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25
篇与
汽车
相关的结果
- 第 21 页
-
5门7座/Hi4四驱电混 魏牌高山7预售价28.98万起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5日报道 今晚,长城汽车官方正式宣布,魏牌高山7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为28.98万元起。基于魏牌高山8打造的高山福祉版也一同上市,官方售价为34.98万元。相比高山8和高山9,高山7的尺寸更合适普通家庭用户。同时,高山7还配备激光雷达+高速/城市NOA的高阶智驾系统,百公里加速5.7秒,这应该是30万内跑的最快的MPV了。 外观延续家族“高山流水”直瀑格栅,与高山家族其他车型保持一致。大面积高亮镀铬与贯穿式日行灯连成一体,搭配悬浮式车顶、隐藏式滑轨电动侧滑门,气场沉稳又不失灵动;车尾采用极简贯穿尾灯,新增莫兰迪灰与沧浪青两款车色,整车尺寸5050×1960×1900mm,轴距3085mm,最小转弯半径仅5.6m,市区掉头并线更灵活。 内饰方面,高山7采用双联屏设计,配备15.6英寸2.5K中控屏+副驾娱乐屏、12.3英寸仪表盘及26英寸HUD抬头显示,搭载Coffee OS 3智能系统与高通8295P芯片,支持六音区语音控制、手势交互及华为HiCar等互联功能。 智能化配置方面,全系标配128线激光雷达,搭载Coffee Pilot Ultra辅助驾驶系统,27个传感器(含800万像素前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 以及英伟达Orin X芯片,算力达254TOPS,支持高速/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自动泊车、遥控泊车、记忆泊车等功能。 座椅布局为2+2+3的7座设计,第二排为独立航空座椅,支持电动调节、加热、通风,可选装零重力按摩座椅。后排配备吸顶娱乐屏、冷暖冰箱、折叠小桌板等,强调家庭出行的舒适性与便利性。 动力方面,搭载长城汽车Hi4性能版智能四驱电混技术,集成了增程、并联、直驱多种混动模式。1.5T混动专用发动机最大功率170马力,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80kW和135kW,WLTC纯电续航里程172km,WLTC综合续航里程945km,30-80%SOC充电时间为26min,还将提供3.3kW对外放电功能。
-
搭CDC电磁悬挂不晕车,捷途X70L预售限时10.99万起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10日报道 “在中国,每卖出3台自主燃油大7座SUV,就有一台是捷途X70”。9月10日,在捷途X70系列第100万辆下线的里程碑时刻,捷途X70L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格区间12.59万元-15.89万元,限时权益价10.99万元-14.29万元。 新车定位中型SUV,采用最新设计语言,搭载CDC电磁悬挂和AI座舱,配备15.6英寸中控屏以及标配骁龙8155芯片,老人小孩不晕车,使用也更便捷。同时,新车提供5座和7座(2+3+2)两种座椅布局,其中,7座布局支持32种座椅组合方式(电动调节)。动力方面,捷途X70L提供1.5T和2.0T发动机可选,只需要加92号汽油。 外观方面,新车采用全新设计语言,大尺寸进气格栅内部采用横幅式设计,灵感来源于五弦琴。两侧J型轮廓的大灯组,超视距远光照射距离达180m,与贯穿式日行灯相连,拉伸视觉宽度。前舱盖嵌有“JETOUR”黑色英文标识,并设计了隆起的筋线,增加肌肉感。下包围处拥有贯穿式进气口,同样是横幅式设计,前唇部分还有贯穿式镀铬条加以装饰。 车身侧面,腰线为贯穿式设计,轮廓饱满流畅,配合车顶行李架、半隐藏式门把手、密辐式/花瓣式造型轮毂,以及隆起的轮眉和筋线明显的侧裙,力量感十足,黄金比例也让其整体车身姿态更具气场。 尺寸方面,捷途X70L的长宽高尺寸为4810×1930×1705mm,轴距为2820mm。与在售的捷途X70 PLUS(长宽高4749×1900×1720mm,轴距2745mm)相比,车身加长61mm,宽度增加30mm,轴距增加75mm。 尾部方面,新车配备了小尺寸的扰流板,颇具动感。同时采用贯穿式尾灯组,两侧则为T字型灯组,梯形牌照框为内凹设计,配合双边共两出的排气,增加了运动气息。 颜色方面,捷途X70L将推出晨雾白、苍云青、冰霜蓝、星际黑4种外观颜色。内饰颜色有温馨棕和典雅橙两种可选。 内饰上,整体设计简洁。采用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配备悬浮式风格的液晶仪表、15.6英寸中控屏和电子怀档。中控台加入了木纹风格饰板装饰,提升高级感。 新车还提供前排50W手机无线快充、64色环绕交互氛围灯、全景天窗、12个扬声器伯牙之音音响系统、电动尾门、倒车影像、定速巡航等配置。杯架前的物理拨键集成面板,集成了温度、风量、模式、双闪等功能。 车内运用了大量软性材质,配备12层舒云座椅,四门水晶电动座椅按钮集成于门板之上,提升了豪华感和舒适性。空间上,二排双一米乘坐空间,超1.2m车内挑高,并设置了43处灵活储物空间,扶手箱空间8L。后备厢方面,5座版本容积732L(含74L下沉空间),后排放倒最大空间可至1708L。 此外,新车支持主驾座椅12向电动调节(含4向电动腰托)、前排座椅10点式按摩/记忆/加热/通风等功能,二排配备了小桌板,最大承重30KG。7座版本支持全车7座电动调节,32种座椅组合模式,一键开启居家大床、旅行小床、小憩、驻车沙发4种躺平模式。 智能座舱方面,新车搭载TOUR OS 3.0车机系统,标配骁龙8155芯片,内置AI语音大模型,并融合了豆包大模型,支持连续多指令对话,并拥有懂车专家、百科专家、 攻略导游等功能。安全方面,新车采用笼式车身结构,86%高强度钢,21%热成型钢,23500 N·m/deg超高车身扭转刚度,越野车同款设计,包括一体式热成型双门环,四门热成型防撞钢板。新车配有电子儿童锁,主驾可一键操作,便捷安全。 同时,捷途X70采用云台底盘,驾乘过程中更显舒适,老人小孩不晕车。新车搭载CDC电磁悬挂,拥有舒适/标准/运动三种智能悬架阻尼模式可调,整车载荷600KG。 动力部分,捷途X70L提供1.5T和2.0T发动机可选,最大功率分别为135kw和187kw,峰值扭矩为290N·m和390N·m,匹配7速双离合以及8AT变速箱。只需要加92号的汽油。 在捷途X70系列达成百万辆下线的里程碑之际,捷途X70L登场。 新车在空间、智能、舒适与动力四大维度全面进阶,其创新的“32变电七座”和CDC电磁悬挂直击家庭用户出行升级痛点,可以说是一款兼具诚意与竞争力的车型,也或将继续延续捷途X70系列的销量传奇。
-
理想回应VLA远程召唤功能被举报:审慎负责推进各项新功能上线 IT之家 9 月 10 日消息,近日有消息称,理想汽车的 VLA 远程召唤功能被举报,理想汽车被迫暂停这项功能的推送。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对此,理想汽车方面称:“自发布 VLA 辅助驾驶技术架构以来,我们受到了行业及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公司深感责任重大,始终以审慎负责的态度推进各项新功能的上线进程。9 月 10 日开始,VLA 司机大模型及相关功能将陆续推送到所有配备 ADMax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理想 L 系列和 MEGA 车型上,各项辅助驾驶功能包括辅助泊车都将得到提升。具体功能我们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推送。”理想汽车 VLA 远程召唤功能基于其自研的 VLA(Vision-Language-Action)司机大模型,实现了行业首个可在任意园区及地库环境下使用的远程接泊能力。用户通过理想 App 即可发起召唤,车辆能从任意位置自动行驶至指定地点接驾,支持跨车位挪车、窄道避让、遇障减速、自动寻位停车等智能行为。召唤全程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车辆周围环境的多视角画面,包含前视、后视与鸟瞰图,保障过程安全可控。完成接驳后,车辆可自动迎宾解锁,提升用车便利性。IT之家注意到,今日理想汽车 OTA 8.0 正式开启推送,全球首个 VLA 司机大模型上车,并未包含 VLA 远程召唤功能。
-
比亚迪“松绑”方程豹 比亚迪“松绑”方程豹原创崔力文汽车公社2025年09月10日 08:39上海 导语Introduction钛7的推出,钛系列的迅速上量,已然能够证明一切。 “在中国,一家车企的高速增长期,大概就是三年左右。”在2022年、2023年、2024年接连划出一道惊艳的销量上升曲线后,迈入2025年的比亚迪,碍于种种原因,俨然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就拿刚刚过去的8月为例,373,626辆的新车销量,乍一看依旧十分出色,同比涨幅却仅有0.14%。好在,环比8.5%的上涨,依旧证明了其足够强悍的调整能力。并且继续以1万辆的优势,力压上汽位居中国第一大车企集团。不过,身后的追赶者,确实在越靠越近。由此将视线进一步聚焦,8月比亚迪乘用车共售出371,501辆。其中,纯电乘用车共售出199,585辆,插混乘用车共售出171,916辆,继续较为均衡地维持着“两条腿走路”。当然,王朝网与海洋网,仍是不容有失的主要根基。相比之下,在比亚迪战略版图中,以腾势(参数丨图片)、方程豹、仰望组成的“冲高矩阵”,同样肩负着十分关键的重任。 8月,如果试图评选出三者中表现最为亮眼的存在,我会把选票毫不犹豫投给方程豹。品牌总销量16,265辆,包含钛3的9,081辆,豹5的5,334辆,豹8的1,850辆。可以说,几款在售产品,都在各司其职。而就在昨晚,方程豹又迎来了一位强有力的选手助力,那便是今天文章的主角——钛7。实际上,早在上月,位于比亚迪深圳坪山总部,便见到了它的工程样车。不吹不黑,外观方面,绝对是目前“方盒子”造型中绝对的佼佼者,是那种让人感到一眼惊艳的存在。细节处,也没有犯太过繁琐、修饰过度的老毛病。内饰部分,秉承精致与豪华之余,变得更加的实用。而得益于没有大梁,以及近5米的车身长度,横向与纵向空间都非常充沛,大五座的布局,将综合利用率拉到了极致,完全能够承担家用属性。后排座椅放倒后,与后备箱相连,可以形成一个完全纯平的巨大装载空间。至于动力系统,全系插混。智能化配置上,也拿出了很高的诚意,朝着行业主流梯队看齐。 彼时,在与方程豹总经理熊甜波的交流中,进一步获悉了为何要坚定不移推出与扩充“钛”系列。一方面,的确因为敏锐嗅到了终端潜客的迫切需求,并迅速付之于行动。另一方面,她清楚的知晓,只有“钛”系列的产品接过走量的重任,“豹”系列的产品才能真正朝着带大梁硬派SUV的腹地猛攻。换言之,无论营销层面,还是体验层面,奔向原本计划的诗和远方。过去,没有“钛”系列的助力,“豹”系列一直很难花费太大篇幅,去阐述自身的玩乐属性究竟有多丰富,必须兼顾一部分的城市用户。如今,终于可以没有包袱地大展拳脚。对方程豹来说,这样的“双线战略布局”无疑更为合理。在我眼中,也能视为比亚迪对于它的一种“松绑”。随着“钛”系列逐步杀入主流大众市场,方程豹的终端覆盖面积无疑更宽了。顺势,拉回到昨晚上市的钛7身上,可谓惊喜满满。整场发布会,不再像是“理工男”般,一直略显枯燥的拆解技术,而是更多地聊体验、讲生态。从用户的视角出发,告诉大家钛7究竟能够做到什么。 反正,就我个人来说,十分欣喜看到方程豹营销端的悄然转变。而产品力层面,恰如前文提及的那样,钛7充满着诸多惊喜,绝对是一款非常适合家用的“新能源硬派方盒子”。