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25
篇与
汽车
相关的结果
- 第 19 页
-
区域精细化运营见效 一汽丰田8月销量破7万台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12日报道 本月初,一汽丰田公布了8月销售业绩:单月销售新车70,125辆,1-8月累计销量达到515,980辆,同比增长11%。 一汽丰田方面表示,满足不同区域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是保持销量稳步增长的重要原因。以中部市场为例,当地消费者对轿车需求旺盛,公司在8月推出了亚洲龙(参数丨图片)探享版,进一步契合市场需求。 该车型搭载2.0L高效动力,最大功率127kW,匹配Direct Shift-CVT变速箱,综合油耗6L/100km;含行车记录仪的360°全景影像、两段式自吸电动尾门、智能氛围灯、真皮电动座椅、真皮方向盘全部上车,全面提升了质感。官方指导价为18.88万元,但在中部市场推出限时优惠,价格低至13.88万元起,直降5万元。 8月底开幕的2025成都车展上,一汽丰田携多款新车亮相,包括全新bZ5、普拉多探索版以及荣放探野版,覆盖从新能源到硬派越野的多元细分市场。 其中,全新bZ5尤为瞩目。这是丰田RCE体制下,一汽丰田首款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产品,被视为丰田本土化战略的起点。新车定位“丰田超感时空舱”,主打设计、安全、智能座舱、驾驶辅助及全保障QDR五大核心价值,首批推出4个版本(550 JOY版、550 PRO版、550 PRO智行版、630 PRO版),并在9月底前购车可享8重大礼。 进入9月,一汽丰田将迎来成立22周年。为感谢用户支持,品牌将推出“22载感恩礼遇”活动,涵盖购车、换新、服务等多个环节,覆盖新老用户及全系车型,意在通过多重礼遇进一步强化用户黏性。 从区域化营销策略到新品投放,再到用户回馈活动,一汽丰田正在通过多维度举措提升市场竞争力。随着bZ5等智电新品的交付,以及周年活动的推进,一汽丰田或将在新能源转型和品牌焕新中展现出进一步的成长潜力。
-
东风奕派汪俊君:用大数据为产品、营销、服务赋能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12日报道 9月11日至9月14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欧洲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论坛主题为“增动能 启新篇 向全球”。 在9月12日“数智化生态专场:数据驱动汽车产业场景变革”中,东风奕派科技公司总经理汪俊君发表题为“基于大数据的用户洞察与场景服务探索实践”的演讲。 东风奕派科技公司总经理汪俊君他表示,东风集团在今年6月26日成立奕派科技,核心目的是聚焦用户需求,以更灵活的机制与更快的响应速度,提升服务效率、拉近与用户的距离,致力于成为一家让用户信赖的企业。 目前,奕派科技旗下拥有东风奕派、东风风神两大品牌,品牌发展格局为“奕派向上,风神向新”,并连续两个月实现销量的环比增长,8月份销量达2.9万辆,同比增长61.8%,展现出“奕派速度”,已成为东风自主乘用车领域的主力军。 当前,汽车行业的硬件竞争边际效应持续递减,各企业不断向汽车中堆砌各类配置与硬件。那么,下一阶段汽车行业的增长引擎究竟在哪里?汪俊君认为,答案在于用户本身,在于海量用户数据背后,在于那些尚未被满足的场景需求之中。 对于行业陷入“军备竞赛”式的内卷,配置堆砌、功能趋同的“产品之困”,各企业营销费用增加,但费用使用效率却持续边际递减的“营销之困”,以及愈发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期待的“服务之困”。他表示,这些问题的本质,在于行业已进入“用户时代”。 基于此,东风奕派需要完成三大转变: 在产品侧,需从“功能驱动”转向“场景驱动”; 在营销侧,需从“广撒网”转向“精准触达”; 在服务端,需从“经营汽车”转向“服务最终用户”,即“服务于人”。 实现这一系列转变的基础,是基于大数据的用户洞察与场景洞察,通过数据为产品、营销、服务赋能。这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奕派科技在东风集团“科技跃迁3.0”战略指引下,已经在探索以用户为中心的全场景数字化管理:深入各类真实使用场景,打通产品、研发、制造、营销、服务全链路数据,推动数据流动与循环,持续创造价值。 简单来说,其实践可概括为“融合、拆分、赋能”三步:先融合公域与私域大数据,通过数据清洗将数据拆分为基础数据单元,再将这些基础数据精准赋能至各类场景与业务流程,实现全场景数字化覆盖,最终让数据服务于用户。具体而言,数据赋能聚焦以下四大场景: 场景一:用户需求洞察,从“捕捉微需求”到“预判需求”。“在东风风神L8研发初期,我们通过公开数据与用户调研发现,家庭出游场景增多,舒适感与愉悦体验成为用户刚需。因此,在东风风神L8的设计中,我们果断打造出一款‘为全家而生’的SUV。” 场景二:产品定义创新,将场景选择权交给用户。一方面,以大数据赋能多场景用户共创。“我们总院正打造Agent智能体,借助大数据与智能体的融合,将智能座舱拆解为多个基础功能模块,并将模块自定义权完全交给用户,打造个性化、专属化场景。”以车内空调使用为例,通过一排Agent智能体,系统可自动识别车内乘员为男性、女性、老人或儿童,并根据其乘坐位置,通过智能模块调整温度、风速等参数,实现“因人而异”的设置。另一方面,以大数据赋能功能迭代。数据能真实反映用户使用习惯。 场景三:营销精准触达,从“大海捞针”到“精准滴管”。通过“全景洞察”、“精准触达”、个性化服务”、“精细化运营”四个步骤,车辆行驶数据的实时分析,以用户为核心,推动营销从“广撒网”转向“找对人、说对话”。 场景四:服务全程陪伴,将用户口碑作为“一号工程”。“借助AI语义洞察与全域知识库,我们实现了问题发现、梳理、反馈的自动化处理;内部建立‘三个一’客诉处理机制,客户诉求10分钟响应、1小时给出解决方案、1天完成闭环。这正是数据赋能的价值,让车辆状态显性化、实时化,为主动服务提供依据。” 最后,他提出三点行业建议: 建议一:建立行业数据安全使用标准,保障用户隐私与信息安全。推动制定汽车数据分类分级访问控制的统一安全标准与数据治理框架,推广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建议二:共建行业新生态,实现信息共享与价值共创。建议由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牵头,构建汽车行业数据可信共享平台,在遵循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法规的前提下,推动脱敏数据合规流通。 建议三:反对内卷竞争,以数据驱动构建价值竞争。倡导行业将竞争焦点从“参数攀比”转向“更好服务用户、洞察场景”,通过数据赋能“卷用户价值、卷服务体验”,为消费者真正解决问题,提供超越期待的产品与服务。
-
男子偷拍未上市问界M9被判赔25万 称从栅栏处溜进厂区 9月12日,人民法院报最新披露了“问界M9谍照风波”一案: 问界M9宣传图。“谍照”发布之后……“知识产权已成为赛力斯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今年1月至6月,我们公司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72108辆,AITO问界M9持续稳居50万元级市场销量冠军。”8月28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对一起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进行案后回访时,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力斯公司)工作人员如是说。然而,谁曾想到,AITO问界M9在发布前,竟陷入了一场“谍照”风波。时间回溯到2023年7月11日,网络平台上一段关于问界M9的视频,引起了赛力斯公司的注意,而且拍摄地点就在厂区内部。“问界M9是我们即将发布的新品,这些非官方发布的偷拍照片叫‘谍照’。”赛力斯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发现“谍照”后,车企马上向平台反映情况,发布者陈某很快删除了视频。“谍照”为何会出现?据赛力斯公司工作人员回忆,2023年7月6日,他们在厂区发现一名男子正在用手机拍摄问界M9。“你是干什么的?”工作人员制止道。男子说:“我想买这款车,过来看看。”“这些都是涉密的,赶紧删掉。”男子当着工作人员的面将拍摄内容删除后离开了。后经调查,这名男子就是陈某。他回到家中后,从手机回收站恢复了数据,并制作成视频对外发布,用“独家一手”“应有尽有”等词汇吸引网友关注。“‘谍照’暴露了问界M9的门板、方向盘、副仪表台、空调系统等内饰设计。内饰泄露导致消费者新鲜感丧失,扰乱了新车发布计划,如果试验车与交付车辆有差异,可能导致消费者负面评价……”为此,赛力斯公司主张以上设计构成商业秘密。之后,赛力斯公司将陈某起诉至重庆一中院,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该案由重庆知识产权法庭负责审理。法庭上的交锋开始了。双方争议的焦点有两方面:一是拍摄的内饰设计是否构成商业秘密。陈某辩称,拍摄的内饰和已上市其他车型内饰高度相似,不应认定为商业秘密。“我只拍摄了车辆内饰结构、部件的简单组合,未涉及核心技术,不具备商业价值。”陈某为自己辩解道,“他们管理有疏漏,我是自由出入的,虽然样车覆盖有伪装车衣,但通过车窗可以拍到车辆内饰,并未采取合理保密措施,拍摄不应该构成侵权。”二是陈某拍摄并发布到网上的行为是否属于侵犯商业秘密。“厂区内部是封闭式管理,陈某是怎么进去的呢?”该案承办法官徐真逐帧查看了车企提供的监控视频。原来,当天车企员工正在体检,停车场和厂区之间封闭的栅栏被临时打开了一个小口子,方便员工通行。陈某从正门进入被工作人员拒绝并要求离开后,又趁机从栅栏处溜了进去。