因为苹果发布会已经没有“秘密”,也许是因为苹果手机已经没有“创新”,也许是因为消费者对AI、机器人、汽车更感兴趣。 这次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带来了8款新品,有iPhone17系列(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iPhone 17 Pro Max)、Apple Watch Ultra 3、Apple Watch Series 11、Apple Watch SE 3、AirPods Pro 3。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iPhone17系列可以说是带来了近些年最大革新: 全系120Hz高刷,可以说是史诗级的提升;全系256GB起步,诚意满满,加量未加价;Pro系列首次搭载了VC均热板;Pro系列彻底告别1200万像素时代;带来最薄iPhone;Air以及Pro系列后置摄像头改为了横向贯穿式布局,更有辨识度,但也被网友们吐槽有点丑。 小米集团合伙人、小米集团总裁、手机部总裁兼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评论苹果发布会,认为今年这绝对是iPhone变化最大的一年。“iPhone 17标准版的确很强,牙膏挤爆了,Air非常惊艳,有可能会重新激活超薄手机市场,Pro的全新设计,有争议,但辨识度的确是拉满了。”卢伟冰提到。其表示,今年将会是手机形态变化的大年,值得期待。 不再挤牙膏,iPhone17系列史诗级大革新 发布会一开始,苹果先是上了开胃小菜,发布了Apple Watch Ultra 3、Apple Watch Series 11、Apple Watch SE 3、AirPods Pro 3。AirPods Pro3非常值得一提,功能强大到离谱,可以实现心率监测和体温趋势分析,甚至可以支持AI实时翻译,两个不同国家的人,也可以实现面对面交流,不过,这一功能需要在iOS26更新之后实现。 开胃小菜之后,重头戏来了,iPhone17标准版。一句话总结,这次的标准版值得入手。虽然是标准版,但却实现了120Hz高刷,可以说是史诗级的升级。网友说:乞丐版也能120Hz高刷了,感人,苹果终于赶上潮流了。除此之外,标准版搭载了最新的A19芯片,3nm制程工艺,6核CPU,5核GPU,GPU性能较前一代提升了20%,AI算力增强了25%;电池续航较前一代提升了10%,搭载4800万像素主摄+1200万像素2倍长焦双摄组合,前置摄像头升级至了1800万像素。 网友表示,iPhone17标准版是近年来最具诚意的升级,摆脱了“入门款”的短板定位。 接下来就是史上最薄iPhone,iPhone Air。苹果称该手机是为了打造一款面向未来的手机,是迄今为止最薄的iPhone。厚度仅为5.6mm,仅165g,120Hz高刷,采用了80%可再生钛金属打造,搭载性能更强的A19 Pro芯片以及连接芯片N1(可提升隔空传送以及个人热点的稳定性)、自研通信模组C1X,连接更稳定;为了给电池腾出更多空间,iPhone Air仅支持eSIM卡,官网显示,购买此手机需要前往中国联通线下营业厅核验身份证件并进行激活。需要提醒的目前仅中国联通为其提供eSIM支持。 对于这款手机,网友表示很心动,但很担心其续航会拉胯;另外担心一屁股坐弯了。 最后就是评价两极分化的iPhone 17 Pro系列,后置摄像头进行了大改,变成了横向贯穿式布局,可以说是非常有辨识度,但也被网友们吐槽太丑了,形成了两级分化。 iPhone 17 Pro系列毋庸置疑,其性能、拍照以及续航等都是跨越式升级:3nm工艺的A19 Pro芯片,性能比上一代Pro提升了40%,图形处理速度相比A18 Pro最高提升了30%,神经网络加速器在运行本地AI模型时,表现更强。 此次iPhone17 Pro系列首次采用了一体成型机身,在散热和防护方面有了保证。散热方面也是首次采用了VC均热板散热方案,散热表现实现了提升;其正面屏幕采用了超瓷晶面板2代,背面也是超瓷晶玻璃,苹果称可实现4倍防摔。 Apple Intelligence国行版首发依然缺席。关于Apple Intelligence,今年2月份时,阿里确认与苹果AI合作;有消息称苹果和阿里已经向国内监管机构提交了共同开发的国行版Apple Intelligence及相关AI功能;但6月份,有消息称,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因未获中国批准而延期。 AI缺席,强敌环伺,苹果在华之路不易 正如上文提到,最新的手机依然缺席Apple Intelligence,再加上中国市场强敌如林,iPhone17系列在华的销量能否带来增长值得商榷。 关于Apple Intelligence的缺席,苹果苹果CEO蒂姆·库克在财报沟通会上也表示,iPhone在华销量疲软的部分原因是苹果的智能功能尚未推出,从而影响了用户的购买意愿。 据IDC数据,2025年Q1中国手机市场,小米排名第一,然后是华为、OPPO以及vivo,分别实现了同比增长,苹果排名第五,同比下滑了9%,是前五名中唯一下滑的厂商;2025年Q2排名出现了变化,华为第一,vivo和OPPO分列第二与第三,小米第四,苹果依然排名第五。 国产手机厂商在手机形态上出现“果里果气”,而且在软件系统兼容上,开始全面兼容苹果系统,包括Mac系统;同时,华为全面回归,在高端市场份额迅速增长;国产手机厂商对苹果全面包围阵势。 iPhone17系列能否帮助苹果打个翻身仗,我们拭目以待。
-