全系共推出4个版本,最终售价17.98万元-21.98万元,同样展现出了极大的诚意,精准填补了“同门兄弟”钛3与豹5之间的空白地带。目前,终端市场之中,与它能够直接形成竞品关系的车型,大多为哈弗大狗、捷途旅行者般的选手。不可否认,在综合配置、整车尺寸包括品牌形象上,钛7都有着较为明显的长板,尽享高级的出行体验而仔细研究如今的中国车市,硬派SUV的购买群体,能够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单纯想拥有“硬派方盒子”的帅气外观。使用场景,大多时候都是城区通勤代步,偶尔周末带着家人前往近郊出游,几乎没有什么重度越野的需求,只要比一般城市SUV的通过性稍强即可。反之,颜值够高、配置丰富、驾乘舒适才是促使掏钱下单的关键。至于有没有“大梁”,是不是“非承载式车身”,无关紧要。钛7的入局节点,恰恰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抓住了这部分用户的消费心理。 结合易车公布的7月“硬派方盒子”销量榜单,能够发现该细分板块其实蕴藏着不小的终端需求。钛3的成功,便是最佳论据。上月的那场沟通交流中,熊甜波也对此给出了她的解释。“过去一年,我们的品牌定位发生了调整,所以决定推出这样一款产品。其实,从它亮相开始,就没有管集团要什么资源,都是关起门来自己干。我们也很意外,销量反馈能这么好,并且卖出去的大多都是中高配。”的确,单论账面数据,几乎整个行业都不太看好上市之初的钛3,甚至觉得弥漫着“炮灰”的意味。可结果证明,判断有误。那么,为何钛3能狠狠打了质疑者的脸?答案直指,让用户感到“超值”。硬派的外观设计,越级的内饰质感,充沛的动力表现,加上拥有类似电动前备箱般的稀有配置,纷纷成为了它的加分项。最终,再匹配上一个具有诚意的终端价格,热销并不意外。 其实,今天文章的主角,本质上又是一模一样的打法。车长近5米、配置出众、玩法丰富、适合家用,最低售价却只需17.98万元,试问谁能拒绝?由此不禁大胆预测,等到钛7产能供应稳定之后,冲击单月8,000辆-10,000辆,不是没有希望。如果能够顺利实现该目标,也将进一步夯实方程豹的行业地位,让其站上单月输出30,000辆的新台阶。对于整个比亚迪来说,同样会是一场十分关键的胜利。毕竟,都知道,今年这位“领跑者”,位于中国车市正在遭遇围攻、腹背受敌。钛7的入局,堪称“及时雨”,将大大缓解其位于SUV市场的固守压力。总之,还是那句话,“随着被松绑,终端覆盖面更宽的方程豹,干就完了。”
-
东风日产N6续航信息曝光 最大续航130公里 日前,工信部发布了《第二十一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根据目录信息显示,东风日产N6将提供125公里和130公里两种续航版本。据悉,新车将于四季度正式发布。 从申报信息显示,新车将搭载型号为NR15的1.5L发动机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发动机最大功率75千瓦,驱动电机最大功率155千瓦,匹配容量为21.1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分为125公里和130公里两种版本。 外观方面,新车采用与日产N7(参数丨图片)相似的设计风格,前脸星环式贯穿灯组搭配封闭式格栅以及下方7字型灯组,整体视觉效果十分时尚、动感。同时,新车还配有可发光车标,预计点亮后将更具辨识度。 新车侧面采用了贯穿式腰线设计,并配有隐藏式门把手和半封闭式轮毂,看起来更加运动。车尾依旧采用贯穿式尾灯设计,但整体轮廓设计比日产N7有所简化。底部保险杠也采用了车身同色的处理,看起来整体感更强。车身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831mm*1885mm*1494mm,轴距2815mm。关于新车更多信息,车质网将持续关注及报道。
-
大众汽车重组电动车战略,目标是对抗特斯拉与比亚迪! 在德国慕尼黑开幕的 2025 年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 2025)前夕,大众汽车全球首次公开了 “ID. Cross 概念车(Volkswagen ID. Cross Concept)”。该车型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标志着大众汽车对品牌电动化战略的重大调整,堪称下一代电动车的起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众汽车果断摒弃了此前 ID 系列因 “实验性设计” 和 “不便操作的交互界面” 所受的诟病,转而强调与现有燃油车型相似的熟悉设计、结合用户反馈优化的用户体验(UX),以及更具合理性的定价。这一举措,可视为大众汽车在三重压力下寻求新突破的尝试 —— 既要应对特斯拉在软件领域的竞争力,又要抵御比亚迪的价格攻势,同时还要面对欧洲市场中中国产电动车的快速崛起。 ID. Cross 概念车:宣告 “ID 系列实验时代” 终结大众汽车自 2019 年推出 ID.3(参数丨图片) 后,陆续推出了 ID.4、ID.7 等一系列电动车产品,但市场反响未达预期。这些车型存在的共性问题的是:设计过于追求未来感与实验性,且交互界面操作不便。其中,触控滑动式操作不仅引发消费者集中不满,在欧洲安全机构的测试中,也被指出相比物理按键,其在行驶过程中存在更高的安全风险。 ID. Cross 概念车正是正面接纳这些用户反馈的产物。外观上,它将燃油车型 T-Cross 重新诠释为电动 SUV 的形态;内饰则恢复了物理按键与旋钮,大幅提升操作直观性。车窗控制键也改为四个独立按键,确保驾驶员操作时不会产生混淆。这种变化被解读为大众汽车的战略性转向 —— 放弃 “面向未来的实验”,转而选择 “熟悉的实用性”。平台方面,该概念车搭载了 MEB + 架构,相比现有 ID 系列,在能效、续航里程、充电性能上均有提升,WLTP 标准下续航里程可达 420 公里,基于前轮驱动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208 马力。车辆前后的 LED 光带既彰显了电动车的身份属性,整体轮廓却仍保持传统 SUV 的形态。 这一系列变化,堪称大众汽车 “将电动车打造成更普及、更合理选择” 这一决心的标志性体现。欧洲电动车市场的结构性变化2024 至 2025 年间,欧洲电动车市场增长势头放缓。此前依靠初期补贴实现的快速增长需求已进入稳定期,而中国产电动车的攻势则全面展开。尤其是比亚迪,凭借价格竞争力,在德国、法国、英国等主要市场迅速提升市场份额。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以 2025 年上半年为基准,欧洲市场售出的电动车中,约 20% 为中国品牌车型或在中国本土生产的车型。 与之相对,德国 “三巨头”(大众、宝马、奔驰)不仅面临销量增长不及预期的困境,还承受着高额研发成本与生产成本的压力。尽管特斯拉在欧洲的市场份额略有下滑,但在软件完善度与品牌忠诚度方面,仍是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在此背景下,大众汽车正面临 “需在比亚迪的价格攻势与特斯拉的软件竞争力之间谋求生存” 的双重挑战。 与比亚迪的价格战比亚迪凭借以 “性价比” 为核心的品牌战略,在欧洲市场迅速站稳脚跟。其 “海豚”“元 PLUS”“海豹” 等多款车型,定价区间在 3 万至 4 万欧元,低于大众、标致、雷诺等品牌的主力电动车。此外,中国本土垂直整合的电池、电机、半导体生产体系,为比亚迪的成本竞争力提供了坚实支撑。大众汽车计划通过 ID. Cross 概念车,正式应对这场价格战。尽管官方尚未公布具体定价,但有消息显示其内部目标价为 2.5 万欧元左右,这一价格区间将与比亚迪海豚、名爵 MG4 等车型直接竞争。 与特斯拉的软件竞争与价格竞争同等重要的挑战,在于软件领域。特斯拉在远程在线升级(OTA,Over-the-Air)、直观用户界面(UI)及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大众汽车在 ID. Cross 概念车上,将 “用户体验优化” 作为核心亮点。除恢复物理按键外,基于新 MEB + 架构开发的软件还强化了稳定性与直观性。大众汽车还表示,将扩大 OTA 升级的覆盖范围,让用户获得 “车辆使用时间越长,软件功能越完善” 的体验。这一举措与宝马的 “Zonal架构” 战略、奔驰的 “MB.OS 超级大脑” 形成呼应,共同构成德国 “三巨头” 应对特斯拉及中国产电动车软件竞争的核心布局。 大众电动车战略重组的意义ID. Cross 概念车在大众汽车的电动车战略重组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第一,脱离实验性设计与交互界面,回归 “大众化电动车” 定位。这一转变表明大众汽车已将用户体验置于战略优先位置。 第二,成为应对欧洲市场中国产电动车攻势的 “防御手段”。通过推出具备价格竞争力的电动 SUV,大众汽车明确表达了防止现有用户群体流失的意图。 第三,是吸取电动车战略失败教训后的 “重启”。如同从 EQC 开始表现不佳的奔驰、正筹备 iX3 换代的宝马,大众汽车也已到了必须扭转 ID.3 推出后持续低迷局面的关键节点。 第四,恢复品牌传承与大众化属性。“ID. Cross” 这一命名强调了与畅销车型 T-Cross 的延续性,为消费者赋予了熟悉的品牌认知。 大众汽车能否重获电动车市场的公众信任?ID. Cross 概念车是大众汽车全面重组电动车战略的信号弹。“用户友好设计”“价格竞争力”“软件优化” 这三大支柱,是大众汽车在欧洲电动车市场中,对抗日益壮大的中国品牌与特斯拉攻势所必须具备的生存条件。正如 20 世纪 70 年代的高尔夫那样,2026 年推出的 ID. Cross 能否在欧洲小型电动 SUV 市场中成为 “大众标准”,备受业界关注。
-
从月销十万,到年销400万:零跑好大的口气 今年初,我们采访零跑的时候,朱江明认为零跑想要成为中国的主流车企,“应该有机会在单月摸到月销十万的门槛”。2025年8月,零跑汽车总销量为57066辆,创下历史新高,并已连续六个月位居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9月刚过去一周,零跑的脚步还在加速——9月7日,朱江明发朋友圈表示“零跑单日订单再创新高”,截图显示的内部系统数据为:当日净增锁单量4663台,本月净增锁单量为14556台。 照这个速度来看,零跑在9月份销量超过6万台基本没什么悬念了。9月8日,慕尼黑IAA的现场,朱江明和大家分享了这个消息。“当时朋友圈发早了,9月7日最后的数据是单日锁单量超过了5000台。”正在疾速向月销十万目标迈进的零跑,打出了下一张牌——Lafa5。 但在慕尼黑,Lafa5的亮相,还不是最关键的事。01Lafa5,零跑的另一面零跑在官方新闻中,称Lafa5的是“全新个性战略新品”。目前实车刚在慕尼黑IAA进行了全球首发亮相,驾仕派将得到的信息梳理如下:1、基于LEAP 3.5架构打造,定位于“高颜值运动轿跑”。是一款两厢车型。2、它有两个专属车身色:风驰灰和电掣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个性的车身色彩可选。首发亮相的是一台电掣黄,后来在慕尼黑一家零跑中心我看到了一台灰蓝色涂装展车,应该是官方所说的“星夜蓝”,视觉效果也非常好。 3、从车身侧面可以看到它有着大倾角的前风挡及较短的前后悬设计,前后50:50黄金轴荷比搭配后驱,零跑专门强调它经过Stellantis欧洲顶级团队运动化调校,在驾驶操控性上可以期待一下。4、配备了同级唯一的无框车门,并全系标配19英寸运动轮毂。在“轿跑”这个元素上算是拿捏到位。 5、新车搭载激光雷达与高算力芯片,具备同级领先的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系统。现场展车我并未看到有激光雷达,但是在慕尼黑零跑中心我看到的那台蓝色展车是带有激光雷达的。