“我是这款车的粉丝,出于喜爱、好奇和炫耀的心态拍摄车辆并发布到网络,不构成侵权。”陈某为此辩称。法槌落下,法院依法认定案涉内饰设计构成商业秘密,陈某明知赛力斯公司采取封闭厂区、伪装车衣等保密措施,仍对未上市车辆进行拍摄,在被要求删除拍摄内容后又将其恢复并发布到网络,明显具备不正当性。“法律不应要求权利人采取削弱其活动能力或者超出一般预期的措施来维持信息的秘密性,只要权利人的保密措施在正常情况下足以防止泄密即可。”徐真说,“企业和个人都应当遵循诚信、友善的基本原则,时刻注意自身行为边界,不能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今年1月13日,陈某被判侵权,向赛力斯公司赔偿25万余元。判决后,陈某给徐真打来电话,感谢其所做的释法析理工作,并迅速兑付了全部赔偿款。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积极发挥作用。加大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查处侵犯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和侵犯商业秘密、仿冒混淆等违法行为。人民法院通过案件审理依法保护民营车企未上市新能源汽车内饰设计商业秘密,加快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法院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营造了稳定环境,充分彰显了司法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导向,是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有力体现。”今年5月22日,赛力斯公司发来感谢信。全国人大代表陈友坤表示:“本案依法保护了民营企业商业秘密,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来源 人民法院报延伸阅读问界车主开智驾致碰擦要求逾百万赔偿 售后:诉求过高日前,长沙的问界M9车主张先生向澎湃公众互动平台“服务湃”反映称,6月17日,他开启智驾系统驾驶华为问界M9行驶时,遇到地铁施工护栏后,车辆调转方向幅度过大,致M9右前方撞上一辆从其右后方驶来的一辆商务车,致两车受损。长沙交警判定张先生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张先生认为,智驾系统在转向时转向幅度较大,且全程未发出接管提醒、未触发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导致车祸发生。7月4日,长沙市黄谷路鸿蒙智行授权用户中心售后经理周先生向澎湃新闻表示,目前该中心正与客户协商处理此事,但因客户提出赔偿的诉求过高,暂无法达成一致。此外,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已介入调查。 车祸发生瞬间。行车记录仪视频截图车主质疑升级车机系统后,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未触发张先生介绍,这辆M9是他今年5月从长沙市黄谷路鸿蒙智行授权用户中心购买的,目前仅行驶不到3000公里。6月17日,他根据车机提醒将M9的智驾系统升级到V4.6.2.3版本。升级后,他核对了智驾相关配置,完成离车泊入验证,确认“小蓝灯”(智能辅助驾驶指示灯)亮起,代客泊车功能正常,实现了车位到车位的功能。当天下午,张先生驾驶M9在长沙市望城区金星北路路段开启智驾功能,看到“小蓝灯”正常亮起后,让车辆自动驾驶。车辆行驶至金星大道与永通大道交会处时,发生车祸。张先生提供的事故发生前后的行车记录仪视频显示,张先生驾驶的M9沿直行车道行驶时,遇到前方地铁施工。施工方在施工处设置了向右的引导牌和塑料防撞桶。M9在沿着引导牌向右转时,突然较大幅度调整转向角度,致使车辆右前侧撞上从M9右后方驶来的一辆商务车的左后侧。 张先生的M9右前侧碰撞后。受访者供图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显示,因张先生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之规定,负全部责任,商务车驾驶员无责任。张先生认为,从开启智驾功能到事故发生,行驶时间不到10分钟,其间车辆在绿灯状态下跟随前车行驶,前车顺利通过路口后,该车未按预期转向,从9km/h加速至14km/h并向右侧横向偏移,智驾系统全程未发出接管提醒。据官方宣传资料显示,问界M9智驾系统新增了碰撞预警鸣笛、全景影像自动弹出等安全功能,还优化了刹车、变道和路口通行的体验。但车主张先生称,车辆升级智驾系统后,在此次驾驶碰撞时未触发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反而在未升级前半个月前触发了一次紧急制动。张先生还认为,在此次事故中,问界M9对于宣传中的警示声音提示音、提示弹窗、鸣笛报警提醒及前向碰撞预警、激活全息影像、自动退出智驾等功能也未达到,反而提示Override、方向盘图标,疑似存在智驾错误操作,未正常处理场景的情况。车主要求“退一赔三”7月4日,长沙黄谷路鸿蒙智行授权用户中心售后经理周先生介绍,目前该中心正与客户协商处理此事,但因客户提出的诉求过高,暂无法透露具体内容。此外,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已介入调查。 客户的赔偿诉求周先生称,客户要求全额退车款且对交通事故不担任何责任;或更换全新M9一台,并享受相关权益及损失150万元的赔偿(其中换一赔一50万元,精神损失费50万元,个人身体癌变风险50万元);或现有车辆原厂维修恢复出厂配置后,保障二次买卖权益及250万元赔偿(其中修一赔三150万元,精神损失费50万元,个人身体癌变风险50万元)。因上述诉求金额较大且涉及多重赔偿维度,协调工作仍未能取得进展。对此,张先生解释称,他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关“退一赔三”的条款提出上述索赔金额的。由于对方认为赔偿金额过高,他已将诉求调整为,按车价及因购车产生的一系列费用,退(或换或修)一赔三。另外,他也愿意与厂家沟通协商达成一致。
-
锐评Model YL:日均订单破万的六座特斯拉比理想i8和乐道L90好? Model Y(参数丨图片)L已经上市近半个月,在几乎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依旧售卖火爆。据说日均订单已经破万,着实让其它品牌羡慕不已。 仔细看看Model YL,设计并没有太大改变,谈不上多么惊艳但也绝算不上丑。体型相比Model Y确实健壮了不少,长度增加了17cm,高度也增加了4cm。但作为一台六座车,空间依然局促。尤其与乐道L90、理想i8这些价格相近的车型对比,差不多就是小板凳和大沙发的差距。坐垫低且短,说蹲在第三排一点也不过分。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储物空间尚可,后备箱盖板下还有个极大的空间,前备箱也不小。 配置和目前的主流车型也没法比,且不说冰箱、彩电,连第二排座椅都差很多,材质太硬。驾驶位则没什么变化,好消息是转向灯杆终于回归了,但屏幕换挡依旧反人类。至于驾驶,Model YL和Model Y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虽然新增了悬架软硬调节,但还是谈不上舒适。问题倒不是避震调校得不好,主要问题依然是座椅不舒服。其实特斯拉的产品都非常偏门,从“S”到“X”,再到后来的“3”和“Y”都是优秀的驾驶机器。特别是转向手感棒极了,比如老款Model 3在我心中是把电动助力转向调得最好的一款车。锐利、精准,再加上非常运动的底盘设定,日常走街或去山里兜风都会让我的嘴角不禁上扬。这种机敏的转向,甚至连911(992)、M3(G80)这些性能车、跑车都比不上。可是在另一面——舒适性,特斯拉表现的都极为糟糕,任何一款车在它的同价位中舒适性都是差下生。这包括滤震、隔音、行驶质感,哪怕到了“S”和“X”这个级别,隔音都是灾难性的。当然对于热爱驾驶的我来说,特斯拉是很棒的车,5年前我还买过一台。但在我这里有则定理——我所购买或喜欢的车都是销量很差的小众车,比如BRZ、Type R、Giulia,唯独Model 3是个例外。按理说特斯拉的产品和国内市场需求是背道而驰的。绝大多数家用车的发布会都将舒适性和空间作为宣传的重点,似乎人们买车只在乎空间和舒适性,可为何特斯拉却如此受欢迎?之前我也很想搞明白这件事,但不久后就发觉这是个思维陷阱。销量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不可能从结果反推原因,就好比不可能把一块烤好的面包还原成水、面粉、鸡蛋的形态。仔细想想买车时主观因素到底占多少?虽然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导购类信息,从设计、到空间、到配置全面剖析一款车。但事实上这类信息更多是满足人们电子斗蛐蛐的心理。而真到自己买车的时候,可以有各种理由去喜欢一台车,比如设计、品牌、老板或者代言人。反之亦然,比如我同学因为女友被一个开捷豹的撬走了,至今对捷豹都厌恶至极。更何况应该不会有人把一台看不顺眼的车带回家吧。回顾一下历史,特斯拉式的成功也有相似的案例。比如W205那一代奔驰C级,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空间、座椅都让人讨厌,但依然有大批追随者而且价格坚挺。 特斯拉也一样,可以说它有马斯克的光环、可以说它更早地抢占了生态位,也可以归咎于它的设计、它的理念、它的智能。原因不重要,结果是在国内特斯拉确实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所以从这个角度看Model YL,相比于Model Y它空间更大、配置更高、更舒适,并且还能在必要时塞下5名乘客,而价格仅贵了25500元。倘若特斯拉是你的至爱,那么Model YL看起来确实还不错!