外媒看苹果发布会:苹果不敢涨价了,“超薄”设计重塑产品线 9月10日消息,在一年一度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苹果推出了iPhone 17系列及首款iPhone Air,以全新设计语言应对市场竞争与关税压力。 尽管在超薄机身、影像系统和硬件性能方面实现了突破,但苹果在AI功能落地、电池续航及创新本质等方面面临严峻质疑。新机型的定价策略保持稳定,显示出苹果在供应链调整与市场需求间的精准平衡,同时也反映出其在AI军备竞赛中的战略选择。 苹果发布会结束后,各主流媒体纷纷发表评论: 《华尔街日报》:苹果发布更轻薄的iPhone Air,希望以新设计推动用户升级 苹果正式发布了更轻薄的iPhone Air机型,这是该公司多年来首次推出的全新智能手机系列。在AI新功能发布受挫后,苹果希望通过这款设备重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起售价999美元的Air系列成为苹果年度发布会上的最大亮点,这款中端设备将取代以往表现不佳的Plus机型。这是自iPhone X系列以来,苹果首次对产品线进行重大革新,而上次的设计变革曾引发大规模用户换机潮。 这款超薄手机被视为可折叠iPhone的前奏。苹果预计最快将于明年推出折叠设备,而超薄机身正是其技术铺垫。Air系列展现了苹果为实现折叠屏设备所做的精密工程设计。 市场研究机构IDC副总裁弗朗西斯科·杰罗尼莫(Francisco Jeronimo)表示:“折叠设备的最大挑战在于铰链、可折叠显示屏以及将所有技术集成至轻薄机身中。Air系列证明苹果在机身设计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通过强调新机型与功能升级作为定价依据,苹果成功避免将涨价归咎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这延续了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的一贯策略,即在舆论焦点之外巧妙应对总统多变的贸易政策。 苹果表示,目前运往美国的iPhone多数在印度组装,可以规避关税。但由于印度供应商尚无法满足美国市场对Pro机型的需求,大部分Pro产品仍来自中国。 为容纳运行AI功能的高性能芯片和增强的摄像模块,苹果在Air和Pro机型背部设计了被称为“摄像头台地”的加厚结构,通过局部增厚解决散热与空间问题。这种设计体现了苹果在设备性能与尺寸间的权衡策略,尤其是在先进芯片为AI功能铺路的背景下,其许多AI功能至今仍未发布。 对苹果而言,更严峻的挑战在于软件生态,特别是落后于谷歌和三星的AI技术。去年发布的iPhone曾宣称专为AI功能设计,但多数承诺的功能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未能如期交付,相关指控其虚假广告的诉讼仍在进行中。而谷歌近期为Pixel 10智能手机展示了新的AI功能,许多苹果用户认为这些功能本应由Siri助手实现。 苹果的投资者信心近期出现回升,这得益于过去一个月公司成功规避两大威胁:特朗普放弃对进口设备加征关税,以及谷歌反垄断案法官裁定谷歌可以继续向苹果支付每年数十亿美元的费用。这两大进展推动苹果股价逼近2025年高点。同时,上季度iPhone销售额同比增长13%,其中国市场份额在长期下滑后小幅回升,也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路透社:面对关税冲击,苹果维持新iPhone定价策略 苹果发布了升级版的iPhone系列产品线,包括更轻薄的iPhone Air,并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利润的背景下维持了价格稳定。起售价999美元的iPhone Air配备了高密度电池和全新处理器,华尔街此前密切关注苹果是否会通过提价或提高大存储版本售价等方式转移关税成本。 正如分析师预测,iPhone Air的定价位于产品线中游。256GB版iPhone 17起售价799美元,与存储容量减半的前代iPhone 16持平。256GB版iPhone 17 Pro售价1099美元,与去年同存储机型一致,但取消了999美元的低容量选项。Apple Watch与AirPods Pro 3的价格也保持不变。 这些举措表明苹果愿意自行消化关税成本,以抵御三星、谷歌及中国本土品牌的竞争,尽管该公司曾预测关税将导致数亿美元的损失。 IDC设备与消费研究主管汤姆·马内利(Tom Mainelli)指出:“苹果正在利用规模效应维持价格稳定。与多数科技厂商一样,他们清楚关税将影响消费者下半年的购买力,因此决定维持与去年相同的升级价格。” iPhone Air将直接对标三星Galaxy S25 Edge。分析师表示,这可能是苹果对抗已更新至第七代的三星折叠屏手机的跳板。折叠设备对中国市场至关重要,因为当地消费者青睐折叠屏技术,而苹果在该市场的份额持续下滑。 PP Foresight分析师保罗·佩斯卡托雷(Paolo Pescatore)认为:“新机型将为设计停滞过久的iPhone带来新鲜感,改进后的产品线令人印象深刻,使苹果能够更好地覆盖不同细分市场。” 发布会未过多提及如何缩小与谷歌的差距,后者正通过旗舰机展示Gemini AI能力,而苹果则选择与ChatGPT创作者OpenAI合作,为设备的AI功能赋能。 eMarketer分析师加乔·塞维利亚(Gadjo Sevilla)表示:“苹果规避了AI军备竞赛的核心战场,转而通过芯片与设备级整合,强调其在AI硬件领域的长期创新优势。” TechCrunch:苹果未推AI版Siri,但影响有限 在最新发布会上,苹果推出了包括超薄机型iPhone Air在内的新一代iPhone系列。然而在AI时代,设备的尺寸并非关键,其搭载的软件能力才至关重要。在这方面,苹果已经落后于竞争对手。 在iPhone 17发布会上,苹果仅在少数几次场合提及AI技术,例如重提了6月WWDC公布的视觉智能和设备端模型更新,以及摄像头升级中的部分功能(如前置Center Stage镜头)。最引人注目的AI应用甚至不是手机升级,而是AirPods Pro 3新增的AI实时翻译功能。整场发布会完全未提及Siri。 业界普遍认为,苹果对AI的误判可能影响其行业地位与未来发展。