6、Lafa是零跑区别于现有大众化车型之外的一个车系,还会有其他产品。而Lafa5除了普通版本之外,还有Ultra版本,从外观到性能都会更为个性和运动。 7、发布会之后,Lafa5面对国内市场已经开启订金为99元的盲订。新车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中国上市,并于2026年推向全球市场;其高性能Ultra版本则将于2026年上半年在国内市场正式交付。Lafa5从源头上来看,是B平台继B10、B01之后的第三款车型。但是相比车长为4.77米的三厢车B01而言,Lafa5的车身尺寸会更短,大概会在4.4米的样子,显然是欧洲市场相当喜欢的紧凑型车。 但是从侧面较高的曲线以及较短的前后悬来看,它的车内空间应该会比外观看起来大得多——在采访的时候,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说内部空间要比凯美瑞(参数丨图片)还要好一点。那也就意味着:看起来更紧凑的车身和两厢造型,Lafa5像是为欧洲量身定做。但实际上在中国市场看重的内部空间方面,零跑一点也没有做出妥协,而是尽力去满足了中国和欧洲市场用户各自的需求。毕竟,欧洲因为街道相对狭窄,因此会更偏爱外部尺寸较小的小车,但谁不喜欢更大的内部空间呢?有意思的是,目前零跑在欧洲市场销售的车型分别是T03、B10和C10三款。在中国已经上市的B01并没有进入欧洲市场,但是Lafa5确认会在明年推向全球。这也就意味着零跑在同一个平台的产品策略上,并不是“多生孩子好打架”,而是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对于全球不同需求的细分市场做出平衡。 而这款更个性化、更紧凑、更漂亮的Lafa5,将会作为零跑首款全球主流轿车,进一步夯实和丰富零跑的品牌形象。02月销10万辆,零跑凭什么?从Lafa5来看,这只是零跑现有车型的一个补充。相比之前中庸均衡、强调性价比的务实品牌形象,Lafa5正如它的名字,是零跑展示给市场的另一面。包括Ultra版本赋予的性能感、个性化、色彩感,都有别于之前的车型。 Lafa这个车系,以后也会有不止一款车型,而是代表了零跑在大众化车型的主品牌形象之外,更具个性化和独特性的探索。Lafa既是对海外市场差异化需求的满足,也会让主品牌形象变得更为层次丰富。但真正对于品牌而言的战略级新车,还要看10月16日。零跑已经事先释放了下一步重要节点:1、在10月16日,零跑将会在国内发布其D平台的相关内容,包括新车和平台定位在内,这也将是零跑品牌旗下最贵的车型平台,确立了零跑品牌目前对于产品天花板的思考。2、驾仕派得到的内部消息是,零跑为了D平台的战略发布会,史无前例邀请了明星代言人。和对于一向精打细算的零跑而言,这也显示了其再造品牌高度的决心。作为一个连投放广告都很少的车企而言,会选择哪位代言人也是一个有意思的悬念。3、D平台的发布,也将进一步放大零跑现在通过销量逐渐响亮的声量,反过来进一步推进现有在售车型的销量。我们当然没有忘记朱江明在今年初所说的“月销量十万”,在采访时朱江明表示,“2025年相对比较难,但是明年应该会看得见”。 为什么是十万?是因为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排名前十位的车企,门槛差不多就是月销量达到十万辆。这也就是说,新势力车企在市场上发展了十年、每周一张榜单来标榜销量有多高,但实际上,距离主流的牌桌还有很远。零跑是第一个喊出“月销十万辆”的新势力品牌,而从目前的节奏来看,这并非自吹自擂。放在新势力,零跑的速度已经一骑绝尘。而在冲过了6万台之后,零跑在新势力阵营里,也将进入无人之境。但,这绝非零跑的终点。03年销量400万,从中国主流到全球主流在慕尼黑IAA的采访中,零跑首次透露了企业更大的愿景:想要成为主流的全球化车企,这个门槛是年销400万辆。朱江明说:“零跑海外是长期战略,车企必须实现全球化。400万台原本是燃油车的门槛,我认为未来电动车可能会更高,集中度可能会比燃油车进一步提高。” 有一句话我一直很认同,那就是“当我们在宣告的时候,并非是在表达自己——而是在塑造自身。”这也意味着,宣告是实现一个巨大目标的第一步,也是必经之路。尤其是面对媒体进行公开宣告,这意味着零跑绝对是认真的。那么,400万从何而来?朱江明说,要达到400万总量,国内和海外的体量至少应该各占一半;但这也只是门槛,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车企,也就是再往前走一步,海外的体量应该大于国内。因此,零跑的海外战略是至关重要的支撑。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发现,但凡零跑在海外的合作伙伴不是Stellantis,没有任何新势力车企敢说出这样的目标。目前,Stellantis在全球车企销量排名中位列第五,尤其是在2025年上半年,其销量被通用汽车反超,是从第四滑落到第五位的。面对全球的新能源转型,主导零跑国际海外市场的Stellantis,对于销量的迫切,应该要比零跑更甚。 不要忘了,Stellantis是全球车企中,最为典型的“生意人”。销量、份额、盈利、拥抱未来,正是这个全球领先的汽车集团最在意的关键词。除了看合作方的意愿和目标是否一致,我们可以再看几个数字,也就更能洞悉Stellantis的决心:1、目前,零跑国际在海外的销售服务网点已经达到了700多家;与此相对应的是,经过这么多年发展,零跑在中国的网点也不过就是900多家。2、零跑海外服务网点主要聚集在欧洲,有640多家,这也正是Stellantis的优势市场,却也是中国车企出海最难攻占的成熟市场。3、与之对应的是,从我们可以找到的数据举例来看,广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出海,截至目前的海外服务网点的数量也不超过600个,但却覆盖了全球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零跑国际的700多家,则覆盖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4、可以看出,零跑的海外网点铺得很密,且都在中国品牌更难以进入的巨量市场,不像其他中国品牌那样,一般都是先去难度不那么大的市场,进行数量多但是密度低的网点铺设。 5、2025年1-8月,零跑在海外市场累计交付超3万台,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榜首,并跻身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市场前列。在慕尼黑零跑中心的门店里,我就看到一张关于T03的海报:德国同级冠军车型。这款售价为1.9万欧元的产品,目前在销量当中的占比较大。随着B10、C10和Lafa5的逐步推进,相信零跑在同级市场中能够名列前茅的车型也将越来越多。 6、目前零跑国际在海外的服务网点当中,由Stellantis直营的网点只占10%,其余90%都是与本土经销商集团进行合作。比如我们这次在慕尼黑参观的零跑中心,就是一家本地最大的经销商集团代理的。现场类似于我们熟悉的4S店园区,旁边就是标致和欧宝,零跑中心在这样的园区当中,不管是销售服务还是售后服务,都有成熟、现成的团队提供服务。而从这家经销商所代理的品牌也可以看出,这是与Stellantis合作基础深厚的伙伴。 7、零跑明确表示,今年海外销量能做到5、6万台,明年至少翻番。可以看到,零跑肯定不是最早迈出海外的新势力车企,但现在的零跑却是跑得最快和效率最高的新势力车企。归根到底,还是体系力优势使然。不单从短时间进行服务网点的铺设数量能够反映零跑国际的效率,从代理商的成熟度和规模度,也都可看出Stellantis在欧洲深厚的根基。这也就是说,压缩销量不佳的品牌网点,加大零跑网点铺设——对比其他出海的中国品牌,零跑完全可以避开许多 “破局”时的障碍,因为它可以直接无缝实现Stellantis内部品牌服务网点的转换。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正是Stellantis原有品牌和车型已经呈现明显下滑趋势的时候,它对零跑这样的新鲜血液才会更为重视,也更会集中优势力量来全力推进。另一个例子,是海外工厂。 零跑确认,今年底零跑西班牙工厂的产线适应性改造就将完成,明年开始,西班牙工厂会对B10率先进行导入。而这个工厂也正是由Stellantis之前的一个其他品牌工厂改造完成。这也就是说,整合Stellantis海外冗余产线,最大化利用现有生产资源,也是零跑能够享受到的独特优势。而这些,也都是零跑全速迈向全球主流新能源品牌的加速器。04驾仕总结中国人总是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因为成功的要素不仅是自己足够努力,也必须要集齐“天时、地利、人和”。从零跑身上,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和Stellantis的合作,就是在正确的时间遇到正确的合作伙伴,去开拓最难的欧洲市场。而更重要的是,两家从做事风格到运营效率上,也都出奇地保持了高度一致。 在这次慕尼黑IAA与各家中国品牌的接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其实来自于宁德时代一张不起眼的PPT。in Europe、for Europe、of Europe。不同于国外品牌来到中国时,他们非常喜欢说前两句:在中国、为中国。直到这两年开始,“of”这个常见介词开始逐渐凸显出来,代表了国外品牌和本土品牌的深度融合,以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共赢时代。但在中国品牌出海的底色当中,当地的、本土的,本应出现在第一步。不仅是“在欧洲、为欧洲”,更应该是去深度拥抱欧洲市场和用户,并与之深度融合,共同助力推动全球汽车市场的新能源转型。 不要说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找到契合的合作伙伴是零跑的运气,因为运气,往往也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天的零跑,能在慕尼黑立下年销量400万的flag,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站在全球格局之上的企业愿景。也许有人要说:年销400万——零跑好大的口气。但你还真别说,站在全球市场,零跑有这个底气。全速前进的中国车企,也该有这份自信了。
-