-
比亚迪夏官降 4 万元!要杀入 20 万区间?这谁顶得住 官方销售,比亚迪夏MPV9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推出超级置换政策,限时尊享价20.98万元起,相当于官降 4 万元!当然这 4 万元并非现金,而是包含以下权益:限时补贴2万元,不限归属、不限品牌、不限用车时间;国补至高2万元。 这个销售政策,已是取消厂补后最给力的优惠了。之前在 6 月,比亚迪夏现在行情是全款现金优惠 1 万元,贷款现金优惠2 万左右,厂家置换2 万,同品牌置换再加 2000 元,省补 1.5,地区补 3000元,有置换的情况下补贴优惠约 5.8 万元。 但现在终端厂家回收补贴,省补也没有了,贷款优惠也缩小,这么多限制下比亚迪夏依然能给出 4 万元综合补贴已实属不易。 8 月比亚迪夏销量为 1416 辆,不过MPV 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慢热市场,不像suv、轿车那么有热度,但mpv 利润可观且形象更加高端,符合比亚迪品牌向上的发展思路。比亚迪夏如果能及时调整配置和售价,包括销售权益等等,加上本身不错的产品力,还是能热销的。 事实上 20 万级家用MPV 市场还是有市场需求的,且目前市场缺少相对应的技术成熟、品质好的产品。比亚迪夏若能通过其他方式把实际成交价打到 20 万级,逐渐培养受众群体,等下一辆MPV 出来的时候,或许就到了丰收的时候了。官降 4 万,仅仅是开始。(Gerald)
-
搭载V12发动机 Apollo EVO官图发布 近日,车质网从相关渠道获悉,为庆祝品牌诞生20周年,德国知名超级跑车制造商Apollo发布了全新车型Apollo EVO,并公布了新车的官方图片,整车造型战斗感十足,性能表现也相当强大。 外观方面,新车整体造型夸张夺目,看上去好像动漫或电影当中的太空飞行器一般。车头采用扁平的设计,X字样头灯和巨大的通风口、锋利的前包围,共同营造出强大的气场。 车身侧面线条大胆前卫,车门采用上掀的开启方式,不仅看上去更拉风,也让用户进出车辆时更具仪式感。值得一提的是,尾部巨大的上扰流板和后包围扩散器,样式好像战斗机的尾翼,在高速行驶时提供出色的空气动力学表现,除此以外,扰流板和扩散器的边缘处还设置了可以点亮的灯组。 内饰设计充分考虑到用户的赛道需求,座椅为轻量化赛用造型,多功能方向盘和F1赛车类似,可以便捷调整车辆驾驶功能,渲染出浓郁的运动氛围。 动力方面,新车搭载V12发动机,发动机最大功率597kW、最大扭矩765N·m,零百加速仅需2.7s。据悉,新车仅限量生产10台,并计划于2026年年初开始交付,关于新车更多信息,车质网将持续关注及报道。
-
搭载增程式动力 iCAR V27官图正式发布 近日,车质网从相关渠道获悉, iCAR品牌全新车型iCAR V27官图已经发布。新车定位为中大型SUV,是品牌旗下首款增程动力车型,也是V系列旗舰车型,预计售价20万元起。 外观方面,新车采用全新设计语言,窄条幅式前格栅搭配方形灯腔和环形灯带,带来很高的辨识度,且十分吸睛。前包围处宽大的银色护板野性十足,与整体设计风格相符合。 车身侧面,平直的车顶线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车内乘客的乘坐空间,大尺寸侧窗和低窗线设计,让整车更协调、更舒展。同时,车尾盲窗、车头侧面NFC模块和摄像头的“机能模块”等家族化设计元素,也都在新车上出现。 车尾造型方正,经典的“小书包”设计也没有缺席。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909(5055)mm*1976mm*1855(1894)mm,轴距2910mm。动力方面,新车将采用由1.5T发动机与电机组成的增程系统,发动机最大净功率为105kW,提供后驱和四驱版本,四驱版最大功率有望达到335kW,CLTC纯电续航里程达到200km,综合续航里程有望突破1000公里。关于新车更多消息,车质网将持续关注及报道。
-
别克GL8陆上公务舱智享版上市 售24.99万元 日前,车质网从上汽通用别克官方获悉,全新别克GL8(参数丨图片)陆上公务舱智享版正式上市,售价24.99万元。该车型在此前上市的先享版基础上进行了多项配置升级,新增360°全景影像、透明底盘、电容感应方向盘、电动尾门、防夹侧滑门等。 回顾外观,全新别克GL8陆上公务舱采用全新“PureDesign”设计理念,整体风格大气优雅,线条简洁流畅。车身长宽高分别为5219mm*1878mm*1807mm,轴距达到3088mm,相比上一代车型,长度缩短19mm,高度增加31mm,优化了空间利用率。 全新别克GL8陆上公务舱采用剧院式三排座椅布局,第二排采用豪华贵宾座椅,配备翻折式扶手和防晕阻尼器,减少长途乘坐疲劳。第三排支持4/6比例放倒,后备厢容积可扩展至1650L,满足大件行李或家庭出行需求。 智享版新增eCruise L2级驾驶辅助系统,包括ACC全速域自适应巡航、LCC车道居中辅助、LKA车道保持以及LDW偏离预警等。此外,新车还配备360°高清全景影像和透明底盘,复杂路况下提升安全性,并提供电动尾门、双侧电滑门,便利性表现出色。 动力方面,全新别克GL8陆上公务舱搭载第八代Ecotec 2.0T可变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74kW,最大扭矩350N·m,匹配9速HYDRA-MATIC智能变速箱。后悬架从上代车型的扭力梁非独立悬架升级为多连杆式独立悬架。 总结: 全新别克GL8陆上公务舱凭借空间布局和舒适性配置优势,完美平衡商务接待的豪华感与家庭出行的实用性,持续领跑中大型MPV细分市场。此次新增的智享版强化便利性和智能化配置,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宜商宜家”的产品定位。
-
动力配置调整 新款奇瑞风云A8L申报图曝光 日前,车质网从相关渠道获悉,新款奇瑞风(参数丨图片)云A8L已经完成申报,新车基本延续现款车型的外观设计,主要针对动力配置进行调整。奇瑞风云A8L于2024年12月17日正式上市,共推出5款配置,售价区间为10.99-14.99万元。 新款车型的外观变化并不大,前脸依旧配备大尺寸进气格栅,极具视觉冲击力。大灯组造型犀利,下方为导流槽,棱角感十足的设计搭配黑色饰板,营造出很强的运动气息。 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790mm*1843mm*1487mm,轴距2790mm。车尾造型比较规整,尾灯组中部加入了“FULWIN”的英文标识。缓慢下滑的溜背式设计与尾厢末端上翘的“小鸭尾”相得益彰,显得颇为舒展大气。 动力部分,现款奇瑞风云A8L搭载1.5T插混系统,新款车型改为1.5L插混系统,发动机最大功率75kW。虽然性能参数有所降低,但是燃油经济性预计会得到一定提升。此外,新款车型匹配的磷酸铁锂电池也更换了供应商,由此前的国轩高科改为安徽得壹。关于新车更多消息,车质网将持续关注及报道。
-