就在上个月,谷歌刚刚发布了搭载AI技术的Pixel 10安卓手机,而iPhone用户仍在等待推迟至2026年发布的AI版Siri。 截至目前,苹果仅发布了基础的AI功能,如AI写作工具、内容摘要、生成式AI图像(被部分用户质疑质量)、实时翻译、视觉搜索和Genmoji等。然而,能够理解复杂问题(无需依赖ChatGPT)或从手机应用中提取上下文信息的数字助手仍然缺失。 近期有报道显示,苹果正在寻求第三方助力AI竞争,增强版Siri的底层可能采用谷歌Gemini等其他技术。表面看来,这种延迟加上依赖第三方的决策对苹果不利,但实际上,将部分AI技术外包可能成为新的卖点。 如今,iPhone用户早已习惯使用Gmail、Google云端硬盘、Google地图和Chrome替代苹果的原生应用。用户选择使用Google搜索而非苹果内置的Spotlight,尽管后者整合了维基百科等资源提供基础问答。既然如此,为何不能使用谷歌的AI技术? 若苹果真正通过第三方合作将AI整合到设备中,对用户而言可能是更好的选择:高性能AI技术将更原生地集成于系统中,比单纯运行AI应用更无缝地融入iPhone体验。而且,苹果无需巨额投资AI竞争所需的基础设施,这对其(本就健康的)利润表现有利。 此外,鉴于AI技术的迭代速度,这种设计为苹果留下了更换模型或扩展支持的空间,以应对AI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 消费者将获得双赢体验:iPhone的美学设计与硬件品质(包括超薄机身),搭配谷歌(或Anthropic、OpenAI)的尖端AI技术。这也可能提升苹果的整体品牌价值。 这意味着iPhone的视觉设计与硬件进步将继续驱动销售,让苹果专注于最擅长的领域:打造卓越工艺、提升摄像头性能、开发隐私保护技术、实施液态玻璃等软件设计。 苹果可以继续以顶尖硬件制造商而非AI设备商的身份进行市场定位,消费者仍能像往常一样期待最新iPhone,在选择苹果手机时无需牺牲技术先进性。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苹果真正推出搭载第三方AI技术的Siri版本(或收购AI公司)。若苹果仅依赖现有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且未能快速提升其能力,结局可能大不相同。 Fast Company:iPhone Air的超薄设计是创新还是倒退? 科技行业常被诟病缺乏创新,iPhone Air的发布似乎印证了这种观点,这款新机的核心卖点仅仅是5.6毫米的厚度。 蒂姆·库克称其“真正令人惊叹”且“提供前所未有的体验”,但这款产品本质上是苹果为重振iPhone业务采取的举措。去年,iPhone新机激活量创下六年新低,正是因为用户认为现有手机已足够满足需求,延长了换机周期。 从某种角度看,超薄设计仿佛重回史蒂夫·乔布斯与乔尼·艾维时代的经典策略,让人不禁感叹“这很苹果!”。在苹果的黄金年代,轻薄曾是备受追捧的营销亮点,但从未成为设计的终极目标。当时,轻薄只是技术突破的副产品,其真正价值在于推动整个产品品类的重新构想。 《华盛顿邮报》:消费者期待更长续航,iPhone Air却背道而驰 YouGov的调查数据和智能手机公司高管均指出,美国消费者对手机续航能力有着强烈需求,然而苹果最新发布的明星产品iPhone Air,却为了追求轻薄设计而牺牲了电池容量。 当前市场上其实已经存在兼顾轻薄与长续航的解决方案,采用硅碳电池新技术的手机可实现两天以上的续航时间。但问题在于,这些主要来自中国品牌的创新产品,很难在美国市场买到。 以搭载硅碳电池的OnePlus 13为例,科技评测网站Tom's Guide的测试显示其续航时间接近20小时,比售价高出300美元的顶配iPhone 16 Pro Max还要长两个半小时。卡内基梅隆大学机械工程教授里贾·贾扬(Reeja Jayan)解释道,这种技术在锂离子电池中加入硅元素,能在相同空间内储存更多能量。 贾扬教授表示,如果新技术得到普及,未来手机可能只需每周充电一次,这将彻底改变用户的使用体验。中国品牌如一加、荣耀和小米已经率先应用该技术,其中荣耀Magic V5甚至让许多用户放弃了iPhone,因为它可以保持接近两天才充一次电。 但作为全球销量领先的企业,苹果和三星始终对电池新技术持谨慎态度。两家公司尚未采用硅碳电池,更倾向于确保新技术在成本与可靠性方面达到万无一失。硅碳电池目前确实存在一些缺点:生产成本更高,且通常寿命短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可能导致手机在使用几年后出现性能下降。 高通工程高级副总裁拉吉夫·南比亚(Rajiv Nambiar)指出,所有智能手机都在努力提升性能的同时保持或延长续航时间。消费者既要求手机功能全面,又不愿牺牲续航能力或轻薄设计。目前,在电池创新领域领先的中国,正在推动全球技术变革。(小小)
-
苹果摒弃4:3前置摄像头,竖着拿手机也能横版自拍 9月10日消息,新款iPhone 17系列(包括iPhone Air)均配备了全新的前置摄像头传感器,该传感器摒弃了传统的4:3画幅比例,转而采用方形画幅。这种设计为画面边缘留出了额外的“活动”空间,从而能为自拍视频通话和直播启用“人物居中”(Center Stage)功能。举例来说,即便用户一边在街上行走,一边举着手机讨论工作项目(当然,不推荐这样做),在进行视频通话时也能始终保持在画面中央。 这一变化的另一大优点是,用户无需再旋转手机来拍摄横向自拍。实际上,手机可以利用AI自动调整构图,并提供从4:3竖向、16:9横向到方形等多种画幅选项。该传感器最高可输出1800万像素的图像,相比iPhone 16的1200万像素有所提升。当然,裁切成不同的画幅比例会牺牲部分分辨率。 此外,iPhone 17 Pro支持同时用前后摄像头录制视频。这种能一边拍摄周围环境,一边将自己作为一个稳定的“出镜人像”录入画面的能力,对内容创作者和重度社交媒体用户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从此,拍摄演示视频、开箱视频以及其他各类短片将变得容易得多,不再需要额外的双摄像头设备。(易句) (本文由AI翻译,网易编辑负责校对)