三场发布会、N款新车,长安汽车在慕尼黑车展上透露了什么信号? 2025年9月,慕尼黑再次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焦点。在这场素有“汽车工业奥运会”之称的IAA MOBILITY展会上,来自中国的长安汽车,没有让自己沦为背景板。 相反,它以“CHANGAN, SHARING THE FUTURE”为参展主题,携深蓝(DEEPAL)、阿维塔(AVATR)两大品牌,不仅在展馆内设置展台,更把体验区延伸至市中心的国王广场。这种“内展馆+外展场”的双线操作,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像是一种象征:中国品牌正在以更开放、更自信的姿态,走入欧洲市场的核心地带。不只是参展,更是一场“技术宣言”如果你以为长安此次慕尼黑之行只是为了卖车,那可能就低估了它的野心。 车展期间,长安系品牌共计举办三场发布会,节奏紧凑、信息密集。深蓝S05(DEEPAL S05)选择在欧洲上市,并迅速完成首位用户交付;阿维塔则首次展出概念车XPECTRA,提出“新情感豪华”的理念,并宣布到2027年将在全球推出不少于5款新车。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动作并非孤立存在。几乎同一时间,深蓝在重庆举行秋季新品全球发布会,实现“中欧联动”。而长安汽车更借此机会,与欧洲十国经销商完成签约,进一步夯实渠道网络。 这一系列组合拳,与其说是“新车亮相”,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技术宣言”。长安意在向欧洲——这个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与高标准市场——展示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整套电动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和能力架构。“科技长安”的底气从哪里来?走在长安展台周围,你能明显感受到围观者不只是来看车的,更是来“看技术”的。 深蓝S05以外观设计吸引眼球,但其背后真正引发行业注意的是那套金钟罩固态电池系统——400Wh/kg的能量密度、支持零下40℃极端环境使用,号称安全性能提升70%。这不仅是参数上的领先,更是对当前电动车用户普遍焦虑的续航、安全、低温性能等问题的一次正面回应。而这些,并非偶然。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长安在新能源、智能化、前瞻技术领域的投入已超过1100亿元。近三年来,累计申请专利1.4万余件,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11项。尤其是在智能驾驶分级标准制定中,长安已扮演起主导角色。换句话说,长安此次在IAA上所展示的,不是单一产品的亮点,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技术体系。是从电池、电驱、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等一系列能力的集成输出。这才是“科技长安”真正的底色。从“走出去”到“走进去”,长安的全球逻辑发生变化长安汽车并非刚刚出海。早在2001年,长安就在意大利都灵设立设计中心,成为中国车企中最早在欧洲布局的企业之一。如今,“六国十地”的研发网络、2.4万人的技术团队、44个开发中心和200多个实验室,共同支撑起其全球研发体系。 但直到近几年,长安的出海策略才真正从“贸易输出”转向“体系输出”。举个例子:在欧洲,长安不仅建立自营进口公司(德国、英国),还正在推进以荷兰、英国为中心的备件供应链体系,呼叫中心和服务工程培训中心也将在年内落地。换句话说,长安正在把研发、生产、销售、售后这一整套汽车产业能力,逐步移植到海外。更不用提其已在泰国罗勇建成投产的首个海外新能源基地,以及在巴西、印尼等全球多地布局的20个海外工厂(目前已投产9个)。按照规划,未来长安海外总产能规模将达50万辆。这一系列动作表明,长安的“海纳百川”战略,已不再满足于“卖车到海外”,而是要实现在地化研发、生产、服务和品牌运营——这是一种更深入、也更持久的全球化。“新长安”的国际首秀,仅仅只是一个开始2025年对长安来说,是一个关键年份。今年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后长安首次参加国际顶级车展,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新长安”的国际首秀。作为一个新央企代表,长安此番亮相,既代表自己,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中国智造”的整体形象。而从市场表现看,其全球化布局已初显成效:2025年上半年,长安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5.1%;8月单月销量5.6万辆,同比增长23%。在整体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这一数据颇具含金量。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挑战。欧洲市场法规严密、用户挑剔、竞争极其激烈。大众、Stellantis、宝马等本土巨头电动化转型正在加速,新势力如特斯拉、蔚来等也已布局多年。长安能否真正站稳脚跟,不仅取决于产品和技术,更取决于品牌认知、服务体验和文化融入。一场没有终局的长期竞赛 长安在慕尼黑车展的亮相,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若干年前的华为、小米进军欧洲市场——从一开始的试探,到逐渐站稳,再到局部领先。汽车行业的节奏虽然慢一些,但逻辑是相通的。长安所展示的,是一个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的典型路径:通过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构建技术护城河;通过体系化、本地化的运营,实现市场深入;再借助产品与品牌的双重输出,重新定位全球身份。这不是一场靠一两款车就能定胜负的短跑,而是一场考验耐力、体系与战略定力的长跑。从这角度来说,2025慕尼黑车展对长安而言,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
特斯拉美国市占率跌至8年最低!传统车企价格战正蚕食其电动江山 据外媒消息,当消费者开始从日益丰富的竞品中选择电动车,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主导地位正出现历史性动摇。研究机构考克斯汽车公司提供给路透社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特斯拉市占率降至近8年最低点。 这无疑给正处于行业寒冬的车企们敲响警钟:当竞争对手纷纷加大电动车型优惠力度时,特斯拉却将重心转向机器人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研发,推迟甚至取消了平价电动车计划。而这家万亿市值企业的命运,正系于这场豪赌——公司董事会近日提出为马斯克制定前所未有的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目标是将特斯拉市值在未来十年推高至8.5万亿美元。尽管特斯拉核心汽车业务仍在盈利,但自2023年发布Cybertruck(参数丨图片)皮卡后,再未推出能复制Model 3或Model Y辉煌的新车型。即便对曾经全球销冠Model Y进行改款,市场反应也远不及预期,特斯拉正面临连续第二年销量下滑。"我知道他们正将自己定位为机器人技术和AI公司,但作为车企,没有新产品就意味着市场份额的流失,"考克斯汽车行业洞察总监斯蒂芬妮·瓦尔迪兹·斯特雷蒂一针见血地指出。数据显示,特斯拉七月市占率已从6月的48.7%骤降至42%,创下自2021年3月福特野马Mach-E上市以来的最大跌幅。与此同时,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关联及其右翼政治立场,也在持续伤害品牌形象。虽然七月全美电动车销量因7500美元联邦税收抵免政策即将到期而环比激增24%,达到128,268辆,特斯拉当月销量也增长7%至53,816辆,但其增速远落后于大盘。八月初步数据显示,特斯拉增速进一步放缓至3.1%,而整体市场增幅达14%。 更令人担忧的是,现代、本田、起亚和丰田等传统车企通过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购车方案,实现了60%至120%的电动车销量增长。这些厂商不仅推出比特斯拉更优厚的激励政策,更凭借"紧迫感营销策略"成功抢占市场。在旧金山湾区工作的科技从业者托波乔伊·比斯瓦斯亲历了这场变局:原本计划购买丰田凯美瑞的他,最终被大众ID.4的零首付、免息贷款和免费快充服务征服。而大众七月销量环比暴增450%的事实,正是传统车企反击战的最佳注脚。
-
宁德时代磐石底盘欧洲首秀 面向全球引入高效安全造车新范式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10日2025慕尼黑车展现场报道 2025年9月8日,宁德时代磐石底盘亮相2025德国慕尼黑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这是该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首次亮相,此次参展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了近距离了解宁德时代磐石底盘的机会,现场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家的合作伙伴与宁德时代磐石底盘团队展开密切交流。 创新全球合作模式 深耕本土化服务 宁德时代磐石底盘核心设计理念是通过“上下车体解耦”,将底盘打造为一个高度集成的“智能移动底座”。目前,宁德时代磐石底盘规划了大、中、小三个平台,覆盖面向乘用车智能新出行的全场景车型尺寸,同时匹配丰富地技术解决方案,如宁德时代全系电池技术方案、分布式电驱动技术方案、全线控技术方案等,合作伙伴可根据目标市场、车型定位和性能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底盘平台和技术方案作为开发基础。 面向全球不同地区的产业链成熟度、不同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情况,宁德时代磐石底盘将通过采“1+1+1”本土化合作模式为合作伙伴提供底盘技术产品服务,即通过“一套底盘技术平台、一条研发链路、一个本地品牌运营体系”,赋能合作伙伴快速推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车型,大幅降低投资门槛并实现产品的高质量上市。 持续技术攻坚 以高安全、高效率、高智能底座赋能全球绿色出行在IAA现场,宁德时代磐石底盘卓越的安全性能成为关注焦点之一。其延续宁德时代在电池安全领域的技术积淀,构建了从电芯、到高压系统、再到底盘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可满足包括欧洲、北美在内的多个市场对电动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上下车体解耦和平行开发是宁德时代磐石底盘的另一重要特点。该设计将底盘平台(含三电系统、悬架、制动和转向等)与上车体(造型、空间、内饰)分离,为合作伙伴提供了更高的研发灵活性和效率,其极具创新的产品架构设计和灵活的商业合作模式,或将引发新一轮的新能源科技浪潮。截至2025年,宁德时代磐石底盘已经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阿维塔、北汽、江淮等达成合作,与欧洲和东南亚等国际汽车品牌正密切推进相关合作;同时与全场景智慧出行平台公司——T3出行、蚂蚁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探索Robotaxi全生命周期最优运营策略,共同推进Robotaxi的创新发展。
-