壳牌为电动汽车推出新型电池冷却液:10 分钟可实现 10%-80% 充电 IT之家 9 月 12 日消息,壳牌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润滑油供应商。在全球车企开启电气化转型的今天,壳牌也找到了一种可以推向市场的电池领域解决方案。壳牌在 9 月 9 日的世界电动车日(World EV Day)上宣布推出一项电动汽车的电池冷却创新技术,声称可在不到 10 分钟内将电池电量从 10% 充至 80%。该技术的核心在于一种新型液体冷却剂,能够更高效地带走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而提升充电速度,同时不会影响电池安全性、稳定性或寿命。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在快速充电时容易产生高温,这也限制了充电效率和电池寿命。壳牌此次发布的 EV-Plus 热管理液被描述为“一种电绝缘液体,可以填充电池组内的所有微小间隙,实现电池单体与冷却液的最大化接触,从而显著提升热传导效率”。通过更全面的散热,该液体有助于维持电池均匀温度,提高充电曲线稳定性,同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并提升安全性。壳牌表示,其测试电池组容量为 34 千瓦时,能够在 10 分钟内完成 10%-80% 的充电。作为对比,目前特斯拉 Model 3 完成相同充电过程约需 20 分钟。 壳牌还宣称,该技术在理想条件下可实现每分钟补充约 15 英里(IT之家注:约 24.1 公里)的续航。不过,这一数据基于每千瓦时行驶 6.2 英里的能耗假设,因此实际效果可能低于这一理想值。据壳牌介绍,这项冷却液技术与英国赛车运动公司 RML 集团合作开发,源自其在电力变压器和数据中心冷却方面的经验,并通过 Gas-to-Liquid 工艺研发而成。壳牌全球执行副总裁黄锦森(Jason Wong)在世界电动车日(World EV Day)表示: 我们很高兴展示壳牌 EV-Plus 热管理液如何显著改善电池热性能,为更高效的充电、安全性、便利性和成本效益铺平道路,从而支持全球立法倡导的电动车普及。
-
王传福紧急刹车!比亚迪转向新战场 当其他车企还在为销量激烈厮杀时,中国汽车一哥却突然踩下急刹。比亚迪将年度销量目标,从原定550万辆降至460万辆。这场“刹车”看似被动,实则是王传福带领比亚迪进入新战场,从“短跑冠军”进化为“马拉松选手”。 1. “松绑”方程豹近日,比亚迪高端新能源品牌方程豹,旗下钛系列第二款车型——钛7正式上市。新车采用承载式车身,外形就是俗称的方盒子,售价区间17.98-21.98万元。起售价不到18万元,顶配没超22万元,外界预测这将是方程豹继钛3之后又一爆款车型。钛系列之前,方程豹的豹系列车型,无法专一聚焦越野和玩乐属性,必须兼顾一部分城市用户。这导致其犹如背着包袱上阵,步伐走得不是太顺畅。 购买SUV的车主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城市用户,他们其实并不太热衷硬派越野,只是想单纯拥有一辆具有帅气外观的“硬派方盒子”。其用车场景,大多是城区通勤代步,偶尔郊游,没有重度越野需求。颜值酷炫、配置丰富、驾乘舒服等,才是他们的核心诉求。至于有没有大梁,是不是“非承载式车身”,并非关键因素。钛3和钛7以及以后其他的钛系列产品,目标用户正是这一群体。钛系列的出现,是对方程豹的一种松绑。2. 王传福紧急刹车有了钛系列负责城市用户,豹系列就可以轻装上阵,没有包袱地在硬派越野市场大展拳脚。钛系列负责走量,代表方程豹杀入主流大众市场;豹系列负责冲高,代表方程豹聚焦硬派越野市场。这样的“双线战略布局”无疑更加合理,也更适合方程豹。产品在技术搭载上有所克制,给用户真正想要的,而非一味的技术堆砌,这是比亚迪从“工程师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的注脚,也是比亚迪从销量崇拜向品牌建设转向的标志。 今年3月份,比亚迪曾经表示今年的销量目标为550万辆。不过,据悉近几个月来,这一目标在内部已被多次下调。路透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显示,比亚迪已在公司内部及部分合作供应商通报中,表示将销量目标下调至多16%,降至460万辆,等于砍掉了90万辆。今年8月份,比亚迪售出37.36万辆,依旧是行业第一,不过同比涨幅只有0.14%,确实有点销量承压。当然,王传福给比亚迪紧急刹车并非示弱,而是以退为进的“断舍离”。3. 比亚迪转向新战场从2021年开始,比亚迪乘着新能源汽车爆发的东风,踩着行业时代巨变的节点,依靠多年积累的核心技术突破,逐渐进入了销量爆发收获期。短短三年时间,比亚迪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划出一道惊艳的销量上升曲线,年销规模从70多万辆一举暴涨跃升至400多万辆的高度,增长约六倍。三年时间走过了,大型跨国车企几十年甚至半个多世纪(参数丨图片)走过的路。比亚迪在新能源百米赛道上一骑绝尘,堪称最为优秀的短跑选手。 然而,吉利、奇瑞、长城等其他车企迅速反应过来。它们摸着比亚迪过河,用比亚迪的方式不断抢占市场,从而导致比亚迪销量增速有所放缓。新能源车不可能一直都一家独大,这是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过去,比亚迪销量暴涨的基础,是技术突破、产品高配置、性价比策略等。但这些东西,其他车企也会有。显然,比亚迪想要进入更遥远的未来,仅仅依靠这些短跑赛道策略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具有长远战略价值的品牌建设,构筑新的护城河。 例如日本丰田,其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以及令人信赖的品牌形象。如今比亚迪调低年度销量目标,不仅仅是其销量增长面临市场压力的反应,更是主动调整公司发展节奏的大动作。造车不是比拼爆发力的百里冲刺,而是考验耐力的马拉松。王传福带领比亚迪进入马拉松赛道,从工程师思维转向用户思维,从技术参数竞赛转向情绪价值共鸣,从销量崇拜转向品牌建设。王传福的急刹,是智者的清醒,更是强者的谋局。
-
续航670km+3C超充+磁流变悬架 深蓝L06正式亮相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报道 9月8日,深蓝汽车正式亮相了全新车型——深蓝L06。新车定位“长续航磁流变激光智能轿跑”,提供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总成,并将搭载3纳米车规级座舱芯片,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深蓝L06采用全新设计风格,由国际设计大师Klaus Zyciora领衔团队设计,两侧分体式大灯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中央依旧配备封闭式格栅,提供苍穹黑、月晖白、莹月灰、流光银、舒云紫五种外饰颜色和烟晶雾灰、月光石白、舒俱来紫三种内饰配色。 新车侧面采用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另外外后视镜也采用分体式设计并进行了熏黑处理。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830mm×1905mm×1480mm,轴距2900mm。搭配无边框车门、5mm超窄无边框外后视镜、半隐藏式门把手等细节,更具时尚动感。 深蓝L06搭载与法拉利296 GTB 同款的京西集团第四代磁流变悬架系统,可实现“飞坡不跳、过弯不偏”的稳定表现,兼顾舒适与操控,带来媲美百万级豪车的底盘质感。零百加速5秒级。 车内整体软包覆90%以上,品质感十足,兼顾运动与舒适,座椅侧翼支撑高度达91.7mm,包裹感细腻,打造超低舒适坐姿,带给你“贴地飞行”般的沉浸驾趣。更配备随速多挡可调电动尾翼,最高提供≥200N下压力,提升高速稳定性;配合赛车感方向盘、256色多层可调律动氛围灯、15.6英寸向日葵屏等设计。 深蓝L06全球首发搭载与苹果A18芯片同制程的3纳米车规级座舱芯片,提供更流畅、丝滑、趣味的人机交互体验。硬件性能领先,为持续OTA升级提供基础。 深蓝L06搭载行业顶尖,与特斯拉同原理的一段式端到端辅助驾驶算法,全系标配激光雷达,配备双核高算力智驾芯片,实现全域丝滑领航辅助。智能辅助驾驶更拟人、更安全、全场景。支持城区NCA及高速NCA领航辅助、全场景泊车辅助,并具备遥控泊车等便捷功能,真正实现“有路就能开,有位就能停”。 动力方面,纯电版车型将会搭载200kW电机,CLTC续航最高达670km;增程版车型则会搭载一台1.5L增程器,最大功率72kW,电动机最大功率为175kW。