-
iPhone 17全系高刷,告别128GB,5999元起 网易数码讯,北京时间2025年9月10日,在一场耗时1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上,苹果公司以一场朴实无华的产品秀拉开了iPhone 17系列新品的序幕。这场没有炫酷电影剧情开场的发布会,却通过实打实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布局,充分暴露了苹果在音频设备、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领域的全面野心。从全新的AirPods Pro 3到 Apple Watch系列新品,再到压轴登场的iPhone 17系列四款机型,每款产品都承载着苹果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同时也面临着全球市场差异化的挑战。 发布会首先登场的是新一代AirPods Pro3,这款耳机在声学性能和健康监测方面带来了多项重要升级。采用全新空间聆听体验技术,能够精准控制气流传送声音,配合提升2倍的主动降噪能力和更自然的通透模式,为用户打造沉浸式音频环境。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搭载的智能驱动实时翻译功能,理论上可实现跨语言实时沟通,但受限于国内软件生态,该功能在国内的实用价值有限。 硬件设计上,AirPods Pro3的耳机尺寸进一步缩小,配合全新的五种可选耳塞,显著提升了耳道贴合性。IP57级防水防尘能力的加入,让用户在运动暴汗等场景下也能安心使用。健康功能方面,新增的心率测试功能与50种体能训练项目相结合,可以通过激励实现 鼓励式减肥体验。 续航表现同样亮眼,开启主动降噪可连续使用8小时,单次充电正常使用可达10小时。 售价方面,249美元(国行1899元)的售价,这次全新的AirPods Pro3在高端耳机市场,竞争力还是较为出色的。 Apple Watch 产品线此次迎来三款新品,形成覆盖不同用户群体的产品矩阵。 其中Apple Watch 11主打一个危机时刻也能从容应对,采用陶瓷涂层配合最坚固玻璃,抗刮蹭能力提升2倍,同时首次加入5G 蜂窝网络支持,流动表盘和精准时图表盘进一步丰富了视觉体验。 健康功能的突破成为最大亮点,通过分析血管和心跳数据实现的高血压提醒功能,计划本月在150个国家推出。 但国行版本受限于地区许可,功能可能将逐步解锁。 睡眠系统也全面升级,可对每个睡眠阶段进行分类评分,配合24小时续航能力,形成完整的健康监测闭环。 设计方面,产品提供四种配色选择,并有铝和钛两种表壳材质可选。 定位性价比市场的 Apple Watch SE 3同样看点十足,搭载S10芯片和全天候显示屏,支持手势操控、心率通知和摔倒检测等核心功能。 新增的手腕温度传感可辅助跟踪女性排卵期,配合呼吸检测功能,进一步完善了健康管理体系。续航方面首次支持快充,充电15分钟即可获得8小时使用时间,加上18小时常规续航和5G网络支持,在续航方面可以说给足了诚意。 而面向极限运动爱好者的 Apple Watch Ultra 3则在屏幕尺寸和刷新率上进一步提升,配备专属航点表盘,首次引入卫星通信功能,可在无蜂窝网络覆盖环境下保持联系。 42小时的超长续航配合更丰富的表壳和表带选择,使其在专业运动领域的竞争力得到强化,还有能救命的卫星通信功能。 价格方面,Apple Watch 11售价399美元(国行2999元)起,Apple Watch SE 3售价249美元(国行1999元)起,Apple Watch Ultra 3售价799美元(国行6499元)起。 全场期待中,iPhone 17系列四款机型压轴亮相,苹果用 "实力超凡" 来定义这代产品的整体表现。标准版iPhone 17提供5款配色选择,配备6.3英寸屏幕,首次支持1-120Hz自适应 ProMotion 刷新率,3000nit峰值亮度配合超瓷晶面板和七层抗反射涂层,使屏幕抗刮能力提升3倍,抗眩光效果显著增强。 性能方面,iPhone 17搭载3纳米工艺的 A19芯片,采用6核 CPU(2个性能核心 + 4个效率核心)和5核 GPU 架构,相比前代 A18芯片 GPU 性能提升20%。预装的 iOS 26系统带来多项智能功能,但部分功能可能因本地化原因无法在国内使用。续航能力相比 iPhone 16暴增8小时,20分钟充电50% 的快充表现也值得期待。 影像系统采用4800万像素融合式主摄 + 1200万像素副摄的组合,前置镜头升级至1800万像素,配备正方形传感器和防抖功能,拍照能力提升2倍并支持人物居中功能。 至于全新推出的iPhone Air采用全新设计语言,5.6毫米的超薄机身搭配6.5英寸同规格屏幕,玻璃背板抗摔能力提升4倍,钛金属边框进一步增强了机身质感。 性能方面,这款超薄机型搭载了与Pro系列相同的A19 Pro芯片。 但AI能力通过独立N1芯片得到强化。调制解调能力也达到 C1芯片的两倍,显著提升了隔空投送体验。 通信方式上,iPhone Air 仅支持 eSIM 技术,这一设计在国内市场面临挑战。虽然联通已启动eSIM业务支撑准备,但国行版本可能采用 "特供方案"。 续航方面可满足全天使用需求,配合无线充电套装可实现40小时总续航。 影像配置采用单镜头,4800万像素融合镜头与iPhone 17保持一致,前置也采用了相同的1800万像素的Center Stage镜头。 定位高端市场的iPhone 17 Pro和Pro Max采用全新设计语言,重点升级了散热管理系统,铝金属一体成型机身的导热效率达到钛合金的20倍,配合增强的天线设计,解决了前代产品的散热痛点。 搭载的A19 Pro芯片性能相比前代提升40%。,满血6核CPU与6核GPU可以释放更强性能。 