全面推动汽车智能生态国际化 地平线亮相慕尼黑车展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10日2025慕尼黑车展现场报道 在2025慕尼黑车展上,作为中国智驾科技领军企业,地平线携征程®6系列计算方案、重磅升级的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以及最新的全球化合作成果强势登陆。同时在本届车展期间,地平线对外正式宣布,坐落于慕尼黑的欧洲总部正式成立。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地平线已构建起面向全球市场的本土化运营能力,能够为中国车企在欧洲及全球市场的布局提供更高效、更贴近本地需求的支持,全面支持中国车企高效出海,引领中国辅助驾驶迈向全球舞台。 向高而行 软硬结合持续刷新智驾产品实力上限 作为本次车展地平线展台的核心展品,征程6系列凭借丰富的产品矩阵与强大的性能表现,成为现场关注的焦点。该系列共推出六个版本,算力覆盖10-560TOPS,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满足从基础辅助驾驶ADAS到全场景城区辅助驾驶需求的计算方案。针对不同智能驾驶场景的差异化需求,征程6系列通过灵活的计算方案配置,能够为车企与生态伙伴提供高效适配支持,助力其在智能驾驶量产进程中“快人一步”,同时为用户打造超越预期的极致体验,加速智能驾驶技术向全场景落地应用迈进。 其中,作为征程6系列的性能旗舰,征程6P是地平线专门面向下一代城区辅助驾驶推出的“智驾六代机”。依托560TOPS的超强算力与多核异构计算资源,征程6P具备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可高效支持端到端、VLA等辅助驾驶大模型的落地应用。这一核心优势将帮助地平线的客户与合作伙伴突破技术瓶颈,打造行业领先的标杆级辅助驾驶系统,进一步推动城区辅助驾驶技术的升级与普及。 基于征程6P打造的地平线HSD也在本届车展上实力首秀,HSD是国内首个软硬结合全栈开发的城区辅助驾驶系统,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架构,并融入强化学习能力,成功实现从“光子输入到轨迹输出”的系统超低时延,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专业、可靠的拟人化驾乘体验,被行业媒体盛誉为“中国版FSD”,标志着中国城区辅助驾驶正式进入体验新纪元。 向广而生 千万出货引领最大规模辅助驾驶量产在技术持续突破的同时,地平线积极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实现规模化量产落地。截至今年8月,地平线征程家族累计量产突破1000万套,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不仅让地平线成为国内首家达成千万级出货量里程碑的智驾科技企业,更彰显了地平线在规模化量产领域的领先标杆实力。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地平线的市占率持续攀升,形成了“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的高渗透率行业格局。目前,地平线已与包括中国前十大车企在内的全球超40家车企及品牌达成深度合作,累计赋能合作车型超400款,成为超600万车主的智慧之选。向外拓展 最强盟友赋能中国汽车出海在本届车展期间,地平线对外正式宣布,坐落于慕尼黑的欧洲总部正式成立。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地平线已构建起面向全球市场的本土化运营能力,能够为中国车企在欧洲及全球市场的布局提供更高效、更贴近本地需求的支持,全面支持中国车企高效出海,引领中国辅助驾驶迈向全球舞台。在此次地平线展台上,蔚来旗下欧洲版firefly萤火虫车型的亮相,标志着中国智能汽车技术成功赋能全球市场。该车型标配地平线征程计算方案,凭借领先的辅助驾驶技术,为欧洲用户带来安全、卓越且灵动的驾乘体验。未来,地平线将持续以优秀的产品与技术,助力firefly萤火虫征战全球市场,为全球用户带来值得信赖的中国辅助驾驶技术。截至目前,地平线已成功助力上汽、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岚图、蔚来等7家中国头部车企,共计超25款车型出海,覆盖亚洲、欧洲、中东、南美、澳洲等全球5大地区。向深协作 携手全球顶级伙伴加速智驾落地在深耕中国市场与支持中国车企出海的同时,地平线也持续将开拓国际化布局作为重要方向,并积极与全球顶级Tier-1及合资、外资品牌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全球落地进程。目前,包括大众汽车、日本最大汽车集团在内,已有9家合资车企与地平线达成30款车型定点合作。此外,基于征程6B的产品解决方案,地平线已成功获得2家外资车企在海外市场的车型定点,预计在全生命周期内累计交付750万辆。这一合作成果不仅将为地平线带来可观的持续销量,更标志着中国智驾核心技术获得国际主流车企的认可。近期,地平线与大陆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智驾大陆正式开启欧洲多地全场景路测,通过深度适配当地驾驶场景与环境、充分考量用户驾驶习惯,严格满足当地交通法规与安全标准,加速推动高阶辅助驾驶技术实现全球普惠。从“中国领军者”到“全球核心玩家”从2019年首次亮相慕尼黑车展时的“技术展示”,到2025年以“生态引领”的姿态深度参与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地平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全球智能驾驶领域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地平线“技术突破-量产落地-生态协同”的清晰发展路径,正引领中国智驾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
约合人民币25万 零跑B10亮相慕尼黑车展并登陆欧洲市场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10日2025慕尼黑车展现场报道 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零跑汽车除了全球首发Lafa5之外,还带来了零跑B10。 作为B系列首款全球化车型,零跑B10已在海外市场正式上市并同步开启欧洲交付,新车在欧洲的价格为29900欧元(约人民币25万元),新车在欧洲市场的上市和交付也标志着零跑在全球市场的布局迈出了坚实一步。 据朱江明介绍,依托Stellantis集团成熟资源体系,零跑已完成全球超30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布局,销售及服务网点突破1700家;2025年1-8月,零跑全球累计交付量超32万台,其中海外市场累计交付超3万台,两项数据均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榜首,且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市场跻身前列。除海外上市及欧洲交付外,今年10月,B10将在法国开启全球媒体测试,2025年内还计划登陆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南美等超20个国家与地区。 欧洲市场的产品和国内一样,新车的外观设计延续家族化语言,同时融入自然与科技元素。前脸采用“引力场”三段式线条,搭配曲面机盖设计,传递简洁的科技感;飞翼式大灯内置三点式悦动(参数丨图片)晶体,灵感源于流星轨迹,提升夜间辨识度。车身侧面通过“尾迹云”腰线贯穿至车尾,配合星芒运动轮毂和隐藏式门把手,兼顾空气动力学与视觉美感。零跑B10车身尺寸为4515×1885×1655mm,轴距2735mm,定位紧凑型SUV,兼顾城市通勤与家庭出行需求。 内饰以“悦动几何”为核心理念,采用开放式悬浮中控台设计,支持手机无线充电及灵活储物。座椅面料通过欧盟OEKO-TEX®母婴级环保认证,竹炭纤维成分可吸附车内有害物质;门板刺绣与座椅打孔纹理融入竹节元素,寓意“节节高升”。双色内饰主题“萝蔓紫”与“竹影灰”分别呈现低饱和度梦幻色调与东方禅意风格,满足多样化审美需求。 零跑B10搭载高通8295座舱芯片与8650智驾芯片。其中,8295芯片采用5nm制程工艺,NPU算力达30TOPS,支持14.6英寸2.5K高清屏的多任务分屏操作及3D动态交互界面;AI语音系统接入通义千问与DeepSeek双大模型,可识别方言、执行多意图指令,并支持离线环境下的基础车控功能。智驾层面,激光雷达与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实现高速及城区领航辅助,后续可通过OTA升级扩展功能。底盘由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联合调校,前后轴荷比50:50,兼顾操控稳定性与滤震表现。 新车提供132kW与160kW两种单电机版本,匹配56.2kWh电池组,CLTC工况续航分别为510km与600km。CTC 2.0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降低整车重心,最高时间速170km/h。热管理系统采用27合1集成方案,确保极端环境下的电池稳定性。
-
或2027年量产 大众ID.EVERY 1概念车亮相慕尼黑车展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10日2025慕尼黑车展现场报道 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大众ID.EVERY 1概念车正式亮相。该车基于MEB平台打造,根据此前公布的消息,新车将会在2027年正式上市,预计售价2万欧元,新车上市后将瞄准欧洲主流电动车消费市场。 从设计上看,大众ID.EVERY 1概念车与大众所有ID.系列的产品完全不同。新车更讲究方正的风格,车头为封闭设计,中间位置是黑色的饰板,上面镶嵌发光的logo,另外,新车的前灯组设计比较有特点,日行灯为雷达放射状样式。前包围造型相对比较简洁,下方带有灰色饰板,两侧为纵向布置的LED光源。 车侧来看,新车也是采用了隐藏门拉手以提升整体感,而平直的车顶线条与粗壮的C柱组合,让人联想到初代高尔夫(参数丨图片)MK1的经典轮廓。 ID. Every1采用了前置电机+前轮驱动的布局。搭载一台94马力(70kW)电机,最高时速为130km/h,WLTP工况下续航里程为250公里。由此可见,大众ID.EVERY 1定位为城市通勤为主的实用型电动车,续航表现虽不突出,但更强调性价比优势。
-