-
5C超充/乾崑ADS 4 深蓝S09超长续航超充版售价23.99万起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报道 9月8日,深蓝S09超长续航超充版正式上市,新车售价区间为23.99-30.99万元,推出3款车型。新车将搭载行业首发且首批通过新国标认证的53.49kWh宁德时代骁遥增混电池,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310km,全系标配华为乾崑ADS 4(参数丨图片)。 外观方面,深蓝S09超长续航超充版采用了深蓝家族“共生美学”理念,整体造型宽大,外部轮廓圆润平滑。前脸配备分体式灯组,上方为贯穿式LED日间行车灯,远近光LED头灯设置在前包围两侧。另外,深蓝S09车顶带有“瞭望塔”式激光雷达且车身多处设置有摄像头。 车身侧面线条流畅,配备隐藏式门把手和悬浮车顶,车身尺寸为5205/1996/1800mm,轴距达到3105mm,车顶配备有激光雷达,并采用隐藏式B柱、C柱设计。 车尾部分,深蓝S09超长续航超充版配备了贯穿式的LED尾灯,两侧采用了分段式点亮的设计,而车尾底部则装饰有黑色的包围结构。 内饰方面,深蓝S09超长续航超充版新增松木棕内饰,搭配一体式悬浮中控屏和副驾屏,方向盘采用三辐式造型,选用皮质拼接包裹,设计有按键和滚轮组合的物理多功能控制方式。新车还提供前后排移动中岛,中岛前后两端都配有杯架以及冷热两用智能冰箱及储物功能。 深蓝S09超长续航超充版全系标配华为乾崑ADS 4,面对突发路况,全新WEWA架构能更精准地识别障碍物,实现提前发现提前反应。堵车时开启“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2.0”,自动跟车、过无保护路口,甚至支持高速ETC自动通行,长途开车不再是体力活。针对老小区、老商圈的奇葩车位,只需开启智能泊车就能精准入库,驾驶小白也能轻松应对各种复杂车位。 除了智能驾驶辅助外,深蓝S09超长续航超充版车机也升级成了鸿蒙座舱5,搭载了同级独有的儿童专属AI精灵,针对孩子喜爱的动画角色风格,精心打造出度度龙、小度、孙悟空三个专属形象,3D动态设计也让角色更显立体逼真;除此之外,AI精灵不仅能和孩子进行AI语伴实景对话,还支持AI绘画创作等多元互动。 作为一款“家庭大六座SUV”,深蓝S09超长续航超充版满载6人仍能装7个20寸行李箱。二排可横滑180mm的零重力座椅,能带来120°躺平+按摩堪比头等舱的体验。同级唯一一体式智能移动中岛,支持700mm滑动+ 10L冷热两用智能冰箱(-6℃-50℃温度可调),露营时还能当小餐桌。百变模式同样少不了,将前排移到最前,二三排完全放倒,铺个气垫就是2.5m大床,秒变“移动卧室”。 深蓝S09超长续航超充版搭载5C超充,10分钟就能从30%充到80%,补能160km。目前全国已建设11万根240kW以上的5C超充桩,其中3.4万根300kW以上超充桩已接入深蓝车机,直接导航到就近站点。 总结:深蓝S09超长续航超充版的上市,并不是简单的参数升级,而是真正读懂了家庭出行的刚需。310km纯电续航+5C超充,让续航补能更省心;全系标配华为乾崑ADS 4,解决堵车、停车难题;乘坐体验更是让三排都舒服。以全能的实力巩为市场树立“9新标杆”。
-
小鹏G7增程版登陆工信部 助推大电池增程新景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11日报道 增程版小鹏G7搭载55.8kWh超大电池包,纯电续航里程远超同级竞品,有望成为20万级混动SUV市场的强力竞争者。 最新一期工信部新车申报目录中,小鹏G7增程版正式亮相。这是小鹏汽车继小鹏X9之后的第二款增程式车型,搭载了55.8kWh超大容量电池包,在WLTC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达到325公里。 新车基于小鹏超级增程动力系统打造,同时配备了全域800V高压平台和5C超充技术。相比纯电版,增程版车身长度增加26mm,达到4918mm,为后排乘客提供了更宽敞的腿部空间。 小鹏G7增程版搭载的55.8kWh磷酸铁锂电池包,使其在WLTC工况下能够实现325公里的纯电续航。 这一数据相比同级别增程车型平均水平高出40%以上,远超问界M7(参数丨图片)增程版(WLTC续航200km)和理想L6(WLTC续航180km)等竞品。 据小鹏官方透露,在25℃常温环境下,用户每日通勤50公里可实现“一周一充”,极大缓解了续航焦虑。 技术层面,新车延续了纯电版车型的低风阻设计和高效能量回收系统,并通过增程器智能启停策略,将综合能耗控制在15.8kWh/100km以下。 小鹏G7增程版搭载小鹏自研的“超级增程动力系统”,由1.5T四缸增程器与后置单电机组成。 东安动力1.5T增程器最大功率110kW,热效率高达41.5%,可在低速工况下高效发电。驱动电机最大功率218kW,峰值扭矩450N·m,零百加速仅需7.1秒,性能媲美传统2.0T燃油SUV。 更重要的是,小鹏G7增程版成为首款搭载“全域800V高压平台”的混动车型。配合5C超充技术,车辆可在12分钟内完成30%-80%电量补充,充电效率较传统400V平台提升50%。 这意味着即使电池电量耗尽,用户仅需一杯咖啡的时间即可恢复200公里以上续航。 前脸采用全贯穿式灯带替代分段设计,新增主动式进气格栅以降低风阻。车身尺寸升级至4918/1925/1655mm,轴距2890mm,较纯电版加长26mm,后排腿部空间增加45mm。 与纯电版不同的是,增程版尾标处新增“POWER X”字样标识,彰显其增程身份。 目前,小鹏G7纯电版售价区间为19.58-22.58万元,而增程版因减少大容量电池成本,起售价有望下探至17万元级。 这一价格策略将直接冲击问界M7(24.98万元起)、理想L6(27.98万元起)等高端混动车型的市场份额。 据小鹏内部人士透露,G7增程版已收到超过2万份预售订单,其中60%用户来自北方寒冷地区。随着新车于2025年第四季度正式交付,其“纯电续航最长+充电最快+价格最低”的组合拳,或将重塑混动SUV市场格局。 小鹏G7增程版预计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正式交付市场。凭借其超长纯电续航和快速充电能力,这款车特别适合北方寒冷地区的用户,这些地区用户占预售订单的60%。 与理想L6、问界M7等价格更高的增程式SUV相比,小鹏G7增程版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了更长的纯电续航里程。325公里纯电续航已接近用户日常用车需求的上限,而增程器的存在则彻底消除了长途出行的顾虑。、
-