电池容量方面,Pro系列也获得大幅升级,使视频播放能力达到39小时,屏幕采用与 Air 相同的超瓷晶面板。 影像系统成为Pro系列的核心竞争力,后置三枚4800万像素镜头配合新一代四重反棱镜技术,传感器清晰度提升4倍,长焦能力提升4倍,实现8倍光学变焦和40倍数码变焦。 视频录制方面则支持ProRes RAW格式拍摄,支持杜比视界4K120fps录制,为专业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 价格方面,iPhone 17系列呈现差异化定位,四款新机均为256GB容量起选,iPhone 17美版799美元起售(国行5999元起),iPhone Air美版999美元起(国行7999元起),iPhone 17 Pro美版1099美元起(国行8999元起),iPhone 17 Pro Max 美版1199美元起(国行9999元起)。相比前代,Pro系列价格有所上调,但存储配置从128GB升级至256GB起步,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用户成本。 整场发布会苹果从音频设备到可穿戴设备再到智能手机,每项升级都精准命中用户需求痛点,但部分功能在国内市场的落地限制也成为遗憾。随着9月12日预购通道的开启,iPhone 17系列能否延续苹果的市场神话,值得期待。 规格总览: iPhone17 尺寸:6.3 英寸 屏幕:超视网膜XDR显示屏 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技术 芯片:A19芯片 5 核图形处理器 机身:铝金属边框 1800 万像素 Center Stage: 前置摄像头 轻点变焦和旋转 拍照人物居中 视频超稳防抖 同步双拍 视频通话人物居中 电池:视频播放最长可达 30 小时 支持快速充电,20 分钟最多可充至50% 电量 摄像头:4800万像素融合式双摄系统(4800 万像素融合式主摄4800 万像素融合式超广角) iPhone Air 尺寸:6.5 英寸 芯片:A19 Pro芯片,5 核图形处理器 1800万像素 Center Stage: 前置摄像头 轻点变焦和旋转 拍照人物居中 视频超稳防抖 同步双拍 视频通话人物居中 摄像头:4800万像素融合式摄像头系统(4800 万像素融合式主摄) 屏幕:超视网膜 XDR 显示屏,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最高可达 120Hz 电池:视频播放最长可达 27 小时 机身:抛光钛金属边框,正面配备超瓷晶面板2,背面配备超瓷晶面板 iPhone 17 Pro/iPhone17 Pro Max 尺寸:6.3英寸/6.9英寸 芯片:A19 Pro芯片6核图形处理器 摄像头:4800万像素Pro级融合式摄像头系统( 4800 万像素融合式主摄4800 万像素融合式超广角 4800 万像素融合式长焦) 1800万像素Center Stage: 前置摄像头 轻点变焦和旋转 拍照人物居中 视频超稳防抖 同步双拍 视频通话人物居中 电池:视频播放最长可达37小时 机身:铝金属一体成型机身 正面配备超瓷晶面板 2 Apple Watch Series 11 尺寸:46 毫米或 42 毫米铝金属或钛金属表壳屏幕:广视角全天候视网膜显示屏 亮度最高达 2000 尼特 从倾斜角度观看时的屏幕亮度更高19S10 芯片:手势操作:双指互点两下、轻翻手腕;设备端处理 Siri 请求,查询健康数据;精确查找 iPhone特性:移动心电图房颤提示软件心率过高或过低时的预警提示心律不齐提示低有氧适能通知血氧app睡眠评分电池:最长可达 24 小时 低电量模式下最长可达 38 小时 Apple Watch SE 3 尺寸:44 毫米或 40 毫米 铝金属表壳屏幕:全天候视网膜显示屏 亮度最高达 1000 尼特S10 芯片:手势操作,双指互点两下、轻翻手腕设备端处理Siri 请求,查询健康数据 查找 iPhone特性:心率过高或过低时的预警提示心律不齐提示低有氧适能通知睡眠评分续航:最长可达 18 小时低电量模式下最长可达 32 小时 Apple Watch Ultra 3 尺寸:49 毫米钛金属表壳屏幕:广视角全天候视网膜显示屏亮度最高达 3000 尼特从倾斜角度观看时的屏幕亮度更高S10 芯片:手势操作:双指互点两下、轻翻手腕设备端处理 Siri 请求,查询健康数据精确查找iPhone特性:移动心电图房颤提示软件心率过高或过低时的预警提示心律不齐提示低有氧适能通知血氧app睡眠评分续航:最长可达 42 小时 低电量模式下最长可达 72 小时
-
苹果发布iPhone 17 Pro,背部设计大改,8999元起 9月10日消息,苹果公司周二正式发布了iPhone 17 Pro和Pro Max。Pro型号回归了铝金属机身,配备了iPhone史上容量最大的电池,并拥有一块被苹果称为“全宽幅摄像头台地”的背部设计。 iPhone 17 Pro起售价为8999元,Pro Max起售价为9999元,存储容量256GB起。这对Pro型号来说价格略有上涨,但与16 Pro的256GB版本价格持平。Pro Max首次可配备高达2TB的存储空间,售价将高达17999元。 两款机型将于本周五开启预订,9月19日起全面上市。 今年最明显的变化是对后置摄像头模组,即苹果所说的“台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新设计,它现在横贯整个机身,而不仅仅是容纳镜头。 虽然依然是三摄配置,但今年的Pro型号首次为全部三颗摄像头都配备了4800万像素的传感器。 长焦镜头在此次升级中尤为突出,其分辨率相比去年型号上的1200万像素有了显著提高。此外长焦镜头的传感器尺寸也增大了56%,苹果称其可提供高达8倍的光学品质变焦。 前置自拍镜头也得到了改进,采用了一颗新的1800万像素传感器,并利用“人物居中”功能为每张照片动态构图,与今年其他iPhone型号保持一致。用户甚至可以用它在竖持手机的情况下拍摄横向自拍照。 