20万内唯一中大型插混MPV 星海V9登陆慕尼黑车展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报道 9月8日,东风风行星海V9(参数丨图片)亮相德国慕尼黑车展,成为慕尼黑车展唯一售价20万人民币以内的中大型插混MPV。在国外市场,产品的售价往往高于国内市场,而星海V9在国内市场能做到20万级的全民普惠。这种价格差异充分反映了东风风行在海外市场的品牌溢价能力,向全球市场展现中国高端新能源MPV的制造水准与品牌魅力。 作为东风柳汽全球化战略的核心车型,星海V9在海外市场持续热销,展现出中国智造的全球竞争力与广泛影响力。该车型自2023年慕尼黑车展首次国际亮相后,相继登陆巴黎车展并推向全球市场,于2025年再度亮相慕尼黑,实现产品力与市场影响力的双重升级。 星海V9自上市以来便由香港演员吴镇宇担任明星推荐官。吴镇宇曾分享道:“这次坐星海V9,我觉得完全不输进口车,够大够豪,花不到20万的钱,买到40万的配置,太值了!” 不仅如此,星海V9也赢得了众多国际友人的青睐与背书。在此前举办的“美好生活·世界共赏”2024驻华使节夫人文化交流嘉年华活动中,来自30多国的驻华使节夫人对星海V9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其豪华舒适的空间布局、智能便捷的科技体验以及融合东方美学的设计理念。多位使节夫人表示,星海V9不仅是一款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彰显出中国制造的高水准与国际魅力。 车展现场,星海V9与星海S7组成“东风双子星”矩阵,覆盖MPV与轿车两大核心市场,协同亮相慕尼黑车展,全面展现东风风行在新能源与混动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场景布局。星海V9专注豪华家用与商务出行,以越级空间和高端配置重新定义插混MPV标准;星海S7则以动感造型和智能科技主打年轻时尚市场。双车协同,共同构筑品牌全球战略的产品基石。 星海V9以“五大升舱”实力成为车展焦点,整车长5230mm,轴距3018mm,得房率达85.2%。独创第三排4/6下沉式座椅可完全隐藏,轻松切换7座(593L后备箱)与2座模式(2616L储物空间)。车内配备42处储物空间、200mm二排超宽通道及通风加热按摩航空座椅,打造“移动会客厅”级体验。搭载马赫混动系统,实现200km纯电与1300km综合续航,配备L2智能辅助驾驶和超长质保。 在慕尼黑车展上,星海V9作为20万内唯一中大型插混MPV,将东方美学与智能科技深度融合,为全球用户带来中式豪华平权的驾乘体验。展台以怀抱式布局营造出科技包容的FORTHING美学空间,将东方“和合”哲学融入现代工业设计之中。 现场不少观众纷纷进入车内,深入体验其“魔术空间”的灵活布局、超长续航能力以及第二排航空级座椅的舒适质感,摄影师持续环绕拍摄设计细节,海外经销商也与中方团队展开多轮洽谈,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 东风柳汽近年来在全球市场持续突破,海外销量实现连年快速增长。2024年乘用车出口达3.6万辆,同比增长25%,销售网络已广泛覆盖超过80个国家,展现出卓越的国际拓展能力。这一成绩依托于清晰的全球化战略布局,东风柳汽积极推进本土化运营,在亚洲、南美、中东及欧洲等多地布局智能制造基地,并打造高效服务体系,显著缩短交付周期。 在这一全球化进程中,星海V9作为品牌旗舰车型,凭借领先的续航能力、灵活的大空间设计及豪华配置,成功进入多个海外市场,成为展示中国制造品质和技术水平的代表性产品。它不仅为品牌赢得国际认可,更以出色的产品实力为东风柳汽实现2030年海外销售30万辆的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来,东风柳汽将继续深入实施“乘风双擎2030计划”,投入200亿元建设9大海外智能制造基地,新增300家销售网络,通过持续完善全球市场布局,让更多海外消费者体验到中国智造的卓越品质,见证中国汽车品牌的智慧与实力。
-
约32.6万起 深蓝S05在慕尼黑车展公布欧洲市场价格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9日2025慕尼黑车展现场报道 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长安深蓝S05(CHANGAN DEEPAL S05)在欧洲正式上市,新车共有3款车型,欧洲市场的指导价区间为38990-44990欧元,约合人民币32.6-37.6万元,新车将于9月9日正式开启交付,后续还将公布租赁价格。除了深蓝S05的上市之外,深蓝S07也借慕尼黑车展于欧洲亮相。另外,深蓝汽车还计划在 2025 年底前将业务拓展至至少 10 个欧洲区域市场,并于 2028 年在欧洲市场构建起稳固的业务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安全一直是长安的头等大事。S07获得NCAP五星安全评级,S05同样按照五星安全标准开发。此外,S05、S07均可实现L2级辅助驾驶功能(ADAS),并在S07完成了超过150项针对欧洲用户习惯、道路状况及法规要求的深度本土化调整。 在设计上,深蓝S05的造型更加圆润,整体围绕“星际飞翼设计语言”开展,设计风格前卫,整体造型更为流畅,动感十足。而前低后高的俯冲式设计以及笔直上扬的腰线,呈现出新车简洁有力的高级运动感,另外搭配哑光下包围设计,让侧面视觉更丰富。C柱独创的荧能环形灯,集充电提示、迎送宾客、哨兵预警于一身,打造触手可及的未来数字场景。 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620/1900/1600mm,轴距为2880mm,空间更大更宽敞,492L双层后备箱,超大装载能力,让出行无忧。尽管新车长度4620mm,但轴距给到了2880mm,可以让你在紧凑级SUV里面享受到更宽裕的乘坐空间,甚至在二排翘起二郎腿也不是问题。 功能上,新车配备了AR-HUD全息式增强现实系统,50寸超大成像尺寸,可自适应亮度调节,采用AR视觉算法,结合路况信息,以ADS数据实时渲染箭头大小,精准指引,还支持歌词、AI导航、小地图等7项自定义功能组合。 新车的纯电版车型搭载最大功率为200kW和320kW的驱动电机,匹配容量为68.8kWh的电池组,WLTP工况下,两驱版车型续航485km,四驱版车型续航445km,另外,新车的3C超充功能,SOC30%到80%,充电时间可在15分钟内完成。此外,它还具有6kW的外放电功率,可轻松供应8个帐篷的使用需求,实现户外露营用电自由。
-
11.49万起/高速NOA 全新一代速腾L上市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5日报道 今日,一汽大众官方正式宣布全新一代速腾(参数丨图片)L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为11.49--13.19万元,共三款车型分别为300TSI时尚版、300TSI精英版和300TSI豪华版。此前,新车已经在成都车展上发布预售,全新一代速腾L由内到外焕然一新,首度搭载IQ.Light像素矩阵大灯,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15英寸触控智能2K悬浮屏以及新增HiCar手机互联等功能,科技感显著提升。 全新一代速腾L采用了新的设计风格,视觉效果更显年轻化,前脸窄条幅式前格栅与两侧大灯组融为一体,并搭配下方造型夸张的导流槽以及下方梯形进气口,除了前脸的设计更扁平之外,新车也加入了发光的logo,更好的提升辨识度。同时,车身颜色上提供晨雾绿、鲸鲨蓝、墨钛灰等六种配色,满足年轻用户个性化需求。 细节上,新车还加入了隐藏式门拉手设计,一方面是营造出车头到车尾的平滑感,另一方面也是看齐新能源车的设计思路,强调科技感。 侧面来看,新车采用轿跑式溜背造型,向上收紧的尾部线条,二者完美衔接,优雅动感。而在尾部,新车采用当下流行的贯穿式尾灯组,配合中央大尺寸大众品牌发光的logo以及速腾英文标识,有着不错的视觉辨识度,另外,车牌区域下置,视觉上稳定平衡。 车身尺寸方面,全新一代速腾L长宽高分别为4812/1813/1479mm,轴距为2731mm,相较以往,新车的长宽高都有所提升,轴距未变。后排腿部空间增加37mm,全车21处储物空间,实用性更强。 全新一代速腾L在智能化上实现了全面进化。新车搭载了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是当前燃油轿车中唯一搭载可解释端到端高速NOA的车型,可实现高速、城区快速路领航辅助、红绿灯识别与启停辅助、拨杆变道辅助、应对紧急加塞辅助等功能。 内饰方面,科技配置同样拉满,15英寸2K悬浮中控屏、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与W-HUD平视显示系统组成的科技三联屏设计,集驾驶、娱乐于一体。车机配备高通8155芯片,采用Linux+Android双系统架构,运行更加丝滑流畅,配合科大讯飞语音助手与采用Deepseek+字节跳动大模型技术的问答系统,无论是语音控制的功能范围,还是查询实时路况、解答生活服务类问题,都能高效精准地响应。 动力方面,全新一代速腾L搭载了1.5T Evo2发动机,最大功率118kW,峰值扭矩250N·m,在保证强劲动力输出的同时,百公里综合油耗低至5.49L。提供多种见识模式,包括经济、运动、自定义模式,适应不同驾驶需求。 全新速腾L以“L”之名实现全方位升级,不仅在尺寸和空间上进一步越级,更在智能化、科技配置和驾驶辅助方面打破传统燃油车的界限。毫无疑问,焕新而来的全新一代速腾L,用更年轻的笔触描出A+级轿车的新轮廓,再以三屏互联、燃油高速NOA和11.49万元的起售价把“颜值、科技与诚意”一次给齐;当德系品质遇上时代需求,它的市场答卷,值得期待。
-
17.98万元起!大平层/云辇-C/无人机 方程豹钛7上市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9日报道 9月9日,方程豹钛7正式上市,新车推出135KM两驱Pro版、200KM两驱Max版、190KM四驱Max版、190KM四驱Ultra版共4个版本,售价17.98万元-21.98万元。作为方程豹首款承载式混动方盒子,也是钛系列的第二款车型,钛7定位科技大空间SUV,车长近5m,后备箱容积970L,二排放倒后可拓展至1880L。新车搭载新一代DM平台,采用1.5T发动机,四驱零百加速4.5s,配备云辇-C+主动预瞄,最小转弯半径5.67m。 购车权益 外观设计方面,钛7延续方程豹品牌标志性的方盒子造型,前脸采用双L形灯带搭配方形头灯;车头隆起,粗壮保险杠+封闭式上格栅,强化硬派风格。 侧面线条平直,配备悬浮车顶,车窗纵向车门占比1/3,侧边车窗X轴向占比近70%,视野开阔。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为4999X1995X1865/1956(无人机)mm,轴距2920mm,轮胎尺寸为255/60/R19 、255/55/R20。 尾部采用32.5L外挂“小书包”备胎与双L型尾灯,方程豹LOGO支持发光,辨识度极高。此外,钛7尾灯处同样配备了智驾小蓝灯功能。 车身颜色方面,方程豹钛7提供山水绿、星月银、曜石黑、晨光蓝、旭日金等7款颜色,并且提供多款渐变色、拼色的潮改方案。 来到车内,钛7的内饰设计以简约大气为主,整体线条横平竖直,整个仪表台采用双层环绕悬浮式设计,搭载15.6英寸中控屏+12.3英寸仪表屏,以及16英寸W-HUD,副驾配有长方形凹槽储物空间。 4.5L的车载冷暖冰箱温度在-6℃到 50℃之间可调,可放下4瓶550ml瓶装水。 在内饰色彩选择上,钛7推出了雪隐灰、日蚀蓝和暮云橙三款配色。 空间表现上,钛7乘员舱有效车长3310mm,得房率达70.9%,后备厢常规容积970L,二排放倒后最大容积可达1880L;全车有47处储物空间,7处挂钩,满足家庭出行的储物需求和户外装备需求。 座椅方面,钛7全车标配电调、加热、通风,前排标配按摩,副驾可开启一键舒享模式;头枕采用仿麂皮绒面料,软枕内部填充生物绒。车内还配备智能新风系统,采用CN95滤芯和负离子发生器,可中和异味,保持清新。 智能科技也是钛7的主打亮点,新车搭载比亚迪全栈自研的平板设备,支持车机互联与多屏畅联,配合多元化的模式和娱乐功能。整车一共有7个屏幕,支持联动,导航信息、影音内容均可同步呈现,前排规划路线时,后排也可知晓行程。 值得注意的是,钛7首发搭载了比亚迪创新自研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钛7支持互联智能儿童安全座椅,不仅能通过车机互联系统,实现宝宝状态实时监测还可以智能调节靠背角度,确保宝宝的舒适躺卧;联动车机实现的自动旋转与归位功能,也让宝爸宝妈照料宝宝更轻松。 此外,新车也关注到了爱宠人士的出行需求,与好孩子联合首发全球首款智能互联宠物安全座椅,可通过车机互联实时监控爱宠状态,兼顾车载固定的稳定性与移动随行的灵活性,让家里的毛孩子也能享受到稳稳的安心出行。新车还支持互联倍轻松品牌冷热眼部按摩器和智能肩颈按摩器;联动影石Insta360全景相机X5,配合车机互联功能等,提升车辆可玩性和拓展性。 目前,方程豹已与支付宝蚂蚁集团开启战略合作,支持车内语音点单+车载支付。瑞幸作为首批入驻品牌已上线语音点单列表。用户只需发出语音指令“你好小方,帮我点一杯瑞幸咖啡”即可点单,还可语音进行口味选择并自动导航到店取餐。 智驾方面,钛7搭载比亚迪“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高配版采用天神之眼B的方案,搭载激光雷达,具有城区驾驶辅助功能。 底盘方面,钛7搭载前双叉臂后五连杆,配备前后全框式副车架,所有钣金均采用汽车专用高强钢板,保证整体刚性和悬架寿命,前悬下摆臂实用铝合金,可降低簧下质量,减少过多震动,并改善转向操纵手感。高配版车型配备云辇-C+主动预瞄,可预判路况,实现高效滤振。 动力方面,钛7搭载1.5T发动机,热效率45.3%,电机峰值功率160kW,四驱版零百加速达4.5s,最高车速可达190km/h。新车搭载新一代DM平台,综合续航达1300km,NEDC亏电油耗为4.9L/百公里。 最后 很明显,这次方程豹钛7瞄准的是“既要城市生活的体面,也要周末自由去野”的成熟家庭。可纯平放倒的车内大空间、比亚迪全新智慧生态、5.67m转弯半径等,不仅能保证了城市生活的便捷,也能满足全家出游的多种需求;而天神之眼B、车载无人机则更给了用户更多的出行安全辅助与娱乐属性。硬朗颜值、舒适大空间,再加上一份户外探索的野性,方程豹钛7为各位追求悦己宜家的潮爸辣妈们提供了一份全新的选择。