一文看全:中国智能电动部件企业“围攻”慕尼黑 全球汽车看智能电动,智能电动看中国。而整车之前,应该看服务商和供应商。9月8日开幕的2025慕尼黑车展,116家中国企业(预计包含了台湾企业)参展,其中整车企业约20家,更大规模的是中国智能、电动的服务商、供应商。宁德时代、地平线、Momenta、禾赛、速腾(参数丨图片)聚创、东软睿驰……从电动到智能,从硬件到软件,中国智能、电动供应商、服务商全面秀出了最新技术和产品。我们就来全面盘点一下,它们都在慕尼黑秀出了什么?01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引领欧洲地平线中国智能驾驶领域出货量最大的供应商、方案商地平线,肯定要去德国的——大众汽车可是它战略合作伙伴,这意味着其他车企对它的认可,是迟早的事。地平线带去的芯片+方案+系统。芯片是最新的征程®6系列芯片及计算方案,还有最新升级的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征程6系列共有六个版本,算力覆盖10-560TOPS,能够满足从基础辅助驾驶ADAS到全场景城区辅助驾驶需求。基于征程6P打造的地平线HSD也在本届车展上首秀。HSD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架构,功能覆盖车位到车位,号称“中国版FSD”。在本届车展期间,地平线也宣布,坐落于慕尼黑的欧洲总部正式成立。值得注意的是,地平线除了向海外车企兜售方案,也是向中国车企展示自己能够为其“走出去”,提供更高效、更贴近本地需求的支持,引领中国辅助驾驶迈向全球舞台。截至目前,地平线已成功助力上汽、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岚图、蔚来等7家中国头部车企,共计超25款车型出海,覆盖亚洲、欧洲、中东、南美、澳洲等全球5大地区。国际车企方面,包括大众汽车、丰田汽车在内,已有9家合资车企与地平线达成30款车型定点合作。此外,基于征程6B的产品解决方案,地平线已成功获得2家外资车企在海外市场的车型定点,预计在全生命周期内累计交付750万辆。Momenta在国内同样风光无限的Momenta,在慕尼黑的重头戏不是辅助驾驶,而是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Momenta和全球最大网约车平台Uber宣布,将在慕尼黑启动联合Robotaxi项目,预计于2026年启动运营。 Uber CFO Prashanth Mahendra-Rajah与Momenta CEO曹旭东今年5 月,Uber与 Momenta 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美国和中国以外的国际市场,将自动驾驶汽车引入Uber平台。慕尼黑项目是首个。Momenta已在上海开展Robotaxi业务,首批车端无人的Robotaxi在今年年底前将进入试运营。元戎启行元戎启行在慕尼黑展示了最新一代辅助驾驶平台DeepRoute IO 2.0及其自研的VLA大模型。DeepRoute IO 2.0平台以“多模态+多芯片+多车型”适配为核心设计理念,支持激光雷达与纯视觉版本,适配SUV、MPV、越野车、轿车等多种车型,可满足不同客户个性化部署需求。 而VLA模型具备思维链优势,实现更强的时序推理能力,可更好理解复杂路况。相比传统端到端模型,VLA模型不仅具备高度可解释性,也因其决策路径可追溯、可求导,能有效摆脱黑盒难题。得益于大语言模型的融合,VLA模型集成大规模知识库,具备强大的语义理解与泛化能力,能够快速学习与适应不同国家的道路交通体系、语言环境与驾驶文化。知行科技国内知名辅助驾驶服务商知行科技,也参展慕尼黑车展,并且带去了多层级辅助驾驶方案。知行科技带来了三款新品。第一款是基于地平线J6B打造的小算力平台端到端辅助驾驶量产解决方案——iDC310行泊一体域控制器,提供包括覆盖AEB、LKA等主动安全功能及ACC、LCC+等L2级行车功能,对齐标杆性能及体验的APA、RPA泊车辅助功能,兼具安全性与舒适性。第二是基于地平线J6B的主动安全量产解决方案——iFC4.0前视一体机。iFC4.0使用8MP高清摄像头模组,以1V为基础,支持1R-5R拓展,在地面道路、高架、高速路均可实现自动巡航和驾驶员触发变道(需要5R支持),对车道内目标的避让、绕行等功能有明显性能提升。 第三个是基于地平线J6M打造,通过激光雷达和视觉融合感知的城市领航辅助驾驶解决方案——iDC510行泊一体域控制器。iDC510是面向城区复杂场景打造的高性能领航驾驶辅助解决方案。在国际化业务上,展会期间,知行科技的德国研发中心也搬至车企云集的慕尼黑,以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速度和深度。此外,知行科技马来西亚工厂将在年内落成投产,通过本地化生产强化对东南亚市场和客户需求的高度响应。轻舟智航轻舟智航带去的是NOA智能辅助驾驶和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轻舟智航宣布与高通达成合作,基于高通Snapdragon Ride™ 平台,根据欧洲及全球 OEM 客户需求,联合定制化打造全新一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并将于2026年面向欧、美、日、韩等市场启动量产交付。除了以上企业,大疆旗下智能驾驶子公司卓驭科技带去了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多模态交互平台及新一代感知模块(如激光雷达-摄像头融合系统)。德赛西威展示了第五代智能座舱平台G10PH、车身域控制器iBCM2.0、48.2寸远端屏、双15.6寸mini LED Local Dimming显示屏、3D AR-HUD、全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在内的多款产品。佑驾创新带去了iPilot智能驾驶方案,覆盖高速、城市、泊车场景。还有不太知名的中科创达、远峰科技也带去了智驾相关产品。汽车电子、智能座舱方面,东软睿驰、车联天下、思必驰、智达诚远也有参展。芯片方面,黑芝麻、杰发科技、上海芯龙半导体、汇顶科技等也参加了。在激光雷达方面,中国企业是全球龙头,两大企业——禾赛和速腾聚创,都在慕尼黑车展有重大发布。禾赛禾赛科技在车展上推出了一系列引领行业的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其中,车规级800线超远距激光雷达ETX,专为L3/L4级自动驾驶而生;新一代纯固态车规级补盲雷达FTX,以全球最广视野,补全了L3/L4级自动驾驶感知的最后一块盲区;而作为L2级辅助驾驶爆款车型的标配爆品,ATX则持续展现着其在主流市场强劲的领先优势。 速腾聚创另一大激光雷达巨头速腾聚创,带来了长距离重磅平台产品EM系列。 其中,192线EMX面向L2级辅助驾驶市场;EM4则是超500线数字化激光雷达,支持520线至2160线定制,服务于高级别自动驾驶场景。EM平台这两个产品于1月、4月分别推出,目前已斩获全球8家头部整车厂45款车型定点。国际车厂方面,EMX还获得日本Top3汽车制造商之一,以及欧洲最大汽车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合资企业等多家海内外车企定点。EM4获得全球纯电皮卡Top新势力品牌、欧洲头部豪华汽车品牌的合资公司等多家海内外车企定点。除了这两大激光雷达巨头,在智能感知设备方面,做摄像头的舜宇光学、奥尼汽车,做导航的北斗星通,做传感器的浙江沃德尔也都有参展。02三电、电气设备中国依旧强电池:宁王带领三强宁德时代已经连续多年是全球第一大动力电池生产商,慕尼黑车展,它当然不能缺席。宁德时代这次推出了电池领域最高安全等级的NP3.0(NoPropogation 3.0)技术平台,并正式发布首款搭载该技术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神行Pro。对于全球车企来说,目前正在走出对三元电池的执念,开始接受磷酸铁锂,宁德时代这个发布,可能正逢其时。 