视频方面的重大升级是“双景录制”(Dual Capture),它允许用户同时用前后摄像头进行录制;此外还支持ProRes RAW、Log 2和同步锁相,苹果以此继续证明其Pro系列iPhone足以满足专业视频工作者的需求。 这两款手机仅提供三种颜色:银色、深蓝色,以及一种引人注目的星宇橙色,这比以往在Pro手机上看到的颜色要鲜艳得多。设计上还有一些不易察觉的变化:苹果已从钛金属回归到全铝机身,现在手机的正面和背面都采用了耐刮的超瓷晶面板,其中正面更是覆有韧性更强的第二代涂层。 尽管经过了重新设计,Pro型号的尺寸并未发生重大变化。17 Pro的6.3英寸显示屏与去年的16 Pro尺寸相仿,而17 Pro Max则为6.9英寸。和以前一样,屏幕本身支持ProMotion技术,刷新率最高可达120Hz,不过这项技术如今已不再那么独特,因为今年的标准版iPhone也终于支持了ProMotion。事实上,唯一真正的显示屏改进是峰值亮度提升至3000尼特,这也是今年所有四款手机都具备的特性。 手机内部的芯片组也如期升级。这两款Pro手机均搭载A19 Pro芯片,有望在性能和能效上实现常规提升。这是一款3纳米芯片,配备了六核CPU,苹果称其为“所有智能手机中最快的”,以及六核GPU。 Pro型号配备了苹果所称的iPhone史上容量最大的电池,带来了其有史以来最长的电池续航。这意味着Pro Max的视频播放时长最高可达39小时,而16 Pro Max为33小时。不过,只有购买仅支持eSIM卡的版本(如在美国销售的版本)才能获得这种顶级性能,因为苹果利用了所省下的空间来塞进更多电量,该公司表示,配备实体SIM卡槽的手机续航会减少两小时。 充电方面也得到了改进,这两款机型支持更快的25W MagSafe无线充电。 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发布了其最新版的iPhone软件iOS 26,态玻璃设计为手机观感带来了重大变化。它充满了通透感,使各种用户界面元素呈现出光泽、玻璃般的半透明效果,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新款iPhone将预装iOS 26,而其他型号将从9月15日起获得更新。 去年的iPhone 16 Pro是一次相对保守的更新,增加了更大的屏幕、更长的电池续航,以及一个位于手机侧面的相机控制按钮。16系列也标志着苹果首次在AI领域认真发力,但其推出的Apple Intelligence的发布却并不顺利,长期落后于竞争对手,并因未能兑现一年多前宣布的一些功能而受到批评。(易句) (本文由AI翻译,网易编辑负责校对)
-
仅厚5.6毫米,iPhone Air发布,7999元起 9月10日消息,苹果公司于周二发布了其史上最薄手机iPhone Air,厚度仅为5.6毫米。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称,它实现了“在轻薄设计中融入专业级性能”。 iPhone Air存储容量256GB起,起售价为7999元,将于9月12日(周五)起接受预订,9月19日起正式发售。 新款iPhone Air配备6.5英寸的ProMotion显示屏,刷新率最高可达120Hz,峰值亮度高达3000尼特。苹果表示,这是其“迄今最耐用”的设计,其钛金属边框的前后均由超瓷晶面板(Ceramic Shield)覆盖。 该机型搭载了新款A19 Pro处理器,这是迄今最强大的iPhone芯片,同时还配备了一款名为C1x的苹果自研调制解调器,其速度是C1的两倍。除这些升级外,iPhone Air还采用了苹果新的N1芯片,增加了对Wi-Fi 7、蓝牙6和Thread网络协议的支持。 而且,尽管机身如此纤薄,苹果仍承诺其电池续航能满足“全天”使用,支持最长27小时的视频播放;若搭配售价799元的iPhone Air MagSafe电池,则可延长至40小时。为“最大化”电池空间,iPhone Air仅支持e-SIM卡。苹果还表示,iOS 26中的自适应电源模式将有助于提升设备的能效。 iPhone Air配备了4800万像素的二摄一体系统,融合了一颗1200万像素的长焦镜头。它还能将前后摄像头结合使用,让用户能在录制自己画面的同时,捕捉前方的景物。1800万像素的前置自拍镜头还支持“人物居中”(Center Stage)功能,该功能同样应用于标准版iPhone 17,它会自动将每个人都纳入画面,因此用户无需将手机横过来拍照。 iPhone Air的发布恰逢即将于9月15日推出的iOS 26。更新后的操作系统采用了一种全新的Liquid Glass设计语言,为其部分导航元素和图标带来了气泡般的通透外观,这一点在beta测试期间曾引发了用户的争议。 iPhone Air提供深空黑色、云白色、浅金色和天蓝色四种颜色选择。 苹果公司还发布了一系列专为iPhone Air设计的全新配件,除了之前提及的MagSafe电池,还包括一款半透明保护壳、一款边框保护壳以及一条斜挎挂绳。 从苹果公布的图片来看,MagSafe电池外形细长,占据了这款全新轻薄iPhone背面的大量空间。 新款保护壳采用半透明设计,可以透过壳身看到手机本身的颜色。它还有一个显眼的磁体环,与苹果其他的透明保护壳类似。 此外,苹果还推出了一款包裹手机边缘的边框保护壳,用户也可以购买一条新的斜挎挂绳,将手机斜挎在身上。如果用户希望手机能随手可及、随身携带,而又不想把它放入口袋,或者没有口袋,这个配件会非常有用。(易句) (本文由AI翻译,网易编辑负责校对)
-