-
BBA德国车展大战小鹏们:电车疯狂追赶,智能化仍在原始阶段 2025年,对于德系品牌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为了应对潮水般汹涌的中国新能源势力,曾经的汽车巨头虽然在姿态和路线上略显保守,但依旧没有放弃电动化布局。今年的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OLITY 2025,也被称为慕尼黑汽车展会),德系品牌似乎卯足了劲,把最新的电动平台技术、最新的智能体系拿出来,抵抗中国电动品牌的冲击。9月8日,IAA(慕尼黑国际车展)2025盛大开幕。作为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车展之一,慕尼黑车展吸引了不少知名车企和科技企业参展。作为挑战者(参数丨图片)的中国汽车产业链,将与德系东道主们展开全球瞩目的“顶峰相见”。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雷科技旗下电车通首次出征慕尼黑汽车展会,我们的专业报道团不久前通宵坐火车,从IFA 2025展会现场赶到慕尼黑,赶在第一时间进行深度观察和报道。过去几年,以BBA、保时捷、大众等为首的德系品牌,都曾进行过几次电动化“大运动”。而结果正如大家所见,这些品牌的电动化转型“磕磕绊绊”,产品端难成气候,被贴上“油改电”“杂牌电车”的认知标签。另一边,中国品牌加速出海,来自中国的造车力量和产业优势不断刷新海外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就拿IAA 2025来说,中国汽车品牌以及中国供应商,已经在现场露出了獠牙。展会情况如何,我们在首日观察已经有所提到,这篇内容则聚焦德国“老家”的汽车品牌们,2025年这个阶段,他们还是不是网友眼中的“杂牌电车”?BBA在德国“老家”,就像比亚迪在中国一样,是这次IAA的“东道主”。电车通今天逛完BBA的展台,只能说真不愧是主场作战。不着急,我们一家一家来说。 奔驰发布40多款新车,纯电GLC全新出发 奔驰在展台中一口气带来了40款新车,包含全新的纯电CLA系列(含CLA Shooting Brake)、VLE等,其中比较能体现奔驰纯电战略意义的,应该是这次全球首发的The Electric GLC(纯电GLC),用于替代原来的EQC。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这可不是什么“油改电”,它基于奔驰全新的MB.EA纯电平台打造(800V高压平台),搭载两档变速箱,WLTP续航里程713km(94kWh电池包),10分钟补能303km,还配备了S级同源的空气悬挂等豪华SUV配置。根据现场的介绍牌,展车为The Electric GLC的400 4MATIC版本,在系列当中应该属于高配车型,双电机四驱总功率为360kW(489马力),零百加速4.3秒。看似电机总成功率不如一众同级别国产SUV,但它搭载了同级唯一的两档变速箱,齿比可改变,也就意味着它的高速能耗和后段加速有一定的优势。其它配置暂且略过,纯电GLC的外观和内饰是重头戏,首次搭载942颗可发光像素点阵格栅,盾形边框和车标也有轮廓光可点亮,车灯大量融入了奔驰标志性的三叉星元素,整车造型与燃油版GLC保持高度相似,轴距长了84mm。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官方还带来了一辆300 SEL 6.3,目的应该是希望告诉外界新GLC EV设计上的传承性,说白了就是“新车套老故事”。座舱部分,新的纯电GLC用了一块全新的大连屏,我们是觉得比之前的EQS好看了很多,中间完全没有隔断,座舱芯片是主流的高通骁龙8295。据介绍,新的纯电GLC会集成ChatGPT的AI大模型,国内版替换为豆包的方案,智能辅助驾驶则是来自Momenta的。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意外的是,我们发现这次奔驰的电车也有了前备箱,看样子容积并不小,官方数据是128L,可以看到平台优势和集成度,早不是当年“油改电”能比的。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对了,国产版纯电GLC将在2026年上市,将会进一步加长,并首次提供6座布局。能看出来,奔驰在德国“老家”并不是完全“两耳不闻窗外事”。 宝马祭出iX3:传承经典设计,强化驾控体验 宝马这边也全球首发了他们的新世代车型iX3,这同样是基于全新的高压纯电平台打造的新车,对品牌而言,依旧是具有战略级意义。全新的iX3还原了概念车的大部分设计,比如Vision Neue Klasse X概念车的造型,保留了家族式的“双肾”特征,又极大限度地避开了所有“油改电”的燃油车元素,座舱同样“致敬”概念车,小米YU7类似的远端仪表屏,梯形中控大屏等科技配置,都保留了下来,但车身造型还是燃油版X3那套,没做很激进的改动。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同样,展位旁边还放着一台“年事已高”的宝马经典老车,意义或许就是证明自己的新设计语言很有传承性吧。电车通在现场了解到,新iX3运用了大量的全新技术,包括宝马首创的全景iDrive和驾控超级大脑、第六代eDrive电驱技术、行业首款量产4695大圆柱电池。其中全景iDrive系统做到了“视觉锥”三屏联动,远端显示戴了偏光墨镜的驾驶员也能看到。最新的电驱技术可以让新iX在日常98%的工况下做到仅用电机反转制动,官方宣称在144km/h内都可以覆盖电机制动的工况,并能做到舒适刹停。另外,新iX3支持400kW超快充,10分钟补能400公里,电池包容量达到108kWh,CLTC续航里程超900km,跟国产同级SUV比,也是续航最强的之一。总体来看,iX3还是想保住驾控的品牌核心,并在技术等方面追赶国产品牌。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中国版本的新iX3,套路和上面的纯电GLC差不多,依旧是加长轴距,针对中国路况调校底盘悬架,并引入DeepSeek和阿里巴巴的AI大模型、高德AR导航、华为HiCar、Momenta智能辅助驾驶方案等本土化服务,2026年在沈阳工厂投产并上市。宝马旗下的MINI品牌,电车还是以现款电车陈列为主,暂时还没看到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宣传,小众品牌有自己的坚持。 奥迪概念车“画饼”,昔日“科技范儿”已荡然无存 至于奥迪,今年IAA展会上就没有首发什么新的量产车,唯一的“新品”就是前两天亮相过的奥迪Concept C,基于PPE 800V平台打造,看名字就知道是概念车,它奠定了奥迪接下来数年的电动化战略,大概就是先“画饼”。其实这蛮让人失望的,BBA所谓开宝马、坐奔驰,科技看奥迪,智能新能源时代,奥迪反而成为最为步履蹒跚的品牌。我们看到的奥迪展区,并没有什么新车型,只有一辆燃油版的全新Q3和一台插电混合版本的Q3 Sportback e-hybrid版本,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了。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以及现场并没有看到来自AUDI品牌的E5 Sportback,这个品牌和车型都可以理解为中国特供,但比起Q6L e-tron这些新款电动车,电车通认为“中国特供”的奥迪新车或许更能吸引老外的目光。BBA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在新品发布之后,也算是走上了正轨,跟“油改电”至少没什么关系了,针对国内也有对应的战略和手段,智能化也开始注重体验而非玩概念,国内版车型,其智能化服务更愿意找豆包、DeepSeek等中国供应商去合作,补足自己经验缺失的地方,电车通觉得是好事。结合我们在当地的观察,电车的存在感并不强,可见即便是德国“老家”对这些本土品牌的电车接受度没有想象的高。再加上中国车企不断在欧洲舞台“刷脸”,话题重心逐渐从这些主场作战的“老玩家”身上移开,想要保住市场和存在感,还是一定要拿出一些新东西。不光是欧洲,中国市场更是如此,欧洲车企今年都打出“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目的就是借助中国研发力量打造针对中国和全球的车型。但总体来说,无论是新的纯电GLC,还是新的iX3,晚到好过不到。 保时捷:无线充电技术最吸睛,新车明年发 视角一转,来到另一个本土品牌保时捷的展位。不过说实话,保时捷作为豪华品牌,更讲究的是操控和运动性能,智能化也是为操控服务的。今年的IAA展会,保时捷的电动蓝图不像别的车企一样铺得很大,毕竟他们只有纯电的Taycan、Macan EV这两个系列,重磅产品还是在燃油车那边。而传闻中的纯电718并没有在这一届IAA上出现,保时捷之前宣告了燃油版718的停产,接下来肯定要用纯电版的718补上这个经典车系的空缺,或许在为下一届IAA做准备吧。从之前各种曝光信息看,保时捷已经在做全系列电动化的准备,包含911、卡宴等这些车型,只是时间问题。好消息是,保时捷还是有带来一些电动领域的新技术的,展台一角摆了一台贴满伪装的新车型,重点其实是保时捷的“车规级”无线充电技术。当车辆底部与充电底座对上时,就能够实现无线充电,主要原理和电车通之前写过的车用无线充电应该类似。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电车通在现场向工作人员了解到,这套无线充电可以实现11kW的充电功率,一晚上就能够充满一辆卡宴。言外之意,展台上的这辆车,大概率就是保时捷尚未对外公开的纯电版卡宴。现场的人员透露,纯电卡宴也是在2026年推出,无线充电应该就是作为其中的一项配置了。其实保时捷的电动化之前还是走得挺快的,几乎是最早搞出800V(不是全域800V),但豪华品牌的电动化、智能化进程很多时候跟主流品牌并不一样,一方面,市场对这个品牌的认知主要还停留在燃油车,另一方面,保时捷电动化后仍主打操控,却失去了“汽油味”和内燃机声浪这些特质,或许这就是保时捷电动化走得比较艰难的原因。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从产品规划来看,保时捷的全面电动化战略仍在推行,豪华品牌“油转电”之后是否还有故事可将,电车通将长期关注。 二线品牌加速电动化,智能化尚无暇兼顾 二线豪华品牌和其它欧洲车企可能不太着急,大家都有自己的节奏。