宁德时代现场发布了两款神行Pro电池:长寿命版和超充版。长寿命版电池具备758公里续航能力(WLTP工况),并拥有12年或100万公里的超长寿命。神行Pro超充版电池在实现683公里续航能力(WLTP工况)的同时,具备12C的峰值充电能力,充电10分钟即可补能478公里(WLTP工况),成为欧洲市场超充速度最快的磷酸铁锂电池。目前,宁德时代已与欧洲超过90%的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并在欧洲建立了德国、匈牙利及西班牙(在建)三大生产基地。在车展上,宁德时代的磐石底盘也同时亮相。除了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和国轩高科也参展。它们三家也都有欧洲工厂。亿纬锂能的工厂已经确定供应宝马;中创新航15GWh的匈牙利工厂已开始试生产;国轩高科20GWh的德国工厂则专注于储能与车用电池的梯次利用技术。此外,电池结构件供应商深圳科达利也参加了展会。电驱、充电设备和电池相比,电驱动部件中国供应商没有那么抢眼,但已经可以和国际巨头掰手腕。本次车展,汇川电子、精进电动、麦格米特、蜂巢易创等驱动、电控、传动企业也参加了。充电设施、电气设备一直也是中国强项,早于智能化潮流之前,中国企业就已经去欧洲闯荡了。这次车展能看到威迈斯、英飞源、道通科技、众业达等企业。在慕尼黑车展上,中国供应商队伍的组成,体现出中国智能电动的底层实力。在电动化方面,中国依旧强大,而且在智能化领域,先用整车的表现征服了欧洲车企,继而让服务商、供应商也随之“走出去”,并冉冉升起。相对美国而言,欧洲市场对中国车企、中国汽车供应商还算友好,通过慕尼黑车展,在欧洲汽车的中心城市证明自己,是中国汽车和零部件跑通全球市场必须攻克的桥头堡。
-
逼宫大戏再上演?工会闹事,大众CEO位置不保! 在全球汽车制造业中,德国一直以高效的劳资共治机制著称,工人代表在企业决策中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这种共同决策制虽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员工权益,但也时常与管理层的战略推进形成拉锯。 最近,大众汽车集团再度因管理层架构问题被推至风口浪尖,其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因同时担任大众集团与保时捷品牌首席执行官的双重身份,遭到工会的强烈质疑。今天就让我们来扒一扒这背后的故事吧!事件解析近日,德国大众汽车工会负责人明确要求大众集团CEO布鲁姆放弃兼任保时捷品牌CEO的职务,这一诉求得到了集团内部诸多势力的响应,使这位上任仅三年的管理者面临着与前任迪斯相似的信任危机。那么布鲁姆为何会成为双料CEO呢?这还要从2018年聊起。回溯2018年,大众集团对旗下12个品牌进行战略重组,划分为普通、豪华、超豪华三大阵营,分别由迪斯、施泰德和布鲁姆负责。2022年9月,布鲁姆接替迪斯执掌集团帅印,同时保留保时捷CEO职位,成为集团历史上罕见的 "双掌门"。这一安排在当时被视为平稳过渡的权宜之计,却为今日的危机埋下伏笔。 在任期间,布鲁姆主导了保时捷的独立上市,推进集团电动化转型,并提出2026年前削减100亿欧元成本的激进计划,包括关闭德国三家工厂及终止就业保障协议。他还积极拓展中国市场,推动与本土车企的技术合作,计划推出15款中国专属车型。然而这些举措并未赢得普遍认可,投资者对其能否同时驾驭两大巨头始终存疑。事实上,自2022年保时捷独立上市以来,布鲁姆的双重身份就备受争议。尽管他多次承诺这并非永久安排,却始终未明确卸任时间表。2025年5月,随着集团业绩承压,部分投资者率先发难,要求其辞去其中一项职务。如今工会的强势介入,无疑让这场权力博弈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在车叔看来,这次事件简直是历史重现,要知道布鲁姆的前任迪斯正是在与工会的激烈对抗中逐步失去权力,这位老哥先被剥夺大众品牌CEO职务,又失去中国区业务控制权,最终在2022年提前三年离任,如今类似情境似乎正再度上演。此外,根据德国媒体报道,布鲁姆已与监事会及保时捷-皮耶希家族代表展开对话,商讨其是否应卸任保时捷CEO、仅保留集团职能的事宜。从目前态势来看,布鲁姆妥协的可能性正在升高。保时捷的困局车叔看来,布鲁姆面临的压力绝非空穴来风,保时捷2025年的业绩表现堪称滑铁卢。这家超豪华品牌,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市场寒流,而这无疑成为工会发难的重要依据。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营业利润同比暴跌67.1%,销售回报率从去年同期的15.7%大幅下滑至5.5%,远低于分析师预期。更令人担忧的是,其销量正在全线下滑,全球交付量同比减少8.8%,其中德国降低23%,中国市场更是大幅下滑28%。显然,保时捷的这一成绩单与两年前“史上最赚钱车企”的形象相去甚远。究其原因,这背后既有宏观环境的冲击,也包括企业自身的战略犹豫。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保时捷正遭遇本土品牌的强劲挑战。理想、蔚来、问界等高端新能源品牌凭借更贴近用户的本土化设计、领先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功能,不断侵蚀传统豪华车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保时捷电动车型推出节奏显著慢于市场预期,品牌光环正在新一代消费者中逐渐褪色。同样,在美国市场,关税政策带来成本上升,也拖累了其主流车型的定价竞争力。而在欧洲,经济低迷与电动车补贴退坡更是让高端消费需求显露疲态。更深层的危机在于电动化转型的战略摇摆,布鲁姆任职期间,保时捷先推行 "纯电先行" 策略,后因销量下滑改为 "动力系统并行",宣布延长燃油车和混动车型生命周期。这种反复反映了传统豪华品牌在转型中的集体焦虑,即如何平衡燃油车的即期利润与电动车的未来投资。 面对困局,布鲁姆推出的"重新校准"计划引发了更大争议。该计划拟在2029年前裁员3900人,通过减员和限制招聘优化成本结构,而这直接触动了工会的核心利益。其中IG Metall代表着大众集团在德13万名员工,在9月的谈判中明确反对裁员计划,并要求7%的加薪幅度。当大众提出降薪10%、取消津贴等替代方案后,工会宣布将从12月初开始罢工,矛盾彻底公开化。不难看出,在美国关税壁垒、中国市场低迷、电动化技术落后、用车成本居高不下的多重压力下,保时捷的复苏之路显得格外艰难。车叔总结总的来说,大众汽车此次的管理层风波,绝非单一企业个案,其本质上是传统汽车巨头在产业变革期治理矛盾的集中爆发。可以预见,后续奥利弗·布鲁姆是否会交出保时捷CEO一职,不仅关乎他个人的职业生涯,更将深刻影响大众集团未来五年的战略走向。
-