苹果推出iPhone 17,5999元起,搭载3纳米A19芯片 9月10日,苹果公司今日发布了iPhone 17,该机型配备了更大的6.3英寸超视网膜XDR显示屏,并且首次在非Pro型号上引入了ProMotion技术。 iPhone 17的起始存储容量将是其前代产品的两倍,从256GB起步,并提供512GB选项,起售价为5999元。 新机将于9月12日(周五)开始接受预订,并于9月19日(周五)起上市。 这款新设备提供了最高可达120Hz的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并支持全天候显示屏,即便在非活动状态下也能显示时间、小组件和实时活动(Live Activities)。在适当情况下,该显示屏还能高效地将刷新率降至1Hz。 iPhone 17还得益于第二代超瓷晶面板,其采用了一种新涂层,抗刮性能是上一代的三倍,同时还能减少眩光。该显示屏的户外峰值亮度可达3000尼特,是iPhone史上最高,户外对比度也提升了两倍。 或许最引人注目的新增功能是“人物居中”前置摄像头,苹果称其为“迄今最好的前置摄像头”。这是iPhone上首款方形前置摄像头传感器,提供了更宽的视野和最高可达1800万像素的照片分辨率。用户现在可以在竖持设备的情况下,以竖向或横向画幅拍摄照片和视频,无需再为拍摄横向自拍而旋转手机。 对于合影,人物居中功能会利用AI自动扩展视野,并能将画面从竖向旋转至横向,以将每个人都纳入画面。 后置摄像头系统也经过了全面革新,首次全部采用4800万像素传感器。主摄像头集成了一颗光学品质的2倍长焦镜头,被官方描述为“如同将两颗摄像头合二为一”。一颗新的48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所能捕捉的分辨率是上一代的四倍,从而提升了广角拍摄和微距摄影的能力。 “摄影风格”功能也得到了改进,其采用的新一代处理技术能更好地理解肤色,同时实时调整色彩、高光和阴影。随着iOS 26的推出,还将提供一种新的“明亮”风格,用以提亮肤色并为整个图像增添活力。 视频录制支持4K 60fps的杜比视界,并具备电影效果模式和运动模式等功能。该设备能捕捉空间音频,带来沉浸式的听觉体验;而“音频混合”功能则允许用户在拍摄后调整声音,以增强人声并降低环境噪音。 在硬件配置方面,基于第三代3纳米技术打造的A19芯片带来了巨大的性能提升。据苹果介绍,其6核CPU比iPhone 13中的A15仿生芯片快1.5倍,而5核GPU则比A15仿生芯片快2倍以上。每个GPU核心都内置了神经加速器,以支持设备端的生成式AI模型。 电池续航也得到了提升,视频播放时长最高可达30小时,比iPhone 16多出8小时。据称,这一提升得益于A19芯片的高能效以及iOS 26中先进的电源管理。一种新的自适应电源模式(Adaptive Power Mode)能学习用户的典型电池消耗模式,并在需要时智能地节省电量。 充电速度也得到了提升,使用选配的高功率USB-C电源适配器,该设备可在20分钟内充电至50%。 苹果还推出了一款名为N1的全新定制无线网络芯片,它支持Wi-Fi 7、蓝牙6和Thread网络连接,同时提升了个人热点和隔空投送(AirDrop)等功能的性能和可靠性。 该设备提供五种颜色:黑色、薰衣草紫色、青雾蓝色、鼠尾草绿色和白色。 仅支持eSIM卡的型号将在部分地区提供,包括巴林、加拿大、关岛、日本、科威特、墨西哥、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美国以及美属维尔京群岛。 新配件包括一款提供五种颜色的MagSafe硅胶保护壳,以及一条由100%再生纱线制成的斜挎挂绳,提供10种颜色选择。(易句) (本文由AI翻译,网易编辑负责校对)
-
iPhone 17 Air续航告急,苹果或祭出硅碳电池 机身太薄续航能力差?iPhone 17 Air或采用了硅碳电池 9月9日消息, 在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中,“做薄”常常需要牺牲电池容量。但如果手机变薄了、电却不够用,体验又从何谈起?如今,逐渐成熟的硅碳电池技术,或许正是这个难题的答案。 这项技术已默默发展数十年,并开始走向商用。Whoop运动手环从2021年就已采用硅碳电池,中国手机品牌小米和荣耀近期也在部分机型中用上该技术,同时OnePlus 13、Nothing Phone (3) 等新机也纷纷跟进。 目前,这项技术正沿两个方向落地:折叠屏手机借助它实现更极致的轻薄,而传统直板机则用它来提升电池容量。 有消息称,苹果将于本周发布iPhone 17 Air,其厚度可能仅为5.5毫米,成为史上最薄的iPhone。而背后支撑其续航可能不会缩水的关键技术,很可能正是硅碳电池。 “轻薄”之战再次打响 目前主流智能手机的厚度大多在8到9毫米之间,比如三星Galaxy S25 Ultra厚8.2毫米,iPhone 16 Pro Max为8.25毫米,谷歌Pixel 10 Pro XL则厚约8.5毫米。但进入2025年,手机厂商再度掀起一场“超薄机大战”。 今年春季,三星推出了仅5.8毫米厚的Galaxy S25 Edge,而其不久前发布的Galaxy Z Fold7展开后只有4.2毫米。华为的三折叠机型Mate XT Ultimate在展开状态下厚度仅为3.6毫米,刷新了纪录。就连Tecno等规模较小的品牌也加入战局,在MWC 2025展出一款超薄概念机,随后正式发布了5.93毫米厚的量产机型。 当然,这并非手机行业第一次追求“薄”作为卖点。早在2010年左右,类似的竞赛就曾上演。2012年9月,苹果发布7.6毫米厚的iPhone 5时首先强调,这是“我们造过的最薄手机”,当时甚至号称全球第一。此后,各种更薄的产品层出不穷,比如2014年的OPPO R5厚度仅为4.85毫米。 在这轮新的“超薄机大战”中,目前只有华为、荣耀等少数品牌用上了硅碳电池。三星则显得较为谨慎,仍选择传统锂离子电池,转而通过提升屏幕能效来弥补电池容量的缩减。考虑到该品牌过去在电池方面的“黑历史”,这一策略不难理解。不过从实际表现来看,Galaxy S25 Edge的续航仍然不够理想。 那么,硅碳电池究竟是什么?它又如何能影响iPhone 17 Air的体验? 什么是硅碳电池? 在锂离子电池中,当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即阳极)移动到正极(即阴极)。而在为设备充电时,锂离子再从阴极移回阳极,如此循环往复。传统电池的阳极材料主要为石墨。 “硅碳电池”其实并不是全新的电池类型,本质上它依旧是锂离子电池,只不过将传统的石墨阳极换成了硅碳阳极。硅电池制造商Group14的首席执行官里克·吕贝(Rick Luebbe)表示,硅的理论储锂能力远超石墨,即单位重量的硅储存锂离子的数量约为石墨的10倍。这意味着在相同重量下,硅碳阳极可容纳更多锂离子,从而显著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此外,石墨阳极通常占据传统锂离子电池内部相当大的空间(在某些设计下可达60%)。而硅碳复合材料因具有更高的储锂效率,可减少阳极所需的体积,为电池设计留出更多空间,这既可用于增大阴极、进一步提高总容量,也可用于实现整机更薄的设计。 目前,硅碳电池的上游主要由材料企业推动,例如Group14、Sila Nanotechnologies、Enovix等。它们并不直接制造电池,而是专注于生产硅碳复合阳极材料(常以粉末形式供应),而电池制造商(如ATL)则将其集成进电池中。这种“材料替换”的生产方式能适配现有产线,转型难度较低。 终端品牌目前主要采取两种产品策略:一是制造与之前厚度大致相同的智能手机,但提升电池容量;二是保持与先前机型大致相同的能量容量,并利用节省的空间来使手机变得更薄。 荣耀、一加和Nothing等制造商在其最新的直板手机中使用了硅碳电池技术。这些设备大部分保持了标准厚度,同时提升了电池容量。例如,OnePlus 13拥有更大的6000mAh电池,且机身比前代产品更薄,但其8.5毫米的厚度仍与大多数传统手机相当。 苹果似乎采取了第二种方法,但有所保留。传闻称iPhone 17 Air的电池容量将在2900mAh左右,较之前的机型明显下降,尤其是在6.6英寸的屏幕尺寸下。不过,苹果很可能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弥补容量差距,包括能效更高的自研调制解调器(如C1芯片)和系统级功耗管理,力图使续航接近传统机型。 不过,苹果及其主要材料供应商目前尚未对外确认是否在iPhone 17 Air中使用了硅碳电池技术。 硅碳电池有哪些缺点? 硅碳电池虽在能量密度和轻薄设计上展现出潜力,但仍存在几项明显缺点,制约其大规模应用。 首先,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体积膨胀。吕贝解释称,原始硅在嵌入锂离子后,体积可膨胀高达三倍。虽然锂离子电池普遍存在轻微膨胀,但硅材料的剧烈变化容易导致电极结构损坏、活性物质脱落,进而影响电池寿命,甚至引发安全隐患,如电池鼓包或短路。 为解决该问题,研究人员数十年来致力于通过“碳框架”结构抑制膨胀。各家企业采用不同的专利工艺,例如Group14利用多孔碳材料(孔隙直径不足10纳米,已达分子级别)作为载体,将硅烷气体部分填充至孔隙中,保留一半左右的空间。在锂化过程中,硅的膨胀会填充这些预留的空隙,从而将体积变化控制在颗粒内部,避免电池整体形变,提升结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 电池咨询公司Cyclikal的合伙人、拥有15年硅研究经验的文森特・谢弗里尔(Vincent Chevrier)则表示,即便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但硅碳电池仍面临成本问题。 像Group14这样的公司所使用的硅烷气体虽可提升性能,但其成本是固体硅的十倍之多。这不仅增加了电池制造商的材料压力,也可能推高终端电子产品的售价。例如,市场传言iPhone 17 Air的起售价可能为1099美元,比其预计要替代的iPhone 16 Plus高出200美元,除关税等因素外,电池新材料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谢弗里尔还指出,目前硅碳电池在实际性能指标上仍存在争议。部分企业宣称其产品能量密度比传统锂离子电池高出50%,但他认为,如果只是简单替换石墨阳极而不对电池单元进行重新设计,实际提升幅度通常仅为10%左右。即使经过整体优化,能量密度的增长也很难超过30%。 在循环寿命方面,硅碳电池目前也逊于传统石墨体系。所谓循环寿命,是指电池在容量衰减到80%之前,可以经历多少次完整的充放电循环。循环次数越多,电池寿命就越长。 理论上,石墨电池的循环寿命可达5000次,而Group14的硅碳复合材料大约只有1000次,折算下来约三年寿命,具体取决于用户的充电习惯。 不过,谢弗里尔也强调,即便是现有采用石墨阳极的电池,在实际使用中也达不到5000次充电循环。原因在于像苹果这样的厂商,会为了延长日常续航而尽可能提高电池能量密度,这无形中加大了电池的压力。其结果就是:虽然iPhone能保证日常使用,但电池在两年后往往不如新机时耐用。根据苹果的官方数据,以iPhone 16为例,其电池在1000次充电循环后依然能保持约80%的容量。 因此,即便未来切换到硅碳材料,苹果手机的电池寿命也未必会出现显著提升。 新功能更耗电 尽管电池技术不断进步,尤其是硅碳阳极等新材料的应用为提升电池性能带来了新的可能,但与此同时,总有新技术出现,消耗掉电池性能提升所带来的额外电量。 如今,越来越多在设备端本地运行的人工智能功能,正在成为新的“耗电大户”。这意味着,即便厂商成功通过硅碳电池增加了电池容量或缩小了体积,用户实际感受到的续航提升也可能被新功能消耗殆尽,整体续航体验未必显著改善。 以iPhone 17 Air为例,苹果正是利用硅碳阳极材料在能量密度和体积上的优势,致力于打造一款极致轻薄的产品,同时力争维持与常规iPhone接近的续航水平,且这一切并未以牺牲屏幕尺寸为代价。这一设计方向,也可能是在为未来的折叠屏iPhone探路,确保其在展开状态下仍能保持相对纤薄的形态。 至于苹果能否在纤薄设计和足够的电池续航之间找到平衡,则须等到我们最终能亲自试用iPhone 17 Air时才能见分晓。(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