沃尔沃作为欧洲市场的豪华品牌代表,这次在IAA现场展出的新车是ES90,基于沃尔沃Superset技术架构开发,这是沃尔沃品牌旗下第一款800V旗舰车型,续航里程可达700km。外观上,ES90没有完全继承燃油版S90的造型和姿态,于是有一部分人认为它少了S90那股优雅的气息。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对了,有消息称ES90已经在成都工厂量产,欧洲已经开始预定。让电车通没想到的是,之前开启预售的,主打全球市场的沃尔沃XC70没有来到现场。这对于沃尔沃来说是有些不应该的,XC70定位的是中大型插混SUV,大概率是肩负走量重任的重磅产品,不仅是一款全球车型,它代表的还是中国技术出海,显然比ES90更需要在欧洲舞台率先造势。为人民造车的大众则显露出一种“松弛感”,展台内大部分新车都是纯电动“钢炮”,比如还没上市的ID.POLO,还有ID.CROSS这样的概念车型,并不像在国内车展一样,放了许多针对中国市场的全尺寸增程智能SUV等新车。但换个角度想,欧洲市场大部分消费群体并不像中国那样需要一台大而舒服的全尺寸智能车型,从当地的道路情况来说,ID.POLO等纯电紧凑两厢车走街串巷更灵活,更符合当地市场的需求,而大空间、舒适和智能还不是欧美市场的主流声音,并不能说是大众“佛系”。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再加上Smart等品牌,不少“新车”其实都是已经在中国上市了一段时间的车型,在IAA这边就被盖上一块隐私布,变成一辆未公开的“新车”,从节奏上,欧洲市场显然还是比中国要慢一些的。电车通顺便还走访了雷诺、欧宝等品牌的展位,展出车型跟大众这边是大差不差,都是级别相似的纯电小车,只是品牌和造型上不太一样。在这边,紧凑小车更受欢迎,所以你可以看到,零跑在IAA 2025上亮相了自己的首款全球紧凑两厢车Lafa5,比亚迪的海豚、海鸥,以及蔚来萤火虫,在IAA上都有相当不错的关注度。 不愿被时代抛下,德系“东道主”今年终于悟了 整体逛下来,这一届IAA的德系“东道主”们给电车通的感觉就是,他们不愿被时代抛下。实不相瞒,这篇内容的主角不是国产品牌,其实中国汽车在IAA 2025展会现场已经变成“东道主”之外的重磅角色,夺走了大部分的关注和眼球。雷科技&电车通总编辑罗超逛了IAA 2025之后也不得不感叹——恍恍惚惚还以为身处中国车展,足见中国造车势力在国际汽车展会的分量。因为电动化策略摇摆,德系品牌转型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错失了许多发展的黄金机会,品牌影响力在新能源市场中反而成为了一种拖累,聊起BBA的电车,不免会想起“油改电”之类的。今年的全新纯电GLC和全新iX3的确比之前的“油改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看技术和参数,800V、智能辅助驾驶、快充、电驱、电池,很多都是国产造车早早掌握的,德系品牌们今年拿出的答卷,说得不好听,只是跟上了国产车主流的水平,并在续航等部分做到了一定的优势,但远远没到超越国产的程度。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这样的新车在本届IAA少之又少,换句话说,欧洲市场仍然缺少这种有竞争力的智能电车。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在电车通看来,除了技术水平要跟上新能源汽车的主流节奏,更要用新技术讲好旧故事——新技术就是三电和智能化,旧故事则是刻在传统品牌当中的文化底蕴,也是市场赖以信任的图腾和认知。毕竟,以后闻到汽油味的机会可能不会更多,但每一位消费者都会希望,即便是电动化,也不会磨灭百年德系品牌的本色。 9月8日,IAA(慕尼黑国际车展)2025盛大开幕。 作为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车展之一,慕尼黑车展吸引了不少知名车企和科技企业参展。作为挑战者的中国汽车产业链,将与德系东道主们展开全球瞩目的“顶峰相见”。 电车通IAA报道团已抵达慕尼黑现场,正在全景呈现中国车企的亮眼表现。
-
慕尼黑车展,去欧洲抢生意! 汽势Auto-First|撒马尔 成都车展的余热还未散去,慕尼黑车展紧随而至。在一个老汽车媒体人眼里,由有着超120年历史的全球五大车展之一法兰克福车展演变而来的慕尼黑车展(IAA),无论在参展的面积、规模、层次还是新车上,其实是远不如国内的北京、上海以及刚刚结束的成都车展。以大小面积举例,今年的展览面积为82,0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不到去年北京车展和广州车展(都是22万平米)的一半,不到今年上海车展(36万平方米)的四分之一。但因为这里是BBA的老家,且如今的慕尼黑车展全称IAA,代表的是变革与科技,加之中国军团的蜂拥而至,让这一届慕尼黑车展既有流量,又有厚度。看上去最为直观的印象是,慕尼黑车展对于BBA,就差把两句话都写在脸上,一句是集体推出最新电车产品,决心强烈,志向磅礴,手上的牌也还有不少。另外一句是家底儿足够好,至少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如中国新势力般的焦虑,但中国市场的无可替代也是一览无余。对于中国品牌和供应链,行业的艰难,早已渗透肌理,此番前来,势必是给欧洲车企上强度,发起攻势,抢生意。另外一点是,中国军团除了主机厂,还有以宁德时代、地平线为代表的三电和智能辅助驾驶供应链上的大玩家们,他们的触角延伸到德国,开始“重仓”欧洲本土。因而,慕尼黑车展带来了两个问题,分别是:BBA能打过中国新势力吗?中国品牌和供应链欧洲秀肌肉到哪一步了? BBA能打过中国新势力吗?BBA都推了自己最新的电车。9月4日,奥迪在设计之都米兰发布Concept C概念车,诠释了品牌的全新设计哲学和未来产品的演进方向;9月5日宝马新世代首款量产车iX3在慕尼黑首秀,定义了BMW品牌下一代车型的发展方向;9月8日,全新纯电GLC SUV全球首发。归结一些共性的点,行业角度,借用某位同行的话说,第一,大部分海外友商的水平和中国车企不在一个水平。 第二,本届慕尼黑车展也全靠BBA这三大德国豪强为欧美列强挽尊。技术上,都采用全新的纯电动平台架构,也都支持800V高压快平台充。核心在于,宝马新一代iX3800V架构+“驾控大脑”,搭载第六代 eDrive 和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20%,续航可达 800 公里。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iX3中国版会在年内正式亮相。 奔驰全新纯电GLC SUV,800V、320KW超快充,提供L2++的端到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搭载 8295 芯片,集成 Chatgpt 的 AI 能力,在中国则会搭载豆包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在慕尼黑车展期间,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及首席技术官薛夫铭 (Markus Schäfer)透露,奔驰的固态电池已经进行了路试。“他们在一台 EQS 上安装了一块固态电池,从慕尼黑开到瑞典,行驶了大约 1200多公里,抵达目的地时还有 100 多公里的续航。”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残酷。面对中国市场在智能三电领域的高强度竞争和快速迭代,以BBA为代表的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这几年的局面确实比较被动。因此,BBA能打过中国新势力吗?从产品技术面上看,优势并不大,但奔驰路试的L3级辅助驾驶和固态电池,是绝不该忽视的点。另外,取决于BBA的电车是否会作为对标对象,特斯拉主销的Model 3(参数丨图片)和Model Y是主要的对标对象,假如BBA的电车在这一轮竞赛中没有享受到如此“殊荣”,大概率将不是一个时代的产品。中国品牌杀疯了体现在两个最直观的方面,一是不只一家车企发布“In Europe, With Europe”战略,有没有欧洲老牌车企的“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相似画面。二是规模上,本届慕尼黑车展参展的中国车企超过十几个品牌,包括比亚迪、问界、红旗、领途、奇瑞、东风汽车旗下风行和柳汽、埃安、212、零跑、北京212、领途汽车、小鹏、阿维塔等。因此,中国品牌集体去欧洲抢生意。当然,中国品牌带去的新车技术足够硬核。 蔚小理只来了小鹏汽车。全新小鹏P7在慕尼黑完成海外首秀,售价和国内一样,都是人民币21.98 万起,车内搭载87英寸AR-HUD+8.8英寸仪表屏+15.6英寸三轴灵动中控屏。新车内置3颗小鹏图灵芯片和1颗高通骁龙8295P芯片。更重要的是,小鹏汽车宣布欧洲首个研发中心将正式启用,以 “In Europe, With Europe” 为核心,深度挖掘本地用户需求,加速技术创新与本地化落地。零跑的全新车型零跑Lafa5将在慕尼黑首秀,基于零跑LEAP 3.5模块化架构打造,车顶配备激光雷达,支持800V高压快充。另一款基于LEAP 3.5架构打造的SUV B10,则会在车展首日正式在欧洲上市。长安旗下深蓝品牌,其中深蓝L06是全球首发,提供增程和纯电动两种动力,搭载3纳米车规级座舱芯片,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深蓝S05和S07是欧洲首发,且S05很快将在欧洲正式上市。阿维塔全新概念车将在慕尼黑车展上首发亮相,新车定位大六座旗舰SUV,预计2026年上市。 至于中国最大汽车出口商奇瑞,则派出海外代表团,采用的是全球品牌Omoda和Jaecoo双子星战略,首发车型是纯电Omoda 5和Jaecoo 7插混SUV,以及一款紧凑型纯电SUV Jaecoo 5 BEV。有消息称,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奇瑞汽车会正式登陆德国市场。供应链“重仓”欧洲说供应链“重仓”欧洲,在于参与的全面和规模。说集体去欧洲抢生意,一点不为过。首先是动力电池。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都参加了此次慕尼黑车展,且这四家都在欧洲建厂,或者正在规划中。宁德时代在慕尼黑发布了NP3.0(No Propogation 3.0)技术平台,以及首款搭载该技术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神行Pro。目前,宁德时代已与欧洲超过90%的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并在欧洲建立了德国、匈牙利及西班牙(在建)三大生产基地。 其余三家中创新航在欧洲布局年产能约15GWh、国轩高科约20GWh、亿纬锂能的匈牙利工厂也处于在建状态。其次,智能辅助驾驶方面,轻舟智航、地平线、大疆、Momenta、速腾聚创、DeepRoute 元戎启行等智驾供应商组成了一个Team,向欧洲集中展示中国这些年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的积累和断代式领先。第三,软件电子方面,思必驰、kika、奥尼电子、车联天下、德赛西威、新远景、汇顶科技、光庭、路畅科技等也蜂拥而至,嗅到商机的他们岂能错失良机。汽势观:本届慕尼黑车展,算是中国车企和供应链企业开始扮演“主角”的开端。整体来看,主机厂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跟供应链组成一个生态,去落实本土化,也能抢占市场,算是一个良性开局。