近5米车长+mCDC悬挂+沙发躺椅荣威M7 DMH将于9月17日上市 自预售开启以来,荣威M7 DMH备受市场广泛关注,凭借卓越产品力,首周订单即破万台,表现亮眼。9月17日,荣威M7 DMH将于成都正式上市。新车定位“长续航中大型豪华轿车”,新车将以更长的纯电续航、更低的能耗、专属美学设计、舒适空间、智能座舱等,塑造出这款新能源时代国民新家轿。 全栈自研DMH 6.0超级混动系统,一周只充一回新车搭载DMH 6.0超级混动系统,CLTC纯电续航达160km,可以实现“一周一充,通勤无忧”,减少频繁充电的困扰。满油满电状态,CLTC综合续航可达到2050km,能耗低至2L级,每公里油费不足0.2元,“短途用电爽、长途用油省”的用车体验。在满足里程与能耗痛点的同时,荣威M7 DMH还会提供“零自燃保障”和“三电终身质保”。 劳斯莱斯设计师操刀,还配全景沙发躺椅荣威M7 DMH由前劳斯莱斯设计师约瑟夫·卡班操刀,承袭“明珠”概念车“光而不耀,自信优雅”的美学含义,以直瀑式威仪前脸、矢量光轨晶钻大灯、同级唯一荣耀迎宾光毯等精致细节,具备同级车不多见的豪华气质。近5米车身与2820mm超长轴距,营造出了行政级的宽适空间;特别是全景沙发躺椅,配合副驾一键折叠功能,打造出贯通前排的全景视野座舱,为“一家三代”带来亲密无间、久坐不累的越级乘坐享受。加之乳胶感慕斯舒压座椅、527L超大后备厢及31处储物空间,将座舱舒适性与实用性提升至全新高度。 豆包深度思考大模型,即将全球首发上车智能化方面,荣威与火山引擎深度合作的豆包深度思考大模型将会在荣威M7 DMH上全球首发,以深度语义理解、多意图识别、上下文记忆等能力,为用户带来持续进化的越级AI体验,引领智舱交互从单一“功能指令”迈向深度“人感交互”的新时代。 AI瞬控底盘,跑的稳开的爽荣威M7 DMH搭载的AI瞬控底盘,凭借mCDC悬挂系统,每秒可实现200次路况扫描与阻尼调节,做到“过坎不颠,过弯不晃,长途不晕”。此外,荣威M7 DMH通过AI智眸领航系统,深度覆盖高速驾驶、泊车等高频使用场景,为用户带来超越同级的辅助驾驶新体验。作为上汽荣威的诚意力作,预售价9.78万起的荣威M7 DMH,凭借“长续航、真混动、超舒适、高智能”的实力,将重新定义混动家轿价值标杆,9月17日最终的价格值得期待。
-
秉承经典 日产Z Heritage Edition官图发布 近日,日产Z Heritage Edition官图正式发布。新车定位“平民跑车”,基本延续了历史车型的经典元素,可以说是与东瀛战神GT-R形成了高低搭配,售价只需要55910美元。 外观部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9英寸青铜轮毂,配合午夜紫车漆和“Twin Turbo”拉花,这些经典的设计致敬了GT-R。车尾配备专属的尾喉设计,碳纤维后扰流板则进一步强化了运动氛围。 内饰并未随波逐流,依旧展现出机械之美,大尺寸方向盘搭配精致的挡把和手刹,秉承经典的操控手感。中控台之上的三个表头,显示出增压器的状态。9英寸触控屏带有NissanConnect服务,支持手机互联,全车配备8扬声器Bose音响,还有加热功能的电动座椅。 动力搭载3.0T双涡轮增压V6发动机,最大马力406匹,匹配6MT或9AT变速箱。如果是Z NISMO车型,最大马力则提升至426匹,并且该车型还对悬架、轮胎、制动、座椅和方向盘等细节进行优化,驾控更进一步。有关新车的更多信息,车质网将持续关注及报道。
-
iCAR V27申报图曝光 尺寸超5米 预计售价20万-30万元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11日报道 近日,工信部发布最新一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其中,iCAR品牌全新车型 iCAR V27正式完成申报。新车定位为中大型全能硬派SUV,是iCAR首款增程动力产品,同时也是V系列旗舰车型,预计售价在20万至30万元区间,有望在半年内上市。 尺寸与定位:中大型旗舰SUV 根据申报信息显示,iCAR V27提供两种车身规格: 小书包版:长宽高4909×1976×1855mm/1894mm(带行李架); 外挂备胎版:长宽高5055×1976×1855mm/1894mm(带行李架)。 新车轴距为2910mm,整体车身尺寸已经达到5米,气场类似丰田普拉多(参数丨图片)、路虎卫士等硬派SUV,预计车内空间表现同样值得期待。 外观设计:复古基因+现代科技 V27延续了iCAR V系列的家族化设计语言,整体造型采用大量平直线条,结合超大面积侧窗与低窗线设计,视觉效果更加方正大气。新车依然保留了V23标志性的车尾盲窗设计;车头侧面集成了NFC模块与摄像头的“机能模块”;车顶则搭载了造型独特的长条形双天幕,颇具战斗机座舱的既视感。 这些元素使V27在硬派风格之外,兼顾了新能源车型的科技感。 动力与续航:增程系统加持 动力方面,iCAR V27搭载奇瑞1.5T增程专用发动机。虽然公告信息未公布电池与电机具体参数,但官方透露,新车综合续航里程有望突破1000公里,实现“可油可电”,在城市通勤与户外穿越等多场景中都具备较强适应性。 智能化配置:后续将补齐高阶方案 本次工信部公示的V27版本并未搭载激光雷达。但结合官方此前发布的资料,新车后续将提供配备激光雷达和地平线芯片的高配版本,智能驾驶辅助能力有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与V23的差异化布局 今年以来,iCAR V23已在国内新能源方盒子SUV市场累计销量近4万辆,长期保持细分市场领先。V23定位紧凑型纯电SUV,售价区间为10万-15万元,主打个性潮玩与年轻化需求。相比之下,V27则通过 中大型尺寸+增程动力+更高售价区间(20万-30万元),覆盖家庭与长途使用场景,与V23形成高低搭配,进一步完善iCAR产品矩阵。 总结 随着iCAR V27完成工信部申报,这款车长超过5米的全能硬派SUV距离正式上市又近了一步。作为iCAR首款增程动力产品,V27不仅在尺寸和设计上直面传统硬派SUV市场,更通过新能源与智能化特征形成差异化竞争。对于追求空间、续航和智能体验的用户而言,V27或将成为细分市场中一款值得关注的新选择。
-
蔚来推迟闭店时间! 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电动知家消息,9月10日下午,蔚来用户运营负责人杨波在微博宣布:“今晚起全国门店将推迟闭店时间,尽量为更多的用户提供试驾服务。感谢所有用户的支持,也请大家夜间试驾时注意安全。辛苦我们一线伙伴做好每一位用户的试驾体验。”这条微博迅速引发热议。据悉,全国各蔚来门店因试驾需求激增,不得不延长营业时间,甚至有用户预约试驾排到了凌晨1点。 自8月21日开启预售后,蔚来全新ES8的订单热度持续攀升。位于杭州EFC的蔚来中心,近晚上8点仍然全员忙碌。销售人员表示,工作人员基本都是轮轴转,附近互联网公司较密集,很多员工下班晚仍有试驾需求,“试驾已经排到了9月18日左右”。蔚来董事长李斌曾透露:“做新一代ES8计划的时候对市场热情预估还是保守了,现在整个供应链正在全力加产能。”这波热潮无疑给蔚来的交付能力带来了新的考验。 全新ES8作为蔚来的“全场景科技旗舰SUV”,产品力显著提升。车身尺寸达到5280×2010×1800毫米,轴距达3130毫米,是目前中国市场尺寸最大的纯电SUV。基于全域900V高压架构打造,双电机峰值功率520kW,峰值扭矩700N・m,零百加速仅需3.97秒,标配102kWh电池包,CLTC续航达635公里。此次定价策略更具竞争力。全新ES8凝聚了蔚来十二项全栈技术成果,与品牌旗舰ET9一脉相承,共享蔚来十年科技创新积累。新车搭载自研智驾芯片神玑NX9031及高通骁龙8295顶级座舱芯片,共同构建高性能中央计算平台,并全面搭载SkyOS·天枢整车全域操作系统。智能配置方面,ES8配备了3颗激光雷达、21.4英寸后排娱乐屏、8.8L温控冰箱、27扬声器天琴音响系统等,打造了极致的舒适体验。 全新ES8整车购买预售价为41.68万元起,电池租用方案则下探至30.88万元起。对比上一代ES8的49.8万元起售价,降价幅度超过8万元。按计划,蔚来全新ES8将在9月20日杭州举办的NIO Day正式上市并启动交付。李斌表示:“全新ES8凝聚了蔚来十年技术创新的心血,将引领高端大三排SUV进入纯电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